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732U -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732U
CN210591732U CN201920508998.4U CN201920508998U CN210591732U CN 210591732 U CN210591732 U CN 210591732U CN 201920508998 U CN201920508998 U CN 201920508998U CN 210591732 U CN210591732 U CN 210591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vehicle
housing
vehicle contro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89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和车辆,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分体式的主体部和显示装置,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所述显示装置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排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排线位于所述壳体内。该控制设备集成度高,简化了车辆控制设备本身和整车线束数量和线束设计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故障率。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分散在车身各处的多个控制盒以用来分别控制相关的车身器件,例如车灯系统、车身控制系统、雷达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以及车内灯光控制系统、无线通信模块、引擎音模拟系统、胎压监测器、网关、组合仪表、多媒体等。多个控制盒分散零散、壳体多、占用空间大。同时独立分散控制盒之间连接的线束多,线束布置复杂、稳定性低、信号干扰多、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分体式的主体部和显示装置,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所述显示装置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排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排线位于所述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侧壁和与该侧壁相邻的顶壁,所述顶壁靠近所述侧壁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侧壁的顶部形成有沉槽,所述沉槽贯穿所述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一安装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沉槽,所述沉槽和所述第一安装盖限定出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接插件,所述第一接插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方,所述排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第一接插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插件,所述壳体形成有对应所述多个第二接插件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插件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置有集成芯片和用于与所述排线相连的第一接插件,所述第一接插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和集成芯片之间,并且与多个所述第二接插件布置为共同围绕所述集成芯片,所述壳体的顶壁与第一接插件对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的顶壁与第二接插件对应形成有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控制线路板通过该第二开口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二安装盖,所述第二安装盖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盖由导电材料制成并用于与车身车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盖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限位柱和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外部连接件相连,所述限位柱接插在该外部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柱上套设有缓冲套。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筒。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固定连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上。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显示装置中与显示屏幕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凸耳,所述凸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相连的紧固孔。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通过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并紧邻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同轴的枢转孔,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形成有对应每个枢转孔的基座,所述枢转孔与所述基座匹配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控制线路板上集成有集成芯片、驱动模块、电源模块、驱动器、网关收发器、无线通信收发器、倒车雷达发送单元和倒车雷达接收单元。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用于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的车辆仪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仪表台,安装在车身车架上,所述仪表台安装有本公开提供的车辆控制设备。
