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1325U -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1325U
CN210941325U CN201921785395.5U CN201921785395U CN210941325U CN 210941325 U CN210941325 U CN 210941325U CN 201921785395 U CN201921785395 U CN 201921785395U CN 210941325 U CN210941325 U CN 210941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box body
rive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53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少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w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w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w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wi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53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1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1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1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箱体,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包括框架、第一支架、底板、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下箱体上有端口,框架为闭合环状且底板与框架密封连接,框架内外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一凸起,第三支架上的第一凹槽卡接在第一凸起上,第一凸起上端面与第一凹槽通过铆钉固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下表面,第一支架通过铆钉固定在第二凸起上,第二支架通过铆钉固定在框架的下端面且第二支架向外延伸的部分与第三支架的下端面通过铆钉连接,框架与上箱体、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接触的部位均采用胶粘合成密封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背景技术
降低能源依赖逐渐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和环保工业的发展趋势,加之油价不断上涨给汽车工业带来的压力,大多数车企开始由传统燃油汽车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随着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动汽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布置在新能源电动车的底部,且安装在电池箱体的内部,电池箱体具有防水、防腐蚀、防冲击、热管理等作用。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箱体大多数采用钢板与型材拼接焊接的方法,此种结构,产品重量大,焊接部位密封性差,当汽车涉水行驶时,存在水进入电池箱体内部的隐患,且汽车在碰撞时,电池箱体焊接位置的热影响区容易撕裂。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折边;
下箱体,包括中空铝型材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并设置有供电池线路穿过的端口的框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且将所述框架的下端口密封的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与电池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下表面的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与汽车车架的下表面固定贴合,所述框架轮廓的形状与所述上箱体的轮廓形状相匹配且与所述上箱体的所述折边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外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一凸起,所述框架的内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起卡接固定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三支架为中空铝型材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的部位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铆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铆钉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二支架向外延伸的部分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面通过所述铆钉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上箱体、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接触的部位均采用胶固定粘合成密封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设置有供连接在汽车车架上的连接件所穿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着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三支架分别卡接固定在所述框架四周上的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汽车车架的下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胶固定粘合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根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第一横杆、与各根所述第一横杆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交叉角上的加强筋以及供电池固定螺栓穿过的拉铆螺母,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铆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胶固定粘合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根之间设有间隙的第三横杆、与各根所述第三横杆垂直连接的第四横杆、将所述第三横杆和所述第四横杆的垂直部位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板、设置有供连接在汽车车架上的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正八边形,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连接处组成十字结构,通过所述铆钉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与所述上箱体通过拉铆螺母和与所述拉铆螺母相匹配的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铝合金水冷板、连通于所述铝合金水冷板内部的铜合金接头水管,所述铝合金水冷板与所述铜合金接头水管采用钎焊工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进一步的,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其上面设置有所述端口的挡板,所述上箱体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冲压成型的第二凹槽,所述上箱体的材质为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连接在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所述框架、所述第一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凸起为一体式的中空铝型材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还包括上述的电池箱体。