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7046U -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7046U
CN210887046U CN201921761906.XU CN201921761906U CN210887046U CN 210887046 U CN210887046 U CN 210887046U CN 201921761906 U CN201921761906 U CN 201921761906U CN 210887046 U CN210887046 U CN 210887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eat
fixed
rotate
municip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19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燕宏
郑文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r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r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r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r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19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7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7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7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包括基座、防撞机构,基座与地面固定连接,基座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座,防撞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且至少为两个,基座上设有限制转动座转动的限位组件,无需卸下所有用于固定基座于地面的固定件,也无需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转向,只需要很小的力去转动转动座即可达到切换防撞机构位置的目的,操作便捷且节省了时间。

Description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政工程进行时会占用已有的车道,为警示司机修改行车路线,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减少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降低事故车辆的损失程度及车内人员的伤亡系数,设计有可移动的路障,兼具警示防撞和缓冲的功能。
目前已经存在如授权公告号CN2070033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安装孔,底座的中心位置设有承压板,承压板顶部固定有顶板,顶板在两侧均滑动安装有侧板,侧板均通过滑块与底座和顶座设有的相匹配的滑槽活动连接,侧板通过缓冲装置与第一隔板相连,通过第一隔板、侧板和缓冲装置的配合,车辆将冲击力通过橡胶板传递至侧板,侧板通过缓冲装置连接至固定板,缓冲装置受压并挤压设置于其内部的弹簧,弹簧受到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对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现有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设计的是双面防撞结构,当其中一面在受到车辆撞击而损坏时,若继续使用必须旋转整个市政防撞缓冲装置使另一面朝向车辆行驶来的方向,此时需要卸下所有用于固定基座于地面的固定件,再推动或者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转向,操作繁琐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具备在一面损毁的状态下能更方便转向切换继续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基座、防撞机构,所述基座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座,所述防撞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且至少为两个,所述基座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座转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机构固定于转动座上,在其中一个或一面被撞损坏后,通过转动转动座使完好的防撞机构正对汽车驶来方向,并使用限位组件固定转动座使其无法再转动,这样无需卸下所有用于固定基座于地面的固定件,也无需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转向,只需要很小的力去转动转动座即可达到目的,操作便捷且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臂、定位块,所述活动臂一端与所述基座上端面铰接,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活动臂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所述转动座相邻侧壁之间形成凸角,所述定位块上具有凹角且与凸角适配,凹角内壁设置有耐磨橡胶层,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转动座侧面完全贴合时定位块的底面保持水平且贴合基座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座的凸角外侧的基座上设置限位组件,定位块通过活动臂可在基座上端面自由旋转,定位块具有的凹角与对应的主动做凸角完全贴合,转动转动座至防撞机构正对汽车驶来方向后,旋转活