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2644U -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52644U CN211252644U CN201921880984.1U CN201921880984U CN211252644U CN 211252644 U CN211252644 U CN 211252644U CN 201921880984 U CN201921880984 U CN 201921880984U CN 211252644 U CN211252644 U CN 2112526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steel
- vehicle
- support
- frame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车身转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本实用新型包括处于转运地车中部的主框架、处于四个角的角框架、位于两个角框架中间的第一连接杆、万向轮以及立柱;所述角框架与主框架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X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杆有两个,分别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Y方向的两个角框架之间,所述万向轮安装在角框架底部,所述立柱安装在角框架上,方向向上;立柱在Z方向高度可调。本实用新型可在X、Y、Z三方向调节,可以实现对多车型的有效定位及支撑,并实现转运功能。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高效对地车进行三维调整,减少了车间地车品种和数量,降低了试制成本、节约了管理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车身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背景技术
白车身(Body in White)按照车身术语标准和教科书上的定义,是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焊接总成,并包括前翼板、车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盖,但不包括附件及装饰件的未涂漆的车身。涂装后的白车身加上内外饰(包括仪表板、座椅、风挡玻璃、地毯、内饰护板等)和电子电器系统(音响、线束、开关等),再加上底盘系统(包括制动、悬架系统等),再加上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就组成了整车。白车身转运地车是汽车白车身总成焊接完成后,下线流转运输的必要工具。传统的转运地车,结构固定不可调节,仅能用于单一车型的白车身转运。而由于在白车身试制领域中,新制、改制车型较多,尤其是轴距不同、车宽不同的多种车型白车身存放与转运,传统的转运地车不能通用,导致转运地车的种类、数量较多,造成场地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的多重浪费,增加了研发成本,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以解决白车身转运地车的通用性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包括处于转运地车中部的主框架、处于四个角的角框架、位于两个角框架中间的第一连接杆、万向轮以及立柱;所述角框架与所述主框架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X 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杆有两个,分别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Y方向的两个角框架之间,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角框架底部,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角框架上,方向向上;所述立柱在Z方向高度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主框架包括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通过两根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调节所述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的Y方向距离;所述子框架包括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和第三方钢,所述第一方钢两端垂直焊接对称的所述第二方钢,所述第一方钢和所述第二方钢之间焊接所述第三方钢,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所述两个子框架结构的对应第二方钢之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所述主框架。
作为优选,所述角框架由第四方钢、第五方钢、第六方钢、第七方钢和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第四方钢的一端与所述主框架中连接,另一端套接所述第六方钢,所述第六方钢侧面垂直焊接所述第五方钢,底面焊接所述钢板,所述第七方钢两端分别焊接所述第四方钢和第五方钢,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所述立柱套在所述第五方钢上,并位于所述三角形内;所述钢板底部安装所述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钢板与万向轮之间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包括Y向滑块、第一支座、第二支座、限位销、盖板、第一螺母、第一螺柱、支撑板和定位销,所述第一支座的底端焊接所述Y 向滑块,所述Y向滑块与所述角框架配合,实现Y向滑动;所述第一支座顶部套接所述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相对于所述第一支座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连接所述限位销;所述第二支座顶部固定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盖板下表面焊接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所述第一螺柱底端穿过所述盖板的中心通孔与下方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顶端固定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所述定位销。
作为优选,所述Y向滑块、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采用方钢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无级调整锁紧机构包括两个套接的外侧方钢和内侧方钢、至少一个第二螺母和至少一个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在所述外侧方钢上,所述外侧方钢上开有通孔,所述第二螺柱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并穿过通孔抵接在所述内侧方钢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在X、Y、Z三方向调节,可以实现对多车型的有效定位及支撑,并实现转运功能。
(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可以快速高效对地车进行三维调整,减少了车间地车品种和数量,降低了试制成本、节约了管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A~4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立柱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C是图 4B中虚线框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级调整锁紧机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框架; 2.角框架; 3.第一连接杆; 4.万向轮; 5.立柱;
