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2842U -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2842U
CN211012842U CN201922351988.7U CN201922351988U CN211012842U CN 211012842 U CN211012842 U CN 211012842U CN 201922351988 U CN201922351988 U CN 201922351988U CN 211012842 U CN211012842 U CN 211012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jet
shaft
ribbon
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19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19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2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2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其所述双面喷墨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出料轴、收料轴、喷墨带以及多个导向转轴,所述喷墨带依次绕设于所述出料轴、多个所述导向转轴以及所述收料轴;所述喷墨带为双面结构,所述喷墨带从所述出料轴向所述收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其中一个面为喷墨面,所述喷墨带从所述收料轴向所述出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另一个面为所述喷墨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喷墨带的双面进行喷墨,从而能够提高喷墨带的使用率,减少喷墨带的更换成本,而且通过对喷墨带的双面进行喷墨,能够减少喷墨带的更换次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喷墨打印技术进行工业生产时,为确保印刷质量,需要在每一次正式生产前进行墨滴的检测。检测的方法是让喷墨打印头上的所有喷嘴在喷墨带(如疏水薄膜)上沉积墨滴,然后通过高精度摄像头对沉积结果进行拍照,从而得出每个喷嘴产生墨滴的体积和位置精度,传统的检测装置中,通常是仅对喷墨带进行单面喷墨,在完成单面喷墨后,就需要暂停生产,进行喷墨带的更换作业。这不仅造成了喷墨带的浪费,还增加了喷墨带的更换频率,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喷墨机构中喷墨带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面喷墨机构,其包括安装座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出料轴、收料轴、喷墨带以及多个导向转轴,所述喷墨带依次绕设于所述出料轴、多个所述导向转轴以及所述收料轴;
所述喷墨带为双面结构,所述喷墨带从所述出料轴向所述收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其中一个面为喷墨面,所述喷墨带从所述收料轴向所述出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另一个面为所述喷墨面。
优选地,所述出料轴与部分所述导向转轴之间形成正向传动机构,所述收料轴与其余所述导向转轴之间形成反向传动机构;
所述喷墨带的双面分别为A面和B面,在所述正向传动机构上所述A面为所述喷墨面,在所述反向传动机构上所述B面为所述喷墨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转轴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第四导向轴以及第五导向轴,所述出料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形成所述正向传动机构,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四导向轴、所述第五导向轴之间形成所述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喷墨带在所述正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所述A面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喷墨带在所述反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所述B面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轴和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关系,所述第四导向轴和所述第五导向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轴和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的连线呈平行关系。
优选地,所述喷墨带的双面均进行疏水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喷墨带为疏水材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所述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喷墨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如上所述双面喷墨机构,所述安装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喷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均朝向所述喷墨面,所述喷墨机构用于向所述喷墨面喷墨,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喷墨面上的墨滴进行检测,以获取喷墨信息。
优选地,所述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还包括墨水固化机构,所述墨水固化机构朝向所述喷墨面,所述喷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以及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位于所述双面喷墨机构的同一侧,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喷墨机构与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为紫外灯或红外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为摄像头和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喷墨带上的墨滴,以获取墨滴图片,并将所述墨滴图片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墨滴图片,并对所述墨滴图片进行分析,以获取所述墨滴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出料轴和收料轴之间通过多个导向转轴连接,喷墨带依次绕设在出料轴、多个导向转轴以及收料轴上,通过多个导向转轴来使喷墨带在出料轴和收料轴上,呈现不同的喷墨面。从而能够提高喷墨带的使用率,减少喷墨带的更换成本,而且通过对喷墨带的双面进行喷墨,能够减少喷墨带的更换次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双面喷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双面喷墨机构中喷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对喷墨带的A面进行喷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省略喷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对喷墨带的B面进行喷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双面喷墨机构 110 出料轴
120 收料轴 130 喷墨带
131 A面 132 B面
140 导向转轴 141 第一导向轴
142 第二导向轴 143 第三导向轴
144 第四导向轴 145 第五导向轴
150 安装座 200 喷墨机构
