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8155U -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8155U
CN210818155U CN201921440270.9U CN201921440270U CN210818155U CN 210818155 U CN210818155 U CN 210818155U CN 201921440270 U CN201921440270 U CN 201921440270U CN 210818155 U CN210818155 U CN 210818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ing
welding
horizont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02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元华
刘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an Xinda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an Xinda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an Xinda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an Xinda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02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8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8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8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属于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横杆和纵杆围成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两个纵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转组件,每个横杆至少滑移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柱,横杆一端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个固定座,固定座滑移连接有第二固定柱,两个横杆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杆,压紧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杆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杆之间设置有锁紧扣,压紧杆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位于两个横杆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升降车不仅具有升降功能,还可快速行走,在机械加工中便于安装位置高度较高的设备,或是对其进行检修。
升降车通常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固定平台7。参照图1,现有的固定平台7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71,底板71的两侧竖直设置有立板72,底板71一端处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套板73,底板71远离第一套板73一端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二套板74,两个第二套板74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弯曲状的扶手741,扶手741的一端与第二套板74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底板71的上表面,底板71与立板72、第一套板73、第二套板74以及扶手741之间均为焊接;结合图2,底板71的边缘向下延伸,且底板71的下表面设置有横向的第一加强板711和纵向的第二加强板712。
在安装固定平台7的过程中,需要用手扶住立板72,并用焊枪将立板72焊接于底板71的上表面;再将第一套板73放置于底板71的上表面,用手扶住第一套板73的同时再用焊枪进行焊接,以此类推,还需要依次将第二套板74、扶手741、第一加强板711、第二加强板712分别与底板71焊接,每焊接一个零部件就需要用手扶住对应的零部件,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横杆和纵杆围成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两个纵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转组件,每个横杆至少滑移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柱,横杆一端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个固定座,固定座滑移连接有第二固定柱,两个横杆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杆,压紧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杆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杆之间设置有锁紧扣,压紧杆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位于两个横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焊接安装固定平台时,首先将第二加强板放于支撑板的顶端,再将第二加强板放置于第一加强板的顶端,此时,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均被支撑板支撑住;再将底板放置于支架的中心,然后滑动第一固定柱,使其插入第一安装孔内;再将立板放置于底板的顶端,并滑动第二支撑柱,并使其插入第二安装孔内,然后转动压紧杆,使得压紧杆的下表面与立板的顶端紧密抵接,即可再竖直方向进一步限定立板的移动,提高立板的稳定性,完成对底板及立板的临时固定;然后再由第一夹持组件完成对第一套板的夹持固定,由第二夹持组件完成对第二套板及扶手的夹持固定,即可将固定平台的所有零部件同时固定柱,此时,再由焊接装置带动焊枪不断沿零部件的拼接处移动并进行焊接;完成初步焊接后,再由翻转组件带动整个支架翻转,使得支架的底端朝上,从而便于确保正反两个方向均可进行焊接;整个焊接过程无需手扶零部件即可同时完成对所有零部件的焊接,从而达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压紧杆的设置可增加压紧杆与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立板的平衡性,减小立板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立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杆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可用于限制立板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进一步减小立