动臂至凹角完全贴合凸角,此时活动臂完全水平且贴合基座顶面,使定位块只能受到转动座水平方向的力,以此来限定转动座的位置,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以达到装置最大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配套的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端面,所述限位块下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弹性连接、与所述凹槽竖直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座相邻侧壁之间形成凸角,所述限位块上具有凹角且与凸角适配,在所述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旋转片,所述旋转片可旋转固定所述限位块于所述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座的凸角外侧的基座上设置限位组件,通过连接定位块底部和凹槽底部的弹性件,可以手动按压使定位块缩入凹槽、撤力后伸出,当需要旋转旋转座时按压定位块使其上表面与基座上端面齐平,旋转旋转片使其覆盖凹槽以保证定位块压缩状态,旋转旋转座至防撞机构正对汽车驶来方向后,旋开旋转片使定位块弹出凹槽,此时凹角完全贴合凸角,以达到固定转动座的作用,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以达到最大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基座上端面设有环形滑轨,所述转动座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承接转动座、使其能够在基座上端面的滑轨上旋转,在其中一个防撞机构出现损坏时通过转动转动座能够代替被撞损坏的防撞机构以正对汽车驶来方向,无需卸下所有用于固定基座于地面的固定件,也无需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转向,只需要很小的力去旋转转动座即可达到目的,操作便捷且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转动座的上端面,所述转动座上端面、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被撞击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板通过弹性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通过弹性件活动连接两侧的活动板,当活动板的外侧受到撞击时,活动板将冲击力传递至弹性件,弹性件受到冲击后吸收一部分能量,其余能量使弹性件挤压变形,产生并释放的弹性势能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大大的提高了对事故车辆的保护效果,减缓事故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有效的减小事故对车辆和人体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固定板包括主板和两侧的副板,所述主板与所述副板间设有蜂巢状的避震气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板分为主板和侧板并在其中填充蜂巢状的避震气囊,即使第一次撞击力度过大而使固定板不稳定,松动的首先是副板,避震气囊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主板的完好,将其在第一次受到撞击而损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旋转旋转座后固定板仍能起到支撑活动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活动板的相向面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通过导筒活动连接,所述导筒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且在导筒内部设置有可供所述导柱按压的缓冲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筒限定了导柱固定连接的活动板的活动路径,使活动板只能在平行固定板向内的方向运动,受到撞击时活动板将冲击力完整地传导至缓冲构件,缓冲构件最大程度上缓冲冲击,主板与副板之间的避震气囊也避免主板的不均匀受力,最大程度保护主板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转动座外侧套接有环形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反光膜表面活动贴合活动板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膜呈环形的带状结构,环绕于转动座侧面并贴合,在防撞机构受到撞击后反光膜有极大可能损坏,旋转环带状反光膜将完好的面朝向汽车驶来方向,即可达到多次利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防撞机构其中一个或一面被撞损坏后,无需卸下所有用于固定基座于地面的固定件,也无需借助机械设备进行转向,只需要很小的力去旋转转动座,即可使完好的防撞机构正对汽车驶来方向;
2.限位组件限定转动座转动至固定的位置,使防撞机构正对汽车驶来方向,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以达到最大缓冲的效果;
3.通过活动板、弹性件和固定板的配合,大大的提高了对事故车辆的缓冲效果,减缓事故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有效的减小事故对车辆和人体的伤害。
4.固定板分为主板副板设置,并在其中填充蜂巢状的避震气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主板的完好,将其在第一次受到撞击而损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旋转旋转座后固定板仍能起到支撑活动板的作用。
5. 环绕于转动座侧面并贴合的环带状反光膜可旋转以达到多次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用于展示导柱与导筒的连接结构);
