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627U - 电热锅炉 - Google Patents
电热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9627U CN210989627U CN201921409012.4U CN201921409012U CN210989627U CN 210989627 U CN210989627 U CN 210989627U CN 201921409012 U CN201921409012 U CN 201921409012U CN 210989627 U CN210989627 U CN 2109896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heating
- cooking
- heating unit
- electric
- groov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277 por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烹调用的电热锅炉,其包含有一外壳、一锅体、一控制模块及二电热单元;锅体设于外壳的顶部,并形成有二烹饪槽;二电热单元分别贴靠于二烹饪槽的下方,并且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控制模块设于外壳中并具有一手动操作部,手动操作部突出于外壳,控制模块电连接二电热单元;二烹饪槽及手动操作部排列于一直在线;因此,使用者便可同时在两烹饪槽内分别烹调火力需求不同的两种料理,如此,使用者便可同时享用两道刚起锅的鲜美料理,并且也能减少烹调耗费的时间;再者,两烹饪槽与控制模块排列于一直在线,使本实用新型使用上更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炉具,尤指一种电热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热锅炉具有一外壳、一电热单元及一锅体,锅体设置于外壳顶部并具有一内部空间,电热单元贴靠于锅体下方以提供烹调热能;电热锅炉于使用时,可直接将食材放置于锅体内,以煎炒或煮汤等不同的方式制作料理。
然而,目前的电热锅炉无法同时进行煎炒以及煮汤两种操作;当使用者希望同时享用一道煎炒以及一道热汤料理时,只能依序制作,等待两道料理都完成后才能开始食用,但如此会导致先制作完成的料理在等待过程中降温而失去应有的美味,并且也造成烹调过程费时。
因此,现有技术的电热锅炉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锅炉以方便使用者可以同时烹调两道料理。
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电热锅炉,其中包含:
一外壳;
一锅体,其设于该外壳的顶部,并形成有二烹饪槽;
二电热单元,其贴靠该锅体,并分别位于该二烹饪槽的下方;该二电热单元的加热功率相异;
一控制模块,其设于该外壳中并具有一手动操作部,该手动操作部突出该外壳,该控制模块电连接该二电热单元;
其中,该锅体的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排列于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锅体内具有两烹饪槽,两电热单元分别设置在两烹饪槽下方,借助于此,使用者便可同时在两烹饪槽内分别烹调不同的料理;此外,两电热单元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因此使用者可利用加热功率较高的烹饪槽处理需要大火的料理,例如小火锅,同时利用加热功率较低的烹饪槽处理火力需求较低的料理,例如煎肉片。如此,使用者便可同时享用两道刚刚起锅的鲜美料理,并且也能减少烹调耗费的时间;再者,两烹饪槽与控制模块的手动操作部排列于一直线上,使本实用新型使用上更方便。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各电热单元为一条状的电热管;该二电热单元的长度相异。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各烹饪槽沿一长度方向延伸,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的排列方向;各电热单元具有多个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沿相对应的该烹饪槽的该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其中一该电热单元具有二第二直线段,该二第二直线段沿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的排列方向延伸;该二第二直线段分别相邻该烹饪槽的底面于该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该二电热单元分别为一第一电热单元及一第二电热单元,该第二电热单元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长度,该第二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数量,并且该第二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小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间隔距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该锅体的底面具有二嵌合槽,其分别位于该二烹饪槽的下方;该二电热单元分别嵌合于该二嵌合槽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该电热锅炉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过热传感器,其贴靠该锅体,并电连接该控制模块。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该外壳的外围轮廓的周长从该外壳的底部朝该顶部渐缩。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电热锅炉,其中该外壳具有:一前侧壁及一后侧壁,其分别设位于该外壳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一左侧壁及一右侧壁,其分别设位于该外壳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其中,该前侧壁及该后侧壁的联机垂直于该左侧壁及该右侧壁的联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另一角度的组件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电热单元及过热传感器的底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锅炉包含一外壳10、一锅体20、一控制模块30及二电热单元;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有二过热传感器50。
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5及图6所示,前述的外壳1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方型的壳体,壳体的四个侧面向内倾斜,使外壳10的外围轮廓的周长从外壳10的底部朝顶部渐缩,以将热量聚集于外壳10顶部,提高烹调效率;具体来说,外壳10具有一前侧壁11、一后侧壁12、一左侧壁13及一右侧壁14,前侧壁11与后侧壁12分别设位于外壳10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左侧壁13与右侧壁14分别设位于外壳10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其中,前侧壁11及后侧壁12的联机垂直于左侧壁13及右侧壁14的联机。
请进一步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前述的锅体20设于外壳10的顶部,并形成有一第一烹饪槽21及一第二烹饪槽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烹饪槽21的深度较浅,适合作处理煎炒类型的料理,第二烹饪槽22的深度较深,适合煮小火锅或煮汤,但不以此为限。
前述的控制模块30设于外壳10中并具有一手动操作部31,手动操作部31突出外壳10,且具体来说,手动操作部31是旋钮;手动操作部31、第一烹饪槽21及第二烹饪槽22排列于一直线上,以便于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烹饪槽21与第二烹饪槽22是沿一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槽,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烹饪槽21、第二烹饪槽22及手动操作部31的排列方向,如此方便料理长条形的食材,但第一烹饪槽及第二烹饪槽22的具体形状不以此为限。
请进一步参阅图3至图5所示,前述的二电热单元贴靠锅体20,并分别位于第一烹饪槽21及第二烹饪槽22的下方,二电热单元的加热功率相异,以方便使用者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料理;二电热单元电连接控制模块30,以方便用户控制电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二电热单元分别为一第一电热单元41及一第二电热单元42,其分别位于第一烹饪槽21及第二烹饪槽22的下方;各电热单元为一条状的电热管,且第二电热单元42的长度大于第一电热单元41的长度,以使第二烹饪槽22相较于第一烹饪槽21具有更强的火力;
