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1860U -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1860U
CN210791860U CN201921535370.XU CN201921535370U CN210791860U CN 210791860 U CN210791860 U CN 210791860U CN 201921535370 U CN201921535370 U CN 201921535370U CN 210791860 U CN210791860 U CN 21079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ing plate
mold
supporting plat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53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治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 An Plastic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 An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 An Plastic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 An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53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18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公模板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型芯,型芯包括芯杆以及螺纹成型套,每个螺纹成型套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且支承板开设有供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三圆形腔,第二驱动齿轮啮合有齿条,支承板固定设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可驱动齿条移动,以带动第二驱动齿轮转动。本申请可用一个驱动气缸带动多个脱模机构进行转动,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动力源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对于带有内螺纹的塑料工件14,如图1所示,包括呈圆筒状的主体以及设于主体一端的内螺纹。由于主体上设置有内螺纹,所以在使用注塑模具对该塑料工件14进行生产时,需要在模具上设置旋转脱模机构。现有的旋转式驱动机构一般通过动力源来驱动相应的脱模机构旋转,尤其是在多型腔注塑模中每一个型腔都需要设置一个动力源驱动脱模机构进行脱模,这对于多型腔的注塑模来说,需要多个动力源进行驱动,动力源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可用一个驱动气缸带动多个脱模机构进行转动,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动力源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开设有至少两个型腔;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板、分别固设于动模座板两侧的垫板、支承板、公模板以及用于将成型的塑料工件顶出的顶出组件,所述支承板的两侧分别固设于所述垫板,所述公模板固设于所述支承板背离所述垫板的一侧,所述公模板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型芯,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之间形成有供塑料工件成型的间隙;
所述型芯包括芯杆以及螺纹成型套,所述芯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承板,所述芯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公模板并可伸入所述型腔内,所述螺纹成型套套设于所述芯杆并可相对所述芯杆转动,且所述螺纹成型套的一端穿出所述公模板并设有与塑料工件的内螺纹相螺接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支承板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成型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段与螺纹套的内螺纹螺接配合的外螺纹,且所述螺纹套内设有供所述螺纹成型套沿朝向或远离成型塑料工件的方向移动的空间;
每个所述螺纹成型套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公模板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圆形腔;所述公模板开设有第二圆形腔,所述第二圆形腔与所述第一圆形腔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二圆形腔内转动连接有均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且所述支承板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三圆形腔,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支承板固定设置有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可驱动所述齿条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将注塑成型的塑料工件取出时,调节气缸先驱动齿条移动,使得齿条带动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第二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同轴转动,使得传动齿轮带动多个第一驱动齿轮转动,此时第一驱动齿轮带动螺纹成型套转动,此时螺纹成型套往远离成型的塑料工件的方向移动,以实现螺纹成型套的外螺纹与塑料工件的内螺纹相互脱离,此时动模移动,使得定模与动模相互分离,同时推动组件将工件从芯杆上推出去,从而实现成型塑料工件的脱模;在本申请中,实现一个调节气缸配合一个齿条、一个第二驱动齿轮以及一个传动齿轮,即可实现驱动至少两个第一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一个调节气缸实现多个型腔进行同步螺纹脱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注塑成本,同时可减小动力源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占用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支承板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调节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供所述调节气缸活塞轴穿过的第一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齿条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气缸安装于安装座的侧壁,以实现调节气缸固定安装于支承板,设有第一导向槽的安装座对调节气缸的活塞轴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沿,凸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支承板的侧壁,所述凸沿的厚度范围在之间18mm-25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沿与螺栓配合实现安装座,凸沿的厚度在18mm-25mm之间,有利于提高安装座与支承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调节气缸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调节气缸与安装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调节气缸的活塞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齿条的一端卡接固定,且所述连接块可沿第一导向槽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气缸的活塞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齿条的一端通过与一个连接块进行卡接固定,来实现调节气缸驱动齿条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两侧壁可抵触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的两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连接块沿第一导向槽滑移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顶出油缸、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若干根顶针以及推板;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顶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座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顶杆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穿过的避位孔,且所述顶杆可与避位孔滑移配合;所述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位于动模座板以及支承板之间,且下固定板位于靠近动模座板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朝向动模座板的侧面开设有顶杆套,所述顶杆套可相对所述避位孔滑移,所述顶杆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杆套内;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垫板、动模座板以及支承板之间围合形成可供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同步滑移的空间;公模板背离支承板的一侧开设有嵌槽,推板可嵌入嵌槽内,且推板可滑移出嵌槽;
所述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固定板,顶针的另一端穿过支承板以及嵌槽后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型芯的一端设于支承板,型芯的另一端穿过嵌槽后并穿出推板,推板可将芯杆上成型的塑料工件推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螺纹成型套的外螺纹与成型的塑料工件的内螺纹脱离后,注塑机带动动模移动的过程中,带有避位孔的动模座板沿远离定模的方向进行移动,顶杆使得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往朝向定模的方向移动,上固定板通过顶针驱使推板往朝向工件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将成型的塑料工件从芯杆上推出来,从而实现脱模,脱模完成后,顶杆可驱使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固定板的移动方向相同,且所述导向杆远离上固定板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支承板以及公模板,且所述导向杆可相对支承板以及公模板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向杆设置有利于提高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移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申请中,实现一个调节气缸配合一个齿条、一个第二驱动齿轮以及一个传动齿轮,即可实现驱动至少两个第一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一个调节气缸实现多个型腔进行同步螺纹脱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注塑成本,同时可减小动力源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占用的空间;
2、调节气缸的活塞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齿条的一端通过与一个连接块进行卡接固定,来实现调节气缸驱动齿条移动;
3、连接块相对的两侧壁可抵触于第一导向槽相对的两槽壁,有利于提高连接块沿第一导向槽滑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成型的塑料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省略定模后,公模板以及支承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省略定模后,公模板、支承板、顶出组件以及动模座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气缸、安装座、导向座以及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块与齿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定模座板;102、母模板;103、浇口套;2、动模;21、动模座板;211、避位孔;22、垫板;23、支承板;231、第二避位槽;24、公模板;241、嵌槽;3、型芯;31、芯杆;32、螺纹成型套;4、冷却水道;51、容置腔;52、螺纹套;61、第一驱动齿轮;62、传动齿轮;63、第二驱动齿轮;64、齿条;641、第一抵触面;642、第二抵触面;65、卡块;651、抵接槽;652、第一避位槽;66、调节气缸;661、连接块;662、卡槽;6621、第一卡接端;6622、第二卡接端;6623、第一限位块;71、第一圆形腔;72、第二圆形腔;73、第三圆形腔;8、安装座;81、凸沿;82、第一导向槽;9、导向座;91、第二导向槽;911、第二限位块;10、上固定板;11、下固定板;111、顶杆套;121、顶针;122、导向杆;13、推板;14、塑料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参见图2,包括定模和动模2,定模包括定模座板101以及母模板102,定模的母模板102开设有至少两个型腔(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定模开设有两个型腔。定模的定模座板101中部设有浇口套103,浇口套103连通设置有主流道(图中未示出),主流道连通设置有两个分流道(图中未示出),两个分流道分别对应与两个型腔相连通。母模板102内设置有多个冷却水道4(图中未示出)。动模2包括动模座板21、分别固设于动模座板21两侧的垫板22、支承板23、公模板24以及用于将成型的塑料工件14顶出的顶出组件,支承板23的两侧分别固设于垫板22,公模板24固设于支承板23背离垫板22的一侧,公模板24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型芯3(结合图5),型芯3与型腔之间形成有供塑料工件14成型的间隙。