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9252U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09252U CN210909252U CN201921743215.7U CN201921743215U CN210909252U CN 210909252 U CN210909252 U CN 210909252U CN 201921743215 U CN201921743215 U CN 201921743215U CN 210909252 U CN210909252 U CN 2109092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grinding
- control rod
- milling cutter
- movable 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涉及磨削装置领域,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对刀座、顶持块和控制杆,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并装配有促使其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顶持块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对刀座的下方;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且控制杆与对刀座上下顶持。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研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自动进行刀刃槽加工;通过增加第一弹性件、控制杆,调整对刀座的组装位置,实现对相关研磨座快捷、准确的控制,且方便装卸夹座,达到自动开刃,降低操作难度,改善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等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背景技术
球头刀是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刀刃类似球头的刀具,使用时通过旋转球头刀实现对加工件的铣削加工。现有的铣刀研磨机通常包括多个功能不同且可调节的加工座,在加工前需要对每个加工座进行单独调整,使用不便且操作较为繁琐,而且精度较差。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245683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球头刀研磨机、授权公告号为CN 204893589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圆鼻铣刀研磨机都存在上述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功能全且加工精度高的铣刀研磨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110026833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1)若采用手动按压的方式,刀刃槽研磨座下移进行刀刃槽研磨时,刀刃槽研磨座下移速度容易因按压力度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变化,存在操作费力,研磨深度和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2)刀刃槽研磨座以及后避空面研磨座等都是由若干配件组装而成,长期使用后容易松动,影响整机的加工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型铣刀研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所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所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
更进一步,上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刀刃槽研磨座与机架的第一拉簧。
进一步,所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
更进一步,上述第二弹性件为连接控制杆与对刀座的第二拉簧。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顶持于对刀座底部的锁固机构一。
进一步,所述机架设有一基块,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
更进一步,上述控制杆设有弹簧球头柱塞,上述基块设有与弹簧球头柱塞配合的定位孔一。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与对刀座保持完全分离状态的锁固机构二。
更进一步,上述基块设有与弹簧球头柱塞配合的定位孔二。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配合对刀座的顶持块,该顶持块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顶持块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控制杆呈L型。
进一步,控制杆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活动台,所述第一活动台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活动台倾斜设置有一限位台面,所述对刀座底部设有用于顶持所述限位台面的限位块。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活动台和后角面研磨座,所述第二活动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的上端面;所述后角面研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台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研磨盘的左侧;所述机架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手持部,所述第二活动台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台之间设有百分表。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上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上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上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上述第一弹性件为连接刀刃槽研磨座与机架的第一拉簧。
进一步,上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上述第二弹性件为连接控制杆与对刀座的第二拉簧。
