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9667U -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9667U
CN210689667U CN201921803124.8U CN201921803124U CN210689667U CN 210689667 U CN210689667 U CN 210689667U CN 201921803124 U CN201921803124 U CN 201921803124U CN 210689667 U CN210689667 U CN 210689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body
inertial navigation
navigation system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31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聚亮
吴美平
刘伟
于瑞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8031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9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9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9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包括车体、车顶和车载电源系统,所述车体的周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车体水平和/或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车体内部设置有车体滑轨,所述车体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安装平台;所述车顶安装有车载空调和可倒伏天线架,所述车载空调用于对车体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顶于天线架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具有功能丰富、通用性强、舒适度高、可持续供电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惯性导航系统试验平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惯性导航系统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动态范围大、可靠性高的优点,成为惯导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在军用、民用和商用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在航空机载领域,其卓越的表现已得到广泛认可,在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成功应用。
对惯导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和精度评价、误差识别的惯导测试技术是惯导系统生产和应用的基础,只有首先准确测试评价惯导系统,才能谈得上成功应用。其中,车载试验是对惯导系统测试和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车载试验平台可以为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仿生导航、视觉导航、重力测量等各个领域惯导系统的研究创造运动模拟环境。
传统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通常是将车辆进行简单处理,车内放置一块铝制底板,供设备安装,安装平台通用性较差;行车时试验设备供电采用逆变/充电一体机将车载电瓶逆变,功率比较小,容易亏电,并且工作时间取决于车载电瓶的容量,不能长时间给试验设备供电;车载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惯导系统进行静态调试时,用汽车自带空调,需要汽车发电机怠速工作,空调效果差,易造成汽车发动机积碳;车顶的GNSS天线直接粘在车辆顶部,高度不够,容易受到大车遮挡搜不到卫星信号,而且整个车载试验平台的功能性和舒适度都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丰富、通用性强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包括车体、车顶和车载电源系统,所述车体的周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车体水平和/或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车体内部设置有车体滑轨,所述车体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安装平台;所述车顶安装有车载空调和可倒伏天线架,所述车载空调用于对车体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顶于天线架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车顶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车顶滑轨;所述车顶的一侧和/或两侧设置有遮阳棚;所述车顶的中部设置有可开闭的天窗;所述车顶的周侧设置有护栏。
所述车体的后侧设置有双闪灯和后爬梯;所述车体的前侧安装有多探头的行车记录仪,用于对车体周侧的外部环境进行记录并储存。
所述车体内设置有隔离墙,用于将车体分隔成驾驶舱和试验舱,所述车体滑轨安装于所述试验舱内,所述试验舱内还安装有储物柜,所述储物柜内安装有车载电源系统。
