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7731U -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 Google Patents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7731U
CN210647731U CN201921453406.XU CN201921453406U CN210647731U CN 210647731 U CN210647731 U CN 210647731U CN 201921453406 U CN201921453406 U CN 201921453406U CN 210647731 U CN210647731 U CN 210647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lamping
spoon
rotat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3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树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jing Tianjin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jing Tianjin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jing Tianjin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jing Tianjin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3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7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7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77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主要包括:旋转台、环绕排列在所述旋转台的四周的开放式轧延装置,环所述旋转台顶部的边缘均匀排列的翻转夹持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任意的一侧的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对坯料一端精确的进行局部反复轧延,从而快速形成餐勺的初步轮廓,完全取代了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避免风险的同时,还提高了餐勺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Description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餐勺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餐勺坯料的一端进行轧延形成可冲压的勺形轮廓,该过程中需要工人借助压延机对坯料进行反复轧延从而来保证合格对称的餐勺轮廓,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通常手持坯料进行轧延,这不但给工人带来轧伤风险,而且手持操作还不易掌控轧延后的轮廓一致性,同时工人的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最终还导致餐勺的合格率低品质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能对坯料一端精确的进行局部反复轧延,从而快速形成餐勺的初步轮廓,完全取代了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避免风险的同时,还提高了餐勺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设置在车间工作区的基座上,其主要包括: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开放式轧延装置;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为多个设置,并环绕排列在所述旋转台的四周,并分别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翻转夹持器;所述翻转夹持器为多个设置,并环所述旋转台顶部的边缘均匀排列;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任意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用于向所述翻转夹持器提供坯料;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任意一侧不与所述上料装置重合的区域,并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用于回收所述翻转夹持器释放的坯料。
优选的,各个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对应所述旋转台的一侧均设有一对纵向排列的轧延辊,并且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在一对所述轧延辊之间开设有横向贯通的轧延通道。
优选的,所述翻转夹持器包括夹座,所述夹座的底部通过微调机构与所述旋转台连接;所述夹座上部连接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有沿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内配合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内沿轴向方向设有推拉杆,所述夹座靠近所述旋转台中央的一端固定设有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轴器与所述推拉杆同轴连接,所述旋转筒内部设有一对向远离所述旋转台方向延伸的夹持臂,各个所述的夹持臂位于所述旋转筒的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筒的内侧壁铰接,并且各个所述的夹持臂中部通过铰接臂与所述推拉杆远离所述夹持气缸的一端铰接;各个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旋转筒的一端分别设有防滑块。