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与上箱体的折边固定连接的下箱体,下箱体包括框架、第一支架、底板、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下箱体的框架上设置有供电池线路穿过的端口,框架为闭合环状结构且底板与框架的下端口密封固定连接,框架的外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一凸起,框架的内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二凸起,第三支架上的第一凹槽卡接固定在第一凸起上,第一凸起的上端面与第一凹槽卡接的部位通过铆钉固定连接,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且第一支架的边缘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第二凸起的上端面上,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第二支架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框架的下端面且第二支架向外延伸的部分与第三支架的下端面通过铆钉连接,框架和第三支架均为中空铝型材结构,框架与上箱体、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接触的部位均采用胶固定粘合成密封结构。如此设置,下箱体中的框架、第一支架、底板、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铆钉连接和胶连接,采用铆钉连接的方式具有材料性能损失较小,箱体承载能力好,安全性高的优点,采用胶连接的方式具有密封性好,工艺简单,成品率高的优点,铆钉连接和胶连接的结合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上箱体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下箱体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下箱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下箱体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第一支架连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第二支架连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第一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第三支架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框架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框架截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以及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箱体中的上箱体、框架、第三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连接结构截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铝合金水冷板与铜合金接头水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箱体,2-下箱体,3-框架,4-底板,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第三支架,8-端口,9-加强肋,10-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第一凹槽,13-第一连接孔,14-第一横杆,15-第二横杆,16-加强筋,17-第三横杆,18-第四横杆,19-固定板,20-第二连接孔,21-铝合金水冷板,22-铜合金接头水管,23-挡板,24-第二凹槽,25-折边,26-铆钉,27-胶,28-拉铆螺母,2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箱体,下箱体中的框架、第一支架、底板、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铆钉连接和胶连接,采用铆钉连接的方式具有材料性能损失较小,箱体承载能力好,安全性高的优点,采用胶连接的方式具有密封性好,工艺简单,成品率高的优点,铆钉连接和胶连接的结合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的折边25通过螺栓29和拉铆螺母28与下箱体2固定连接,由于上箱体1与下箱体2固定连接处均为薄板,攻内螺纹容易滑牙,而拉铆螺母28与螺栓29的配合使用,使上箱体1与下箱体2的连接更为牢固、快捷;下箱体2包括框架3、第一支架5、底板4、第二支架6以及第三支架7,箱体内电池的线路穿过端口8与汽车电器设备相连接,框架3优选为六边形闭合环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框架3的形状可根据汽车车型的变化而改变,底板4与框架3的下端口通过高强度结构胶27密封固定连接,高强度结构胶27具有超强的粘接力、抗老化、耐介质性能好、抗冲击性强的优点,框架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棱柱状的第一凸起10,框架3的内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棱柱状的第二凸起11,第三支架7上的第一凹槽12卡接固定在第一凸起10上,第一凸起10的上端面与第一凹槽12卡接的部位通过铆钉26固定连接,第一支架5通过高强度结构胶27固定粘合在底板4的上表面且第一支架5的边缘通过铆钉26固定连接在第二凸起11的上端面上,第二支架6通过高强度结构胶27固定粘合在底板4的下表面,第二支架6通过铆钉26固定连接在框架3的下端面且第二支架6向外延伸的部分与第三支架7的下端面通过铆钉26连接,框架3和第三支架7均为中空铝型材结构,框架3与上箱体1、第二支架6以及第三支架7接触的部位均采用高强度结构胶27固定粘合,使其结合面形成密封结构。如此设置,下箱体2中的框架3、第一支架5、底板4、第二支架6以及第三支架7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铆钉26连接和胶27连接,采用铆钉26连接的方式具有材料性能损失较小、连接的塑性、韧性以及整体性好,同时承受动力载荷时的疲劳性能好,安全性高的优点;采用胶27连接的方式具有密封性好,工艺简单,成品率高的优点;铆钉26连接和胶27连接的结合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焊接的位置密封性差以及焊接热影响区容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支架7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第一连接孔13沿着高度方向贯穿第三支架7,第三支架7的上表面与汽车车架的下表面相贴合,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13使电池箱体固定在汽车车架上,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可以为螺栓29也可以为销钉,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优选为螺栓29,第一连接孔13的形状可以根据连接件的具体形状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13的形状优选为圆形,第三支架7的数量优选为六个,其中,框架3左右两侧的第一凸起10上分别卡接固定一个第三支架7,框架3前后两侧的第一凸起10上分别卡接固定两个第三支架7。