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提高立板的稳定性;其次,限位块还具有定位工能,以确保立板刚好位于底板的两侧,减小放置立板时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杆的中心处滑移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为竖直设置,升降杆连接驱动升降杆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板放置于支架中间后,由驱动件带动升降杆向靠近底板的方向移动,直至升降杆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紧密抵接,即可实现对底板的夹持作用,减小底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提高底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气缸固定于压紧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即可带动升降杆在竖直方向的升降,气缸的输出力大,并且气缸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组件包括设置于纵杆中心处的翻板,翻板远离纵杆的一侧设置有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于套管内安装转动轴,转动轴的转动即可带动支架翻转,以确保对正反两面均可实现焊接过程,节约焊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与固定座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夹持板,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固定板与固定座之间,且靠近固定座的一端与固定座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第一夹持板位于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连接板即可带动第一夹持板向靠近第一套板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一夹持板的内壁与第一套板的外壁贴合,即可实现对第一套板的临时固定;第一夹持组件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固定板和两个第二夹持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纵杆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两个第二夹持板位于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连接板即可带动第二夹持板向靠近第二套板的方向转动,直至其中一个第二夹持板的内壁与第二套板的外壁贴合,而另一个第二夹持板的内壁与扶手的外壁贴合,即可同时实现对第一套板及扶手时固定;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支撑板可用于支撑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住可用于临时固定底板和立板,第一夹持组件可用于夹持第一套板,第二夹持组件可用于夹持第二套板及扶手,从而实现对固定平台各个零部件的固定,焊接时只需由焊枪沿零部件的拼接处进行焊接即可,无需工人用手扶住零部件,从而达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2.压紧杆的设置可在竖直方向进一步限制立板的移动,减小立板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焊接立板时的稳定性;
3.翻转组件的设置可带动支架翻转,以确保对正反两面均可实现焊接过程,节约焊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固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固定平台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横杆;111、第一固定柱;112、固定座;1121、第二固定柱;12、纵杆;21、横向支撑板;211、横向卡槽;212、横向凹槽;22、纵向支撑板;221、纵向卡槽;222、纵向凹槽;23、支撑杆;3、压紧杆;31、锁紧扣;32、限位块;33、升降杆;331、气缸;4、第一夹持组件;41、第一连接板;42、第一固定板;43、第一夹持板;5、第二夹持组件;51、第二连接板;52、第二固定板;53、第二夹持板;6、翻转组件;61、翻板;611、加固板;62、套管;621、套环;6211、固定螺栓;7、固定平台;71、底板;711、第一加强板;712、第二加强板;713、第一安装孔;72、立板;721、第二安装孔;73、第一套板;74、第二套板;741、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加工完成后的升降车的固定平台7,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71,底板71的两侧竖直设置有立板72,底板71一端处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套板73,底板71远离第一套板73一端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二套板74,两个第二套板74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弯曲状的扶手741,扶手741的一端与第二套板74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底板71的上表面,底板71与立板72、第一套板73、第二套板74以及扶手741之间均为焊接;结合图2,底板71的边缘向下延伸,且底板71的下表面设置有横向的第一加强板711和纵向的第二加强板712,第一加强板711、第二加强板712以及底板71之间均为焊接。底板7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713,立板7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21。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包括支架1,支架1包括两个横杆11和两个纵杆12,两个横杆11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底板71的支撑板,横杆1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第一套板73的夹持组件,纵杆12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第二套板74的夹持组件,两个横杆11之间设置有用于压紧底板71的压紧杆3。
参照图3,两个横杆11与两个纵杆12围设成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拼接处均为固定连接。参照图6,两个纵杆12之间竖直设置有两个横向支撑板21,横向支撑板21与纵杆12垂直,且两端分别与纵杆12的内壁固定连接,横向支撑板21的顶端开设有用于卡嵌第二加强板712的横向卡槽211。
参照图6,横向支撑板21的顶端还开设有两个横向凹槽212,横向凹槽212内竖直设置有纵向支撑板22,纵向支撑板22与横向支撑板21垂直,且两端分别与对应横向支撑板21的侧壁固定连接。纵向支撑板22的两端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卡嵌底板71边缘的纵向卡槽221。纵向支撑板22顶端的中心处开设有纵向凹槽222,纵向凹槽222内设置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长度方向与横杆11的长度方向一致。
