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6860U -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86860U CN211286860U CN201921562938.7U CN201921562938U CN211286860U CN 211286860 U CN211286860 U CN 211286860U CN 201921562938 U CN201921562938 U CN 201921562938U CN 211286860 U CN211286860 U CN 211286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king
- vehicle
- lifting device
- lifting
- 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包括通道、用于举升或下放车辆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于所述通道上,包括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左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左侧承重区域,右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右侧承重区域;所述举升装置左侧和/或右侧设有车位,所述举升装置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往返于所述车位和通道。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高车位设置密度,有效提高停车场土地利用率,且停车场可以适应更苛刻的空间位置,在更狭窄的空间建设,同时降低了停入对驾驶技术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属于智能停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增长,城市停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新建停车场以弥补停车位不足的问题。而规划建设好的城市中,想要设立新的大型停车场或停车楼很难,但仍有潜力可以挖掘,例如一些“夹缝空间”可以利用,例如建筑之间的空地、较宽道路的路边、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上部空间、行道树之间的上部闲余空间等,上述“夹缝空间”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自动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往往耗资较大,且虽然空间利用率高,但因需要配合复杂的升降移动装置和保障安全的结构设施,其空间占用依然很大,无法利用城市“夹缝空间”和道路闲余空间。此外,现有的自动立体停车场工作原理复杂,在取车时,需要等待多辆车随着装置动作,将待取车辆循环至地面层,操作复杂等待时间长,往往需要现场有专人协助存取车,且多辆车随装置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而施划有传统停车位的停车场中,停车位垂直于停车场道路,因为需要将车拐直角倒入垂直于道路的车位或从中拐直角倒出,需要配套较宽的停车场道路(一般来说道路宽度需要至少达到一个车长,才能保证车辆能顺利倒入和开出),且每条停车场道路加上两侧垂直于道路的车位,占用了较宽的空间,无法在狭窄的空地或空间规划建设,同样无法有效利用城市中的“夹缝空间”。与停车场道路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的车位,一定程度方便了车辆的进出,可依然需要保证一定宽度的停车场道路,且停车场道路加上两侧倾斜的车位,占用了更宽的空间,其规划建设对空间的要求更高。车位平行于停车场道路的停车场,对停车场道路宽度的要求有所降低,且每条道路加纵向的车位使得占用的横向空间大幅减少,可以在较窄的空间规划建设;但是,由于平行于道路的停车位需要通过侧方位停车的方法进入,车位无法布置的像垂直设置的停车位那样紧密,车位之间需要留出较大空间或每个车位需要设计的比较长才能满足停车要求,使得空间利用率很低。且侧方位停车对车技有一定要求,侧方位停车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剐蹭事故,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用以解决现有停车位平行于道路的停车场空间利用率低、停入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用于举升或下放车辆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于所述通道上,包括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左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左侧承重区域,右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右侧承重区域;所述举升装置左侧和/或右侧设有车位,所述举升装置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往返于所述车位和通道。
