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9249U -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 Google Patents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9249U
CN211259249U CN201921866808.2U CN201921866808U CN211259249U CN 211259249 U CN211259249 U CN 211259249U CN 201921866808 U CN201921866808 U CN 201921866808U CN 211259249 U CN211259249 U CN 211259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in body
panel
mounting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68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日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68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9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9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9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涉及显示器部件领域,包括:板件主体,板件主体至少在边部形成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板件主体用于安装定位安装构件,在安装构件安装于板件主体的状态下,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于安装构件的侧部。本申请提供的板件,通过设置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抵接安装构件的侧部实现与安装构件的装配,将板件与安装板装配形成显示器底座用组件,能够在满足板件的外观要求的情况下,将板件装配到显示器底座。

Description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外观要求高的产品,采用正常的冲压工艺通常无法在金属板材上直接形成装配用的卡勾等结构,导致无法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外观要求高的产品,采用正常的冲压工艺通常无法在金属板材上直接形成装配用的卡勾等结构,导致无法装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板件,所述板件包括:
板件主体,所述板件主体至少在边部形成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板件主体用于安装定位安装构件,在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板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分别形成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板件主体上的投影落在所述板件主体的区域内,在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板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凸出部抵接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板件主体共同限定有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板件主体共同限定有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和所述第二安装间隙分别用于压紧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板件主体、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板件主体、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由金属材料形成。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板件和安装于所述板件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为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对所述板件的一侧形成有卡槽或者卡勾。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由塑胶形成。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形成有镂空部。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底座,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器底座用组件,所述显示器底座还包括:
显示器底座主体,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卡槽相适配的卡勾,或者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卡勾相适配的卡槽。
本申请提供的板件,通过设置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抵接安装构件的侧部实现与安装构件的装配,将其与安装板装配形成显示器底座用组件,能够在满足板件的外观要求的情况下,将板件装配到显示器底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板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板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显示器底座用组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板件;11-第一抵接部;111-第一凸出部;12-第二抵接部;121-第二凸出部;13-板件主体;
2-安装板;21-卡勾;22-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示出了板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板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安装板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显示器底座用组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板件包括:板件主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以下将具体描述上述部分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
上述板件主体13用于定位并安装下述安装构件,为了将安装构件定位并安装于板件主体13,板件主体13至少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板件主体13的板面区域形成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则在加工板件1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板件1的外观板面受到影响,板面不平整,影响视觉体验,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形成于板件主体13的边部。在安装构件安装于板件主体13的状态下,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分别抵接于安装构件的侧部。
在以上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构件安装于板件主体13时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还均分别形成有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在板件主体13上的投影落在板件主体13的区域内(即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向着板件主体13的中央区域凸出),以此增加对安装构件的抵接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板件主体13的状态下,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可以分别抵接于安装构件的侧部。实现对安装构件的定位和安装,也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进行加工。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二者的下端可以构造为不与板件主体13接触,从而在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二者的下端与板件主体13之间形成间隙,此间隙为用于定位和安装安装构件的安装间隙。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11与板件主体13共同限定有第一安装间隙,第二凸出部121与板件主体13共同限定有第二安装间隙,第一安装间隙和第二安装间隙分别压紧安装构件的侧部,从而实现对安装构件的定位和安装。
在以上描述中,相当于描述了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与安装构件的侧部配合的两种方式,以下将具体描述这两种配合方式下,第一抵接部11、第一凸出部111、第二抵接部12和第二凸出部121的形成方式和形状。
本实施例中,在两种配合方式中,板件主体1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可以彼此面对地分别形成于矩形的板件主体13的两个相对的边部。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二者彼此面对的侧部可以均形成为与板件主体13垂直,以便于加工并同时保证对安装构件安装的可靠性。此外,以下说明均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础。
对于第一种配合方式,以第一抵接部为例进行说明。基于以上描述的特征,第一抵接部的在板件主体的长边方向上的中部可以向着板件主体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安装构件的侧部可以形成与第一凸出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凹入部,以此使安装构件的侧部与第一凸出部形成抵接配合。
对于第二种配合方式,以第一抵接部1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抵接部11可以形成有贯穿其自身的孔部,孔部的上端的第一抵接部11的部分连接孔部两侧的第一抵接部11的部分,并且孔部的上端的第一抵接部11的部分可以向着板件主体13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111。当沿着图1中所示的板件主体13的长度方向看向第一抵接部11时,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一抵接部11共同形成了钩形,由此在第一凸出部111和板件主体13之间限定出第一安装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安装构件的侧部被压紧于第一安装间隙之间。
然而,不限于此:
其一,纵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板件主体13的形状仍然可以为其他根据实际需要加工的其他形状,也就是说,板件主体1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弓形或者多边形。
其二,如图1中所示出的,彼此面对的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可以沿着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13的两长边形成有多组,且抵接部还可以形成有多个凸出部,例如本实施中示出的第一抵接部11形成有两个第二凸出部121。此外在上述对两种配合方式的描述中,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也是彼此面对的。
