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9567U - 一种抛磨一体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磨一体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9567U
CN211249567U CN201921887472.8U CN201921887472U CN211249567U CN 211249567 U CN211249567 U CN 211249567U CN 201921887472 U CN201921887472 U CN 201921887472U CN 211249567 U CN211249567 U CN 211249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rinding
cloth
fiber
pol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74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ZHONGYAN GRINDING TOO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ANTAI GURU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ANTAI GURU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ANTAI GURUI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9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9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 B24B29/02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抛磨一体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或者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卷绕成圆柱形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这两种结构的抛磨一体轮能够提高磨削锋利度,提高磨削效率,而且散热良好而且富有弹性。

Description

一种抛磨一体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抛磨一体轮。
背景技术
抛磨一体轮用于工具表面或者镀层的磨削或者抛光使用,现有的抛磨轮通常采用砂布轮,尼龙轮,粘砂布轮等。砂布轮将已成型砂布切成块状,然后再按一定规律将砂布片叠放在托盘施胶位置上,进行固化,即制成平面砂布轮;此外,还可以通过将已成型砂布块呈放射状紧密排列置于特定辅具中,所述特定辅具中预留通孔,将圆柄插入上述通孔中,随后将圆柄四周的砂布片之间加入粘结剂,进行固化,取下辅具,即制成带柄砂布轮;同理也可以将已成型砂布片呈放射状紧密排列其中一端盖上,随后盖上另一端盖,在两端盖和砂布片之间加入粘结剂,进行固化,即制成千叶轮。而尼龙轮的制备方法通常采用非织造布浸胶后重叠压合,随后进行固化,即制成尼龙轮。粘砂布轮将多层布叠压在一起,随后进行裁切,用线绳固定成圆盘形,沿圆周表面涂动物胶,再上砂,重复上述步骤至合适尺寸即可,随后进行固化,即制备出粘砂布轮。然而,现有技术制作方法制备的抛磨轮存在磨削锋利度不够,粘接性不好,磨料易于脱落,从而影响磨削效率。并且现有各种结构的抛磨轮不仅存在磨削锋利度不高,而且存在不易散热,刚弹性不好以及不易排削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磨一体轮,该抛磨一体轮能够提高磨削锋利度,提高磨削效率,而且散热良好富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抛磨一体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者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网格布作为抛磨一体轮的轮体的基材,网格布是具有网孔的,使得轮体内部与表面能够存在大量的空隙(相邻的网格布的网孔相连通形成轮体的空隙),该网格布的网孔的形状不限,可以是方形孔、多边形孔等。由网格布制作的抛磨轮,抛磨轮的空隙更大更多,磨削过程中散热性更好,减少工件被烧伤的几率;且由于网格布具有网孔、轮体具有空隙在磨削过程中能够带来一定的刚弹性,能够使排削更加顺畅;且由于网格布具有网孔、轮体具有空隙,轮体形成了立体的锯齿磨削结构,能够提高磨削锋利度,提高抛磨轮的磨削能力。同时,网格布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且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磨料层的磨料是通过胶水层附着在网格布上的,而各层网格布通过胶水层叠压粘接固化在一起形成了轮体,使得网格布的一侧面或两侧面都具有磨料,这样结构的网格布叠压成抛磨一体轮的轮体,轮体的表面与内部都分布有磨料,使得轮体的绝大部分都能够被利用参与到磨削作业中,相应的轮体的磨削残留部分会更少,物尽其用。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叠压的方式将网格布制作成轮体,比如由此轮体制作出的平面抛磨一体轮,使轮体内外层磨料密度均匀(换而言之,磨料能够较均匀的分布于轮体中),因此,即使轮体外层网格布损坏(或者说磨损后),内层网格布结构可以产生与外层相同的磨削效果。
一种抛磨一体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卷绕成圆柱形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网格布作为抛磨一体轮的轮体的基材,网格布是具有网孔的,这种材料制作的抛磨轮的空隙更大更多,使得轮体内部与表面能够存在大量的空隙(各层网格布自身的网孔形成了轮体的空隙;相邻的网格布的网孔相连通也形成了轮体的空隙),该网格布的网孔的形状不限,可以是方形孔、多边形孔等。由网格布制作的抛磨轮,抛磨轮的空隙更大更多,磨削过程中散热性更好,减少工件被烧伤的几率;且由于网格布具有网孔、轮体具有空隙在磨削过程中能够带来一定的刚弹性,能够使排削更加顺畅;且由于网格布具有网孔、轮体具有空隙,轮体形成了立体的锯齿磨削结构,能够提高磨削锋利度,提高抛磨轮的磨削能力。同时,网格布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且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磨料层的磨料是通过胶水层附着在网格布上的,各层网格布通过胶水层卷绕粘接固化在一起形成了轮体,使得网格布的一侧面或两侧面都具有磨料,这样结构的网格布叠压成抛磨一体轮的轮体,轮体的表面与内部都分布有磨料,使得轮体的绝大部分都能够被利用参与到磨削作业中,相应的轮体的磨削残留部分会更少,物尽其用。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卷绕的方式将网格布制作成轮体,轮体内外层密度均匀(换而言之,磨料能够较均匀的分布于轮体中),因此,即使轮体外层网格布损坏(或者说磨损后),内层网格布结构可以产生与外层相同的磨削效果。