如此设置,第三支架7环绕卡接固定在框架3的第一凸起10上,可保证电池箱体对第三支架7均匀受力,使电池箱体更加稳定、牢固的固定在汽车车架上,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整体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5包括多根第一横杆14和多根第二横杆15,第一横杆14以及第二横杆15的数量可根据框架3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多根第一横杆14平行设置且第二横杆15与每根第一横杆14均垂直连接,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的交叉角上固定有加强筋16,加强筋16通过铆钉26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的侧壁上,第一支架5上固定有拉铆螺母28,电池通过螺栓29与拉铆螺母28的配合固定在第一支架5上。如此设置,由于为了保证第一支架5的轻量化以及尽量减小电池箱体的体积,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的厚度不能过大,而加强筋16的设计在不增加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壁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第一支架5的承载强度以及支撑强度,防止汽车电池箱体因碰撞造成第一支架5的歪扭或变形,对电池箱体内部的电池进行有效地防护。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架6包括多根第三横杆17和多根第四横杆18,第三横杆17以及第四横杆18的数量可根据框架3的具体大小进行设定,多根第三横杆17平行设置且第四横杆18与每根第三横杆17均垂直连接,第三横杆17和第四横杆18的垂直部位通过固定板19固定在一起且组成十字结构,固定板19的形状优选为正八边形,固定板19通过铆钉26固定在第三横杆17和第四横杆18上,第二支架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第二连接孔20的形状与第一连接孔13的形状相同,二者的形状均优选为圆形且第二连接孔20的圆心与第一连接孔13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连接件同时穿过第二连接孔20以及第一连接孔13将电池箱体固定连接在汽车车架上。如此设置,当汽车底盘与外界发生碰撞时,第一个受力的就是第二支架6,然而第二支架6中的第三横杆17和第四横杆18的垂直部位通过固定板19固定在一起且组成十字结构,这种结构的连接关系可以保证第二支架6的整体刚性以及稳定性,当电池箱体与外界发生碰撞时,第二支架6不容易歪扭或者变形,对整个电池箱体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防护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框架3与上箱体1通过拉铆螺母28和与拉铆螺母28相匹配的螺栓29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这种连接方式既可以保证上箱体1与下箱体2的连接强度,同时当汽车需要维修或者保养时,方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池箱体的拆卸和安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铝合金水冷板21通过螺栓29固定在框架3上,铜合金接头水管22通过钎焊工艺与铝合金水冷板21焊接,电池的下部通过一层导热硅胶与铝合金水冷板21连接。如此设置,铝合金水冷板21通过内部循环水的流动与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来实现给电池降温;铝合金水冷板21与铜合金接头水管22的连接处采用钎焊工艺,钎焊接头的耐热力好、接头强度大,同时对焊件母材的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较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框架3、底板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以及第三支架7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如此设置,各个零部件的材质均为铝合金,铝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加工性能,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断面结构的零部件,铝合金可提高其抗腐蚀能力,提高其寿命;同时便于回收,目前汽车工业所用的铝材有大部分是从旧料中回收再生的,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护环境,同时铝合金的密度较钢材小,导致电池箱体整体的质量较轻,可以提高汽车的使用经济性以及驾驶的操控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在框架3上的挡板23,挡板23与框架3为一体式结构,挡板23上的端口8数量可根据电池线路的具体数量进行设定,上箱体1上设置有冲压成型的第二凹槽24,第二凹槽24与挡板23固定连接,上箱体1的材质可以为合成树脂或者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电磁屏蔽性好,质量比金属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加强肋9连接在框架3和第二凸起11之间,加强肋9、框架3、第一凸起10以及第二凸起11为一体式的中空铝型材结构。如此设置,一体式中空铝型材的结构具有整体承载能力强、质量轻、以及耐腐蚀的优点,而且中空铝型材的结构与钢材具有相同的强度时,中空铝型材结构的重量可比钢结构的重量减轻50%以上,中空铝型材的使用为降低电池箱体整体的重量起到了主导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箱体,由于该汽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表述的电池箱体,因为该汽车与上述电池箱体产生的有益效果相一致,故本文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箱体(1),所述上箱体(1)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折边(25);
下箱体(2),包括中空铝型材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并设置有供电池线路穿过的端口(8)的框架(3)、与所述框架(3)固定连接且将所述框架(3)的下端口密封的底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且与电池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5)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4)下表面的第二支架(6)、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3)和所述第二支架(6)的第三支架(7),所述第三支架(7)的上表面与汽车车架的下表面固定贴合,所述框架(3)轮廓的形状与所述上箱体(1)的轮廓形状相匹配且与所述上箱体(1)的所述折边(25)固定连接,所述框架(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一凸起(10),所述框架(3)的内周环绕设置有上表面为平面的第二凸起(11),所述第三支架(7)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起(10)卡接固定的第一凹槽(12)且所述第三支架(7)为中空铝型材结构,所述第一凸起(10)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2)卡接的部位通过铆钉(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5)通过所述铆钉(2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11)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所述铆钉(26)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3)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二支架(6)向外延伸的部分与所述第三支架(7)的下端面通过所述铆钉(26)连接,所述框架(3)与所述上箱体(1)、所述第二支架(6)以及所述第三支架(7)接触的部位均采用胶(27)固定粘合成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7)设置有供连接在汽车车架上的连接件所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3),所述第一连接孔(13)沿着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三支架(7),所述第