其三,然而,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还可以沿着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的两长边上形成交错布置,这种布置允许两长边中的一边具有较多的第一抵接部或者第二抵接部,且两长边中的另一边具有较少的第二抵接部或者第一抵接部。
其四,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分别形成于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13的两长边时,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相当于形成于板件主体13的不相邻的边部,这种设置同样适用于形状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板件主体。
其五,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沿着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的相邻的长边和宽边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出部可以沿着宽边的延伸方向凸出,第二凸出部可以沿着长边的方向凸出,对于安装构件的适配于这种设置的形状以下将作具体说明。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的这种设置情况同样适用于形状为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板件主体13和形状为三角形和弓形的板件主体13,同样将在以下对安装构件说明时具体说明。
其六,第一凸出部111和第二凸出部121向板件主体13的凸出的形状并不作具体限定;两凸出部与板件主体13形成安装间隙的方式也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这种安装间隙的形成方式还可以是,在图1所示的方位中,两抵接部的上端向板件主体13弯折。
根据以上描述的特征,以下将描述板件1的加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板件1可以由金属形成,例如优选地可以由铝形成,板件主体13、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可以是铝板材通过冲压、剪裁和折弯工艺一体形成。此外,如图1所示,板件1的其中一条宽边还可以通过折弯形成有导引边部,用于在装配过程中对板件1进行引导,并且可以在导引边部上进一步加工出用于装配到下述显示器底座主体上的卡合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包括上述板件1,还包括安装构件,安装构件可以为安装板2。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作为将板件1安装于下述显示器底座主体的中介构件,其背对板件1的一侧形成有卡槽或者卡勾21,用于将由板件1和安装板2装配就位形成的组件安装到显示器,尤其安装到显示器底座。此外,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板2的背对板件1的一侧形成有卡勾21,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显示器底座可以形成有与卡钩21配合的卡槽;类似地,在安装板2具有一定厚度的情况下,安装板的背对板件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卡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显示器底座可以形成有与卡槽配合的卡钩。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安装板2在用于将安装板2与板件1装配后,能够保证用于装配的卡勾21或者卡槽在板件主体13的区域内分布较为均匀,便于提高显示器底座用组件装配与显示器底座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还可以形成有镂空部22。本实施例中的镂空部22可以为贯穿安装板2的通孔,然而,不限于此,镂空部22也可以仅为凹入安装板2的板面的凹部。镂空部22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安装板2的重量,进而降低了显示器底座用组件的重量,实现了组件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施例中,对于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13,安装板2也可以大体形成为矩形。以上述第一种配合方式或者第二种配合方式与第一抵接部11和第二抵接部12相配合。
如上述其五所述的,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沿着矩形形状的板件主体的相邻的长边和宽边上时,安装板的形状可以形成为梯形。梯形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抵接。优选地,第一侧边与梯形的安装板的底边形成的锐角(以下称第一下底角),与该底边与长边形成的锐角相等;第二侧边与梯形的安装板的底边形成的锐角,(以下称第二下底角)与该底边(以下称下底边)与宽边形成的锐角相等。以此使梯形形状的安装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板件主体的长边和宽边更好地贴合。
进一步地,同样可以理解,当板件主体的形成为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时,安装板同样可以形成为梯形,梯形安装板的第一下底角和第二下底角可以分别等于梯形安装板的下底边与板件主体的两个边部所形成的锐角。
更进一步地,当板件主体的形成为弓形时,基于以上梯形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将与弓形安装板的弧边部配合的第一侧边形成为相匹配的弧形,对于直边部的第二侧边的则可以与以上描述中的设置相同。而当板件主体形成为圆形时,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可以均形成为与圆弧匹配的弧形。
此外,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可以由塑胶(例如ABS,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形成,其卡勾21或者卡槽以及安装板2的主体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得到。
在对板件1有外观要求不能在板件主体13的区域内加工出用于装配的卡勾或者卡槽时,通过安装板2的设置,本实施例能够将板件1装配到待装配的设备上,简单易实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底座,包括上述显示器底座用组件,显示器底座主体上形成有用于与上述卡勾21相配合的卡槽,或者形成有与上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勾,同时显示器底座也包括显示器底座用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包括:
板件主体,所述板件主体至少在边部形成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板件主体用于安装定位安装构件,在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板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分别形成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板件主体上的投影落在所述板件主体的区域内,在所述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板件主体的状态下,所述凸出部抵接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板件主体共同限定有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板件主体共同限定有第二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安装间隙和所述第二安装间隙分别用于压紧所述安装构件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主体、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主体、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由金属材料形成。
6.一种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件和安装于所述板件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为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对所述板件的一侧形成有卡槽或者卡勾。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由塑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形成有镂空部。
10.一种显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底座用组件,所述显示器底座还包括:
显示器底座主体,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卡槽相适配的卡勾,或者形成有与所述安装板的卡勾相适配的卡槽。
CN201921866808.2U 2019-11-01 2019-11-01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Active CN211259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808.2U CN211259249U (zh) 2019-11-01 2019-11-01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808.2U CN211259249U (zh) 2019-11-01 2019-11-01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9249U true CN211259249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6808.2U Active CN211259249U (zh) 2019-11-01 2019-11-01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9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40979A (en) Radio-frequency-tight shield with planar parts
WO2019179324A1 (zh) 显示装置
CN211259249U (zh)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WO2018129810A1 (zh) 用于吊扇的扇叶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吊扇
CN212656492U (zh) 装饰装修用扣件及扣合结构
KR102055659B1 (ko) 프로파일용 멀티블록
US20060151199A1 (en) Wire binder
CN212987431U (zh) 一种顶盖组件及空调器
CN110872923B (zh) 单触式安装铰链
CN210038284U (zh) 方棒固定装置及光学设备
CN211781853U (zh) 空调器蜗壳结构
EP2159627A1 (en) Flat screen assembly
CN215929905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外机
KR200308302Y1 (ko) 모터 요크 형상을 이용한 마그넷 클립 고정 구조
CN219037048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11U (zh)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N215266837U (zh) Usb连接器
CN219933658U (zh) 一种壁挂设备
JP3891242B2 (ja) サポート及び配線装置
CN220476149U (zh) 阶梯卡扣及电气安装结构
CN217604381U (zh) 一种热水器外壳及热水器
CN210598569U (zh) 合页用固定件
CN216494622U (zh) 一种扣式屏风
JPH0241367Y2 (zh)
CN114120853B (zh) 一种显示背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