可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主体部的底壁连接在所述前段上,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显示装置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后段上。
可选地,所述仪表台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显示装置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仪表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下部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车辆仪表板卡接。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或者仪表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设备的主体部可以和显示装置紧密安装在一起,尤其是显示装置用于连接到控制线路板上的排线可以容纳在主体部的壳体内,而不会外露,一方面不仅使得排线本身稳定性增强,降低线路随车身晃动带来的连接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外露排线带来的对其他器件的干扰,同时能降低其他器件对外露排线的干扰和损伤,排线缩短能够降低排线的能耗,从而降低排线的发热量,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能。并且大大简化了车辆控制设备的线束数量和线束设计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故障率。另外,通过控制线路板的高集成度特性,可以集成不同的车身器件的控制单元,降低各控制单元的零散分布程度,更加方便整车线束的排布,使得整车的线束布置也更合理,控制稳定性高,系统故障率低。另外,例如可以直接将该该控制设备安装到仪表板上,使得显示装置作为车辆的仪表之用,便于司乘人员的对整车各系统的操作和查看。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显示装置;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二安装盖的凸起与控制线路板接触关系;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安装盖;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安装盖;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安装孔与凸耳的连接关系;
图8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二安装孔与外部连接件的连接关系;
图9本公开实施例车辆控制设备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限位柱与外部连接件的连接关系;
图10是图9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仪表台;
图12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仪表板上盖;
图13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卡扣与仪表板的连接关系;
图14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线路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体部 11 控制线路板
111 第二接插件 112 第一接插件
12 壳体 121 第二通孔
122 第一开口 123 第一安装孔
124 第二安装孔 125 限位柱
126 连接套筒 127 固定结构
128 侧壁 1281 沉槽
1282 第一通孔 129 顶壁
13 第二安装盖 131 凸起
14 第一安装盖 141 卡角
15 缓冲套 2 显示装置
21 凸耳 22 卡扣
3 车架 31 前段
32 后段 4 仪表板
5 安装支架 6 仪表板上盖
7 排线 8 第一转轴
9 第二转轴 10 基座
101 枢转孔 33 横梁管本体
113 集成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相关技术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车辆上的器件多需要将输出信号传输至仪表台的仪表显示器显示,并还需要从显示器上得到操作指令或参数输入,因此需要多条线束连接显示器和各个控制盒,造成控制设备的线路复杂,并且复杂的线束结构增加了设计和维护难度,提高了车辆的制造成本和故障率。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可以应用在车辆控制系统中,对车辆的相应执行机构进行控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设备包括主体部1和显示装置2,其中的主体部1包括壳体12和容纳在该壳体12内的控制线路板11,显示装置2连接于壳体 12的一侧,壳体12上靠近显示装置2的一侧设置第一通孔1282,显示装置 2通过排线7穿过第一通孔1282与控制线路板11连接,排线7位于壳体12内。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控制设备的主体部1可以和显示装置2紧密安装在一起,可以通过集成度高的控制线路板11实现对车辆的相关器件进行控制,尤其是显示装置2用于连接到控制线路板11上的排线7 可以容纳在主体部1的壳体12内,而不会外露,一方面不仅使得排线7本身稳定性增强,降低线路随车身晃动带来的连接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外露排线7带来的对其他器件的干扰,大大简化了车辆控制设备的线束数量和线束设计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并降低了故障率。
另外,通过控制线路板的高集成度特性,可以集成不同的车身器件的控制单元,降低各控制单元的零散分布程度,更加方便整车线束的排布,使得整车的线束布置也更合理,控制稳定性高,系统故障率低。另外,例如可以直接将该控制设备安装到仪表板4上,使得显示装置2作为车辆的仪表之用,便于司乘人员的对整车各系统的操作和查看。
为了实现对车身控制系统中不同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和驱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控制线路板11可以集成多种控制模块等电子器件,例如集成有集成芯片113、驱动模块(例如显示装置的、发声装置的以及车身设备的驱动模块等)、电源模块、驱动器(例如用于驱动热管理设备(风扇、水泵)、驱动BCM控制的车身设备、驱动空调、驱动蜂鸣器、驱动扬声器的驱动器)、网关收发器、无线通信收发器(高频信号接收器、低频信号收发器、蓝牙等)、倒车雷达发送单元和倒车雷达接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有线通信系统,其中,控制线路板11上设置有有线、无线通信系统、以将在相关的电器元件之间实现信号传输,实现控制集成化。
