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6393U -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6393U
CN211296393U CN202020404238.1U CN202020404238U CN211296393U CN 211296393 U CN211296393 U CN 211296393U CN 202020404238 U CN202020404238 U CN 202020404238U CN 211296393 U CN211296393 U CN 211296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inforcing plate
fixing device
fixed
motor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4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超
曾昆雷
祝春燕
肖求辉
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ang Heli Industr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Heli Industr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Heli Industr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Heli Industr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4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6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6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6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电机固定装置包括电机加强板和两个分别固定于电机加强板的两个自由端的锁紧块,电机加强板呈C形,锁紧块位于电机加强板的外侧,两个锁紧块通过螺栓锁定,以使电机加强板抱紧电机;电机加强板的外侧固定有垫块,垫块上贯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连接孔。电机加强板与锁紧块配合可固定电机,而垫块可与主体设备相固定,从而实现电机与主体设备的连接,由于电机加强板与电机之间构成面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螺栓连接构成的点接触,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使电机受力均匀,有利于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电机加强板对电机的包裹,可对电机起到防护作用。

Description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机械设备来说,电机就相当于人的心脏,电机方面出现问题,那么整个设备都会进入瘫痪状态,所以对于电机的保护尤为重要。
然而,一种典型的电机,其采用螺栓直接将电机连接于驱动桥上,电机上的螺栓连接处可看作点接触,存在应力集中问题,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缓解应力集中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减少了电机上与设备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固定装置的车辆,该电机固定装置减少了电机上与设备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包括电机加强板和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机加强板的两个自由端的锁紧块,所述电机加强板呈C形,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电机加强板的外侧,两个所述锁紧块通过螺栓锁定,以使所述电机加强板抱紧电机;所述电机加强板的外侧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上贯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垫块为至少三个,且各所述垫块沿着所述电机加强板的周向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机加强板的一个轴向端面与所述垫块的一个轴向端面共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垫块与所述锁紧块焊接固定于所述电机加强板的外周面。
一种车辆,包括驱动桥、车架和电机,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所述电机加强板抱合固定于所述电机端部之外,所述驱动桥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车架上的立板夹紧于所述驱动桥和所述电机加强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立板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固定装置,包括电机加强板和两个分别固定于电机加强板的两个自由端的锁紧块,电机加强板呈C形,锁紧块位于电机加强板的外侧,两个锁紧块通过螺栓锁定,以使电机加强板抱紧电机;电机加强板的外侧固定有垫块,垫块上贯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连接孔。
电机加强板与锁紧块配合可固定电机,而垫块可与主体设备相固定,从而实现电机与主体设备的连接,其中,由于电机加强板与电机之间构成面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螺栓连接构成的点接触,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使电机受力均匀,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该电机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且不会占用过多空间,避免影响设备主体整体的结构设计,其解决了在狭小空间里电机安装后稳固的问题,具有普适性。电机加强板对电机的包裹,可以对电机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电机固定装置的车辆,该电机固定装置减少了电机上与设备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在装配电机后从底部向上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在装配电机后的第一部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在装配电机后的第二部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
1-电机加强板,2-锁紧块,21-锁紧孔,3-垫块,31-连接孔,4-驱动桥,5-立板,6-电机,7-起重系统,8-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减少了电机上与设备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固定装置的车辆,该电机固定装置减少了电机上与设备主体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电机加强板1和两个锁紧块2。
电机加强板1为C形结构。电机固定装置的轴向为电机加强板1所环绕的轴心线所指的方向。电机加强板1的圆心角优选设置为较大值,例如355°。
两个锁紧块2分别固定在电机加强板1的两个自由端,且位于电机加强板1的外侧。如图2所示,两个锁紧块2设置在电机加强板1在周向上的缺口处。另外,锁紧块2上设有锁紧孔21以使螺栓通过。两个锁紧块2通过螺栓锁定,以使电机加强板1、锁紧块2、锁紧块2上的螺栓相配合构成封闭环结构,该封闭环结构套在电机6外周面上,具体套在电机6轴向上的端部之外,以通过电机加强板1与电机6之间的摩擦力锁定电机6于电机固定装置。另外,在电机加强板1固定于电机6后,两者的轴向通常是相同的。
电机加强板1的外侧固定设有垫块3,垫块3上贯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连接孔31。在连接电机6于主体设备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该连接孔31,可以将垫块与主体设备通过螺栓螺母相锁定。