本实用新型在停车位中增设一个带有举升拖移能力的举升装置,对于平行于停车场通道的车位,可以避免采用侧方位停车的方式将车辆停入。车辆与车位平行的停于车位旁边的通道上,举升装置进入车辆底盘下方,通过举升装置上左右两个支撑体撑住车辆底盘左、右侧承重区域(承重区域可以为车辆底盘下的左右两边的两根边梁,即车辆底盘下可以用于支撑千斤顶的钢鳍条或加强筋),支撑体具有一定宽度,能够适配对准大多数车辆左右侧承重区域,举升装置升起两侧的支撑体将车辆举离地面,举升装置横向移动直接将车辆横向移入旁边的车位中。通过横向移动将车辆挪入平行的车位中,避免进行侧方位停车,车位配套的通道可以缩窄到仅容一辆车直行通过的程度,同时平行的车位可以缩小到稍大于正常车辆的尺寸,停车场的设计和规划无需留出侧方位停车与开出车位的多余空间,有效提高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且避免了侧方位停车带来的剐蹭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装置为自走式小车。
通过在小车上设置例如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车轮实现板车的横向移动,技术上成熟可靠,无需在举升装置外设置复杂的驱动机构,便于维修更换,降低运维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举升装置对应的牵引系统;由所述牵引系统拉动的牵引绳从两个方向上与所述举升装置固定相连,用于拉动举升装置实现通道与车位之间的往返。
通过牵引的方式驱动举升装置,尽可能减少举升装置上的配件,使举升装置更加精简,能够做的重量轻且高度低,适配更多车辆底盘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系统包括牵引电机,两个方向上与所述举升装置固定相连的牵引绳以相反的方向缠绕设置于所述牵引电机驱动的轴上。
通过定滑轮组或换向轮改变牵引绳施力拉动方向,从相对的两个方向连接举升装置的牵引绳以相反的缠绕方式固定在牵引电机驱动的轴上,电机旋转过程中一个方向的牵引绳放线、另一个方向的牵引绳收线,使得每个车位或通道两边对称的两个车位仅需一个牵引电机通过正反转就可以实现举升装置的往返移动,有效降低了成本。牵引绳需在牵引电机驱动的主轴上缠绕足够的圈数,保证主轴旋转时具有足够的摩擦力拉动牵引绳;牵引绳端部固定在主轴上时,应当保证牵引绳在放线过程中有足够的余量供举升装置移动到远端车位上。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电机设置于通道或车位底面,所述牵引绳缠绕于所述牵引电机驱动的轴上后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装置上。
将牵引电机设于车位或通道下方,避免日晒雨淋,及外界对电机的损害,同时防止电机主轴及牵引绳的卷绕装置等动作部件外漏存在伤人的安全隐患。牵引绳可以为一根,两端固定连接举升装置,中间缠绕于牵引电机带动的轴上。应当缠绕足够的圈数,保证主轴旋转时具有足够的摩擦力拉动牵引绳。
进一步的,所述车位和通道上表面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牵引槽,所述牵引绳沉入在牵引槽内。
通道和车位地面开设牵引绳槽,牵引绳隐藏于槽内执行牵引动作,同时举升装置上固定牵引绳的锚点也向下伸入牵引绳槽,牵引绳在任何状态下都嵌入槽中,车辆通过通道不会压到牵引绳,移动的牵引绳也不会影响车辆通过,同时隐藏的牵引绳也不会导致行人通过时被绊倒。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装置为轨道式举升小车,所述轨道式举升小车的的行驶轨道为设置于凹槽内的下沉式轨道。
举升装置的运动方式为直线往返运动,通过轮式小车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往返运动,通过轨道进一步限制举升装置的运动轨迹,防止小车运动过程中偏移。
轨道式举升小车的车轮设置于凹槽内,能够降低举升装置的高度或预留更多空间布设举升系统,使举升装置能够适用于底盘更低的车辆,也降低了碰撞车辆底盘突出部件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下设置有液压缸,用于升起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
通过液压缸直接驱动左右侧支撑体升降进而实现对车辆的举升,液压缸相对其他升降装置,体积小便于集成布设,适应高度要求尽可能低的举升装置;且通过同一个油泵即可实现同步控制,不会出现因升降不同步而导致左右侧支撑体倾斜或一边高一边低,最终可能出现车辆倾斜滑落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在对应固定安装位置可以水平调整移动。
支撑体一定程度的可左右调整的安装设置,在保持稳固的前提下一定范围内调整两侧的支撑体的位置关系(左、右侧支撑体的间距),使举升装置的支撑体能够更准确的对准车辆底盘左右两侧的承重区域,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车辆,防止托举过程中挤压伤害到底盘其他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的凸台;所述通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升起车辆的举升台。
