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875U - 散粒货物漏斗车 - Google Patents

散粒货物漏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875U
CN210591875U CN201921627476.2U CN201921627476U CN210591875U CN 210591875 U CN210591875 U CN 210591875U CN 201921627476 U CN201921627476 U CN 201921627476U CN 210591875 U CN210591875 U CN 21059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carriage
longitudinal bea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74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河明
王天佑
张瑛
杨首彦
张巨宝
王学云
郭玉芳
王永乐
高志雄
陈维东
王玉明
刘齐泰
张良
张国帅
赵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74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车顶组成上设有装料口,装料口附近设有顶盖机构;车底组成上设有多个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上设有底门开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为实现散粒货物自动装卸提供保障,便于操作,安全性能更高。

Description

散粒货物漏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
背景技术
散粒货物主要以煤炭、矿石、粮食作物等类型为主。为了便于散粒货物的装卸,运输工具主要采用漏斗车。漏斗车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顶门,顶门关闭时可以保护散粒货物,打开时可以便于装料或者增大顶部盛放空间。漏斗车的底部设有漏斗机构,底门打开时用于卸货,关闭时防止散粒货物通过漏斗口泄漏。
运输散粒货物的漏斗车装卸货物逐步迈入自动化,为实现自动化装卸货物,采用自动开启和关闭的顶门和底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多数采用手动翻转式顶门及手动抽拉式底门。受限于现有的顶门和底门结构,操作人员需要登上车顶或进入车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各顶门及底门均需手动打开或关闭,导致装、卸效率很低。现有的散粒货物漏斗车的车底均采用全钢框架结构,漏斗机构均通过焊接连接在车底板上,不便于安装和拆卸,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接烟气等有害物质。
由此,需要研发一种顶门和底门可自动开启,且易于安装和拆卸的散粒货物漏斗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该漏斗车设有可自动开闭的顶盖机构和底门开闭装置,为实现散粒货物自动装卸提供了硬件保障,便于操作,安全性能更高。进一步地,该漏斗车的车底组成采用新的框架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而且减少焊接,更环保。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侧壁;所述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所述车顶组成上设有装料口,所述装料口附近设有顶盖机构;所述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所述车底组成上设有多个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上设有底门开闭装置;
其中,所述车底组成包括前牵枕、后牵枕、中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围合成框架结构;所述前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前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中部与所述前牵枕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中部与后牵枕连接;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中部和后横梁的中部连接;
其中,所述车底组成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漏斗支撑脊背,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竖直设于所述横板的上侧中部,二者形成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中梁穿过所述支架结构且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所述竖板的顶部和所述横板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左下侧梁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右下侧梁也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
其中,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装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滑动侧和密封侧;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滑动侧,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轨迹设置为沿滑动侧由内向外;所述顶盖本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滑动侧,所述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顶盖本体沿滑动机构滑动;
其中,所述漏斗机构的漏斗口处设有底门开闭装置,所述底门开闭装置包括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设置为能够固定连接于漏斗口;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设有前后伸缩装置,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前后移动;所述底板设有自动锁定装置,所述自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一侧的锁芯以及与所述锁芯相配合的锁舌;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锁舌下压至所述锁芯内的弹性装置;所述锁舌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所述向下凸起和所述向上凸起之间设有第一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传动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顶盖本体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为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传动轴周向转动;所述传动轴与驱动源连接,所述驱动源设置为能够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连接杆为镰刀型连接杆,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长臂端部固定于传动轴上,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短臂端部与顶盖本体的一侧铰接,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凸起部位朝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上设有第二滚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滚动连接于第二滚轮上;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上;所述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锁盒,所述锁盒固定在所述漏斗机构上;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上拉弹簧和传动杆;所述上拉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上拉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锁舌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销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扳手;所述锁盒的一侧还设有能够限制所述锁舌下压限度的限位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每组侧墙组成包括墙板、上侧梁和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为能够将墙板固定在车厢的外侧,所述上侧梁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所述墙板的顶部;
其中,每组端墙组成包括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所述竖直端墙板的底部与所述斜端墙板的顶部连接;所述斜端墙板的底部与车底组成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一铝型材管;
其中,上侧梁由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的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所述墙板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所述上侧梁与所述墙板铆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两个上侧梁和两个竖直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个墙板和两个斜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其中,所述车顶组成包括第一车顶板、第二车顶板、第一纵向梁、第二纵向梁;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密封侧为第一车顶板侧,滑动侧为第二车顶板侧;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梁的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沿第一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二纵向梁沿第二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设置为能够与竖直端墙板的上部围成装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端墙组成还包括散档板装置;所述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第二导流板和支撑柱;所述斜板的顶部与所述竖直端墙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斜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与所述斜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为中部凸起且两侧向下倾斜;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二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三铝型材管;
其中,第一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
其中,第二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其中,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第一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与第二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中梁包括矩形钢管和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所述矩形钢管设置在所述中梁的底部,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所述漏斗板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均为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第四铝型材管;第四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
