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910U - 一种壳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4910U
CN211084910U CN201921931459.8U CN201921931459U CN211084910U CN 211084910 U CN211084910 U CN 211084910U CN 201921931459 U CN201921931459 U CN 201921931459U CN 211084910 U CN211084910 U CN 211084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ube
heat exchanger
hol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14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崇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exinyu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exinyu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exinyu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exinyue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14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4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4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49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弓形板以及圆形板,并且弓形板与圆形板交替设置,壳体内部设置有沿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换热管,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端头件,端头件包括管箱,管箱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第一通孔,管箱的周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通孔,管箱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管箱内部设置有连通第一通孔与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的连通件,达到了增加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式,使换热器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壳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壳管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
现有的公告号为CN10494955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位于壳体两侧的管箱、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组成;在靠近壳体一端边缘的壳体外壁设置壳程流体进口,在靠近壳体另一端边缘的壳体外壁设置壳程流体出口,冷却液从壳程流体进口进入壳体内,从换热管间隙流经壳程流体出口出来;位于壳程流体进口一端的管箱上设有管程流体进口,另一个管箱上设有管程流体出口;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管箱内,在所述的壳体内从壳程流体进口向壳程流体出口的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弓形板及圆形板;弓形板中心设有中心孔供冷却液流动,沿圆形板边缘设有一圈泄流孔供冷却液流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冷却液和待冷却的高温液体从不同的入口通入到换热器内部之后会在换热器内部进行换热,但是因为现有换热管长度一定,需要对高温液体进行大幅度降温时,只能减缓换热管内部高温液体的流动速度,改变冷却液与高温液体换热效率的方式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管换热器,达到了增加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式,使换热器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壳管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弓形板以及圆形板,并且弓形板与圆形板交替设置,壳体内部设置有沿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换热管,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端头件,端头件包括管箱,管箱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第一通孔,管箱的周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通孔,管箱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管箱内部设置有连通第一通孔与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的连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需要使用该壳管式换热器时,使用连接组件对相邻的两个壳体进行对接,并且使用密封组件将管箱安装在拼接之后的壳体的两端,将冷却水在其中一个管箱的第二通孔进入到换热器内部,然后从另一个管箱上的第二通孔内流出,高温液体从其中一个管箱的第一通孔以及连通件进入到换热管内部,壳体内部的弓形板、圆形板以及换热管能够使冷却水与高温液体进行充分的换热,换热之后的高温液体从另一个管箱的第一通孔流出。这样当人们需要对换热的效率进行改变时,人们不但可以采取改变换热管内部高温液体的流速,而且可以改变换热器内部连接的壳体数量,壳体的数量越多,高温液体温度下降的幅度将会越大,达到了增加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式,使换热器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换热管的长度与壳体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壳体从换热器内部拆下时,换热管的长度与壳体长度相同,能够避免将壳体放置在地面上是,换热管受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外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连接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自身的连通孔,连接板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两个壳体内部的换热管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连接组件对两个壳体进行对接时,将连接板同轴放置在两个壳体之间,固定件能够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连接板内部的连通孔能够使两侧壳体内部的冷却水连通,连接件能够对两侧的壳体内部的换热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件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扣和卡环,卡扣和卡环分别设置在壳体与连接板的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