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226U -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226U
CN210760226U CN201921150223.0U CN201921150223U CN210760226U CN 210760226 U CN210760226 U CN 210760226U CN 201921150223 U CN201921150223 U CN 201921150223U CN 210760226 U CN210760226 U CN 210760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ull rod
suspension
bush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02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虎强
周少代
吕绪宁
庄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02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0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拉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该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包括: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悬置拉杆、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支架衬套总成、以及用于连接悬置拉杆和支架衬套总成的连接组件;悬置拉杆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安装件和与安装件相连的拉杆骨架,拉杆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组件的拉杆安装孔和从拉杆安装孔向安装件方向延伸的活动槽;连接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支架衬套总成从拉杆安装孔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移动。该可实现在未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悬置拉杆和支架衬套总成紧固;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支架衬套总成沿活动槽移动,达到脱离的碰撞安全要求。

Description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拉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悬置拉杆是汽车内安装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件,起到对动力总成的支撑、限位和隔振的作用。悬置拉杆是用于连接动力总成与副车架的零部件,通过其上的前端安装点结构与动力总成进行紧固,使得动力总成通过悬置拉杆传递与副车架之间的力及扭矩,并通过悬置拉杆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及隔震的目的。当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在碰撞时不容易发生断裂,难以达到碰撞时使动力总成脱离的碰撞性能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在碰撞时不容易发生断裂,难以达到碰撞时使动力总成脱离的碰撞性能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在碰撞使动力总成脱离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包括: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悬置拉杆、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支架衬套总成、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悬置拉杆和所述支架衬套总成的连接组件;
所述悬置拉杆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副车架的安装件和与所述安装件相连的拉杆骨架,所述拉杆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拉杆安装孔和从所述拉杆安装孔向所述安装件方向延伸的活动槽;
所述连接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支架衬套总成从所述拉杆安装孔的位置脱离,并沿所述活动槽移动。
优选地,所述拉杆骨架包括在所述安装件外圆周上的骨架连接环和从所述骨架连接环向同一侧延伸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骨架支撑部,每一所述骨架支撑部远离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设有所述拉杆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拉杆骨架上还设有与所述活动槽的形状相匹配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外周。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上设有由内向外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形成供所述连接组件移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和与所述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连接螺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杆一端的连接螺帽,所述支架衬套总成上设有总成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栓和所述连接螺母装配于所述拉杆安装孔和所述总成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活动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螺杆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加强筋中所述内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螺母和所述连接螺帽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加强筋中上内侧与下内侧之间的内侧距离与所述连接螺母和所述连接螺帽的外径相匹配,以形成供所述连接组件移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衬套总成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和与所述连接支架配合的连接衬套;所述连接支架上远离所述悬置拉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总成的第一连接孔,靠近所述悬置拉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衬套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衬套上设有所述总成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衬套包括第一衬套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衬套外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的高度与两个所述骨架支撑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衬套内设有所述总成安装孔;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二衬套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悬置拉杆为钢材悬置拉杆或者铝合金悬置拉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中,在悬置拉杆的拉杆骨架上设置拉杆安装孔和从拉杆安装孔向悬置拉杆的安装件方向延伸的活动槽,在支架衬套总成上设有总成安装孔,采用连接组件与拉杆安装孔和总成安装孔配合,以达到连接悬置拉杆和支架衬套总成的目的,可实现在未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悬置拉杆和支架衬套总成紧固;而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支架衬套总成沿活动槽移动,以达到在外力碰撞时使与支架衬套总成相连的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脱离的碰撞安全要求,有助于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的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处于未脱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处于脱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图3中B-B线的剖面图。