6.外侧方钢; 7.内侧方钢; 8.第二螺母; 9.第二螺柱;
101.第一方钢; 102.第二方钢; 103.第三方钢; 104.第二连接杆;
201.第四方钢; 202.第五方钢; 203.第六方钢; 204.第七方钢;205.钢板;
501.Y向滑块; 502.第一支座; 503.第二支座; 504.限位销; 505.盖板;
506.第一螺母; 507.第一螺柱; 508.支撑板; 50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如图1所示,所述转运地车包括处于转运地车中部的主框架1、处于四个角的角框架2、位于两个角框架中间的第一连接杆3、四个万向轮4以及四根立柱5。所述角框架2位于主框架1的四个角位置,与主框架1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用于调整X方向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杆3有两个,分别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宽度方向两个角框架2之间,用于调整Y方向长度;所述万向轮4安装在角框架2底部,所述立柱5安装在角框架2上,方向向上,立柱5在Z方向高度可调。所述立柱5的在Z方向的调节包括逐级调节和无级调节。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中部的主框架1 有方钢焊接而成,所述主框架1包括距离可调的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通过两根第二连接杆10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04与所述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调节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的Y 方向距离。所述子框架包括一根第一方钢101、两个第二方钢102和两个第三方钢103焊接组成,所述第一方钢101两端垂直焊接对称的第二方钢102,所述第一方钢101和第二方钢102之间焊接第三方钢103,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所述两个子框架结构的对应第二方钢102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杆104,形成主框架1。通过调节第二连接杆104相对于第二方钢102的伸缩长度,调整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的距离,即主框架1的宽度在Y方向的调节功能。
所述四个角框架2的结构相同,以其中一个为例,如图3所示,角框架2 由第四方钢201、第五方钢202、第六方钢203、第七方钢204和钢板205焊接而成,所述第四方钢201的一端与主框架1中的第一方钢101套接,另一端套接第六方钢203,第六方钢203侧面垂直焊接第五方钢202,底面焊接钢板205,第七方钢204两端分别焊接第四方钢201和第五方钢202,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立柱5套在第五方钢202上,并位于所述三角形内。装配组装时,先将立柱5 套入第五方钢202,然后再焊接第七方钢204,保证所述立柱5可以在所述三角形内沿Y向移动。所述钢板205底部焊接万向轮4,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构建完成角框架2。通过在第五方钢202轴向即Y向左右滑动立柱5,实现所述角框架2内部Y向调节。
如图4A~4C所示,立柱5包括Y向滑块501、第一支座502、第二支座 503、限位销504、盖板505、第一螺母506、第一螺柱507、支撑板508和定位销509,所述第一支座502的底端焊接方形Y向滑块501,所述Y向滑块501 与第五方钢202配合,实现Y向滑动。所述第一支座502顶部套接第二支座503,第二支座503可以相对于第一支座502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支座502和第二支座503之间连接限位销504,实现二者的定位。具体地,将所述的限位销504插入贯穿第一支座502和第二支座503的限位孔内,实现所述立柱5整体的Z向逐级调节。所述Y向滑块501、第一支座502和第二支座503均采用方钢材料。所述第二支座503顶部固定盖板505,盖板505具有中心通孔,盖板505下表面焊接第一螺母506,所述第一螺母506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所述第一螺柱507 底端与穿过盖板505的中心通孔与下方第一螺母506螺纹连接,顶端固定支撑板508,支撑板508上表面固定定位销509。通过旋转第一螺柱507,带动支撑板508和定位销509一同旋转,旋转的同时支撑板508和定位销509上升或下降,实现所述立柱5的Z向无级精密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组装:
先组装主框架1的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然后将第二连接杆104连接两个子框架结构,实现两个子框架结构的Y向调节。
再组装角框架2和立柱5,同时将立柱5安装在角框架2的第五方钢202上。
将每两个角框架2的第五方钢202之间插入第一连接杆3,实现角框架2的 Y向调节;然后将两个角框架2的第四方钢201插入主框架1的第一方钢101 内,实现角框架2相对于主框架1的滑动,即X向调节。
调节立柱5上的第二支座503和螺柱507,实现立柱5在Z向的调节。
上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和X、Y、Z三个方向的调节。
为了保证调节好的转运地车结构稳定,需要对活动方钢进行锁紧。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两种锁紧方案:
方案一:见图4B,可以采用第一支座502、第二支座503和限位销504之间的组合方式锁紧,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对转运地车整体尺寸的逐级调节。
方案二:见图5所述无级调整锁紧机构,包括两个套接的外侧方钢6和内侧方钢7、至少一个第二螺母8和至少一个第二螺柱9,所述第二螺母8固定在外侧方钢6上,外侧方钢6上开有通孔,所述第二螺柱9与第二螺母8连接,并穿过通孔抵接在内侧方钢7壁上。当需要调节两个套接的外侧方钢6和内侧方钢7之间的位置关系,只需要调节好两个外侧方钢6和内侧方钢7的相对关系到达预期的位置时,将第二螺柱9拧入已经固定(如焊接)在外侧方钢6上的第二螺母8里,校紧第二螺柱9,使得第二螺柱9顶端顶在内侧方钢7壁上,实现锁紧。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对转运地车整体尺寸的的无级连续调节。
图5给出的是两个第二螺母8和两个第二螺柱9的情况,分别设置在所示外侧方钢6和内侧方钢7的两个不同侧壁,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所述外侧方钢6 和内侧方钢7的四个侧壁均设置一组第二螺母8和两个第二螺柱9。
所述无级调整锁紧机构,涉及到的两个方钢包括第一方钢101的两端与第四方钢201之间的连接,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与第五方钢202之间的连接,第二连接杆104的两端与第二方钢102之间的连接。涉及的两个方钢之间采用尺寸不同的方钢进行嵌套,并要求大口径方钢内径与小口径方钢外径配合时能够实现自由移动,进而方钢组实现沿方钢长度方向可以伸缩调节。以此结构为基础,实现整个转运地车的尺寸可调节功能。