本公开中的显示装置2用于显示车辆控制系统的状态信息,也可以用于作为各种操作指令或参数的输入端,例如可以使用数显仪表、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等;显示装置2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仪表板4上,位置可以放置于中控台,以便于驾驶员查看和操作。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主体部1可以安装在显示装置2的一侧,并上述的排线7与控制线路板11信号连接,控制线路板11上的集成芯片113和相关元器件可以对车辆控制系统的各个控制子系统的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并且通过与显示装置2信号连接,以便于将车辆控制系统的状态信息通过显示装置2呈现给驾驶员,显示装置2还可以获取驾驶员的输入指令,通过控制线路板11实现对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通过主体部和显示装置2的紧密安装,可以直接将该控制设备安装到仪表板4 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结构的数量以及占用的空间。
这样,本公开提供的控制线路板11可以为本领域中任意能够实现对多种信号的进行处理和传输的线路板,可以是PCB也可以是FPC等等,其上的电子器件和布置方式不公开不做限制。其中,控制线路板11上可以集成集成芯片113和相关元器件。例如,上述的各种模块以及天线、电容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线路板11上的集成芯片113可以为SOC(英文:System onChip,中文:系统级芯片),控制线路板11上还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多路输入开关检测芯片、至少一个多通道模拟多路复用芯片和/或至少一个电平采集芯片等辅助芯片,以实现更稳定的集成控制。
举例来说,集成芯片上可以集成有车辆上多种设备对应的多种控制接口和驱动接口,用于和多种设备连接进行控制和驱动,并通过多种控制接口控制多种设备。例如集成芯片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收发器的控制接口,网关收发器的控制接口,显示装置的控制接口,发声装置的控制接口和BCM的控制接口。集成芯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收发器的控制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收发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收发器实现无线通信,还可以通过网关收发器的控制接口与所述网关收发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网关收发器实现车辆数据的有线交互。进一步的,集成芯片还可以通过显示装置的控制接口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装置实现信息显示,通过发声装置的控制接口与所述发声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声装置发出声音,通过BCM的控制接口与所述车身设备连接,用于实现对所述车身设备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和驱动接口可以包括硬件类接口,也可以包括软件类接口,其中,软件类接口可以在该集成芯片中烧写软件程序实现,硬件类接口则可以通过该集成芯片内部的接口电路与连接的引脚构成。
多路输入开关检测芯片可以用于采集:门锁、制动液位、电源、车灯、安全带、前舱盖、胎压复位开关、座椅加热、按钮开关等多个开关信号。多通道模拟多路复用芯片可以用于采集:驾驶位温度、中压信号、各电机反馈电路、高压信号、阳光传感器等模拟信号。电平采集芯片1053可以用于采集:雨刮器、车速、碰撞解锁、鼓风机和电池热管水泵信号等脉冲信号,其中,脉冲信号可以是信号。控制线路板11的集成芯片113根据采集到的信号向不同的控制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控制子系统能够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车辆各个控制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度,还能增加车内空间,降低故障率、制造成本和电磁干扰。
除上述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涉及的电气元件外,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向例如蜂鸣器、车灯、喇叭、继电器线圈驱动、直流电机驱动及转向、蓝牙、防盗指示灯等电气元件进行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设备的具体结构。如图3、图5和图10所示,壳体12具有靠近显示装置2的侧壁 128和与该侧壁128相邻的顶壁129,顶壁129靠近该侧壁128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开口122,侧壁128的顶部形成有沉槽1281,沉槽1281贯穿该侧壁 128并与第一开口122相通,主体部1还包括第一安装盖1414,第一安装盖 14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2上并能够同时覆盖第一开口122和沉槽1281,这样,在安装第一安装盖14后,沉槽1281和第一安装盖14就能够限定出上述的第一通孔1282,供排线7通过,并且保证排线7位于壳体12内部而不外露,能够保护排线,且便于车身控制设备安装在车辆上。另外设计第一开口122的目的在于方便通过该第一开口122进入壳体12内部的排线7进行和对应的接插件进行接插的操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线路板11 上设置有第一接插件112,第一接插件112位于第一开口122的下方,排线7穿过第一通孔1282后与第一接插件112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排线7可以形成L型,因此可以在穿过沉槽1281之后向下拐折而插入向上开口的第一接插件112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82的开口朝向显示装置靠近主体部1的一侧,保证排线7不外漏。
