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6649U -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6649U
CN210936649U CN201922056905.1U CN201922056905U CN210936649U CN 210936649 U CN210936649 U CN 210936649U CN 201922056905 U CN201922056905 U CN 201922056905U CN 210936649 U CN210936649 U CN 21093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automobile part
microprocessor
piston rod
punch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69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to CN2019220569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顶板,顶板通过支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正上方;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焊接在顶板的上表面;固定块,固定块位于顶板的下方,固定块与第一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上模,上模固定安装在固定块的正下方;下模,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底座,底座位于下模与底板之间,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位于底座内部,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穿过底座的上表面连接下模;控制设备包括开关、判断上模是否复位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能够解决现有的冲压成型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目前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采用金属材料直接冲压而成,而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所以冲压装置能够直接影响汽车零部件,进而影响整车产业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冲压装置冲压时,无法对不同规格的零部件进行冲压,且工件加工完成之后,通常需要人工将冲压完成的汽车零部件从下冲压模上拿取,这样冲压机容易伤及到工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985972A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一次冲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通过四组第一支柱与底板下表面连接,所述底板上方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表面焊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末端贯穿顶板下表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焊接有凸模固定块,将冲压、裁切以及尾料收集三道工序同步进行,可根据所要生产的零部件来更换相应的凸模、凹模,同时设备中电动推杆的活塞杆能够带动升降板上升,将成型后的板材一侧抬升,便于操作人员将板材取出后,电动推杆活塞杆收回,再进行下一次冲压。虽然该设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但是该设备需要操作人员将成型的板材取出后再进行下一次冲压,为了不影响生产效率,操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迅速将板材取出,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冲压成型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包括:
底板,底板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
顶板,顶板通过支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正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焊接在顶板的上表面;
固定块,固定块位于顶板的正下方,固定块与第一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上模,上模固定安装在固定块的正下方;
下模,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
底座,底座位于下模与底板之间,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
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位于底座内部,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穿过底座的上表面支撑下模的一侧;
控制设备包括开关、微处理器和判断上模是否复位的传感器,开关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往复运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的输入端;当上模复位后,传感器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向开关发送控制开关启闭的响应信号,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向上顶起下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工作时,待加工的汽车零部件位于下模的上表面,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上模向下冲压,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合模,冲压完成之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上模向上移动,上模和下模分开,当上模复位后,传感器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接收到感应信号之后,会向开关发送响应信号,开关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向上顶起下模。于是,位于下模上表面的成品零部件会顺势向一侧(未被活塞杆顶起的一侧)滑出。
本方案中设置控制设备和第二驱动装置相互配合,无需工人将冲压成型的汽车零部件从下模上拿取,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采用这方式,使得冲压和出料动作连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有保护罩,保护罩焊接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保护罩内,保护罩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一驱动装置不受灰尘的污染,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有出料传输带,出料传输带位于底座旁,出料传输带能够将加工成品的汽车零部件依次有序传送,便于操作人员监控零部件。
进一步,设有橡胶套,橡胶套包裹第二驱动装置的金属活塞杆,活塞杆支撑下模时,能够增加摩擦力,起到保护下模的作用。
进一步,设有收集箱,收集箱位于出料传输带旁,便于收集冲压成型的汽车零部件。
进一步,上模与固定块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固定,能够防止上模松动,而且装拆方便,利于检修,便于加工不同种类的汽车零部件时更换上模。
进一步,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固定安装在支柱上,接收端位于上模的一侧。发射端不断发射红外线,当冲压装置工作时,接收端无法接受到发射端的红外线,只有当一次冲压完成,上模回到初始位置时,接收端才能接受到发射端的红外线,红外传感器作为上模是否复位的判断依据。
进一步,微处理器选用单片机,相较于PLC控制器和其他CPU,单片机成本较低。
进一步,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机,液压机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电动机为工作动力,根据帕斯卡原理制成的用于传递能量以实现各种工艺的机器,通过液压机,能够使上模往复运动,且液压机有较大的作用力,能够用于冲压汽车零部件。
进一步,第二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电动推杆包括电动机、齿轮、丝杆和丝杆螺母。工作原理为,电动机经齿轮减速后,带动一对丝杆螺母。把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利用电动机正反转完成推杆动作。采用电动推杆的方式,由于传动是电动机作为动力,齿轮进行减速,更加方便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实施例一的未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实施例一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实施例三的下模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支柱2、顶板3、第一驱动装置4、固定块5、上模6、下模7、底座8、第二驱动装置9、传感器10、出料传输带11、收集箱12、减速橡胶板13、滑动铁块14、汽车零部件15。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包括:
底板1,底板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顶板3,顶板3通过支柱2固定焊接在底板1的正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4焊接在顶板3的上表面;
固定块5,固定块5位于顶板3的正下方,固定块5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上模6,上模6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5的下底面;
下模7,下模7位于所述上模6的正下方;
底座8,底座8位于下模7与底板1之间,底座8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
