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5633U -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5633U
CN210735633U CN201921775147.2U CN201921775147U CN210735633U CN 210735633 U CN210735633 U CN 210735633U CN 201921775147 U CN201921775147 U CN 201921775147U CN 210735633 U CN210735633 U CN 210735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conveying line
conveying
splint
car lo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51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大红
石江涛
黄盼龙
姚占勇
翟新
武怀斌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Ta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Tai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Tai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Tai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5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5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车机及装车系统,涉及装车技术领域。该装车机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机架的输送线、码放装置和对中结构。输送线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码放装置与输送线连接,并用于承接货物。对中结构包括两个抱夹板,两个抱夹板均设置于输送线上方,至少一个抱夹板活动连接于输送线,并能选择性地靠近另一个抱夹板。至少一个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抱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滚动体,多个滚动体能在沿第一方向的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车系统,其采用了上述的装车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机及装车系统能避免影响货物输送,并提高输送效率。

Description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输送线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常用的输送装置。输送线上常安装推板、夹板、挡块等机构对经过的货物的姿态进行调整,例如调整横向位置、对齐等。但当货物较窄较高,或者当多个货物排在一起输送时,传统的机械调整方式很难对货物的姿态进行准确调整。
在现有技术中,对输送线上的货物进行调整时需要将货物输送停止,才能对货物进行调整,极大的增长了输送的时间,降低了输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装车机,其能够避免影响货物输送,并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装车系统,其能够影响货物输送,并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车机,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线、码放装置和对中结构。所述输送线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所述码放装置与所述输送线连接,并用于承接货物。所述对中结构包括两个抱夹板,两个所述抱夹板均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上方,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线,并能选择性地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滚动体,多个所述滚动体能在沿第一方向的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
可选择地,多个所述滚动体凸出于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的侧面。
可选择地,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抱夹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空腔,安装空腔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均转动设置有多个滚轮。
可选择地,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输送线上用于输送货物的平面。
可选择地,两个相邻的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所述滚轮交错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滚动体转动。
可选择地,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并且所述安装框架横跨于所述输送线,两个所述抱夹板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并且两个所述抱夹板位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输送线围成的空间内部。
可选择地,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两个所述抱夹板,并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抱夹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可选择地,所述输送线上还设置有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位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所述视觉识别装置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并且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输送线上货物的位置和姿态并控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所述抱夹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一种装车系统,包括装车机。该装车机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线、码放装置和对中结构。所述输送线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所述码放装置与所述输送线连接,并用于承接货物。所述对中结构包括两个抱夹板,两个所述抱夹板均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上方,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线,并能选择性地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滚动体,多个所述滚动体能在沿第一方向的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机及装车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车机及装车系统能通过在至少一个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抱夹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滚动体,并使得滚动体能在沿第一方向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进而能使得两个抱夹板相互靠近并对货物进行抱紧时不影响货物沿第一方向的输送,能避免影响货物的输送,能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装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装车机;100-机架;200-输送线;210-对中结构;211-抱夹板;212-滚动体;213-安装空腔;214-转轴;220-安装框架;230-视觉识别装置;300-码放装置;350-码放移动结构;351-滑轨;352-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车机10,其用于将货物码放于车厢内部的载货平面(图未示)。其中,该装车机10能避免影响货物的输送,并提高货物输送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车机10用于放置于车厢内部的载货平面上,并能在载货平面上移动,以将货物搬运至指定的位置并将货物码放于指定的位置,进而使得货物能整齐的码放于载货平面。另外,装车机10连接于用于输送货物的输送装置(图未示),输送装置从仓库或者其他地方将货物输送至装车机10,装车机10能承接输送装置输送的货物并将货物搬运并码放至指定的位置。