其中,第四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延伸至相应墙板的内侧;所述竖直连接板与相应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其中,第四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所述倾斜档板贴近相应的漏斗板,所述倾斜档板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支撑组成设于车厢的内部;所述支撑组成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
其中,每组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其中,每组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
其中,每组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水平撑杆为第五铝型材管;第五铝型材管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沿第五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水平撑杆具有水平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上;斜撑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第六铝型材管;斜撑杆具有斜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设有可自动开闭的顶盖机构和底门开闭装置,为实现散粒货物自动装卸提供了硬件保障,便于操作,安全性能更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该漏斗车的车底组成采用新的框架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并且减少焊接,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墙组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档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车顶板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车顶板截面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车顶板截面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部分漏斗板的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上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杆、传动轴与顶盖本体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与辅助框架和磨耗垫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锁定装置和前后伸缩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底组成,2-侧墙组成,3-端墙组成,4-车顶组成,7-车钩缓冲系统,8-气动控制系统,9-转向架,10-制动装置,11-牵引杆装置,12-漏斗板,102-第二加强板,103-竖直连接板,104-倾斜档板,111-后牵枕,112-后横梁,113-中梁,114-竖板,115-左下侧梁,116-横板,117-支撑肋,118-前牵枕,119-右下侧梁,120-前横梁,411-伸缩缸,412-伸缩臂,413-端连杆,414-传动轴,415-端轴承座,416-滑轨,417-滑块,418-顶盖本体,420-连接杆,421-装料口,422-中轴承座;121-底板框架结构,122-底板,123-转轴,124-锁盒,127-前后伸缩装置,128-辅助框架,129-支点架,130-磨耗垫板,131-轴承,133-向上凸起,134-第一滚轮,135-向下凸起,136-锁芯,137-衡梁,138-齿条,139-齿轮,140-转轴支架,141-支撑件,142-支撑梁,143-第二滚轮,144-锁舌,145-上拉弹簧,146-销轴,147-限位档,148-条形孔,149-固定柱,150-传动杆,201-上侧梁,202-立柱,203-墙板,204-第一导流板,205-安装板,206-第一加强板,301-竖直端墙板,302-斜端墙板,303-第二导流板,304-端封板,305-支撑柱,306-支撑板,307-支撑底座,309-斜板,401-第一纵向梁,402-第二纵向梁,403-第二车顶板,404-第一车顶板,405-车顶弯梁,406-第一密封胶条,407-第二安装凹槽,408-第一安装凹槽,409-第一密封板,410-第二密封板,501-水平撑杆,502-斜撑杆,503-支柱,504-第一连接座,505-第二连接座,507-第三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可以用于装运散粒货物。散粒货物可以为粮食,砂料,煤粉等。散粒货物漏斗车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相对设置,两组端墙组成相对设置。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侧壁。
车厢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车顶组成上设有装料口,所述装料口附近设有顶盖机构。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车底组成上设有多个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上设有底门开闭装置。
<车底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底组成包括前牵枕、后牵枕、中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围合成框架结构。所述前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前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中部与所述前牵枕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中部与后牵枕连接;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中部和后横梁的中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车底组成,安装方便,且满足车底组成的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车底组成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漏斗支撑脊背,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竖直设于所述横板的上侧中部,二者形成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中梁穿过所述支架结构且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所述竖板的顶部和所述横板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竖板与所述横板形成的夹角处设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顶部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二安装孔。支撑肋起到加强作用,且使漏斗板受力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结构的端部与所述铝型材的钝角相对的边板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承重性能和强度。优选地,中梁穿过支架结构且与支架结构焊接,所述支架结构端部与铝型材的钝角相对的边板铆接。漏斗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支架结构上,安装简单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为铝型材,中梁为钢材。这样可以既减轻底架组成的自身重量,又进一步满足强度要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前牵枕和后牵枕的左侧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的两端部铆接,前牵枕和后牵枕的右侧端部分别与右下侧梁的两端部铆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前横梁的中部焊接于前牵枕的中部,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后横梁的中部焊接于后牵枕的中部;中梁两端分别与前横梁和后横梁的中部焊接。这样可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且而保证漏斗车整体的承重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中梁包括矩形钢管和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所述矩形钢管设置在所述中梁的底部,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所述漏斗板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梁结构便于漏斗机构中的漏斗板与中梁连接,而且使整体受力均匀,避免产生局部受力过大变形造成损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漏斗机构中的漏斗板的上边缘由上至下焊接于辅助板及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均为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第四铝型材管;第四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
第四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延伸至相应墙板的内侧;所述竖直连接板与相应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第四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所述倾斜档板贴近相应的漏斗板,所述倾斜档板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采用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铝型材管。钝角三角形的钝角可以为100~160°,优选为110~150°。这样可以改善承重效果。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从车顶顺流下来的雨水沿外侧顺流至车底地面上,避免流入车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四铝型材管中,钝角顶点形成的边与钝角相对的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连接钝角顶点形成的边,另一端连接钝角相对的边板的中部。这样可以增强承重性能和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车底组成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相对应的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设于漏斗口上。底板框架结构的边沿优选为L型钢结构,所述L型钢结构具有水平边沿和竖直边沿;所述水平边沿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辅助框架上设有多个与第一螺纹孔相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与所述辅助框架螺纹连接。所述竖直边沿供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扳手。在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框架通过螺纹或者固定焊接与底门开口处,底板框架结构与辅助框架通过螺纹连接。与传统焊接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焊接导致的变形,从而避免了因变形造成的卡滞及泄漏现象。在手动操作时,使用第二转动扳手转动转轴可以推动底板的前后移动。转轴的端部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非标形状,第二扳手配有相应形状,手动开启需要特定工具,提高防盗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底板框架结构和辅助框架均为矩形,且四个边均由L型钢结构组成,底板框架结构和辅助框架的L型钢结构的水平边沿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底板框架结构安装于辅助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底组成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漏斗支撑脊背,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中梁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左下侧梁和/或右下侧梁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具体地,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左下侧梁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右下侧梁也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每个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内通过第一安装孔及其他安装孔安装上多个漏斗板形成漏斗机构,多个漏斗板的底部围合形成漏斗口。
