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4622U -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4622U
CN210914622U CN201921485504.1U CN201921485504U CN210914622U CN 210914622 U CN210914622 U CN 210914622U CN 201921485504 U CN201921485504 U CN 201921485504U CN 210914622 U CN210914622 U CN 210914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lamping piece
deviation
pole piece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55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海霞
杨达奇
叶舒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55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4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4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4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联动,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联动,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通过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制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入料纠偏装置安装于极片卷绕前,极片经入料纠偏装置纠偏后,再经送片机构将极片输送至卷绕工位。
现有的入料纠偏装置和送片机构为单独的两个机构,极片纠偏动作发生在送片之前,并且传统纠偏机构仅能在纠偏方向上移动,在极片运动方向上不能移动。随着极片不断的往前输送,纠偏点据点卷绕点越来越远,进而导致纠偏的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现有的入料纠偏装置不能保障良好纠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料纠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所述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所述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片机构包括上夹片、下夹片以及夹片驱动机构,所述夹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夹片或所述下夹片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片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所述下夹片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呈上下正对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压轮为单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分别设置在上夹片以及下夹片的前端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后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上压块,所述下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之前形成供极片穿过的缝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纠偏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带传动机构以及第一丝杠组件,所述第一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和套装在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一轴承座沿着纠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夹片机构通过第一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杠组件,所述第二丝杠组件包括第二丝杠和套装在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二轴承座沿着极片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上设置有跟随第二刚性连接件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限位挡板,所述机架沿极片输送方向上设置有一组限位开关,两个限位开关分别位于限位挡板的前方和后方,以限制第二刚性连接件的移动行程。
有益效果: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同时,通过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入料纠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夹紧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纠偏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片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夹片机构夹紧极片并向前输送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夹片机构松开极片并回退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入料纠偏装置,该入料纠偏装置主要由夹片机构10、纠偏驱动机构30、送片驱动机构20以及纠偏检测器组成。极片穿过夹片机构10且伸向至卷绕机构。
纠偏驱动机构30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10联动,启动纠偏驱动机构30,即可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送片驱动机构20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10联动,启动送片驱动机构20,即可驱动夹片机构10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
上述联动为动力的连接,纠偏驱动机构30可提供指向纠偏方向的动力源,送片驱动机构20可提供指向送片方向的动力源。夹片机构10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夹片机构10可以通过纠偏驱动机构30以及送片驱动机构20的动力实现极片纠偏功能以及极片送片功能。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该偏移量的大小等于纠偏驱动机构30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的位移大小。
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30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同时,通过送片驱动机构20驱动夹片机构10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30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
具体地,夹片机构10包括上夹片101、下夹片102以及夹片驱动机构,夹片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夹片101或下夹片102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本实施例中夹片驱动为驱动气缸103,驱动气缸103的气缸杆与下夹片102固定安装,驱动气缸103的缸体与上夹片101固定安装,通过气缸杆的伸缩,即可实现上夹片101和下夹片102之间的靠近与远离,以便完成极片的夹紧与松开。同时,驱动气缸103与上夹片101以及下夹片102的安装方式可以对调,原理相同。驱动气缸103还可以安装在机架上,气缸杆与其中一个夹片固定连接,驱动气缸103驱动该夹片上下移动。
优选地,上夹片10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1011,下夹片102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1021,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呈上下正对设置。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相对移动至分别抵压在极片的上下表面,位于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的极片被夹紧,确保了极片可以稳定的输送至卷绕工位。
同时,为了避免在输送极片的过程中极片发生回退,第二压轮1021设置成单向转动,第二压轮1021的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极片在卷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力而发生轻微的形变,进而使得极片自身具有恢复形变的趋势。当极片被裁剪后,极片本身的回缩可能导致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反向转动,进而反向带动极片,使得极片的端部脱离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的缝隙,导致该装置无法进行后续动作。一旦第二压轮1021设置成单向转动,就可以避免回转的情形发生,确保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分别设置在上夹片101以及下夹片102的前端部。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后方。该纠偏检测器可以是安装在机架上的纠偏光纤。在送片过程中,纠偏光纤检测极片的偏移量。该偏移量可以反馈至纠偏驱动机构30,通过纠偏驱动机构30带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移动,进而确保极片在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夹紧下沿正确方向输送至卷绕工位。