优选的,所述翻转夹持器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齿圈、第一齿条、翻转气缸,所述齿圈固定嵌套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翻转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座上,并且所述翻转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圈啮合。
优选的,所述微调机构由安装底座和中间平台构成,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旋转台顶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安装底座沿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设有微调轨道;所述中间平台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方,并通过底部的滑块与所述微调轨道配合,所述中间平台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还设有丝杠螺母机构;所述夹座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中间平台配合。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由缓冲轨道和弹性元件构成,所述缓冲轨道垂直于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平台的顶部;所述夹座底部设有与所述缓冲轨道配合的滑块,所述中间平台对应所述缓冲轨道的任意一端连接设有挡块,所述弹性元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挡块与所述夹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由上料滑道、递送机构构成;所述上料滑道呈滑梯状设置,并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且内部沿所述上料滑道方向堆叠有若干坯料;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设有罩板及活动门,所述罩板遮盖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的顶部,所述活动门通过控制轴铰接在所述罩板对应所述上料滑道的出口一侧,所述罩板上设有开门气缸,所述开门气缸的伸缩端通过传动杆与所述控制轴上的控制臂铰接;所述罩板上设有落料气缸,所述落料气缸的伸缩端贯穿所述罩板向所述上料滑道内部延伸,所述上料滑道内设有压盘,所述压盘与所述落料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递送机构包括伸缩轴、递送臂和摆动装置;所述伸缩轴设置在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的下方,并向所述旋转台方向水平延伸;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旋转台的一端与递送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伸缩轴设有直线轴承座,所述直线轴承座与所述递送气缸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递送臂任意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递送气缸的一端垂直连接,并且所述递送臂远离所述伸缩轴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钩,所述递送臂沿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配合有活动钩,所述活动钩与所述卡钩配合构成卡钳结构;所述递送臂靠近所述伸缩轴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钳气缸,所述卡钳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动钩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钩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嵌套在所述伸缩轴外侧壁上的齿环,所述齿环的内侧壁与所述伸缩轴的外侧壁通过花键配合并轴向滑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齿环对应的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的伸缩端同轴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齿牙与所述齿环的齿牙啮合。
优选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集料滑道,所述集料滑道呈滑梯状向远离所述旋转台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集料滑道入口端上方设有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以及所述集料滑道通过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工作时,PLC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启动旋转驱动装置,使旋转台旋转,当翻转夹持器旋至上料装置位置时,夹持上料装置递送的坯料,并随旋转台的旋转一一的经过各个开放式轧延装置进行轧延作业,其中,每当经历一个轧延装置的轧延后,翻转夹持器将坯料进行翻转180度,从而实现下一次的逆向轧延,保证餐勺的成型效果,随着旋转台的旋转,坯料在各个开放式轧延装置内完成一次轧延作业后,翻转夹持器已处于下料装置区域,此时翻转夹持器释放坯料,并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坯料轧延作业。该过程中,翻转夹持器只有翻转动作,没有额外的前后递送等操作,因此保证了坯料都轧延部位的精确度。