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9411U -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9411U
CN214949411U CN202121114207.3U CN202121114207U CN214949411U CN 214949411 U CN214949411 U CN 214949411U CN 202121114207 U CN202121114207 U CN 202121114207U CN 214949411 U CN214949411 U CN 214949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lamping
rear housing
plate bod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42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峥
李佳鹏
余明养
沙泳余
杨登明
陈珠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1142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9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9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9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其中,后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具有安装开口;加强条,设置在后壳体的两个侧边上;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凸起和卡接孔,卡接凸起和卡接孔中的一个设置在侧边上,卡接凸起和卡接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加强条上;其中,卡接凸起包括弹性臂和设置在弹性臂的第一端上的卡钩,在弹性臂的弹性作用下,以使卡钩穿过卡接孔后与卡接孔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圆柱式空调的后进风面板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长条形装配结构,长条形装配结构上设置有挂钩孔、插销等连接部,长条形装配结构通过连接部与前装饰板连接,以实现后进风面板和前装饰板的装配。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长条形装配结构与后进风面板一体注塑成型,不仅增加了长条形装配结构和后进风面板的注塑、出模难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也导致长条形装配结构的合格率较低,影响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和加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具有安装开口;加强条,设置在后壳体的两个侧边上;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凸起和卡接孔,卡接凸起和卡接孔中的一个设置在侧边上,卡接凸起和卡接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加强条上;其中,卡接凸起包括弹性臂和设置在弹性臂的第一端上的卡钩,在弹性臂的弹性作用下,以使卡钩穿过卡接孔后与卡接孔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卡钩具有导向斜面,卡接孔的孔壁所在的平面与导向斜面相交,以通过使孔壁顶推导向斜面,以使弹性臂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
进一步地,卡接凸起设置在后壳体上,卡接孔设置在加强条上。
进一步地,加强条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卡接凸起为多个,多个卡接凸起沿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卡接孔为多个,多个卡接孔与多个卡接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条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其中,第一定位部为一个;或者,第一定位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沿加强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条上设置有安装孔,后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后设置在安装部内;其中,安装孔为一个;或者,安装孔为多个,多个安装孔沿加强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条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卡接孔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其中,卡接孔、第一定位部及安装孔均设置在第二板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围绕形成预设空间,第二板体的至少部分朝向预设空间凸出。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至少部分朝向预设空间凸出,以形成加强凹部;其中,加强凹部为多个,多个加强凹部沿加强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插销孔和/或挂钩孔;和/或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翻边螺纹孔。
进一步地,卡接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用于顶推导向斜面,第二壁面与卡钩之间具有用于供卡钩退出的退出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后壳体组件和与后壳体组件连接的前面板;其中,后壳体组件为上述的后壳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强条和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在加强条与后壳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在弹性臂的弹性作用下,弹性臂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以确保弹性臂能够带动卡钩穿过卡接孔。待卡钩伸入至卡接孔内后,弹性臂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使卡钩与卡接孔限位配合,实现了加强条和后壳体的卡接配合。这样,与现有技术中加强条与后进风面板一体注塑成型相比,由于本申请中的加强条和后壳体分别独立加工,进而降低了后壳体组件的整体加工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缩短了空调装置的加工耗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壳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后壳体组件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后壳体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后壳体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后壳体组件的加强条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加强条的C-C向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加强条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3中的后壳体的主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后壳体的D-D向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后壳体的G处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后壳体的E-E向剖视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后壳体的F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后壳体;11、安装开口;12、侧边;20、加强条;21、第一定位部;22、安装孔;23、第一板体;231、插销孔;232、挂钩孔;233、翻边螺纹孔;24、第二板体;25、第三板体;26、预设空间;27、加强凹部;30、卡接凸起;31、弹性臂;32、卡钩;321、导向斜面;40、卡接孔;41、第一壁面;42、第二壁面;43、退出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如图1图12所示,后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10、加强条20及卡接组件。后壳体10具有安装开口11。加强条20设置在后壳体10的两个侧边12上。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凸起30和卡接孔40,卡接凸起30和卡接孔40中的一个设置在侧边12上,卡接凸起30和卡接孔40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加强条20上。其中,卡接凸起30包括弹性臂31和设置在弹性臂31的第一端上的卡钩32,在弹性臂31的弹性作用下,以使卡钩32穿过卡接孔40后与卡接孔40限位配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在加强条20与后壳体1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在弹性臂31的弹性作用下,弹性臂31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以确保弹性臂31能够带动卡钩32穿过卡接孔40。待卡钩32伸入至卡接孔40内后,弹性臂31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使卡钩32与卡接孔40限位配合,实现了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的卡接配合。这样,与现有技术中加强条与后进风面板一体注塑成型相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分别独立加工,进而降低了后壳体组件的整体加工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缩短了空调装置的加工耗时。