根据所需承载的不同车型的白车身自身结构特点及相关定位点尺寸位置,确定本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四处支撑定位点即立柱5之间的空间尺寸关系。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对四处支撑定位点即立柱5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最后将白车身落在此转运地车上,实现运转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方钢结构通过焊接、螺接等工艺方式组装而成,并能够对白车身进行有效定位及支撑。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转运地车中部的主框架(1)、处于四个角的角框架(2)、位于两个角框架中间的第一连接杆(3)、万向轮(4)以及立柱(5);所述角框架(2)与所述主框架(1)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X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杆(3)有两个,分别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在Y方向的两个角框架(2)之间,所述万向轮(4)安装在所述角框架(2)底部,所述立柱(5)安装在所述角框架(2)上,方向向上;所述立柱(5)在Z方向高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通过两根第二连接杆(10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04)与所述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之间采用无级调整锁紧机构连接,调节所述左右两组对称的子框架结构的Y方向距离;所述子框架包括第一方钢(101)、第二方钢(102)和第三方钢(103),所述第一方钢(101)两端垂直焊接对称的所述第二方钢(102),所述第一方钢(101)和所述第二方钢(102)之间焊接所述第三方钢(103),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所述两个子框架结构的对应第二方钢(102)之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04),形成所述主框架(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框架(2)由第四方钢(201)、第五方钢(202)、第六方钢(203)、第七方钢(204)和钢板(205)焊接而成,所述第四方钢(201)的一端与所述主框架(1)连接,另一端套接所述第六方钢(203),所述第六方钢(203)侧面垂直焊接所述第五方钢(202),底面焊接所述钢板(205),所述第七方钢(204)两端分别焊接所述第四方钢(201)和第五方钢(202),形成三角形加固形式;所述立柱(5)套在所述第五方钢(202)上,并位于所述三角形内;所述钢板(205)底部安装所述万向轮(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205)与所述万向轮(4)之间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包括Y向滑块(501)、第一支座(502)、第二支座(503)、限位销(504)、盖板(505)、第一螺母(506)、第一螺柱(507)、支撑板(508)和定位销(509),所述第一支座(502)的底端焊接所述Y向滑块(501),所述Y向滑块(501)与所述角框架(2)配合,实现Y向滑动;所述第一支座(502)顶部套接所述第二支座(503),所述第二支座(503)相对于所述第一支座(502)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支座(502)和第二支座(503)之间连接所述限位销(504);所述第二支座(503)顶部固定所述盖板(505),所述盖板(505)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盖板(505)下表面焊接所述第一螺母(506),所述第一螺母(506)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所述第一螺柱(507)底端穿过所述盖板(505)的中心通孔与下方所述第一螺母(506)螺纹连接,顶端固定所述支撑板(508),所述支撑板(508)上表面固定所述定位销(5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滑块(501)、第一支座(502)和第二支座(503)均采用方钢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调整锁紧机构包括两个套接的外侧方钢(6)和内侧方钢(7)、至少一个第二螺母(8)和至少一个第二螺柱(9),所述第二螺母(8)固定在所述外侧方钢(6)上,所述外侧方钢(6)上开有通孔,所述第二螺柱(9)与所述第二螺母(8)连接,并穿过通孔抵接在所述内侧方钢(7)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0984.1U CN211252644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0984.1U CN211252644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52644U true CN211252644U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66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80984.1U Active CN211252644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526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548A (zh) * | 2022-04-07 | 2022-07-29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的车身转运装置 |
-
2019
- 2019-11-04 CN CN201921880984.1U patent/CN2112526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548A (zh) * | 2022-04-07 | 2022-07-29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的车身转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50610U (zh) | 一种电动重卡动力电池支架及换电系统 | |
CN109018023B (zh) | 可变车身结构 | |
WO2019056824A1 (zh) | 运车架 | |
CN211252644U (zh) |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 |
CN206374865U (zh) | 用于车辆的工艺小车 | |
CN105946977A (zh) | 汽车车身骨架 | |
CN107720012B (zh) | 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
CN206475144U (zh) | 车架的支撑工装 | |
CN108437770B (zh) | 动力电池箱体的吊挂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3946192U (zh) | 客车装配线 | |
CN104085460A (zh) | 客车装配方法及客车装配线 | |
CN216543174U (zh) | 一种自行车托架及基于自行车托架的自动化回收拆解装置 | |
CN215436613U (zh) |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022842U (zh) | 一种模块化的背负移载式agv自动搬运车 | |
CN203495477U (zh) | 车厢总拼工装 | |
CN210545868U (zh) | 一种客车涂装舱门支撑辅具 | |
CN111086573A (zh) | 一种模块化的背负移载式agv自动搬运车 | |
CN208246660U (zh) |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装配工装 | |
CN215093423U (zh) | 多功能组舱平台 | |
CN111559428A (zh) |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 |
CN212022704U (zh) | 一种复合材料工装运输车 | |
CN210794023U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转运及辅助安装装置 | |
CN103480999A (zh) | 车厢总拼工装 | |
CN112108831A (zh) | 罐车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 |
CN216034790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横梁总成运输装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