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1118U -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51118U CN210851118U CN201921597587.3U CN201921597587U CN210851118U CN 210851118 U CN210851118 U CN 210851118U CN 201921597587 U CN201921597587 U CN 201921597587U CN 210851118 U CN210851118 U CN 210851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mold
- block
- sliding groove
- fixedly arra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定模、动模和侧向抽芯机构,侧向抽芯机构,包括压力抽芯组件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定模和动模合模时,驱动件驱使主型芯穿过脱模块的脱模孔以伸入到后型腔中,斜导柱与导柱孔配合以使侧型芯伸入到后型腔中,且侧型芯的端部与脱模块的侧壁抵触以限制侧型芯的位置。脱模块的设置,即可以用于配合主型芯以对塑件进行脱模,还可以对侧型芯的滑动进行限制,使得侧向抽芯机构的结构紧凑以减少侧向抽芯机构体积大小,从而减小该注塑模具的体积大小,且压力抽芯组件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位置集中以便于该注塑模具的安装。由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
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现阶段的模具主要分为、五金模具、塑胶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其中,塑胶模具,也就是常说的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注塑模具主要包括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定模部分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工作台上,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动模部分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工作台上,在注射成型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射机的合模系统进行运动。开始注射成型时,合模系统带动动模朝着靠近定模的方向移动。并在分型面处于定模对合。对合后,动模和定模之间构成与制品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型腔和浇注系统,注射机通过浇注系统向型腔内注射塑料熔体,以使塑料熔体充满型腔,在保压、补缩和冷却的定型后,合模系统带动动模向着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动模和定模从分型面开启,塑件跟随动模一起移动。当动模后退到一定位置时,其内部的脱模机构推动塑件脱离新型,由此获得成品塑件。
但当塑料制品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侧孔和侧凹时,成型模具的相应部位就必须有可以侧向移动的零件,以便在脱模之前先脱出侧向成型零件。带动侧向成型零件左侧向移动的整个机构成为侧向分型机构。常规以液压力或压缩空气为动力的侧向抽芯机构,具有抽芯力大、抽芯距离长和运动平稳的特点。但其自身存在外形较大和结构复杂的缺点,且在安装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具有结构紧凑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包括定模座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座板的前模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模板的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上开设有前型腔;
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的后模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模板的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后型腔;
侧向抽芯机构,包括压力抽芯组件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
所述压力抽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模板的固定架、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主型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脱模块和驱使所述主型芯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型芯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后型腔连通,所述脱模块靠近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后型腔的连接处,所述脱模块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型芯穿过以脱模的脱模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
所述斜导柱式抽芯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侧型芯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模仁的斜导柱,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侧型芯滑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后型腔连通,所述侧型芯上开设有供所述斜导柱穿过的导柱孔,所述脱模块抵触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以限制所述侧型芯脱离所述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模和动模合模时,驱动件驱使主型芯穿过脱模块的脱模孔以伸入到后型腔中,斜导柱与导柱孔配合以使侧型芯伸入到后型腔中,且侧型芯的端部与脱模块的侧壁抵触以限制侧型芯的位置;