进一步,上述机架设有一基块,上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配合对刀座的顶持块,该顶持块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顶持块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
进一步,上述控制杆呈L型。
进一步,上述控制杆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活动台,上述第一活动台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述第一活动台倾斜设置有一限位台面,上述对刀座底部设有用于顶持上述限位台面的限位块。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活动台和后角面研磨座,上述第二活动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的上端面;上述后角面研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二活动台的上端面,并位于上述研磨盘的左侧;上述机架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手持部,上述第二活动台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上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台之间设有百分表。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研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借助第一弹性件让刀刃槽研磨座可以自动下移进行刀刃槽加工。而且通过增加第一弹性件、控制杆,调整对刀座的组装位置,通过操作控制杆实现对刀刃槽研磨座下移速度的手动控制,在铣刀接触研磨盘之前以及接触的初期,可以手持控制杆并以适当的速度朝下转动,使铣刀随刀刃槽研磨座慢慢地接近研磨盘,以较为缓和的方式开始研磨加工,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弊端,即避免因铣刀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铣刀或者研磨盘受损,影响产品质量。并且控制杆还可以将刀刃槽研磨座等相关加工座固定在初始位置,方便装卸夹座。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开刃,省力,降低操作难度,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其二、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杆还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可以保证在正常操作(以适当力度朝下转动控制杆)的情况下,控制杆与对刀座之间始终保持相互顶持,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跟随性,除非以极快的速度朝下转动控制杆,从而保证通过转动控制杆可以很好的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以及所处位置。此外,当刀刃槽研磨座抬升后,控制杆可以借助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实现自动复位,即控制杆旋转至对刀座的底部,将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停留在高位,并具有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装卸夹座等优点。
其三、本实用新型中,机架设有一带手持部的固定块,第二活动台设有一操纵杆。在后角面研磨加工过程中,需要移动第二活动台时,可以将拇指顶持于操纵杆,其余四指弯曲并反向握于固定块的手持部,然后以固定块作为固定支点,用拇指发力推动操纵杆及第二活动台移动,进行后角面研磨过程中的进刀操纵,使用起来较为省力,且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二活动台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保证加工效率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解示意图一(未画出第二弹性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解示意图二(未画出第二弹性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刀刃槽研磨座下移后的右视图。其中,将图中所示控制杆的位置即为位置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刀刃槽研磨座上移后的右视图。其中,将图中所示控制杆的位置即为位置二。
图6为铣刀及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件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第二弹性件以及控制杆处于位置一即图4所示位置时的状态;虚线部分表示第二弹性件以及控制杆处于位置二即图5所示位置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6,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种现有铣刀、夹座的大体结构。具体地,夹座100设有用于穿设铣刀a的夹孔1001,夹座100配设有与夹孔1001相通的螺孔1003,该螺孔1003内装配有将铣刀a和夹座100锁固的锁紧螺丝1002。夹座100的两相对立的侧壁处均设有一定位部1004。铣刀a则包括刀刃槽a1、后角面a2和后壁空面a3。其中,刀刃槽a1包括平面a11和曲面a12。
参考图1至图6,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1、研磨盘2、第一活动台3、第二活动台4、对刀座5、刀刃槽研磨座6、后角面研磨座7、后避空面研磨座8、电机9、控制杆10、第一弹性件11和第二弹性件12。对刀座5、刀刃槽研磨座6、后角面研磨座7以及后避空面研磨座8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夹座100的安装孔以及锁紧螺丝,并在安装孔的一侧设有配合定位部1004,用于定向安装夹座100的定位槽。由于夹座100与各加工座定向固定安装的具体结构和方式均属于现有研磨机较为常规的机械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附图以及现有技术进行理解和实施,在此不进行赘述。但夹座100与各加工座的安装孔定向固定安装的具体结构和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可以将夹座100牢固,装卸方便地定向安装在各加工座的结构和方式均可以应用至该铣刀研磨机。
参考图1至图5,机架1是主要由底板13和竖板14搭建而成的倒T字形架体,电机9水平固定安装于竖板14的后端面,电机9的输出轴穿过竖板14并固定安装有研磨盘2。
