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6996U -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16996U CN210616996U CN201920889948.5U CN201920889948U CN210616996U CN 210616996 U CN210616996 U CN 210616996U CN 201920889948 U CN201920889948 U CN 201920889948U CN 210616996 U CN210616996 U CN 2106169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rring
- gas
- agitator
- mixing
- p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腔室,所述的搅拌腔室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桶上端设有与搅拌腔室连通的粉尘出口,所述的粉尘出口连接抽气机构,所述的搅拌桶侧壁设有第一气体流道和若干与搅拌腔室连通的第一喷气孔,所述的第一喷气孔与第一气体流道连通。搅拌效率高,能够将桶内粉尘和湿气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加工的基本过程是将塑料颗粒熔融后挤塑成型,阻燃塑料通常需要在前期将塑料颗粒与阻燃剂搅拌均匀。
目前的搅拌装置仅仅是将所有的原料倒入料筒内,电机带动料筒内的搅拌桨进行搅拌,搅拌不够均匀,搅拌装置中的料筒体积通常较大,需要额外的提升设备将原料送至料筒上部的入口内,使得人力和物力成本均较高,搅拌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料筒内部的空气流通不畅,不利于原料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粉尘和湿气的排出。
因此,目前的搅拌装置,存在搅拌不均匀、人力和物力成本均较高和粉尘、湿气不易排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搅拌效率高,能够将桶内粉尘和湿气排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腔室,所述的搅拌腔室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桶上端设有与搅拌腔室连通的粉尘出口,所述的粉尘出口连接抽气机构,所述的搅拌桶侧壁设有第一气体流道和若干与搅拌腔室连通的第一喷气孔,所述的第一喷气孔与第一气体流道连通。
在本装置中,塑料颗粒以及阻燃剂从进料口倒入至搅拌桶内的搅拌腔室内,搅拌机构对搅拌腔室内的塑料颗粒与阻燃剂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将塑料颗粒与阻燃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同时,设置在搅拌桶侧壁的第一喷气孔持续对搅拌腔室内喷出气体,通过喷出的气体可以扰动内部混合物,能够起到额外的搅拌作用,另外,通过第一喷气孔喷出的气体可以将搅拌桶内的混合物的粉尘和湿气吹起,并通过设置在搅拌桶上端的粉尘出口由抽气机构将粉尘和湿气抽出,从而保证搅拌腔室内干燥以及减少混合物中的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喷气孔倾斜于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喷气孔与搅拌桶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50°~70°。若干个第一喷气孔环绕于搅拌腔室的内壁设置,且第一喷气孔均朝上喷气,从而更好地将内部的粉尘和湿气吹至搅拌腔室的上部,由抽气机构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喷气孔上设有直径小于塑料颗粒的隔网。通过隔网可以将塑料颗粒隔开,避免塑料颗粒进入至第一喷气孔内造成堵塞,保证喷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轴、与转动轴连接的搅拌棒以及与转动轴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连接转动轴并驱动连接在转动轴上的搅拌棒旋转实现对混合物的搅拌。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轴内设有接通外部气源的第二气体流道,所述的搅拌棒内设有与第二气体流道连通的第三气体流道,所述的搅拌棒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三气体流道和搅拌腔室的第二喷气孔。外部气源将气体从第二气体流道输送至第三气体流道,并通过第二喷气孔将气体喷出,在搅拌棒旋转搅拌的同时,通过第二喷气孔同时喷出气体,既可提高搅拌的效率,也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粉尘和湿气吹起,从而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气体流道与第二气体流道均接入同一外部气源,所述的外部气源为干燥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至少2个所述的搅拌棒对称设置在转动轴上。
