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5492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5492U
CN213155492U CN202021865337.6U CN202021865337U CN213155492U CN 213155492 U CN213155492 U CN 213155492U CN 202021865337 U CN202021865337 U CN 202021865337U CN 213155492 U CN213155492 U CN 213155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air fryer
assembly
po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53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红刚
鲁永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53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5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5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5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均用于烹饪食材;机体(10)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11),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择一的容置于工作腔(11)内;第一烹饪组件(20)为炸锅组件(20a),炸锅组件(20a)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21)。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能够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使用快速循环热空气对食材进行加热,从而使烹饪的食材达到油炸食材的效果和口感的炸锅。
常用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机体内部形成有工作腔,盛装有食材的锅体可伸入至机体的工作腔内。工作腔的上部设置有风扇和发热管,风扇可将发热管周围的热空气向下吹入工作腔的锅体内腔中,以对锅体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
然而,现有的空气炸锅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功能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能够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所述第一烹饪组件和所述第二烹饪组件均用于烹饪食材;所述机体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所述第一烹饪组件和所述第二烹饪组件择一的容置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第一烹饪组件为炸锅组件,所述炸锅组件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仅能够对放置于锅体内的食材进行以炙烤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具体操作时,用户首先将待烹饪的食材放置于锅体内,然后将锅体放置于空气炸锅的工作腔内,并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空气炸锅的烹饪参数,此时,空气炸锅产生的热空气能够进入至锅体内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炙烤,以使烹饪后的食材能够达到油炸食材的效果和口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由于炸锅组件的限制,导致空气炸锅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从而导致空气炸锅的功能比较单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其中,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均用于烹饪食材;通过设置机体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能够择一的容置于工作腔内;并且,第一烹饪组件为炸锅组件,炸锅组件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当炸锅组件容置于机体的工作腔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当第二烹饪组件容置于机体的工作腔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基于第二烹饪组件的其他形式的烹饪。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增设能够与炸锅组件替换使用的第二烹饪组件,从而能够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烹饪组件包括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可放置于所述工作腔内,且所述发热盘与所述机体电连接以使所述发热盘发热。
通过设置第二烹饪组件包括发热盘,发热盘可以放置在机体的工作腔内,并设置发热盘与机体电连接以使发热盘能够发热,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在发热盘上进行煎烤食材的烹饪操作;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在发热盘上放置导热容器,并将食材放置于导热容器内进行例如蒸、煮等烹饪操作,从而扩展了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了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烹饪组件还包括烹饪锅,所述烹饪锅可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以使所述发热盘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烹饪锅。
通过设置第二烹饪组件还包括烹饪锅,烹饪锅可以放置在发热盘上,以使发热盘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烹饪锅,从而使用户可以利用发热盘和烹饪锅进行蒸、煮或者炖等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设置发热盘的下表面与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能够避免发热盘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工作腔的底面,从而导致空气炸锅的机体外表面温升过高;另一方面,当工作腔的底面具有反射热量的功能时,间隙的存在便于工作腔的底面将热量反射回工作腔内,从而能够保证工作腔内的热效率,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能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将所述发热盘支撑在所述工作腔的底面上,以使所述发热盘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在发热盘的下表面设置支撑部,并使支撑部将发热盘支撑在工作腔的底面上,以便于在发热盘的下表面与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支撑部设置在发热盘的下表面,一方面,能够将发热盘稳定的支撑在工作腔的底面上,并使发热盘的下表面与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另一方面,能够随着发热盘的取出而离开工作腔,从而不会妨碍工作腔容置炸锅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环形挡圈。
通过在发热盘的上表面边缘设置环形挡圈,一方面,当用户在发热盘上进行煎烤食材的操作时,环形挡圈能够阻止煎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从发热盘流下进入工作腔,从而有利于保证工作腔内的清洁,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当用户在发热盘上放置烹饪锅时,环形挡圈能够对烹饪锅起到一定的定位支撑作用,以保证烹饪锅稳定的放置在发热盘上,从而有利于保证烹饪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形成第一弧面。
通过设置发热盘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形成第一弧面,当用户在发热盘上进行煎烤食材的操作时,煎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能够汇聚至发热盘的边缘区域,从而能够保证发热盘的中心区域的煎烤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烹饪锅的底壁向内凹陷并形成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匹配。