通过在车位对应的通道区域,设置举升台,当车辆前后轮分别停至举升台位置时,举升台升起,进一步增加车辆底盘下空间,便于底盘更低的车辆使用举升装置,或为举升装置预留更多的空间来实现稳定可靠的设计。同时,车位对应位置设置凸台,举升装置将车辆前后轮对应放置于凸台上,底盘下的空间还可以用于存放举升装置,使举升装置不影响通道上车辆通行。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上与所述车位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到位提示装置,所述到位提示装置用于引导驾驶员将车辆停至能够将车辆横移入车位的位置。
例如在通道前方设置信号色灯,在对应车位前后端设置传感器,利用传感技术配合色灯指示驾驶员停车到位,例如亮起绿灯表示未到位需继续向前,红灯表示超过位置需后退,黄灯表示正确到位,车辆通过举升装置平移可顺利进入车位。通过到位提示装置,可便于驾驶员准确停车,避免因停车偏离而导致入位过程中剐蹭的情况。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对所述举升装置的自动控制,完成进入通道、举升车辆、移入空闲车位、下放车辆的工作循环以及举升车辆、移入通道、下放车辆、移入车位的工作循环。
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举升装置协助车辆入位停放和移出车位的自动控制,使本实用新型泊车平台更加智能和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进一步通过传感器检测待停车辆的宽度,进而根据待停车辆的宽度调整左右两侧支撑体位置,实现对车辆底盘左右承重区域的准确托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停车场,包括道路和若干如上所述的泊车平台,所述道路将所有泊车平台的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相比于传统施划的车位平行于通道的停车场,其空间利用率高,能避免侧方位停车带来的隐患和麻烦;相比于自动立体停车场,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安全性更高,且停车场能设计的更窄更小,用于普通的地面停车场或停车楼时,能在停车场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增加停车位的数目,且能够适用于城市“夹缝空间”,例如设置于建筑物之间的狭窄空地,且因为窄小和安全性的提高,可以利用例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上方空间,以及行道树之间的上部空间等,进行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设计空中停车场。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有效利用了城市的“夹缝空间”,整合利用道路闲余空间资源,建设空中智能泊车系统,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底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电机主轴牵引绳绕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及牵引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举升装置及行驶轨道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另一实施例去掉左侧护栏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牵引系统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钢构框架示意图;
图中包括:
100、通道;110、举升台;111、举升台限位凸缘;
200、车位;210、凸台;211、凸台限位凸缘;220、轨道凹槽;230、牵引槽;240、护栏;241、控制开关;242、指示灯;
300、举升装置;310、单向轮;320、主体框架;321、外框架;322、加固横梁;323、拖拽锚点;330、液压系统;331、液压油箱及液压泵组件;332、液压油管;333、液压缸;340、支撑体;341、托举钢梁;342、橡胶垫;
400、驱动系统;410、牵引电机;411、绕线主轴;420、牵引绳;430、换向轮;
500、停车场钢构框架;510、停车场坡道;520、停车场通道区域;530、停车场车位区域;
600、人行道;610、行道树;
910、牵引电机;920、传动链轮;930、换向链轮;940、传动链条;950、牵引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泊车平台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泊车平台,平台主要由车道和两边的停车位这三部分构成,具体由中间的通道100和左、右两边的车位200组成,左右两侧的车位200为相同且对称的。车位200的尺寸(包括长和宽)设置仅需考虑待停车辆的尺寸,即稍微大于最大允许停放车辆的尺寸即可,无需留出进出及上下车开关车门的空间。如图1中,车辆800占据一个车位尽可能多的空间。
以通道100两侧相对的两个车位200为一组,设置一个举升装置300,和一套用于驱动举升装置的驱动系统400。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仅在通道100的一侧设置一个车位200,该车位200单独设置一个举升装置300,和驱动系统400。
