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9447U - 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09447U CN211109447U CN201921330274.1U CN201921330274U CN211109447U CN 211109447 U CN211109447 U CN 211109447U CN 201921330274 U CN201921330274 U CN 201921330274U CN 211109447 U CN211109447 U CN 2111094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workpiece
- plate
- transmission
- ja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传输装置,该传输装置包括两组传输组件与顶升组件,两组所述传输组件平行间隔设置,用于带动工件沿预设传输路径进行传输;顶升组件设置于两组传输组件之间,工件在传输组件上传输至第一预设工位,顶升组件用于带动工件进行升降,以使得工件远离或靠近传输组件的传输表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组件组装过程需将灯带组件安装至显示边框内,目前通过在灯带组件贴覆双面胶带,然后将贴覆胶带的灯带组件贴覆于显示边框内。目前显示边框传送采用以下方式:将显示边框放置料盒中,料盒被传送至贴胶工位,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需人工将显示边框放入料盒,并需人工取出贴好灯带组件的显示边框,增加人力成本且搬运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极片进行边框安装胶带过程中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两组传输组件,两组所述传输组件平行间隔设置,用于带动工件沿预设传输路径进行传输;顶升组件,设置于所述两组传输组件之间,所述工件在所述传输组件上传输至第一预设工位时,所述顶升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工件进行升降,以使得所述工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滚轮与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传送带以及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滚轮中至少一个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旋转,进而带动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工件进行传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组件进一步包括:安装板,所述至少两个滚轮与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用于检测所述工件在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上的实时位置,且当所述工件传输至第二预设工位时,控制所述挡板伸出或弹出以阻挡所述工件继续传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或所述顶升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工件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工位,若是,则控制所述顶升组件从所述工件底部对所述工件进行顶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底板,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顶升板,与所述竖板滑动设置;第一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平移驱动组件与所述顶升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升板升降;吸附杆,可调节性设置于所述顶升板上,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吸附,以固定所述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两侧的抵靠组件与顶靠组件,所述抵靠组件与所述顶靠组件配合以从垂直于所述工件传输方向的方向对所述工件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抵靠组件包括:固定板;靠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第二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与所述靠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靠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所述顶靠组件包括:连接板;顶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第三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进而带动所述顶杆将所述工件抵接于所述靠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组件进一步包括通过腰型孔与所述安装板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以用于引导所述工件进入所述传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装置包括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组所述传输组件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支座,所述两组传输组件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另一个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两个螺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且与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的所述传输组件螺接;带轮,设置于所述螺杆的端部,且两个所述带轮上套设有传动带;其中,所述两个螺杆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手轮或旋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传输组件与顶升组件配合,从而使得可以对边框进行自动顶升与回落,从而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搬运,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并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顶升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10,该传输装置10包括有传输组件100与顶升组件200。
其中,传输组件100至少为两组,且两组传输组件100平行间隔设置,可以用于带动工件沿着预设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具体地,具体包括固定的路径与固定方向进行传输。
顶升组件200设置于两组传输组件100之间,具体地,两组传输组件10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用于安放顶升组件200,工件在传输组件100上传输至第一预设工位时,顶升组件200用于带动工件进行升降,以使得工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输组件100的传输表面。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工件可以是边框,边框横跨于两组传输组件100上进行传输,两组传输组件100的传输速率保持一致,因此能够平稳带动边框进行传输,当边框到达一个预设工位时。则顶升组件200给予边框一个支撑力从而从边框的底部将边框进行顶升,以使得该边框远离传输组件100的传输表面,随后可以对边框进行贴覆灯带的操作,在完成后,顶升组件200撤掉这个支撑力,边框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传输表面,并依旧沿着传输路径进行传输,直至下个工序。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两组传输组件100与顶升组件200配合,从而使得可以对边框进行自动顶升与回落,从而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搬运,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并减少了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传输组件100包括滚轮110,传送带120以及旋转驱动组件130。滚轮110至少为两个,具体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传送带120设置于至少两个滚轮110上,旋转驱动组件130与至少两个滚轮110中至少一个连接。可以与其中一个连接,也可以与两个连接,这里均不作限定。