可供选择的,所述磨料层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磨料层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该结构使磨料部分裸露在网格布一侧面或两侧面,这样结构的网格布叠压或卷绕成的抛磨一体轮的轮体,能够增加轮体端面(磨削工作面)的磨削锋利度,提高磨削效率。
可供选择的,所述磨料层全部被所述胶水层包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磨料层全部被所述胶水层包裹,该结构使磨料被胶水层包裹在网格布一侧面或两侧面,在磨削作业时,包裹在磨料外的胶水层会瞬间被磨破,磨料即可裸露出胶水层,这样结构的网格布叠压或卷绕成的抛磨一体轮的轮体,基本不影响轮体端面(磨削工作面)的磨削锋利度和磨削效率。无论是磨料层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的技术方案,或者是磨料层全部被所述胶水层包裹的技术方案,轮体端面(磨削工作面)都具有良好的磨削锋利度与磨削效率。网格布的网孔内也有混合物层,且网格布的网孔不被混合物层封堵,使得轮体内部与表面能够有效的形成空隙,优选的,所有的网孔都不被混合物层封堵。
进一步的,明显的,磨料层的磨料是附着于网格布的线条上的。磨料也不容易脱落。对于任一层的网格布而言,网格布的两相邻网孔之间的线条段都是附着有磨料的,使得在网格布中形成了大量的附有磨料的线条段,类似于抛磨轮中存在有大量的两端固定的“小砂带(或者叫小砂线)”,在进行磨削作业时,大量的“小砂带”从各个方向对工件进行磨削动作,能够提高网格抛磨轮的磨削能力。网格布的线条就是构成网格布的基本单元,很容易理解;比如,网格布可以为平织网格布或绞织网格布。平织网格布,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与纬线交错交织,从而平织形成具有网孔的网格布,网格布的线条就是所述的经线、纬线。绞织网格布,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包括绞经和地经,所述绞经与地经相互扭绞并与纬线交织,从而绞织形成具有网孔的网格布,网格布的线条就是所述的绞经、地经、纬线。本实用新型的抛磨一体轮的轮体,磨料是附着于网格布的线条上的,磨料不容易脱落,网格布就相当于就是轮体的骨架。
优选的,所述网格布具有明显且规律的网孔。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由于网格布的网孔是有规律的,因此,在叠压或者卷绕过程中可以人为的控制抛磨轮空隙的大小,同时控制空隙大小的均匀程度,而抛磨轮空隙的大小和均匀程度决定了抛磨轮的散热效果,同时影响磨削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选用具有明显且规律的网孔的网格布作为抛磨轮的基材能够有效的提高抛磨轮的磨削性能。如果选用的材料是随机的无规律的,则制备的抛磨轮空隙大小相差很大,磨削过程中因热量的不断产生而造成温度升高使得网格布材料发黑,当温度升至一定温度时会导致网格布变软,从而影响磨削效率和磨削质量。
可供选择的,所述轮体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正对齐。采用上述方案时,若干叠压的网格布或者卷绕的网格布的网孔正对齐,可以使轮体的网孔空隙达到最大,轮体的空隙能够通透的贯穿轮体两端面,提高抛磨轮的散热效果,使得抛磨轮排削更加顺畅。
可供选择的,所述轮体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相互错开。采用上述方案时,若干叠压的网格布或者卷绕的网格布的网孔相互错开,对于任意一层网格布上附着的磨料而言,能够使得磨料暴露(或者说伸入)在其他网格布的网孔处,使得更多的磨料能够暴露在轮体的空隙中,能够提高抛磨轮的磨削能力。
优选的,所述网格布为麻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纸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氯化镁纤维、丙烯酸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乙酸纤维、粘胶纤维、狗毛纤维、马毛纤维、猪毛纤维、羊毛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纺制品的织造布。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网格布材料可以使用麻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纸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氯化镁纤维、丙烯酸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乙酸纤维、粘胶纤维、狗毛纤维、马毛纤维、猪毛纤维、羊毛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纺材料,同时该网格布一般选用织造布,因为织造布的抗撕裂效果比非织造布要好很多,因此,磨削比会高很多,相应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申请的基材不推荐选用玻璃纤维网布,因为玻璃纤维网布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粉尘危害,玻璃纤维粉被人体吸入后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玻璃纤维网布在使用时人体接触容易引起皮肤发痒、红肿、红斑等过敏性皮肤病,但时,采用玻璃纤维网布作为本申请的抛磨轮的基材也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的。本申请优选采用麻制的网格布,因为,在进行磨削作业时,麻本身具有润滑和磨削抛光的作用,在磨削过程中可同步消耗并起积极作用。
可供选择的,所述通孔连接有柄杆。采用上述方案时,上述结构为抛磨一体轮中的卷绕网格布带柄轮或者是叠压网格布带柄轮。柄杆优选为截面呈圆形的圆柄;柄杆也可以是截面呈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正多边形的:三角柄杆、四角柄杆、五角柄杆、六角柄杆等多角柄杆。
可供选择的,所述轮体中部还设置有斗笠型镶件基体,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为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冲压形成的凸出结构,所述轮体中部的通孔置于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中心。采用上述方案时,上述结构为抛磨一体轮中的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其磨削残品比现有技术的平面砂布轮更少。因为平面砂布轮另加了托盘,其磨削残品包含砂布片残片和托盘,而由于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没有另加托盘,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几乎可以磨到根部,利用率更高。
可供选择的,所述轮体一端面粘结有托盘,所述托盘中部设置有托盘槽,所述托盘槽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具体的,中心孔与轮体的通孔基本同轴线。采用上述方案时,上述结构为抛磨一体轮中的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