如图10所示,卡钩32具有导向斜面321,卡接孔40的孔壁所在的平面与导向斜面321相交,以通过使孔壁顶推导向斜面321,以使弹性臂31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这样,在卡钩32伸入至卡接孔40内的过程中,卡接孔40的孔壁顶推导向斜面321,以使弹性臂31朝向远离导向斜面321的方向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确保卡钩32能够穿过卡接孔40。待卡钩32穿过卡接孔40后,弹性臂31再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以使弹性臂31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卡钩32与卡接孔40限位止挡且不能够从卡接孔40内脱出,提升了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的装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凸起30设置在后壳体10上,卡接孔40设置在加强条20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后壳体组件的整体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凸起30和卡接孔4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卡接凸起30设置在加强条20上,卡接孔40设置在后壳体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条20为钣金件。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降低了加强条2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后壳体组件的整体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后壳体10为注塑件,加强条20为钣金件,在二者完成装配后,由于注塑件和钣金件之间的摩擦挤压声小,故可以有效的减小后壳体10与加强条20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异响,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卡接凸起30为多个,多个卡接凸起30沿后壳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卡接孔40为多个,多个卡接孔40与多个卡接凸起30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增加了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的连接部位个数,进而提升了后壳体组件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空调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加强条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1,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21与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这样,在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以实现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的装配定位,进而确保卡接孔40的孔壁能够顶推弹性臂31,以使弹性臂31发生弹性形变。同时,上述设置提升了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的装配精度。
可选地,第一定位部21为一个;或者,第一定位部21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21沿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部21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的定位精准度。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21为凹部,第二定位为凸起,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以实现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1为三个,最下端的为精准定位,中部和上端的为粗定位,从而保证加强条20安装不倾斜。
如图7所示,加强条20上设置有安装孔22,后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2后设置在安装部内。这样,待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完成定位和卡接后,将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2后设置在安装部内,以实现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的紧固连接。
具体地,在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使得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再将卡钩32伸入至卡接孔40内,以使卡钩32与加强条20卡接配合。之后,再将紧固件穿过安装孔22后设置在安装部内,以使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之间既存在卡接配合,也存在紧固连接,提升了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为螺钉柱,紧固件的一端穿过安装孔22后拧紧在螺钉柱上,以实现紧固件对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的紧固作用。
可选地,安装孔22为一个;或者,安装孔22为多个,多个安装孔22沿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安装孔22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紧固件的紧固可靠性。
如图5至图7、图10及图12所示,加强条20包括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4及第三板体25。第二板体24与第一板体23连接,第二板体24与第一板体23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卡接孔40设置在第二板体24上。第三板体25与第二板体24连接,第三板体25与第二板体24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其中,卡接孔40、第一定位部21及安装孔22均设置在第二板体24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加强条20为“冂”字型结构,一方面便于加强条20与后壳体10连接;另一方面便于加强条20与前面板装配,增加加强条20与前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第一夹角为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夹角为60°、或75°、或125°、或145°。
可选地,第二夹角为9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角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夹角为60°、或75°、或125°、或145°。
如图6所示,第一板体23与第三板体25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板体23、第二板体24及第三板体25围绕形成预设空间26,第二板体24的至少部分朝向预设空间26凸出。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板体24向内凹陷,以形成内凹部,一方面防止穿过卡接孔40的卡钩32与空调装置内的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结构干涉,便于工作人员对空调装置进行拆装;另一方面提升了加强条2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空调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待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完成定位后,使得卡钩32伸入至第二板体24上的卡接孔40内且与卡接孔40卡接,以防止加强条20往外旋转而与后壳体10相互脱离。
如图6所示,第一板体23与第二板体24的连接处的至少部分朝向预设空间26凸出,以形成加强凹部27。其中,加强凹部27为多个,多个加强凹部27沿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加强凹部27向内凹陷,以防止第一板体23朝向第三板体25变形,进而提升了加强条2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板体23上设置有插销孔231和/或挂钩孔232;和/或第一板体23上设置有翻边螺纹孔233。这样,第一板体23为称重板,用于安装空调装置内的部分零部件,也用于与前面板装配。
