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1535U - 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1535U
CN211191535U CN201921973720.0U CN201921973720U CN211191535U CN 211191535 U CN211191535 U CN 211191535U CN 201921973720 U CN201921973720 U CN 201921973720U CN 211191535 U CN211191535 U CN 211191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lates
block
workpiece
rotating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37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民
刘克文
许俊
杨志刚
王亮
张云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37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1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1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1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板以及凸模。转动板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板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转动板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组件上,并能够从水平状态相向转动到具有夹角;凸模可相向或相背支撑组件移动,凸模位于两个转动板的转动轴线的间隔的正上方;在凸模与支撑组件相向移动时,凸模向下压合转动板上的工件,使得转动板上的工件在压合处折弯,并能够使得两个转动板在工件的压力下随工件相向转动。凸模对工件挤压弯折变形时,转动板会随着工件一起转动,使得工件的底面和转动板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工件的底面不会出现压痕。

Description

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板材或棒材等工件折弯时,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折弯机。例如在对护栏支架折弯时,一般使用上模和下模的压合对护栏支架进行折弯,在折弯时,将护栏支架放置于下模的凹槽的开口处,折弯时,护栏支架的底面和凹槽开口的边线相接触,受力点始终为线接触,受力位置应力集中,容易造成护栏支架与下模接触的位置受力变形,产生压痕,影响美观。折弯后的护栏支架需要手工打磨,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折弯时,工件的底面容易产生压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弯装置,其设置于具有上下相对运动的上行块和下行块之间,所述折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转动板以及凸模。支撑组件固定于下行块上;转动板用于放置待折弯的工件,所述转动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板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能够从水平状态相向转动到具有夹角;凸模固定于上行块上,使得所述凸模可相向或相背所述支撑组件移动,所述凸模位于两个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的间隔的正上方;在所述凸模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向移动时,所述凸模向下压合所述转动板上的工件,使得所述转动板上的工件在压合处折弯,并能够使得两个所述转动板在工件的压力下随工件相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行块上,每个所述转动板分别单独设置于一个所述支撑块上,所述转动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块,并能够转动而伸入两所述支撑块之间的间隔内。
可选地,所述转动板上沿自身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板包括压力段以及复位段,两个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压力段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复位段相背设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压力段和所述复位段之间,每个所述支撑块上对位所述转轴设置有轴孔,以使得所述转动板可在所述支撑块上转动。
可选地,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底面上,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向下开设形成所述轴孔,使得所述转动板可在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转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段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所述倾斜段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块的相对侧,所述水平段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块的相背侧,以限定所述转动板的位置,所述轴孔开设于所述倾斜段和所述水平段的连接处。
可选地,两个所述转动板的相背端均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复位段上,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块或所述下行块上,用于将所述转动板复位至水平状态。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块夹持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转动板夹持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用于限定工件沿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凸模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所述凸模能够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凸模下端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有压弯部,所述压弯部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压弯部的两端向所述凸模的两端平滑过渡形成有平滑部,所述平滑部呈由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的斜面。
可选地,所述凸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行块底面上,所述上行块和所述凸模通过螺栓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转动板均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块上,使得两个转动板在竖直平面内可相对转动,将工件放置于两个转动板,利用凸模对工件挤压弯折变形时,转动板会随着工件一起转动,使得工件的底面和转动板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工件的底面不会出现压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弯装置实施例的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上行块;12、下行块;2、支撑组件;21、支撑块;211、倾斜段;212、水平段;213、轴孔;22、限位板;3、转动板;31、转轴;32、压力段;33、复位段;4、凸模;41、压弯部;42、平滑部;5、弹性件;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弯装置,该折弯装置设置于具有上下相对运动的上行块11和下行块12之间,折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2、转动板3以及凸模4,转动板3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组件2上。