所述天线架包括包括天线头、支撑杆和转接板,所述支撑杆呈中空状,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内部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天线头上设有接头,所述天线头密封安装于所述顶板上且接头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转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转接板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用于将底板紧固于所述转接板上且在支撑杆受到外力时使底板绕转接板转动。
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螺钉或螺栓,所述转接板上设有螺孔,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安装孔,所述螺钉或螺栓穿过底板上的安装孔与所述转接板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孔于远离所述底板与转接板转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豁口。
所述底板的底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天线头与顶板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防水密封环;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转接板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处设置有进线孔。
还包括倒伏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倒伏后的支撑杆;所述倒伏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位于所述支撑座上的U型弹簧片;所述支撑座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使倒伏后的支撑杆的底端向顶端逐渐向上倾斜。
所述车载电源系统包括车载发电机、交流切换开关、逆变充电一体机、车载电瓶和备用供电线路,所述交流切换开关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车载发电机和市电相连,用于实现车载发电机和市电的切换,所述交流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相连;所述车载电瓶与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相连,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相连;所述备用供电线路包括依次相连的汽车发电机、汽车电瓶和车载直流充电器,所述车载直流充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载电瓶相连。
所述车载电瓶为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有电池监测仪,所述电池监测仪上设有蓝牙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顶置有车载空调,当停车调试时不再需要汽车发动机怠速开启汽车自带空调,从而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积碳,也可以与汽车自带空调同时开启以加强空调效果;车顶于天线架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的高度,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天线架不会以车辆产生阻力;车辆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车体水平和/或高度的调节组件,长时间驻车时可以开启,可以有效避免底盘受压变形;车体内铺设车内滑轨,间距与规格同机载试验用的飞机一致,设备安装方便,自由度大,航空设备可以直接安装,通用性强;多功能安装平台安装在车内滑轨上,便于安装一些不通用的设备,拆装方便,可以灵活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天线架的天线头通过支撑杆安装于车顶上,保证天线头接收信号的可靠性;支撑杆的底部与转接板转动连接,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支撑杆倒伏在车顶上,节约占用体积;另外紧固机构在支撑杆受到外力时能够将支撑杆上的底板与转接板脱离,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天线架中的紧固机构包括在安装孔于远离底板与转接板转动位置的一侧设置的豁口,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支撑杆受到外物(树枝、桥梁等)撞击时,各个螺钉能够从豁口内脱出,从而使支撑杆倒下,从而防止支撑杆及天线头损坏。另外,在底板的底侧设置有限位块,转接板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在支撑杆立起时,保证其连接可靠性,不会出现摇晃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在支撑杆底部周侧方向设置加强筋,加强了支撑杆强度并保证其顶端的天线头不会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通过交流切换开关能够实现车载发电机或市电的切换,实现负载的供电和车载电瓶的充电;车载电瓶在车载发电机无法供电情况下,逆变电力为负载供电;当无岸电以及静音汽油发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由汽车发电机给车载电瓶充电,再由逆变充电一体机逆变给负载供电;通过上述的整体优化配置,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内部在实施例中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天线架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天线架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天线头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天线头在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倒伏支撑组件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天线架在实施例中的倒伏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载电源系统的方框结构图。