基于餐勺转盘式自动轧延机,能对坯料一端精确的进行局部反复轧延,并快速形成餐勺的初步轮廓,因此完全取代了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避免风险的同时,还提高了餐勺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轧延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夹持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夹持器的旋转筒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夹持器的第一齿条及齿圈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的递送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料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一种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设置在车间工作区的基座1上,其主要包括:旋转台2,所述旋转台2通过旋转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中部;开放式轧延装置4;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4为多个设置,并环绕排列在所述旋转台2的四周,并分别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翻转夹持器5;所述翻转夹持器5为多个设置,并环所述旋转台2顶部的边缘均匀排列;上料装置6,所述上料装置6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2任意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用于向所述翻转夹持器5提供坯料8;下料装置7,所述下料装置7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2任意一侧不与所述上料装置6重合的区域,并且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用于回收所述翻转夹持器5释放的坯料8。
在上述设置中,还包括动力控制系统,主要由气泵,电控阀门,PLC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及气路管道构成,当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工作时,PLC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启动旋转驱动装置3,使旋转台2旋转,当翻转夹持器5旋至上料装置6位置时,夹持上料装置6递送的坯料8,并随旋转台2的旋转一一的经过各个开放式轧延装置4进行轧延作业,其中,每当经历一个轧延装置的轧延后,翻转夹持器5将坯料8进行翻转180度,从而实现下一次的逆向轧延,保证餐勺的成型效果,随着旋转台2的旋转,坯料8在各个开放式轧延装置4内完成一次轧延作业后,翻转夹持器5已处于下料装置7区域,此时翻转夹持器5释放坯料8,并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坯料8轧延作业。该过程中,翻转夹持器5只有翻转动作,没有额外的前后递送等操作,因此保证了坯料8都轧延部位的精确度。基于餐勺转盘式自动轧延机,能对坯料8一端精确的进行局部反复轧延,并快速形成餐勺的初步轮廓,因此完全取代了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避免风险的同时,还提高了餐勺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实施例二:
根据图2,各个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4对应所述旋转台2的一侧均设有一对纵向排列的轧延辊9,并且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4在一对所述轧延辊9之间开设有横向贯通的轧延通道10。
上述设置中开放式轧延机是直接轧延金属的主机,它利用两个旋转且间距不变的轧延辊9碾压坯料8,使坯料8根据间距的设置产生塑性变形,其中轧延辊9的转速与旋转台2的转速相适配,保证坯料8在经过轧延通道10时的线速度与轧延辊9表面的线速度相同,从而避免在轧延过程中压延辊对坯料8产生的拖拽作用。而压轧延辊9的动力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对自身的转速匹配。
实施例三:
根据图3、图4,所述翻转夹持器5包括夹座12,所述夹座12的底部通过微调机构与所述旋转台2连接;所述夹座12上部连接设有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设有沿所述旋转台2半径方向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内配合有旋转筒16,所述旋转筒16内沿轴向方向设有推拉杆17,所述夹座12靠近所述旋转台2中央的一端固定设有夹持气缸18,所述夹持气缸18的伸缩端通过连轴器19与所述推拉杆17同轴连接,所述旋转筒16内部设有一对向远离所述旋转台2方向延伸的夹持臂20,各个所述的夹持臂20位于所述旋转筒16的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筒16的内侧壁铰接,并且各个所述的夹持臂20中部通过铰接臂21与所述推拉杆17远离所述夹持气缸18的一端铰接;各个所述夹持臂20远离所述旋转筒16的一端分别设有防滑块22。
上述设置中,夹持气缸18通过气路管道与电控阀门及气泵连接,并根据PLC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当夹持气缸18的伸缩向外推送时,推拉杆17通过铰接臂21将夹持臂20撑开,使翻转夹持器5处于释放状态,当夹持气缸18的伸缩端回撤时,推来拉动铰接臂21使两个夹持臂20向内靠拢处于夹持状态,而夹持臂20前段的夹持块为柔性设置,用于为夹持坯料8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防止在轧延工作中坯料8脱落或偏移。
实施例四:
根据图5,所述翻转夹持器5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齿圈23、第一齿条24、翻转气缸25,所述齿圈23固定嵌套设置在所述旋转筒16的外侧壁上,所述翻转气缸25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座12上,并且所述翻转气缸25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齿条24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4与所述齿圈23啮合。