漏斗机构的漏斗口处设有底门开闭装置。所述底门开闭装置包括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设置为能够固定连接于漏斗口。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设有前后伸缩装置,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前后移动。所述底板设有自动锁定装置,所述自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一侧的锁芯以及与所述锁芯相配合的锁舌,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锁舌下压至所述锁芯内的弹性装置;所述锁舌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所述向下凸起和所述向上凸起之间设有第一滚轮。本实用新型中,底板覆盖漏斗口时,锁舌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压入锁芯,从而使得漏斗口处于锁定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漏斗口通过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密封。底板框架结构固定于漏斗口四周边缘处,底板在前后伸缩装置的驱动下沿底板框架结构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货底门开闭装置的自动开闭。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伸缩时,带动向上凸起前后移动,但是锁舌的中部设置的向下凸起不能前后移动,只能上下移动,由此,在向上凸起和第一滚轮的作用下锁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锁舌与锁芯开启或者锁闭。当需要打开底门开闭装置时,前后伸缩装置驱动伸缩段向上移动锁舌,开启自动锁定装置;当需要锁定底门开闭装置时,前后伸缩装置驱动伸缩段移动向上凸起,使向上凸起与向下凸起错开,使锁舌在弹性装置的下压作用下压入锁芯中,锁定自动锁定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滚轮设于向下凸起的中下部或底部。
底板框架结构上还可以设有第二滚轮。底板的下表面滚动连接于第二滚轮上。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上。所述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滚轮可以避免底板在底板框架上的刚性摩擦引起造成的损伤,延长底部开闭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这样可以减轻开启和关闭时的驱动力,为手动操作提供便利性。当驱动装置驱动底板前后移动时,齿轮与齿条进行啮合运动,使底板的前后运动更平稳和轻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底板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设有滑槽,底板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于底板框架结构的滑槽内。滑槽限定了底板只能沿滑槽前后运动,限制其上下运动和左右运动,提高了底部开闭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更优选地,所述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靠近转轴的两个端部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的端部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布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能够穿过所述条形孔的固定柱。伸缩段向后推动底板时,底板上的锁芯也会跟着向后移动,为了避免锁芯与锁舌卡死,条形孔的设计,给锁舌提前向上抬起的空间,避免卡死。当锁舌抬起脱离锁芯时,伸缩段继续通过推动固定柱从而移动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车底组成还包括支点架;所述锁芯固定于所述支点架的顶部;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支点架的一侧。车底组成还包括衡梁,两个横向相邻的底板通过所述衡梁连接;所述衡梁的两端固定于两个相邻的底板框架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支点架设置于所述衡梁介于两个底板之间的位置。所述前后伸缩装置和所述锁舌均设置于两个底板之间的衡梁的上方处,优选设置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漏斗机构的漏斗板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操作,而且收纳整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锁盒,所述锁盒固定在所述漏斗机构上,可以固定在漏斗板上或者底板框架结构上;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上拉弹簧和传动杆;所述上拉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上拉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锁舌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销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扳手;所述锁盒的一侧还设有能够限制所述锁舌下压限度的限位档。
上拉弹簧上拉传动杆的一端,由于中部转动连接于锁盒上,传动杆的另一端就会对锁舌产生下压作用力,锁舌由此被压入锁芯内,从而实现锁定,底板与底板框架结构不再产生前后移动。销轴端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一种非标形状或国标形状,然后配备一个相应的第一转动扳手。如果需要手动开启自动锁定装置时,只需要通过第一转动扳手转动销轴端部,从而转动传动杆,使传动杆与锁舌铰接的一端向上抬起,即可以解除锁定状态。自动锁定装置解除锁定装置后,即可以通过手动移动底板开启底门开闭装置。手动开启需要特定工具,提高防盗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档可以限制锁舌下压的限度;优选地,限位档为圆柱形或条形凸起。
<车顶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组成包括第一车顶板、第二车顶板、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密封侧为第一车顶板侧,滑动侧为第二车顶板侧。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沿第一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二纵向梁沿第二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设置为能够与竖直端墙板(如下文所述)的上部围成装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的墙板采用铝板,立柱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方管,墙板通过铆接与立柱连接,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采用铝板,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铆接于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采用铆接方式连接各部件,避免焊接,而且降低车厢自重。本实用新型所谓的“密封”并不代表其完全封闭,而是可以实现防止雨水渗入、粮食等货物散落的目的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与相应的安装板的上侧之间设有粘结剂层,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与相应的安装板的上侧之间设有粘结剂层,进一步的提高车厢的密封性能。粘结层为环氧粘结剂层、聚氨酯粘结剂层、橡胶粘结剂层、丙烯酸粘结剂层或杂环高分子粘结剂层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二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三铝型材管。第一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第二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第一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与第二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凹槽为T型槽,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包括第一安装端、第一密封端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安装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内;第一密封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外;第一连接段设置为能够连接第一安装端和第一密封端。第二安装凹槽为T型槽;第二密封胶条包括第二安装端、第二密封端和第二连接段;第二安装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内;第二密封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外;第二连接段设置为能够连接第二安装端和第二密封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端的宽度大于第一安装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第二密封端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凹槽的顶部开口的宽度;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均为中空结构,且两者的密封面均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扩大密封面,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起到导流和密封作用,将车厢顶部顺流下来的雨水向下导流,避免沿车顶板与纵向梁之间的缝隙渗透至车厢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向外延伸5~15cm。这样可以对顶盖机构顺流下来的雨水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胶层和第二密封胶层采用环氧粘结剂层、聚氨酯粘结剂层、橡胶粘结剂层、丙烯酸粘结剂层或杂环高分子粘结剂层中的一种。选择上述密封胶层可以粘结金属材质,进一步防止雨水反流侵入车厢内。