由此,脱模块的设置,即可以用于配合主型芯以对塑件进行脱模,还可以对侧型芯的滑动进行限制,使得侧向抽芯机构的结构紧凑以减少侧向抽芯机构体积大小,从而减小该注塑模具的体积大小,且压力抽芯组件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位置集中以便于该注塑模具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防脱座块,所述第一防脱座块位于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第二滑槽的一侧,所述第一防脱座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形成有第一防脱槽,所述侧型芯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槽滑动连接的第一防脱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脱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防脱槽以避免侧型芯从第二滑槽脱离,从而提高侧型芯滑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防脱座块,所述第二防脱座块位于所述侧型芯远离所述安装块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防脱座块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形成有第二防脱槽,所述侧型芯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脱槽的第二防脱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脱槽与所述第一防脱槽分别位于所述侧型芯相对的两侧,第二防脱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防脱槽以进一步避免侧型芯从第二滑槽脱离,从而提高侧型芯滑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脱座块和所述第二防脱座块均呈“L”型柱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柱的一段垂直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面且另一端平行于第一滑槽的侧面,“L”型柱的平行段位于其垂直端远离第一滑槽槽面的一端,“L”型柱的平行段与第一滑槽的槽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防脱槽和第二防脱槽,且安装块单独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单独安装以简化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安装步骤,由此,便于该注塑模具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模块朝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卡接于卡槽以提高脱模块和安装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脱模块上卡槽所在的侧壁位于第一防脱槽槽口以封闭第一防脱槽的槽口,从而避免侧型芯滑动时脱离第二滑槽,由此使得脱模块、侧型芯、第一防脱座块和安装块之间的结构紧凑且安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模仁上后型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型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所述前模仁上前型腔的数量与所述后模仁上后型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滑槽内的侧型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型芯向着相反的方向滑动以分别伸入两个后型腔,所述前模仁上的斜导柱数量与所述后模仁上的侧型芯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后模仁上设置有两个后型腔,单个前模仁上设置有两个前型腔,两个后型腔的位置与两个前型腔的位置相对以使该注塑模具单次能够生产两个塑件,两个侧型芯同时设置于一个第二滑槽内,使得该注塑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槽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两个侧型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同时与两个侧型芯抵触以限制两个侧型芯在第二滑槽中的位置,通过限定单个侧型芯在第二滑槽中能够滑动的距离,避免其中一个侧型芯滑动到另一个侧型芯的滑动区域内以致于斜导柱与导柱孔无法对位,由此,保证侧型芯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型芯朝向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与限位槽的配合增大了限位杆与侧型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侧型芯与限位杆抵触时的压强,从而较少减少限位杆抵触对侧型芯造成的损伤,延长侧型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限位槽的形状呈与所述限位杆相适配的弧形,两个侧型芯上的限位槽同时与所述限位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侧型芯上的限位槽同时与限位杆外圆面相对的两侧抵触,从而减小两个侧型芯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得第二滑槽内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模仁上固定设置有斜导台,所述斜导台位于两个斜导柱之间,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合模时,所述斜导台嵌入两个侧型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导台嵌入两个侧型芯之间以将配合两个斜导柱将两个侧型芯压紧后型腔中,从而提高两个侧型芯工作的稳定性,且使得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脱模块的设置,即可以用于配合主型芯以对塑件进行脱模,还可以对侧型芯的滑动进行限制,使得侧向抽芯机构的结构紧凑以减少侧向抽芯机构体积大小,从而减小该注塑模具的体积大小,且压力抽芯组件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位置集中以便于该注塑模具的安装;
