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1201U -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1201U
CN211161201U CN201922221783.7U CN201922221783U CN211161201U CN 211161201 U CN211161201 U CN 211161201U CN 201922221783 U CN201922221783 U CN 201922221783U CN 211161201 U CN211161201 U CN 211161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assembly
station
base
sid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17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Qiany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Qiany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Qiany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Qiany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17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1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1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1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的底座、上辊架和升降机构,底座水平设置,其上端的一端设有支撑架,上辊架设置于底座上方,其一端与支撑架上下滑动连接,升降机构装配于底座上端,并与上辊架的一端传动连接,上辊架上沿其两侧方向间隔设有两个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上定位组件,底座上端设有两个与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一一对应的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下定位组件。优点:设计合理,实现了侧辊换辊装置的整体性,可以整体吊运,在线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节约停机时间,实现准确控制侧辊装配在不同位置,满足实现自动换辊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钢轧制过程中,产品要求不同所用辊系光洁度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辊系会不断的磨损消耗,所以在生产中要不断的更换轧机辊系,以满足不同的产品续期,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带钢生产采用连续轧制连续退火的连续线生产,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要求下,对轧机侧辊换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换辊效率要高,换辊成功率高,换辊自动化程度要高。目前,现有的侧辊换辊结构难以满足现在高效、高成功率和高自动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的底座、上辊架和升降机构,上述底座水平设置,其上端的一端设有支撑架,上述上辊架设置于上述底座上方,其一端与上述支撑架上下滑动连接,上述升降机构装配于上述底座上端,并与上述上辊架的一端传动连接,上述上辊架上沿其两侧方向间隔设有两个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上述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上定位组件,上述底座上端设有两个与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一一对应的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下定位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上辊架包括长方形的支撑板、上隔板和立板,上述支撑板水平置于上述底座上方,且二者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上隔板横向竖直设置,并固定于上述支撑板的上端中部,以将上述支撑板的上端两侧分隔成两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述立板竖直连接于上述支撑板及上隔板靠近上述支撑架的一端,并通过滑动组件与上述支撑架上下滑动连接。
进一步,上述升降机构为液压缸,该液压缸固定于上述底座上端,其液压杆向上延伸至与上述立板的下端连接固定。
进一步,每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上述上定位组件,且两组上述上定位组件沿上述上隔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
进一步,上述上定位组件包括上支撑板和支撑楔形板,上述上支撑板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同一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上述上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直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上挡块,上述支撑楔形板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上支撑板远离上述上隔板的一侧,其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上述上隔板倾斜向下。
进一步,上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上述滑轨竖直安装于上述支撑架靠近立板的一端,上述滑块装配于上述立板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并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上述滑轨上。
进一步,还包括下隔板,上述下隔板横向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的上端,其延伸方向与上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下隔板两侧分别形成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
进一步,每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上述下定位组件,且两组上述下定位组件沿上述下隔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
进一步,上述下定位组件包括下支撑板和楔形垫块,上述楔形垫块的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背离上述下隔板的方向倾斜向下,上述下支撑板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同一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上述下支撑板分别平行安装于两个上述楔形垫块的斜面上,且二者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第一下挡块,上述楔形垫块倾斜向下的一端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倾斜向下一侧的第二下挡块。