可供选择的,所述轮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轮体的两端面。采用上述方案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抛磨轮的磨削刚弹性、提高散热能力和排屑能力。具体的,所述贯穿孔是形成于相邻的网格布之间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网格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抛磨一体轮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叠压网格布多层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叠压网格布多层轮侧视图;
图5是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侧视图;
图7是叠压网格布带柄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叠压网格布带柄轮侧视图;
图9是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侧视图;
图11是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侧视图;
图13是卷绕网格布带柄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卷绕网格布带柄轮侧视图;
图15是轮体的空隙的示意图;
图16是第一种双面植砂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下砂装置位于上极板左侧,逆向植砂;
图17是第一种双面植砂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下砂装置位于上极板右侧,同向植砂;
图18是第二种双面植砂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该双面植砂结构不包括垫板和输送带;
图19是第二种双面植砂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该双面植砂结构包括垫板;
图20是第二种双面植砂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该双面植砂结构包括输送带;
图21是3种上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1a示意了的上极板为网格板,图21b示意了上极板为条格板,图21c示意了上极板开设有通孔;
图22是采用双面植砂设备形成的植入了磨料的网格布的侧视图;
图23是采用双面植砂设备形成的植入了磨料的网格布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轮体,2-网格布,3-磨料层,4-胶水层,5-中心孔,6-通孔,7-斗笠型镶件基体,8-柄杆,9-托盘,10-托盘槽,11-贯穿孔,12-空隙,13-双面植砂设备,14-输送带,15-下砂装置,16-上极板,17-下极板,18-导辊,19-垫板,20-磨料,21-磨料下落路径,22-网格布行走路径,23-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用新型中使用的胶水为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树脂,如动物胶,植物胶或者酚醛树脂等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磨料可以选用天然或者人工,如天然钢砂,天然刚玉,人造金刚石等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网格布为麻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纸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氯化镁纤维、丙烯酸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乙酸纤维、粘胶纤维、狗毛纤维、马毛纤维、猪毛纤维、羊毛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纺制品的织造布。在下述的试样的制备,植砂可以采用重力植砂和静电植砂,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在下述的试样的制备,所使用的设备和部件,如烘烤设备,涂附设备,固化设备和分切设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设备,在这里不再对其工作原理和工艺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试样的制备:
实施例1
一种抛磨一体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浸渍涂胶:将棉网格布浸渍在胶水中;
步骤二:植砂:将经过步骤一获得浸渍涂胶的棉网格布进行植砂,使磨料附着在棉网格布上;
步骤三:预烘烤:将经过步骤二植砂的棉网格布进行预烘烤;
步骤四:复胶:将经过步骤三预烘烤的棉网格布涂附胶水;
步骤五:叠压:将若干个经过步骤四复胶的棉网格布重叠在一起,施加一定压力成型,获得抛磨一体轮初品;
步骤六:裁剪:将步骤五获得的抛磨一体轮初品用裁剪设备进行裁剪;
步骤七:加压固化:将经过步骤六裁剪的抛磨一体轮初品采用固化设备进行加压固化,获得抛磨一体轮。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抛磨一体轮为叠压型抛磨轮,如图1-10该抛磨轮的所述轮体1包括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2,任一所述网格布2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4和磨料层3,所述轮体1中部设置有通孔6。该抛磨轮散热性好且在磨削过程中有一定的弹性,并且能够提高磨削效率。
本实施例的叠压型抛磨轮,各层网格布2自身的网孔,以及相邻的网格布2的网孔相连通形成轮体的空隙12,空隙12内附着有磨料,如图15所示。各层网格布2自身的网孔形成了轮体的空隙12;相邻的网格布2的网孔相连通也形成了轮体的空隙12。轮体的内部与表面都有空隙12。采用叠压型抛磨轮的端面进行磨削作业时,相邻的网格布的网孔相连通形成的空隙12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形成了类似锯齿的磨削动作;采用叠压型抛磨轮的圆周面进行磨削作业时,各层网格布自身的网孔形成的空隙12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形成了类似锯齿的磨削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棉网格布是具有明显且规律的网孔的。
在本实施例中,叠压的若干层的网格布2的网孔正对齐的。当然也可以是,叠压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相互错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磨料层3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4。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磨料层3全部被所述胶水层4包裹。