装车机10包括机架100、输送线200和码放装置300。
输送线200安装于机架100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200设置于机架100的后端并用于与输送装置连接,并且输送线200能承接输送装置输送的货物,并且在输送线200承接货物之后,输送线200能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以将货物输送至机架100的前端。码放装置300安装于机架100的前端,并且码放装置300与输送线200连接,码放装置300能承接输送线200输送的货物,并且码放装置300能将多个货物规整并码放至指定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装车机10还包括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安装于机架100下方,便能通过移动结构带动机架100、输送线200以及码放装置300在载货平面移动,以便于装车机10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并将货物码放至指定位置。其中移动结构可以是履带式移动装置或者轮式移动装置等。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200自机架100的后端伸入机架100内部并延伸至机架100的前端,以使得能通过输送线200将输送装置输送的货物输送至码放装置300。需要说明的是,装车机10上设置有与输送线200相适配的第一驱动装置(图未标),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向输送线200提供动力,以便于输送线200输送货物。第一驱动装置的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进一步地,装车机10还包括对中结构210,对中结构210安装于输送线200并位于输送线200上方,对中结构210用于向输送线200上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以使得输送线200上的货物能以指定的姿态进行输送。通过对中结构210的设置,能将货物调整至输送线200上的指定位置,其中,指定的位置包括:输送线200的中部以及输送线200的两侧等,另外,同时能将松散的多个货物抱紧并规整为一体,以使得多个货物能以一个整体的方式进行输送,并在输送线200将多个货物输送至码放装置300上时,能保证货物的整体性,同时提高码放货物的效率以及货物的整齐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对中结构210不仅可以应用于装车机10中,对中结构210同样能应用于其他的输送设备上,以便于向输送设备上输送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进而保证输送设备上货物的整体性。其中,输送设备可以是该装车机10前端用于输送货物的输送装置,也可以是其他场合用于输送货物的其他设备。
可选择地,对中结构210包括两个抱夹板211,两个抱夹板211均设置于输送线200的上方,并且至少一个抱夹板211活动连接于输送线200,以使得活动连接于输送线200的抱夹板211能选择性地靠近另一个抱夹板211,以对两个抱夹板211之间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或者能远离另一个抱夹板211进而能重复地进行多个货物的抱夹。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抱夹板211均活动连接于输送线200,进而通过两个抱夹板211的相互靠近对两个抱夹板211之间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中一个抱夹板211固定连接于输送线200并使得该抱夹板211位于输送线200上指定的位置,另一个抱夹板211则活动连接于输送线200,此时便能通过活动连接于输送线200的抱夹板211相对于另一个抱夹板211移动,进而向两个抱夹板211之间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滚动体212,多个滚动体212均能在沿第一方向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即使得当两个抱夹板211对位于两个抱夹板211之间的货物进行抱夹时,能通过滚动体212的自由滚动减小抱夹板211对于货物提供的阻力,进而使得货物在输送线200沿第一方向的输送作用下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能避免抱夹板211对货物的对中抱紧作用影响输送线200对于货物的输送。
其中,通过在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滚动体212,能使得在两个抱夹板211运作的同时不需要停止输送线200的运作,提高了对于货物输送的效率,进而提高了货物的码放效率。另外,还能通过滚动体212的设置避免在两个抱夹板211抱夹货物时出现货物与输送线200之间的摩擦损坏货物的情况出现,能避免造成货物的损伤。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抱夹板211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抱夹板211上设置滚动体212,即,两个抱夹板211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滚动体212。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中结构21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驱动滚动体212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图未标),以使得能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直接驱动滚动体212转动,通过将滚动体212转动的速度控制为与输送线200输送货物的速度相同,便能通过滚动体212带动货物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样能实现保证货物稳定输送的目的。
其中,两个抱夹板211上设置滚动体212的方式相同,在此以其中一个抱夹板211上的多个滚动体212为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212凸出于抱夹板211靠近另一个抱夹板211的侧面,以使得两个抱夹板211在相互靠近并对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时,能使得滚动体212接触于货物,进而在货物的外力作用下带动滚动体212转动,便能实现对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的同时避免对货物的输送造成阻力。
可选择地,在本实施例中,抱夹板211靠近另一个抱夹板2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空腔213,安装空腔213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轴214,多个转轴214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空腔213的内周壁,并且转轴214垂直于输送线200上用于输送货物的平面。另外,每个转轴214上均转动设置有多个滚轮,多个滚轮均能相对于转轴214自由转动,并且滚轮的其中一侧凸出于安装空腔213,以使得两个抱夹板211在对货物进行抱夹时,能通过滚轮接触于货物,便能通过货物的自由转动实现货物沿第一方向的输送不受影响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转轴214之间的多个滚轮交错设置,以使得能减小每两个转轴214之间的距离,能在相同数量转轴214的情况下缩短抱夹板21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进而便于抱夹板211对于货物的夹持,避免抱夹板211出现受力不均产生变形进而对货物的输送造成影响的情况。其中,抱夹板211的变形包括:抱夹板211的其中一端对货物进行抱夹,另一端则出现进一步靠拢至两个抱夹板211之间距离小于货物宽度的情况,从而造成货物无法正常输送;以及,抱夹板211受力不均出现抱夹板211弯曲的情况等。另外,通过上述滚轮的设置方式,能保证滚轮分布均匀,进而能向货物提供充分的对中抱紧作用。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中结构21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抱夹板211通过多个轴线垂直于输送线200上输送货物的平面的柱状轮辊,并且多个柱状轮辊相互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或者,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多个万向滚轮,或者,将滚轮替换为轴承等转动部件等。