图2是实施例一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其中所有的导筒和其中一个套筒为剖视状态);
图5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用于展示弹性件的内部结构);
图6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限位组件从基座上爆开时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限位组件从基座上爆开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基座;11、安装孔;12、滑轨;13、环形凹槽;14、滑块;15、承载平台;2、防撞机构;21、固定板;211、主板;212、副板;213、避震气囊;22、活动板;221、凸块;23、弹性件;231、套筒;232、液压缓冲器;2321、活塞杆;2322、固定端;233、弹簧;234、套杆;235、限位环;24、导柱;241、压板;25、导筒;251、缓冲构件;252、凸片;3、转动座;31、滑槽;32、反光膜;33、凸角;4、限位组件;41、活动臂;42、定位块;421、凹角;4211、耐磨橡胶层;43、限位块;44、凹槽;45、旋转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基座1、防撞机构2、转动座3和限位组件4。
基座1的四角均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用于与预埋的固定底座相连接,固定底座上具有圆柱凸起的螺栓,螺栓可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一般固定底座预埋于地下,或采用较重材质的固定底座提前放置于所需设置市政防撞缓冲装置的位置,使基座1贴合固定底座且保证基座1重心的稳定,转动座3与基座1转动连接,防撞机构2固定于转动座3上且具有两面,转动转动座3可以带动防撞机构2一起转动,在其中一个防撞机构2出现损坏时通过转动转动座3能够代替被撞损坏的防撞机构2以正对汽车驶来方向,限位组件4位于基座1上端面,在转动座3旋转至指定位置后可起固定作用。
参照图1和图2,基座1的上端面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13,环形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滑轨12,且滑轨12的顶部不会凸出基座1上端面,滑轨12的侧面均向内凹陷,滑轨12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14,滑块14与转动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块14设有与滑轨12的凹陷相配合的凸起、起到导向和竖向限位的作用,使基座1在车辆撞击防撞机构2时不会因为过大的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而被掀起,保证防撞机构2的缓冲完全位于水平方向以达到最大缓冲效果。
滑块14设置有4个且绕圆周均匀分布,均匀分担转动座3及防撞机构2的重量,滑块14上端延展形成承载平台15以更好贴合转动座3下表面使其稳定滑动,承载平台15和转动座3固定连接,这里可以采用卡接、螺纹连接等其他机械领域常用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以焊接为例,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螺纹连接:在更换完全损坏的转动座3时只需拧下固定于螺孔中的螺栓即可分离转动座3与滑块14,并使更换转动座3的操作更加方便。
参照图3,转动座3相邻侧壁之间形成凸角33,限位组件4包括活动臂41、定位块42,活动臂41一端与基座1上端面铰接,定位块42固定在活动臂4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且可在基座1上端面自由翻转,定位块42上设置有与凸角33适配的凹角421,凹角421内壁设置有耐磨橡胶层4211,活动臂41、定位块42均位于转动座3的凸角33外侧的基座1上;转动转动座3至防撞机构2正对汽车驶来方向后,必须固定转动座3防止其发生意外转动,旋转活动臂41至凹角421完全贴合凸角33,此时活动臂41完全水平且贴合基座1顶面,使定位块42只能受到转动座3水平方向的力,以此来限定转动座3的位置,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2时正面撞击活动板22以达到装置最大缓冲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4,转动座3的正中设置有固定在转动座3上的固定板21,转动座3上部在贴近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活动板22,一侧的活动板22与固定板21之间设置有3*3的弹性件23、导柱24和导筒25,导筒25内部设置有可供所述导柱24按压的缓冲构件251,导筒25固定于固定板21的两侧,导筒25通过导柱24活动连接活动板22,起到限位、减震的作用,活动板2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的凸块221,转动座3设有与凸块221相匹配的滑槽31使活动板22与基座1形成滑动连接,并限定活动板22受撞击后移动的方向,两侧的活动板22及弹性件23、导筒25、导柱24均关于固定板21对称设置,固定板21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完全对称的防撞机构2。
参照图4和图5,固定板21细分为正中间的主板211和两侧副板212,主副板212之间设有蜂巢状的避震气囊213,避震气囊213以橡胶材料为主体形成蜂窝状的骨架、整体由数百个蜂窝状的气室组成,气室由六角形小空间组成的,每个六角形小空间都封入一定量的空气,外侧是由一种具有抗压力的高分子膜构成隔离膜形成完全地包裹以防止气体的泄露,避震气囊213整体重量极轻,具有高能量吸收特性和长压缩长度,牢固性强、即使气室受外力破裂,避震气囊213的缓震结构仍不会改变,即使第一次撞击力度过大而使固定板21不稳定,松动的首先是副板212,避震气囊213吸收大部分的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主板211的完好,将其在第一次受到撞击时损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旋转旋转座后固定板21仍能起到支撑活动板22的作用。
