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6613U -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6613U
CN215436613U CN202121354082.1U CN202121354082U CN215436613U CN 215436613 U CN215436613 U CN 215436613U CN 202121354082 U CN202121354082 U CN 202121354082U CN 215436613 U CN215436613 U CN 21543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subframe
cross
side membe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40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旺
罗俊
曾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40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6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左纵梁、后横梁和右纵梁围绕成环形排布;副车架安装座,副车架安装座具有安装点;前横梁、左纵梁、后横梁和右纵梁中的沿环形的周向相邻的两个通过副车架安装座连接;其中,左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调节空间;右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既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又能够保持与车身的安装位置不变。

Description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副车架通常安装于车身,用以承担车辆的力的传递,但是由于车辆的车型不同、车款不同、轴距不同和轮距不同,因此需要开发不同尺寸的副车架以适应不同的车辆,但是这样副车架的适配性差。由此,一些副车架能够调节车辆的轴距或者轮距,以提高副车架的适用性,但是当车辆的轴距或者轮距改变之后,副车架与车身之间的安装点相应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副车架无法与车身实现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不仅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而且能够保持与车身的安装位置不变,具有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围绕成环形排布;副车架安装座,所述副车架安装座具有安装点;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中的沿所述环形的周向相邻的两个通过所述副车架安装座连接;其中,所述左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调节空间;所述右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其中,左纵梁与副车架安装座之间形成的第一调节空间、右纵梁与副车架安装座之间形成的第二调节空间能够允许左纵梁与右纵梁实现相对于副车架安装座的位置的调节,以实现轮距和/或轴距的调节,这样,不仅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而且能够保持与车身的安装位置不变,具有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空间包括第一左右间隙和第一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左右间隙允许所述左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所述第一前后间隙允许所述左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所述第二调节空间包括第二左右间隙和第二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左右间隙允许所述右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前后间隙允许所述右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安装座包括:
横梁连接肢,所述横梁连接肢适于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连接;
纵梁连接肢,所述纵梁连接肢与所述横梁连接肢连接,所述纵梁连接肢适于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连接在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之间,所述安装点设于所述安装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之间垂直设置,以使所述横梁连接肢及所述纵梁连接肢的其中一个与横梁连接时,另一个能够与纵梁连接,其中所述横梁包括所述前横梁及所述后横梁,所述纵梁包括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均构造成适于与所述左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调节空间,且适于能够与所述右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节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点的中心到所述横梁连接肢的内侧壁的距离和到所述纵梁连接肢的内侧壁的距离不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连接肢的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构造有纵梁嵌套孔,所述横梁连接肢的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构造有横梁嵌套孔,所述纵梁嵌套孔的尺寸及所述横梁嵌套孔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及所述后横梁的任一个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前悬置安装座,所述前悬置安装座包括:
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分别构造成L形,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设有同轴的前悬置安装孔;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前侧或后侧;
所述前悬置安装座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前悬置安装座和右前悬置安装座,所述左前悬置安装座和所述右前悬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横梁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
转向器左安装套和转向器右安装套,所述转向器左安装套和所述转向器右安装套设于所述安装横梁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副车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副车架,不仅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而且具有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前悬置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副车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副车架安装座、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小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小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小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小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小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小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大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大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大轮距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大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大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大轮距+2*T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100、
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后横梁114、
