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9158U -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9158U
CN210889158U CN201921944642.1U CN201921944642U CN210889158U CN 210889158 U CN210889158 U CN 210889158U CN 201921944642 U CN201921944642 U CN 201921944642U CN 210889158 U CN210889158 U CN 210889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ansition
intake system
air inlet
transi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46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龙飞
李睿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46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9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9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9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包括过渡主体部,所述过渡主体部内中空形成过渡气腔,具有与所述过渡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适于与进气钢管连通;所述出气口适于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及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上,适于通过锁紧机构与所述车身前围板固定连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设置,通过进气口与进气钢管连通及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将进气钢管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将空气从机舱外引入到空气滤清器总成内,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该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简称空滤总成)及进、出气管路。空滤总成一般布置在机舱内,进气管与空气连接,管口从机舱内或机舱外取气,空气经进气管进入空滤总成,经空滤总成内部滤芯过滤后通过空滤出气管进入发动机。
现有车型在设计时,空滤总成布置在发动机舱内,进气钢管穿过机舱上板,将空气从机舱外引入机舱内,进气钢管的管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机舱上板。此时需要一段管路将进气钢管与空滤总成相连接,进一步将从机舱外进入的空气导入空滤总成。一般常用的连接管路为橡胶材料,但考虑到此处的空间结构及橡胶材料的加工工艺,橡胶材料的管路无法成型,导致进气钢管和空滤总成无法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用于安装在车身前围板上,包括:
过渡主体部,所述过渡主体部内中空形成过渡气腔,具有与所述过渡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适于与进气钢管连通;所述出气口适于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
及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上,适于通过锁紧机构与所述车身前围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主体部为箱体,包括顶端面、底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的顶端面,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侧面抵接在所述车身前围板上,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面包括:
第一段,竖直设置且与所述顶端面固定连接;
第二段,形成为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下端,沿斜向下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固定结构的两端部分别凸出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外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呈板状,包括:
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段平行设置且所述平板部的中间与所述第二段固定连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一弯折部,由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上端分别向上弯折而成;
第二弯折部,由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下端分别向下弯折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对称开设有供所述锁紧机构穿设的固定孔,所述锁紧机构为螺栓且所述过渡主体部通过所述锁紧机构穿设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身前围板锁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均设有密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车身前围板、机舱上板及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所述机舱上板设置在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端,所述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固定在所述车身前围板的上端面及所述机舱上板的下端面之间且所述进气口与安装在所述机舱上板上的进气钢管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设置,通过进气口与进气钢管连通及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将进气钢管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接在一起,将空气从机舱外引入到空气滤清器总成内,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与燃油滤清器、车身前围板及机舱上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省略进气系统过渡结构);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与燃油滤清器、车身前围板及机舱上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
过渡主体部10;顶端面11;进气口111;第一侧面12;出气口121;第二侧面13;第一段131;第二段132;底端面14;第三侧面15;第四侧面16;
固定机构20;平板部2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3;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5;固定孔26;
锁紧机构30;
车身前围板40;竖直面41;倾斜面42;水平面43;
机舱上板50;
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进气端口61;
进气钢管70;
安装区域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包括过渡主体部10和固定机构20。
具体而言,过渡主体部10内中空形成过渡气腔(未示出),具有与过渡气腔连通的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进气口111适于与进气钢管70连通,出气口121适于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通;固定机构20固定设置在过渡主体部10上,通过锁紧机构30与车身前围板40锁紧固定连接。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主要由过渡主体部10和固定机构20组成。过渡主体部10内中空形成过渡气腔,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设置在过渡主体部10上不同位置且均与过渡气腔连通,进气口111适于与进气钢管70连通,出气口121适于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通,具体地,进气口111套设在进气钢管70的外端,出气口121套设在空气滤清器总成60的进气端口61的外端。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通过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的设置,通过进气口111与进气钢管70连通及出气口121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通,将进气钢管70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接在一起,将空气从机舱外引入到空气滤清器总成60内,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气口111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出气口121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优选地的,进气口111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出气口121的轴线的延长线垂直。实现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渡主体部10为箱体,包括顶端面11、底端面14、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第一侧面12与第二侧面13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相邻设置;进气口111设置在顶端面11上,出气口121设置在第一侧面12上。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侧面13包括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段131呈竖直设置且与顶端面11固定连接;第二段132设置在第一段131的下端,第二段132呈坡面,由第一段131的下端斜向下延伸并与底端面14固定连接。第二段1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具体不做特别限定和描述。可选的,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一体成型,加工简单高效,节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0水平固定在第二侧面13的第二段132上且固定机构20的两端部分别凸出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外端。