驱动系统可以为设置于举升装置300上的一套电驱动系统,通过电机驱动举升装置300的驱动轮实现其运动,通过刹车系统实现其减速和制动,因举升装置仅沿固定路线做往复运动,因此举升装置的车轮皆为同一朝向的单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具体如图2所示,包括中间的通道100和两边相对的车位200,两边相对的车位200共配设一个举升装置300。驱动系统可以为两边车位外侧设置的两个电机,从两侧通过牵引绳拉动举升装置300,举升装置300的移动通过一侧电机牵引,另一侧电机随转实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系统400包括横向(与通道300相垂直的方向)设置的牵引绳420,牵引绳420从两端固定于举升装置之上,并通过换向轮430改变施力方向绕至泊车平台的底部。如图3所示,泊车平台底部在通道100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牵引电机410,固定于举升装置300两端的牵引绳420分别从两边绕过换向轮430后,缠绕固定于绕线主轴411上,绕线主轴411可以为牵引电机410的主轴,或由牵引电机410经减速机构降速增扭后驱动相连。
牵引绳420与绕线主轴411的缠绕固定方式如图4所示,从两个方向连接举升装置300的牵引绳420(在图4中分别以A、B示出)以相反的方向绕设于绕线主轴411上。牵引绳420可以为两根,两根的一端分别从不同方向连接举升装置300,两根的另一端端部固定于绕线主轴411上,端部固定后再在绕线主轴411上绕设一定长度,留足保证举升装置移动至远端车位时放线所需的余量;两根牵引绳420的另一端也可以不固定于绕线主轴上,但需按照相反的方向在绕线主轴411上缠绕足够多的圈数,留足放线余量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缠绕摩擦力,保证绕线主轴411转动时缠绕的牵引绳420有足够摩擦力不打滑以产生足够的拉力。牵引绳420也可以为一根,两端固定于绕线主轴411上,中间部分缠绕于绕线主轴上,缠绕圈数应当足够多,保证足够的缠绕摩擦力。为了避免牵引绳420与绕线主轴411之间打滑、绕线主轴411空转对牵引绳420失去牵引力,牵引绳420也可以采用传动链条、传动皮带等代替。
本实施例中,牵引系统400整体如图5所示,两个换向轮430之间是泊车平台的通道和车位(图中隐去通道及车位以更清楚表达牵引系统400的结构),在牵引电机410的驱动下,通过控制牵引电机410的正反转,即可对举升装置300实现沿固定轨迹的直线往复牵引。通过牵引电机410控制程序设定电子限位,及在绕线主轴411或牵引电机410主轴处,或举升装置300轨迹上设置物理限位开关,确保举升装置300的移动限位,防止举升装置300移动超出安全范围。
举升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主体框架320、主体框架320四角设置的单向轮310、主体框架320上设置的液压系统330、以及液压系统驱动的支撑体340。主体框架320包括四棱方钢焊接而成的方形外框架321,和外框架321两边中点位置分别焊设的拖拽锚点323,拖拽锚点323用于固定牵引绳420;外框架321设置有拖拽锚点的两个边之间还焊接有加固横梁322,用于加固外框架321,防止拖拽导致的外框架321变形或断裂,同时提高主体框架320的稳定性,还能作为安装座固定液压系统330的相关装置。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及液压泵组件331、液压油管332及4个液压缸333,液压油箱及液压泵组件可以固定设置于加固横梁322和外框架321之间,液压油泵一端连接液压油箱另一端通过液压油管332连接各液压缸333。液压缸333设置于主体框架320四角单向轮310对应的位置上以保证托举车辆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降低举升装置300的高度以适应车辆底盘下部空间,液压缸333具体可以设置于四棱方钢的内部,在对应的四棱方钢上表面镗孔以使液压缸333的伸缩部通过伸出。伸出四棱方钢的液压缸333伸缩部顶端固定有支撑体340,支撑体340包括基础部托举钢梁341和托举钢梁341上部固定的橡胶垫342。
举升装置300的尺寸应当接近待停车辆的宽度,小于车辆的轮距,低于车辆的底盘高度,即举升装置300需能够进入车辆前后轴之间的底盘下方,车辆重心应当落入其四个单向轮310所围成的闭合空间以保证托举的稳定性,因此举升装置300在保证接近车辆宽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大,其稳定性就越好。举升装置300接近车辆宽度是为了使左右侧支撑体340在升起时,能够匹配接触相似车型的待停车辆底盘下的左右两边的承重区域,左右侧支撑体340具有一定宽度,能够匹配适应更多的车辆。同时作为其他实施例,为了更好的匹配更多的车型,左右侧支撑体340与液压缸333伸缩部顶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通过滑槽在一定范围内滑动固定于液压缸333顶端,便于举升车辆时根据车辆底盘承重区域位置情况灵活调整两个支撑体340的位置关系(距离)以更好适应更多车型。左右侧支撑体340顶部的橡胶垫342用于防滑,确保车辆在被托举时不会滑落,同时在托举车辆时保护车辆底盘,防止车辆底盘支撑结构部件损坏或变形。举升装置300通过左右侧支撑体340托动车辆底盘承重区域,将车辆举起,以便于车辆的横向转移。