在本实施例中,在叠压过程中,采用中空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对若干层棉网格布进行冲压,随后裁减,加压固化,从而形成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如图3,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叠压过程中,采用中空的斗笠型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对若干层棉网格布中部进行冲压,随后裁减,加压固化,从而形成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如图5,图6所示,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的轮体1中部还设置有斗笠型镶件基体7,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7为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冲压形成的凸出结构,所述轮体1中部的通孔6置于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7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在叠压过程中,采用中空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对若干层棉网格布进行冲压,随后裁减,加压固化,在轮体中部的通孔中插入柄杆8(如圆柄),从而形成叠压网格布带柄轮。如图7,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叠压过程中,采用中空模具在一定压力下对若干层棉网格布进行冲压,随后裁减,加压固化,然后粘结在托盘9上,形成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如图9,10所示,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的轮体1一端面粘结有托盘9,所述托盘9中部设置有托盘槽10,所述托盘槽10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5。中心孔5与轮体的通孔6基本同轴线;托盘9与托盘槽10都呈圆形状。
实施例2
一种抛磨一体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浸渍涂胶:将棉网格布浸渍在胶水中;
步骤二:植砂:将经过步骤一获得浸渍涂胶的棉网格布进行植砂,使磨料附着在棉网格布上;
步骤三:预烘烤:将经过步骤二植砂的棉网格布进行预烘烤;
步骤四:复胶:将经过步骤三预烘烤的棉网格布涂附胶水;
步骤五:卷绕:将若干个经过步骤四复胶的棉网格布绕卷成圆柱形,施加一定压力成型,获得抛磨一体轮初品;
步骤六:加压固化:将经过步骤五卷绕的抛磨一体轮初品采用固化设备进行加压固化;
步骤七:分切:将经过步骤六加压固化的抛磨一体轮初品采用分切设备进行分切,获得抛磨一体轮成品。
在本实施例中制备的抛磨一体轮为卷绕型抛磨轮,如图1,图2,图11-14所示,该抛磨轮的所述轮体1包括若干层卷绕成圆柱形的网格布2,任一所述网格布2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4和磨料层3,所述轮体1中部设置有通孔6。该抛磨轮散热性好且在磨削过程中有一定的弹性,并且能够提高磨削效率。
本实施例的卷绕型抛磨轮,各层网格布2自身的网孔,以及相邻的网格布2的网孔相连通形成轮体的空隙12,空隙12内附着有磨料,如图15所示。各层网格布2自身的网孔形成了轮体的空隙12;相邻的网格布2的网孔相连通也形成了轮体的空隙12。轮体的内部与表面都有空隙12。采用卷绕型抛磨轮的端面进行磨削作业时,各层网格布自身的网孔形成的空隙12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形成了类似锯齿的磨削动作;采用卷绕型抛磨轮的圆周面进行磨削作业时,相邻的网格布的网孔相连通形成的空隙12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形成了类似锯齿的磨削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棉网格布是具有明显且规律的网孔的。
在本实施例中,卷绕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相互错开的。当然也可以是,卷绕的若干层的网格布2的网孔正对齐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磨料层3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4。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磨料层3全部被所述胶水层4包裹。
在本实施例中,将若干层经过步骤四复胶过后的棉网格布卷绕成圆柱体,施加一定的压力成型,随后进行加压固化,分切,形成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若干层经过步骤四复胶过后的棉网格布卷绕成圆柱体,施加一定的压力成型,随后进行加压固化,分切,再在轮体1中部的通孔中插入柄杆8(如圆柄),从而形成卷绕网格布带柄轮,如图13,14所示。
实施例3
一种抛磨一体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浸渍涂胶:将尼龙网格布浸渍在胶水中;
步骤二:植砂:将经过步骤一获得浸渍涂胶的尼龙网格布进行植砂,使磨料附着在尼龙网格布上;
步骤三:预烘烤:将经过步骤二植砂的尼龙网格布进行预烘烤;
步骤四:复胶:将经过步骤三预烘烤的尼龙网格布涂附胶水;
步骤五:卷绕:将若干个经过步骤四复胶的尼龙网格布卷绕成圆柱形,施加一定压力成型,获得卷绕(仿)尼龙轮初品;
步骤六:加压固化:将经过步骤五卷绕的卷绕(仿)尼龙轮初品采用固化设备进行加压固化;
步骤七:分切:将经过步骤六加压固化的卷绕(仿)尼龙轮初品采用分切设备进行分切,获得卷绕(仿)尼龙轮成品。
在本实施例中制备的抛磨一体轮为卷绕(仿)尼龙轮,该卷绕(仿)尼龙轮的所述轮体1包括若干层卷绕成圆柱形的网格布2,任一所述网格布2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4和磨料层3,所述轮体1中部设置有通孔6。该抛磨轮散热性好且在磨削过程中有一定的弹性,并且能够提高磨削效率。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的棉网格布(采用棉织造成的网格布)替换为麻网格布(采用麻织造成的网格布)。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2的棉网格布(采用棉织造成的网格布)替换为麻网格布(采用麻织造成的网格布)。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五的卷绕过程中,在网格布的层与层之间加入工装工具(如铁丝等棍状体)并在步骤六的固化后取出工装工具,使得轮体形成有多个贯穿轮体两端面的贯穿孔11,如图11、13所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步骤一的浸渍涂胶步骤中:将网格布浸渍在含有增强型短切纤维或/和晶须胶水中,使得最终制成的网格抛磨轮的胶水层中含有用于增强网格布的力学性能的增强型短切纤维或/和晶须。能够提高网格布以及抛磨一体轮轮体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能力,避免出现抛磨一体轮破裂的情况,提高了抛磨一体轮的安全性。具体的,增强型短切纤维为短切玄武岩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晶须为硫酸钙晶须、碳酸钙晶须、氧化铝晶须、氧化锌晶须、碳化硅晶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的,增强型短切纤维为短切玄武岩纤维;晶须为硫酸钙晶须。采用将网格布浸渍在含有晶须胶水中设计时,晶须是微纳米级的短纤维,因此,晶须能够渗入网格布的经纬线中,特别是能够吸附在网格布的经纬线的相交处,微观的形成多点粘接结构,还能够避免网格布的经纬线之间产生滑移。采用将网格布浸渍在含有晶须胶水中设计时,还能够提高磨削比(工件的材料磨除量与抛磨轮磨损量之比)。