2.单个后模仁上设置有两个后型腔,单个前模仁上设置有两个前型腔,两个后型腔的位置与两个前型腔的位置相对以使该注塑模具单次能够生产两个塑件,两个侧型芯同时设置于一个第二滑槽内,使得该注塑模具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侧型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斜导柱式抽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11、定模座板;12、前模板;13、前模仁;14、前型腔;2、动模;21、动模座板;22、后模板;23、后模仁;24、后型腔;3、侧向抽芯机构;31、压力抽芯组件;311、固定架;3111、第一滑槽;312、主型芯;313、脱模块;3131、脱模孔;3132、卡块;314、驱动件;32、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1、侧型芯;3211、导柱孔;3212、第一防脱滑块;3213、限位槽;322、斜导柱;323、安装块;3231、卡槽;3232、第二滑槽;324、第一防脱座块;3241、第一防脱槽;325、第二防脱座块;326、限位杆;327、斜导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定模1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工作台上,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动模2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工作台上,在注射成型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射机的合模系统进行运动。开始注射成型时,合模系统带动动模2朝着靠近定模1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2和图3,定模1包括定模座板11、固定设置于定模座板11的前模板12和固定设置于前模板12的前模仁13,前模仁13上开设有前型腔14。定模1上设置有浇注系统。
定模座板11呈矩形板体设置。定模座板11的一面用于与注射机的固定工作台固定连接,定模座板11的另一面与前模仁13固定连接。
前型腔14位于前模仁13背离定模座板11的一侧。前型腔14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前型腔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型腔14以前模仁13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
参照图1和图4,动模2包括动模座板21、固定设置于动模座板21的后模板22和固定设置于后模板22的后模仁23,后模仁23上开设有后型腔24。动模2上设置有推出机构。
动模座板21呈矩形板体设置,且形状大小均与定模座板11相同。动模座板21的一面用于与注射机的移动工作台固定连接,定模座板11的另一面与后模仁23固定连接。
后型腔24位于后模仁23背离动模座板21的一侧。后型腔24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后型腔24的形状与前型腔14相适配,前型腔14与后型腔24配合以形成有用于容置塑料熔体的型腔。后型腔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型腔24的位置与两个前型腔14的位置相适配。两个后型腔24以后模仁23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
参照图2和图4,该注塑模具上设置有侧向抽芯机构3。侧向抽芯机构3包括压力抽芯组件31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
参照图4和图5,压力抽芯组件31用于对待生产的塑件进行竖直方向的抽芯。具体地,压力抽芯组件31包括固定设置于后模板22的固定架311、滑动设置于固定架311的主型芯312、固定设置于固定架311的脱模块313和驱使主型芯312滑动的驱动件314。
固定架311位于后模仁23的正上方,固定架311的下端面与后模仁23的上端面抵触。固定架311上开设有供主型芯312滑动的第一滑槽3111,第一滑槽3111位于固定架311背离动模座板21的一侧,第一滑槽3111的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滑槽3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槽3111分别与两个后型腔24连通。
主型芯312呈类柱体状设置。主型芯312的轴线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后型腔24的延伸方向相匹配。主型芯312在第一滑槽3111中滑动并伸入或脱离后型腔24。主型芯3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型芯312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3111配合。
参照图5和图6,脱模块313呈矩形块设置。脱模块313与固定架3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脱模块3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脱模块313分别位于靠近两个第一滑槽3111和与其对应后型腔24的连接处。脱模块313上开设有供主型芯312穿过以脱模的脱模孔3131,脱模孔3131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固定架31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块323,安装块323位于固定架311靠近后模仁23的一端。安装块323呈矩形长条状设置,安装块323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安装块323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3111内,以与两个脱模块313抵触。
脱模块313朝向安装块32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块3132,安装块323上开设有供卡块3132卡接的卡槽3231。卡块3132卡接于卡槽3231以提高脱模块313和安装块3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安装块323与固定架311一体成型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参照图5,驱动件314与固定架311固定连接,驱动件314为与固定架311的正上方。驱动件314为液压缸或气压缸。驱动件314上具有传递驱动件314驱动力的活塞杆。活塞杆沿竖直方向滑动,且滑动位置位于两个第一滑槽3111之间。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主型芯固定座板,主型芯座板用于同时固定两个主型芯312以带动两个主型芯312移动。安装块323的设置还限制了主型芯312滑动时的最低位置。
参照图7和图8,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用于对待生产的塑件进行水平方向的侧抽芯。
安装块323与固定架311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3232,第二滑槽3232即为导滑槽。第二滑槽3232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延伸方向与动模2的滑动方向垂直。第二滑槽32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型腔24连通。
参照图6和图8,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包括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3232的侧型芯321和固定设置于前模仁13的斜导柱322。侧型芯321上开设有供斜导柱322穿过的导柱孔3211。