参考图1至图5,第一活动台3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并位于研磨盘2的下方。具体地,第一活动台3通过丝杆滑动机构(图中未体现)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机架1的底板13。第一活动台3的前壁安装有用于调节丝杆滑动机构并使第一活动台3移动的调节旋钮31,以方便使用者对该机台进行手动调节。由于带调节旋钮的丝杆滑动机构是实现两个部件之间可移动连接的一种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常见结构,因此对于丝杆滑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丝杆滑动机构,任何能够实现本专利中类似调节规律的机械结构或者调节方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1至图6,第二活动台4通过滚珠式直线导轨(图中未体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3的上端面。在第一活动台3与第二活动台4之间隐藏式地设置有使第二活动台4朝左移动的弹簧一(由于受到等其他零部件的遮挡,未能在附图中显示)。为了使后角面研磨座7可以在铣刀a上正常加工出后角面a2,第二活动台4的上端面为前低后高的斜面。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致为10°。当然,第二活动台4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并不局限于10°,其应当根据需加工铣刀类型来设计合适的参数。
参考图1至图5,后角面研磨座7通过销轴配合轴承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活动台4的上端面,并位于研磨盘的左侧。后角面研磨座7的后壁与第二活动台4之间设有使后角面研磨座5朝左旋转的弹簧二(由于受到等其他零部件的遮挡,未能在附图中显示)。
在两个可以相互转动的零部件之间设置弹簧,使其中一个零部件可以自动移动并恢复至另一零部件的某一固定位置是属于现有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常见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簧所要实现的功能,结合现有技术按需进行设计并实施。因此,对于上述弹簧一和上述弹簧二的具体安装结构不在赘述。
参考图1至图5,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二活动台4朝右移动的速度和距离,底板13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15,该固定块15设有手持部。同时,在第二活动台4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41。
参考图1至图5,为了更好的调节和控制第一活动台3的前后位移量,在固定块15与第一活动台3的后壁之间设有百分表33。由于采用百分表测量移动件的位移量属于常规技术,在此对于百分表33的具体安装方式不再赘述。此外,也可以参考公告号为CN110026833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参考图1至图5,刀刃槽研磨座6大致呈L型,包括采用模压一体成型的护板61、刀刃槽研磨座本体62以及安装板63。其中,安装板63通过滑轨结构(图中未体现)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竖板14的前端面,并使护板61和刀刃槽研磨座本体62处于研磨盘2的上方,且刀刃槽研磨座6的安装孔轴心线与研磨盘2前端面的边角线相交。刀刃槽研磨座6还装配有促使其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1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第一弹性件11可以为第一拉簧,该第一拉簧的上端连接于安装板63的后端面的凹槽内,隐藏于安装板63与竖板14之间,该第一拉簧的下端连接于竖板14的前端面。
参考图1至图5,后避空面研磨座8大致呈L型,包括采用模压一体成型的圈体81和后避空面研磨座本体82。其中,圈体81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呈L字形,圈体81设有一缺口811并装配有一贯穿缺口811的锁紧螺丝(图中未体现)。刀刃槽研磨座6在设有一围绕其安装孔的凹部622,圈体81可转动地装设于凹部622。为了保证转动的平顺性,刀刃槽研磨座6在凹部622还装设有轴承608,其中,轴承608的内圈连接于刀刃槽研磨座6,外圈连接于圈体81。并且圈体81与刀刃槽研磨座6之间形成使后避空面研磨座8只能水平旋转90°的限位结构。
参考图1至图5,对刀座5通过螺丝水平固定安装于安装板63的下端面,并位于研磨盘2的右侧。对刀座5的下端面采用模压一体成型地竖直设置有一限位块51。
参考图1至图5,为了使第一活动台3前后位移的变化量与对刀座5、刀刃槽研磨座6的行程下止点的变化量相同,达到同步调整多工位的目的,第一活动台3的右侧壁倾斜设置有一用于与限位块51相顶持的限位台面32。限位台面32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其与水平面之间呈45°夹角。作为优选,限位块51的下端面同样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且与水平面之间呈45°夹角。
参考图1至图6,底板1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一基块112,顶持块111通过燕尾槽结构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112的前端。并且顶持块111位于对刀座5的下方,用于顶持铣刀a的刀尖。顶持块111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110,用于嵌接铣刀a的刀刃槽a1。
参考图1至图5,控制杆10呈L型,控制杆10的一端通过铆钉可上下转动地铰接于基块112的左侧壁。控制杆10还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12。作为优选,控制杆10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使控制杆10的上端面以两个支点(上弧形凸起和控制杆10上端面的另一端)与对刀座保持顶持,可以减少控制杆10与对刀座的接触面积,让控制杆10转动起来较为省力。作为优选:第二弹性件12为第二拉簧。
参考图1至图5,作为第二拉簧的实施例一: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杆1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限位块51的右侧壁。当然,也可以在控制杆10与基块112的铰接处设置复位扭簧来充当第二弹性件12。此外,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在控制杆10的自由端连接设置一根手柄(图中未画出)。