在上述的任一实施例的步骤二的植砂步骤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静电植砂设备或重力植砂设备进行单面或双面植砂。采用现有技术的植砂设备进行网格布的双面植砂作业时,将其中一个侧面植砂(一次植砂)完成后,再进行另一个侧面植砂(二次植砂)。为了提高植砂效率,在步骤二的植砂过程中,对网格布进行单次双面植砂,以使磨料附着在网格布的两侧面上。具体的,使浸渍涂胶附着有胶水的网格布2行走经过电力场,并使磨料20下落至行走的网格布2上;此时,其中一部分磨料下落附着于网格布2的上侧面,而另一部分磨料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23后继续下落;再使下落穿过网格布的磨料20进入电力场中,在电力场的作用下,磨料20上升附着于网格布2的下侧面,一次性使得网格布2的两面都植入上磨料20,从而实现了网格布的单次双面植砂的目的;最终可使得网格布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可供选择的,下落穿过网格布的磨料是通过输送设备输送至电力场中的。可供选择的,下落穿过网格布的磨料是直接落入电力场中的。
为了实现上述的单次双面植砂的方法,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两种双面植砂设备13,能够一次性的使得网格布的两侧面都植入磨料,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植砂设备13,能够实现在网格布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植砂设备13借助了2个导辊18的导向作用使得网格布2沿网格布行走路径22在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行走,而下砂装置15(如下砂料斗)位于两导辊18之间,使得下砂装置15位于网格布2的上方。如何使得网格布2沿网格布行走路径22在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行走,并不存在技术难题,采用现有技术手段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双面植砂设备的机架等结构虽然未图示,但不会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双面植砂设备的理解。具体的,如下所述。
第一种用于网格布植砂的双面植砂设备,包括输送带14、下砂装置15、上极板16、下极板17;其中,上极板16布置于下极板17上方,用于产生使磨料向上运动的电力场;网格布行走路径22位于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所述网格布行走路径22是植砂时网格布2行走的路径;下砂装置15布置于网格布行走路径22上方、位于上极板16旁边,磨料下落路径21穿过网格布行走路径22,所述磨料下落路径21是磨料从下砂装置15下落后经过的路径;输送带14布置于网格布行走路径22与下极板17之间,用于将从下砂装置15下落并穿过网格布行走路径22的磨料输送至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
第一种双面植砂设备同时具备静电植砂与重力植砂的特点,植砂时具有重力植砂动作与静电植砂动作,其原理是:使附着有胶水的网格布2沿网格布行走路径22行走于上极板16与输送带14之间,磨料20从下砂装置15下落后,沿磨料下落路径21向下运动,在磨料20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其中一部分磨料下落附着在行走的网格布2的上侧面,实现网格布2的上侧面的植砂动作(重力植砂动作);由于网格布2具有网孔23,则另一部分磨料20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继续下落至输送带14上,输送带14将磨料20输送到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时,磨料20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上升附着到行走的网格布2的下侧面,实现网格布2的下侧面的植砂动作(静电植砂动作);在整个植砂动作过程中,在磨料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时,或者磨料20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还能使得磨料20附着在网格布的网孔23内。而未被植入网格布2的多余磨料被输送带14运输走,回收利用。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植砂设备,如图22、图23所示,能够一次性使得网格布2的两面都植入磨料,同时使得网格布2的网孔23内也植入磨料,植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静电植砂与重力植砂的特点,因此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耐磨与锋利的双重优点。
进一步的,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输送带14的输送面位于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输送带14的输送面是用于输送磨料的。优选的,所述下极板17贴近输送带14的输送面的背面。
可供选择的,如图16所示,所述下砂装置15位于上极板16左侧。此时,下砂装置15位于左侧的导辊18与上极板16之间,使输送带14向右输送磨料,导辊18导向向左行走的网格布2,能够实现逆向植砂动作。当然,也可以使输送带14向右输送磨料,导辊18导向向右行走的网格布2,能够实现同向植砂动作。可供选择的,如图17所示,所述下砂装置15位于上极板16右侧。此时,下砂装置15位于右侧的导辊18与上极板16之间,使输送带14向左输送磨料,导辊18导向向左行走的网格布2,能够实现同向植砂动作。当然,也可以使输送带14向左输送磨料,导辊18导向向右行走的网格布2,能够实现逆向植砂动作。
第二种用于网格布植砂的双面植砂设备,包括下砂装置15、上极板16、下极板17;其中:上极板16布置于下极板17上方,用于产生使磨料向上运动的电力场;网格布行走路径22位于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网格布行走路径22是植砂时网格布2行走的路径;上极板16具有可通过磨料的磨料过道;下砂装置15布置于上极板16上方,磨料下落路径21依次穿过磨料过道与网格布行走路径22,磨料下落路径21是磨料从下砂装置15下落后经过的路径。