进一步,上述底座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吊装其的吊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实现了侧辊换辊装置的整体性,可以整体吊运,在线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节约停机时间,实现准确控制侧辊装配在不同位置,满足实现自动换辊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中装有侧辊装配后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上辊架,3、升降机构,4、上定位组件,5、下定位组件,11、支撑架,12、吊点,21、支撑板,22、上隔板,23、立板,41、上支撑板,42、支撑楔形板,51、下支撑板,52、楔形垫块,61、下隔板,71、滑轨,7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的底座1、上辊架2和升降机构3,上述底座1水平设置,其上端的一端设有支撑架11,上述上辊架2设置于上述底座1上方,其一端与上述支撑架11上下滑动连接,上述升降机构3装配于上述底座1上端,并与上述上辊架2的一端传动连接,上述上辊架2上沿其两侧方向间隔设有两个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上述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上定位组件4,上述底座1上端设有两个与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一一对应的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下定位组件5。
换辊时,预先检查并调节好整个装置上的零部件,在线外把侧辊装配放置在侧辊换辊装置上,将整个装置整体吊运,在换辊上放置两个侧辊换辊装置,一个带侧辊装配,一个是空载,做好侧辊换辊准备工作,接下来进行换辊,换辊顺序如下:通过牵引小车推动,把侧辊换辊装置(不带侧辊装配)推进机架内部指定位置,控制升降机构3和牵引小车或是其他工具上的下侧推提升油缸运行,把旧的侧辊装配卡在上辊架1的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处的上定位组件4上,或是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下定位组件5上,上定位组件4或下定位组件5限制了侧辊装配的水平自由度,再通过牵引小车推动,把侧辊换辊装置(带就侧辊装配),拉出至换辊车指定位置,通过换辊车上的横移装置把带新侧辊装配的侧辊换辊装置移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通过牵引小车推动推至机架内部指定位置,再继续控制升降机构3和牵引小车或是其他工具上的下侧推提升油缸运行,把新的侧辊装配留在机架内部活动梁上,侧辊装配与侧辊换辊装置脱离,动作到位后,通过牵引小车推动,把侧辊换辊装置(不带侧辊装配)牵引至换辊车指定位置,完成侧辊装置换辊,整个结构促使换辊过程高效、成功率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上辊架2包括长方形的支撑板21、上隔板22和立板23,上述支撑板21水平置于上述底座1上方,且二者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上隔板22横向竖直设置,并固定于上述支撑板21的上端中部,以将上述支撑板21的上端两侧分隔成两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述立板23竖直连接于上述支撑板21及上隔板22靠近上述支撑架11的一端,并通过滑动组件与上述支撑架11上下滑动连接,其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利于侧辊装配的装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升降机构3为液压缸,该液压缸固定于上述底座1上端,其液压杆向上延伸至与上述立板23的下端连接固定,其使用简单,运行平稳,荷载稳定。
当然,也可以将液压缸替换为气缸、电动推杆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上述上定位组件4,且两组上述上定位组件4沿上述上隔板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布局合理,利于侧辊装配放置的平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上定位组件4包括上支撑板41和支撑楔形板42,上述上支撑板41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具体的,侧辊装配下端的两端具有与上支撑板41宽度匹配的缺口,侧辊装配放置时缺口正好与上支撑板41契合),同一个上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上述上支撑板4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直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上挡块,上述支撑楔形板42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上支撑板41远离上述上隔板22的一侧,其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上述上隔板22倾斜向下,整个结构使得侧辊装配在上辊架2上放置平稳,避免侧辊装配发生水平自由移动,利于良好的换辊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组中支撑楔形板4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上侧辊装配工位的两个支撑楔形板42装配应该一致(如楔形斜面倾斜角度及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71和滑块72,上述滑轨竖直安装于上述支撑架11靠近立板23的一端,上述滑块72装配于上述立板23靠近支撑架11的一端,并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上述滑轨71上,结构设计合理,使得上辊架2与支撑架11之间连接紧密,能在作业过程中稳定且良好的进行相对位移。
上述滑轨71间隔布设有多组,相应的滑块72也一一对应的设有多块,这样设计能够使得立板23与支撑架11之间连接强度更高,受力较好。
上述滑块72与滑轨71吻合的一侧设有燕尾槽,相应的滑轨71横截面也为燕尾结构,确保二者在装配连接后配合紧密,避免脱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下隔板61,上述下隔板61横向竖直设置于上述底座1的上端,其延伸方向与上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下隔板61两侧分别形成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布局合理,便于换辊作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上述下定位组件5,且两组上述下定位组件5沿上述下隔板6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布局合理,利于侧辊装配放置的平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下定位组件5包括下支撑板51和楔形垫块52,上述楔形垫块52的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背离上述下隔板61的方向倾斜向下,上述下支撑板51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同一个上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上述下支撑板51分别平行安装于两个上述楔形垫块52的斜面上,且二者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第一下挡块,上述楔形垫块52倾斜向下的一端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倾斜向下一侧的第二下挡块,整个结构使得侧辊装配在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处放置平稳,避免侧辊装配发生水平自由移动,利于良好的换辊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组中楔形垫块52的位置以及斜面的方向及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调节,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组的两个楔形垫块52应该保持一致(如楔形斜面倾斜角度、倾斜方向以及安装位置的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底座1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吊装其的吊点12,通过吊点12即可方便吊置整个装置于换辊车上。