车顶组成还可以包括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的多组车顶弯梁,其设置于第一车顶板的下侧和第二车顶板的下侧。根据车顶板的长度和厚度来选择车顶弯梁的数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的厚度均为4~6mm,相邻车顶弯梁间距为30~60cm。这样可以提高车顶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车顶弯梁为铝型材,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均采用铝板,车顶弯梁通过铆接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车顶板的下表面和第二车顶板的下表面。采用铆接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组成上设有装料口。装料口附近设有顶盖机构。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本体在靠近第二纵向梁的一侧设有档板,所述档板在顶盖本体覆盖装料口时抵靠在第二纵向梁的外侧,且与第二密封胶条密切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本体的一侧;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第一密封胶条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从而提高漏斗车的密封性能。
装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滑动侧和密封侧;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滑动侧,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轨迹设置为沿滑动侧由内向外;所述顶盖本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滑动侧,所述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顶盖本体沿滑动机构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顶盖机构为侧滑式。当顶盖本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打开装料口时,可以充分利用装料口的顶部空间。当顶盖本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关闭装料口时,顶盖本体密封装料口,保护车厢内的货物。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在顶盖机构和底门开闭装置的配合作用下,为实现自动装卸货物提供了条件,又可以充分利用顶部开口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传动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顶盖本体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为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传动轴周向转动;所述传动轴与驱动源连接,所述驱动源设置为能够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连接杆为镰刀型连接杆,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长臂端部固定于传动轴上,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短臂端部与顶盖本体的一侧铰接,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凸起部位朝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源驱动传动轴转动,带动连接杆沿传动轴周向转动,从而驱动顶盖本体沿滑动机构滑动,实现顶盖本体的开关操作。上述结构简单,可实现顶盖侧滑。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杆,当打开顶盖本体时,镰刀型连接杆弯曲的凸起部正好卡到滑动侧边缘处,可以更彻底的将顶盖本体移出至滑动侧,避免影响车顶开口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源包括伸缩件和端连杆;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缸和伸缩臂;所述伸缩缸的一端设置为与漏斗车车厢内部铰接,所述伸缩缸的另一端设置为供伸缩臂伸出;所述端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臂铰接,所述端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所述伸缩件和端连杆的数量均为多套,所述连接杆数量为多个;所述传动轴沿漏斗车长度方向设置;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的中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缸可选为气动伸缩缸和电动伸缩缸中的一种,优选为气动伸缩缸。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更好地驱动传动轴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伸缩件和端连杆的数量均为两套。所述连接杆数量为多个,例如5~8个。每个所述端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的伸缩臂连接,每个所述端连杆另一端分别与传动轴相应的两个端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顶盖本体一侧,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传动轴中部。作为优选,伸缩件和端连杆的数量为两套,均连接于传动轴的端部。传动轴采用长轴结构,两个端部由伸缩件转动驱动,中间同时带动多个连接杆来驱动顶盖本体的滑动,可以实现顶盖本体滑动的同步性,避免滑动产生偏心、卡滞等问题,使顶盖本体的滑动更流畅。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端部设有端轴承座,所述传动轴的中部设有中轴承座,所述端轴承座与所述中轴承座均设置为与漏斗车的车厢内的内部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滑动侧,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顶盖本体的一侧铰接或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传动轴牢固的固定于车厢内部,从而保证驱动源能够稳定工作。优选地,端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部均嵌有自润滑磨耗套,保证传动轴的灵活转动。采用滑块结构替代传统的滚轮结构,解决了磨损偏心和开闭卡滞问题。采用铰接主要是针对圆弧形车顶或者平顶车顶,使顶盖本体的活动自由度更大,不受车顶形状的限制。采用固定连接主要是针对两侧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倾斜式车顶,顶盖本体一侧与滑块固定成一体连接,限制了顶盖本体的活动自由度,在顶盖关闭状态下,会产生一个竖直方向的约束,提高了散粒货物漏斗车的密封性和安全可靠性。更优选地,所述滑块一侧设有能够锁定滑块位置的锁定装置。此处锁定装置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可以为卡件或者挂钩等。锁定装置限制顶盖本体的位置,防止顶盖本体意外外翻,或者发生突然滑动发生危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滑轨的设置可以使顶盖本体的滑动更平稳。尤其是针对滑块与顶盖本体铰接的情况,通过设置多个滑轨的位置,可以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不受车顶形状的限制。
<侧墙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侧墙组成包括墙板、上侧梁和立柱。立柱设置为能够将墙板固定在车厢的外侧,上侧梁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所述墙板的顶部。所述上侧梁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一铝型材管。
上侧梁由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的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所述墙板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所述上侧梁与所述墙板铆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两个上侧梁和两个竖直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个墙板和两个斜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第一导流板与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粘结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上侧梁与墙板之间的密封性能。粘结层为环氧粘结剂层、聚氨酯粘结剂层、橡胶粘结剂层、丙烯酸粘结剂层或杂环高分子粘结剂层中的一种。选择上述粘结剂层或密封剂层,密封安装缝隙,防止雨水反流侵入车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侧梁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上侧梁水平底板平行或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上侧梁竖边板上。第一加强板的设置提高了铝型材的强度和散粒货物漏斗车的承重性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空结构内设有1~3组第一加强板;更优选地,中空结构内设有两组第一加强板。两组第一加强板平行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为1~5cm。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的墙板采用铝板,立柱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方管,墙板通过铆接与立柱连接。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采用铝板,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铆接于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采用铆接方式连接各部件,避免焊接,而且降低车厢自重。本实用新型所谓的“密封”并不代表其完全封闭,而是可以实现防止雨水渗入、粮食等货物散落的目的即可。
<端墙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端墙组成包括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所述竖直端墙板的底部与所述斜端墙板的顶部连接;所述斜端墙板的底部与车底组成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竖直端墙板只受侧向压力作用,但是斜端墙板还受向下的重量作用,两者配合使用。与传统的端墙组成均由斜端墙板或者竖直端墙板相比,即保证了车厢的承重性能,减缓了车辆的纵向冲击,又可以使粮食沿斜端墙板集中向车厢底部的漏斗口聚集,可以更彻底地进行卸料。斜端墙板与车厢底部的夹角可根据所运输介质的安息角确定,一般为30~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斜端墙板的下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能够从下方支撑所述斜端墙板。支撑斜端墙板,可以分担车厢内货物对斜端墙板向下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斜端墙板的下侧,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底座设于车厢的底部上。支撑板支撑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斜端墙板的支撑作用,而且使斜端墙板受力均匀。优选地,斜端墙板、支撑板和车厢底部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之间的连接角部外侧设有至少一根补强梁。补强梁的数量可以为3~5根。补强梁均匀间隔水平设置于连接角部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所述端墙组成还包括散档板装置;所述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第二导流板和支撑柱;所述斜板的顶部与所述竖直端墙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斜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与所述斜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为中部凸起且两侧向下倾斜;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上。