作为举升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作为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330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类型的升降机构,例如每个液压缸333都替换为螺杆驱动的剪叉式升降机构,螺杆与升降电机传动相连,通过升降电机传动连接主体框架320四角的剪叉式升降机构的螺杆,进而驱动剪叉式升降机构举升左右侧支撑体340。
作为举升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作为托举车辆底盘承重区域的左右侧支撑体34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采用双柱式车辆举升机托举车辆底盘承重区域的托盘,即在举升装置300主体框架320四角四个液压缸333顶端分别设置托盘,托盘顶部固定橡胶座,托盘偏心可旋转的固定于液压缸333的顶端,通过旋转托盘,可以调整托盘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实现对不同车辆的适应。
作为其他实施例,参考图2,为了进一步降低举升装置300的高度适应更多车辆的底盘高度,在对应的两个车位200及中间通道100的对应位置上设置两条轨道凹槽220,举升装置300的两侧的定向轮310分别设置于两条轨道凹槽220中,举升装置300在轨道凹槽220中在车位200和通道100之间做往复运动,具体如图7所示,轨道凹槽220提高了举升装置300的容许设计高度,也降低了允许停放车辆的底盘高度限制;同时还具有导引限位的功能,防止举升装置移动过程中轨迹偏离。
作为其他实施例,如图2、图3和图7所示,为了防止牵引绳420暴露于通道100上表面,影响车辆行人经过,或者为了避免车辆的碾压影响牵引系统400工作及牵引绳420的寿命,在通道100上,及相对应的车位200上,开设牵引槽230,适当缩小换向轮430的滑轮直径,使得在牵引绳420在绷紧状态下,位于牵引槽230中,尽可能不暴露于通道表面(一般情况下,在不进行存车或取车操作时,举升装置300都停靠于车位200上,停靠于空车位上或有车车位的车辆下方),当有车通过通道100时,对应车位未进行存取车操作,举升装置300位于车位200上,通过的车辆不会与对应的牵引绳发生干扰。进一步的,举升装置300的拖拽锚点323不设于主体框架320的两边,在举升装置300主体框架320的加固横梁322下方,朝下设置拖拽锚柱(本实施方式未在图中示出),拖拽锚柱向下伸入到牵引槽中,拖拽锚柱的端部设置拖拽锚点,牵引绳420分别从两边绕过换向轮430后,从两个方向与该拖拽锚点固定连接,且绕过换向轮430后到拖拽锚点固定点的牵引绳420与泊车平台表面平行。
作为其他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适应底盘过低、举升装置无法进入的车辆,如图8所示,在车位200相邻的通道100处,设置举升台110,举升台110的位置和尺寸,满足车辆准备移入车位200前停放在通道100时,前车轮及后车轮所在位置,举升台下方设置有剪叉式升降机构或液压升降机构,能够使举升台110升起一定高度。同时在对应的车位200上对应位置,设置相同尺寸、高度固定且与举升台110升起后高度相同的凸台210。举升台110可以将停放其上的待停车辆举起一定高度,使得举升装置300可以顺利进入待停车辆下方,在通过车辆底盘承重区域将车辆举升后,水平移动举升装置300将待停车辆水平移入车位200后,将车辆放下,使车辆前轮及后轮分别落在前后凸台210上,实现车辆停放。举升台110和凸台210进一步增加了举升装置的容许设计高度,同时消除了允许停放车辆的底盘高度限制。
作为对举升台110和凸台210的进一步改进,如图8所示,举升台110上在前后边缘处可以设置两条举升台限位凸缘111,用于在举升台110升起时引起震动或不平衡时阻挡车轮滑动或滚动,防止车辆从举升台110上掉落。同样在凸台210的前后边缘也可以设置凸台限位凸缘211以防止车辆前后移动。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举升台110和凸台210上表面设置防滑材料例如橡胶层或粗糙材质例如水泥面,来防止车辆的滑移。
作为其他实施例,驱动系统还可以如图9所示,在车位200的边缘设置牵引电机910,通道100两边车位200的中间位置各设置一个链轮,与牵引电机910同侧设置传动链轮920,另一侧车位边缘设置换向链轮930。牵引电机910先通过传动链条940传动连接传动链轮920,牵引链条950一端固定连接举升装置300后,匹配绕过传动链轮920,横穿泊车平台后再绕过换向链轮930后,再次固定连接举升装置300。牵引电机910通过链传动带动传动链轮920转动,传动链轮920带动传动链条940绕其转动,进而带动举升装置运动,通过牵引电机910的正反转,实现举升装置300沿直线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泊车平台上也可以设置用于隐藏牵引链条的牵引槽(图中未示出),降低传动链轮920及换向链轮930的链轮高度,同时根据其链轮尺寸,考虑开设单条或双条牵引槽,及往返方向的传动链条设置于同一牵引槽或分别设置于独立的牵引槽。