第二种双面植砂设备同时具备静电植砂与重力植砂的特点,植砂时具有重力植砂动作与静电植砂动作,其原理是:使附着有胶水的网格布2沿网格布行走路径22;行走于上极板16与输送带14之间,磨料20从下砂装置15下落后,沿磨料下落路径21向下运动,在磨料20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磨料20穿过上极板16的磨料过道后,其中一部分磨料下落附着在行走的网格布2的上侧面,实现网格布2的上侧面的植砂动作(重力植砂动作);由于网格布2具有网孔23,则另一部分磨料20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下落至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同时磨料20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又向上运动,上升附着到行走的网格布2的下侧面,实现网格布2的下侧面的植砂动作(静电植砂动作);在整个植砂动作过程中,在磨料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时,或者磨料20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还能使得磨料20附着在网格布的网孔23内。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植砂设备,如图22、图23所示,能够一次性使得网格布2的两面都植入磨料,同时使得网格布2的网孔内也植入磨料,植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静电植砂与重力植砂的特点,因此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耐磨与锋利的双重优点。
可供选择的,如图21a所示,所述上极板16为网格板,网格板的网格孔161为所述磨料过道。网格孔16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形状,只要能够通过磨料20都可以。
可供选择的,如图21b所示,所述上极板16为条格板,条格板的条格孔162为所述磨料过道。条格孔162可以是腰型孔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形状,只要能够通过磨料20都可以。
可供选择的,如图21c所示,所述上极板16上开设有通孔163,上极板16的通孔163为所述磨料过道。通孔163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形状,只要能够通过磨料20都可以。
可供选择的,如图19所示,所述下极板17的顶面铺设有垫板19。网格布2附着有胶水,在磨料20穿过网格布2的网孔之后,磨料20有可能附着上胶水,磨料20如果接触到下极板17后便可能出现磨料20粘连在下极板17上的情况,使得下极板17上逐渐的堆积上磨料。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在下极板17的顶面铺设有垫板19的设计,当垫板上堆积了一定数量的磨料后,可以将垫板19取下更换或清洗干净。
可供选择的,如图20所示,还包括输送带14,输送带14布置于网格布行走路径22与下极板17之间。能够避免磨料20接触到下极板17,同时能够将未被植入网格布2的多余磨料运输走,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所述输送带14的输送面位于上极板16与下极板17之间。输送带14的输送面是用于输送磨料的。优选的,所述下极板17贴近输送带14的输送面的背面。
二、对比测试试验:
测试样品种类:
(1)实施例1中采用棉网格布制备的叠压抛磨一体轮,具体有: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叠压网格布带柄轮。
(2)实施例2中采用棉网格布制备的卷绕抛磨一体轮,具体有: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卷绕网格布带柄轮。
(3)实施例3中采用尼龙网格布制备的卷绕抛磨一体轮,具体有:卷绕(仿)尼龙轮。
(4)现有技术中的抛磨轮,具体有:普通平面轮,普通带柄轮,普通千叶轮,普通尼龙轮;其中,普通平面轮指的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平面砂布轮,普通带柄轮指的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带柄砂布轮,普通千叶轮指的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千叶轮,普通尼龙轮指的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尼龙轮。
测试样品分组:
A组:普通平面轮、叠压型的钹形托盘网格抛磨轮、叠压型的钹形一体网格抛磨轮;其中,产品规格都为:100×8×16(轮体直径×轮体厚度×轮体通孔直径,单位为mm)。
B组:普通千叶轮、叠压型的带盖网格抛磨轮、卷绕型的带盖网格抛磨轮;其中,产品规格都为:240×40×25(轮体直径×轮体厚度×轮体通孔直径,单位为mm)。
C组:普通带柄轮、叠压型的带柄网格抛磨轮、卷绕型的带柄网格抛磨轮。其中,产品规格都为:50×25×6(轮体直径×轮体厚度×柄杆直径,单位为mm)。
D组:普通尼龙轮、叠压型的柱状网格抛磨轮、卷绕型的柱状网格抛磨轮;其中,产品规格都为:240×40×25(轮体直径×轮体厚度×轮体通孔直径,单位为mm)。
测试方法说明:
将A组相同规格的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叠压钹型网格布平面轮和普通平面轮,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对A3钢进行磨削,对比此三种抛磨轮的磨削效率。
将B组相同规格的叠压网格布带柄轮、卷绕网格布带柄轮和普通带柄轮,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对A3钢进行磨削,对比此三种抛磨轮的磨削效率。
将C组相同规格的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和普通千叶轮,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对A3钢进行磨削,对比此三种抛磨轮的磨削效率。
将D组相同规格的卷绕(仿)尼龙轮和普通尼龙轮,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对A3钢进行磨削,对比此两种抛磨轮的磨削效率。
在A、B、C、D四组中,抛磨轮的磨料的粒度号都是240#,磨削对象都是A3钢。
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磨削量:工件的材料磨除量,单位g。
磨削效率:指材料磨除量除以磨削加工时间,单位g/min。
三、测试结果:
A、B、C、D四组测试的总磨削时间为25min,每5min为一段,测试组A、B、C、D测试的磨削指标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磨削指标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259216710000211
由于篇幅关系,上表根据磨削总时间为25min的磨削量计算出了25min磨削时间段的平均磨削效率,每一时间段的磨削效率没有单独计算列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磨削效率=磨削量/磨削时间,磨削效率与磨削量呈正比关系;在相同的时间内的磨削量越大,那么磨削效率也就越大。
