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7977U -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7977U
CN211137977U CN201922167003.5U CN201922167003U CN211137977U CN 211137977 U CN211137977 U CN 211137977U CN 201922167003 U CN201922167003 U CN 201922167003U CN 211137977 U CN211137977 U CN 211137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ll
main board
groove body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70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阳
尹旭
谢海兵
徐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enz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enz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enz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enz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70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7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7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7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故障识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转接卡座包括外壳和主板;外壳包括主机安装槽体和主板安装槽体;主机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均具有拔模斜度;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机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包括上述转接卡座。注塑模具用于注塑上述转接卡座的外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脱模难度及成型难度低,且不易出现缩痕。

Description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故障识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电力故障识别装置是用于识别电力故障的常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故障识别主机和转接卡座组成,转接卡座是设置于故障识别主机与电表之间的转接结构,其包括外壳和主板,外壳主要由安装主机的主机安装槽体和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安装槽体构成。
转接卡座的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和主板安装槽体分别由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注塑成型,在对转接卡座的外壳进行注塑的过程中,完成冷却步骤之后,第一模具组件沿主机安装槽体的深度的反方向脱离主机安装槽体,完成主机安装槽体的脱模步骤;现有的转接卡座的主板安装槽体内侧的反止口与槽底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脱模时,第二模具组件处于主板安装槽体槽内的部分会先走内行位,以适应反止口的存在,然后再沿主板安装槽体的深度的反方向脱离主板安装槽体,完成主板安装槽体的脱模步骤。
为了保证转接卡座的外壳能够顺利脱模,在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上均需设置不小于1度的拔模斜度,因此,采用目前的注塑方式形成的转接卡座的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和主板安装槽体,槽壁的两侧均为存在与具有拔模斜度的模膛对应的斜度,即槽壁的两个侧面均由槽底向槽顶往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如此,槽壁就会由槽底向槽顶逐渐加厚,因转接卡座的外壳对主机安装槽体和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浅,故造成外壳的壁厚不均匀,以及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太厚和/或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太薄的问题。
外壳的壁厚不均匀,容易因凝固快慢不均匀而出现缩痕缺陷;外壳上的槽壁厚的部分,容易因加压太大而造成外壳粘到模具上难以脱模;外壳上的槽壁薄的部分,容易出现走胶不顺畅的问题,而产生成型困难的问题。此外,由于转接卡座的外壳对主机安装槽体和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较深,故而,即便在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已经设置了足够大的拔模斜度,脱模也还是很困难。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转接卡座的外壳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以缓解采用现有技术中转接卡座外壳脱模方法获得的转接卡座外壳存在的外壳壁厚不均匀,以及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太厚和/或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太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卡座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安装故障识别主机的主机安装槽体和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安装槽体;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均具有拔模斜度。
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槽壁底端的壁厚为3.4-3.6mm。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槽壁顶端的壁厚为3.0-3.2mm。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壁顶端的壁厚为2.2-2.5mm;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壁底端的壁厚为2.6-2.9mm。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上设置有沿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延伸设置的反止口,所述反止口延伸至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包括故障识别主机和上述的转接卡座,所述故障识别主机安装在所述主机安装槽体内。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上述转接卡座的外壳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至少两个外模,所述外模均具有成型面。