同时,上夹片101的前端安装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上压块1012,下夹片102的前端安装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下压块1022,上压块1012和下压块1022之前形成供极片穿过的缝隙。极片通过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后再经缝隙穿出。该缝隙形成了一段刚性的夹片通道,相较于极片经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直接穿出,可以避免极片在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夹持处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确保了夹持的稳定性。
具体地,该装置中的纠偏驱动机构30由第一电机31、带传动机构32以及第一丝杠组件组成。其中第一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33和套装在第一丝杠33上的第一轴承座34,第一电机31驱动第一丝杠33正转和反转,第一轴承座34沿着纠偏方向往复移动,夹片机构10通过第一刚性连接件50与第一轴承座34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送片驱动机构20安装于机架上,送片驱动机构20包括第二电机21和第二丝杠组件,第二丝杠组件包括第二丝杠22和套装在第二丝杠22上的第二轴承座23,第二电机21驱动第二丝杠22正转和反转,第二轴承座23沿着极片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纠偏驱动机构30通过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与第二轴承座23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
第二丝杠22通过联轴器同步转动安装在第二电机21驱动的输出轴上,同时第二丝杠2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上安装有一对直线滑轨,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为板状,可以是钢板,该钢板的底面与第二轴承座23固定安装,同时钢板的两侧部与直线滑轨滑动连接。直线滑轨提供支撑和导向,使得第二刚性连接件40可顺畅的跟随第二轴承座23往复移动。
纠偏驱动机构30固定安装在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上,整体可以跟随第二刚性连接件40往复移动。具体地,第一电机31固定安装在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上,第一丝杠33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上。第一电机31启动时,可通过有带传动机构32驱动第一丝杠33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轴承座34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一刚性连接件50为板状,也可以是钢板,该钢板的底面与第一轴承座34固定安装,第一刚性连接件50跟随第一轴承座34往复移动。具体地,可在第一刚性连接件50上设置导向轴,导向轴贯穿夹片机构10中的下夹片102,整个夹片机构10可以沿着导向轴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第二刚性连接件40上设置有跟随第二刚性连接件40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限位挡板41,机架沿极片输送方向上设置有一组限位开关60,两个限位开关60分别位于限位挡板41的前方和后方,以限制第二刚性连接件40的移动行程。限位开关60可以是行程开关,当限位挡板41与行程开关抵接时,行程开关将电信号输送至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停止转动。
以下为该入料纠偏装置各个阶段及其工作原理:
1、初始状态,上夹片101和下夹片10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刚性连接件40在第二轴承座23的带动下,整体位于初始位置。
2、夹紧极片,在驱动气缸103的驱动下,上夹片101和下夹片102相对移动至夹紧极片。
3、送片动作,在第二电机21的驱动下,第二轴承座23带动第二刚性连接件40前移,进而使得夹片机构10前移,实现极片输送。
4、松开极片,驱动气缸103复位,上夹片101和下夹片102背向移动至相互分离,极片松开。
5、回退至初始位置,在第二电机21的驱动下,第二轴承座23带动第二刚性连接件40后移,夹片机构10和纠偏机构后移,直至回到初始位置。
在上述送片动作中,纠偏机构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电机31根据纠偏检测器反馈的信息执行相应的纠偏动作,纠偏动作跟随送片动作同步进行。
同时,该装置中的机构简单且集成一体安装,稳定性高且方便调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所述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所述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机构包括上夹片、下夹片以及夹片驱动机构,所述夹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夹片或所述下夹片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所述下夹片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呈上下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为单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分别设置在上夹片以及下夹片的前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上压块,所述下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之前形成供极片穿过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带传动机构以及第一丝杠组件,所述第一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和套装在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一轴承座沿着纠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夹片机构通过第一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杠组件,所述第二丝杠组件包括第二丝杠和套装在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二轴承座沿着极片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上设置有跟随第二刚性连接件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限位挡板,所述机架沿极片输送方向上设置有一组限位开关,两个限位开关分别位于限位挡板的前方和后方,以限制第二刚性连接件的移动行程。
CN201921485504.1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Active CN210914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5504.1U CN21091462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5504.1U CN21091462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4622U true CN210914622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5504.1U Active CN21091462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46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8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CN112225007A (zh) * 2020-09-21 2021-01-15 广东光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料卷的送料机构、送料车及其送料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8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CN112225007A (zh) * 2020-09-21 2021-01-15 广东光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料卷的送料机构、送料车及其送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4622U (zh)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CN110600811A (zh) 一种针式锂电池制片卷绕一体设备
CN209970804U (zh) 一种橡胶管切割装置
CN210607510U (zh) 一种针式锂电池制片卷绕一体设备
CN105947758A (zh) 一种自动纠偏装置
CN110562789A (zh)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CN113206329B (zh) 电池盖帽组装装置
CN208531829U (zh) 一种带状物料自动对接装置
CN111687559B (zh) 一种高效电池焊接设备
CN219488857U (zh) 一种检测机的上下料机械手
CN211102372U (zh) 盖帽找正机构及电池盖帽焊接机
CN215286625U (zh) 一种自动定位固定开关的装置
CN214561631U (zh) 夹料机构及可调双夹料组件
CN214652039U (zh) 一种来回摆动的分料机构
CN11509153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分切机
CN202189867U (zh) 电池卷绕机
CN210818368U (zh) 铜片组装装置
CN210481714U (zh) 移动布夹驱动装置及绣花机
CN212101225U (zh) 同步卷绕式卷绕机的极片纠偏送片装置
CN210854690U (zh) 一种柔性载体进线机构
CN211003800U (zh) 接带装置
CN208728971U (zh) 一种电池组焊接装置
CN209566131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抱桶机构
CN108766922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位置校正装置及方法
CN216104671U (zh) 旋转式拨叉送料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