参照图5,图中弹性件23和导筒25为剖视状态,弹性件23包括套筒231,套筒231内部设有液压缓冲器232,液压缓冲器232包括可活动的活塞杆2321和起固定作用的固定端2322,弹簧233围绕活塞杆2321设置,固定端2322通过套杆234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1,活塞杆2321固定连接自活动板22伸出的套杆234,两类套杆234上均设有限位环235,套筒231在两侧开口处均设有向内弯折的凸片252,凸片252与限位环235配合防止套杆234连接的液压缓冲器232和弹簧233脱出套筒231。导筒25内部的缓冲构件251采用蜂巢状的避震气囊213,导柱24位于活动板22的相向面,导柱24与导筒25采用滑动连接,且在导筒25内部设有与导柱24一体成型的压板241,导筒25的一侧端面固定于固定板21上,导筒25的另一侧同样设有凸片252,凸片252防止压板241脱离导筒25。
参照图6,当车辆发生事故与该装置相碰撞时,活动板22的外侧受到撞击,活动板22通过套杆234将冲击力传递至活塞杆2321,活塞杆2321受压向固定端2322挤压,液压缓冲器232吸收一部分的能量,其余能量使环绕活塞杆2321外部的弹簧233压缩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对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液压缓冲器232的固定端2322受压产生阻尼并对间接施压在活塞杆2321上的活动板22进行缓冲减速至停止。
参照图1和4,活动板22下部的凸块221被滑槽31限制,固定于活动板22上的导柱24被导筒25限制,这些机制均保证了活动板22在受压过程中完全平行于固定板21,这样不仅能使固定板21的受力均匀,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受撞击侧的每个弹性件23和缓冲构件251,最大化减缓事故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有效的减小事故对车辆和人体的伤害,主板211与副板212之间的避震气囊213也避免了主板不均匀受力,最大程度保护主板211的稳定。
参照图7,转动座3外侧套接有环形的反光膜32,反光膜32呈环形的带状结构、环绕于转动座3侧面和活动板22的表面并贴合,在防撞机构2受到撞击后反光膜32有极大可能损坏,当转动座3上的防撞机构2并未损坏但反光膜32受损破裂后,旋转反光膜32将完好的反光膜32面朝向汽车驶来方向,即可达到多次利用的目的。
当车辆发生事故与该装置相碰撞后,其中一面的活动板22遭到撞击出现损坏无法继续使用时,在转动座3的四个凸角33的外侧翻转活动臂41,使定位块42的凹角421与转动座3的凸角33脱离接触,活动臂41在被翻转180°后到达极限位置,此时转动座3可自由转动,手动轻推转动座3,使滑块14在滑轨12上滑动,转动转动座3至另一面的活动板22正对车辆驶来的方向,再在凸角33外侧旋转活动臂41至凹角421完全贴合凸角33,此时活动臂41完全水平且贴合基座1顶面,使定位块42只能受到转动座3水平方向的力,以此来限定转动座3的位置,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2时正面撞击活动板22以达到装置最大缓冲的效果。
实施例二
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限位组件4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限定组件包括限位块43和配套的凹槽44;凹槽44设置于基座1上端面,限位块43下端与凹槽44的底面通过弹簧233活动连接,限位块43与凹槽44竖直滑动连接,可以手动按压使定位块42缩入凹槽44,撤力后弹簧233从挤压状态释放弹性势能,使限位块43伸出凹槽44;限位块43上具有凹角421且与凸角33适配且完全贴合;在基座1上端面设有转动连接的旋转片45,旋转片45可旋转固定所述限位块43于凹槽44内,当需要旋转转动座3时按压限位块43使其上表面与基座1上端面齐平,旋转旋转片45使其覆盖凹槽44以保证定位块42内缩状态。
当车辆发生事故与该装置相碰撞后,其中一面的活动板22遭到撞击出现损坏无法继续使用时,在转动座3的四个凸角33的外侧手动按压限位块43使其缩入凹槽44,当限位块43的上表面与基座1上端面齐平时,旋转旋转片45使其覆盖凹槽44以保证限位块43内缩状态,此时转动座3可自由转动,手动轻推转动座3,使滑块14在滑轨12上滑动,转动转动座3至另一面的活动板22正对车辆驶来的方向,再在凸角33外侧旋开旋转片45,限位块43弹出凹槽44恢复原位,此时凹角421完全贴合凸角33,以达到固定转动座3的作用,保证汽车撞击防撞机构2以达到最大缓冲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基座(1)、防撞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座(3),所述防撞机构(2)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座(3)上且至少为两个,所述基座(1)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座(3)转动的限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活动臂(41)、定位块(42),所述活动臂(41)一端与所述基座(1)上端面铰接,所述定位块(42)固定在所述活动臂(41)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所述转动座(3)相邻侧壁之间形成凸角(33),所述定位块(42)上具有凹角(421)且与凸角(33)适配,凹角(421)内壁设置有耐磨橡胶层(4211),所述定位块(42)与所述转动座(3)侧面完全贴合时定位块(42)的底面保持水平且贴合基座(1)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块(43)和配套的凹槽(44),所述凹槽(44)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端面,所述限位块(43)下端与所述凹槽(44)的底面弹性连接、与所述凹槽(44)竖直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座(3)相邻侧壁之间形成凸角(33),所述限位块(43)上具有凹角(421)且与凸角(33)适配,在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旋转片(45),所述旋转片(45)可旋转固定所述限位块(43)于所述凹槽(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端面设有环形的滑轨(12),所述转动座(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设置于所述转动座(3)的上端面,所述固定板(21)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被撞击的活动板(22),所述活动板(22)与所述转动座(3)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22)与固定板(21)通过弹性件(2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包括主板(211)和两侧的副板(212),所述主板(211)与所述副板(212)间设有蜂巢状的避震气囊(213)。