在装载时,粮食等货物很容易从装料口向外洒落,但是车厢很难将底部组成完全覆盖,尤其是前后两端。如果粮食等货物被洒落至车底组成裸露在外的部件上,不仅造成粮食等的浪费、清理困难,而且很可能影响车辆正常工作。散档板装置可以将洒落的粮食等货物导向车厢两侧的地面上,从而保护车底组成。粮食等货物从车厢顶部落下来后,沿着斜板向下导流,第二导流板将斜板导流下来的粮食等货物再导向地面。优选地,散档板装置向地面的投影覆盖该散粒货物漏斗车裸露的车底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散档板装置还包括端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另一侧。这样进一步保护裸露的车底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流面板;每个导流面板均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长侧边和短侧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向上突起,两个导流面板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斜板向上翘起,两个导流面板的长侧边与所述斜板连接;所述端封板竖直设置,两个导流面板的短侧边与所述端封板连接。这样更加有利于实现粮食导流,从而保护底架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面板为近似直角梯形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斜边和直角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斜板向上翘起,两个导流面板的斜边与所述斜板连接;所述端封板竖直设置,两个导流面板的直角边与所述端封板连接。
<支撑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成设于车厢的内部。所述支撑组成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每组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每组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每组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水平撑杆为第五铝型材管,第五铝型材管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沿第五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斜撑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第六铝型材管。水平撑杆具有水平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上。斜撑杆具有斜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支撑组成可以加固车厢侧壁,斜支撑组成协助水平支撑组成加固车厢侧壁,支柱组成可以支撑车顶组成。上述结构与传统焊接钢板支撑相比,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减轻车体重量,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焊接产生的焊接烟尘。
采用上述水平撑杆结构,便于将水平撑杆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于车厢内,支撑底面板和支撑侧面板形成的框状结构可以根据车厢受力情况提高支撑杆强度,支撑顶面板中心向上突起结构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将从车顶组成装入的粮食向下导流流入车厢底部,而不会存留在水平撑杆顶面板上;而且该结构的支撑侧面板便于与支柱的下侧的端部铆接或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的支撑顶面板由两个面板形成,两个面板相应侧边连接形成八字形顶面板结构。八字形顶面板结构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相应的支撑侧面板,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采用该结构的水平撑杆结构,可以更好地将粮食向两侧进行导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支柱为U型槽钢,其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采用U型槽钢结构可以使车顶组成受力更均匀,能够更好支撑车顶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柱的顶部向外倾斜与水平撑杆的夹角为45~60°。在本实用新型中,U型槽钢的底部的两个侧板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延伸板,两个延伸板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于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见如上所述)的两个支撑侧面板的外侧。优选地,U型槽钢的开口朝向车厢内侧;更优选地,U型槽钢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设置为能够将滑落至U型槽钢槽体内的粮食等货物向外向下导流,避免粮食等货物遗留至U型槽钢槽体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三导流板的一端连接于U型槽钢内的底板上,另一端沿着U型槽钢向下延伸至水平撑杆上,第三导流板的另一端边缘位于U型槽钢外侧。第三导流板的设置将堆积在U型槽钢底部槽体内的粮食等货物向外向下导流至车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水平撑杆两个端部铆接于立柱上,U型槽钢的两个侧面板铆接于车顶弯梁上,其中立柱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车顶弯梁采用铝型材。采用上述结构,在保证车厢承重能力的同时,减少车厢焊接,降低车厢自重。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支撑组成,所述支撑组成包括多组第一支撑单元;每组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一支撑单元中的第一水平撑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一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其中,每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其中,每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
其中,每组第一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第一支撑单元能够同时支撑和加固车厢侧壁和车顶组成,提高车厢的承重能力。在本实用新型中,沿车厢的长度方向每隔2~4米设有一组第一支撑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优选地,还包括多组第二支撑单元;每组第二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二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水平撑杆和第二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其中,每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其中,每组第二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单元与第一支撑单元间隔设置,既提高车厢的承重,又可以尽量减少占用车厢空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沿车厢长度方向每隔3~6米设有一组第一支撑单元,相邻的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有一组第二支撑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车厢的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二支撑单元,两组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多组第一支撑单元。可以更好提高车厢的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每个第一连接座包括两个螺纹连接或铆接于侧墙组成上的角钢,两个角钢相对设置,水平撑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或铆接于两个角钢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每个第一连接座包括两个角钢,两个角钢相对设置且铆接于侧墙组成的立柱上,水平撑杆的端部铆接于两个角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端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均固定于相应的水平撑杆上。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包括车厢、转向架9、气动控制系统8、车钩缓冲系统7、制动装置10和牵引杆装置11。转向架9设置在车厢的下方,且位于车厢的两个端部附近。气动控制系统8和车钩缓冲系统7均设置在车厢的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制动装置10和牵引杆装置11均设置在车厢的另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
如图1所示,车厢的侧壁由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2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3围合组成。车厢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车厢的顶部开口处安装车顶组成4,通过车顶组成4密封顶部开口。车厢的底部开口处安装有车底组成1,通过车底组成1密封顶部开口,车底组成1上设有多个漏斗机构,漏斗机构上设有底门开闭装置。本实施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的车厢还包括支撑组成5,支撑组成5安装于车厢内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部分漏斗板的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上的剖面图。
如图11~14所示,车底组成1包括前牵枕118、后牵枕111、中梁113、左下侧梁115、右下侧梁119、前横梁120、后横梁112和多个漏斗支撑脊背(未图示)。如图11所示,左下侧梁115、右下侧梁119、前横梁120和后横梁112围合成框架结构,多个漏斗支撑脊背平行间隔设置于框架结构内,漏斗支撑脊背与左下侧梁和/或右下侧梁,及中梁组合在一起形成安装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均采用铝型材管,中梁113采用钢材。
如图11所示,前牵枕118和后牵枕111的左侧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115的两端部铆接。前牵枕118和后牵枕111的右侧端部分别与右下侧梁119的两端部铆接。前横梁120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前横梁120的中部焊接于前牵枕118的中部,后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后横梁112的中部焊接于后牵枕111的中部。中梁113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20和后横梁112的中部焊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组侧墙组成2包括墙板203、上侧梁201和立柱202。立柱202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墙板203采用铝板,通过铆接将墙板203连接于立柱202上从而固定在车厢的外侧。上侧梁201安装于立柱202的顶部,且采用横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该铝型材管通过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且其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205,安装板205用于安装车顶组成4。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墙板203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204。第一导流板204与墙板203铆接,且第一导流板204与墙板203之间设有粘结层。