注塑机、定模与动模2之间实现注塑工件14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参见图3和图4,顶出组件包括顶杆(图中未示出)、顶出油缸(图中未示出)、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11、若干根顶针121以及推板13。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顶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以实现能够驱使顶杆移动。动模座板2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顶杆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穿过的避位孔211,且顶杆可滑移连接于避位孔211。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位于动模座板21以及支承板23之间,且下固定板11位于靠近动模座板21的一侧,下固定板11朝向动模座板21的侧面开设有顶杆套111,顶杆远离顶出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杆套111内,顶杆套111可相对避位孔211滑移。上固定板10与下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两个垫板22、动模座板21以及支承板23之间围合形成可供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同步滑移的空间。公模板24背离支承板23的一侧开设有嵌槽241,推板13可嵌入嵌槽241内,且推板13可滑移出嵌槽241。脱模完成后,顶杆驱使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顶针121设置有四根。顶针1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固定板10,顶针121的另一端穿过支承板23以及嵌槽241后与推板13固定连接。型芯3的一端设于支承板23,型芯3的另一端穿过嵌槽241后并穿出推板13,推板13可将芯杆31上成型的塑料工件14推出。
参见图3和图4,上固定板10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杆122,导向杆122的长度方向与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的滑移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移动更加稳定,导向杆122设置有四根。四根导向杆122的其中一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固定板10的四个边角处。导向杆122远离上固定板10的一端分别穿过支承板23以及公模板24,且导向杆122可相对支承板23以及公模板24滑移。导向杆122的侧壁涂覆有耐磨层,以使得导向杆122不容易被磨损。
参见图5和图6,型芯3包括呈圆台型的芯杆31以及螺纹成型套32,芯杆31的一端固设于支承板23,芯杆31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24并可伸入型腔内,芯杆31呈中空设置,且芯杆31可伸入型腔内的一端呈闭合设置。支承板23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冷却水道4,其中有两个冷却水道4穿入芯杆31的中空部分,以对成型的塑料工件14进行冷却作用。螺纹成型套32套设于芯杆31并可相对芯杆31转动,且螺纹成型套32的一端穿出公模板24并设有与塑料工件14的内螺纹相螺接配合的外螺纹,支承板23内开设有容置腔51,容置腔51内固定设置有螺纹套52,螺纹成型套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套52的内螺纹螺接配合的外螺纹,且螺纹套52内设有供螺纹成型套32沿朝向或远离芯杆31上的成型塑料工件14的方向移动的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螺纹成型套32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61,公模板24开设有供第一驱动齿轮61转动的第一圆形腔71。公模板24开设有第二圆形腔72(结合图2),第二圆形腔72与第一圆形腔71相互连通,且第二圆形腔72内转动连接有均与第一驱动齿轮61啮合的传动齿轮62,传动齿轮62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63,且支承板23开设有供第二驱动齿轮63转动的第三圆形腔73,第三圆形腔73与第二圆形腔72相互连通。第二驱动齿轮63啮合有一条齿条64,齿条64位于支承板23外。支承板23固定设置有调节气缸66,调节气缸66可驱动齿条64移动,齿条64带动第二驱动齿轮63转动,第二驱动齿轮63带动传动齿轮62转动,传动齿轮62同时带动两个第一驱动齿轮61转动,第一驱动齿轮61带动螺纹成型套32转动,此时螺纹成型套32往朝向螺纹套52内的方向移动直至螺纹成型套32的外螺纹与成型的塑料工件14的内螺纹相互脱离,从而实现螺纹脱模。本申请中通过一个调节气缸66配合齿条64、第二驱动齿轮63以及传动齿轮62即可实现同时驱动两个型芯3进行螺纹脱模,相较于单独使用一个动力源进行驱动一个螺纹成型套32实现螺纹脱模的方式,本申请采用一个动力源进行螺纹脱模即可,有利于节省注塑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两个螺纹成型套32脱模的同步性。
参见图2和图7,支承板23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8。具体的,安装座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沿81,凸沿81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支承板23的侧壁。将该凸沿81的厚度设为W,该厚度W范围在之间18mm-25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凸沿81的厚度W优选为22mm,以保证安装座8与支承板2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安装座8的侧壁处设置有调节气缸66。调节气缸66的缸体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安装座8。安装座8开设有供调节气缸66活塞轴穿过的第一导向槽82,且第一导向槽82的一侧呈开口设置,齿条64可与第一导向槽82滑移连接。调节气缸66的活塞轴位于第一导向槽82内,在运输动模2时,安装座8对活塞轴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影响活塞轴的直线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齿条64移动的稳定性,支承板23的另一侧还固定设置有导向座9,安装座8的凸沿81与导向座9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导向座9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槽82相互连通的第二导向槽91,调节气缸66带动齿条64移动的过程中,齿条64可沿第一导向槽82以及第二导向槽91移动。支承板23的侧壁开设有供齿条64设有锯齿的部分通过的第二避位槽231,齿条64可沿第二避位槽231移动。
参见图2和图3,第二导向槽91沿横向方向上的截面基本呈L型,第二导向槽91靠近支承板23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以使得第二导向槽91与第三圆形腔73相连通。第二导向槽91远离支承板23的侧壁沿朝向支承板23的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块9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911与第二导向槽91的槽壁一体成型设置。齿条64分别设有第一抵触面641以及第二抵触面642,齿条64的第一抵触面641抵触于第二限位块911的侧壁,齿条64的第二抵触面642抵触于第二导向槽91的槽壁,以使得齿条64的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参见图7和图8,为了增大调节气缸66的活塞轴与齿条6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齿条64的一端对应固定设置有与卡槽662卡接配合的卡块65。调节气缸66的活塞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661,连接块661基本呈长方块状,连接块661背离活塞轴的侧壁开设有卡槽662,卡槽662的一侧设有供卡块65卡入的卡入口。在本实施例中,齿条64的端部与卡块65一体成型,以提高卡块65与齿条64端部连接的稳定性。