卡扣与卡环相互配合即可实现连接板与壳体的固定;使卡扣与卡环分离便可解除连接板与壳体之间的安装关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板两侧面上的辅助板,连通孔贯穿辅助板,辅助板上开设有供换热管插入的第一辅助孔,连接板上开设有孔径与换热管内径相同并且与第一辅助孔连通的第二辅助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连接板进行安装时,连接板两侧的壳体内部的换热管会插入到辅助板上的第一辅助孔内部,因为连接板上的第二辅助孔的孔径与换热管的内径相同,所以插入到辅助板内部的换热管会与连接板抵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通件包括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与第一通孔连通,另一端密封,固定管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换热管内部连通的支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高温液体经过第一通孔进入到管箱内部之后会进入到固定管内部,然后固定管内部的高温液体再经过与固定管连通的支管进入到换热管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固定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管箱内部的支撑架对固定管具有支撑固定的作用,因为支撑架设置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所以支撑架不会影响到冷却水在第二通孔与壳体内部之间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环状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板两侧的橡胶垫能够提高连接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减少可以内部的冷却水的泄漏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了由壳体和管箱拼接而成的换热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不同个数的壳体,进而改变高温液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流程长度,达到了增加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式,使换热器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2.通过设置了支撑架,支撑架能够对管箱内部的固定管进行支撑与固定,达到了使换热器使用时固定管更加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突出显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突出显示本实用新型中端头件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1、壳体;2、弓形板;3、圆形板;4、换热管;5、连接组件;51、连接板;511、连通孔;512、第二辅助孔;52、辅助板;521、第一辅助孔;53、固定件;531、卡扣;532、卡环;6、密封组件;7、端头件;71、管箱;711、第一通孔;712、第二通孔;72、连通件;721、固定管;722、支管;723、支撑架;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弓形板2、圆形板3、换热管4、连接组件5、密封组件6以及端头件7,壳体1共设置有四个,弓形板2与圆形板3设置在壳体1内部并且与壳体1相适配,每个壳体1内部弓形板2以及圆形板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弓形板2与两个圆形板3交替设置,换热管4的轴线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换热管4固定在弓形板2与圆形板3上,换热管4的长度与壳体1的长度相同,连接组件5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壳体1之间,连接组件5使两个壳体1以及两个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4密封连通,端头件7设置在四个壳体1拼接之后的两端,密封组件6设置在端头件7与壳体1之间。
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时,工作人员将冷却水以及高温液体在其中一个端头件7的位置通入到换热器内部,冷却水在换热管4与壳体1之间流动,高温液体在换热管4内部流动,在冷却水与高温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换热,换热之后的冷却水从另一个端头件7的位置流动到换热器的外侧;当工作人员需要改变高温液体换热幅度使,工作人员可以改变连通到换热器内部的壳体1的数量,这样就达到了增加改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方式,使换热器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3,端头件7包括管箱71以及连通件72,管箱71的形状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管箱71的外径与壳体1外径相同,管箱71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自身的第一通孔711,管箱71的周面上开设有贯穿自身的第二通孔712,连通件72设置在管箱71内部并且可以连通第一通孔711与换热管4(见图2)。使用密封组件6将端头件7安装在组装好的壳体1的两端之后,第二通孔712可以供冷却水进入或者流出,第一通孔711以及连通件72可以供高温液体进入或者流出。
参照图1和图3,连通件72包括固定管721、支管722以及支撑架723,固定管721的一端在第一通孔711的位置与管箱71外部连通,另一端密封,支管722设置在固定管721上,支管722的一端与固定管72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换热管4内部连通,支撑架723设置在管箱71内部并且与管箱71固定连接,固定管721贯穿支撑架723,支撑架723位于第一通孔711与第二通孔712之间。高温液体进入到固定管721内部之后,经过支管722进入到换热管4内部,换热器使用的过程中,支撑架723对固定管721具有支撑的作用。
参照图2和图4,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板51、辅助板52以及固定件53,连接板51的外径与壳体1得外径相同,辅助板52的外径与壳体1的内径相同,连接板51同轴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壳体1之间,辅助板52同轴固定在连接板51的两侧,连接板51的中心开设有贯穿自身以及辅助板52的连通孔511,辅助板52上开设有供换热管4插入的第一辅助孔521,连接板51上开设有贯穿自身并且与第一辅助孔521同轴线的第二辅助孔512,第二辅助孔512的孔径与换热管4的内径相同,固定件53设置在壳体1与连接板51之间并且可以对连接板51进行固定。使用连接组件5对两个壳体1进行连接时,连接板51的侧面与两侧的壳体1相抵接,连接板51两侧的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4插入到第一辅助孔521内部并且与连接板51的侧面相抵接,然后再使用固定件53对连接板51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可实现两个相邻的壳体1的连接。
参照图2和图4,固定件53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扣531与卡环532,卡扣531和卡环532分别设置在壳体1与连接板51的周面上。需要通过固定件53对连接板51进行固定时,将卡扣531与卡环532相互配合即可,需要将壳体1拆下时,解除卡扣531与卡环532的配合关系即可。