旋转驱动组件130具体可以是电机,从而驱动滚轮110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带动传送带120进行传动,从而带动位于传送带120上的工件进行传输。
如图1所示,传输组件100进一步可以包括安装板140,挡板150以及第一传感器160。至少两个滚轮110与旋转驱动组件130可以设置于安装板140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滚轮110具体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转动安装于安装板140的两端。旋转驱动组件130则与其中一个滚轮110连接,从而该滚轮110作为主动轮,另外一个滚轮110则作为从动轮。
挡板150与第一传感器160均设置于安装板140上,第一传感器160用于检测工件在预设传输路径上的实时位置,当工件传输至第二预设工位时,则控制挡板150伸出或者弹出从而位于该预设传输路径上,以阻挡工件继续沿着预设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160检测到工件时则控制挡板150伸出或者弹出以阻挡工件继续沿着预设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如图1所示,传输装置10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170,该第二传感器170具体可以设置于安装板140或者顶升组件200上,并用于检测工件是否已经位于第一预设工位,若检测到工件已经位于第一预设工位时,则控制顶升组件200从工件底部对工件进行顶升。
具体地,也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170对工件进行位置检测,以判断该工件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工位上。
如图1所示,传输组件100还包括有导向板180,该导向板180可以通过腰型孔安装于安装板140上,并可以与安装板140调节相对位置。导向板180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从而可以用于引导工件进行传送带120上。
如图2所示,顶升组件200包括有底板210,竖板220,顶升板230,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以及吸附杆250。
其中,竖板220垂直设置于底板210上,竖板220具体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竖板平行间隔设置。顶升板230与竖板220滑动设置,具体地,可以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以使得顶升板230滑动设置于竖板220上。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设置于底板210上,且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与顶升板230连接,以驱动顶升板230进行升降。吸附杆250则可调节性设置于顶升板230上,用于对工件进行吸附,从而可以固定工件。
其中,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具体可以是气缸,其气缸座固定于底板210上,输出端则与顶升板230固定设置。
该吸附杆250上具体可以设置多个吸附孔,这些吸附孔可以外接真空装置,从而进行抽真空以对工件进行吸附。
具体地,该顶升板230可以设置有调节槽,从而用于对吸附杆250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不同规格的工件进行吸附。
如图1所示,传输装置10还包括固定组件300,固定组件300包括分别位于预设传输路径两侧的抵靠组件310与顶靠组件320,抵靠组件310与顶靠组件320配合以从垂直于工件传输方向的方向对工件进行固定。
具体地,抵靠组件310可以位于两组传输组件100中的一组传输组件100的安装板140上,顶靠组件320则位于另一组传输组件100的安装板140。
如图1所示,抵靠组件310包括固定板311,靠板312以及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13。固定板311可以固定设置于安装板140上。靠板312滑动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13也设置于固定板311上,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13与靠板312连接,以驱动靠板312靠近或远离工件。具体地,该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13也可以是气缸。
如图1所示,顶靠组件320包括连接板321,顶杆322以及第三平移驱动组件323。第三平移驱动组件323也具体地可以是气缸,且气缸座可以固定于安装板140上,第三平移驱动组件323的输出端与连接板321连接,顶杆322则设置于连接板321上。从而,第三平移驱动组件323可以驱动连接板321靠近或远离工件,进而带动顶杆322将工件抵接于靠板312上。
就传输装置10进行工作说明:
以工件为边框为例,当第二传感器170检测到边框位于第一工位时,顶升组件200中的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驱动顶升板230上升,由于顶升板230与竖板220滑动设置,因此可以顶升板230可以稳定进行上升,以将位于顶升板230上的边框进行顶升并远离传送带120,同时,抵靠组件310中的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13驱动靠板312在固定板311上进行平稳滑动,并靠近边框,顶靠组件320中的第三平移驱动组件323驱动连接板321靠近边框,以使得位于连接板321上的顶杆322可以抵靠于边框上,并与靠板312一起配合对边框进行固定,以防止其进行晃动。在完成灯带贴覆作业后,则顶靠组件320与抵靠组件310均开始远离边框,顶升组件200中的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40也开始收回,边框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落到传送带120上。随便挡板150开始缩回或者弹回,以使得边框能够继续沿着预设传输路径传输,并进入一下工序。
如图1所示,传输装置10进一步包括间距调节组件400,该间距调节组件400用于调节两组传输组件100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两组传输组件100可以适应不同的型号或不同规格的工件。
如图1所示,该间距调节组件400具体包括支座410,螺杆420,带轮430。其中,两组传输组件100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支座410上,具体可以是安装板140固定于支座410,另一个传输组件100则滑动设置于支座410上,滑动方向垂直于预设传输路径。
螺杆420具体可以为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螺杆420转动设置于支座410上,并与滑动设置于支座410上的传输组件100进行螺接,具体地,与该传输组件100的安装板140进行螺接。
带轮430设置于螺杆420的端部,且两个带轮430上套设有传动带,以使得两个螺杆420能够进行同步运动,以保证调节的稳定性。
其中,两个螺杆420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手轮或旋转电机。从而可以实现手动或者自动控制螺杆旋转。
具体地,当两个螺杆420中一个进行旋转时,由于该螺杆420与另外一个螺杆420通过传动带进行连接,因此另一个螺杆420也可以进行旋转,随后两个螺杆420同步带动传输组件100在支座410上进行滑动,从而远离或者靠近另一个传输组件100,以控制两个传输组件100之间的间距。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间距调节组件400,以便于调节两组传输组件100之间的间距,从而适用于不同的边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通过两组传输组件与顶升组件配合,从而使得可以对边框进行自动顶升与回落,从而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搬运,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并减少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两组传输组件,两组所述传输组件平行间隔设置,用于带动工件沿预设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顶升组件,设置于所述两组传输组件之间,所述工件在所述传输组件上传输至第一预设工位时,所述顶升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工件进行升降,以使得所述工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滚轮与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传送带以及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至少两个滚轮中至少一个连接,以驱动所述滚轮旋转,进而带动位于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工件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进一步包括:
安装板,所述至少两个滚轮与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用于检测所述工件在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上的实时位置,且当所述工件传输至第二预设工位时,控制所述挡板伸出或弹出以阻挡所述工件继续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或所述顶升组件上,用于检测所述工件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工位,若是,则控制所述顶升组件从所述工件底部对所述工件进行顶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
底板;
竖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顶升板,与所述竖板滑动设置;
第一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平移驱动组件与所述顶升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升板升降;
吸附杆,可调节性设置于所述顶升板上,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吸附,以固定所述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预设传输路径两侧的抵靠组件与顶靠组件,所述抵靠组件与所述顶靠组件配合以从垂直于所述工件传输方向的方向对所述工件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组件包括:
固定板;
靠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第二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与所述靠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靠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
所述顶靠组件包括:
连接板;
顶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第三平移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件,进而带动所述顶杆将所述工件抵接于所述靠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进一步包括通过腰型孔与所述安装板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以用于引导所述工件进入所述传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间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组所述传输组件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
支座,所述两组传输组件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另一个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两个螺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且与滑动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的所述传输组件螺接;
带轮,设置于所述螺杆的端部,且两个所述带轮上套设有传动带;
其中,所述两个螺杆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手轮或旋转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0274.1U CN211109447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传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0274.1U CN211109447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传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09447U true CN211109447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17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30274.1U Active CN211109447U (zh) | 2019-08-15 | 2019-08-15 | 传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0944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6278A (zh) * | 2020-12-14 | 2021-03-23 | 北京宗合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检修用清洗装置以及清洗工艺 |
CN112919099A (zh) * | 2021-03-09 | 2021-06-08 |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触摸板装夹治具的过渡运载装置 |
CN114932316A (zh) * | 2022-07-01 | 2022-08-23 |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损伤修复装置 |
-
2019
- 2019-08-15 CN CN201921330274.1U patent/CN2111094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6278A (zh) * | 2020-12-14 | 2021-03-23 | 北京宗合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检修用清洗装置以及清洗工艺 |
CN112919099A (zh) * | 2021-03-09 | 2021-06-08 | 苏州威达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触摸板装夹治具的过渡运载装置 |
CN114932316A (zh) * | 2022-07-01 | 2022-08-23 |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损伤修复装置 |
CN114932316B (zh) * | 2022-07-01 | 2024-08-20 | 安徽雅泰木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损伤修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09447U (zh) | 传输装置 | |
CN110376770B (zh) | 一种显示屏模组贴合组装流水线 | |
CN107042677B (zh) | 一种单板滚压式覆膜生产设备 | |
JPH1111661A (ja) | 板ガラスの供給装置 | |
CN114671239B (zh) | 一种自动贴胶设备 | |
CN109765753B (zh) | 一种全自动油墨曝光机 | |
CN108857207A (zh) | 一种门板侧缝焊接定位装置 | |
CN211417731U (zh) | 一种无线充电配件贴膜设备 | |
JP2588885B2 (ja) | 積層ガラスの積層・中心位置決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9461377B (zh) | 显示屏封边贴胶设备 | |
CN212364118U (zh) | 一种3d铜箔板双面检测机 | |
CN111016153B (zh) | 一种电子产品用部件贴附装置及贴附方法 | |
CN111908080A (zh) | 一种胶带式铺席工装结构及操作方法 | |
CN219730068U (zh) | 一种包胶机 | |
CN111729812A (zh) | 一种灯带点胶系统及其点胶方法 | |
CN117584440A (zh) | 一种智能贴膜设备 | |
CN110850702A (zh) | 手表镜片检测机 | |
CN110366364B (zh) | 一种具有物料固定功能的接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6259850A (zh) | 电芯薄膜贴合设备 | |
CN212245299U (zh) | 一种玻璃板下料输送台 | |
CN211319004U (zh) | 手表镜片检测机 | |
CN113320273A (zh) | 一种自动丝印胶片定位贴合设备 | |
CN215235516U (zh) | 一种新型轨道式电子元器件进给机构 | |
CN218584675U (zh) | 一种双轨道视觉检测设备 | |
CN221853427U (zh) | 一种金属板材上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4 Address after: 214000 floor 2, building 1, No. 20, Xinx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