图中标号表示:1、车体;11、车内滑轨;12、隔离墙;13、办公桌;14、储物柜;15、翻板桌;16、桌椅;17、安装平台;19、沙发;110、翻板座椅;111、线缆盘;112、消防设备;113、打气泵;114、维修工具;115、五孔插座;117、配电箱;119、照明灯;120、温湿度计;121、气压高度计;122、衣帽钩;123、车载导航;124、倒车影像;125、行车记录仪;126、胎压监测装置;2、车顶;21、车顶平台;22、后爬梯;23、调节组件;24、空调;25、护栏;26、遮阳蓬;27、出线弯管;28、车顶滑轨;29、天窗;210、双闪灯;211、底盘;212、导流罩;3、天线架;31、天线头;3101、接头;3102、密封槽;3103、防水密封环;32、支撑杆;3201、顶板;32011、通孔;3202、底板;32021、限位块;32022、安装孔;32023、豁口;3203、加强筋;3204、进线孔;33、转接板;3301、限位槽;34、紧固机构;3401、螺钉;35、铰链;36、倒伏支撑组件;3601、支撑座;3602、U型弹簧片;4、车载电源系统;41、车载发电机;42、交流切换开关;43、逆变充电一体机;431、控制面板;432、电脑接口;44、车载电瓶;45、汽车发电机;46、汽车电瓶;47、车载直流充电器;48、电池监测仪;481、蓝牙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包括车体1、车顶2和车载电源系统4,车体1内部设置有车体1滑轨,车体1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安装平台17;车顶2上设有车顶平台21,车顶平台21上安装有车载空调24和可倒伏天线架3,车载空调24用于对车体1进行空气调节;车顶2于天线架3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212,导流罩212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3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在车顶2上设有车顶平台21,加强了车顶2的承重能力,便于车顶2设备的安装及操作人员的行走,车顶2的周侧设有护栏25,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车顶2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车顶滑轨28、可开启式天窗29、顶置车载空调24。车顶滑轨28可以安装一些需要放在车顶2做试验的设备;可开启式天窗29增加了整个车体1内部的透光性,提高舒适度;顶置车载空调24是由岸电或车载静音汽油发电机供电,当停车调试时不再需要汽车发动机怠速开启汽车自带空调,从而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积碳,顶置空调24功率大,效果好,也可以与汽车自带空调同时开启以加强空调效果。车顶2前部左侧安装的可倒伏天线架3,平时其处于放倒状态,需要使用GNSS天线时,由试验人员上去将其立起来,固定好,再将GNSS天线安装在顶部,GNSS天线离地高度3.8m~4m,车载试验中卫星信号不会被周围大车遮挡,此倒伏天线架3结构稳固、刚度强,行车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晃动,引起试验误差;车顶2于天线架3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212,导流罩212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3的高度,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天线架3不会以车辆产生阻力。顶部右侧安装遮阳蓬26,在外出试验时如果碰到雨雪天气地面调试工作不会受到影响。车顶2安装出线弯管27,方便车内外走线。车辆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车体1水平和/或高度的调节组件23,具体地,调节组件23包括位于车体1底盘211上的四个液压调平支腿,长时间驻车时可以开启,可以有效避免底盘211受压变形。
本实施例中,车体1的后上方安装黄色双闪灯210,当车载试验的车速比较低时,开启黄色双闪灯210可以更好的起到警示作用,防止后车追尾。车体1的左后门上安装后爬梯22,便于试验人员上车顶2进行操作,踏梯上装防滑层,保证人员上下的安全。车体1右后方留一外接电源接口,用于岸电给车上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中,车体1内设有隔离墙12,用于将车体1分为驾驶舱和试验舱,车体1的上方安装有照明灯119。驾驶舱安装车载导航123、倒车影像124、胎压监测装置126、行车记录仪125和消防设备112,对于行车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多探头的行车记录仪125还可以实时记录存储整个试验过程的外部环境,为后期试验数据的分析提供一定的素材。隔离墙12与车辆内壁的弧度开模制作,保证其能与车厢弧度配合紧密,隔离墙12制作的时候进行隔音处理,避免司机开车时受到影响;隔离墙12中间位置安装小的推拉窗,方便试验人员与司机交流;隔离墙12底部座椅边上留走线孔,带橡胶塞;隔离墙12于试验舱一边安装衣帽钩122、温湿度计120和气压高度计121,温湿度计120和气压高度计121可以记录车载试验过程中的温湿度和高度,可以作为后期数据处理的素材。