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安全,泊车平台围绕车位200外边缘设置护栏240,护栏240靠近通道100的端部顶端设置指示灯242,通过传感器指示对应车位是否有空余,便于车辆在远处即可清楚判断该方向是否有空余车位;也可以用于在该处车位正在进行存取车操作时,点亮红灯提示需停车等待,在操作完毕通道100畅通时,点亮绿灯提示可以通行,作为通行指示灯时从举升装置300控制线采集信号,即举升装置300受控时认为对应的车位200处于存取车操作,通道100此处不通,无受控信号时则认为通道100此处通畅。同时作为其他实施例,通道100可以设置成更宽的两车道,允许双向通行或超车通行,使存取车对通行的影响更小,指示灯242在此可以用作此处有存取车操作通过时应当谨慎注意的提醒。同时护栏240靠近通道100的立柱上设置控制开关241,驱动系统400牵引电机410的控制线与控制开关241相连,举升装置300上升降系统中的电机(液压泵或升降电机等)控制线从举升装置300上引下来,通过带有张紧器的线轮留出足够余量以容许举升装置300的往复运动,再与控制开关241相连。通过控制开关241可以控制驱动系统400中牵引电机410的正反转,实现举升装置300到通道100及左右两个车位的移动控制;同时通过控制开关241,开可以控制举升装置300的升降系统的电机,实现对左右侧支撑体340的升降控制。同时控制开关241还能控制举升台110的升起和降落,同时举升台11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在设定时间内侦测不到压力时,能够自动落下保持通道100畅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驾驶员将车辆开至通道100上空余车位200的旁边,应当确认车辆停放到位,能够侧向移动进入车位,且举升装置300能到达车辆底盘下基本中间的位置,即车辆重心能够落入举升装置300的范围内,车道上可以标设有辅助线,便于驾驶员参照停车;若车道配有带有举升台限位凸缘111的举升台110,驾驶员可以通过将车辆前后车轮对应停入举升台限位凸缘111之间来确保车辆停放到位。驾驶员熄火并通过手刹将车辆制动,驾驶员和全体乘客下车并将车辆锁好,驾驶员通过控制开关241将举升装置300从车位200上移出至通道100上并进入待停车辆的底盘下方,若待停车辆底盘高度低于举升装置300,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241将举升台110升起,保证足够底盘到车道100的高度,使举升装置能够进入。举升装置300到位后,驾驶员通过控制开关241使举升装置的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升起一点,接近车辆底盘左右侧承重区域,驾驶员目测对比后,可以手动调整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的位置,确保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继续升起时能够与车辆底盘承重区域部位或结构接触后,继续控制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升起,当车轮离开地面后(若车位200上设置有凸台210,且车辆底盘高度足够在托举时未使用(未升起)车道100上的举升台110时,需保证车轮离地高度大于车位200的凸台210的高度),可以继续通过控制开关241控制举升装置300托举着车辆进入空闲车位200,车辆进入到位后(可以通过限位开关发出提示),由驾驶员控制或自动控制举升装置300的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下降,将车辆放置在车位200上,举升装置300就留在该车位200的停放车辆的底盘下,等待本车位取车时或对面车位存、取车时控制使用。在取车时,若举升装置300不在待取车辆底盘下,则控制举升装置300到达待取车辆底盘下,将车辆举升,或调整左右侧支撑体340或托盘(车位外侧可以留出供人进出调整的空间),调整完毕后将车辆举升,移出车位200到通道100上,如底盘高度低于举升装置300,则还应提前操作升起举升台110,并在车辆落至举升台110后移开举升装置300,并降下举升台110,最后车辆落至通道100后,且举升装置300移出道路100后,即可驾车离开。
泊车平台每组车位(一组车位为通道100两边对应的两个车位)还可以设置到位指示装置,具体可以为地面施划的标线和护栏240靠近通道100的端部设置的立柱顶部的反光镜,驾驶员通过反光镜查看车头保险杠与标线的位置关系,例如在车辆前保险杠落入两条标线之间时(覆盖一条标线同时露出一条标线)认为停车到位。到位指示装置还可以为传感器和指示色灯(或箭头等其他指示标识以及蜂鸣器或语音提示),在护栏240靠近通道100的端部朝通道100设置传感器(即在车位200的前部和后部设置传感器,传感器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在通道边缘设置带有指示色灯的立柱,当车辆到达对应车位200旁边的通道100但还未到达合适位置时,车位200后部的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尾部,则点亮绿色色灯,指示驾驶员继续向前开;若车辆超过合适位置时,车位200前部检测到车辆前部,则点亮红色色灯,指示驾驶员需要后退;若车辆进入合适位置,则车位200的前、后部传感器均检测不到车辆,点亮黄色色灯,提示驾驶员车辆到位,可以下车进行下一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进一步还可以基于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化停放入位,每组车位设置一个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对应驱动系统400的牵引电机410、举升装置300的液压泵、以及控制按键。当车辆停在通道100对应位置、乘客离开车辆、车辆处于驻车制动并锁好的情况下,驾驶员按下控制按键,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系统400使举升装置300到达通道100进入车辆下方;控制举升装置300举升车辆;再控制驱动系统400移动车辆进入空闲停车位;再控制举升装置300下放车辆完成停车。取车时,驾驶员按下控制按键(通过按键选择对应车位200),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系统400使举升装置300到达待取车辆所在车位200并进入待取车辆底盘下;再控制举升装置300举升车辆;再控制驱动系统400移动车辆进入通道100;再控制举升装置300下放车辆;再控制驱动系统400移动举升装置300进入旁边车位(举升装置300待机位置),完成车辆挪出。