支撑组件2固定于下行块12上,支撑组件2可拆卸的连接于下行块12上,支撑组件2和下行块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支撑块21和两个限位板22,支撑块21或限位板22可拆卸的连接于下行块12上。
两个支撑块21间隔设置于下行块12上,支撑块21和下行块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支撑块21的底部均可拆卸的安装于下行块12上。两个支撑块21沿支撑块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转动板3转动时,转动板3的下端能够伸入两支撑块21之间的间隔内。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块21对称设置。
参阅图1至图5,支撑块21的上表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段211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段212,倾斜段211设置于两个支撑块21的相对侧,水平段212设置于两个支撑块21的相背侧。具体地,水平段212为水平的平面,倾斜段211呈由支撑块21的相背侧向相对侧设置的向下倾斜的斜面。
支撑块21的水平段212和倾斜段211的连接处开设有轴孔213。轴孔213由支撑块21的上表面向下开设形成。轴孔213的截面呈上端开口的圆弧形,轴孔213的轴线方向与转动板3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致。
两个限位板22沿转动板3的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支撑块21夹持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转动板3夹持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在对工件9折弯时,工件9位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用于限定工件9沿转动板3的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有效的保证工件9只能向指定方向折弯。
限位板22的固定于支撑块21或下行块12上,转动板3位于支撑块21上方和两个限位板22形成的空间内。
可以理解的,在针对不同的宽度或直径的工件9时,调节两个限位板22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用以夹持和限位不同的工件9。
参阅图1至图6,转动板3用于放置待折弯的工件9,转动板3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板3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转动板3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组件2上,并能够从水平状态相向转动到具有夹角。
转动板3上沿自身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转轴31,转轴31位于转动板3的底面上,转动板3包括压力段32以及复位段33,两个转动板3的压力段32相对设置,两个转动板3的复位段33相背设置,转轴31位于转动板3的压力段32和复位段33之间,使得转动板3的压力段32和复位段33均可相对转轴31上下移动。具体地,转轴31与转动板3的压力段32以及复位段33的端部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工件9在转动板3转动时,转动板3的压力段32或复位段33始终贴合于工件9,使得整个转动板3始终贴合于工件9。
每个转动板3分别单独设置于一个支撑块21上,转动板3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块21。具体地,转动板3上的转轴31置于支撑块21的轴孔213内,使得转轴31可在轴孔213内转动。两个转动板3可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块21上,两个支撑块21之间的间隔,使得转动板3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板3下部可以深入到两个支撑块21之间的间隔内。
可以理解的,支撑块21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只需在支撑块21上沿转动板3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应的供转动板3转动的槽孔即可。
本实施例中,转轴31放置于支撑块21的轴孔213内,使得转动板3可在支撑块21上转动。转动板3相对支撑块21转动的过程中,当转轴31的底面抵顶于支撑块21的水平段212时,转轴31处于水平状态,两个转轴31均从水平状态转动到与支撑块21的倾斜段211抵接时,两个转动板3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两个转动板3的压力段32均抵顶于相应支撑块21的倾斜段211时,两个转动板3之间具有夹角,两个转动板3的复位段33均抵顶于支撑块21的水平段212时,两个转动板3均位于水平状态。
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转动板3可转动连接于支撑块21的侧面,在支撑块21的侧面设置水平段212和倾斜段211也可以实现转动板3从水平状态转动到两个转动板3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转动板3的转轴31的两端别转动连接于一个限位板22,两个限位板22间隔设置,支撑块21位于转动板3的下方,轴孔213开设于限位板22上,也可以实现两个转动板3的相向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件9的折弯。
再次参阅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板3的相背端均设置有弹性件5,弹性件5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板3的复位段33上,该弹性件5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块21或下行块12上,用于将转动板3复位至水平状态。具体地,弹性件5为拉簧或弹力绳,在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将折弯后的工件9从两个转动板3上移除后,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转动板3发生转动,而使得转动板3的复位段33的底面抵顶于支撑块21的水平段212,从而使得转动板3复位至水平状态。
可以理解的,利用其它机构,例如在转动板3的转轴31处设置扭簧,也可以使转动板3复位至水平状态。
参阅图1至图7,凸模4固定于上行块11上,使得凸模4可相向或相背支撑组件2移动。具体地,凸模4固定于上行块11,支撑块21固定于下行块12,当上行块11和下行块12相向或相背运动时,支撑块21和凸模4随之发生相向或相背运动。
凸模4位于两个转动板3的转动轴线的间隔的正上方,以使得凸模4可以驱动两个转动板3同时转动。
本实施例中,凸模4的宽度小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凸模4能够穿设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凸模4穿设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后,向下压迫工件9变形,从而完成工件9的折弯。
进一步地,凸模4下端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有压弯部41,压弯部41的截面呈圆弧形,压弯部41的两端向凸模4的两端平滑过渡形成有平滑部42,平滑部42呈由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的斜面。利用凸模4下端的压弯部41以及平滑部42,使得凸模4在压迫工件9时,工件9和凸模4之间的受力均匀,凸模4对工件9的折弯更加的平滑。
进一步的,凸模4可拆卸连接于上行块11底面上,上行块11和凸模4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可以将不同的凸模4固定于上行块11上。将凸模4的下端设置成不同的形状或不同的角度,可以适应不同的折弯要求。