另外,对中结构210还包括安装框架220和第三驱动装置(图未标),安装框架220安装于输送线200的外框架上,并且安装框架220横跨于输送线200。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抱夹板211均活动连接于安装框架220,并且位于安装框架220和输送线200围成的空间内部。第三驱动装置则安装于安装框架220顶部,并且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两个抱夹板211,以使得能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三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两个抱夹板211活动连接于安装框架220,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三驱动装置同时对两个抱夹板211进行驱动。第三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伺服电机和丝杆,进而通过伺服电机提供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动力,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同步带或者齿轮齿条等方式设置。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框架220也可以设置于机架100上,即使得对中结构210整体安装于机架100上。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输送线200的结构形式为辊筒式结构时,第三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输送线200下方,并位于安装框架220底部,两个抱夹板211通过穿过输送线200的辊筒间隙的连接件连接于第三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200的外框架上还安装有视觉识别装置230,视觉识别装置230位于输送线200的上方,并且视觉识别装置230用于识别输送线200上的货物的位置和姿态。并且,视觉识别装置230与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以使得能通过视觉识别装置230控制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抱夹板211,以便于抱夹板211对移动至两个抱夹板211之间的货物提供对中抱紧作用。
在输送线200对货物进行对中抱紧之后,输送线200将完成规整的货物输送至码放装置300,码放装置300在对多个货物进行规整成排之后便能将货物码放至指定的位置。
其中,机架100的两侧设置有码放移动结构350,码放移动结构350用于驱动码放装置300整体在第一方向所在直线上做往复运动,进而能使得码放装置300能伸至指定位置对货物进行码放。其中,码放移动结构350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图未标)、滑轨351和滑动部352,滑轨351活动设置于机架100的两侧,并且滑轨351能相对于机架100上下移动,滑动部352与滑轨351滑动连接并且码放装置300连接于滑动部352的前端,第四驱动装置则连接于滑动部352以驱动滑动部352带动码放装置300相对滑轨351移动,进而实现带动码放装置300在第一方向所在直线上做往复运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部352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垂直于滑动部352并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滑动轴,码放装置300能活动设置于滑动轴上,以使得码放装置300能沿滑动轴上下滑动以调整码放装置300码放的高度,进而在滑轨351能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滑动轴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整体装车机10码放的高度。另外,也可以在机架100上设置框架提升机构(图未示),以通过框架提升结构带动码放装置300和码放移动结构350整体提升或者降低,以提升装车机10的码放高度并实现装车机10适应于不同类型的货车车厢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200上具有输送货物的平面,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滑轨351相对于机架100移动的方向以及滑动轴的延伸方向等均为上下方向。输送线200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一方向,同时前后方向也指代第一方向,并且前端指代的是输送线200远离输送装置的一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装车机10能通过在至少一个抱夹板211靠近另一个抱夹板211的一侧设置多个滚动体212,并使得滚动体212能在沿第一方向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进而能使得两个抱夹板211相互靠近并对货物进行抱紧时不影响货物沿第一方向的输送,能避免影响货物的输送,能提高输送效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车系统(图未示),其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装车机10,并且该装车系统整体结构紧凑,能提高整体稳定性,并能扩大码放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装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所述机架的输送线、码放装置和对中结构;
所述输送线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货物;
所述码放装置与所述输送线连接,并用于承接货物;
所述对中结构包括两个抱夹板,两个所述抱夹板均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上方,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线,并能选择性地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
至少一个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滚动体,多个所述滚动体能在沿第一方向的输送的货物的外力下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滚动体凸出于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所述抱夹板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夹板靠近另一个抱夹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空腔,安装空腔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均转动设置有多个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输送线上用于输送货物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所述滚轮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滚动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并且所述安装框架横跨于所述输送线,两个所述抱夹板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并且两个所述抱夹板位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输送线围成的空间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两个所述抱夹板,并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抱夹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上还设置有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位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所述视觉识别装置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并且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输送线上货物的位置和姿态并控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所述抱夹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10.一种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车机。