进一步控制器可以检测车辆底盘高度、举升后车轮离地距离,同时实现举升台的自动按需控制。还可以采集连接对应车位200的前部传感器和后部传感器,即保证车辆正确停在通道100的合适位置时才能进行自动移车入位控制。
停车场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由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构成,泊车平台的通道100直接相连或通过道路相连形成停车场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合适宽度的通道100(单向行驶的单车道、单向行驶的双车道或双向行驶的双车道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通道100单边设置车位,或通道100两边都设置车位。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泊车平台后能够大大提高车位设置密度,有效提高停车场土地利用率,且停车场可以适应更苛刻的空间位置,在更狭窄的空间建设,同时降低了停入对驾驶技术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本实用新型泊车平台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装置的具体实例,如图10所示,包括城市人行道600和人行道行道树610。以特种钢为材质,在城市道路行道树之间、人行道上方空间建设停车场钢构框架500,停车场钢构框架500上方设置停车场通道区域520,用于设置本实用新型泊车平台的通道100;停车场通道区域520两边设置停车场车位区域530,用于设置本实用新型泊车平台车位200。通道100连续相连,或通过道路相连。通道100两端通过停车场坡道510与道路相连。
本实施例的停车场或停车装置在设计、安装时,统筹考虑行道树和绿化植物的融合问题,将系统与绿化融为一体。对侧枝进行修剪,对树冠进行束缚管理,使其与本实施例的系统相协调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停车场将需要停放的车辆引导至人行道上空停泊,有效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增加停车位,同时避免与地面交通产生影响。泊车位根据空间现状,可规划两层或三层,与道路平行。人行道上方的底层车位不低于2.0米,确保行人正常通行。车位的尺寸可以分大、小两种,满足不同规格的小型汽车停放。
泊位下方可布置非机动车泊位,也可规划人行道,通过本停车装置的布设,可为下方行人或停放的非机动车遮阳和遮雨。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可以进一步区分不同车型的停车区,例如按照车辆尺寸分为A级车停车区、B级车停车区和C级以上车型停车区,不同停车区内的车位200的尺寸及举升装置300的最大举升能力和左右侧支撑体340的位置按照对应车型参数和尺寸进行优化,不同停车区设置指示牌引导驾驶员选择正确停车区停车。同一停车场内不同停车区内的车位数根据地区不同车型比例数量来定。
Claims (10)
1.一种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
用于举升或下放车辆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于所述通道上,包括左侧支撑体和右侧支撑体,左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左侧承重区域,右侧支撑体用于支撑车辆底部右侧承重区域;
所述举升装置左侧和/或右侧设有车位,所述举升装置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往返于所述车位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为自走式小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举升装置对应的牵引系统;由所述牵引系统拉动的牵引绳从左右两个方向上与所述举升装置固定相连,用于拉动举升装置实现通道与车位之间的往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包括牵引电机,两个方向上与所述举升装置固定相连的牵引绳以相反的方向缠绕设置于所述牵引电机驱动的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和通道上表面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牵引槽,所述牵引绳沉入在牵引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为轨道式举升小车,所述轨道式举升小车的行驶轨道为设置于凹槽内的下沉式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