参照图4、图5和图7,作为第二拉簧的实施例二:上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杆1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机架1的固定点a处,将该固定点a与控制杆10的枢接点b之间的直线记为连接线ab,将处于位置一时第二拉簧与控制杆10的连接点即为位置c,将处于位置二时第二拉簧与控制杆10的连接点即为位置c`。所选着的固定点a需满足以下条件:位置c`和位置c分别连接线ab的上下两侧。这样,当第二拉簧与控制杆10的连接点位于连接线ab下方一侧时,由于第二拉簧的作用力,控制杆10会自动朝下旋转至位置一并最终固定,使控制杆10与对刀座完全分离。当第二拉簧与控制杆10的连接点位于连接线ab上方一侧时,由于第二拉簧的作用力,控制杆10会自动朝上旋转至位置二并最终固定,使控制杆10与对刀座5上下顶持。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10,使控制杆10顶持于对刀座5底部的锁固机构一。具体地,上述锁固机构一包括装设于控制杆10的弹簧球头柱塞101,以及基块112上开设的定位孔一113,定位孔一113和弹簧球头柱塞101相互配合可以将控制杆10固定于位置二,避免因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导致控制杆10意外从对刀座5的底部转出的情况。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10,使控制杆10与对刀座5保持完全分离状态的锁固机构二。具体地,上述锁固机构二包括装设于控制杆10的弹簧球头柱塞101,以及基块112上开设的定位孔二114。避免因第二弹性件12的作用导致控制杆10意外朝上转动,阻碍因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而下移的对刀座5、刀刃槽研磨盘6等。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加工铣刀a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工作原理如下:
一、对刀
(1.1)利用外力将刀刃槽研磨座6以及对刀座5上移,直至控制杆10因第二弹性件12的作用力而旋转至对刀座5的底部,即图5所示状态;再撤销上述外力,使对刀座5因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移,直至控制杆10与对刀座5相顶持而固定。
(1.2)根据铣刀a的半径,旋转调节旋钮31,将第一活动台3调整到合适位置,调整好刀刃槽研磨座6以及对刀座5的行程下止,即让限位台面32与限位块51相接触时,利用刀刃槽研磨座6在铣刀a上加工出的刀刃槽a1的阴角线大致处于铣刀a的轴心线位置。
(1.3)利用手持将控制杆10反向转动,从对刀座5底部中拉出,直至限位块51与限位台面32相抵触,即图4所示状态。此时,即便是撤销外力,刀刃槽研磨座6以及对刀座5也不会因为控制杆10的作用力而自行上移。
(1.4)将铣刀a穿入夹具100的夹孔1001,将夹具100放置于对刀座5的安装孔内,并使夹具100的一端面与对刀座5的端面紧贴;利用锁紧螺丝将夹具100锁固于对刀座5。
(1.5)如果是用一根棒材制作一个全新的铣刀a,则只需将铣刀a下移,使下端与顶持块111相顶持;如果是翻新旧的铣刀a则除了要将铣刀a的刀尖一端顶持于顶持块111以外,还需适当旋转调整铣刀a,并朝右移动顶持块111,使限位凸起110嵌入铣刀a的其中一个刀刃槽a1。
(1.6)用螺丝刀将锁紧螺丝1002经对刀座5的通孔锁入夹具100的螺孔1003,直至将铣刀a与夹具100锁固;再松开固定夹具10与对刀座5的锁紧螺丝,将夹具100从对刀座5中取出。
二、研磨刀刃槽(开刃)
(2.1)利用外力将刀刃槽研磨座6以及对刀座5上移,直至控制杆10因第二弹性件12的作用力而旋转至对刀座5的底部,即图4所示状态;再撤销上述外力,使对刀座5因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移,直至控制杆10与对刀座5相顶持而固定。
(2.2)将夹具100以刀头朝下的方式放入刀刃槽研磨座6的安装孔内,使夹具100的端面紧贴于刀刃槽研磨座6的上端面,再利用锁紧螺丝将夹具100锁固于刀刃槽研磨座6。
(2.3)启动电机31,使研磨盘32高速旋转。
(2.4)利用手持将控制杆10反向转动,刀刃槽研磨座6在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下自动随之下移,在铣刀a接触研磨盘2之前以及接触的初期,应当手持控制杆10并以适当的速度朝下转动,让刀刃槽研磨座6等相应部件缓缓下移,使铣刀a慢慢地接近研磨盘2,以较为缓和的方式开始研磨加工,避免因铣刀a下降速度过快而导致铣刀a或者研磨盘受损,影响产品质量。铣刀a接触研磨盘2的前端面边角线时,即开始刀刃槽a1研磨;研磨开始一段时间以后,使用者可将控制杆10直接朝下转动至图4所示状态,让刀刃槽研磨座6以及铣刀a完全在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下自动下移,完成后续的刀刃槽研磨工作;直至限位台面32与限位块51相接触即在铣刀a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刀刃槽a1。
(2.4)重复步骤(2.1)。
(2.6)将夹具100水平旋转180°后,按步骤(2.2)将夹具100重新锁固于刀刃槽研磨座6。
(2.7)重复步骤(2.4)即可在铣刀a上研磨出另一个刀刃槽a1。
(2.8)重复步骤(2.1),再取出夹具100。
三、研磨后角面
(3.1)将夹具100以刀头朝右的方式放入后角面研磨座7的安装孔内,使夹具100的端面紧贴于后角面研磨座7的左侧端面,再利用锁紧螺丝将夹具100锁固于后角面研磨座7。
(3.2)将左手的拇指顶持于操纵杆41的左侧,其余四指弯曲并握于固定块15的手持部151,然后以固定块15作为固定支点,用拇指发力推动操纵杆41、第二活动台4以及后角面研磨座7移动,到达合适位置后固定,至此完成进刀动作;此时,铣刀a的刀尖处于研磨盘32的前方。
(3.3)通过外力(即右手)朝右针旋转后角面研磨座7,旋转角度大致为90°,利用研磨盘32的前端面在其中一个平面a11的旋切后方研磨出后角面a2;依次撤去步骤(3.3)和步骤(3.2)中的外力,依靠上述弹簧二和弹簧一,使后角面研磨座7和第二活动台4恢复至初始位置。
(3.4)将夹具100旋转180°后重新装入后角面研磨座7,并拧紧锁紧螺丝,使两者固定。
(3.6)重复步骤(3.2)、步骤(3.3),从而在铣刀a另一个平面a11的旋切后方研磨出后角面a2。
四、研磨后壁空面
(4.1)重新调整第一活动台,使研磨形成的后壁空面符合后壁空面加工参数(不同规格的铣刀,其后壁空面有深有浅,具体如何调节第一活动台,以达到相应的加工参数,属于现有铣刀研磨机调节的基本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得知,在此不再赘述。)。
(4.2)将后壁空面研磨座8旋转至右侧,将夹具100以刀头朝左的方式放入后壁空面研磨座8的安装孔内,使夹具100的端面紧贴于后壁空面研磨座8,再利用锁紧螺丝将两者锁固。
(4.3)利用手持将控制杆10反向转动,从对刀座5底部拉出,使后壁空面研磨座8下移,直至限位块51与限位台面32相抵触。
(4.4)通过外力将后壁空面研磨座8朝左大致旋转90°,利用研磨盘32的圆弧面在其中一个后角面a2的旋切后方研磨出一个后壁空面a3;再朝右将后壁空面研磨座8旋转至最右侧。
(4.5)利用外力将后壁空面研磨座8上移,直至控制杆10因第二弹性件12的作用力而旋转至对刀座5的底部,再撤销上述外力,使对刀座5因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移,直至控制杆10与对刀座5相顶持而固定。
(4.6)将夹具100旋转180°后重新锁固于后壁空面研磨座8。