进一步的,至少2个所述的搅拌棒组成一个搅拌面,转动轴上至少设有一个搅拌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气机构为抽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腔室的底面为倾斜于出料口设置的斜面。混合物可以沿斜面滑落至出料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提高塑料颗粒与阻燃剂的搅拌混合效率,另外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粉尘和湿气有效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棒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腔室10,在搅拌桶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01,进料口101连通搅拌腔室10,在搅拌桶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04,出料口104连通搅拌腔室10,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4均设置有闸门开关,由于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4的闸门开关为常规设计,因此在说明书附图中并未画出其具体结构。在搅拌桶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搅拌腔室10的粉尘出口102,粉尘出口102接有抽气机构,抽气机构为抽风机103,可以将搅拌腔室10内的粉尘和湿气从粉尘出口102抽出。搅拌腔室10的底面为倾斜于出料口104设置的斜面。混合物可以沿斜面滑落至出料口104排出。
在搅拌腔室10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由驱动装置、转动轴30和搅拌棒40组成,驱动机构为电机20,电机20设置在搅拌桶的外部,电机20与转动轴30连接驱动转动轴30旋转,转动轴30由搅拌桶的顶端伸入至搅拌腔室10内,搅拌棒40设置在转动轴30上,搅拌棒40至少设置有2个,在本实施例中,2个搅拌棒40对称固定在搅拌棒40上,2个搅拌棒40形成一个搅拌面,共设置有3层搅拌面。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搅拌桶侧壁设有第一气体流道105和若干与搅拌腔室10连通的第一喷气孔106,第一喷气孔106与第一气体流道105连通。第一气体流道105接通外部气源,外部气源输送气体至第一气体流道105内并通过第一喷气孔106喷出。具体地,第一喷气孔106倾斜于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喷气孔106与搅拌桶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50°~70°,优选为60°。若干个第一喷气孔106环绕于搅拌腔室10的内壁设置,且第一喷气孔106均朝上喷气,从而更好地将内部的粉尘和湿气吹至搅拌腔室10的上部,由抽气机构抽出。
特别地,在第一喷气孔106上设有直径小于塑料颗粒的隔网107。通过隔网107可以将塑料颗粒隔开,避免塑料颗粒进入至第一喷气孔106内造成堵塞,保证喷气效果。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0内设有接通外部气源的第二气体流道301,搅拌棒40内设有与第二气体流道301连通的第三气体流道402,搅拌棒40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三气体流道402和搅拌腔室10的第二喷气孔401。外部气源将气体从第二气体流道301输送至第三气体流道402,并通过第二喷气孔401将气体喷出,在搅拌棒40旋转搅拌的同时,通过第二喷气孔401同时喷出气体,即可提高搅拌的效率,也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粉尘和湿气吹起,从而排出。优选地,在本装置中,两个搅拌棒40上的第二喷气孔401分别设置在两个搅拌棒40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这样在第二喷气孔401进行喷气的时候,气体喷出可以既可以扰动内部混合物的混合,同时也可以作为动力源提高搅拌的速率和效率。
第一气体流道105与第二气体流道301均接入同一外部气源,所述的外部气源为干燥惰性气体。具体地,为干燥的氮气气源。
在本装置中,塑料颗粒以及阻燃剂从进料口101倒入至搅拌桶内的搅拌腔室10内,搅拌机构对搅拌腔室10内的塑料颗粒与阻燃剂混合物进行搅拌,从而将塑料颗粒与阻燃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同时,设置在搅拌桶侧壁的第一喷气孔106持续对搅拌腔室10内喷出气体,通过喷出的气体可以扰动内部混合物,能够起到额外的搅拌作用。搅拌棒40上的第二喷气孔401同时也喷出惰性干燥气体,在搅拌的同时气体从第二喷气孔401喷出对混合物造成扰动,提高混合效率。在本装置中,通过第一喷气孔106第二喷气孔401喷出的气体可以将搅拌桶内的混合物的粉尘和湿气吹起,并通过设置在搅拌桶上端的粉尘出口102由抽气机构将粉尘和湿气抽出,从而保证搅拌腔室10内干燥以及减少混合物中的粉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的搅拌桶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01),下端设有出料口(104),所述的搅拌桶内设有搅拌腔室(10),所述的搅拌腔室(10)内设有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桶上端设有与搅拌腔室(10)连通的粉尘出口(102),所述的粉尘出口(102)连接抽气机构,所述的搅拌桶侧壁设有第一气体流道(105)和若干与搅拌腔室(10)连通的第一喷气孔(106),所述的第一喷气孔(106)与第一气体流道(10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气孔(106)倾斜于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喷气孔(106)与搅拌桶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5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气孔(106)上设有直径小于塑料颗粒的隔网(1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轴(30)、与转动轴(30)连接的搅拌棒(40)以及与转动轴(30)连接的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