三支架(7)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三支架(7)分别卡接固定在所述框架(3)四周上的所述第一凸起(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通过所述胶(27)固定粘合在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架(5)包括多根并排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根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第一横杆(14)、与各根所述第一横杆(14)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杆(15)、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14)与所述第二横杆(15)交叉角上的加强筋(16)以及供电池固定螺栓穿过的拉铆螺母(28),所述加强筋(16)通过所述铆钉(26)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14)和所述第二横杆(15)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所述胶(27)固定粘合在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架(6)包括多根并排设置并且相邻的两根之间设有间隙的第三横杆(17)、与各根所述第三横杆(17)垂直连接的第四横杆(18)、将所述第三横杆(17)和所述第四横杆(18)的垂直部位固定在一起的固定板(19)、设置有供连接在汽车车架上的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20),所述第二连接孔(20)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3)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板(19)的形状为正八边形,所述第三横杆(17)与所述第四横杆(18)连接处组成十字结构,通过所述铆钉(26)将所述固定板(19)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杆(17)和第四横杆(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与所述上箱体(1)通过拉铆螺母(28)和与所述拉铆螺母(28)相匹配的螺栓(2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3)上的铝合金水冷板(21)、连通于所述铝合金水冷板(21)内部的铜合金接头水管(22),所述铝合金水冷板(21)与所述铜合金接头水管(22)采用钎焊工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所述底板(4)、所述第一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6)以及所述第三支架(7)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所述框架(3)上且其上面设置有所述端口(8)的挡板(23),所述上箱体(1)与所述挡板(23)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冲压成型的第二凹槽(24),所述上箱体(1)的材质为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框架(3)与所述第二凸起(11)之间的加强肋(9),所述加强肋(9)、所述框架(3)、所述第一凸起(10)以及所述第二凸起(11)为一体式的中空铝型材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
CN201921785395.5U 2019-10-22 2019-10-22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Active CN210941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5395.5U CN21094132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5395.5U CN21094132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1325U true CN210941325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5395.5U Active CN21094132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13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7411A (zh) * 2020-09-16 2020-12-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下箱体的夹层结构底板及动力电池下箱体
CN112531267A (zh) * 2020-12-02 2021-03-19 黄河交通学院 一种轻量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CN113644371A (zh) * 2021-08-19 2021-11-12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7411A (zh) * 2020-09-16 2020-12-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下箱体的夹层结构底板及动力电池下箱体
CN112531267A (zh) * 2020-12-02 2021-03-19 黄河交通学院 一种轻量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CN113644371A (zh) * 2021-08-19 2021-11-12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13644371B (zh) * 2021-08-19 2023-03-10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41325U (zh) 电池箱体及具有该电池箱体的汽车
CN206076324U (zh) 车用电池包下壳体结构、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
CN211879470U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12117411A (zh) 动力电池下箱体的夹层结构底板及动力电池下箱体
CN208053076U (zh) 吊挂电池箱及其框架
CN206598890U (zh) 一种城市公交客车车身铝骨架的新型斜撑连接组件
CN104986225A (zh) 一种车身a柱底部连接结构
CN210971291U (zh) 一种前端模块及车辆
CN104590393B (zh) 一种铝合金客车驾驶区地板骨架连接结构
CN210063139U (zh) 一种后置后驱动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框架结构
CN212085102U (zh) 一种分离式水冷板的电池箱
CN207834395U (zh) 一种新型电池包箱体底面结构
CN211480134U (zh) 一种电池箱体
CN215904271U (zh)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WO2021207888A1 (zh) 用于车辆前舱的防撞吸能结构、车辆前舱及车辆
CN104443042A (zh) 连接板与汽车
CN208608265U (zh) 新能源电池包的安装框架机构
CN107344569A (zh) 一体式补强块及采用该补强块的前舱梁连接结构
CN212625830U (zh) 轻量化动力电池箱下箱体
CN210454434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7889530U (zh) 燃气瓶防护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车辆
CN213752882U (zh)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
CN207550126U (zh)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7804217U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04688224U (zh) 一种车身a柱底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