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2)的相向面设置有导柱(24),所述导柱(24)与导筒(25)活动连接,所述导筒(25)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1)上,且在导筒(25)内部设置有可供所述导柱(24)按压的缓冲构件(2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3)外侧套接有环形的反光膜(32),所述反光膜(32)贴合活动板(22)的外表面。
CN201921761906.XU 2019-10-19 2019-10-19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Active CN210887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1906.XU CN210887046U (zh) 2019-10-19 2019-10-19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1906.XU CN210887046U (zh) 2019-10-19 2019-10-19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7046U true CN21088704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1906.XU Active CN210887046U (zh) 2019-10-19 2019-10-19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70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7458A (zh) * 2020-09-23 2021-04-13 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bim市政桥梁桥墩防撞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7458A (zh) * 2020-09-23 2021-04-13 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bim市政桥梁桥墩防撞装置
CN112647458B (zh) * 2020-09-23 2022-06-28 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bim市政桥梁桥墩防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1920B1 (en) Highway crash cushion
US6942263B2 (en) Mount for truck mounted attenuator
US6244637B1 (en) Adjustable tailgate mount for truck mounted attenuator
US7819604B2 (en) Roadside barrier
CN113216092B (zh) 一种民用船舶港口停靠辅助装置
CN109826138A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道路交通安防用防护装置
CN210887046U (zh)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CN208884420U (zh) 一种防撞交通护栏
CN211849141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撞护栏
KR100962094B1 (ko) 차량충돌 복원형 마찰패드 충격흡수완화 장치
CN214993071U (zh) 一种市政桥梁用防撞护栏
CN114481916A (zh) 一种山区公路弯道防撞护栏的缓冲结构
CN112709173A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防护装置
CN210420773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防撞路肩
CN213773101U (zh) 一种耐冲击高速公路防撞栏
CN218204084U (zh) 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用防碰撞伸缩装置
CN209703370U (zh) 一种市政隔离墩
CN212506018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防护装置
CN214993380U (zh)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KR200177184Y1 (ko) 도로용 차량 충돌 방호장치
CN112695675B (zh) 公路工程防护系统
CN215672276U (zh) 一种矿井下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16040847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KR200215174Y1 (ko) 재생가능한 완충형 가드레일
CN212742335U (zh) 一种桥墩防撞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