关于第一电热单元41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热单元41的形状为一口字型,且具体来说,第一电热单元41具有二第一直线段411及二第二直线段412;第一直线段411沿第一烹饪槽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设置,以使第一烹饪槽21的火力均匀分布;二第二直线段412沿垂直第一烹饪槽21的长度方向(即二烹饪槽及控制模块30的手动操作部31的排列方向)延伸,且二第二直线段412分别相邻第一烹饪槽21的底面于沿该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以强化第一烹饪槽21两侧的火力,避免第一烹饪槽21在使用时出现侧边处温度不足的状况;
关于第二电热单元42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热单元42的形状为一S型,且具体来说,第二电热单元42具有三第一直线段421,第一直线段421沿第二烹饪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热单元42的第一直线段421的间隔距离小于第一电热单元41的第一直线段411的间隔距离,使第二烹饪槽22的火力相较于第一烹饪槽21更为集中。
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0的底面具有一第一嵌合槽23及一第二嵌合槽24,其分别位于第一烹饪槽21及第二烹饪槽22的下方;第一电热单元41及一第二电热单元42分别嵌合于第一嵌合槽23及一第二嵌合槽24,因此增加电热单元与锅体20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前述的二过热传感器50贴靠锅体20的底侧,并分别位于第一烹饪槽21及第二烹饪槽22的下方,过热传感器50电连接控制模块30;因此,当本实用新型因空烧等原因导致第一烹饪槽21或第二烹饪槽22温度过高时,过热传感器50可使控制模块30强制切断电热单元的供电,以避免危险;但过热传感器50的数量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只有一个过热传感器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在锅体内形成两烹饪槽,两烹饪槽各具有功率不同的电热单元,以方便用户同时在两烹饪槽内分别烹调不同的料理;两烹饪槽与控制模块排列于一直线上,以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
一锅体,其设于该外壳的顶部,并形成有二烹饪槽;
二电热单元,其贴靠该锅体,并分别位于该二烹饪槽的下方;该二电热单元的加热功率相异;
一控制模块,其设于该外壳中并具有一手动操作部,该手动操作部突出该外壳,该控制模块电连接该二电热单元;
其中,该锅体的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排列于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各电热单元为一条状的电热管;该二电热单元的长度相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各烹饪槽沿一长度方向延伸,且该长度方向垂直于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的排列方向;
各电热单元具有多个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沿相对应的该烹饪槽的该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该电热单元具有二第二直线段,该二第二直线段沿该二烹饪槽及该控制模块的该手动操作部的排列方向延伸;该二第二直线段分别相邻该烹饪槽的底面于该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二电热单元分别为一第一电热单元及一第二电热单元,该第二电热单元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长度,该第二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数量大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该第一直线段的数量,并且该第二电热单元的第一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小于该第一电热单元的第一直线段的间隔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
该锅体的底面具有二嵌合槽,其分别位于该二烹饪槽的下方;
该二电热单元分别嵌合于该二嵌合槽中。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电热锅炉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过热传感器,其贴靠该锅体,并电连接该控制模块。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外围轮廓的周长从该外壳的底部朝该顶部渐缩。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
一前侧壁及一后侧壁,其分别设于该外壳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
一左侧壁及一右侧壁,其分别设于该外壳的相对二侧,并且朝向彼此倾斜;
其中,该前侧壁及该后侧壁的联机垂直于该左侧壁及该右侧壁的联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09012.4U CN210989627U (zh) | 2019-08-28 | 2019-08-28 | 电热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09012.4U CN210989627U (zh) | 2019-08-28 | 2019-08-28 | 电热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9627U true CN210989627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8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09012.4U Active CN210989627U (zh) | 2019-08-28 | 2019-08-28 | 电热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9627U (zh) |
-
2019
- 2019-08-28 CN CN201921409012.4U patent/CN2109896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54856U (zh) | 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 |
CN102599801A (zh) | 分体式真空保温超声波电磁炒锅 | |
CN210493785U (zh) | 一种厚膜加热的食物处理机 | |
CN210433346U (zh) | 一种双重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 |
CN210989627U (zh) | 电热锅炉 | |
CN102370421A (zh) | 电热烹饪器具 | |
JP3224444U (ja) | 電熱鍋コンロ | |
US11406215B2 (en) | Electric cooking pot | |
CN105212681A (zh) | 一种智能蒸饭锅 | |
CN214017167U (zh) | 空气炸锅底部辅助加热装置 | |
CN210520827U (zh) | 一种具有辅助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 |
CN202277212U (zh) | 电热烹饪器具 | |
CN211484021U (zh) |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慢炖锅 | |
TWM590928U (zh) | 電熱鍋爐 | |
CN207784934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电热锅 | |
CN205338595U (zh) | 一种多用锅 | |
CN205560885U (zh) | 一种烤涮一体灶 | |
CN219763131U (zh) | 煎烤机 | |
CN212853294U (zh)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料理锅 | |
CN213155492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6416778U (zh) |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 |
CN201888718U (zh) | 一种电饼铛 | |
CN219206514U (zh) | 多功能锅 | |
CN209360361U (zh) | 组合式锅具 | |
CN211093502U (zh) | 一种可蒸煮式电烤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6 Address after: 2 / F, 18 / F, Lane 21, Section 2, San min Road, Fugui Lane 7, Banqiao District, Xinbei City,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 Shenzhou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before: Chen Xianzhe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