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2422U -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2422U
CN210802422U CN201921686669.5U CN201921686669U CN210802422U CN 210802422 U CN210802422 U CN 210802422U CN 201921686669 U CN201921686669 U CN 201921686669U CN 210802422 U CN210802422 U CN 21080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moving block
bearing
outer ring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66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森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66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测量件、固定在壳体上且用以驱动两个测量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器、设置在壳体与测量件之间且用以驱动两个测量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的弹性件、以及位移传感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其中之一为反向移动,另一个为相向移动,位移传感器测量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位移量。每个测量件包括伸入至轴承内圈的测量片,每个测量片上设置有用以与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的感应器。该测量装置设计简单合理,测量的准确率高,测量装置无需人工操作,测量效率高,节省时间,人力,满足企业生产轴承产品的需求。

Description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外圈作为滚动轴承的重要组成零件,在组装轴承产品时,需保证所有的轴承外圈内径是符合要求的,则需要对内径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否则会影响轴承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目前,轴承外圈的内径主要是人工操作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各异,准确度低,误差大并且人工操作效率低,费时,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轴承产品的需求,为此,需要更准确测量内径的自动化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准确测量轴承外圈内径的自动化测量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外圈测量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测量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器、设置在壳体与所述测量件之间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的弹性件、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其中之一为反向移动,另一个为相向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测量所述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位移量;每个所述测量件包括伸入至轴承内圈的测量片,每个所述测量片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的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每一个测量件固定连接的测量移动块、带动所述测量移动块移动并且固定在所述测量移动块上的随动轮、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随动轮的中间上方的锥形头,所述锥形头与所述测量移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头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测量移动块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两个测量件相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测量移动块之间,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弹簧片另一端紧挨所述测量移动块。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测量移动块之间,且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圈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两个测量架,每个所述测量移动块与一个测量架连接,所述弹簧容置在所述测量架内,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测量架上,另一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测量移动块上,所述测量架与壳体之间通过调整螺丝和限位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测量装置全自动化操作,气缸推动两个移动测量块相反移动,带动两个测量件相对移动,弹簧驱动两个移动测量块恢复原位,带动两个测量件恢复原状态,设计简单合理。每个所述测量片上设置有用以与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的感应器,测量的准确率高。测量装置无需人工操作,测量效率高,节省时间,人力,满足企业生产轴承产品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轴承外圈分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两个测量件相向移动时的简示图;