其中,10、悬置拉杆;11、安装件;12、拉杆骨架;121、骨架连接环;122、骨架支撑部;13、拉杆安装孔;14、活动槽;15、加强筋;20、支架衬套总成;21、连接支架;211、第一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2、连接衬套;221、第一衬套;222、第二衬套;23、总成安装孔;30、连接组件;31、连接螺栓;311、连接螺杆;312、连接螺帽;32、连接螺母;33、连接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至图5示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的示意图,该悬置拉杆安装结构是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连接结构,是用于减少发动机震动对车体的影响,以保证车内舒适度的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悬置拉杆10、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支架衬套总成20、以及用于连接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的连接组件30。悬置拉杆10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安装件11和与安装件11相连的拉杆骨架12。拉杆骨架12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0的拉杆安装孔13和从拉杆安装孔13向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活动槽14。连接组件30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从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14移动。
其中,连接组件30可以使悬置拉杆10与支架衬套总成20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使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且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更换相应的悬置拉杆10或支架衬套总成20。可以理解地,为了使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可达到连接车辆的发动机和车身的目的,可设计用于连接车身上的副车架的悬置拉杆10和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动力总成的支架衬套总成20,采用连接组件30实现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可拆卸连接,保障悬置拉杆安装结构所需达到的减震功能的实现。
如图1-图5所示,拉杆骨架12与安装件11可以采用冲压技术冲压成型,使得安装件11与拉杆骨架12一体成型,以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安装件11和拉杆骨架12存在脱落风险,影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的功能实现。拉杆安装孔13是悬置拉杆10上设置的用于与连接组件30配合以实现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安装孔。活动槽14是从拉杆安装孔13开始向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活动槽14,可在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及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从悬置拉杆10的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14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在受到外力碰撞时达到碰撞安全要求。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悬置拉杆安装结构正常使用,即未受到外力碰撞时,采用连接组件30连接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将支架衬套总成20固定在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使得动力总成通过悬置拉杆10传递与副车架之间的力及扭矩,并通过悬置拉杆10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及隔震。如图4和图5所示,在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连接组件30带动架衬套总成20从悬置拉杆10上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14移动,即可实现在外力作用下,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及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从拉杆骨架12的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拉杆骨架12上设置的活动槽14移动,以达到在外力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安全要求。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中,在悬置拉杆10的拉杆骨架12上设置拉杆安装孔13和从拉杆安装孔13向悬置拉杆10的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活动槽14,采用连接组件30连接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可实现在未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紧固,以将支架衬套总成20固定在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而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使得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从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14移动,以达到在外力碰撞时使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安全要求,有助于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支架衬套总成20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0的总成安装孔23。总成安装孔23是设置在支架衬套总成20上的用于与连接组件30配合以实现与悬置拉杆10相连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悬置拉杆安装结构正常使用,即未受到外力碰撞时,采用连接组件30穿过拉杆安装孔13和总成安装孔23并固定,以将支架衬套总成20固定在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采用连接组件30连接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使得动力总成通过悬置拉杆10传递与副车架之间的力及扭矩,并通过悬置拉杆10对动力总成进行限位及隔震。如图4和图5所示,在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受到外力碰撞时,在外力作用下,使得连接组件30带动架衬套总成20从悬置拉杆10上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活动槽14移动,即可实现在外力作用下,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及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从拉杆骨架12的拉杆安装孔13的位置脱离,并沿拉杆骨架12上设置的活动槽14移动,以达到在外力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安全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螺栓31和与连接螺栓31配合的连接螺母32,连接螺栓31包括连接螺杆311和设置在连接螺杆311一端的连接螺帽312,连接螺栓31和连接螺母32装配于拉杆安装孔13和总成安装孔23中,以实现连接悬置拉杆10和支架衬套总成20。