轴(30)内设有接通外部气源的第二气体流道(301),所述的搅拌棒(40)内设有与第二气体流道(301)连通的第三气体流道(402),所述的搅拌棒(40)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三气体流道(402)和搅拌腔室(10)的第二喷气孔(4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体流道(105)与第二气体流道(301)均接入同一外部气源,所述的外部气源为干燥惰性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2个所述的搅拌棒(40)对称设置在转动轴(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2个所述的搅拌棒(40)组成一个搅拌面,转动轴(30)上至少设有一个搅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机构为抽风机(1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腔室(10)的底面为倾斜于出料口(104)设置的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9948.5U CN21061699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9948.5U CN21061699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16996U true CN210616996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4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89948.5U Active CN21061699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169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3958A (zh) * | 2022-04-02 | 2022-08-02 | 深圳市精博德科技有限公司 | 搅拌均匀的音响透光板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06-12 CN CN201920889948.5U patent/CN2106169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3958A (zh) * | 2022-04-02 | 2022-08-02 | 深圳市精博德科技有限公司 | 搅拌均匀的音响透光板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40468U (zh) | 一种挤塑板原料混合装置 | |
CN207310300U (zh) | 一种卧式塑料颗粒搅拌机 | |
CN210616996U (zh) |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
CN107877698A (zh) | 一种建筑用干湿粉搅拌一体机 | |
CN110313628A (zh) | 一种防止间隙处卡入猪饲料的造粒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6663562U (zh) | 一种塑胶加工生产混料设备 | |
CN208084916U (zh) | 挤出机的加料装置 | |
CN209304795U (zh) | 一种颗粒搅拌机 | |
CN218399351U (zh) | 一种塑料造粒用混炼机 | |
CN110154353A (zh) | 一种pvc管生产工艺 | |
CN108144539B (zh) | 一种旋转叶轮混料装置 | |
CN212445904U (zh) | 一种塑料颗粒的生产系统 | |
CN206232118U (zh) | 一种零散料鼓风式送料装置 | |
CN215782999U (zh) | 陶瓷色料原料旋风下料装置 | |
CN206416358U (zh) | 用于塑料粒的立式螺旋混料机 | |
CN208801486U (zh) | 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
CN208526471U (zh) |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外壳原材料混匀设备 | |
CN207169584U (zh) | 一种聚合物干粉砂浆混合搅拌设备 | |
CN211566433U (zh) | 一种陶瓷生产用原材料混合搅拌设备 | |
CN209190992U (zh) | 制砖用搅拌装置 | |
CN207607007U (zh) | 均化仓 | |
CN206551288U (zh) | 一种造粒机排气装置 | |
CN217729289U (zh) | 一种薄膜吹塑机原料搅拌混合上料装置 | |
CN109016218A (zh) | 塑料颗粒搅拌装置 | |
CN205550200U (zh) | 一种自保温砌块流水线用二级拌料下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0800 No. 543, Huadu Avenue East, Huadong Town,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irport Huadu)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ongxinhua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890 No. 6, Fenghuang Village Industrial Zone, Huadong Town,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ONGXINHUA NEW MATERIAL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