如图2所示,上侧梁20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组第一加强板206,第一加强板206与上侧梁水平底板平行设置,第一加强板206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上侧梁竖边板上。
如图2所示,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均采用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铝型材管。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103,竖直连接板103延伸至相应墙板203的内侧并与相应墙板203铆接。竖直连接板103与相应墙板203之间设有粘结剂层;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104。倾斜档板104贴近相应的漏斗板,倾斜档板104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钝角顶点形成的边与钝角相对的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102,第二加强板102的一端连接钝角顶点形成的边,另一端连接钝角相对的边板的中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墙组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和图1所示,每组端墙组成3包括竖直端墙板301和斜端墙板302。竖直端墙板301的底部与斜端墙板302的顶部连接。斜端墙板302的底部与车底组成1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使斜端墙板302与车厢底部水平面的夹角为30°。斜端墙板302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306。支撑板30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斜端墙板302的下侧,支撑板306的底部通过支撑底座307安装于车底组成1上。两个上侧梁201和两个竖直端墙板301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个墙板203和两个斜端墙板302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车顶组成4包括第一车顶板404、第二车顶板403、第一纵向梁401、第二纵向梁402和顶盖机构(未图示)。第一车顶板404和第二车顶板403均采用铝板,且沿车厢的长度设置。第一车顶板404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403的外侧边缘分别铆接在相应的两组安装板205的上表面,且第一车顶板404的外侧边缘与相应安装板205之间涂覆有粘结剂层,优选为环氧树脂粘结剂层。第二车顶板403的外侧边缘与相应安装板205之间涂覆有粘结剂层,优选为环氧树脂粘结剂层。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401沿第一车顶板404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第二纵向梁402沿第二车顶板403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第一纵向梁401、第二纵向梁402和两组竖直端墙板301的上部围成装料口421。装料口用于安装顶盖机构。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和图20所示,车顶组成4上设有装料口421。装料口421附近设有顶盖机构。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418。装料口4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为第一车顶板404(作为密封侧)和第二车顶板403(作为滑动侧)。第一车顶板404和第二车顶板403分别为由内向外向下倾斜式。第二车顶板403设有多条滑轨416,滑轨416方向设置为由内向外且相互平行。滑轨416内设有滑块417,每个滑块417与顶盖本体418一侧固定连接,滑块417与顶盖本体418形成一体,限制顶盖本体418的活动自由度。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杆、传动轴与顶盖本体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沿车厢长度方向设有传动轴414。传动轴414的两端通过端轴承座415固定于车厢内的固定装置上,传动轴414的中间设置多个中轴承座422。每个中轴承座422通过一个车厢内的固定装置固定于车厢内部。传动轴414的两端安装有端连杆413,传动轴414的中部安装有多个连接杆420。端连杆413和连接杆420均垂直于传动轴414。连接杆420的另一端铰接顶盖本体418靠近第一车顶板404的一侧。漏斗车的车厢内还设有伸缩缸411和伸缩臂412。伸缩缸411的一端与漏斗车的车厢的内壁铰接,伸缩臂412从伸缩缸411的另一端伸出,并与端连杆413的另一端铰接。伸缩臂412的伸缩带动传动轴414转动,传动轴414转动带动连接杆420推动顶盖本体418沿滑轨416滑动,从而实现顶盖通过侧滑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车厢的车底组成的安装空间内设有漏斗机构,漏斗机构的漏斗口处设有底门开闭装置。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与辅助框架和磨耗垫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底门开闭装置包括矩形的底板框架结构121,矩形的底板122以及辅助框架128。底板框架结构121通过辅助框架128固定连接于底门开口处。底板框架结构121左右两侧设有滑槽(未图示),底板122左右两侧安装于滑槽内,且与底板框架结构121前后滑动连接。底板框架结构121和辅助框架128的四个边均由L型钢结构组成。底板框架结构121和辅助框架128的L型钢结构的水平边沿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底板框架结构121安装于辅助框架128上。
如图22所示,底板框架结构121上安装有前后伸缩装置127和锁盒124。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锁定装置和前后伸缩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和图22所示,底板122的下方设有转轴123。转轴123的两端通过轴承131固定并穿过底板框架结构121的L型钢结构竖直边沿。如图23所示,前后伸缩装置127的伸缩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133。向下凸起135和向上凸起133之间设有第一滚轮134。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底板122的一侧固定有支点架129,支点架129的顶部设有锁芯136。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转轴123上设有齿轮139。底板122的下方设有与齿轮139相啮合的齿条138。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锁盒124上设有上拉弹簧145、传动杆150和锁舌144。上拉弹簧145的一端连接于锁盒124一侧,上拉弹簧14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传动杆150的一端。传动杆150的另一端铰接锁舌144的一端,传动杆150的中部通过销轴146转动连接于锁盒124一侧。锁舌144设于锁芯136的上方,锁舌144的一端与传动杆150铰接,锁舌144的另一端铰接于锁盒124的一侧。锁舌144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135。
如图22和图26所示,前后伸缩装置127的伸缩段的端部设有条形孔148,条形孔148沿前后伸缩装置127的伸缩段的伸缩方向布置。支点架129的一侧设有固定柱149,固定柱149穿过条形孔148。锁盒124的一侧还设有限位档147,用于控制锁舌144下移的位置。
所述销轴146的端部配有第一转动扳手(未图示),所述转轴123的端部配有第二转动扳手(未图示)。
实施例2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杆、传动轴与顶盖本体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机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粒货物漏斗车中,第二车顶板403和第一车顶板404分别为圆弧形。第二车顶板403设有多条滑轨416,滑轨416方向设置为由内向外。滑轨416内设有滑块417,每个滑块417与顶盖本体418一侧通过铰接件铰接。滑块417与顶盖本体418具有分别运动的活动自由度,减少顶盖本体418的运动受漏斗车车顶形状的限制。
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连接杆420为镰刀型连接杆,镰刀型连接杆的长臂端部固定于传动轴414上,镰刀型连接杆的短臂端部与顶盖本体418的一侧铰接,镰刀型连接杆的凸起部位(即弯曲部位)凸起朝上。当打开顶盖时,镰刀型连接杆弯曲的凸起部正好卡到第二车顶板403边缘处,可以更彻底地将顶盖本体418移出至第二车顶板403,避免影响装料口421的操作空间。
实施例3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底门开闭装置的底板框架结构121上设有左右设置的支撑梁142。支撑梁142一侧设有前后设置的支撑件141,支撑件141上设有第二滚轮143。第二滚轮143的转动方向为前后转动,底板122的下表面滚动连接于第二滚轮143上。支撑梁142的另一侧设有转轴支架140,用于从底部支撑转轴123。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与辅助框架和磨耗垫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底门开闭装置上的底板框架结构121和辅助框架128之间设有磨耗垫板130。
实施例4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3相同: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与辅助框架和磨耗垫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底门开闭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图24、图25和图26所示,横向两个相邻的漏斗口的底板框架结构121的底板122通过衡梁137连接。底门开闭装置还包括支点架129。支点架129设置于衡梁137上,且位于两个底板122之间。锁芯136固定于支点架129的顶部。固定柱149固定于支点架129的一侧。衡梁13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横向相邻的两个底板框架结构121的左右两侧。前后伸缩装置127和锁盒124均固定于横向两个漏斗机构的外侧。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实现漏斗单元中的两个漏斗口同时开启和关闭,且支点架129、前后伸缩装置127和锁盒124均设置在漏斗车外侧便于操作和检修。
实施例5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4相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部分漏斗板的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底组成上的剖面图。
如图11和图13所示,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116和竖板114。竖板114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横板116的上表面的中部,从而形成支架结构。中梁113穿过支架结构且与支架结构固定连接。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竖板114的顶部和横板116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漏斗支撑脊背与左下侧梁115或右下侧梁119及中梁113围合形成漏斗板12的安装空间。
如图11所示,竖板114与横板116形成的夹角处设有支撑肋117。支撑肋117的顶部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12的第二安装孔。