所述成型面用于所述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和所述外壳的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的成型,各个所述外模均能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脱模。
所述定模用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所述动模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所述动模能够朝背离所述定模的方向移动脱模。
各个所述外模上的所述成型面均平行于所述定模的移动方向。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动模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上的反止口成型的注塑槽,所述注塑槽延伸至所述动模形成所述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底的一端。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定模的拔模度均为0.1-0.2度,和/或,所述动模的拔模度为0.1-0.2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动模上设置与用于将所述外壳顶出的顶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卡座,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用于安装故障识别主机的主机安装槽体和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安装槽体,主机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均具有拔模斜度,以保证顺利脱模,同时,还可使得主机安装槽体与故障识别主机仍能良好配合,并使得主板安装槽体与主板也仍能良好配合。
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机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板安装槽体的槽深方向,即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均不具有拔模斜度,从而,外壳的壁厚较均匀,以缓解外壳的槽壁易出现缩痕的问题,提高外壳成型后的质量;主机安装槽体和/或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厚度均便于减小到合适大小,以缓解槽壁太厚的位置易粘到模具上的问题,降低脱模难度;主机安装槽体和/或主板安装槽体的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厚度均便于增大到合适大小,以缓解槽壁太薄的位置走胶不顺畅的问题,降低成型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主要由故障识别主机和上述转接卡座组成,故障识别主机安装在主机安装槽体内。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因包含有上述转接卡座,而具有上述转接卡座的所有优点,脱模难度及成型难度低,且不易出现缩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主要由定模、动模和至少两个外模组成,上述定模、动模与各个外模合模后能够形成用于注塑转接卡座外壳的模膛。
各个外模至少用于转接卡座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和转接卡座外壳的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的成型,其中,外模用于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成型的面以及用于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成型的面均为成型面,在进行脱模时,各个外模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完成每个外模与转接卡座外壳的分离。
定模用于主机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动模用于主板安装槽体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动模能够朝背离定模的方向移动脱模,完成定模与转接卡座外壳的分离;最终,转接卡座外壳会悬于动模上,此时,只需将转接卡座外壳取下即可。
也就是说,各个外模的开模方向不同于主机安装槽体的槽壁的延伸方向,也不同于成型的转接卡座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的槽壁的延伸方向,因此,每个外模都不需要设置拔模斜度,各个外模上的成型面可均平行于定模的移动方向设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出的转接卡座外壳的主机安装槽体的外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的外槽壁便不存在拔模斜度,从而,可便于减小转接卡座外壳的槽壁两端的壁厚差,以缓解转接卡座外壳壁厚不均的问题,进而,缓解转接卡座外壳的槽壁易出现缩痕的问题,提高转接卡座外壳成型后的质量。此外,还能根据需要减小槽壁靠近槽底部分的壁厚,以缓解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太厚的问题,进而,可缓解转接卡座外壳槽壁太厚的位置易粘到模具上的问题,降低脱模难度;还可根据需要增大槽壁靠近槽顶部分的壁厚,以缓解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太薄的问题,进而,可缓解转接卡座外壳槽壁太薄的位置走胶不顺畅的问题,降低成型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的外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中的外模与转接卡座的外壳脱模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外壳;20-外模;
11-主机安装槽体;12-主板安装槽体;13-反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座,其包括外壳10,外壳10包括用于安装故障识别主机的主机安装槽体11和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安装槽体12,主机安装槽体11的内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均具有拔模斜度,以保证顺利脱模,同时,还可使得主机安装槽体11与故障识别主机仍能良好配合,并使得主板安装槽体12与主板也仍能良好配合。
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深方向,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平行于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深方向,即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均不具有拔模斜度,从而,外壳10的壁厚较均匀,以缓解外壳的槽壁易出现缩痕的问题,提高外壳成型后的质量;主机安装槽体11和/或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厚度均便于减小到合适大小,以缓解槽壁太厚的位置易粘到模具上的问题,降低脱模难度;主机安装槽体11和/或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厚度均便于增大到合适大小,以缓解槽壁太薄的位置走胶不顺畅的问题,降低成型难度。