需要安装焊接固定平台7时,首先将第二加强板712卡嵌于横向支撑板21上,并使得第二加强板712的外壁与横向卡槽211的内壁贴合,再将第一加强板711放置于第二加强板712的顶端,并使得第一加强板711的下表面与支撑杆23的上表面贴合,以便于支撑起第一加强板711,再将底板71放置于第一加强板711的顶端,并使得底板71的边缘卡嵌于纵向卡槽221内。
参照图3,横杆11的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11,第一固定柱111的轴线与横杆1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固定柱111的一端穿过横杆11并与横杆11滑移连接。第一固定柱1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座112,固定座112的底端与横杆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座112的侧壁滑移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121,第二固定柱1121的轴线与第一固定柱111的轴线一致。
底板71的边缘卡嵌于纵向卡槽221后,再滑动第一固定柱111并使其插入第一安装孔713内;再将两个立板72放置于底板71的顶端,然后再滑动第二固定柱1121并使其插入第二安装孔721内,即可临时固定底板71与立板72。
参照图3,两个横杆11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紧杆3,多个压紧杆3沿横杆11的长度方向分布。压紧杆3与横杆11垂直,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杆11的上表面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杆11之间设置有锁紧扣31。打开锁紧扣31并向上翻转,即可带动压紧杆3以铰接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将底板71及立板72放置于支架1中间后,转动压紧杆3,直至压紧杆3的下表面与立板72的顶端抵接,再将锁紧扣31扣合,即可在竖直方向限制立板72的移动,减小立板72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立板72的稳定性。
参照图3,压紧杆3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2。限位块32为竖直设置,位于立板72的一侧,靠近立板72的一侧与立板72的侧壁贴合。压紧杆3的中心处滑移连接有升降杆33,升降杆33为竖直设置,顶端连接有气缸331,气缸331固定于压紧杆3的上表面,气缸331活塞杆的伸缩将带动升降杆33沿竖直方向移动。
压紧杆3将立板72压紧后,限位块32的侧壁将与立板72的一侧贴合,从而在水平方向限制立板72的移动,进一步减小立板72随意移动的可能性;然后气缸331的活塞杆延伸,带动升降杆33向下移动,直至升降杆33的底端与底板71的上表面紧密抵接,即可在竖直方向限制底板71的移动,从而减小底板71的晃动,提高底板71的稳定性。
结合图4,横杆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夹持第一套板73的第一夹持组件4,第一夹持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一固定板42和两个第一夹持板43。第一连接板41为竖直设置且呈L形的板状结构,靠近固定座112的一端与固定座112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
参照图4,第一固定板42为竖直设置,位于第一连接板41远离固定座112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板41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板4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43位于第一固定板42远离第一连接板41的一侧,第一夹持板43呈U形板状结构,开口朝向支架1的中心处,靠近第一固定板42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板42的侧壁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夹持板43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板42的两端处。
完成对底板71及立板72的固定后,将第一套板73放置于底板71的顶端,然后转动第一连接板41,直至第一夹持板43的内壁与第一套板73的外壁贴合,此时,再于第一夹持板43的侧壁安装螺栓,并使其端部与第一套板73的外壁紧密抵接,即可限制第一套板73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结合图5,纵杆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夹持第二套板74的第二夹持组件5。第二夹持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1、第二固定板52和两个第二夹持板53。第二连接板51为竖直设置且呈倒L形的板状结构,底端与纵杆12的上表面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第二固定板52为竖直设置,位于第二连接板51远离纵杆12的一侧,靠近第二连接板5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51的侧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5,第二夹持板53位于第二固定板52远离第二连接板51的一侧,两个第二夹持板53分别位于第二固定板52的两端处,靠近第二固定板5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52的侧壁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第二夹持板53用于夹持第二套板74,另外一个第二夹持板53用于夹持扶手741。
完成对第一套板73的固定后,再将第二套板74以及扶手741分别放置于底板71的顶端,然后转动第二连接板51,直至两个第二夹持板53的内壁分别与第二套板74及扶手741的外壁贴合,此时,再于第二夹持板53的侧壁安装螺栓,并使其端部分别与第二套板74及扶手741的外壁紧密抵接,即可完成对第二套板74及扶手741的临时固定。
回看图3,两个纵杆12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转组件6,翻转组件6包括翻板61和套管62。翻板61为竖直设置,靠近纵杆12的一侧与纵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翻板61与纵杆12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相邻的两侧分别与翻板61及纵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