300 检测机构 400 墨水固化机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面喷墨机构100,其包括安装座150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50上的出料轴110、收料轴120、喷墨带130以及多个导向转轴140,喷墨带130依次绕设于出料轴110、多个导向转轴140以及收料轴120。其中,喷墨带130为双面结构,喷墨带130从出料轴110向收料轴120传动时喷墨带130的其中一个面为喷墨面,喷墨带130从收料轴120向出料轴110传动时喷墨带130的另一个面为喷墨面。
喷墨带130的一端绕设在出料轴110上,喷墨带130的另一端绕设在收料轴120上,在出料轴110和收料轴120之间,喷墨带130通过多个导向转轴140进行传动,通过多个导向转轴140来使喷墨带130从出料轴110向收料轴120传动时及从收料轴120向出料轴110传动时呈现不同的喷墨面,实现对喷墨带130的双面进行喷墨,提高了喷墨带130的使用率,减少了喷墨带130的更换成本,并且通过对喷墨带130的双面进行喷墨,能够减少喷墨带130的更换次数,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料轴110与部分导向转轴140(图1中第一导向轴141、第二导向轴142、第三导向轴143、第四导向轴144以及第五导向轴145均为导向转轴140)之间形成正向传动机构,收料轴120与其余导向转轴140之间形成反向传动机构;在喷墨带130由正向传动机构向反向传动机构传送时,使原本在正向传动机构上背离正向传动机构的喷墨面,能够在反向转动机构上贴近反向传动机构。当喷墨带130从出料轴110向收料轴120传动时,正向传动机构中的出料轴110和导向转轴140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反向传动机构中的收料轴120和导向转轴140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背离出料轴110的一面为喷墨面;当喷墨带130从收料轴120向出料轴110传动时,正向传动机构中的出料轴110和导向转轴140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反向传动机构中的收料轴120和导向转轴140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背离收料轴120的一面为喷墨面。
如图2所示,喷墨带130的双面分别为A面131和B面132,当喷墨带130从出料轴110向收料轴120传动时,正向传动机构中的出料轴110和导向转轴140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反向传动机构中的收料轴120和导向转轴140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背离出料轴110的A面131为喷墨面;当喷墨带130从收料轴120向出料轴110传动时,正向传动机构中的出料轴110和导向转轴140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反向传动机构中的收料轴120和导向转轴140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背离收料轴120的B面132为喷墨面。通过改变喷墨带130的喷墨面在正向传动机构和反向转动机构上的朝向,以使喷墨带130的A面131和B面132都能够进行喷墨处理,从而提高喷墨带130的使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出料轴110、多个导向转轴140以及收料轴120可以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进行同步驱动,以使出料轴110、多个导向转轴140以及收料轴120能够进行同步转动,利于对喷墨带130进行喷墨处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转轴140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第一导向轴141、第二导向轴142、第三导向轴143、第四导向轴144以及第五导向轴145,出料轴110与第一导向轴141、第二导向轴142、第三导向轴143之间形成正向传动机构,收料轴120与第四导向轴144、第五导向轴145之间形成反向传动机构,喷墨带130在正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A面131朝向安装座150的外侧,喷墨带130在反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B面132朝向安装座150的外侧。具体地,第一导向轴141和第二导向轴142之间的连线与第二导向轴142和第三导向轴143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关系,第四导向轴144和第五导向轴145之间的连线与第二导向轴142和第三导向轴143之间的连线呈平行关系。喷墨带130在第三导向轴143和第四导向轴144之间更换喷墨面的朝向,从而完成喷墨面的换向处理。导向转轴140的数量为五个时,能够延长喷墨带130的传动距离,使墨滴在喷墨带130上进行固化,避免对未进行喷墨的一面造成污染。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转轴1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等,如导向转轴140数量为两个时,出料轴110与第一导向轴141组成正向传动机构,收料轴120与第二导向轴142连接,喷墨带130在第一导向轴141和第二导向轴142之间进行换向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喷墨带130的双面均进行疏水化处理。喷墨带130还可以为疏水材质件,如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制件等。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图未示)、喷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以及如上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100,安装座15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体上,喷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均朝向喷墨面,喷墨机构200用于向喷墨面喷墨,检测机构300用于对喷墨面上的墨滴进行检测,以获取喷墨信息。由于该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提高墨滴的固化速度,避免墨滴对未喷墨的喷墨面造成干扰,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还包括墨水固化机构400,墨水固化机构400朝向喷墨面,喷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以及墨水固化机构400位于双面喷墨机构100的同一侧,检测机构300设置于喷墨机构200与墨水固化机构400之间。
墨水固化机构400为紫外灯或红外加热装置。墨水固化机构400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墨水进行选择,对于紫外固化墨水,墨水固化机构400为紫外灯,对于热固化墨水或溶剂型墨水,墨水固化机构400为红外加热装置。当墨水固化机构400为红外加热装置时,加热温度的范围为70℃~100℃。
检测机构300为摄像头和控制器,摄像头用于拍摄喷墨带130上的墨滴,以获取墨滴图片,并将墨滴图片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墨滴图片,并对墨滴图片进行分析,以获取墨滴信息。具体地,控制器用于分析墨滴的体积和位置精度。对于其中所涉及的控制器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进行具体设置。
在对墨滴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当出料轴110逆时针转动,同时收料轴120顺时针转动时,喷墨带130逐渐由出料轴110向收料轴120进行卷附,喷墨机构200对喷墨带130的A面131进行喷墨处理,检测机构300对A面131上的墨滴进行检测,墨水固化机构400在对A面131上的墨滴进行固化处理,在喷墨带130在第三导向轴143向第四导向轴144之间传动时,B面132开始朝向安装座150的外侧。如图5所示,当A面131都进行喷墨后,安装座150逆时针转动90°,使未被喷墨的B面132能够面对喷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以及墨水固化机构400,此时,收料轴120进行逆时针转动,出料轴110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完成B面132朝向喷墨机构200,以实现对B面132进行喷墨处理,从而实现喷墨带130的双面喷墨,提高喷墨带130的使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喷墨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出料轴、收料轴、喷墨带以及多个导向转轴,所述喷墨带依次绕设于所述出料轴、多个所述导向转轴以及所述收料轴;