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9,第二驱动装置9采用螺纹固定安装在底座8内部,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穿过底座8的上表面支撑下模7;
控制设备包括继电器开关、微处理器和判断上模6是否复位的传感器10,继电器开关控制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往复运动,传感器10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开关的输入端;当上模6复位后,传感器10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向继电器开关发送控制开关启闭的响应信号,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向上顶起下模7。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4选用液压机,第二驱动装置9选用电动推杆,传感器10选用Risym公司生产的红外传感器,微处理器选用STC8952RC单片机,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相连,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装置9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工作时,下模7处于水平状态,待加工的汽车零部件位于下模7的上表面,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上模6向下冲压,上模6的下表面与下模7的上表面合模,冲压完成之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上模6向上移动,上模6和下模7分开,当上模6复位后,传感器10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接收到感应信号之后,会向开关发送响应信号,开关控制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向上顶起下模7,于是,位于下模7上表面的成品零部件会顺势向一侧(未被活塞杆顶起的一侧)滑出。
本方案中设置控制设备和第二驱动装置9相互配合,无需工人将冲压成型的汽车零部件从下模7上拿取,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采用这方式,使得冲压和出料动作连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设有橡胶套,橡胶套包裹在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上,能够避免划伤下膜,起到保护下模7的作用。还设有出料传输带11和收集箱12,出料传输带11设于底座8远离支柱2的一旁,收集箱12位于出料传输带11的终点处,出料传输带11能够将成品的汽车零部件传送到收集箱12内,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下模7的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靠近出料传输带的一端设有开口。凹槽内设有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汽车零部件15,如图3所示,第一减速装置和第二减速装置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减速装置位于凹槽内的上端,第二减速装置位于凹槽内的下端。本实施例以第一减速装置举例说明,对第二减速装置不再赘述。
第一减速装置和第二减速装置均包括减速橡胶板13和滑动铁块14,减速橡胶板13靠近支柱2的一端铰接在凹槽内,滑动铁块14位于减速橡胶板13和横向内壁之间。当下模7水平放置时,滑动铁块14位于凹槽内靠近支柱2的一端,减速橡胶板13与滑动铁块14横向滑动连接。
当下模7被第二驱动装置9的活塞杆顶起后,两个滑动铁块14在凹槽内也向右滑动,减速橡胶板13以铰接端为圆心上下摆动。滑动铁块14推动两块减速橡胶板13向汽车零部件15靠近,相互接触后产生摩擦力,起到减缓汽车零部件15下落速度的作用。
由于汽车零部件15掉入出料传输带11的冲击力与汽车零部件15滑出下模7的初速度成正比,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小汽车零部件15滑出下模7的初速度,进而减小汽车零部件15对出料传输带11的冲击力,起到保护出料传输带11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底板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顶板,顶板通过支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正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
固定块,固定块位于顶板的正下方,固定块与第一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上模,上模固定安装在固定块的正下方;
下模,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
底座,底座位于下模与底板之间,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
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位于底座内部,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穿过底座的上表面支撑下模的一侧;
控制设备包括开关、微处理器和判断上模是否复位的传感器,开关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往复运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的输入端;当上模复位后,传感器将感应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向开关发送控制开关启闭的响应信号,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塞杆向上顶起下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保护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传输带,出料传输带设于底座远离立柱的一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传输带旁设有收集箱,收集箱的输入端与出料传输带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橡胶套,橡胶套包裹第二驱动装置的金属活塞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与固定块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发射端固定安装在支柱上,红外传感器的接收端固定安装在上模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选用单片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
CN201922056905.1U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Active CN21093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6905.1U CN210936649U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6905.1U CN210936649U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6649U true CN210936649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1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6905.1U Active CN210936649U (zh) 2019-11-25 2019-11-25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6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653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章丘市普锐锻压有限公司 一种锻压工艺及锻压生产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6530A (zh) * 2020-12-25 2021-05-07 章丘市普锐锻压有限公司 一种锻压工艺及锻压生产线
CN112756530B (zh) * 2020-12-25 2022-07-22 章丘市普锐锻压有限公司 一种锻压工艺及锻压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8251A (zh) 一种圆环板五金件自动冲压加工装置
CN106736487B (zh) 一种全自动拆螺丝的设备
CN211970774U (zh) 一种模具钢加工用输送装置
CN210936649U (zh) 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CN201089661Y (zh) 薄板垛料自动翻转机
CN211437644U (zh) 一种用于新型大推力伺服电缸加工的压力机
CN210966547U (zh) 一种汽车油门铰铁卡冲压设备
CN106925405B (zh) 一种上下挤压式压碎机
CN213496138U (zh) 一种焊接设备用配件自动冲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
CN11326311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智能冲压设备及冲压方法
CN215392134U (zh) 一种铜棒阶梯上料装置
CN213195360U (zh) 一种自动生产线自动化取放料装置
CN101972834B (zh) 一种高效管坯快锻装置
CN205165712U (zh) 铆钉机
CN206838855U (zh) 一种自动化去飞边设备
CN204770228U (zh) 冲压机
CN202185547U (zh) 四柱液压机开口尺寸自动调整装置
CN214683913U (zh)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的上料装置
CN201669313U (zh) 车斗整形机
CN104057736A (zh) 一种钢印加工装置及其限位装置
CN205852267U (zh) 一种柔性自动冲压线
CN220480043U (zh) 一种冲压机生产用防护结构
CN220697943U (zh) 一种可更换模具的冲压装置
CN212419267U (zh) 电梯底板加工用成型装置
CN220992629U (zh) 一种冲压废料回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