副车架安装座120、横梁连接肢121、纵梁连接肢122、
安装点131、安装块132、安装孔133、副车架安装套134、
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右前悬置安装座142、
左支架151、右支架152、前悬置安装孔153、加强板154、
左前摆臂安装座161、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右前摆臂安装座163、右后摆臂安装座164、
安装横梁171、转向器左安装套172、转向器右安装套1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
如图1-图16所示,副车架100包括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后横梁 114和副车架安装座120。
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后横梁114和右纵梁112围绕成环形排布,副车架安装座120具有安装点131。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后横梁114和右纵梁112 中的沿环形的周向相邻的两个通过副车架安装座120连接。
可以理解地是,左侧车轮可以连接于左纵梁111,右侧车轮可以连接于右纵梁112,例如通过摆臂进行连接。
其中,左纵梁111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调节空间。右纵梁112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空间。
例如,左纵梁111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分别嵌套连接以使左纵梁111 在前后方向上和/或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对于该副车架安装座120可调节,右纵梁112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分别嵌套连接以使右纵梁112在前后方向上和/或左右方向的位置相对于该副车架安装座120可调节。
其中,上述“第一调节空间”和“第二调节空间”是指在嵌套结构的基础上,预留冗余空间,以在完全固定两者的相对位置前,调节两个连接部件的相对位置。具体地,左纵梁111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相对位置调节完毕后,左纵梁111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会进行固定,例如左纵梁111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可以焊接或者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右纵梁112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相对位置调节完毕后,右纵梁112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会进行固定,例如右纵梁112与其两端所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可以焊接或者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第一调节空间可以包括第一左右间隙和第一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左右间隙允许左纵梁111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由于第一左右间隙的存在,能够调节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距离,以实现车辆的轮距的改变。第一前后间隙允许左纵梁111 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可调,由于第一前后间隙的存在,能够调节左纵梁111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前方左侧车轮和后方左侧车轮的距离,以实现车辆左侧的轴距的改变。
第二调节空间包括第二左右间隙和第二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左右间隙允许右纵梁112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由于第二左右间隙的存在,能够调节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距离,以实现车辆的轮距的改变。第二前后间隙允许右纵梁112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可调,由于第二前后间隙的存在,能够调节右纵梁112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前方右侧车轮和后方右侧车轮的距离,以实现车辆右侧的轴距的改变。
由此可知,通过第一左右间隙和第二左右间隙的作用,能够更为精确地调节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相对位置,从而更为精确地调节车辆的轮距。通过第一前后间隙和第二前后间隙的作用,能够改变车辆整体的轴距。从而副车架的设置,能够调节车辆的轮距和轴距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通过将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后横梁114和右纵梁112围绕成环形排布,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后横梁114和右纵梁112中的沿环形的周向相邻的两个通过副车架安装座120连接,由此可知,副车架安装座120可以为四个。这样在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之间具有两条传递力的路径,且在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之间具也有两条传递力的路径,副车架100的传递力的方式更为多样,从而提高了副车架100的负载能力和抗折弯能力,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左纵梁111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调节空间,通过调节左纵梁111和其两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合程度,即可调节车辆左侧的轴距,调节左纵梁111和其两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左右方向上的重合位置,即可调节车辆的轮距。并且,右纵梁112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空间,调节右纵梁112和其两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合程度,即可调节车辆右侧的轴距,调节右纵梁112和其两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左右方向上的重合位置,即可调节车辆的轮距。
由此可知,当同时调节左纵梁111插入副车架安装座120的深度和位置,以及右纵梁112插入副车架安装座120的深度和位置,即可调节车辆整车的轴距和轮距。
此外,副车架安装座120具有安装点131,副车架100可以通过安装点131与车身连接,由于无论调节车辆的轴距还是轮距时仅需调节每个纵梁和该纵梁对应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重合程度和相对位置,而无需改变任意两个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相对位置,因此在上述轴距和轮距的变化过程中,任意两个安装点131的间距始终不变,即副车架 100与车身的安装位置始终不变,以保证副车架100与车身的安装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不仅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而且能够保持与车身的安装位置不变,具有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副车架安装座120包括横梁连接肢121、纵梁连接肢122和安装块132。
横梁连接肢121适于与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连接,纵梁连接肢122与横梁连接肢121连接,纵梁连接肢122适于与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连接,安装块132连接在横梁连接肢121和纵梁连接肢122之间,安装点131设于安装块132。
其中,横梁连接肢121、纵梁连接肢122和安装块132可以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副车架安装座120与对应的横梁和纵梁连接,又能够实现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后横梁114和右纵梁112围绕成环形排布,还能够使副车架安装座120与车身连接。