试验舱内左边紧挨隔离墙12有一沙发19,可以做2-3个人,沙发19带有安全带,以保证行车中试验人员的安全,整个沙发19座位底下是一个储物箱,放置有线缆盘111、打气泵113和维修工具114,需要取放东西时可以将座位掀起来。沙发19前面有一张办公桌13,可以用于车载试验时试验人员临时办公,墙面上有五孔插座115和直流电源,可以给笔记本电脑和试验设备供电。办公桌13前面在车辆内壁上安装两个翻板座椅110,便于试验人员坐在那里实时观察试验设备的运行情况,翻板座椅110不需要使用时是收起状态,贴在车辆内壁上,大大节省了车内空间。在两个翻板座椅110对面,车辆的另一侧,也安有一个翻板座椅110,并配有一个翻板桌15,翻板桌15固定在储物柜14上,储物柜14相对于翻板桌15的一侧设有桌椅16,这一套翻板桌椅靠近试验舱内设备安装区,便于试验设备的调试、观察与数据采集等功能。
储物柜14放在车辆的右后方,紧挨车辆侧壁和后门,储物柜14内安装有车载电源系统4,上述设备控制面板嵌在储物柜14表面,便于操作和观察。储物柜14柜门带减震和锁紧机构,柜内附防震保护层和锁紧绳,锁紧绳可以固定柜子里存放的物品,防止行车过程中产生噪音。试验舱内部两边侧壁靠下方的位置安装挂钩,可用于固定设备包装箱等。试验舱整个内部地面上铺设车内滑轨11,间距与规格同机载试验用的飞机一致,设备安装方便,自由度大,航空设备可以直接安装,通用性强。多功能安装平台17安装在车内滑轨11上,便于安装一些不通用的设备,此平台拆装方便,可以灵活使用。车内滑轨11上还可以安装座椅。试验舱地面铺设塑胶地板,美观,耐磨,便于卫生打扫,整个地板高度低于滑轨最高点2mm,防止设备安装时对地板造成磨损。
如图4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天线架3包括天线头31、支撑杆32和转接板33,支撑杆32呈中空状,内部设有空腔,支撑杆32的顶端安装有顶板3201,顶板3201上设有与支撑杆32内部空腔相连通的通孔32011,天线头31上设有接头3101,天线头31密封安装于顶板3201上且接头3101位于通孔32011内;支撑杆32的底端设置有底板3202,底板3202的一侧与转接板33的一侧转动连接,底板3202与转接板33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34,用于将底板3202紧固于转接板33上且在支撑杆32受到外力时使底板3202绕转接板33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顶的倒伏天线架,天线头31通过支撑杆32安装于车顶上,保证天线头31接收信号的可靠性;支撑杆32的底部与转接板33转动连接,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支撑杆32倒伏在车顶上,节约占用体积;另外紧固机构34在支撑杆32受到外力时能够将支撑杆32上的底板3202与转接板33脱离,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3202的一侧与转接板33的一侧通过铰链35转动连接;紧固机构34包括螺钉3401(或者螺栓),转接板33的四角位置处均设有螺孔(其中转接板33通过螺栓紧固在车顶上且保证安装强度),底板3202的四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安装孔32022,螺钉3401穿过底板3202上的安装孔32022与转接板33上的螺孔螺纹连接;安装孔32022于远离底板3202与转接板33转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四分之一的豁口32023。在进行安装时,将支撑杆32立起来后,通过螺钉3401将底板3202与转接板33相互紧贴且紧固,保证支撑杆32安装的牢靠性。在需要倒伏时,松开各个螺钉3401,使支撑杆32转动后倒伏在车顶上。由于在安装孔32022于远离底板3202与转接板33转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豁口3202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支撑杆32受到外物(树枝、桥梁等)撞击时,各个螺钉3401能够从豁口32023内脱出,从而使支撑杆32倒下,从而防止支撑杆32及天线头31损坏。另外,在底板3202的底侧设置有限位块32021,转接板33上设置有限位槽3301,限位块32021位于限位槽3301内,从而在支撑杆32立起时,保证其连接可靠性,不会出现摇晃等情况。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2的高度为1.2~1.4米左右,可采用可伸缩式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选用材料为304不锈钢管。为了加强支撑杆32强度保证其顶端的天线头31不会产生晃动,在支撑杆32底部周侧方向设置加强筋320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天线头31的安装面与顶板3201的顶面相互贴合安装,天线头31的安装面上设置有环形密封槽3102,环形密封槽3102对应的半径大于顶板3201的通孔32011,密封槽3102内设置有防水密封环3103。天线头31具体通过螺栓紧固在顶板3201上,防水密封环3103压接在顶板3201上,从而形成对顶板3201上通孔32011的密封,防止水从通孔32011进入至支撑杆32内而损坏天线头31。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32倒伏后,通过设置在车顶上的倒伏支撑组件36支撑倒伏后的支撑杆32。倒伏支撑组件36包括支撑座3601和位于支撑座3601上的U型弹簧片3602,其中支撑座3601安装于车顶上。在支撑杆32倒伏后,通过U型弹簧片3602卡住支撑杆32,防止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另外,在支撑杆32靠近底板3202的位置处设置有进线孔3204,电线从进线孔3204进入后与天线头31的接头3101相连。为了防止雨水通过倒伏后的支撑杆32的进线孔3204进入至支撑杆32内,再进入至天线头31内,将支撑座3601设计成一定高度,以使倒伏后的支撑杆32的底端向顶端逐渐向上倾斜。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载电源系统4包括车载发电机41、交流切换开关42、逆变充电一体机43、车载电瓶44和备用供电线路,交流切换开关4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车载发电机41和市电相连,用于实现车载发电机41和市电的切换,交流切换开关42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一体机相连;车载电瓶44与所述逆变一体机相连,逆变一体机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备用供电线路包括依次相连的汽车发电机45、汽车电瓶46和车载直流充电器47,车载直流充电器47的输出端与车载电瓶44相连。