图5为图2中的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简示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测量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简示图;
图9为图8中两个测量件相向移动的时的简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测量装置可适用于轴承外圈分选机,现以轴承外圈分选机为实施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轴承外圈分选机包括用以放置被测量的轴承外圈(未图示)的测量台200、用以将所述轴承外圈放置在所述测量台200上的供料装置800、用以测量放置在测量台200上的所述轴承外圈的尺寸的测量装置100、用以储存被所述测量装置100测量后的轴承外圈且具有至少两个储存盒子的储存装置300、用以将放置在测量台200上且被所述测量装置100测量后的轴承外圈移动到指定的所述储存盒子300内的输送装置900、与所述测量装置100和所述输送装置900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工作台400以及用以调整所述测量装置100位置的调节装置700。所述测量台200和测量装置10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400上,所述测量装置100通过所述调节装置700设置在所述测量台200的上方,所述供料装置800位于所述测量装置100的一侧且固定在所述工作台400上,所述储存装置300位于所述工作台400的下方。所述测量装置100将轴承外圈尺寸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装置900将被测量后的轴承外圈移动至对应的储存盒子300内。
请参见图2和图3,测量装置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底部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测量件、固定在所述壳体10上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器30、设置在壳体10与所述测量件之间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的弹性件(未图示)、以及位移传感器50。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其中之一为反向移动,另一个为相向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50测量所述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位移量。每个所述测量件包括伸入至轴承内圈的测量片和设置在所述测量片上的感应器,感应器用以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详细的,两个测量件分别命名为第一测量件21和第二测量件22,第一测量件21包括第一测量片211以及第一感应器212,第二测量件22包括第二测量片221以及第二感应器222。所述驱动器30包括与所述每一个测量件固定连接的测量移动块、带动所述测量移动块移动并且固定在所述测量移动块上的随动轮、固定在壳体10上且位于随动轮上方的气缸36以及形成在该气缸36的柱塞上的锥形头35。具体的,两个测量移动块分别为第一测量移动块31和第二测量移动块32,第一测量件21位于第一测量移动块31的下方,第二测量件22位于第二测量移动块32的下方。两个随动轮分别为固定在第一测量移动块31上的第一随动轮33和固定在第二测量移动块31上的第二随动轮34。锥形头35设置在第一随动轮33和第二随动轮34的中间上方,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往复运动并且锥形头35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测量移动块的移动方向。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包括与第一测量移动块31紧挨的第一弹簧(未图示)以及与第二测量移动块32紧挨的第二弹簧(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头35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第一测量移动块31、第二测量移动块31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测量片211、第二测量片221相向移动,即第一测量移动块31、第二测量移动块3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测量片211、第二测量片221的移动方向相反。详细的,请参见图4和图5,第一测量件21固定连接第二测量移动块32,第二测量件22固定连接第一测量移动块31。请参见图4,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按照a方向移动时,第一随动轮33带动第一测量移动块31和第二测量件22朝着b方向移动,第二随动轮34带动第二测量移动块32和第一测量件21朝着c方向移动,完成两个测量件的相向移动。请参见图5,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按照d方向移动时,由于弹簧的恢复作用,第一弹簧推动第一测量移动块31和第二测量件22朝着e方向移动,第一弹簧推动第二测量移动块32和第一测量件21朝着f方向移动,完成两个测量件的反向移动。
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锥形头35、测量移动块及测量片的移动方式还可以为:所述锥形头35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第一测量移动块31、第二测量移动块31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测量片211、第二测量片221反向移动,即第一测量移动块31、第二测量移动块3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测量片211、第二测量片221的移动方向相同。请参见图8和图9,测量装置100中的测量件与移动测量块的连接方式如下,第一测量件21固定连接第一测量移动块31,第二测量件22固定连接第二测量移动块32。请参见图8,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按照g方向移动时,第一随动轮33带动第一测量移动块31和第一测量件21朝着h方向移动,第二随动轮34带动第二测量移动块32和第二测量件22朝着i方向移动,完成两个测量件的反向移动。