通过设置烹饪锅的底壁向内凹陷并形成第二弧面,同时设置第二弧面与第一弧面匹配,即,当烹饪锅放置在发热盘上时,第二弧面能够和第一弧面匹配贴合,从而不仅能够增大烹饪锅与发热盘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发热盘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传递给烹饪锅;而且能够保证烹饪锅放置在发热盘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烹饪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具有插接部,所述工作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匹配的耦合部,所述发热盘放入所述工作腔内时,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耦合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
通过设置发热盘具有插接部,工作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插接部匹配的耦合部,发热盘放入工作腔内时,插接部与耦合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从而能够使发热盘与机体的电连接操作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电热管针套和接地探头;所述耦合部包括与所述电热管针套匹配的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接地探头抵接的接地片。
通过设置插接部包括电热管针套和接地探头;同时设置耦合部包括与电热管针套匹配的连接端子,以及与接地探头抵接的接地片,从而不仅能够保证发热盘正常发热,而且能够保证发热盘安全接地,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合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接地探头接触。
通过在耦合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并使温度传感器与接地探头接触,从而能够采集发热盘的温度数据,以便于对发热盘的温度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耦合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接地片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上壳体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下部经由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容置腔内。
通过设置耦合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并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合成容置腔,连接端子和接地片均位于容置腔内,从而能够对连接端子和接地片形成保护;通过在上壳体设置容置槽,在容置槽的底部设置通孔,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使温度传感器的下部经由通孔伸入至容置腔内,从而不仅便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而且能够对温度传感器形成保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置槽的上方罩设有盖板,所述温度传感器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盖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抵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接地探头抵接。
通过在容置槽的上方罩设盖板,在温度传感器上套设弹性件,并使弹性件的一端与盖板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温度传感器抵接,以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接地探头抵接,从而有利于保证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热盘的温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与所述烹饪锅为一体件。
通过设置发热盘与烹饪锅为一体件,从而能够直接将带有发热盘的烹饪锅放入机体的工作腔内进行烹饪操作,以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使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和烹饪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和烹饪锅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设有耦合部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体;
11-工作腔;
111-底面;
112-耦合部;
1121-连接端子;
1122-接地片;
1123-温度传感器;
1124-上壳体;
1125-下壳体;
1126-容置槽;
1127-盖板;
1128-弹性件;
20-第一烹饪组件;
20a-炸锅组件;
21-锅体;
22-把手;
30-第二烹饪组件;
31-发热盘;
311-环形挡圈;
312-第一弧面;
313-插接部;
3131-电热管针套;
3132-接地探头;
314-支撑部;
32-烹饪锅;
321-烹饪锅体;
322-锅盖;
323-第二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锅体,机体内形成有工作腔,锅体能够容置于工作腔内。通常情况下,工作腔的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风扇以及发热管,风扇位于驱动电机与发热管之间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空气炸锅工作时,工作腔内容置有盛装食材的锅体,发热管发热以对工作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电机驱动风扇转动将发热管周围的热空气向下吹入锅体内以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仅能够对放置于锅体内的食材进行以炙烤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具体操作时,用户首先将待烹饪的食材放置于锅体内,然后将锅体放置于空气炸锅的工作腔内,并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空气炸锅的烹饪参数,此时,空气炸锅产生的热空气能够进入至锅体内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炙烤,以使烹饪后的食材能够达到油炸食材的效果和口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由于炸锅组件的限制,导致空气炸锅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从而导致空气炸锅的功能比较单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空气炸锅包括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并且第一烹饪组件和第二烹饪组件可以择一的容置于机体的工作腔内,即,当第一烹饪组件容置于机体的工作腔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当第二烹饪组件容置于机体的工作腔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基于第二烹饪组件的其他形式的烹饪,从而能够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炸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使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和烹饪锅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机体容置有发热盘和烹饪锅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设有耦合部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图12是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均用于烹饪食材。
具体的,机体10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11,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择一的容置于工作腔11内。其中,第一烹饪组件20为炸锅组件20a,炸锅组件20a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21,示例性的,炸锅组件20a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锅体21侧面的把手22,以便于用户取放炸锅组件20a,或者在烹饪的过程中颠簸锅体21内的食材。