如图14所示,中梁113包括矩形钢管和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矩形钢管设置在中梁113的底部,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漏斗板12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实施例6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档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每组端墙组成还配有一组散档板装置。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309、第二导流板303和支撑柱305。斜板309的顶部与竖直端墙板301的一侧连接,而且斜板309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第二导流板303的一侧与斜板309的底部连接。第二导流板303包括两个导流面板,每个导流面板为近似直角梯形结构,且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斜边和直角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两个导流面板的斜边与斜板309的一侧连接。散档板装置还包括端封板304,端封板304竖直连接两个导流面板的直角边。支撑柱305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303的底部连接,支撑柱30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1上。
实施例7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车顶板的截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车顶板截面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车顶板截面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10所示,第一纵向梁401采用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铝型材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铆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408。第一安装凹槽408为T型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406。第一密封胶条406包括第一安装端、第一密封端和第一连接段。第一安装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408内,第一密封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408外。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一安装端和第一密封端。
第二纵向梁402采用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40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铆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407。第二安装凹槽407为T型槽,第二安装凹槽407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包括第二安装端、第二密封端和第二连接段。第二安装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407内,第二密封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407外。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二安装端和第二密封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均为中空结构,且两者的密封面均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
实施例8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7相同:
如图6、图18、图19和图20所示,顶盖机构的顶盖本体418在靠近第二纵向梁402的一侧设有档板。档板在顶盖本体418覆盖装料口421时抵靠在第二纵向梁402的外侧,且与第二密封胶条密切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机构的一侧。顶盖本体418的另一侧与第一密封胶条406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机构的另一侧。
实施例9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404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409。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403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410。第一密封板409与第一车顶板40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410与第二车顶板40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层。第一密封胶层和第二密封胶层均采用环氧粘结剂层。
车顶组成4还包括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组车顶弯梁405,其分别设置于第一车顶板404的下侧和第二车顶板403的下侧。
实施例10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一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17所示,设于车厢内的支撑组成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
如图16所示,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一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的立柱202上。水平撑杆501采用铝型材管,铝型材管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沿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水平撑杆501的两个端部为内部填充有铝垫块的水平安装端;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504上。
如图16所示,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502和第二连接座505,斜撑杆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侧墙组成的立柱202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车底组成的漏斗支撑脊背上。斜撑杆502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斜撑杆502的两个端部为内部填充有铝垫块的斜安装端。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505上。
如图17所示,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实施例11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0相同:
如图16和17所示,水平撑杆501采用的铝型材管的支撑顶面板由两个面板形成,两个面板相应侧边连接形成八字形顶面板结构。八字形顶面板结构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相应的支撑侧面板,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501。
支柱503为U型槽钢,其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其两个侧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延伸板,两个延伸板铆接于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501的两个支撑侧面板的外侧。
U型槽钢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板507,第三导流板507的一端连接于U型槽钢内的底板上,另一端沿着U型槽钢向下延伸至水平撑杆501上,第三导流板507的另一端边缘位于U型槽钢外侧。
实施例12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15、图16和17所示,车厢内的支撑组成包括多组第一支撑单元;每组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一支撑单元中的第一水平撑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一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每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一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2上。
每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502和第二连接座505,斜撑杆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侧墙组成2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车底组成1上。
每组第一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如图17所示,车厢内的支撑组成还包括两组第二支撑单元,两组第二支撑单元分别设于车厢的前后两端;每组第二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二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水平撑杆和第二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每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一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每组第二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侧壁;所述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所述车顶组成上设有装料口,所述装料口附近设有顶盖机构;所述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处,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所述车底组成上设有多个漏斗机构,所述漏斗机构上设有底门开闭装置;
其中,所述车底组成包括前牵枕、后牵枕、中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围合成框架结构;所述前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前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中部与所述前牵枕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中部与后牵枕连接;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中部和后横梁的中部连接;
其中,所述车底组成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漏斗支撑脊背,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竖直设于所述横板的上侧中部,二者形成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中梁穿过所述支架结构且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所述竖板的顶部和所述横板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左下侧梁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所述中梁,支架结构以及右下侧梁也形成漏斗机构的安装空间;
其中,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装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滑动侧和密封侧;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滑动侧,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轨迹设置为沿滑动侧由内向外;所述顶盖本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滑动侧,所述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顶盖本体沿滑动机构滑动;