套管62位于翻板61远离纵杆12的一侧,套管62靠近翻板61的一端的边缘处延伸有套环621,套环62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螺栓6211。固定螺栓6211的一端穿过套环621并与翻板61螺纹连接,从而将套环621及套管62固定于翻板6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需要焊接安装固定平台7时,首先将第二加强板712放于横向支撑板21的顶端,再将第二加强板712放置于纵向支撑板22的顶端,以支撑起第一加强板711与第二加强板712;再将底板71放置于支架1的中心,然后滑动第一固定柱111,使其插入第一安装孔713内;再将立板72放置于底板71的顶端,并滑动第二支撑柱,并使其插入第二安装孔721内,然后转动压紧杆3,使得压紧杆3的下表面与立板72的顶端紧密抵接,即可再竖直方向进一步限定立板72的移动,提高立板72的稳定性,完成对底板71及立板72的临时固定;然后再由第一夹持组件4完成对第一套板73的夹持固定,由第二夹持组件5完成对第二套板74及扶手741的夹持固定,即可将固定平台7的所有零部件同时固定柱,此时,再由焊接装置带动焊枪不断沿零部件的拼接处移动并进行焊接;完成初步焊接后,再由翻转组件6带动整个支架1翻转,使得支架1的底端朝上,从而便于确保正反两个方向均可进行焊接;整个焊接过程无需手扶零部件即可同时完成对所有零部件的焊接,从而达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横杆(11)和两个纵杆(12),横杆(11)和纵杆(12)围成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两个纵杆(12)相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转组件(6),每个横杆(11)至少滑移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柱(111),横杆(11)一端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个固定座(112),固定座(112)滑移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121),两个横杆(11)的上方设置有压紧杆(3),压紧杆(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杆(11)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横杆(11)之间设置有锁紧扣(31),压紧杆(3)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位于两个横杆(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杆(3)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杆(3)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杆(3)的中心处滑移连接有升降杆(33),升降杆(33)为竖直设置,升降杆(33)连接驱动升降杆(33)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331),气缸(331)固定于压紧杆(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6)包括设置于纵杆(12)中心处的翻板(61),翻板(61)远离纵杆(12)的一侧设置有套管(6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包括与固定座(112)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1)、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42)和第一夹持板(43),第一连接板(41)位于第一固定板(42)与固定座(112)之间,且靠近固定座(112)的一端与固定座(112)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第一夹持板(43)位于第一固定板(42)远离第一连接板(4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1)、第二固定板(52)和两个第二夹持板(53),第二连接板(5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52)连接,另一端与纵杆(12)铰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两个第二夹持板(53)位于第二固定板(52)远离第二连接板(51)的一侧。
CN201921440270.9U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Active CN210818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0270.9U CN210818155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0270.9U CN210818155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8155U true CN210818155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0270.9U Active CN210818155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81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9674A (zh) * 2021-10-22 2022-02-11 武汉海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钢箱梁立柱机器人焊接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9674A (zh) * 2021-10-22 2022-02-11 武汉海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钢箱梁立柱机器人焊接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1423B (zh) 一种轻钢活动板房建造安装施工方法
CN210818155U (zh) 一种升降车固定平台焊接用工装夹具
CN211395395U (zh) 用于桥梁施工的t梁负弯矩张拉装置
CN210818219U (zh) 一种用于加工升降车固定平台的夹具
CN210767954U (zh) 一种建筑结构梁加固装置
JP4511747B2 (ja) 吊り治具
KR102124031B1 (ko) 유압식 코어 탈형 장치
CN114075878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安装装置
CN212503891U (zh) 预制构件翻转装置
CN11333864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拼装机械及拼装方法
CN210598201U (zh) 一种下托结构及预制构件微调工具
CN210559130U (zh) 一种摩托车上机便捷的举升机
CN212743422U (zh) 一种便于建筑钢结构安装的辅助拼接装置
KR101201215B1 (ko) 콘크리트 건축물용 거푸집의 운반 장치
CN207128037U (zh) 公路隔离栅用水泥立柱生产装置
CN220299138U (zh) 一种机械零件周转架
CN210396172U (zh) 一种削角方舱的合舱装置
CN205346602U (zh) 飞轮壳的吊装装置
CN217168153U (zh) 一种钢结构紧固加工工装
CN11123062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模板加工装置
CN220432074U (zh) 一种异型t梁浇注辅助限位架
CN217918059U (zh) 一种建筑施工木模板搬运装置
CN218533316U (zh) 自动定形夹紧的钢筋箍工件夹持组件
CN216831550U (zh) 一种预制箱梁钢筋绑扎定位胎架
CN217046827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自动振捣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