值得一说的是,卡槽662包括第一卡接端6621以及第二卡接端6622,第一卡接端6621朝向卡槽662内的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块6623,卡块65对应开设有供第一限位块6623嵌入的抵接槽6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6623与第一卡接端6621一体成型。为了减小第一限位块6623与抵接槽651之间的磨损,抵接槽651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渡,同样的,第一限位块6623对应设置有圆弧过渡。卡块65的一侧开设有供卡槽662的第二卡接端6622卡入的第一避位槽652,第一避位槽652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以减小第一避位槽652的拐角与第二卡接端6622之间的摩损。
参见图7,将第二卡接端6622至卡槽662槽底的长度设为A1,将第一限位块6623远离卡槽662的侧壁至卡槽662槽底的长度设为A2,第二卡接端6622至卡槽662槽底的长度A1小于第一限位块6623远离卡槽662的侧壁至卡槽662槽底的长度A2。第二卡接端6622至卡槽662槽底的长度A1较小从而使得第一避位槽652的长度较短,有利于提高连接块661的结构强度。
当调节气缸66驱使连接块661沿朝向调节气缸66缸体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连接块661可沿第一导向槽82滑移连接,且在滑移过程中,连接块661中第一卡接端6621所在的侧壁以及第二卡接端6622所在的侧壁可分别抵触于第一导向槽82相对的两槽壁。为了进一步减小连接块661与第一导向槽82之间的磨损,第一导向槽82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倒角,同样的,连接块661对应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槽82的倒角相配合的倒角。调节气缸66可驱使连接块661沿远离调节气缸66缸体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限位块6623背离卡槽662的侧壁可抵触于第二限位块911朝向安装座8一侧的侧壁。
具体工作过程:
注塑时,下固定板11抵触于动模座板21。需要脱模时,调节气缸66驱使连接块661移动,连接块661带动齿条64移动,齿条64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驱动齿轮63转动,第二驱动齿轮63带动传动齿轮62转动,传动齿轮62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驱动齿轮61转动,第一驱动齿轮61驱使螺纹成型套32转动,使得此时螺纹成型套32往朝向螺纹套52的一端移动,从而使得螺纹成型套32用于使塑料工件14成型的外螺纹脱离塑料工件14上的内螺纹,此时注塑机驱使动模2往远离定模的方向移动,而顶出油缸驱使顶杆动作,使得顶杆驱使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往朝向支承板23的方向移动,上固定板10上的顶针121带动推板13往芯杆31上的成型的塑料工件14移动,使得推板13将成型的塑料工件14从芯杆31上推出来,从而实现脱模。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2),所述定模开设有至少两个型腔;所述动模(2)包括动模座板(21)、分别固设于动模座板(21)两侧的垫板(22)、支承板(23)、公模板(24)以及用于将成型的塑料工件(14)顶出的顶出组件,所述支承板(23)的两侧分别固设于所述垫板(22),所述公模板(24)固设于所述支承板(23)背离所述垫板(22)的一侧,所述公模板(24)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型芯(3),所述型芯(3)与所述型腔之间形成有供塑料工件(14)成型的间隙;其特征是:所述型芯(3)包括芯杆(31)以及螺纹成型套(32),所述芯杆(31)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承板(23),所述芯杆(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公模板(24)并可伸入所述型腔内,所述螺纹成型套(32)套设于所述芯杆(31)并可相对所述芯杆(31)转动,且所述螺纹成型套(32)的一端穿出所述公模板(24)并设有与塑料工件(14)的内螺纹相螺接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支承板(23)内开设有容置腔(51),所述容置腔(51)内固定设置有螺纹套(52),所述螺纹成型套(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段与螺纹套(52)的内螺纹螺接配合的外螺纹,且所述螺纹套(52)内设有供所述螺纹成型套(32)沿朝向或远离成型塑料工件(14)的方向移动的空间;
每个所述螺纹成型套(32)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驱动齿轮(61),所述公模板(24)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转动的第一圆形腔(71);所述公模板(24)开设有第二圆形腔(72),所述第二圆形腔(72)与所述第一圆形腔(71)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二圆形腔(72)内转动连接有均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啮合的传动齿轮(62),所述传动齿轮(62)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63),且所述支承板(23)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3)转动的第三圆形腔(73),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3)啮合有齿条(64),所述支承板(23)固定设置有调节气缸(66),所述调节气缸(66)可驱动所述齿条(64)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板(23)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8),所述调节气缸(66)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8)的侧壁,所述安装座(8)开设有供所述调节气缸(66)活塞轴穿过的第一导向槽(82),且所述第一导向槽(82)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齿条(64)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82)滑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安装座(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沿(81),凸沿(81)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支承板(23)的侧壁,所述凸沿(81)的厚度范围在之间18mm-2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气缸(66)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