本实施例中,电机加强板1与锁紧块2配合可固定电机6,而垫块3可与主体设备相固定,从而实现电机6与主体设备的连接,其中,由于电机加强板1与电机6之间构成面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螺栓连接构成的点接触,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使电机6受力均匀,有利于延长电机6的使用寿命。该电机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且不会占用过多空间,避免影响设备主体整体的结构设计。电机加强板1对电机6的包裹,可以对电机6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垫块3为至少三个,且各垫块3沿着电机加强板1的周向依次设置,以保证电机6与主体设备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不同的垫块3可以与设备主体中的不同部件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加强板1的一个轴向端面与垫块3的一个轴向端面共面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将垫块3、电机加强板1上共面的轴向端面面向主体设备,具体可将电机加强板1固定在主体设备的一个平面上,便于保证电机固定装置和主体设备之间的贴合度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垫块3与锁紧块2焊接固定于电机加强板1的外周面,可保证垫块3、锁紧块2与电机加强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垫块3、锁紧块2与电机加强板也可以一体加工而成。
本实施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制作过程如下:
采用一个大的圆管进行切割出电机加强板1的毛坯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用板材切割好的锁紧块2和垫块3焊接在电机加强板1的外周面上。待焊接完成后,对电机加强板1的毛坯件进行精加工,以保证电机加强板1内圆的直径与电机6上待抱合处的外直径同轴且缝隙小于0.5mm。对垫块3开通孔,作为连接孔31,连接孔31的尺寸即为电机6前端固定螺栓的尺寸。然后,将电机加强板1的毛坯件上两个锁紧块2中间处进行切割出一个口子,使电机加强板1的毛坯件被加工成C形的电机加强板1。
本实施例所提供电机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电机加强板1上的缺口用工具撬开,把需要加固安装的电机6放入电机加强板中,保持电机加强板紧密配合抱住电机6前端,保证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再利用螺栓穿入连接孔31和主体设备中,以螺母压紧固定电机固定装置于主体设备,最后将电机加强板缺口处的两个锁紧块2以螺栓螺母压紧,以保证电机加强板1完全抱紧电机6,达到稳定紧固的作用。
除了上述电机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为叉车。该车辆包括电机固定装置,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机固定装置,有益效果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各个实施例。该车辆还包括电机6和主体设备,主体设备包括驱动桥4和车架,该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电机加强板1抱合固定在电机6端部之外,驱动桥4螺栓连接于连接孔31。电机6与驱动桥4之间的固定具体可以利用原电机6上固定螺栓,降低成本且更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
进一步地,车架上的立板51夹紧于驱动桥4和电机加强板1之间,从而利用车架提高电机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立板51螺栓连接于连接孔31,电机固定装置与驱动桥4和车架两者均通过螺栓直接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机固定装置与设备主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电机固定装置可以与车架和驱动桥4通过同一个螺栓连接,即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31、立板51和驱动桥4,并用螺母锁定;又或者,电机固定装置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螺栓连接车架,即,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31、立板51后即用螺母锁紧,该螺栓不连接于驱动桥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及电机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加强板(1)和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两个自由端的锁紧块(2),所述电机加强板(1)呈C形,所述锁紧块(2)位于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外侧,两个所述锁紧块(2)通过螺栓锁定,以使所述电机加强板(1)抱紧电机(6);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外侧固定有垫块(3),所述垫块(3)上贯穿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连接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为至少三个,且各所述垫块(3)沿着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周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一个轴向端面与所述垫块(3)的一个轴向端面共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与所述锁紧块(2)焊接固定于所述电机加强板(1)的外周面。
5.一种车辆,包括驱动桥(4)、车架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固定装置,所述电机加强板(1)抱合固定于所述电机(6)端部之外,所述驱动桥(4)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的立板(5)夹紧于所述驱动桥(4)和所述电机加强板(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5)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孔(31)。
CN202020404238.1U 2020-03-25 2020-03-25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1296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4238.1U CN211296393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4238.1U CN211296393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6393U true CN211296393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0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4238.1U Active CN211296393U (zh) 2020-03-25 2020-03-25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6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96393U (zh) 电机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11951243U (zh) 一种联轴器及动力机组
CN205239046U (zh) 一种汽车及其悬架系统
CN211778383U (zh) 两根轴的连接机构
CN202508224U (zh) 点火线圈在车架上的安装结构
CN202863140U (zh) 重载型传动轴总成
CN210290639U (zh) 一种带有从动锥齿轮连接螺栓锁固结构的差速器总成
CN202090655U (zh) 一种用于钢管塔的节点连接的插板、钢管塔及其节点
CN206175449U (zh) 一种组合螺母
CN216421692U (zh) 一种分体式辊套加工工装
CN210191018U (zh) 一种轮毂与轮辋的连接结构
CN214921921U (zh) 电动工程底盘转向轴支架用焊接工装
CN214674264U (zh) 一种电力隧道托臂连接件及托臂结构
CN211162678U (zh) 一种驱动侧法兰组件结构
CN215567450U (zh) 一种保持架大荷载保护的万向节
CN21931747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
CN210502235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包桥接固定结构
CN218771190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锻造悬垂线夹
CN214837951U (zh) 一种齿轮箱轴端链轮固定装置
CN218287333U (zh) 一种半轴套管
CN220923728U (zh) 一种高性能稳固型控制臂总成
CN209776417U (zh) 一种销式连接的制动器防尘罩结构
CN215513083U (zh) 一种汽车及其轮毂轴承安装座
CN212387591U (zh) 十字轴万向节传动的中心集电器
CN2114172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电子真空泵隔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