所述喷墨带为双面结构,所述喷墨带从所述出料轴向所述收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其中一个面为喷墨面,所述喷墨带从所述收料轴向所述出料轴传动时所述喷墨带的另一个面为所述喷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轴与部分所述导向转轴之间形成正向传动机构,所述收料轴与其余所述导向转轴之间形成反向传动机构;
所述喷墨带的双面分别为A面和B面,在所述正向传动机构上所述A面为所述喷墨面,在所述反向传动机构上所述B面为所述喷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转轴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第四导向轴以及第五导向轴,所述出料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形成所述正向传动机构,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四导向轴、所述第五导向轴之间形成所述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喷墨带在所述正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所述A面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喷墨带在所述反向传动机构上传动时,所述B面朝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轴和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关系,所述第四导向轴和所述第五导向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轴和所述第三导向轴之间的连线呈平行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带的双面均进行疏水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带为疏水材质件。
7.一种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喷墨机构、检测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双面喷墨机构,所述安装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喷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均朝向所述喷墨面,所述喷墨机构用于向所述喷墨面喷墨,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喷墨面上的墨滴进行检测,以获取喷墨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还包括墨水固化机构,所述墨水固化机构朝向所述喷墨面,所述喷墨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以及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位于所述双面喷墨机构的同一侧,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喷墨机构与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固化机构为紫外灯或红外加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为摄像头和控制器,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喷墨带上的墨滴,以获取墨滴图片,并将所述墨滴图片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墨滴图片,并对所述墨滴图片进行分析,以获取所述墨滴信息。
CN201922351988.7U 2019-12-24 2019-12-24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Active CN21101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988.7U CN21101284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988.7U CN21101284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2842U true CN211012842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1988.7U Active CN21101284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2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7008A (zh) * 2022-03-07 2022-05-27 上海北嘉数码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拼接喷绘布的双面喷绘方法、广告布、灯箱及喷绘机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7008A (zh) * 2022-03-07 2022-05-27 上海北嘉数码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拼接喷绘布的双面喷绘方法、广告布、灯箱及喷绘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2147B2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reaction solution dot shape information
JP2014133386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H0351149A (ja) 熱転写式プリンタ
CN211012842U (zh) 双面喷墨机构及双面喷墨墨滴检测装置
JP20190141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JP5385738B2 (ja) 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75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448729B (zh) 在被载物台承载的基材上沉积液滴
JP5573450B2 (ja) 記録装置
CN112874163A (zh) 一种光学膜缺点喷印装置
CN205651796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模块布置结构
US8398207B2 (en) Ink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20023178A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13139121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
EP0467424B1 (en) Print media handling system for compact printer with traversing, multiple print head carriage
US5560726A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with pointed teeth whose tips have a radius of curvature equal to or less than 0.05 mm
JP5605049B2 (ja) 記録装置
CN102161264A (zh) 喷码印刷机
JP20131990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53495B1 (ko) 롤투롤 방식 인쇄 방법 및 장치
CN202029513U (zh) 喷码印刷机
JP6028906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118417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H089077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3308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