A组中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平面轮与本申请的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和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相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前面5min的磨削量(磨削效率)相差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普通平面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相比于叠压网格布(仿)平面轮和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下降的快。在磨削时间为25min时,叠压型网格布平面轮和叠压钹型网格布抛磨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大于普通平面轮。
B组中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带柄轮与本申请的叠压网格布带柄轮和卷绕网格布带柄轮,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每一时间段,卷绕网格布带柄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高于叠压网格布带柄轮,且叠压网格布带柄轮高于普通带柄轮,随着时间的增加,普通带柄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相比于卷绕网格布带柄轮和叠压网格布带柄轮下降的快。当磨削时间为25min时,叠压网格布带柄和卷绕网格布带柄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均大于普通带柄轮。
C组中现有技术的普通千叶轮与本申请的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和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相比,从表1可以看出,在每一时间段,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高于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叠压网格布多层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高于普通千叶轮。因此,当磨削时间为25min时,叠压网格布多层轮和卷绕网格布(仿)千叶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大于普通千叶轮。
此外,从B组和C组可以看出,在卷绕抛磨一体轮和叠压抛磨一体轮均为一种规格,在采用同样的测试材质和测试条件时,卷绕抛磨一体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要稍大于叠压抛磨一体轮。A、B、C组的抛磨一体轮采用的是棉网格布制备。
D组中现有技术的普通尼龙轮与本申请的卷绕(仿)尼龙轮相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每一时间段,卷绕(仿)尼龙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大于普通尼龙轮。当磨削时间为25min时,卷绕(仿)尼龙轮的磨削量、磨削效率大于现有技术的普通尼龙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抛磨一体轮,包括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中部还设置有斗笠型镶件基体,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为若干层叠压的网格布冲压形成的凸出结构,所述轮体中部的通孔置于所述斗笠型镶件基体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一端面粘结有托盘,所述托盘中部设置有托盘槽,所述托盘槽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
4.一种抛磨一体轮,包括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若干层卷绕成圆柱形的网格布,任一所述网格布的一侧或两侧面均设置有混合物层,所述混合物层包括胶水层和磨料层,所述轮体中部设置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层部分裸露出所述胶水层;或者,所述磨料层全部被所述胶水层包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具有明显且规律的网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正对齐;或者,所述轮体的若干层的网格布的网孔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 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为采用麻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纸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 氯化镁纤维、丙烯酸纤维、芳香聚酰胺纤维、乙酸纤维、粘胶纤维、狗毛纤维、马毛纤维、猪毛纤维或羊毛纤维制成的织造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连接有柄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磨一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轮体的两端面。
CN201921887472.8U 2019-03-11 2019-11-04 一种抛磨一体轮 Active CN2112495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9128.1A CN109759939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抛磨一体轮
CN2019101791281 2019-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9567U true CN211249567U (zh) 2020-08-14

Family

ID=6645839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9128.1A Pending CN109759939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抛磨一体轮
CN201921887472.8U Active CN211249567U (zh) 2019-03-11 2019-11-04 一种抛磨一体轮