具体实现时,当用户需要使用炸锅组件20a炸制食材时,首先可以将待炸制的食材放置于炸锅组件20a的锅体21内腔中,并将炸锅组件20a放置于空气炸锅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空气炸锅的烹饪参数,此时,空气炸锅产生的热空气能够进入至锅体21内腔中以对锅体21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炸制;当用户需要第二烹饪组件30对食材进行烹饪时,可以将第二烹饪组件30放置于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以便利用第二烹饪组件30对食材进行其他形式的烹饪,从而能够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提高空气炸锅的使用频率。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1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其中,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均用于烹饪食材;通过设置机体10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11,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能够择一的容置于工作腔11内;并且,第一烹饪组件20为炸锅组件20a,炸锅组件20a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21。当炸锅组件20a容置于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以炸制为主要形式的烹饪;当第二烹饪组件30容置于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时,空气炸锅能够对食材进行基于第二烹饪组件30的其他形式的烹饪。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通过增设能够与炸锅组件20a替换使用的第二烹饪组件30,从而能够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烹饪组件30可以包括发热盘31,发热盘31可放置于工作腔11内,且发热盘31与机体10电连接以使发热盘31发热。示例性的,发热盘可以包括烤盘和设置在烤盘内部或者烤盘下表面的电热管,电热管与机体电连接后发热以加热烤盘;当然,发热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具有电热能力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时,将发热盘31放置于工作腔11内,并使发热盘31与机体10电连接并发热,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在发热盘31上进行煎烤食材的烹饪操作;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在发热盘31上放置导热容器,并将食材放置于导热容器内进行例如蒸、煮等烹饪操作,从而扩展了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了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的,第二烹饪组件30还可以包括烹饪锅32,示例性的,烹饪锅32可以包括烹饪锅体321和盖合在烹饪锅体321上的锅盖322;烹饪锅32可以放置在发热盘31上,以使发热盘31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烹饪锅32,以对烹饪锅3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从而使用户可以利用空气炸锅的发热盘31和烹饪锅32进行蒸、煮或者炖等烹饪操作。
如图8和图9所示,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与工作腔11的底面111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能够避免发热盘31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工作腔11的底面111,从而导致空气炸锅的机体10外表面温升过高;另一方面,当工作腔11的底面111具有反射热量的功能时,间隙的存在便于工作腔11的底面111将热量反射回工作腔11内,从而能够保证工作腔11内的热效率,有利于节约空气炸锅的能耗。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可以在发热盘31的下表面设置支撑部314,支撑部314能够将发热盘31支撑在工作腔11的底面111上,以使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与工作腔11的底面111之间形成间隙。示例性的,支撑部314可以为连接在发热盘的下表面的支柱,支柱可以设置至少三个,以便于将发热盘稳定的支撑在工作腔的底面上。
具体实现时,通过将支撑部314设置在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一方面,能够将发热盘31稳定的支撑在工作腔11的底面111上,同时能够使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与工作腔11的底面111之间形成间隙;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部314随着发热盘31的取出而离开工作腔11,从而不会妨碍工作腔11容置炸锅组件20a。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可以在工作腔的侧壁设置支撑槽,并使支撑槽与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在将发热盘放置于工作腔内时,发热盘的边缘能够伸入支撑槽内,以将发热盘支撑在工作腔内,并且能够使发热盘与工作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发热盘在工作腔内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发热盘在工作腔内的设置方式。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热盘31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环形挡圈311,一方面,当用户在发热盘31上进行煎烤食材的操作时,环形挡圈311能够阻止煎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从发热盘31流下进入工作腔11,从而有利于保证工作腔11内的清洁,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当用户在发热盘31上放置烹饪锅32时,环形挡圈311能够对烹饪锅32起到一定的定位支撑作用,以保证烹饪锅32稳定的放置在发热盘31上,从而有利于保证烹饪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热盘31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形成第一弧面312,当用户在发热盘31上进行煎烤食材的操作时,煎烤过程中产生的汁液能够汇聚至发热盘31的边缘区域,从而能够保证发热盘31的中心区域的煎烤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烹饪效果。
进一步的,烹饪锅32的底壁可以向内凹陷并形成第二弧面323,第二弧面323与第一弧面312匹配,当烹饪锅32放置在发热盘31上时,第二弧面323能够和第一弧面312匹配贴合,从而不仅能够增大烹饪锅32与发热盘3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发热盘31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传递给烹饪锅32;而且能够保证烹饪锅32放置在发热盘31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烹饪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1、图4、图6以及图10至图12所示,具体的,发热盘31具有插接部313,工作腔11的侧壁设置有与插接部313匹配的耦合部112,当发热盘31放入工作腔11内时,插接部313能够与耦合部312插接以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发热盘31与机体10的电连接操作方便快捷,用户体验好。
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发热盘的下表面设置插接部,同时在工作腔的底面设置与插接部匹配的耦合部,以便于在将发热盘放入工作腔内时,插接部能够与耦合部插接以实现发热盘与机体的电连接。
如图4、图6以及图12所示,具体的,插接部313包括电热管针套3131和接地探头3132;耦合部112包括与电热管针套3131匹配的连接端子1121,以及与接地探头3132抵接的接地片1122,其中,连接端子1121与电热管针套3131插接以使机体10能够通过连接端子1121向发热盘31供电,以保证发热盘31正常发热;接地片1122与接地探头3132抵接能够保证发热盘31安全接地,以提升空气炸锅的安全性能。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耦合部11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23,温度传感器1123与接地探头3132接触,以使温度传感器1123能够检测发热盘31的温度数据,并可以将发热盘的温度数据发送给空气炸锅的控制器,以便于空气炸锅的控制器能够对发热盘的温度进行控制。