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31和连接螺母32装配于拉杆安装孔13和总成安装孔23中,通过连接螺栓31与连接螺母32配合,以实现悬置拉杆10与支架衬套总成20可拆卸连接,以使两者连接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连接螺栓31与连接螺母32配合形成的连接组件30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30还包括连接垫圈33,连接垫圈33设置在连接螺母32与支架衬套总成20之间,或者设置在连接螺帽312与支架衬套总成20之间,用于保护支架衬套总成20的表面不受连接螺母32或连接螺帽312的擦伤,分散连接螺母32或连接螺帽312对支架衬套总成20的压力,以达到保障支架衬套总成20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件11为圆环形的安装件11,用于与副车架相连。拉杆骨架12包括在安装件11外圆周上的骨架连接环121和从骨架连接环121向同一侧延伸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骨架支撑部122,每一骨架支撑部122远离安装件11的一端设有拉杆安装孔13和活动槽14。骨架连接环121与骨架支撑部122采用冲压技术冲压成型,以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存在脱落风险,影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的功能实现。由于安装件11为圆环形的安装件11,而骨架连接环121为设置在安装件11外圆周上与其冲压成型的连接环,因此,骨架连接环121可以为半圆形连接环。可以理解地,该半圆形连接环的弧度决定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若半圆形连接环的弧度为180度,则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等于安装件11的直径;若半圆形连接环的弧度大于180度且小于360度,则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件11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衬套总成20可设置在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即两个呈板状的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需大于支架衬套总成20的宽度,以使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形成容置支架衬套总成20的空间。该拉杆骨架12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骨架支撑部122,若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架衬套总成20的宽度,使得悬置拉杆10与支架衬套总成20配合时,可将支架衬套总成20放置在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使得拉杆安装孔13与总成安装孔23相对设置,再采用连接组件30的连接螺栓31依次穿过拉杆安装孔13、总成安装孔23和拉杆安装孔13,并采用连接螺母32固定,即可实现使悬置拉杆10与支架衬套总成20连接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拉杆骨架12上还设有与活动槽14的形状相匹配的加强筋15,加强筋15设置在活动槽14外周。活动槽14为从拉杆安装孔13延伸出的长条形的活动槽14,加强筋15设置在活动槽14外周且与活动槽14的形状相匹配,则加强筋15可以设置在活动槽14除了拉杆安装孔13以外的其他侧面上,如图1至图5中活动槽14的上侧、右侧和下侧。加强筋15可以增加设有活动槽14的拉杆骨架12的支撑刚度,增强其抗弯曲的性能,避免在外力碰撞时,拉杆骨架12因支撑刚度不强而导致弯曲,影响悬置拉杆10的正常功能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筋15上设有由内向外的内凹槽(图中未示出),内凹槽形成供连接组件30移动的空间,以使加强筋15的高度可以使连接组件30(具体为连接螺母32和连接螺帽312)可以从拉杆安装孔13上脱开,并沿加强筋15的内凹槽形成的空间移动,即可以实现使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和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从拉杆安装孔13脱离,但仍在悬置拉杆10的加强筋15所形成的空间内,以达到外力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性能要求。可以理解地,在外力碰撞之后,还可以使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和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沿活动槽14向拉杆安装孔13方向移动,以达到复位目的,使其复位过程操作更简单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活动槽14是从拉杆安装孔13向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使得活动槽14的宽度与拉杆安装孔13的外径相匹配,而连接螺杆311需穿过拉杆安装孔13,因此,活动槽14的宽度与连接螺杆311的外径相匹配,以使连接组件30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及与其相连的动力总成沿活动槽14移动时,连接螺杆311处于活动槽14对应的位置。加强筋15中内凹槽的宽度与连接螺母32和连接螺帽312的厚度相匹配,加强筋15中上内侧与下内侧之间的内侧距离与连接螺母32和连接螺帽312的外径相匹配,以形成供连接组件30移动的空间。可以理解地,配置加强筋15中内凹槽的宽度和内侧距离,分别与连接螺母32和连接螺帽312的厚度和外径相匹配,以使连接螺母32和连接螺帽312可以在加强筋15的内凹槽所形成的空间上移动,以使连接螺杆311带动支架衬套总成20和与支架衬套总成20相连的动力总成从拉杆安装孔13脱离,可在悬置拉杆10的加强筋15所形成的空间内移动,以达到外力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性能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衬套总成20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21和与连接支架21配合的连接衬套22。即连接支架21是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的元件,而连接衬套22是设置在连接支架21上的用于连接悬置拉杆10的元件,该连接衬套22可以直至密封和磨损保护作用的元件。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支架21上远离悬置拉杆1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第一连接孔211,靠近悬置拉杆10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衬套22的第二连接孔212,连接衬套22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0的总成安装孔23。即连接支架21通过第一连接孔211与动力总成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孔212与连接衬套22连接,而连接衬套22上设有与连接组件30(即连接螺杆311)配合的总成安装孔23,以实现连接衬套22与悬置拉杆10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衬套22包括第一衬套221和套设在第一衬套221外的第二衬套222,第一衬套221的高度与两个骨架支撑部122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且第一衬套221内设有总成安装孔23;第二衬套222的内径与第一衬套221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二衬套222的外径与第二连接孔212的内径相匹配。即连接衬套22包括两个相互嵌套的第一衬套221和第二衬套222,第一衬套221在内,而第二衬套222在外。第一衬套221上设有用于与连接组件30中的连接螺杆311配合的总成安装孔23,且第一衬套221的高度与两个骨架支撑部122的距离相匹配,以起到对连接螺杆311和骨架支撑部122进行磨损保护的作用。第二衬套222套设在第一衬套221外,且第二衬套222安装在连接支架21的第二连接孔212内,且第二衬套222的内径与第一衬套221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二衬套222的外径与第二连接孔212的内径相匹配,以起到对第一衬套221和连接支架21进行磨损保护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悬置拉杆10可以为钢材悬置拉杆,钢材悬置拉杆造价成本较低,而且在拉杆骨架12上设置从拉杆安装孔13开始向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活动槽14,并在活动槽14外周设置与活动槽14形状相匹配的加强筋15,以增强钢材悬置拉杆10的支撑刚度,使得其可以达到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性能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悬置拉杆10可以为铝合金悬置拉杆,可以在碰撞时发生断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碰撞时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脱离的碰撞性能要求;且通过在拉杆骨架12上设置从拉杆安装孔13开始向安装件11方向延伸的活动槽14,并在活动槽14外周设置与活动槽14形状相匹配的加强筋15,进一步确保外力碰撞时其可以使动力总成与悬置拉杆10脱离的碰撞性能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用于连接副车架的悬置拉杆、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支架衬套总成、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悬置拉杆和所述支架衬套总成的连接组件;