CN201921775147.2U 2019-09-16 2019-10-21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Active CN2107356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2237 2019-09-16
CN2019108722371 2019-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5633U true CN210735633U (zh) 2020-06-12

Family

ID=6878559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5147.2U Active CN210735633U (zh) 2019-09-16 2019-10-21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01911002576.0A Pending CN110562764A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01921775140.0U Active CN210735629U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01911002582.6A Pending CN110562765A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及装车机
CN201921775171.6U Active CN210735630U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及装车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2576.0A Pending CN110562764A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01921775140.0U Active CN210735629U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01911002582.6A Pending CN110562765A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及装车机
CN201921775171.6U Active CN210735630U (zh) 2019-09-16 2019-10-21 码放装置及装车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10735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64A (zh) * 2019-09-16 2019-12-13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1360A (en) * 1981-07-22 1984-02-14 Mamoru Maeno Container for the load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oods
JP6850122B2 (ja) * 2016-12-26 2021-03-31 株式会社東邦大信 搬送方向変換装置
CN207243010U (zh) * 2017-08-31 2018-04-17 烟台海德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包装箱自动装车机械手
CN108750691A (zh) * 2018-07-23 2018-11-06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拆垛装车系统及货物拆垛装车方法
CN108861669B (zh) * 2018-07-23 2024-01-19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机构及方法
CN110002247A (zh) * 2019-05-14 2019-07-12 广州逻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货物智能装卸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0735633U (zh) * 2019-09-16 2020-06-12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64A (zh) * 2019-09-16 2019-12-13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5630U (zh) 2020-06-12
CN110562764A (zh) 2019-12-13
CN110562765A (zh) 2019-12-13
CN210735629U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2302B1 (ko) 독립형 휠구동유닛을 장착한 측면주행용 무인대차
CN107963470B (zh) 一种货物自动码放装置
CN210735633U (zh) 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CN211768480U (zh) 一种重载直线顶升移载机
CN112374117A (zh) 一种离合式衔接机构和输送装置
CN210392455U (zh) 一种运输杆组件及应用其的货物搬运传输机构
CN208585722U (zh) 一种转向输送设备
CN109230600A (zh) 新能源汽车磁钢原料配料设备的单翻转式料仓补料系统
CN209777533U (zh) 一种带气动阻挡的链条输送机
CN110800698B (zh) 黑水虻养殖系统
CN210392605U (zh) 一种agv搬运器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CN209988515U (zh) 货物搬运传输机构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CN111559607A (zh) 用于带式输送线的物料转运仓库机器人
CN217024290U (zh) 一种货件稳定转向装置及运输系统
CN209306410U (zh) 移料机构
CN218464563U (zh) 一种抱夹结构及升降装置
CN217436991U (zh) 一种新型搬运系统
CN218402558U (zh) 一种货物换向输送线
CN212424297U (zh) 用于带式输送线的物料转运仓库机器人
CN218930862U (zh) 一种重载输送机
CN216784922U (zh) 一种网关栈板线的顶升组件
CN216736614U (zh) 一种垛形货物装车机构
CN211920049U (zh) 一种自动出料升降传送机构
CN215923637U (zh) 一种bsg电容u型生产线用暂存转运单元及暂存站
CN217894338U (zh) 运输设备及物料抓取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00 intersection of Fangxing Avenue and Yulan Avenue,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Ta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intersection of Fangxing Avenue and Yulan Avenue, Taohua Industrial Park,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TAIHE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