具体地,车载发电机41挂在底盘211上,排烟通道位于车体1的外部,节省了车体1内的空间,又保证了车辆运行时车载发电机41可以正常工作。交流切换开关42(如市面上的常规双电源开关)可以切换岸电和车载发电机41两路供电线路给逆变充电一体机43供电,切换时间很短,敏感负载不会中断;正常情况下,由岸电或车载发电机41(如静音汽油或柴油发电机)通过逆变充电一体机43(市面上常规产品)给交直流负载供电,并给车载电瓶44充电,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载发电机41无法发电的情况下,逆变充电一体机43自动切换到逆变器的模式,由车载电瓶44逆变电力为负载供电。由于切换时间很短,不会影响负载的运行。逆变充电一体机43可以通过电脑接口432设置一个最大的输出电流,避免了无限从岸电或静音汽油发电机取电;逆变充电一体机43配有控制面板431,可显示逆变充电一体机43的工作状态,车载电瓶44的充电状态及相关报警指示,控制面板431安装于配电板或控制台上,体积小又美观,逆变充电一体机43就不需裸露在外部,提高了车载电源系统4的安全性;电脑接口432的作用是可以通过电脑来配置逆变充电一体机43的相关参数,方便快捷;车载电瓶44采用锂电池,体积小且重量轻。
汽车发电机45通过汽车电瓶46与车载直流充电器47相连,车载直流充电器47与车载电瓶44相连,相当于汽车发电机45给车载电瓶44充电,属于备用线路,当无岸电以及静音汽油发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由汽车发电机45给车载电瓶44充电,再由逆变充电一体机43逆变,给负载供电,提高了整套车载电源系统4的可靠性。车载直流充电器47可以对车载电瓶44以预设的电压和电流充电,避免过高和过低的充电电压,解决了通过传统隔离器对车载电瓶44的充电方法不能调节充电电压和电流的问题。车载直流充电器47具有发动机启动检测装置,避免了汽车发电机45没有对汽车电瓶46供电下的放电,防止汽车电瓶46亏电,造成车辆无法启动。
上述优化方案,通过交流切换开关42能够实现车载发电机41或市电的切换,实现负载的供电和车载电瓶44的充电;车载电瓶44在车载发电机41无法供电情况下,逆变电力为负载供电;当无岸电以及静音汽油发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由汽车发电机45给车载电瓶44充电,再由逆变充电一体机43逆变给负载供电;通过上述的整体优化配置,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车载电瓶44与电池监测仪48相连,电池监测仪48上具有蓝牙接口481。电池监测仪48能显示车载电瓶44的实际状态、当前负载条件下,车载电瓶44的使用时间、指示电压、电流、温度、存储历史数据。电池监测仪48具有蓝牙接口481,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供电系统状态信息、并且可以自动发送报警信息、远程设备诊断与维护。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顶(2)和车载电源系统(4),所述车体(1)的周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车体(1)水平和/或高度的调节组件(23);所述车体(1)内部设置有车体滑轨(11),所述车体滑轨(11)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安装平台(17);所述车顶(2)安装有车载空调(24)和可倒伏天线架(3),所述车载空调(24)用于对车体(1)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顶(2)于天线架(3)的前方设置有导流罩(212),所述导流罩(212)的高度高于倒伏后的天线架(3)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2)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安装测试设备的车顶滑轨(28);所述车顶(2)的一侧和/或两侧设置有遮阳棚(26);所述车顶(2)的中部设置有可开闭的天窗(29);所述车顶(2)的周侧设置有护栏(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后侧设置有双闪灯(210)和后爬梯(22);所述车体(1)的前侧安装有多探头的行车记录仪(125),用于对车体(1)周侧的外部环境进行记录并储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隔离墙(12),用于将车体(1)分隔成驾驶舱和试验舱,所述车体(1)滑轨安装于所述试验舱内,所述试验舱内还安装有储物柜(14),所述储物柜(14)内安装有车载电源系统(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架(3)包括天线头(31)、支撑杆(32)和转接板(33),所述支撑杆(32)呈中空状,所述支撑杆(32)的顶端安装有顶板(3201),所述顶板(3201)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32)内部空腔相连通的通孔(32011),所述天线头(31)上设有接头(3101),所述天线头(31)密封安装于所述顶板(3201)上且接头(3101)位于所述通孔(32011)内;所述支撑杆(32)的底端设置有底板(3202),所述底板(3202)的一侧与所述转接板(33)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板(3202)与所述转接板(33)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34),用于将底板(3202)紧固于所述转接板(33)上且在支撑杆(32)受到外力时使底板(3202)绕转接板(33)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34)包括螺钉(3401)或螺栓,所述转接板(33)上设有螺孔,所述底板(3202)上安装有安装孔(32022),所述螺钉(3401)或螺栓穿过底板(3202)上的安装孔(32022)与所述转接板(33)上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