所述悬置拉杆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副车架的安装件和与所述安装件相连的拉杆骨架,所述拉杆骨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拉杆安装孔和从所述拉杆安装孔向所述安装件方向延伸的活动槽;
所述连接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支架衬套总成从所述拉杆安装孔的位置脱离,并沿所述活动槽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骨架包括在所述安装件外圆周上的骨架连接环和从所述骨架连接环向同一侧延伸的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骨架支撑部,每一所述骨架支撑部远离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设有所述拉杆安装孔和所述活动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骨架上还设有与所述活动槽的形状相匹配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外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上设有由内向外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形成供所述连接组件移动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和与所述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连接螺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杆一端的连接螺帽,所述支架衬套总成上设有总成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栓和所述连接螺母装配于所述拉杆安装孔和所述总成安装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螺杆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加强筋中所述内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螺母和所述连接螺帽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加强筋中上内侧与下内侧之间的内侧距离与所述连接螺母和所述连接螺帽的外径相匹配,以形成供所述连接组件移动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衬套总成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和与所述连接支架配合的连接衬套;所述连接支架上远离所述悬置拉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动力总成的第一连接孔,靠近所述悬置拉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衬套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衬套上设有所述总成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衬套包括第一衬套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衬套外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的高度与两个所述骨架支撑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衬套内设有所述总成安装孔;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二衬套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径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拉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拉杆为钢材悬置拉杆或者铝合金悬置拉杆。
CN201921150223.0U 2019-07-19 2019-07-19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Active CN210760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0223.0U CN210760226U (zh) 2019-07-19 2019-07-19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0223.0U CN210760226U (zh) 2019-07-19 2019-07-19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226U true CN21076022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7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0223.0U Active CN210760226U (zh) 2019-07-19 2019-07-19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0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3592B1 (ko)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CN110509998B (zh)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KR20200024705A (ko) 차량용 파워 유닛 구조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08657288B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
CN209776168U (zh) 一种机动车油箱及其油箱防护装置
CN210760226U (zh) 悬置拉杆安装结构
CN109532885B (zh) 内燃动车组车下布置动力集成系统安装框架
CN110978977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03158521A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总成
CN216805605U (zh) 一种前轮壳传力结构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US11458825B2 (en) Battery and seat assembly for a hybrid motor vehicle
JP3698076B2 (ja)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KR20220082490A (ko) 차량의 차체
CN113830185B (zh) 一种错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与车辆
CN205801245U (zh) 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安装总成和后悬安装结构
CN111055927A (zh) 用于车辆的挡泥板
CN217477413U (zh) 后地板纵梁结构及汽车
CN103318012A (zh) 用于冷却模块的可收缩整体支架
CN212047582U (zh) 一种悬置结构、悬置总成及汽车
CN212765558U (zh) 后减振器上支架、后减振器以及车辆
KR102359713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CN214396684U (zh) 雨刮电机安装支架及车身前围上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