现有的转接卡座的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最厚的位置(即靠近槽底的位置)壁厚在4.5mm左右,壁厚太厚,易粘到模具上,导致难以脱模。然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底端的壁厚范围为3.4-3.6mm(优选为3.5mm),可使得加压值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从而,外壳10不易粘到模具上,降低了脱模难度,提高了成品率。
现有的转接卡座的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壁厚不均匀问题较明显,壁厚差在0.8mm左右,易产生缩痕。然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顶端的壁厚范围为3.0-3.2mm(优选为3.1mm),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的壁厚差范围为0.2-0.6mm(优选设为0.4mm),在此范围内,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不易产生缩痕。
现有的转接卡座的外壳10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最薄的位置(即靠近槽顶的位置)壁厚在1.9mm左右,壁厚太薄,易走胶不顺畅,成型难度高。然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顶端的壁厚范围为2.2-2.5(优选2.3mm),在此范围内,缓解了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顶端走胶不顺畅的问题,成型难度低。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底端的壁厚为2.6-2.9mm(优选2.7mm),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的壁厚差在0.1-0.6mm之间(优选0.4mm),属于适宜的范围,不易产生缩痕。
具体地,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上设置有沿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深方向延伸设置的反止口13。
优选的,可将主板安装槽体12上的反止口13延伸至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底,从而,在注塑时无需走内行位,可简化用于注塑转接卡座的外壳10的注塑模具的结构;此外,延长了反止口13的长度,可提高反止口13的结构强度,使得反止口13不易损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其主要由故障识别主机和上述转接卡座组成,故障识别主机安装在主机安装槽体11内。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因包含有上述转接卡座,而具有上述转接卡座的所有优点,脱模难度及成型难度低,且不易出现缩痕。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主要由定模、动模和至少两个外模20组成,上述定模、动模和各个外模20合模后能够形成用于注塑转接卡座外壳10的模膛。
各个外模20至少用于转接卡座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和转接卡座外壳10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的成型,其中,外模20用于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成型的面以及用于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成型的面均为成型面,在进行脱模时,各个外模20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完成每个外模20与转接卡座外壳10的分离。
定模用于主机安装槽体11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动模用于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动模能够朝背离定模的方向移动脱模,完成定模与转接卡座外壳10的分离;最终,转接卡座外壳10会悬于动模上,此时,只需将转接卡座外壳10取下即可。
也就是说,各个外模20的开模方向不同于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的延伸方向,也不同于成型的转接卡座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的延伸方向,因此,每个外模20都不需要设置拔模斜度,各个外模20上的成型面可均平行于定模的移动方向设置。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出的转接卡座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和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便不存在拔模斜度,从而,可便于减小转接卡座外壳10的槽壁两端的壁厚差,以缓解外壳10壁厚不均的问题,进而,缓解转接卡座外壳10的槽壁易出现缩痕的问题,提高转接卡座外壳10成型后的质量。此外,还能根据需要减小槽壁靠近槽底部分的壁厚,以缓解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太厚的问题,进而,可缓解转接卡座外壳10槽壁太厚的位置易粘到模具上的问题,降低脱模难度;还可根据需要增大槽壁靠近槽顶部分的壁厚,以缓解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太薄的问题,进而,可缓解转接卡座外壳10槽壁太薄的位置走胶不顺畅的问题,降低成型难度。
具体地,转接卡座外壳10的主板安装槽体12内具备反止口13,从而,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动模上开设有用于上述反止口13成型的注塑槽。
特别地,可在上述动模上设置顶杆,以利用顶杆将转接卡座外壳10从动模上顶出,完成脱模。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注塑模具的脱模方法。在脱模时,各个外模20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各个外模20的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当外模20移动到与转接卡座外壳10的间隙达到转接卡座外壳10脱模所需大小(此值可根据转接卡座外壳10的尺寸确定)时,外模20到位。当各个外模20均到位后,动模朝背离定模的方向移动;当动模与定模之间的距离足够转接卡座外壳10脱模所需大小(此值可根据转接卡座外壳10的尺寸确定)时,动模停止移动。当动模停止移动后,转接卡座外壳10位于动模上,动模动作,以使转接卡座外壳10脱离动模。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方法获得的转接卡座外壳10的外槽壁不存在拔模斜度,缓解了转接卡座外壳10存在的壁厚不均匀,以及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太厚和/或槽壁靠近槽顶的部分太薄的问题,提高了转接卡座外壳10的质量,降低了脱模难度和成型难度。
在上述注塑模具的具体结构中,可将动模上的注塑槽延伸至动模形成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底的一端,从而,在转接卡座外壳10脱离动模的过程中,动模无需避让反止口13,即无需走内行位,可简化注塑模具的结构;此外,因注塑槽的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更长,故可提高反止口13的长度,进而,提高了反止口13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
