CN211320418U - 同轴开关 - Google Patents
同轴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20418U CN211320418U CN201922242972.2U CN201922242972U CN211320418U CN 211320418 U CN211320418 U CN 211320418U CN 201922242972 U CN201922242972 U CN 201922242972U CN 211320418 U CN211320418 U CN 211320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terminal
- contact
- groove
- ext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开关,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端子槽的绝缘底座、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内的动端子与静端子、覆盖于所述绝缘底座上方的绝缘上盖及将所述绝缘底座与所述绝缘上盖固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端子槽后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有贯通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前端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一焊脚、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后方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后端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贯通孔底部的支撑臂,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后端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二焊脚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接触臂。本申请同轴开关的动端子弹性力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同轴开关。
背景技术
同轴开关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内,用于天线信号的测试,一般包括上、下塑胶体、组装于所述上下塑胶体内的动端子与静端子及将所述上、下塑胶体夹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80100028.X号专利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同轴开关技术方案,通过在动端子与静端子的接触端设置分叉结构来与静端子接触。此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超微尺寸同轴开关的各项技术性能,但是动端子提供弹性力的部分需要折弯成拱形,折弯结构会生成内应力无法释放,造成不稳定。而动、静端子均采用插装结构,因尺寸非常小,造成组装工艺困难;且,5G技术需要进行多通道传输天线信号,单通道同轴开关无法满足5G通讯技术的要求。而部分技术方案需要利用绝缘底座作为动端子的支撑点,注塑成型时对所述绝缘底座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否则会造成动端子失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端子弹力稳定的同轴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轴开关,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端子槽的绝缘底座、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内的动端子与静端子、覆盖于所述绝缘底座上方的绝缘上盖及将所述绝缘底座与所述绝缘上盖固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端子槽后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有贯通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前端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一焊脚、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后方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后端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贯通孔底部的支撑臂,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后端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二焊脚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在自然状态下接触于所述弹性臂上,所述弹性臂下压时所述支撑臂提供支撑力且所述弹性臂产生弹性形变与所述接触臂脱离接触。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臂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包括自所述弹性臂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支撑主臂、自所述支撑主臂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勾部及形成于所述支撑主臂与所述勾部折弯处的支点,所述支点抵持于印刷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的前后两端分别切除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第二焊脚分别位于所述缺口底部,所述端子槽的前后两端位于所述缺口内侧分别设有挡墙。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包括有基板,所述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开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端子槽包括凹陷部、形成于所述端子槽横向外侧的隔板,所述隔板靠近两个所述缺口位置处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分别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动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再反向折弯形成的折弯部,所述第一固持部自所述折弯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脚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底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所述静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固持部顶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跨接部,所述接触臂是自所述跨接部端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折弯部与跨接部分别跨越所述端子槽前后两端的挡墙。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横向两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端子槽的内侧对应所述接触臂位置处设有限位槽,所述接触臂包括自所述跨接部向下垂直折弯形成的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端部朝横向两侧分叉延伸形成的分叉臂及形成于所述分叉臂之间的接触槽,所述弹性臂卡入所述接触槽内接触,所述接触臂向下插入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跨接部上端抵持于所述绝缘上盖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接触槽下宽上小,所述弹性臂包括主体臂及自所述主体臂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横向两侧形成有契合所述接触槽的棱边,所述主体臂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臂的宽度,所述分叉臂的宽度大于所述跨接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折弯部一侧处于悬置状态,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折弯部一侧与所述凹陷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臂其他位置处与所述凹陷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基板在前后方向上设有两个端子槽,端子槽之间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凹陷部的内侧设有顶针槽,所述绝缘上盖与所述金属外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上盖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端子槽的弹性臂上方的插孔,所述绝缘上盖对应所述跨接部位置处设有避位口。
