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755U -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2755U
CN211032755U CN201922141651.3U CN201922141651U CN211032755U CN 211032755 U CN211032755 U CN 211032755U CN 201922141651 U CN201922141651 U CN 201922141651U CN 211032755 U CN211032755 U CN 211032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plate
front wheel
ris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16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伟
刘勇
陈正垒
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16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2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2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的固定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包括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以及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中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的两端与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相连,形成了类似桥墩的结构,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与前围板流水槽通过焊点连接,在桥墩和桥拱处均形成了封闭的截面,极大的提升了流水槽总成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同左右纵梁总成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提升车身前端结构的整体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的固定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主要是:流水槽下横梁同流水槽连接增加流水槽总成的刚度和强度。在焊接式的流水槽中运用比较广泛。
现有的结构有如下问题:
1、流水槽下横梁同流水槽通过焊点连接,同时结构为平面结构,对流水槽整体刚度和强度的提升较小。
2、流水槽下横梁未同纵梁连接,未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对整体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包括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以及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
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包括一第一横板、一第一竖板和一第二竖板,所述第一横板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连,且第一竖板、第一横板以及第二竖板共同围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竖板延伸边和第二竖板延伸边;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包括一第三竖板、一第一斜板和一第二横板,所述第三竖板的中部与第一斜板的上端相连,第一斜板的下端与第二横板的上端相连,且第三竖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板的上端两侧相连;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包括一第四竖板、一第三横板以及一第五竖板,所述第四竖板与第三横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竖板与第三横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包括一第六竖板、一第四横板以及一第七竖板,所述第六竖板与第四横板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七竖板与第四横板的下端相连;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一斜板与第一竖板延伸边焊接连接,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二横板与第二竖板延伸边焊接连接;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的第四竖板、第三横板以及第五竖板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第一竖板、第一横板、第二竖板的右端焊接连接;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的第六竖板、第四横板以及第七竖板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第一竖板、第一横板、第二竖板的左端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第一横板中部朝向前围板流水槽弯折成拱形,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一斜板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第一竖板延伸边相适配的拱形,且第二横板的中部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第二竖板延伸边相适配的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的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四竖板延伸边和第五竖板延伸边,所述第四竖板延伸边与第一竖板延伸边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外的第二横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五竖板延伸边与第二竖板延伸边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外的第二横板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的第六竖板和第七竖板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六竖板延伸边和第七竖板延伸边,所述第六竖板延伸边与第一竖板延伸边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外的第二横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七竖板延伸边与第二竖板延伸边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外的第二横板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外的第二横板分别开设有与减震器相连接的减震器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板延伸边和第二竖板延伸边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第一竖板延伸边上的外凸台相对应的第一斜板上凸设有若干内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三竖板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通风盖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二横板中部开设有线束穿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第二横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泳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中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前围板流水槽的两端与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相连,形成了类似桥墩的结构,流水槽下横梁组件、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与前围板流水槽通过焊点连接,在桥墩和桥拱处均形成了封闭的截面,极大的提升了流水槽总成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同左右纵梁总成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提升车身前端结构的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前围板流水槽的主视图。
图中:1-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1-第一竖板,101-外凸台,111-第一竖板延伸边,12-第一横板,121-外加强筋,13-第二竖板,131-第二竖板延伸边,2-前围板流水槽,21-第三竖板,22-第二横板,23-第一斜板,201-内凸台,211-连接板,221-减震器安装孔,222-线束穿置孔,223-电泳排气孔,224-减震器安装面,225-内加强筋,3-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1-第四竖板,311-第四竖板延伸边,32-第三横板,33-第五竖板,331-第五竖板延伸边,4-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1-第六竖板,42-第四横板,43-第七竖板,411-第六竖板延伸边,431-第七竖板延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文中所描述的“左”、“右”的方位均是以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在车体上的安装位置为准,因此存在与图示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例如图1和图2中图示的左侧其实为车体前进方向的右侧,图示的右侧其实微车体前进方向的左侧。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具体包括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前围板流水槽2、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以及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
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包括一第一横板12、一第一竖板11和一第二竖板13,所述第一横板12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相连,且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以及第二竖板13共同围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和第二竖板延伸边131;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包括一第三竖板21、一第一斜板23和一第二横板22,所述第三竖板21的中部与第一斜板23的上端相连,第一斜板23的下端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相连,且第三竖板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两侧相连;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包括一第四竖板31、一第三横板32以及一第五竖板33,所述第四竖板31与第三横板32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竖板33与第三横板32的下端相连;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包括一第六竖板41、一第四横板42以及一第七竖板43,所述第六竖板41与第四横板42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七竖板43与第四横板42的下端相连;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焊接连接,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焊接连接;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的第四竖板31、第三横板32以及第五竖板33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第二竖板13的右端焊接连接;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的第六竖板41、第四横板42以及第七竖板43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第二竖板13的左端焊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通过焊点连接,均形成了三面的焊点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分别形成了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类似桥墩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纵梁总成通过焊点连接,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提升了车身前端结构整体的刚度。