座(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气缸(66)的活塞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661),所述连接块(661)与所述齿条(64)的一端卡接固定,且所述连接块(661)可沿第一导向槽(82)滑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块(661)相对的两侧壁可抵触于所述第一导向槽(82)相对的两槽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顶出油缸、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11)、若干根顶针(121)以及推板(13);所述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与顶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座板(2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顶杆远离顶出油缸的一端穿过的避位孔(211),且所述顶杆可与避位孔(211)滑移配合;所述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位于动模座板(21)以及支承板(23)之间,且下固定板(11)位于靠近动模座板(21)的一侧,所述下固定板(11)朝向动模座板(21)的侧面开设有顶杆套(111),所述顶杆套(111)可相对所述避位孔(211)滑移,顶杆固定连接于顶杆套(111)内;所述上固定板(10)与下固定板(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垫板(22)、动模座板(21)以及支承板(23)之间围合形成可供上固定板(10)以及下固定板(11)同步滑移的空间;公模板(24)背离支承板(23)的一侧开设有嵌槽(241),推板(13)可嵌入嵌槽(241)内,且推板(13)可滑移出嵌槽(241);
所述顶针(1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固定板(10),顶针(121)的另一端穿过支承板(23)以及嵌槽(241)后与推板(13)固定连接;所述型芯(3)的一端设于支承板(23),型芯(3)的另一端穿过嵌槽(241)后并穿出推板(13),推板(13)可将芯杆(31)上成型的塑料工件(14)推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固定板(10)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杆(122),所述导向杆(1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固定板(10)的移动方向相同,且所述导向杆(122)远离上固定板(10)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支承板(23)以及公模板(24),且所述导向杆(122)可相对支承板(23)以及公模板(24)滑移。
CN201921535370.X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9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5370.XU CN210791860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5370.XU CN210791860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1860U true CN210791860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537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91860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18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6340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天津原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主轴螺母的注塑模具
CN113561374A (zh) * 2021-08-02 2021-10-29 深圳市羽利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脱模的精密件模具
CN115958756A (zh) * 2022-10-17 2023-04-14 浙江金马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型腔齿轮抽螺纹注塑模具及其双抽芯注塑成型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6340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天津原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主轴螺母的注塑模具
CN113561374A (zh) * 2021-08-02 2021-10-29 深圳市羽利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脱模的精密件模具
CN113561374B (zh) * 2021-08-02 2022-12-20 深圳市羽利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脱模的精密件模具
CN115958756A (zh) * 2022-10-17 2023-04-14 浙江金马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型腔齿轮抽螺纹注塑模具及其双抽芯注塑成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91860U (zh) 一种内螺纹注塑件用的注塑模具
CN112848104A (zh) 汽车仪表板装饰条双色注塑模具
CN100410051C (zh) 实现标准化模架的保险杠模具
CN201353863Y (zh) 一种可短距离侧向抽芯的柔性浮顶机构
CN201483723U (zh) 用于注塑成型高精度插接件的注塑模具
CN210791861U (zh) 一种双型腔注塑模具
CN202213139U (zh) 一种光圈模具装置
CN201677461U (zh) 一种靠锥形滑块定位镶嵌件成型的塑料模具
CN212422029U (zh) 一种高效率易操作的镜片用注塑模具
CN211941897U (zh) 一种内抽滑块脱模机构
CN113510899A (zh)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CN214562587U (zh) 一种快速模结构
CN219855775U (zh) 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
CN115157581B (zh) 脱模装置和注塑模具
CN216300026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7916556U (zh) 一种生产圆弧塑件用注塑模具
CN110539446A (zh) 双色按键的注塑模具
CN218519086U (zh)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CN214773622U (zh) 一种用于同步带轮的注塑模具
CN218519052U (zh) 双色注塑模具
CN214419431U (zh) 三板模针形模具
CN214111286U (zh) 一种用于生产电机凸轮的模具
CN218462871U (zh) 外壳体注塑模具
CN203567041U (zh) 一种汽车清洗盖板注塑模具的成型机构
CN214324063U (zh) 全地形摩托车左右后装饰罩模具超小型斜顶块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