上述设置中,翻转气缸25通过气路管道与电控阀门及气泵连接,并根据PLC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当夹持气缸18的伸缩向外推送时,第一齿条24与齿圈23啮合带动旋转筒16旋转,该过程中,推拉杆17通过连轴器19消除与夹持气缸18伸缩端的扭矩效应,该联轴器相当于锁链中的转环结构,只承受轴向受力,不承受扭矩。当夹持气缸18的伸缩端回撤时,通过第一齿条24与齿圈23的配合使旋转筒16旋转回原来的转态。对于旋转角度的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用技术手段如限位销,行程开关等方式轻易实现,而对于翻转气缸25的触发时机,可通过在旋转台2及基座1间设置转角传感器,从而为PLC控制器提供翻转夹持器5的所在位置,并作为翻转气缸25工作的触发条件。
实施例五:
根据图3,所述微调机构由安装底座26和中间平台27构成,所述安装底座26与所述旋转台2顶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安装底座26沿所述旋转台2半径方向设有微调轨道28;所述中间平台27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26上方,并通过底部的滑块与所述微调轨道28配合,所述中间平台27和所述安装底座26之间还设有丝杠螺母机构29;所述夹座12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中间平台27配合。
上述设置中,通过丝杠螺母机构29调节中间平台27在旋转台2上的径向位置,从而保证每一个翻转夹持器5对坯料8的轧延位置保值一致。另外还可通过该设置对轧延范围进行调节,实现不同的轧延范围。
实施例六:
根据图6,所述缓冲机构由缓冲轨道31和弹性元件32构成,所述缓冲轨道31垂直于所述旋转台2半径方向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平台27的顶部;所述夹座12底部设有与所述缓冲轨道31配合的滑块,所述中间平台27对应所述缓冲轨道31的任意一端连接设有挡块33,所述弹性元件32连接设置在所述挡块33与所述夹座12之间。
坯料8的轧延过程中,会因阻力导致的位移速度降低,对实际的运动速度造成波动与旋转台2的线速度产生短暂的差异,该速度差足以导致坯料8在夹持臂20上产生偏移甚至脱落,为此在上述设置中,缓冲轨道31沿翻转夹持器5的位移方向设置,并通过弹性元件32如弹簧等与中间平台27配合,其目的能够有效适应坯料8在轧延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并通过弹性元件32吸收并转换成弹性势能,当轧延作业完成后,通过弹性元件32的能量释放,将翻转夹持器5恢复原位。
另外,坯料8随旋转台2的运动在轧延过程中是以弧线方式移动的,而压延机的轧延辊9是圆柱结构,因此其轧延方向是以直线进行的,为了解决坯料8运动轨迹与开放式轧延机的轧延方向兼容性的问题,作为优选实施例,碾压辊的形状为锥形设置,其靠近旋转台2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旋转台2一端的直径,因此实现了碾压路径达成弧形设计,从而适应坯料8的运动轨迹。
实施例七:
根据图7、图8,所述上料装置6由上料滑道34、递送机构构成;所述上料滑道34呈滑梯状设置,并通过第一支架36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并且内部沿所述上料滑道34方向堆叠有若干坯料8;所述上料滑道34出口端设有罩板37及活动门38,所述罩板37遮盖所述上料滑道34出口端的顶部,所述活动门38通过控制轴39铰接在所述罩板37对应所述上料滑道34的出口一侧,所述罩板37上设有开门气缸40,所述开门气缸40的伸缩端通过传动杆41与所述控制轴39上的控制臂42铰接;所述罩板37上设有落料气缸43,所述落料气缸43的伸缩端贯穿所述罩板37向所述上料滑道34内部延伸,所述上料滑道34内设有压盘44,所述压盘44与所述落料气缸43的伸缩端连接;所述递送机构包括伸缩轴45、递送臂46和摆动装置;所述伸缩轴45设置在所述上料滑道34出口端的下方,并向所述旋转台2方向水平延伸;所述伸缩轴45远离所述旋转台2的一端与递送气缸48的伸缩端连接,所述伸缩轴45设有直线轴承49座,所述直线轴承49座与所述递送气缸48与所述第一支架36固定连接;所述递送臂46任意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轴45远离所述递送气缸48的一端垂直连接,并且所述递送臂46远离所述伸缩轴45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钩50,所述递送臂46沿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52,所述滑动槽52内配合有活动钩51,所述活动钩51与所述卡钩50配合构成卡钳结构;所述递送臂46靠近所述伸缩轴45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钳气缸53,所述卡钳气缸53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动钩5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钩51在所述滑动槽52内移动;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嵌套在所述伸缩轴45外侧壁上的齿环54,所述齿环54的内侧壁与所述伸缩轴45的外侧壁通过花键配合并轴向滑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6上并与所述齿环54对应的摆动气缸56,所述摆动气缸56的伸缩端同轴设有第二齿条55,所述第二齿条55的齿牙60与所述齿环54的齿牙60啮合。
上述设置中,坯料8在重力作用下自行的向上料滑道34的出口方向滑动,而活动门38及压盘44对上料滑道34底端的坯料8进行约束防止坯料8自由脱落,同时上料滑道34出口端的下沿还设有档条61,使坯料8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不能脱离上料滑道34区域,压盘44对应坯料8的一侧设有约束齿牙60,该约束齿牙60主要限制包括第二块坯料8之后的剩余坯料8下移;在坯料8的递送过程中,首先PLC控制器通过电控阀门控制开门气缸40,开门气缸40通过伸缩端的动作拉动控制臂42,使活动门38打开;之后,PLC控制器通过电控阀门及气路管道控制摆动气缸56,摆动气缸56伸缩段通过第二齿条55驱动齿环54旋转,在花键的传递作用下,伸缩轴45带动递送臂46向上料滑道34出口方向偏转,直至与第一块坯料8接触;此时PLC控制器通过电控阀门控制卡钳气缸53,卡钳气缸53的伸缩端推动活动钩51向卡钩50方向移动,该过程中,活动钩51托起上料滑道34中的第一块坯料8直至与卡钩50接触,此时,第一块坯料8脱离挡块33约束;接下来PLC控制器再次控制摆动气缸56,使递送臂46远离上料滑道34的出口端,并与翻转夹持器5平齐,并且使坯料8与翻转夹持器5的推拉杆17处于同一轴线;接下来,PLC控制器控制递送气缸48使伸缩轴45向旋转台2方向递进,当坯料8位于一对夹持臂20之间时,PCL控制器控制夹持气缸18加进坯料8,最后PLC控制器再次控制卡钳气缸53及递送气缸48释放坯料8并将递送臂46撤回原位;其中,在递送臂46从上料滑道34内取走坯料8时,PLC控制器还通过开门气缸40关闭活动门38,并且通过落料气缸43释放压盘44,此时上料滑道34内的坯料8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直至与下料滑道的档条61接触,并且再次复位的压盘44通过齿牙60约束第一块之后的剩余坯料8,而第一块坯料8在活动门38及档条61的作用下,约束在上料管道的出口端,为下次取料做准备。