其中,所述漏斗机构的漏斗口处设有底门开闭装置,所述底门开闭装置包括底板框架结构和底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设置为能够固定连接于漏斗口;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设有前后伸缩装置,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前后移动;所述底板设有自动锁定装置,所述自动锁定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一侧的锁芯以及与所述锁芯相配合的锁舌;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锁舌下压至所述锁芯内的弹性装置;所述锁舌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一侧;所述锁舌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所述前后伸缩装置的伸缩段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所述向下凸起和所述向上凸起之间设有第一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传动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顶盖本体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为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杆沿所述传动轴周向转动;所述传动轴与驱动源连接,所述驱动源设置为能够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连接杆为镰刀型连接杆,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长臂端部固定于传动轴上,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短臂端部与顶盖本体的一侧铰接,所述镰刀型连接杆的凸起部位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上设有第二滚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滚动连接于第二滚轮上;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上;所述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锁定装置还包括锁盒,所述锁盒固定在所述漏斗机构上;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上拉弹簧和传动杆;所述上拉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上拉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锁舌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锁盒的一侧,所述销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扳手;所述锁盒的一侧还设有能够限制所述锁舌下压限度的限位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
每组侧墙组成包括墙板、上侧梁和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为能够将墙板固定在车厢的外侧,所述上侧梁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所述墙板的顶部;
每组端墙组成包括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所述竖直端墙板的底部与所述斜端墙板的顶部连接;所述斜端墙板的底部与车底组成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一铝型材管;
其中,上侧梁由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的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所述墙板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所述上侧梁与所述墙板铆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两个上侧梁和两个竖直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个墙板和两个斜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所述车顶组成包括第一车顶板、第二车顶板、第一纵向梁、第二纵向梁;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密封侧为第一车顶板侧,滑动侧为第二车顶板侧;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梁的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沿第一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二纵向梁沿第二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设置为能够与竖直端墙板的上部围成装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组成还包括散档板装置;所述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第二导流板和支撑柱;所述斜板的顶部与所述竖直端墙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斜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与所述斜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为中部凸起且两侧向下倾斜;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二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三铝型材管;
其中,第一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
其中,第二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其中,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第一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与第二车顶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梁包括矩形钢管和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所述矩形钢管设置在所述中梁的底部,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所述漏斗板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均为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第四铝型材管;第四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
其中,第四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延伸至相应墙板的内侧;所述竖直连接板与相应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其中,第四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所述倾斜档板贴近相应的漏斗板,所述倾斜档板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成设于车厢的内部;所述支撑组成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
其中,每组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其中,每组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
其中,每组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粒货物漏斗车,其特征在于:
水平撑杆为第五铝型材管;第五铝型材管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突起的结构沿第五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水平撑杆具有水平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上;
斜撑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第六铝型材管;斜撑杆具有斜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上。
CN201921627476.2U 2019-09-27 2019-09-27 散粒货物漏斗车 Active CN21059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7476.2U CN210591875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粒货物漏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7476.2U CN210591875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粒货物漏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875U true CN210591875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7476.2U Active CN210591875U (zh) 2019-09-27 2019-09-27 散粒货物漏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962A (zh) * 2021-01-17 2021-06-04 沃银依 一种适用于矿石稳定输送的矿石输送机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962A (zh) * 2021-01-17 2021-06-04 沃银依 一种适用于矿石稳定输送的矿石输送机械
CN112896962B (zh) * 2021-01-17 2022-11-25 池州万方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矿石稳定输送的矿石输送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2487A (zh) 散粒货物漏斗车
CN106347385B (zh) 铁路漏斗车
US20100101447A1 (en) Gondola Rail Car With Tub Floor
CN210591875U (zh) 散粒货物漏斗车
CN111731331A (zh) 一种自动倾翻车
CN201342977Y (zh) 一种中分自卸车货厢
US20110188979A1 (en) Vehicle with combination body, tailgate, and conveyor assembly
CN112277977B (zh) 散粒货物运输车
CN114559871A (zh) 自卸半挂车用两级联动滚滑卸料装置
CN211809918U (zh) 低货台自卸半挂车
CN219544590U (zh) 一种框架内侧翻的自卸车厢
US11958509B2 (en) Hopper railcar with door deflector for transverse pivoted outlet gate, door deflector and method of retrofitting hopper railcar to include door deflector for transverse pivoted outlet gate
CN114655264B (zh) 单侧倾卸的铁路自翻车
CN210680695U (zh) 粮食漏斗车
CN112208420A (zh) 货车底部开闭装置及货车
WO2018068553A1 (zh) 铁路漏斗车
CN213292283U (zh) 一种方便装卸货的采矿业用厢式矿车
CN210526676U (zh) 一种用于供应链的飞翼货车
CN210555189U (zh) 上下双向开合式挂车车厢
CN206734298U (zh) 漏斗车的侧墙结构、车体结构及漏斗车
CN210116424U (zh) 货车底部开闭装置及货车
CN219238021U (zh) 一种框架内侧翻的自卸式集装箱
CN112498398A (zh) 一种敞车底架
CN112572488A (zh) 粮食漏斗车
CN210308432U (zh) 一种自动上料搅拌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