上述吊点12可以是固定于底座1上端的吊环,也可以是其他方便吊置的结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的底座(1)、上辊架(2)和升降机构(3),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其上端的一端设有支撑架(11),所述上辊架(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装配于所述底座(1)上端,并与所述上辊架(2)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上辊架(2)上沿其两侧方向间隔设有两个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所述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上定位组件(4),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两个与所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一一对应的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每个所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定位侧辊装配并防止其水平位移的下定位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架(2)包括长方形的支撑板(21)、上隔板(22)和立板(23),所述支撑板(21)水平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且二者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上隔板(22)横向竖直设置,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1)的上端中部,以将所述支撑板(21)的上端两侧分隔成两个所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所述立板(23)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及上隔板(22)靠近所述支撑架(11)的一端,并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架(11)上下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为液压缸,该液压缸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端,其液压杆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立板(23)的下端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所述上定位组件(4),且两组所述上定位组件(4)沿所述上隔板(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组件(4)包括上支撑板(41)和支撑楔形板(42),所述上支撑板(41)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同一个所述上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所述上支撑板(4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直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上挡块,所述支撑楔形板(4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支撑板(41)远离所述上隔板(22)的一侧,其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所述上隔板(22)倾斜向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71)和滑块(72),所述滑轨竖直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1)靠近立板(23)的一端,所述滑块(72)装配于所述立板(23)靠近支撑架(11)的一端,并可上下滑动的装配于所述滑轨(7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隔板(61),所述下隔板(61)横向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下隔板(61)两侧分别形成所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均设有两组所述下定位组件(5),且两组所述下定位组件(5)沿所述下隔板(6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组件(5)包括下支撑板(51)和楔形垫块(52),所述楔形垫块(52)的上表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向背离所述下隔板(61)的方向倾斜向下,所述下支撑板(51)用于与侧辊装配的下端的两端嵌合,同一个所述下侧辊装配放置工位上的两个所述下支撑板(51)分别平行安装于两个所述楔形垫块(52)的斜面上,且二者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两端的第一下挡块,所述楔形垫块(52)倾斜向下的一端竖向设有用于卡住侧辊装配倾斜向下一侧的第二下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吊装其的吊点(12)。
CN201922221783.7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Active CN211161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1783.7U CN21116120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1783.7U CN21116120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1201U true CN21116120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1783.7U Active CN21116120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1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8763B2 (ja) ロールの交換/搬送を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2491097A (zh) 一种扁钢自动收集堆垛机
CN214398748U (zh) 一种顶升机构及传输装置
CN211161201U (zh) 一种十八辊轧机侧辊换辊装置
CN105081016A (zh) 电梯导轨自动矫直输送线
CN104646429B (zh) 换辊装置
CN108516128B (zh) 一种曲奇饼干自动阵列理料机械手
CN217411916U (zh) 一种自动换辊的辊库
CN111152015B (zh) 一种全自动的门板组装机
CN202684914U (zh) 电池装配线专用移载机械手
CN114918253A (zh) 一种自动换辊的辊库
CN212122334U (zh) 一种通用中部槽组对工装
CN211990275U (zh)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四辊轧机更换上支撑辊的专用装置
CN210586366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连轧机用除油辊系统
CN109357858B (zh) 车钩连挂试验台
CN211199608U (zh) 一种弧形导滑轨的纱嘴自行针织横机
CN112194017A (zh) 一种钢筋桁架搬运机构
CN107116827B (zh) 一种用于装卸半圆柱形模具的移动支座及其应用方法
CN210092777U (zh) 一种双层上下可调式电缆桥架
CN217559206U (zh) 一种油田集输管线支撑装置
CN219649173U (zh) 一种钢管束焊接装置
CN216000250U (zh) 一种铁路钢腕臂定位结构
CN219565816U (zh) 一种多层、长度可调工位器具
CN211707777U (zh) 一种挤压式轨道调平装置
CN218742686U (zh) 转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