本申请同轴开关通过在所述绝缘底座的基板上设置带有贯通孔的端子槽,使动端子支撑臂向下穿越所述贯通孔抵持于印刷电路板上,且保持所述弹性臂为平面板状结构,不会产生现有弹性臂因为折弯而积累应力无法释放的问题,使所述支撑臂直接支撑于印刷电路板上,避免因为绝缘本体的注塑精度问题而导致弹性臂支撑于绝缘底座上而造成的动端子失灵的问题。且,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处于悬置状态,通过动端子的第一固持部与所述弹性臂自由端共同承受插针向下挤压形变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改善弹性力量,避免机械变形损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绝缘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绝缘上盖与金属外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动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同轴开关的静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同轴开关初始状态时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同轴开关工作状态时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金属外壳-10;筒状体-11;成型空间-12;覆盖部-13;凹槽-14;扣持片-15;绝缘上盖-20;插孔-22;避位口-24;绝缘底座-30;基板-31;端子槽-32;凹陷部-321;缺口-322;隔板-323;顶针槽-324;第一固定槽-325;第二固定槽-326;限位槽-327;挡墙-328;贯通孔-329;外延部-33;扣持槽-331;动端子-40;弹性臂-41;主体臂-411;延伸臂-412;棱边-414;折弯部-42;第一固持部-43;第一焊脚-44;支撑臂-45;支撑主臂-451;勾部-452;支点-453;静端子-50;第二固持部-51;第二焊脚-52;跨接部-53;接触臂-54;竖直部 -541;分叉臂-542;接触槽-5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前方,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的右方,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申请同轴开关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设有若干端子槽32的绝缘底座30、固定于所述端子槽32前后两端的动端子40与静端子50、覆盖于所述绝缘底座30上方的绝缘上盖20及将所述绝缘底座30与所述绝缘上盖20固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10。
请继续参阅图3、图7、图8所示,所述绝缘底座30包括基板31、在前后方向上开设于所述基板31上的所述端子槽32及形成于所述基板31外周的外延部33。所述端子槽32包括凹陷部321、形成于若干所述端子槽32横向外侧的隔板323及形成于端子槽32横向两侧的隔板323上的顶针槽324。所述基板31位于所述端子槽32的前后两端分别切除形成有缺口322,前后两端的所述缺口322的横向两侧的隔板323在垂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一、第二固定槽325,326;所述凹陷部321横向两侧的隔板323在垂直方向上开设有限位槽327,所述限位槽327靠近后端的静端子50一侧。所述端子槽32的凹陷部321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向上凸出所述凹陷部321上表面的挡墙328。所述端子槽32 位于所述后端的挡墙328内侧上下贯通形成有贯通孔329。所述外延部33的横向外侧朝向所述基板31的底部设有扣持槽331。
请参阅图2、图5、图6所示,所述静端子50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固定槽326 内固定的第二固持部51、自所述第二固持部51底部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焊脚52、自所述第二固持部51顶部向前折弯延伸形成的跨接部53及形成于所述跨接部53端部的接触臂54。所述接触臂54包括自所述跨接部53末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竖直部541、自所述竖直部541端部朝横向两侧分叉延伸形成的分叉臂542及形成于所述分叉臂542之间的接触槽543。所述接触槽543呈喇叭状的下大上小结构,所述分叉臂542的宽度大于所述竖直部541的宽度,所述第二固持部51的宽度大于所述跨接部53的宽度。所述跨接部53跨越所述后端的挡墙328上方,且所述接触臂54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327内。
所述动端子40包括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槽325内的第一固持部43、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3底部向前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焊脚44、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3顶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折弯部42、自所述折弯部42底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弹性臂41及自所述弹性臂41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支撑臂45。所述折弯部42跨接于所述前端的挡墙328上方,所述弹性臂41从前自后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所述弹性臂41包括主体臂411及自所述主体臂411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412。所述延伸臂4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臂411的宽度,所述第一固持部43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臂411的宽度。所述主体臂411位于所述折弯部42一侧下沉入所述凹陷部321内。所述弹性臂41为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平面板状结构,所述弹性臂41不存在折弯,在提供弹性力时不会存在折弯应力的影响。所述弹性臂41位于所述折弯部42一侧的底部不会接触所述凹陷部321的表面。所述延伸臂412的横向外侧面设有棱边414,所述棱边414 与所述静端子50的接触槽543契合。所述支撑臂45包括自所述延伸臂45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支撑主臂451、自所述支撑主臂451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勾部452及形成于所述支撑主臂451与所述勾部452折弯处的支点453。所述支撑臂45向下穿越所述贯通孔329并抵持于印刷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绝缘上盖20与所述金属外壳10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上盖20包括对应所述端子槽32上方开设的若干插孔22及对应所述静端子50的跨接部53位置处开设的避位口24。
所述金属外壳10包括筒状体11、自所述筒状体11下端向外拉伸形成的覆盖于所述外延部33上方的覆盖部13、通过所述筒状体11围设成的容纳所述绝缘上盖20的成型空间12、冲压形成于所述筒状体11外周的凹槽14及自所述筒状体11横向两侧底部延伸形成的扣持片15。所述扣持片15在所述绝缘上盖 20与所述绝缘底座30扣持后,向内折弯所述扣持片15,使所述扣持片15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30底部的扣持槽331下方以固定所述绝缘座体30与所述绝缘上盖20。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重点参阅图7、图8所示,当插针自所述插孔22 插入后向下挤压所述弹性臂41,使所述弹性臂41向下弹性形变,迫使所述延伸臂412向下形变从而脱离与所述静端子50的接触槽543的接触,从而实现断路。而所述静端子50的接触臂54限位于所述限位槽327内,且所述跨接部 53被所述绝缘上盖20的避位口24限位,使所述接触臂54位置固定,通过所述弹性臂41的形变来改变与所述接触臂54的连接状态即可。
所述弹性臂41发生形变时不会与所述凹陷部321产生硬接触避免造成所述弹性臂41出现不可逆的机械形变。
本申请的同轴开关在制造时,先注塑成型所述绝缘底座30,同时,将所述金属外壳10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绝缘上盖20;再将所述动端子40与静端子50 从上自下先后插入所述端子槽32的第一、第二固定槽325,326内,所述静端子50的接触臂54插入所述限位槽327内;随后,将所述金属外壳10及其上的绝缘上盖20覆盖于所述绝缘底座30上;最后,将所述金属外壳10的扣持片15向内折弯包覆夹持于所述绝缘底座30的扣持槽331的底面上实现固定。