第二滑槽3232内的侧型芯3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型芯321向着相反的方向滑动以分别伸入两个后型腔24。
参照图5和图6,第二滑槽323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杆326。优选地,限位杆326的数量为一个,且限位杆326由螺栓制成。限位杆326位于两个侧型芯321之间。限位杆326可同时与两个侧型芯321抵触以限制两个侧型芯321在第二滑槽3232中的位置,通过限定单个侧型芯321在第二滑槽3232中能够滑动的距离,避免其中一个侧型芯321滑动到另一个侧型芯321的滑动区域内以致于斜导柱322与导柱孔3211无法对位。
两个侧型芯321朝向限位杆326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杆326嵌入的限位槽3213。限位槽3213的形状呈与限位杆326相适配的弧形,两个侧型芯321上的限位槽3213同时与限位杆326抵触。限位杆326与限位槽3213的配合增大了限位杆326与侧型芯3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侧型芯321与限位杆326抵触时的压强。
参照图3,斜导柱322的数量为两个,以分别与两个侧型芯321的导柱孔3211相适配。即,前模仁13上的斜导柱322数量与后模仁23上的侧型芯321数量相同。两个斜导柱322沿着远离前模仁13的方向以分别向对应的前型腔14的方向倾斜,以使两个斜导柱322之间形成夹角。优选地,两个斜导柱3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前模仁13上固定设置有斜导台327。斜导台327位于两个斜导柱322之间,斜导台327呈梯形台体设置,以使斜导台327具有大端和小端。斜导台327的大端与前模仁13固定连接,斜导台327的小端朝向动模2。斜导台327的两个倾斜面分别朝向两个后型腔24。优选地,侧抽芯朝向限位杆326所在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斜导台327倾斜面相适配的斜面。
参照图8和图9,定模1与动模2合模时,斜导台327嵌入两个侧型芯321之间。斜导台327嵌入两个侧型芯321之间以将配合两个斜导柱322将两个侧型芯321压紧后型腔24中。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架31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防脱座块324和第二防脱座块325。第一防脱座块324和第二防脱座块325均呈“L”型柱设置。“L”型柱的一段垂直于第一滑槽3111的槽面且另一端平行于第一滑槽3111的侧面,“L”型柱的平行段位于其垂直端远离第一滑槽3111槽面的一端,“L”型柱的平行段与第一滑槽3111的槽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防脱槽3241和第二防脱槽。第一防脱座块324和第二防脱座块325均通过螺栓与固定架311之间固定连接。
第一防脱座块324位于侧型芯321的上端,且与安装块323朝向第二滑槽3232的一侧相抵触。第一防脱座块324与第二滑槽3232之间形成有第一防脱槽3241,侧型芯32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防脱槽3241滑动连接的第一防脱滑块3212。
第二防脱座块325分别位于侧型芯321的下端,即侧型芯321远离安装块323所在的一侧。第二防脱座块325与第二滑槽3232之间形成有第二防脱槽,侧型芯32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二防脱槽的第二防脱滑块。
第二防脱槽与第一防脱槽3241分别位于侧型芯321相对的两侧,第一防脱滑块3212滑动连接于第一防脱槽3241,第二防脱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防脱槽,以避免侧型芯321从第二滑槽3232脱离,从而提高侧型芯321滑动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脱模块313上卡槽3231所在的侧壁位于第一防脱槽3241槽口以封闭第一防脱槽3241的槽口,从而避免侧型芯321滑动时脱离第二滑槽3232,由此使得脱模块313、侧型芯321、第一防脱座块324和安装块323之间的结构紧凑且安装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定模1和动模2合模时,驱动件314驱使主型芯312穿过脱模块313的脱模孔3131以伸入到后型腔24中,在斜导柱322和斜导台327的作用下以使侧型芯321伸入到后型腔24中,以使塑件形成与动模2移动方向垂直的孔和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模(1),包括定模座板(11)、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座板(11)的前模板(1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模板(12)的前模仁(13),所述前模仁(13)上开设有前型腔(14);
动模(2),包括动模座板(21)、固定设置于所述动模座板(21)的后模板(2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模板(22)的后模仁(23),所述后模仁(23)上开设有后型腔(24);
侧向抽芯机构(3),包括压力抽芯组件(31)和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
所述压力抽芯组件(31)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模板(22)的固定架(311)、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1)的主型芯(31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1)的脱模块(313)和驱使所述主型芯(312)滑动的驱动件(314),所述固定架(311)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型芯(312)滑动的第一滑槽(3111),所述第一滑槽(3111)与所述后型腔(24)连通,所述脱模块(313)靠近所述第一滑槽(3111)和所述后型腔(24)的连接处,所述脱模块(313)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型芯(312)穿过以脱模的脱模孔(3131),所述驱动件(314)与所述固定架(311)固定连接,