(4.8)重复步骤(4.3)、步骤(4.4),利用研磨盘32的圆弧面在另一个后角面a2的旋切后方研磨出一个后壁空面a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前”、“后”、“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设”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可以是两个零部件内部的相通或两个零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含义。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包括机架、研磨盘、刀刃槽研磨座和对刀座,所述研磨盘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刀刃槽研磨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刀座固设于刀刃槽研磨座的底部;还包括控制杆以及使刀刃槽研磨座朝下移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控制杆可竖直转动地设置于对刀座下方的所述机架,用于顶持对刀座并控制刀刃槽研磨座的移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装配有促使其朝对刀座底部转动的第二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顶持于对刀座底部的锁固机构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一基块,所述控制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基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杆,使控制杆与对刀座保持完全分离状态的锁固机构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配合对刀座的顶持块,该顶持块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基块,顶持块的上端面还设有一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呈L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控制杆的上端面在拐角处设有一弧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动台,所述第一活动台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活动台倾斜设置有一限位台面,所述对刀座底部设有用于顶持所述限位台面的限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台和后角面研磨座,所述第二活动台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的上端面;所述后角面研磨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台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研磨盘的左侧;所述机架的左侧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手持部,所述第二活动台的左侧设有一操纵杆;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活动台之间设有百分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43215.7U CN210909252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43215.7U CN210909252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09252U true CN210909252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4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43215.7U Active CN210909252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092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2076A (zh) * | 2019-10-17 | 2020-01-21 | 黄司弘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
2019
- 2019-10-17 CN CN201921743215.7U patent/CN2109092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2076A (zh) * | 2019-10-17 | 2020-01-21 | 黄司弘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CN110712076B (zh) * | 2019-10-17 | 2025-03-04 | 泉州市柏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18138B1 (en) | A tool setter for a grinding machine | |
CN105690189A (zh) | 六自由度多功能铣刀磨刀器 | |
JP2018202539A (ja) | 多角刃の研磨機 | |
CN207616262U (zh) | 一种精密小型磨钻头机 | |
CN210909252U (zh)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
CN210147656U (zh) | 一种研磨装置 | |
JPH053361B2 (zh) | ||
CN205465489U (zh) | 六自由度多功能铣刀磨刀器 | |
CN110712076B (zh) | 一种自动开刃铣刀研磨机 | |
CN110026833B (zh) | 一种铣刀研磨机 | |
US4984391A (en) | Machine for forming woodworking tool | |
JP2004230542A (ja) | 三つ目、四つ目ドリル研磨機 | |
CN201189620Y (zh) | 一种工具磨床 | |
CN218397461U (zh) | 棒材精磨开槽加工一体机 | |
CN209919477U (zh) | 一种铣刀研磨机 | |
JP2975521B2 (ja) | 研磨盤の研磨角度設定装置 | |
US766606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arpening a cutting tool | |
US2748761A (en) | Grinding wheel tools | |
CN214445089U (zh) | 磨削用于加工表针的刀具的磨刀机 | |
US2704948A (en) | Power chain saw sharpenper | |
TW202007471A (zh) | 能任意調整二斜面或三斜面鑽頭靜點大小的鑽頭磨刃機 | |
CN217168044U (zh) | 一种研磨机用切屑装置 | |
CA2426891C (en) | Dual guide pad resurfacer | |
CN219444656U (zh) | 一种砂轮加工磨床 | |
CN217728103U (zh) | 一种滚齿刀修复用半自动打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