实施例八:
根据图9,所述下料装置7包括集料滑道57,所述集料滑道57呈滑梯状向远离所述旋转台2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集料滑道57入口端上方设有吸引装置59,所述吸引装置59以及所述集料滑道57通过第二支架58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上述设置中,吸引装置59为一电磁铁,并且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翻转夹持器5夹持着坯料8旋转至该吸引装置59的下方时,PLC控制器启动该吸引装置59,同时通过控制电控阀门控制夹持气缸18,使翻转夹持器5的夹持臂20释放坯料8,坯料8被吸引装置59所吸合,在翻转夹持器5随旋转台2的旋转移开吸引装置59后,PLC控制器终止吸引装置59的磁吸作用,此时被吸合的坯料8落入集料滑道57内,并顺集料滑道57的坡度向远离旋转台2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设置在车间工作区的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
翻转夹持器;所述翻转夹持器为多个设置,并环所述旋转台顶部的边缘均匀排列;
开放式轧延装置;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为多个设置,并环绕排列在所述旋转台的四周,并分别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任意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用于向所述翻转夹持器提供坯料;
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任意一侧不与所述上料装置重合的区域,并且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用于回收所述翻转夹持器释放的坯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对应所述旋转台的一侧均设有一对纵向排列的轧延辊,并且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在一对所述轧延辊之间开设有横向贯通的轧延通道;所述开放式轧延装置设有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各个所述轧延辊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夹持器包括夹座,所述夹座的底部通过微调机构与所述旋转台连接;所述夹座上部连接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有沿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延伸的轴孔,所述轴孔内配合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内沿轴向方向设有推拉杆,所述夹座靠近所述旋转台中央的一端固定设有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轴器与所述推拉杆同轴连接,所述旋转筒内部设有一对向远离所述旋转台方向延伸的夹持臂,各个所述的夹持臂位于所述旋转筒的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筒的内侧壁铰接,并且各个所述的夹持臂中部通过铰接臂与所述推拉杆远离所述夹持气缸的一端铰接;各个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旋转筒的一端分别设有防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夹持器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齿圈、第一齿条、翻转气缸,所述齿圈固定嵌套设置在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翻转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座上,并且所述翻转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圈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由安装底座和中间平台构成,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旋转台顶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安装底座沿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设有微调轨道;所述中间平台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方,并通过底部的滑块与所述微调轨道配合,所述中间平台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还设有丝杠螺母机构;所述夹座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中间平台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由缓冲轨道和弹性元件构成,所述缓冲轨道垂直于所述旋转台半径方向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平台的顶部;所述夹座底部设有与所述缓冲轨道配合的滑块,所述中间平台对应所述缓冲轨道的任意一端连接设有挡块,所述弹性元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挡块与所述夹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由上料滑道、递送机构构成;