所述斜导柱式抽芯组件(32)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11)的侧型芯(321)和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模仁(13)的斜导柱(322),所述固定架(31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块(323),所述安装块(323)与所述固定架(311)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侧型芯(321)滑动的第二滑槽(3232),所述第二滑槽(3232)与所述后型腔(24)连通,所述侧型芯(321)上开设有供所述斜导柱(322)穿过的导柱孔(3211),所述脱模块(313)抵触于所述第二滑槽(3232)的槽口以限制所述侧型芯(321)脱离所述第二滑槽(3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1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防脱座块(324),所述第一防脱座块(324)位于所述安装块(323)朝向所述第二滑槽(3232)的一侧,所述第一防脱座块(324)与所述第二滑槽(3232)之间形成有第一防脱槽(3241),所述侧型芯(32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脱槽(3241)的第一防脱滑块(3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1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防脱座块(325),所述第二防脱座块(325)位于所述侧型芯(321)远离所述安装块(323)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防脱座块(325)与所述第二滑槽(3232)之间形成有第二防脱槽,所述侧型芯(32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脱槽滑动连接的第二防脱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座块(324)和所述第二防脱座块(325)均呈“L”型柱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块(313)朝向所述安装块(32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块(3132),所述安装块(323)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3132)卡接的卡槽(32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23)上后型腔(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型腔(2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槽(3232)的两侧,所述前模仁(13)上前型腔(14)的数量与所述后模仁(23)上后型腔(24)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滑槽(3232)内的侧型芯(3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型芯(321)向着相反的方向滑动以分别伸入两个后型腔(24),所述前模仁(13)上的斜导柱(322)数量与所述后模仁(23)上的侧型芯(321)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323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杆(326),所述限位杆(326)位于两个侧型芯(3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型芯(321)朝向所述限位杆(326)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326)嵌入的限位槽(32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26)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限位槽(3213)的形状呈与所述限位杆(326)相适配的弧形,两个侧型芯(321)上的限位槽(3213)同时与所述限位杆(326)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13)上固定设置有斜导台(327),所述斜导台(327)位于两个斜导柱(322)之间,所述定模(1)与所述动模(2)合模时,所述斜导台(327)嵌入两个侧型芯(321)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97587.3U CN21085111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97587.3U CN21085111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51118U true CN210851118U (zh) | 2020-06-26 |
Family
ID=7129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9758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1118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51118U (zh)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21597587.3U patent/CN2108511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33097U (zh) | 一种安装稳定型注塑模具 | |
CN212826563U (zh) | 一种汽车按钮注塑模具 | |
CN210851118U (zh) | 一种结构紧凑型注塑模具 | |
CN209440687U (zh) | 一种四六分儿童座椅座框底板注塑模 | |
CN215396622U (zh) | 显示屏胶框注塑模具 | |
CN212795716U (zh) | 一种斜顶出模具 | |
CN110154330B (zh) | 注塑模具的抽芯顶出机构 | |
CN219820518U (zh) | 一种用于带孔产品的脱模结构 | |
CN219055200U (zh) | 双孔成型滑块模具 | |
CN215825868U (zh) | 一种无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 |
CN211161856U (zh) | 一种手机中板斜顶式压铸成型模具 | |
CN221339396U (zh) | 复杂产品的多方向油缸抽芯模具 | |
CN217891716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结构 | |
CN214820518U (zh) | 利用顶出机构实现底部抽芯和内壁抽芯的模具 | |
CN215619624U (zh) | 齿形厚壁光导件模具 | |
CN219133133U (zh) | 电动车前大灯底座模具双向顶出机构 | |
CN216683154U (zh) | 一出多组合配件成型模具 | |
CN114393794B (zh) | 一种便于倒扣成型并脱模的成型模具 | |
CN218111585U (zh) | 一种卡扣封印的成型模具 | |
CN221339362U (zh) | 一种强推脱模模具 | |
CN219114664U (zh) | 一种活塞的二次脱模机构 | |
CN221417299U (zh) | 一种按摩仪壳体模具 | |
CN216758111U (zh) | 一种压铸模具的顶出内缩机构 | |
CN220129408U (zh) | 一种二次顶出且带强脱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21518628U (zh) | 一种空调配件的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