如图6和图11所示,具体的,耦合部112可以包括上壳体1124和下壳体1125,上壳体1124和下壳体1125共同围合成容置腔,连接端子1121和接地片1122均位于容置腔内,从而能够对连接端子1121和接地片1122形成保护;同时,上壳体1124设置有容置槽1126,容置槽1126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将温度传感器1123设置在容置槽1126内,并使温度传感器1123的下部经由通孔伸入至容置腔内,以便在发热盘31的插接部313与耦合部112插接时,温度传感器1123能够与接地探头3132接触以检测发热盘31的温度。容置槽1126不仅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123进行定位和导向,以方便温度传感器1123的安装,而且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123形成保护。
进一步的,可以在容置槽1126的上方罩设盖板1127,在温度传感器1123上套设弹性件1128,并使弹性件1128的一端与盖板1127抵接,弹性件1128的另一端与温度传感器1123抵接,以使温度传感器1123能够在弹性件1128的弹力作用下与接地探头3132抵接,从而有利于保证温度传感器1123检测到的发热盘31的温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发热盘31与烹饪锅32为一体件,从而能够直接将带有发热盘31的烹饪锅32放入机体10的工作腔11内进行烹饪操作,以扩展空气炸锅的功能,增加空气炸锅的烹饪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第一烹饪组件(20)和第二烹饪组件(30),所述第一烹饪组件(20)和所述第二烹饪组件(30)均用于烹饪食材;所述机体(10)具有侧面开口的工作腔(11),所述第一烹饪组件(20)和所述第二烹饪组件(30)择一的容置于所述工作腔(11)内;
所述第一烹饪组件(20)为炸锅组件(20a),所述炸锅组件(20a)包括用于容置食材的锅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组件(30)包括发热盘(31),所述发热盘(31)可放置于所述工作腔(11)内,且所述发热盘(31)与所述机体(10)电连接以使所述发热盘(31)发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烹饪组件(30)还包括烹饪锅(32);
所述烹饪锅(32)可放置于所述发热盘(31)上,以使所述发热盘(31)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烹饪锅(32);和/或,所述发热盘(31)与所述烹饪锅(32)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腔(11)的底面(111)之间具有间隙;和/或,
所述发热盘(31)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环形挡圈(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3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部(314),所述支撑部(314)将所述发热盘(31)支撑在所述工作腔(11)的底面(111)上,以使所述发热盘(31)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腔(11)的底面(111)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31)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起并形成第一弧面(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32)的底壁向内凹陷并形成第二弧面(323),所述第二弧面(323)与所述第一弧面(312)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31)具有插接部(313),所述工作腔(1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插接部(313)匹配的耦合部(112),所述发热盘(31)放入所述工作腔(11)内时,所述插接部(313)与所述耦合部(112)插接以实现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313)包括电热管针套(3131)和接地探头(3132);所述耦合部(112)包括与所述电热管针套(3131)匹配的连接端子(1121),以及与所述接地探头(3132)抵接的接地片(11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11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23),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与所述接地探头(3132)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112)包括上壳体(1124)和下壳体(1125),所述上壳体(1124)和所述下壳体(1125)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连接端子(1121)和所述接地片(1122)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上壳体(1124)具有容置槽(1126),所述容置槽(1126)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位于所述容置槽(1126)内,且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的下部经由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容置槽(1126)的上方罩设有盖板(1127),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上套设有弹性件(1128),所述弹性件(1128)的一端与所述盖板(1127)抵接,所述弹性件(1128)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抵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123)在所述弹性件(1128)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接地探头(3132)抵接。
CN202021865337.6U 2020-08-31 2020-08-31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3155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5337.6U CN213155492U (zh) 2020-08-31 2020-08-31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5337.6U CN213155492U (zh) 2020-08-31 2020-08-31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5492U true CN213155492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9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5337.6U Active CN213155492U (zh) 2020-08-31 2020-08-31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5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0635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3155350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电热锅
CN210673100U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0493785U (zh) 一种厚膜加热的食物处理机
CN213155492U (zh) 空气炸锅
CN211484021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慢炖锅
CN214048453U (zh) 烹饪器具
CN214856138U (zh) 一种上置式多功能空气炸锅及其加热盖
CN215650624U (zh) 分体式空气炸锅
CN215383342U (zh) 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CN220937674U (zh) 多功能锅
CN217987364U (zh) 一种二合一多功能烹饪设备
CN114073421B (zh) 烹饪器具
CN215650655U (zh) 多功能烹饪料理机
CN217090304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烹饪器具
CN21337131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4017167U (zh) 空气炸锅底部辅助加热装置
CN219206514U (zh) 多功能锅
CN211270190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烹饪机
CN214180158U (zh) 一种加热效率好的烤炸一体食物处理机
CN217365466U (zh) 一种空气炸罩
CN217013542U (zh) 一种电烹饪器皿及其多功能电烹饪器
CN214048546U (zh) 一种微蒸烤一体机
CN202604638U (zh) 一种组合早餐机
CN21522685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