进一步的,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通过焊点焊接连接,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通过焊点焊接连接,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与前围板流水槽2之间形成封闭的截面,极大提升了流水槽总成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横板12中部朝向前围板流水槽2弯折成拱形,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相适配的拱形,且第二横板22的中部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相适配的拱形。如图2所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形成了拱状结构,而且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也形成了拱形,形成了桥拱结构,与类似桥墩的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相配合,整体结构形成了一个拱桥结构,极大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左右两端整体向下,这样能够提升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抗变形能力。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的第四竖板31和第五竖板3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四竖板延伸边311和第五竖板延伸边331,所述第四竖板延伸边311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所述第五竖板延伸边331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增加了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在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和前围板流水槽2上的安装强度。同理,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的第六竖板41和第七竖板4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六竖板延伸边411和第七竖板延伸边431,所述第六竖板延伸边411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所述第七竖板延伸边431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这样增加了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在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和前围板流水槽2上的安装强度。
本实施例中,位于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外的第二横板22分别开设有与减震器相连接的减震器安装孔221。如图1所示,两侧的减震器安装孔221分别为四个,分别与减震器相连接。为了便于减震器安装于第二横板22上,位于减震器安装孔221处的第二横板22向内凹设形成减震器安装面224,这样能够使减震器贴合安装于第二横板22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和第二竖板延伸边131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凸台101。如图3所示,所述外凸台101能够增加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局部刚度。另外,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上的外凸台101相对应的第一斜板23上凸设有若干内凸台201。这些内凸台201同样能够增加前围板流水槽2的局部刚度,而且内凸台201还能够减少冲压起皱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凸台101与内凸台201一一对应,方便工人在点焊焊接时进行打点操作,减少了焊接时间。
如图5所示,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三竖板21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与通风盖板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中部开设有线束穿置孔222。便于需要穿置的线束过孔穿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上开设有两个电泳排气孔223,如图5所示,分别位于第二横板22的下方两侧。
如图3所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横板12上沿长度方向分别凹设有若干外加强筋121,这样能够提升第一横板12的强度。
如图5所示,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上横向凹设有若干内加强筋225,这样能够提升第二横板22的强度。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前围板流水槽2、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以及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匹配成本,提高了强度,增加了整体的动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前围板流水槽(2)、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以及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
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包括一第一横板(12)、一第一竖板(11)和一第二竖板(13),所述第一横板(12)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相连,且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以及第二竖板(13)共同围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和第二竖板延伸边(131);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包括一第三竖板(21)、一第一斜板(23)和一第二横板(22),所述第三竖板(21)的中部与第一斜板(23)的上端相连,第一斜板(23)的下端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相连,且第三竖板(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两侧相连;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包括一第四竖板(31)、一第三横板(32)以及一第五竖板(33),所述第四竖板(31)与第三横板(32)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五竖板(33)与第三横板(32)的下端相连;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包括一第六竖板(41)、一第四横板(42)以及一第七竖板(43),所述第六竖板(41)与第四横板(42)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七竖板(43)与第四横板(42)的下端相连;
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焊接连接,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焊接连接;
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的第四竖板(31)、第三横板(32)以及第五竖板(33)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第二竖板(13)的右端焊接连接;
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的第六竖板(41)、第四横板(42)以及第七竖板(43)分别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11)、第一横板(12)、第二竖板(13)的左端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横板(12)中部朝向前围板流水槽(2)弯折成拱形,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一斜板(23)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相适配的拱形,且第二横板(22)的中部为与流水槽下横梁组件(1)的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相适配的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的第四竖板(31)和第五竖板(3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四竖板延伸边(311)和第五竖板延伸边(331),所述第四竖板延伸边(311)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所述第五竖板延伸边(331)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的右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的第六竖板(41)和第七竖板(4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六竖板延伸边(411)和第七竖板延伸边(431),所述第六竖板延伸边(411)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所述第七竖板延伸边(431)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的左端以及位于第二竖板延伸边(131)外的第二横板(22)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右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3)和左前轮罩上加强板组件(4)外的第二横板(22)分别开设有与减震器相连接的减震器安装孔(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延伸边(111)和第二竖板延伸边(131)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凸台(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第一竖板延伸边(111)上的外凸台(101)相对应的第一斜板(23)上凸设有若干内凸台(2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三竖板(21)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与通风盖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中部开设有线束穿置孔(2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流水槽(2)的第二横板(2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泳排气孔(223)。
CN201922141651.3U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Active CN211032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1651.3U CN211032755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1651.3U CN211032755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2755U true CN211032755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5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1651.3U Active CN211032755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2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JP5461715B2 (ja) 車体アンダカバー
JPS6256819B2 (zh)
CN107757725B (zh) 汽车的整流构造
US4669777A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front engine type motor vehicle
CN211032755U (zh)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CN113696975A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的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CN212861645U (zh)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车身
CN110758569A (zh) 一种车身流水槽下横梁结构
CN214874616U (zh) 前风窗流水槽总成结构
CN212195653U (zh)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车身框架及汽车
CN210027622U (zh) 汽车机舱流水槽总成
KR101982863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JP6304325B2 (ja) 自動車の整流構造
CN112590940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5042578U (zh) 一种风窗流水槽的连接结构
CN21156810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围总成
CN204250166U (zh) 汽车的左前纵梁总成以及左前轮罩增强结构
CN216070199U (zh) 一种半承载车架后段连接结构
CN204998629U (zh) 发动机罩的加强板及发动机罩总成
CN216783638U (zh) 敞篷车的后侧围结构及敞篷车
CN113200091B (zh) 钣金结构和汽车
CN211519674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09921436U (zh) 用于前端模块的连接支架、车身结构
CN210027623U (zh) 一种提升前悬安装点刚度的前轮罩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