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6144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36144U CN217236144U CN202220694024.1U CN202220694024U CN217236144U CN 217236144 U CN217236144 U CN 217236144U CN 202220694024 U CN202220694024 U CN 202220694024U CN 217236144 U CN217236144 U CN 217236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heat exchange
- heat exchanger
- flow
- s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困难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换热管呈并列设置,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路连接件将相邻的两组换热管连通,以便有效避免二次分液不均的问题,同时便于拆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蒸发器主要有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两种,目前,在制冷系统中一般会使用到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内设置有多个管路,管路和管路之间需要用封头或者弯头实现密封连接,之后制冷剂在管路和管路之间流通实现换热。但是现有干式蒸发器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封头连接管路和管路相邻的两端时,由于制冷剂在制冷剂进口处已经被均匀分配,在封头处混合再次分配至各个管路时会出现制冷剂分液不均的问题,从而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加速制冷系统的能量消耗;使用弯头将相邻的两个管路进行连接时,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会增加许多焊点,焊接的方式耗时长,延长换热器的生产周期,并且在管路密集的情况下,焊接难度增大,在焊接时会使管路泄露或者破损。综上所述,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难度大。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管路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第一流通管和多个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流通管均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管路连接件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口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一组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口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另一组相连。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立的两个面上,所述第一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流通管和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径向尺寸相同。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侧。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的内部形状为圆筒状。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的孔径和所述换热管的孔径相同。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为所述本体内部形成的管状结构。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密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容纳结构,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二部分能够流通冷媒介质,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三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本体。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容纳槽能够容纳所述密封构件。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管路连接件将相邻的两组换热管连通能够避免二次分液不均,同时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组换热管;12、第二组换热管;13、第三组换热管;14、第四组换热管;15、第一管道;16、第二管道;17、支架;18、排污管;2、分液装置;3、管路连接件;31、流通管路;311、第一管口;312、第二管口;4、连接组件;41、连接板;42、第一流通管;421、第一管件;422、第二管件;43、第二流通管;431、第三管件;432、第四管件;5、密封构件;51、第一容纳结构;52、第二容纳结构;6、固定构件;61、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7、制冷剂进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至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的剖视图。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3,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管路连接件3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31,流通管路3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311和第二管口312,第一管口311和第二管口312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管路连接件3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以图2所示方向基准方向,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组换热管11、第二组换热管12、第三组换热管13、第四组换热管14,四组换热管呈并列且平行设置,第一组换热管11位于第三组换热管13的上方,第二组换热管12位于第一组换热管11的上方,第四组换热管14位于第二组换热管12的上方,第一组换热管11的左端和第二组换热管12的左端通过管路连接件3相连通,第一组换热管11的右端和第三组换热管13的右端也通过管路连接件3相连通,第二组换热管12的右端和第四组换热管14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件3相连通,分液装置2和第三组换热管13的左端相连通;制冷剂由分液装置2均分至第三组换热管13,最终由第四组换热管14流出;基于上述结构设置,管路连接件3即能够防止制冷剂二次分配不均,又方便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管路连接件3的具体数量、所述换热管的组数和每组所述换热管的具体数量作任何限制,例如,第一组换热管11的右端和第三组换热管13的右端通过弯管连接,第二组换热管12的右端和第四组换热管14的右端通过弯管连接,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4至6,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图。如图4至6所示,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组件4,所述换热管和管路连接件3通过连接组件4相连,连接组件4的设置便于所述换热管和管路连接件3的拆装。
优选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板4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41上的多个第一流通管42和多个第二流通管43,第一流通管42和第二流通管43均贯穿连接板41设置,在连接组件4和管路连接件3连接到位的情况下,第一流通管42的一端和第一管口311相连,第一流通管42的另一端和第二组换热管12相连,第二流通管43的一端和第二管口312相连,第二流通管43的另一端和第一组换热管11相连。
具体而言,以图4所示方向为基准方向,连接板41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多个前后贯穿连接板41的第一流通管42,多个第一流通管42呈行状设置且均匀分布,连接板41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多个前后贯穿连接板41的第二流通管43,多个第二流通管43呈行状设置且均匀分布,并且第一流通管42的数量和第二组换热管12的数量相同,第二流通管43的数量和第一组换热管11的数量相同,流通管路31、第一流通管42和第二流通管43三者的数量均相同,在管路连接件3、连接组件4、第一组换热管11和第二组换热管12连接到位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制冷剂在流至管路连接件3和连接组件4时混合,进而能够避免二次分液不均的发生,同时便于管路连接件3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流通管42和第二流通管43的具体数量和具体分布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连接组件4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例如,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和多个紧固构件,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管路连接件3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紧固构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固能够实现管路连接件3固定至壳体1上,在管路连接件3和壳体1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流通管路31将第一组换热管11和第二组换热管12相连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壳体1的左侧面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一组换热管11、第二组换热管12、第三组换热管13和第四组换热管14均和所述通孔胀接相连,能够提升壳体1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一流通管4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件421和第二管件422,第一管件421和第二管件42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41的相对立的两个面上,第一管件421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管件422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并且第二流通管43和第一流通管42的径向尺寸相同。具体而言,以图6所示方向为基准方向,第一管件421为连接板41上方的第一流通管42,第二管件422为连接板41下方的第一流通管42,第一管件421和第二管件422的形状均为竖直圆管状,第一管件421能够插入第一管口311内,第二管件422能够插入第二组换热管12内,且第一管件421的高度小于第二管件422的高度,便于区分,防止安装出错。