本申请同轴开关通过在所述绝缘底座30的基板31上设置带有贯通孔329 的端子槽32,使动端子40支撑臂45向下穿越所述贯通孔329抵持于印刷电路板上,且保持所述弹性臂41为平面板状结构,不会产生现有弹性臂41因为折弯而积累应力无法释放的问题,使所述支撑臂45直接支撑于印刷电路板上,避免因为绝缘本体30的注塑精度问题而导致弹性臂41支撑于绝缘底座30上而造成的动端子40失灵的问题。且,所述弹性臂41的前端处于悬置状态,通过动端子40的第一固持部43与所述弹性臂41自由端共同承受插针向下挤压形变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改善弹性力量,避免机械变形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开关,包括设有至少一个端子槽的绝缘底座、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内的动端子与静端子、覆盖于所述绝缘底座上方的绝缘上盖及将所述绝缘底座与所述绝缘上盖固持为一体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后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有贯通孔,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前端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一焊脚、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后方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后端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贯通孔底部的支撑臂,所述静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槽后端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底座下表面的第二焊脚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延伸形成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在自然状态下接触于所述弹性臂上,所述弹性臂下压时所述支撑臂提供支撑力且所述弹性臂产生弹性形变与所述接触臂脱离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臂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自所述弹性臂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支撑主臂、自所述支撑主臂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勾部及形成于所述支撑主臂与所述勾部折弯处的支点,所述支点抵持于印刷电路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的前后两端分别切除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第二焊脚分别位于所述缺口底部,所述端子槽的前后两端位于所述缺口内侧分别设有挡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包括有基板,所述端子槽在前后方向上开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端子槽包括凹陷部、形成于所述端子槽横向外侧的隔板所述隔板靠近两个所述缺口位置处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分别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固定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再反向折弯形成的折弯部,所述第一固持部自所述折弯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脚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底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所述静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固持部顶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跨接部,所述接触臂是自所述跨接部端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折弯部与跨接部分别跨越所述端子槽前后两端的挡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端子槽的内侧对应所述接触臂位置处设有限位槽,所述接触臂包括自所述跨接部向下垂直折弯形成的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端部朝横向两侧分叉延伸形成的分叉臂及形成于所述分叉臂之间的接触槽,所述弹性臂卡入所述接触槽内接触,所述接触臂向下插入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跨接部上端抵持于所述绝缘上盖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槽下宽上小,所述弹性臂包括主体臂及自所述主体臂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横向两侧形成有契合所述接触槽的棱边,所述主体臂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臂的宽度,所述分叉臂的宽度大于所述跨接部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折弯部一侧处于悬置状态,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折弯部一侧与所述凹陷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臂其他位置处与所述凹陷部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在前后方向上设有两个端子槽,端子槽之间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凹陷部的内侧设有顶针槽,所述绝缘上盖与所述金属外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上盖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端子槽的弹性臂上方的插孔,所述绝缘上盖对应所述跨接部位置处设有避位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2972.2U CN211320418U (zh) | 2019-12-14 | 2019-12-14 | 同轴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2972.2U CN211320418U (zh) | 2019-12-14 | 2019-12-14 | 同轴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20418U true CN211320418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5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42972.2U Active CN211320418U (zh) | 2019-12-14 | 2019-12-14 | 同轴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204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2025A (zh) * | 2019-12-14 | 2020-03-27 |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同轴开关 |
-
2019
- 2019-12-14 CN CN201922242972.2U patent/CN2113204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2025A (zh) * | 2019-12-14 | 2020-03-27 |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同轴开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04836U (zh) |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 |
JP4719806B2 (ja) | 回路基板用接続端子 | |
US6431893B1 (en) | Switch for a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107394424B (zh) | 弹簧接线端子 | |
CN110994298B (zh) | 同轴开关 | |
CN110932025A (zh) | 同轴开关 | |
CN211320418U (zh) | 同轴开关 | |
JP2019160697A (ja) | コネクタ | |
US9673542B1 (en) | Poke-i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with a base extending through an opening in a bottom of a housing | |
CN212182595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US7281943B1 (en) | Connector | |
CN110970775B (zh) | 同轴开关 | |
KR101847537B1 (ko) | 전선 커넥터 | |
CN216671423U (zh) |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 |
CN211089625U (zh) | 动端子及测试用射频开关 | |
CN210744234U (zh) |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 |
WO2012032464A1 (en) | Socket separating device, line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telecommunication line distribution assembly | |
KR20210087236A (ko) | 전기접속장치 | |
KR200450943Y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JP2009016345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220420969U (zh) | 一种具有止退结构的连接器壳体 | |
KR101398049B1 (ko) | 동축 커넥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211045280U (zh) | 导电端子结构 | |
CN219040771U (zh) | 接触式卡连接器 | |
CN210838218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