请参见图9,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按照j方向移动时,第一弹簧推动带动第一测量移动块31和第一测量件21朝着k方向移动,第二弹簧推动第二测量移动块32和第二测量件22朝着l方向移动,完成两个测量件的相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外圈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两个测量架,第一测量架61和第二测量架62,第一测量架里包括第一固定板611、第二固定板612、第三固定板613和第四固定板614,第一固定板611和第二固定板612紧挨一起,第三固定板613和第四固定板614紧挨一起,每个固定板在中间部位都有三个大小一致垂直排布的圆孔(未标号)。同样的,第二测量架62里包括第五固定板621、第六固定板622、第七固定板623和第八固定板624,第五固定板621和第六固定板622紧挨一起,第七固定板623和第八固定板624紧挨一起,每个固定板在中间部位都有三个大小一致垂直排布的圆孔(未标号)。第一测量移动块31固定在第四固定板614上,第二测量移动块32固定在第五固定板621上。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611上,并穿过第二固定板612、第三固定板613和第四固定板614,第一弹簧另一端紧挨第一测量移动块31。同样的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第八固定板624上,并穿过第七固定板623、第六固定板622和第五固定板621,第二弹簧另一端紧挨第二测量移动块32。所述位移传感器50在所述壳体10与所述第二测量移动块32之间,所述位移传感器5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0内壁,且穿过第八固定板624、第七固定板623、第六固定板622和第五固定板621,也穿过第二测量移动块32和第一测量移动块31。位移传感器50准确测量两个测量移动块相对移动时的位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还包括调整螺丝和限位螺丝,调整螺丝包括第一调整螺丝11和第二调整螺丝12,限位螺丝包括第一限位螺丝13和第二限位螺丝14。第一测量架61与壳体10之间通过第一调整螺丝11和第一限位螺丝13连接,第二测量架62与壳体10之间通过第二调整螺丝12和第二限位螺丝14连接。
请参见图6,测量台200上设置有测量位置201和轴承外圈标准件放置位置202。该轴承外圈标准件放置位置202位于测量位置201后侧。在测量前,测量装置100先移动至轴承外圈标准件放置位置202上方,通过轴承外圈标准件放置位置202上的标准轴承外圈测量,并调节调整螺丝和限位螺丝,从而使测量装置100校准得到标准件数据。当测量装置100校准之后,测量装置100移动至测量位置201以对测量位置201上的轴承外圈进行测量。
请参见图1和图7,所述调节装置700包括推动所述测量装置100相对所述测量台200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71以及推动所述测量装置100相对所述测量台200左右移动(即在测量位置201和轴承外圈标准件放置位置202两个位置上移动)的第二气缸72,第一气缸71固定在中间镂空活动板73的板面上,第一气缸71穿过活动板73与测量装置100固定连接。第二气缸72固定在活动板73的一侧面,第一气缸71与第二气缸72垂直。活动板73滑动固定在带有空洞的固定板74上,固定板74架在工作台400上方。
请参见图1和图6,所述供料装置800包括用以储存轴承外圈的供料盘81、用以将所述轴承外圈传输到待料位置84的传送装置82、以及用以将所述轴承外圈从待料位置84推送到所述测量台上的推送装置85。供料盘81的中心处安装有一可旋转的推动杆811,该推动杆811由电机(未图示)驱动,供料盘81紧挨传送装置82入口处有一带有通道孔(未图示)的半圆盘812,轴承外圈通过所述通道孔移动至传送装置82,半圆盘812的半圆弧形面用以阻止轴承外圈被推动杆811推送出供料盘81。传送装置82由电机83带动运转,推送装置85为气缸。
请参见图1和图6,输送装置900包括用以输送测量后的所述轴承外圈的输送通道91、以及用以将所述测量台200上被测量后的所述轴承外圈推送到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推送装置92。所述输送通道91包括第一通道911、与所述第一通道911连接的第二通道912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通道摆动的走位伺服电机913,推送装置92是一个气缸。该第一通道911的一端朝向与测量台200,用以接收被测量后的所述轴承外圈,另一端朝向第二通道912,用以将其内的轴承外圈送入至第二通道912。第二通道912具有与第一通道对接的第一端(未标号)和远离第一通道的第二端(未标号),第二端与储存装置300中的一个储存盒子对接,以将其内的轴承外圈送入至对应的储存盒子内。该第二通道912以第一端为轴心摆动。
该轴承外圈分选机的工作流程如下:待测轴承外圈由可旋转的推动杆811推动以通过通道孔进入传送装置82,在传送装置82上的轴承外圈由电机83带动,传送到待料位置84,推送装置85将待料位置84处的轴承外圈推送至测量位置201。调节装置700推动测量装置100到测量位置201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每个轴承内圈测量方式如下:当测量位置201上有待测轴承外圈时,第一气缸71驱动测量装置向下移动,使第一测量片211和第一测量片221同时插入到轴承外圈里,然后,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向上(图5中箭头d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弹簧的恢复作用,第一弹簧推动第二测量件22朝着e方向移动,第二弹簧推动第一测量件21朝着f方向移动,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直到第一感应器212和第二感应器222都触碰到轴承外圈内壁,位移传感器50收集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位移量;当测量完成后,气缸36推动锥形头35按照图4中a方向移动,带动两个测量件相向移动(图4中箭头c、d方向),使两个测量片上的感应器与轴承外圈的内壁分离,两个测量片贴近,然后第一气缸71驱动测量装置向上移动,完成一个轴承外圈内径的测量。位移传感器50将收集的轴承外圈的内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走位伺服电机913驱动第二通道912转动到对应的储存盒子300,推送装置92将被测量后的轴承外圈推送进输送通道91,轴承外圈移动至对应的储存盒子300内,一个轴承外圈根据内径尺寸分选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位移传感器50、走位伺服电机913、控制器均为现有的常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其机械结构和电路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或者逻辑电路。另外,位移传感器50、走位伺服电机913、控制器之间的控制逻辑方式可现有的常用控制方式。