本实施例中,在凸模4与支撑组件2相向移动时,凸模4向下压合转动板3上的工件9,使得转动板3上的工件9在压合处折弯,并能够使得两个转动板3在工件9的压力下随工件9相向转动。具体地,凸模4相对支撑块21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工件9放置于两个转动板3,凸模4对工件9挤压弯折变形时,转动板3会随着工件9一起转动,使得工件9的底面和转动板3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使得工件9底面与转动板3之间为面接触,工件9底部受力均匀,工件9底面不会出现具备应力较大的问题,从而使得工件9的底面不会出现压痕。工件9底面没有压痕,折弯后的工件9不存在对工件9上的划痕打磨的工序,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的折弯装置,在使用时,预先将凸模4和支撑块21相向移动,使得凸模4和支撑组件2分离。将工件9置于两个转动板3的上方,此时,工件9位于两个限位板22之间;向下移动上行块11,凸模4随上行块11一起向下移动,进而向下压迫工件9。工件9在凸模4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折弯,同时,两个转动板3会随工件9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两个转动板3之间具有夹角。
向上移动凸模4,使得凸模4从两个限位板22之间移出,将折弯后的工件9,向上移动,使得工件9从该折弯装置中移除,转动板3在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使得转动板3的底面抵顶于支撑块21的水平段212上,从而将转动板3复位至水平状态。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折弯装置,其设置于具有上下相对运动的上行块和下行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其固定于下行块上;
转动板,其用于放置待折弯的工件,所述转动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板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并能够从水平状态相向转动到具有夹角;
凸模,其固定于上行块上,使得所述凸模可相向或相背所述支撑组件移动,所述凸模位于两个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的间隔的正上方;
在所述凸模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向移动时,所述凸模向下压合所述转动板上的工件,使得所述转动板上的工件在压合处折弯,并能够使得两个所述转动板在工件的压力下随工件相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行块上,每个所述转动板分别单独设置于一个所述支撑块上,所述转动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块,并能够转动而伸入两所述支撑块之间的间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沿自身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板包括压力段以及复位段,两个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压力段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复位段相背设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转动板的所述压力段和所述复位段之间,每个所述支撑块上对位所述转轴设置有轴孔,以使得所述转动板可在所述支撑块上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底面上,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向下开设形成所述轴孔,使得所述转动板可在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段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所述倾斜段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块的相对侧,所述水平段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块的相背侧,以限定所述转动板的位置,所述轴孔开设于所述倾斜段和所述水平段的连接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板的相背端均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复位段上,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块或所述下行块上,用于将所述转动板复位至水平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块夹持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转动板夹持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用于限定工件沿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使得所述凸模能够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下端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有压弯部,所述压弯部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压弯部的两端向所述凸模的两端平滑过渡形成有平滑部,所述平滑部呈由中部向两侧向上倾斜的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行块底面上,所述上行块和所述凸模通过螺栓连接。
CN201921973720.0U 2019-11-14 2019-11-14 折弯装置 Active CN211191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720.0U CN211191535U (zh) 2019-11-14 2019-11-14 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720.0U CN211191535U (zh) 2019-11-14 2019-11-14 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1535U true CN211191535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3720.0U Active CN211191535U (zh) 2019-11-14 2019-11-14 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1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8910B (zh) 一种工件表面塑性变形滚压装置及其方法
CN110722031A (zh) 折弯装置
US6067834A (en) Method for stamping bowed piece-parts
CN111790783A (zh) 一种钣金面板折弯工艺
DE102005026727B3 (de) Blechbearbeitungsmaschine
CN211191535U (zh) 折弯装置
CN110560570A (zh) 一种钣金折弯装置
CN110667174B (zh) 一种瓦楞纸箱生产制作系统
CN210938117U (zh) 一种龙门单驱高速平台
CN218692920U (zh) 一种开关插座的金属背板多工位冲压机
CN218015362U (zh) 一种金属加工用冲压装置
CN208050732U (zh) 一种紧固码的滚轴式成型模具
CN216369635U (zh) 一种钢结构弯折装置
JP4315217B2 (ja) スイング式加工装置
CN210450382U (zh) 一种冲压稳定的冲压设备
CN209886461U (zh) 一种抗震连接件固定座成型装置
CN113145736A (zh) 一种精密转轴式冲孔折弯结构
JP4450243B2 (ja) スイング式加工装置
CN111451388A (zh) 铝合金型材多曲面弯曲模具
CN213469201U (zh) 一种盖板冲压装置
CN217700934U (zh) 一种滚冲机构
CN212598093U (zh) 一种铝材多块同步冲压弯折成型装置
CN218749452U (zh) 一种气动增压压力机的动力装置
CN219401808U (zh) 一种卧式数控弯圆机的扭转装置
CN214429783U (zh) 一种滚轮弯折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523208 Jinwo section of Shuixiang Avenue, Wangniudu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208 Jinwo section of Shuixiang Avenue, Wangniudu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