如图10所示,卡接孔40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41和第二壁面42,第一壁面41用于顶推导向斜面321,第二壁面42与卡钩32之间具有用于供卡钩32退出的退出间隙43。这样,当需要将加强条20从后壳体10上拆下时,工作人员可推动卡钩32,以使弹性臂31翻转至退出间隙43内,进而使得卡钩32能够退出至卡接孔40外,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加强条20和后壳体10进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条20为两个,两个加强条20分别设置在后壳体10的两个侧边上,位于左侧的加强条20从右向左安装,以使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相互定位。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未示出),包括后壳体组件和与后壳体组件连接的前面板。其中,后壳体组件为上述的后壳体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加强条和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在加强条与后壳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在弹性臂的弹性作用下,弹性臂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以确保弹性臂能够带动卡钩穿过卡接孔。待卡钩伸入至卡接孔内后,弹性臂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使卡钩与卡接孔限位配合,实现了加强条和后壳体的卡接配合。这样,与现有技术中加强条与后进风面板一体注塑成型相比,由于本申请中的加强条和后壳体分别独立加工,进而降低了后壳体组件的整体加工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装置的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缩短了空调装置的加工耗时。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体(10),具有安装开口(11);
加强条(20),设置在所述后壳体(10)的两个侧边(12)上;
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凸起(30)和卡接孔(40),所述卡接凸起(30)和所述卡接孔(40)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侧边(12)上,所述卡接凸起(30)和所述卡接孔(40)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加强条(20)上;
其中,所述卡接凸起(30)包括弹性臂(31)和设置在所述弹性臂(31)的第一端上的卡钩(32),在所述弹性臂(31)的弹性作用下,以使所述卡钩(32)穿过所述卡接孔(40)后与所述卡接孔(40)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32)具有导向斜面(321),所述卡接孔(40)的孔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向斜面(321)相交,以通过使所述孔壁顶推所述导向斜面(321),以使所述弹性臂(31)绕其第二端翻转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30)设置在所述后壳体(10)上,所述卡接孔(40)设置在所述加强条(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20)为钣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30)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凸起(30)沿所述后壳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接孔(40)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孔(40)与多个所述卡接凸起(30)一一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1),所述后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沿所述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20)上设置有安装孔(22),所述后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部,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22)后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其中,所述安装孔(22)为一个;或者,所述安装孔(22)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22)沿所述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20)包括:
第一板体(23);
第二板体(24),与所述第一板体(23)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4)与所述第一板体(23)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卡接孔(40)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4)上;
第三板体(25),与所述第二板体(24)连接,所述第三板体(25)与所述第二板体(24)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其中,所述卡接孔(40)、所述第一定位部(21)及所述安装孔(2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3)与所述第三板体(25)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板体(23)、所述第二板体(24)及所述第三板体(25)围绕形成预设空间(26),所述第二板体(24)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预设空间(26)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3)与所述第二板体(24)的连接处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预设空间(26)凸出,以形成加强凹部(27);其中,所述加强凹部(27)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凹部(27)沿所述加强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3)上设置有插销孔(231)和/或挂钩孔(232);和/或所述第一板体(23)上设置有翻边螺纹孔(233)。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孔(40)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41)和第二壁面(42),所述第一壁面(41)用于顶推所述导向斜面(321),所述第二壁面(42)与所述卡钩(32)之间具有用于供所述卡钩(32)退出的退出间隙(43)。
13.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体组件和与所述后壳体组件连接的前面板;其中,所述后壳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壳体组件。
CN202121114207.3U 2021-05-21 2021-05-21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Active CN214949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4207.3U CN214949411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4207.3U CN214949411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9411U true CN21494941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9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4207.3U Active CN214949411U (zh) 2021-05-21 2021-05-21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9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9411U (zh)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N113108371A (zh) 后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N109186066B (zh) 卡接结构、面板组件及空调
CN212777629U (zh) 空调器
CN215929905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外机
CN218410119U (zh) 一种网罩装配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459516U (zh) Led显示装置的箱体以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16522035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8246374U (zh) 一种抽屉及柜子
CN211259249U (zh) 板件、显示器底座用组件及显示器底座
CN214533629U (zh) 风机及具有其的车载空调系统
CN216895250U (zh) 风扇前后极扣合结构
CN217333261U (zh) 一种带自锁结构的机箱
CN213901430U (zh) 一种易于拆装的中央空调出风口百叶卡槽固定装置
CN212108718U (zh) 立柜式空调
CN113193411B (zh) 固定架、电气装配结构及开关插座
CN217402824U (zh) 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9102824U (zh) 一种宽体长条灯的装配结构
CN219810128U (zh) 安装于制冷设备的格栅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1925934U (zh) 连接件和空调器
CN220481544U (zh) 一种固定构组及装置
CN213511544U (zh) 连接组件及注塑机防护罩
CN219760842U (zh) 柜体装置及变频器
CN212157423U (zh) 卡扣、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20686594U (zh) 一种集成墙板用安装构件和装配式装修墙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