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测量装置,气缸36推动两个移动测量块相反移动,带动两个测量件相对移动,弹簧驱动两个移动测量块恢复原位,带动两个测量件恢复原状态,位移传感器收集两个测量件的反向位移量。该测量装置设计简单合理,利用气缸36的往复伸缩运动和弹簧的弹性恢复能力,使两个测量件循环往复移动,从而逐个测量轴承外圈内径,并且每个所述测量片上设置有用以与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的感应器提高测量的准确率高。测量装置无需人工操作,测量效率高,节省时间,人力,满足企业生产轴承产品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测量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器、设置在壳体与所述测量件之间且用以驱动所述两个测量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的弹性件、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其中之一为反向移动,另一个为相向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测量所述两个测量件反向移动时的位移量;每个所述测量件包括伸入至轴承内圈的测量片,每个所述测量片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壁碰触的感应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与所述每一个测量件固定连接的测量移动块、带动所述测量移动块移动并且固定在所述测量移动块上的随动轮、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随动轮的中间上方的锥形头,所述锥形头与所述测量移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测量移动块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两个测量件相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气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测量移动块之间,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紧挨所述测量移动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测量移动块之间,且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两个测量架,每个所述测量移动块与一个测量架连接,所述弹性件容置在所述测量架内,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测量架上,另一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测量移动块上,所述测量架与壳体之间通过调整螺丝和限位螺丝连接。
CN201921686669.5U 2019-10-10 2019-10-10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Active CN21080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6669.5U CN210802422U (zh) 2019-10-10 2019-10-10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6669.5U CN210802422U (zh) 2019-10-10 2019-10-10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2422U true CN210802422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0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6669.5U Active CN210802422U (zh) 2019-10-10 2019-10-10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2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2313B (zh) 螺栓自动检测机
CN106736376B (zh) 一种遥控器电池后盖自动装配机
CN105292639B (zh) 一种软管贴标机
CN205681256U (zh) 一种电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203542023U (zh) 小微动开关自动组装机
CN203876390U (zh) 标牌激光打标气动自动送料机
CN102489619B (zh) 工件定位装置
CN110154154B (zh) 一种切筋成型装置
CN103495866B (zh) 小微动开关自动组装机
CN102376904A (zh) 一种电池盖的自动组装机及组装方法
CN208015556U (zh) 一种磁钢装配机
CN104085241A (zh) 一种单色马赛克颗粒自动铺贴设备及其铺贴方法
CN104070910A (zh) 一种多色彩马赛克颗粒单轨道的自动铺贴设备
CN210788222U (zh) 轴承外圈分选机
CN210802422U (zh) 轴承外圈的测量装置
KR101504284B1 (ko) 전극판 절단 장치
CN210504596U (zh) 一种新型卧式分拣设备
CN209853169U (zh) 一种上下料自动料台
CN204842246U (zh) 挺柱体分组标刻设备
CN103317002B (zh) 方形壳体自动切口机
CN217110818U (zh) 一种钢球直径批量检测装置
CN205441111U (zh) 一种软管贴标机
CN211569325U (zh) 一种气动自动推料吸尘装置
CN203929713U (zh) 涡流探伤机的工件输送装置
CN209175919U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的塑胶冲切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211 No. 788, Yuexiu Road, Lili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 259, Guozhao Road, Lili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1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IE J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