进一步地,横梁连接肢121和纵梁连接肢122垂直设置,以使横梁连接肢121和纵梁连接肢122的其中一个与横梁连接时,另一个能够与纵梁连接,其中横梁包括前横梁 113和后横梁114,纵梁包括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也就是说,当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的其中一个与横梁连接肢121连接时,其纵梁连接肢122能够与对应的左纵梁111 或右纵梁112连接,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的其中一个与横梁连接肢121连接时,其纵梁连接肢122能够与对应的前横梁113或后横梁114连接。即,横梁连接肢121不限于与横梁连接,还可以与纵梁连接,纵梁连接肢122不限于与纵梁连接,还可以与横梁连接。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横梁连接肢121与横梁连接,纵梁连接肢122与纵梁连接时,将副车架安装座120在同一平面内旋转90度后,再在竖直平面内旋转180度,即可实现,横梁连接肢121与纵梁连接,纵梁连接肢122与横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连接肢121和纵梁连接肢122均构造成适于与左纵梁111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一调节空间,且适于能够与右纵梁112之间形成第二调节空间。也就是说,无论是副车架安装座120的横梁连接肢121与纵梁连接肢122,都能够与左纵梁111 及右纵梁112之间形成调节空间。
纵梁连接肢122的远离安装块132的一端构造有纵梁嵌套孔,左纵梁111的端部或右纵梁112的端部适于嵌套于纵梁嵌套孔内。如此,在保证每个纵梁两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相对位置不改变时,调整纵梁的端部伸入到纵梁嵌套孔内的尺寸,即可调节车辆的轴距,且能够保证副车架100与车身的安装位置稳定。
其中,第一左右间隙由左纵梁111和其对应的纵梁嵌套孔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中的至少一个限定,例如,左纵梁111贴合于其对应的纵梁嵌套孔的左侧内壁,此时第一左右间隙为左纵梁111与该纵梁嵌套孔的右侧内壁之间的间隙。
第一前后间隙由左纵梁111和其对应的纵梁嵌套孔的底壁限定,例如,左纵梁111的前端面贴合于其前端的纵梁嵌套孔的底壁,此时第一前后间隙为左纵梁111的后端面与该纵梁嵌套孔的底壁之间的间隙。
第二左右间隙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左右间隙的结构,第二前后间隙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前后间隙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横梁连接肢121的远离安装块132的一端构造有横梁嵌套孔,前横梁113的端部或后横梁114的端部适于嵌套于横梁嵌套孔内。
具体地,纵梁嵌套孔的尺寸及横梁嵌套孔的尺寸均大于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中任一个的尺寸。这样,无论是左纵梁111及右纵梁112,还是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都能够套设于纵梁嵌套孔内,无论是左纵梁111及右纵梁112,还是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都能够套设于横梁嵌套孔内。具体地,当横梁嵌套孔与横梁连接时,横梁嵌套孔的尺寸指的是横梁嵌套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当纵梁嵌套孔与纵梁连接时,纵梁嵌套孔的尺寸指的是纵梁嵌套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以左纵梁111和纵梁嵌套孔的配合举例描述:左纵梁111可以在其前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该副车架安装座120移动,以改变车辆的前轮距,左纵梁111 可以在其后端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该副车架安装座120移动,以改变车辆的后轮距。其中副车架安装座120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
其中,右纵梁112和纵梁嵌套孔的配合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同时调节左纵梁111和对应的副车架安装座120的位置,以及右纵梁112和对应的副车架安装座 120的位置,以更为精确的调节车辆的前轮距和后轮距。
并且,在调节车辆轮距的过程中,可以仅改变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两者与车身的相对位置,而无需改变任意两个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相对位置,即每个副车架安装座 120和车身的相对位置可以保持不变,由此,既实现车辆轮距的调节,又避免了副车架 100与车身无法安装。
可选地,安装点131的中心到横梁连接肢121的内侧壁的距离B和到纵梁连接肢122的内侧壁的距离A不等。
副车架安装座120具有两种使用状态,例如,A>B,当横梁连接肢121连接纵梁时,车辆的轮距可以为H1~H2,当横梁连接肢121连接横梁时,车辆的轮距可以为H3~H4,其中,H4>H2>H3>H1。这样就是仅需调节副车架安装座120的角度,即可实现车辆的轮距的改变。
如此,位于不同位置的副车架安装座120形成通用结构,即任意两个的位置可以互换也可以实现连接,这样任一个副车架安装座120无论排布在任何位置,副车架安装座 120均能够与相邻的左纵梁111形成第一调节空间,以及与相邻的右纵梁112形成第二调节空间,从而在何种安装方式下,车辆的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均可以得到调节。并且,副车架安装座120均能够与相邻的前横梁113以及相邻的后横梁114形成可调节空间,以在前后方向调节前横梁113、后横梁114相对于车身的位置。
此外,结合安装点131的中心到横梁连接肢121的内侧壁的距离B和到纵梁连接肢122的内侧壁的距离A不等,能够便于调整副车架安装座120的状态,以采用不同的距离与横纵梁连接,从而便于调节轮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副车架100还包括前悬置安装座,其中前悬置安装座包括左支架151、右支架152和加强板154。左支架151和右支架15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左支架151和右支架152分别构造成L形,左支架151 和右支架152均设有同轴的前悬置安装孔153,加强板154分别与左支架151和右支架 152相连且位于左支架151和右支架152的前侧或后侧。
例如,左支架151、右支架152和加强板154可以焊接成型为一体件,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和右前悬置安装座142分别作为一个整体与前横梁113焊接。左前悬置安装座 141与车辆的悬置之间可以形成两点固定,连接强度得到提高,并且通过加强板154能够使左支架151和右支架152之间的相对位置更为稳定,从而再次增加了左前悬置安装座141与车辆的悬置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右前悬置安装座142的描述可以参考左前悬置安装座141的描述。
前悬置安装座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和右前悬置安装座142,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和右前悬置安装座142安装于前横梁113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举例而言,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和右前悬置安装座142的结构可以相同,由此,在生产时,无需特意区分零部件,加工简便。在安装时,左前悬置安装座141和右前悬置安装座142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副车架安装座120的安装点131处设有安装孔133,安装孔133内嵌套有副车架安装套134。其中,副车架安装套134 可以具有弹性和柔性,防止车身与安装孔133的孔壁直接接触,由于车身与安装孔133 的孔壁均为硬性材料制成,因此通过具有弹性的副车架安装套134分隔车身与安装孔133的孔壁,能够降低车身与安装孔133的孔壁的损坏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副车架100还包括左前摆臂安装座161、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右前摆臂安装座163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
左前摆臂安装座161和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安装于左纵梁111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右前摆臂安装座163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安装于右纵梁112且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副车架100为左前摆臂安装座161、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右前摆臂安装座163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提供了安装支撑,能够固定车轮与车辆的相对位置,以使车辆可以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副车架100还包括安装横梁171、转向器左安装套172和转向器右安装套173。