孔(32022)于远离所述底板(3202)与转接板(33)转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豁口(320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02)的底侧设置有限位块(32021),所述转接板(33)上设置有限位槽(3301),所述限位块(32021)位于所述限位槽(3301)内;所述天线头(31)与顶板(3201)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密封槽(3102),所述密封槽(3102)内设置有防水密封环(3103);所述支撑杆(32)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布置的加强筋(3203);所述底板(3202)的一侧与所述转接板(33)的一侧通过铰链(3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2)上靠近所述底板(3202)的位置处设置有进线孔(320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伏支撑组件(36),用于支撑倒伏后的支撑杆(32);所述倒伏支撑组件(36)包括支撑座(3601)和位于所述支撑座(3601)上的U型弹簧片(3602);所述支撑座(3601)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以使倒伏后的支撑杆(32)的底端向顶端逐渐向上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系统(4)包括车载发电机(41)、交流切换开关(42)、逆变充电一体机(43)、车载电瓶(44)和备用供电线路,所述交流切换开关(4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车载发电机(41)和市电相连,用于实现车载发电机(41)和市电的切换,所述交流切换开关(42)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43)相连;所述车载电瓶(44)与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43)相连,所述逆变充电一体机(43)的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相连;所述备用供电线路包括依次相连的汽车发电机(45)、汽车电瓶(46)和车载直流充电器(47),所述车载直流充电器(47)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载电瓶(44)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瓶(44)为锂电池,所述锂电池连接有电池监测仪(48),所述电池监测仪(48)上设有蓝牙接口(481)。
CN201921803124.8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Active CN210689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124.8U CN210689667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3124.8U CN210689667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9667U true CN210689667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3124.8U Active CN210689667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9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8245A (zh) 抽屉式无人机巢
CN108357689A (zh) 可自动充电的无人机港
CN106060451B (zh) 海域无人机监视监测移动平台
RU2352480C1 (ru) Назем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объектов
CN201383629Y (zh) 电力综合试验车
CN207481743U (zh) 尾气监测车
CN110646015A (zh)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CN107907785A (zh) 电力综合试验车
CN210689667U (zh) 一种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CN211731165U (zh) 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惯性导航系统车载试验平台
CN205483073U (zh) 一种车载式扬尘走航监测系统
CN203681369U (zh) 通用航空器野外机动保障车
CN103042965A (zh) 充电桩计量检测车
CN205381186U (zh) 一种移动环境监测车
CN111175444A (zh) 一种用于复杂地形可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车
CN205930445U (zh) 防爆巡逻车
CN214492673U (zh) 综合测井车
CN205482804U (zh) 一种高度测量仪器
CN209148037U (zh) 一种新型农情遥感监测车
CN207943183U (zh) 可用于接收快递的装置
CN204109869U (zh) 一种电气工程综合实验车
CN207496535U (zh) 一种路政超限检测车
RU67529U1 (ru) Назем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объектов
CN209566832U (zh) 一种固定源现场执法监测车
CN217532677U (zh) 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巡检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