其中的沉槽1281的设计方式,以及使得第一安装盖14能够同时覆盖第一开口122和沉槽1281的设计,可以便于操作在第一安装盖14未安装时,排线7可以轻松穿过壳体12的侧壁128并和壳体12内部的接插件相连,结构加工简单操作方便,排线7安装完毕后再安装第一安装盖14即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壳体12的侧壁128上打孔来加工出第一通孔1282,对应此类变形方式本方面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主体部1还包括第二安装盖1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可以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控制线路板11安装在壳体12内,即壳体 12形成有安装控制线路板11的安装腔,为了便于安装控制线路板11,该壳体1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开口的大小可以根据控制线路板的大小设计,使得控制线路板11可以通过该第二开口安装到壳体12内,上述的第二安装盖1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2上以用于封闭第二开口,例如,在壳体12的侧壁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安装柱(图中未示出),例如,安装柱可以位于壳体12的上侧壁,但不仅限于此,第二安装盖13上形成有与安装柱对应的过孔,可以利用诸如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将第二安装盖13与壳体12 固定,但不仅限于此。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盖13和壳体12 还可以通过卡扣卡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其中,第二开口的面积可以小于壳体12的侧壁的面积,只要能从第二开口安装控制线路板11即可;此外,壳体12的整个侧壁都可以开设为第二开口,第二安装盖13可以作为壳体12的侧壁封闭第二开口,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可以使用诸如塑料等非屏蔽材料制成,以避免壳体对控制线路板收发信号的屏蔽,塑料等非屏蔽材料多是轻质材料,以减轻车辆控制设备的重量,但不仅限于此。此外,第二安装盖13由导电材料制成并用于与车身车架3接触,例如,第二安装盖13可以由诸如铜、铝等金属材料或者诸如导电塑料、导电橡胶等复合型高分子导电材料制成,但不仅限于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安装盖13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31,该凸起131用于和控制线路板11电连接,例如与其下表面裸露的铜膜接触,使第二安装盖13与控制线路板11电连接,当第二安装盖13与车身车架3接触安装时,可以实现控制线路板11接地,不仅保证了控制线路板11的安全性,还无需额外在控制线路板11上安装接地线束,简化了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此外,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安装盖13还能有效地降低外界对控制线路板11的电磁干扰。
继续参照图3所示,控制线路板1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接插件111,作为有线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使用通过连接在多个第二接插件111上的线束对车辆控制系统中的相应的电子器件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信息反馈和控制输出。例如可以包括车灯系统接插件、车身控制系统接插件、雷达控制系统接插件、空调控制系统接插件以及车内灯光控制系统接插件等。对此,在壳体 12的侧壁上可以形成有对应上述多个第二接插件111的多个第二通孔121,在安装控制线路板11时,可以将控制线路板11安装在壳体12中使得第二接插件111朝向通孔121,第二接插件111设置在壳体12内且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121与外界连通,这样,车辆控制系统的线束插头可以穿过壳体12 上的第二通孔121与第二接插件111接插,使得多个控制子系统的线束集中布置在车辆控制设备的主体部1,安装简单,便于检修。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接插件111和上述的第一接插件 112可以围绕控制线路板11上集成的集成芯片113设计,以便于相应的线束围绕壳体12进行布置,使得线束的布局合理,不会相互缠绕,最大程度利用了控制线路板的空间,也可以缩小控制线路板11的体积,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壳体12内的空间。
具体地,第一接插件112位于显示装置2和集成芯片113之间,以减小排线7的长度,并且第一接插件112与多个第二接插件111布置为共同围绕在集成芯片113,即,第二接插件至少布置两列,分别设置在集成芯片113 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插件111可以设置第一接插件的两侧,,第二接插件还可以设置到集成芯片113远离显示装置2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接插件112和多个第二接插件111能够围绕在集成芯片113的四周。上述的与第一接插件对应的第一开口122和与第二接插件111对应的第二通孔121 都形成在壳体12的顶壁129上,这样,第一接插件112和第二接插件111 均向上开口,便于在控制线路板11上的布置,同时也便于对第二通孔121 以及第一开口122同时加工在顶壁129上。另外这样设计第一接插件112和第二接插件111的位置关系,可以保证与第一接插件112和第二接插件111相连的线束能够隔开而不会相互干扰,具体地,与第一接插件112相连的排线7在壳体12内部通过朝向显示装置2开口的第一通孔1282接入,而第二接插件111的排线7是通过上方的第二通孔121接入,实现在接插件数量多的情况下合理排布,插接不会相互干扰。
此外,如图3和图7所示,壳体12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显示装置2连接的多个第一安装孔123,例如,可以在壳体12的侧壁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23,显示装置2的外侧形成有与第一安装孔123对应的凸耳21,凸耳21 上形成有与第一安装孔123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相连的紧固孔。即在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1和显示装置2固定连接。这样,将主体部1直接固定在显示装置2的背面,可以减小控制器占用的体积,且节约了主体部1与显示装置2之间的线束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上文描述的车辆控制设备的结构,上述显示装置2和主体部1还可以设计为转动连接,这样司乘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显示装置2的角度以便于观看显示屏。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主体部1通过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连接在显示装置2上,第一通孔1282位于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之间并紧邻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的轴线设置。具体地,在主体部1的侧壁128上可以形成有多个枢转孔101,在显示装置2的一侧形成有对应每个枢转孔101的基座10,枢转孔101与基座10匹配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主体部1的侧壁128上可以形成两个枢转孔 101,为了实现转动并保证转动的同轴性,枢转孔101可以共线布置,在显示装置2的一侧分别对应该两个枢转孔101形成有两个基座10,这样,主体部1可以通过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连接在显示装置2上。此外,为了避免转动时对第一通孔1282中的排线7产生干涉,第一通孔1282可以位于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之间并紧邻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的轴线设置,是为了保证在当显示装置2相对于主体部1转动时,排线7受到的影响最小,可以有效降低排线7变形和移动,而影响信号传输效果。