CN201911065579.9A Pending CN110666670A (zh) 2019-03-11 2019-11-04 一种抛磨一体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9128.1A Pending CN109759939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抛磨一体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5579.9A Pending CN110666670A (zh) 2019-03-11 2019-11-04 一种抛磨一体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9759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6670A (zh) * 2019-03-11 2020-01-10 四川省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抛磨一体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9206A (zh) * 2022-07-04 2022-10-14 杭州永杰研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油耐磨砂纸及其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79358A (en) * 1953-07-02 1957-07-17 Bay State Abrasive Products Co Flexible abrasive product
AT397781B (de) * 1992-03-09 1994-06-27 Swarovski Tyrolit Schleif Schleifscheibe
JPH0647677A (ja) * 1992-07-31 1994-02-22 Nippon Steel Corp 積層式ロールタイプの研削工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444714Y (zh) * 2000-10-29 2001-08-29 黄骏 一种生产磨料砂布机
US7329175B2 (en) * 2004-12-30 2008-02-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brasive article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2873419Y (zh) * 2006-04-04 2007-02-28 廊坊菊龙五金磨具有限公司 非闭塞网格砂轮
US20080233850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brasive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1653925B (zh) * 2009-08-28 2012-04-04 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氧化铝涂附磨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84993B (zh) * 2012-11-13 2015-04-01 谢泽 一种基于麻短切纤维的工业用砂带
CN202922435U (zh) * 2012-11-27 2013-05-08 天津友昇研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格刚性砂盘
CN103639913B (zh) * 2013-12-03 2017-02-22 谢泽 一种基于含短切纤维的纤维砂绳的抛磨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9939A (zh) * 2019-03-11 2019-05-17 谢泽 一种抛磨一体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6670A (zh) * 2019-03-11 2020-01-10 四川省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抛磨一体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6670A (zh) 2020-01-10
CN109759939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49567U (zh) 一种抛磨一体轮
CN110587504A (zh) 一种抛磨一体轮的制备方法
EP0804316B1 (de) Werkzeug für die mechanische oberflächenbehandlung
CN102946753B (zh) 切口钩带和层合物以及包含它们的制品
WO2017215420A1 (zh) 免背胶人造草坪
CN211249698U (zh) 用作磨具基材的绞织网格布及其磨具
US3376185A (en) Contour core structure
CN210879280U (zh) 一种新型的网格抛磨轮
US2854286A (en)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buffing disks and bonnets
CN102186629A (zh) 以经编网眼织物为基底的磨光片
CN211249699U (zh) 用作磨具基材的网格布及其磨具
US38293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ne mesh nonwoven web
CN211249566U (zh) 一种网格抛磨轮
CN211249704U (zh) 一种防止折裂的钹形网格抛磨轮
CN101272908B (zh) 结合有粘合界面的可模压结构
CN107309816B (zh) 一种具有图案型的涂附磨具
CN107245812A (zh) 一种无纺布制造机
CN211249702U (zh) 一种新型的抛磨轮
CN2934314Y (zh) 带胶层面料
CN211249700U (zh) 一种网格抛磨环带
US2350216A (en) Buffing wheel
DE202014102523U1 (de) Schleifvorrichtung zum lösbaren Befestigen an einem Klettverschluss
CN2759689Y (zh) 立体式砂布
US3013870A (en) Manufacture of abrasive belts and coated fabrics therefor
CN209997165U (zh) 一种运动用防护绷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6

Address after: 621000 Shunjiang village, Tongchuan Town, Santai County,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IANYANG ZHONGYAN GRINDING TOOL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100 le'anchang Town, Santai County,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ANTAI GURUI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