安装横梁17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相连,转向器左安装套172和转向器右安装套173设于安装横梁171 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安装横梁171、前横梁113、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限定出等边梯形结构,安装横梁171、后横梁114、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限定出“口”字形结构。如此,副车架100的结构更为稳定,且安装横梁171可以为转向器左安装套172和转向器右安装套173提供安装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结构,这样能够减轻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 和后横梁114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横梁嵌套孔和纵梁嵌套孔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
横梁嵌套孔的宽度大于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中任一个的宽度,例如,前横梁113与其对应的横梁嵌套孔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壁不接触,后横梁114与其对应的横梁嵌套孔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壁不接触。且横梁嵌套孔的高度可以不大于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中任一个的高度,例如,前横梁113与其对应的横梁嵌套孔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壁均接触,后横梁114与其对应的横梁嵌套孔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壁均接触。
如此,能够避免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和后横梁114相对于副车架安装座120在任意方向发生晃动,以保证车辆行驶时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 和后横梁114均能够与副车架安装座120稳定连接,从而提高副车架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左纵梁111、右纵梁112、前横梁113。后横梁114和副车架安装座120均为铝合金件。如此,能够减轻副车架100的重量,从而降低车辆整体的重量。
下面举例描述副车架100的几种布置方式,其中,安装点131的中心到横梁连接肢121的内侧壁的距离B,安装点131的中心到纵梁连接肢122的内侧壁的距离A,且A 大于B。且横梁嵌套孔和纵梁嵌套孔的宽度可以均为C,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宽度可以均为D,C-D=T:
如图5-图7所示,纵梁连接肢122连接纵梁,左纵梁111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左纵梁111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右纵梁112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右纵梁112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 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
其中,如图5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处于中间位置时,此时副车架100 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小轮距状态;如图6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前方移动第一尺寸L1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小轮距状态;如图7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后方移动第二尺寸L2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2 和标准小轮距状态。
并且,在上述三种状态中,安装点131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均不变。
如图8-图10所示,纵梁连接肢122连接纵梁,左纵梁111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左纵梁111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右纵梁112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右纵梁112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纵梁连接肢122 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
其中,如图8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处于中间位置时,此时副车架100 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小轮距+2*T状态;如图9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前方移动第一尺寸L1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小轮距+2*T状态;如图 10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后方移动第二尺寸L2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小轮距+2*T状态。
并且,在上述三种状态中,安装点131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均不变。
如图11-图13所示,横梁连接肢121连接纵梁,左纵梁111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左纵梁111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右纵梁112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右纵梁112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 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
其中,如图11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处于中间位置时,此时副车架100 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大轮距状态;如图12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前方移动第一尺寸L1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大轮距状态;如图13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后方移动第二尺寸L2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 +L2和标准大轮距状态。
并且,在上述三种状态中,安装点131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均不变。
如图14-图16所示,横梁连接肢121连接纵梁,左纵梁111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左纵梁111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壁,右纵梁112的前端贴合于其前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右纵梁112的后端贴合于其后端所连接的横梁连接肢121 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壁。
其中,如图14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处于中间位置时,此时副车架100 处于标准轴距和标准大轮距+2*T状态;如图15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前方移动第一尺寸L1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1和标准大轮距+2*T状态;如图16所示,当左纵梁111和右纵梁112向后方移动第二尺寸L2时,此时副车架100处于标准轴距+L2和标准大轮距+2*T状态。
并且,在上述三种状态中,安装点131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均不变。
在图5-图16中可以看出,前方两个安装点131的距离始终为Y1,后方两个安装点131的距离始终为Y2,前方任意一个安装点131与后方任意一个安装点131在前后方向的距离始终为X。