第二流通管43包括第三管件431和第四管件432,第三管件431和第一管件421结构和设置方式相同,第四管件432和第二管件42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管件421和第二管件422之间的高度关系作任何限制,例如,第一管件421、第二管件422、第三管件431和第四管件432的高度均相同,此时第一管件421和第二管件422既可以插入第一管口311内也可以插入第二组换热管12内,第三管件431和第四管件432皆可以插入第二管口312内也可以插入第一组换热管11内,不会使得操作人员安装出错,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管口311和第二管口312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具体而言,管路连接件3的形状为长方体状,第一管口311和第二管口312设置在管路连接件3的同一面,方便和连接组件4相连。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管口311和第二管口312设置在管路连接件3的相邻两个面,此时,第一组换热管11和第二组换热管12中的一组需向外延伸,以使管路连接件3与第一组换热管11和第二组换热管12相连,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进一步地,流通管路31的内部形状为圆筒状且流通管路31的孔径和所述换热管的孔径相同。基于上述结构设置能保证制冷剂的流通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流通管路31的具体形状和具体孔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3,如图3所示,流通管路31为管路连接件3内部形成的管路状结构。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管路连接件3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流通管路31为设置在管路连接件3内部的弯管结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构件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换热器还包括密封构件5,密封构件5和壳体1的一端相连,密封构件5上设置有多个容纳结构,多个容纳结构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换热器的分液装置2,多个容纳结构中的第二部分能够流通冷媒介质,多个容纳结构中的第三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本体。
具体而言,以图7所示方向为基准方向,密封构件5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呈并列设置的第一容纳结构51,密封构件5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呈并列设置的第二容纳结构52,第一容纳结构51和第二容纳结构52均贯穿密封构件5,密封构件5的背部设置有与管路连接件3相匹配的第三容纳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图1所示方向为基准方向,在密封构件5和壳体1连接到位的情况下,密封构件5的右侧和壳体1的左侧抵接相连,分液装置2在第一容纳结构51内,管路连接件3在所述第三容纳结构内,第二容纳结构52和第四组换热管14相对应能够流通制冷剂。密封构件5的设置能够提升管路连接件3与第一组换热管11和第二组换热管12的连接密封性。
接下来参阅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换热器还包括固定构件6,固定构件6和壳体1的一端相连,固定构件6上设置有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在固定构件6和壳体1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容纳槽能够容纳密封构件5。固定构件6能够提升密封构件5和壳体1的连接密封性。
密封构件5上和壳体1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孔,通过穿设紧固件实现密封构件5和壳体1的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构件6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61和两个第二通孔62,第一通孔61的一端和制冷剂进口管7连通,另一端和分液装置2连通,第二通孔62和第二容纳结构52连通,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管7进入,最终从第二通孔62流出。
固定构件6上和壳体1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孔,通过穿设紧固件实现固定构件6和壳体1的固定。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固定构件6和壳体1还可以通过法兰连接,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6,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6中的一个用于进液使用,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6中的另一个用于出液使用,第一管道15和第二管道16均和壳体1的内部连通,多组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和壳体1的内侧壁共同形成新的换热通路,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所述换热器能够进行水和水的换热、水和制冷剂的换热、制冷剂和制冷剂的换热。
壳体1下方还设置有两个支架17,支架17用于支撑和固定壳体1,壳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排污管18。
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换热器的应用场景作任何限制,所述换热器可以应用在空调系统中,还可以应用在风力发电机组、石油化工领域、供暖领域等,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管路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第一流通管和多个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流通管均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管路连接件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口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一组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口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另一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立的两个面上,所述第一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流通管和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径向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路的内部形状为圆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路的孔径和所述换热管的孔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路为所述本体内部形成的管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密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容纳结构,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二部分能够流通冷媒介质,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三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容纳槽能够容纳所述密封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4024.1U CN217236144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4024.1U CN217236144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36144U true CN217236144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4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94024.1U Active CN217236144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36144U (zh) |
-
2022
- 2022-03-28 CN CN202220694024.1U patent/CN2172361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58255U (zh) | 一种换热模块及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 |
CN217236144U (zh) | 换热器 | |
CN102209459A (zh) | 冷却装置 | |
CN21793387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换热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 |
JP2018173190A (ja) | 熱交換器用接続装置 | |
CN212870315U (zh) | 一种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凝器 | |
CN213902024U (zh) | 壳管换热器 | |
CN112146488B (zh) | 碳化硅板式换热器 | |
CN21852378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1782895U (zh) | 一种高效壳管式换热器 | |
CN110940116A (zh) | 一种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21685257U (zh) | 一种具有高气密性的表冷器 | |
CN212299372U (zh) | 背板组件及其制冷系统 | |
CN112197626A (zh) | 换热部、换热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373627U (zh) | 一种可模块化连接的套管换热器 | |
CN215982873U (zh) | 换热器防回流管结构及换热器 | |
CN220771947U (zh) |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 |
CN213120178U (zh) | 一种换热装置 | |
CN220253281U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氢气换热器 | |
CN221649269U (zh) | 换热高效的容积式换热器 | |
CN211084910U (zh) | 一种壳管换热器 | |
CN215260580U (zh) | 一种锅炉节能器及锅炉 | |
CN209991816U (zh) | 一种换热器用钛管 | |
CN215719076U (zh) | 一种板式油冷却器 | |
CN215892777U (zh) | 换热设备及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