所述上料滑道呈滑梯状设置,并通过第一支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且内部沿所述上料滑道方向堆叠有若干坯料;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设有罩板及活动门,所述罩板遮盖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的顶部,所述活动门通过控制轴铰接在所述罩板对应所述上料滑道的出口一侧,所述罩板上设有开门气缸,所述开门气缸的伸缩端通过传动杆与所述控制轴上的控制臂铰接;所述罩板上设有落料气缸,所述落料气缸的伸缩端贯穿所述罩板向所述上料滑道内部延伸,所述上料滑道内设有压盘,所述压盘与所述落料气缸的伸缩端连接;
所述递送机构包括伸缩轴、递送臂和摆动装置;所述伸缩轴设置在所述上料滑道出口端的下方,并向所述旋转台方向水平延伸;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旋转台的一端与递送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伸缩轴设有直线轴承座,所述直线轴承座与所述递送气缸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递送臂任意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递送气缸的一端垂直连接,并且所述递送臂远离所述伸缩轴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钩,所述递送臂沿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配合有活动钩,所述活动钩与所述卡钩配合构成卡钳结构;所述递送臂靠近所述伸缩轴的一端固定设有卡钳气缸,所述卡钳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动钩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钩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嵌套在所述伸缩轴外侧壁上的齿环,所述齿环的内侧壁与所述伸缩轴的外侧壁通过花键配合并轴向滑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齿环对应的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的伸缩端同轴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齿牙与所述齿环的齿牙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集料滑道,所述集料滑道呈滑梯状向远离所述旋转台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集料滑道入口端上方设有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以及所述集料滑道通过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CN201921453406.XU 2019-09-03 2019-09-03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47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3406.XU CN210647731U (zh) 2019-09-03 2019-09-03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3406.XU CN210647731U (zh) 2019-09-03 2019-09-03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7731U true CN210647731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340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47731U (zh) 2019-09-03 2019-09-03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7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56500U (zh) 一种法兰盘钻孔设备
CN105903826B (zh) 一种带有自动送料装置的薄壁金属管扩口机
CN104096858B (zh) 一种加工微型轴承套圈的全自动生产线
CN105858177B (zh) 管状工件单端加工精准定位送料装置
CN205996002U (zh) 一种带有自动送料机构的烟管冲孔用冲床
CN210389191U (zh) 一种抓取用升降机构
CN108672626A (zh) 一种全自动轴承套圈锻造加工生产线
CN108789474B (zh) 旋紧式机械手及上下料机器人
CN105903803B (zh) 一种薄壁金属管单端多列圆周孔自动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5834283B (zh) 一种带有自动送料机构的烟管冲孔用冲床
CN105880364B (zh) 一种能够准确定位快速送料的薄壁金属管冲孔用冲床
CN210996518U (zh) 一种抽油杆接箍柔性自动生产线
CN207402006U (zh) 一种铜管缩口机
CN210647731U (zh) 餐勺转盘式自动压延机
CN204123188U (zh) 一种上下料机械手装置
CN208004514U (zh) 一种钢管拉拔机
CN206117432U (zh) 一种防噪架自动安装设备
CN203209243U (zh) 一种垫圈润滑剂喷涂系统
CN105922017B (zh) 一种用于烟管加工的多工序自动化加工设备
CN108515417B (zh) 盘状零件表面擦拭机
CN103143973A (zh) 发动机缸体自动输送线
CN104097103A (zh) 一种上下料机械手装置
CN108380813A (zh) 连杆自动辊锻系统
CN211192360U (zh) 一种滚齿机用齿圈夹取装置
CN104191050A (zh) 一种管螺纹加工机床辅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