参照图2和图4,冷却水在换热管4与壳体1之间流动,为了减少冷却水在连接板51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位置处的泄漏,在连接板51的两侧设置有环状的橡胶垫8。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组件6的结构与固定件53的结构相同,其他能够将管箱71固定在壳体1上的密封组件6仍然适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需要使用换热器时,使用连接组件5对相邻的两个壳体1进行连接,使用密封组件6对壳体1与管箱71进行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冷却水从第二通孔712通入到管箱71内部,将高温液体从第一通孔711通入到固定管721内部,高温液体经过固定管721以及支管722之后进入到换热管4内部,冷却水与高温液体在壳体1内部进行充分的换热之后流动到换热器的外侧;如果工作人员需要改变高温液体温度下降的幅度,工作人员可以改变换热器内部壳体1的数量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弓形板(2)以及圆形板(3),并且弓形板(2)与圆形板(3)交替设置,壳体(1)内部设置有沿壳体(1)轴线方向延伸的换热管(4),相邻的两个壳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端头件(7),端头件(7)包括管箱(71),管箱(71)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第一通孔(711),管箱(71)的周面上开设有用于进水或者出水的第二通孔(712),管箱(7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6),管箱(71)内部设置有连通第一通孔(711)与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4)的连通件(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4)的长度与壳体(1)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板(51),连接板(51)的外径与壳体(1)的外径相同,连接板(5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自身的连通孔(511),连接板(51)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53),连接板(5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两个壳体(1)内部的换热管(4)的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固定件(53)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扣(531)和卡环(532),卡扣(531)和卡环(532)分别设置在壳体(1)与连接板(51)的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板(51)两侧面上的辅助板(52),连通孔(511)贯穿辅助板(52),辅助板(52)上开设有供换热管(4)插入的第一辅助孔(521),连接板(51)上开设有孔径与换热管(4)内径相同并且与第一辅助孔(521)连通的第二辅助孔(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通件(72)包括固定管(721),固定管(72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711)连通,另一端密封,固定管(721)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换热管(4)内部连通的支管(7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管箱(71)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固定管(72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723),支撑架(723)设置在第一通孔(711)与第二通孔(7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板(51)的两侧设置有环状的橡胶垫(8)。
CN201921931459.8U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壳管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84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1459.8U CN211084910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壳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1459.8U CN211084910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壳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4910U true CN21108491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145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84910U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壳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4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6487B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法兰连接
CN103673681B (zh) 发夹式双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管与壳体的装配方法
CN211084910U (zh) 一种壳管换热器
CN110686532A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CN213902024U (zh) 壳管换热器
CN212006847U (zh) 一种复合型管壳式换热器
CN211977639U (zh) 一种管式热交换器
CN210464171U (zh) 一种集流管组件及管带式油冷器
CN208983627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9654913B (zh) 核电站换热器弯管折流结构
CN209027334U (zh) 一种热交换结构及包括它的热交换器
CN220625018U (zh) 一种集成进、出口管箱的换热器用一体化管板
CN211291111U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弹性阵列涡管换热装置
CN206487570U (zh) 冷却器壳体组件以及egr冷却器
CN114183285B (zh) 一种发动机端面导流进气管结构
CN217236144U (zh) 换热器
ITMI990439U1 (it) Assieme per terminale di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pacco alettato
CN215063887U (zh)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式反应器
CN210180231U (zh) 强扰动式热交换机
CN113202996B (zh) 连接管、连接管组件及集成换热器
CN210464137U (zh) 一种外包不锈钢管内搪玻璃列管式换热器
CN220980630U (zh) 一种回转接头
CN213636103U (zh) 管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4537528U (zh) 一种多通道换热器
CN219934718U (zh) 一种单管程绕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