便于固定机构20通过锁紧机构30将过渡主体部10与车身前围板4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0包括平板部21、第一弯折部22和第二弯折部23。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机构20呈一长条形的板状,包括中间的平板部21,平板部21的中间与第二侧面13的第二段132固定连接,平板部21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第一端部24凸出第三侧面15的外端设置,第二端部25凸出第四侧面16的外端设置,也即固定机构20的长度要大于第三侧面15到第四侧面16之间的距离且小于等于车身前围板40的宽度;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对称设置,第一端部24和第二端部25的中间的平板部21上开设有供锁紧机构30穿设的固定孔26,比如固定孔26为圆形固定孔,锁紧机构30为螺栓;第一端部24的上端和第二端部25的上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2,第一端部24的下端和第二端部25的下端均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23;第一弯折部22与平板部21及第二弯折部23与平板部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具体不做限定和描述。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也便于加工。固定机构20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固定结构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比如,两个固定机构20的一端分别与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机构20的另一端分别由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向外延伸,其中固定机构20包括平板部21和向上弯折而成的第一弯折部22及向下弯折而成的第二弯折部23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的内壁均设有密封机构(未示出)。
具体地,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均呈管状,进气口111套设在进气钢管70的下端的外端,出气口121套设在空气滤清器总成60的进气端口61的外端,在进气口111与进气钢管70套接处也即进气口111的内壁及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的进气端口61的套接处也即出气口121的内壁设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为现有的常规的密封圈或者密封海绵,具体不做详细描述和限定。保证整个连接结构的密封性,不会产生漏气。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通过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21的设置,通过进气口11与进气钢管70连通及出气口121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通,将进气钢管70与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连接在一起,将空气从机舱外引入到空气滤清器总成60内,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安装时,先将过渡主体部10安装在车身前围板40上,第二侧面13的第二段132抵接在车身前围板40上,通过锁紧机构30穿设固定机构20的固定孔26实现过渡主体部10与车身前围板40的锁紧固定连接;之后将进气钢管70穿过机舱上板50并插入到过渡主体部10的进气口111,用螺栓将进气钢管70固定在机舱上板50上;然后将空气滤清器总成60的进气端口61插接在过渡主体部10的出气口121内。经过渡主体部10的过渡连接,空气经由进气钢管70、过渡主体部10进入到空气滤清器总成60,过滤后进入发动机。该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60、车身前围板40、机舱上板50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车身前围板40呈框状,包括竖直面41、倾斜面42和水平面43,竖直面41设置在上端,倾斜面42设置在竖直面41的下端,水平面43设置在倾斜面42的下端,倾斜面42的倾斜角度与过渡主体部10的第二侧面13的第二段132的坡面的倾斜角度相匹配,机舱上板50水平设置在竖直面41的上端且与水平面43上下平行设置,竖直面41、倾斜面42、水平面43和机舱上板50围合成安装区域,过渡主体部10设置在安装区域80内且处于机舱上板50的下端面与车身前围板40的上端面之间,机舱上板50上固定有进气钢管70,进气钢管70通过螺栓固定在机舱上板50上且进气钢管70竖向布置,空气滤清器总成60也设置在安装区域80内。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实现了进气系统的过渡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或“优选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用于安装在车身前围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主体部,所述过渡主体部内中空形成过渡气腔,具有与所述过渡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适于与进气钢管连通;所述出气口适于与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
及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上,适于通过锁紧机构与所述车身前围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出气口的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主体部为箱体,包括顶端面、底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的顶端面,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过渡主体部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侧面抵接在所述车身前围板上,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
第一段,竖直设置且与所述顶端面固定连接;
第二段,形成为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下端,沿斜向下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端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固定机构的两端部分别凸出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外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呈板状,包括:
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段平行设置且所述平板部的中间与所述第二段固定连接,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一弯折部,由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上端分别向上弯折而成;
第二弯折部,由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下端分别向下弯折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对称开设有供所述锁紧机构穿设的固定孔,所述锁紧机构为螺栓且所述过渡主体部通过所述锁紧机构穿设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车身前围板锁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均设有密封机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滤清器总成、车身前围板、机舱上板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系统过渡结构,所述机舱上板设置在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端,所述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固定在所述车身前围板的上端面及所述机舱上板的下端面之间且所述进气口与安装在所述机舱上板上的进气钢管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连通。
CN201921944642.1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0889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4642.1U CN21088915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4642.1U CN21088915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9158U true CN210889158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4642.1U Active CN210889158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9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89158U (zh)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7781963A (zh) 导风板支撑结构及空调器
CN110761925B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及车辆
CN206446404U (zh) 一种车辆空调排水管结构及汽车
CN219283594U (zh) 空调壁挂板及空调
CN218519764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468098U (zh) 一种货车前围面板与下格栅卡接结构
CN219749456U (zh) 一种副仪表板风道布置结构
CN21661080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空调出风口连接结构
CN217209769U (zh) 中央空调的导风管结构
CN219948302U (zh) 一种连接支架
CN219707155U (zh) 车辆进气结构和车辆
CN218616462U (zh) 支架结构、扶手箱及车辆
CN213594048U (zh) 一种客车空调用环保风道
CN21111970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719162U (zh) 一种具有高密封性能的进气机构
CN216897755U (zh) 壳体组件和除湿机
CN216715436U (zh) 一种导向出风的出风口接头结构
CN218624471U (zh) 一种燃油系统及车辆
CN217455633U (zh) 车门结构、车身及汽车
CN213514364U (zh) 面框和空调器
CN220465178U (zh) 一种右除霜风道的安装结构
CN219955415U (zh) 一种抽油烟机壳体及抽油烟机
CN218763829U (zh) 新风一体机的进排风穿墙结构
CN201763125U (zh) 铝合金窗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