的凸台;所述通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升起车辆的举升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上与所述车位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到位提示装置,所述到位提示装置用于引导驾驶员将车辆停至能够将车辆横移入车位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泊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对所述举升装置的自动控制,完成进入通道、举升车辆、移入空闲车位、下放车辆的工作循环以及举升车辆、移入通道、下放车辆、移入车位的工作循环。
10.一种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和若干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条所述的泊车平台,所述道路将所有泊车平台的通道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62938.7U CN211286860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62938.7U CN211286860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86860U true CN211286860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3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6293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86860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868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2923A (zh) * | 2019-09-19 | 2019-11-29 | 鲁肃 | 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
2019
- 2019-09-19 CN CN201921562938.7U patent/CN2112868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2923A (zh) * | 2019-09-19 | 2019-11-29 | 鲁肃 | 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35957U (zh) | 一种无避让路边立体停车装置 | |
CN102828640A (zh) | 一种多停车道多载车板的塔式立体车库 | |
CN105569394B (zh) | 横移停车位 | |
WO2014044100A1 (zh) | 一种低碳高效便捷智能停车库 | |
CA3041149A1 (en) | Gradient-adaptive elevator | |
CN211286860U (zh) | 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
CN110512923A (zh) | 一种泊车平台及使用该泊车平台的停车场 | |
CN102134928B (zh) | 花篮式智能地下停车场 | |
CN109930886B (zh) | 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及使用方法 | |
CN112644435A (zh) | 一种隧道监测设备安装台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182336B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
CN104652874A (zh) | 一种路边简易停车装置 | |
CN106193730A (zh) | 一种路边立体停车装置 | |
CN208564098U (zh) | 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 | |
CN210264092U (zh) | 一种空中停车场 | |
CN100543256C (zh) | 多用途立体车架 | |
CN212533854U (zh) | 手动推拉式护栏 | |
CN202073348U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
CN107724735A (zh) | 一种双层立体车库 | |
CN210117963U (zh) | 智能停车系统及智能车库 | |
CN210032818U (zh) | 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 |
CN102127984B (zh) | 一种地下车库 | |
CN207498762U (zh) | 一种兼有泊车功能的立交车路转换装置 | |
CN110805335A (zh) | 门式立体车库 | |
CN201460335U (zh) | 城市道路地下停车库布局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