具体地,可将定模的拔模度范围设置为0.1-0.2度,以顺利完成定模的拔模。
优选地,可将定模的拔模度设置为0.2度,以使得定模能更顺利地完成拔模。
可将动模的拔模度范围设置为0.1-0.2度,以顺利完成动模的拔模。
优选地,可将动模的拔模度设置为0.2度,以使得动模能更顺利地完成拔模。
在上述脱模方法中,动模停止移动,连接在动模上的顶杆将转接卡座外壳10顶出,使转接卡座外壳10脱离动模。
具体地,在上述注塑模具中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控制动模以及各个外模20的移动,并能控制动模上顶杆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其克服了传统的转接卡座外壳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脱模难度及成型难度低,且不易出现缩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
所述外壳(10)包括用于安装故障识别主机的主机安装槽体(11)和用于安装主板的主板安装槽体(12);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内槽壁和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均具有拔模斜度;
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平行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深方向,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平行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深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底端的壁厚为3.4-3.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槽壁顶端的壁厚为3.0-3.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顶端的壁厚为2.2-2.5mm;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壁底端的壁厚为2.6-2.9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上设置有沿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深方向延伸设置的反止口(13),所述反止口(13)延伸至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底。
6.一种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故障识别主机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座,所述故障识别主机安装在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内。
7.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注塑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座的外壳(10),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至少两个外模(20),所述外模(20)均具有成型面;
所述成型面用于所述外壳(10)的主机安装槽体(11)的外槽壁和所述外壳(10)的主板安装槽体(12)的外槽壁的成型,各个所述外模(20)均能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脱模;
所述定模用于所述主机安装槽体(11)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所述动模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内槽壁和槽底的成型,所述动模能够朝背离所述定模的方向移动脱模;
各个所述外模(20)上的所述成型面均平行于所述定模的移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上的反止口(13)成型的注塑槽,所述注塑槽延伸至所述动模形成所述主板安装槽体(12)的槽底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拔模度为0.1-0.2度,和/或,所述动模的拔模度为0.1-0.2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壳(10)顶出的顶杆。
CN201922167003.5U 2019-12-05 2019-12-05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11137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7003.5U CN211137977U (zh) 2019-12-05 2019-12-05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7003.5U CN211137977U (zh) 2019-12-05 2019-12-05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7977U true CN211137977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7003.5U Active CN211137977U (zh) 2019-12-05 2019-12-05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7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37977U (zh)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及注塑模具
CN110871549A (zh) 转接卡座、电力故障识别装置、注塑模具及脱模方法
CN214773736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注塑模具的斜抽脱模装置
CN210415381U (zh) 一种长滑块抽芯模脱模结构
CN212528563U (zh) 一种塑料模具斜导行位抽芯机构
CN109927235B (zh) 一种插入金属片成型的塑胶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0791790U (zh) 一种自动化集成拉弯和注塑成型的模具
CN216329795U (zh) 一种斜楔机构、成型组件及模具
CN220172566U (zh) 一种连接器成型自动顶料机构的模具
CN217968207U (zh) 移动冷风机后围壳注塑模具的脱模装置
CN213648549U (zh) 一种重型卡车空调壳体模具的成型结构
CN220864655U (zh) 顶出脱扣模具
CN220923159U (zh) 一种便于在深腔安装嵌件的模具
CN218838517U (zh) 一种塑胶生产用高精度注塑机
CN215703294U (zh)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精密模具
CN213382691U (zh) 长弧度产品成型模具
CN213593410U (zh) 一种石蜡模具
CN215849168U (zh) 一种模具用顶出装置
CN219727058U (zh) 一种车载导航后壳成型模具的行位机构
CN216032261U (zh) 塑料制品加工模具
CN219505332U (zh) 一种模具
CN215619795U (zh) 一种打印机面板模具的脱模机构
CN220329914U (zh) 一种电动机壳体铸造模坯
CN213648518U (zh) 一种鼓风机壳体模具中的成型结构
CN215703309U (zh) 手柄的生产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