通过改变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之间的距离而改变车辆的轮距,例如,在图5-图7中,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之间的距离为Y3,在图8-图10中,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之间的距离为Y4,在图11- 图13中,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之间的距离为Y5,在图14-图16 中,左后摆臂安装座162和右后摆臂安装座164之间的距离为Y6,并且Y3、Y4、Y5和 Y6不相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100,不仅能够调节轴距和轮距中的至少一个,而且具有安装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围绕成环形排布;
副车架安装座,所述副车架安装座具有安装点;
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中的沿所述环形的周向相邻的两个通过所述副车架安装座连接;
其中,所述左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调节空间;
所述右纵梁及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其中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调节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空间包括第一左右间隙和第一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左右间隙允许所述左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所述第一前后间隙允许所述左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所述第二调节空间包括第二左右间隙和第二前后间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左右间隙允许所述右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前后间隙允许所述右纵梁相对于与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座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座包括:
横梁连接肢,所述横梁连接肢适于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连接;
纵梁连接肢,所述纵梁连接肢与所述横梁连接肢连接,所述纵梁连接肢适于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连接在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之间,所述安装点设于所述安装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之间垂直设置,以使所述横梁连接肢及所述纵梁连接肢的其中一个与横梁连接时,另一个能够与纵梁连接,其中所述横梁包括所述前横梁及所述后横梁,所述纵梁包括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肢和所述纵梁连接肢均构造成适于与所述左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调节空间,且适于能够与所述右纵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调节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点的中心到所述横梁连接肢的内侧壁的距离和到所述纵梁连接肢的内侧壁的距离不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肢的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构造有纵梁嵌套孔,所述横梁连接肢的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构造有横梁嵌套孔,所述纵梁嵌套孔的尺寸及所述横梁嵌套孔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及所述后横梁的任一个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前悬置安装座,所述前悬置安装座包括:
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分别构造成L形,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设有同轴的前悬置安装孔;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相连且位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前侧或后侧;
所述前悬置安装座设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前悬置安装座和右前悬置安装座,所述左前悬置安装座和所述右前悬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前横梁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
转向器左安装套和转向器右安装套,所述转向器左安装套和所述转向器右安装套设于所述安装横梁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结构。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
CN202121354082.1U 2021-06-17 2021-06-17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43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082.1U CN21543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4082.1U CN21543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6613U true CN215436613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4082.1U Active CN21543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6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5275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底盘结构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5275A (zh) * 2022-03-22 2022-07-0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底盘结构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599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464827B2 (en) Utility vehicle
US8714635B2 (en) Front body of vehicle
JP5879938B2 (ja) 車両後部の側部パネルの補強構造
US5472259A (en) Rear underbody structure
EP3536530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7161152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215436613U (zh) 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180370576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13203243A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10836433B2 (en) Rear subframe structure
JP2001191945A (ja)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US10086874B2 (en) Modular vehicle platform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8860318B (zh) 车辆副车架
CN104827926B (zh) 电动车及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箱固定组件
JP521606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ガビーム構造
EP2429839B1 (en) Trailing arm mounting bracket
CN211252644U (zh)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US10953924B2 (en) Bolted casting to casting flexible body variant shock tower system
JP4554951B2 (ja) ガス燃料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US11745800B2 (en) Subframe structure
CN217969660U (zh) 一种模块分体式汽车前副车架
CN111278669B (zh) 加工成形的车轴座组件
CN218141804U (zh) 车身的后下部结构
CN219651266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