如图3和图8所示,壳体12上还形成多个第二安装孔124,例如,可以在壳体12的相对的两侧壁形成第二安装孔124,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相对的两侧壁为壳体12中非面向或背向显示装置的侧壁(未标识)。第二安装孔 124用于与外部连接件相连,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将壳体12安装到车身车架 3的横管梁组件的钣金件上,该横管梁组件设置在中控台附近,如图3和图 9所示,为了增加控制器安装在诸如车身车架3的外部连接件上的快捷性和稳定性,在壳体12上还可以形成有限位柱125,例如,可以在壳体12的侧面上形成至少一个限位柱125,限位柱125接插在该外部连接件的限位孔中,该外部连接件可以是上述的横管梁组件的钣金件,并且,在限位柱125上还可以套设有缓冲套15,该缓冲套15的内壁与限位柱125紧密配合,外壁与外部连接件的限位孔紧密配合,以增强限位柱125的稳定性,此外限位柱125 也可以快速将壳体12定位在车身车架3等外部连接件上,从而能够快捷地安装。
其中,缓冲套15可以是由橡胶制成的套筒,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其受力挤压时,可以产生变形,当撤去外力时,可以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在本公开的其他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套筒还可以由诸如硅胶等其他弹性材料制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第一安装孔123与第二安装孔124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筒126。连接套筒126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高强度的硬质塑料制成,以防止在安装紧固件时造成安装孔的变形或损坏。若壳体12使用强度较大的硬质塑料制成时,连接套筒126也可以与壳体12通过同一种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如图9所示,上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身车架3可以为车辆横管梁组件,主要包括横管梁本体33、前段31和后段32,前段31和后段32均为连接在横管梁本体33上的钣金件,上述车辆控制设备的主体部1的底壁连接在前段31上,即如上所述的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的方式连接,主体部1远离显示装置2的侧壁(未标识)连接在后段32上,即如上所述的可以通过限位柱125连接。由于横管梁组件的稳定性较强,可以降低车辆控制设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此外,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显示装置 2的需要灵活设计车辆控制设备的安装位置,车身车架3还可以为车身的其他组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壳体12上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固定线束的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27,该固定结构127形成为沿壳体12向外凸出的凸缘,在凸缘上形成有用于卡接束线带的通孔,多个控制子系统的线束连接至第二接插件111时,可以通过束线带(图中未示出)将多个线束捆在一起以便于整理,为了将线束保持在主体部1附近,可以将束线带卡接在固定结构127上。该固定结构127位于壳体远离显示装置的一侧。
如图7、图8和图12所示,为了增加显示装置2的稳定性,在显示装置 2的下部分的背面还可以形成有多个卡扣22,该卡扣22可以由诸如塑料或金属的高强度材料制成,该卡扣22可以与外部连接件上形成的卡口卡接,该外部连接件可以是仪表板4的钣金件,但不仅限于此。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仪表台,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仪表台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车身车架3以及仪表板4,显示装置2安装在仪表板4上,例如,仪表台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5,该安装支架5的一端与显示装置2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仪表板4连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可以形成为L型金属支架,一端可以与显示装置2的上侧面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仪表板4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为了稳定,显示装置2的下部还通过上述的卡扣22与仪表板4连接。具体地,仪表板4的相应部分具有卡槽,卡扣22塞入该卡槽即可。通过安装支架5、卡口结构、第二安装孔124、限位柱125保证车身控制设备在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设备的主体部1安装在车身车架3上,主体部1通过上述第二安装孔124与车身车架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并且主体部1的限位柱125也可以接插在车身车架3上,以增加主体部1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二安装盖13与车身车架3保持接触,以实现控制线路板11的接地。
可选地,仪表板4上形成有便于安装控制器仪表的开口,仪表台还包括仪表板上盖6,仪表板上盖6用于封闭该开口以保持仪表台的完整性。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控制器仪表或者仪表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分体式的主体部(1)和显示装置(2),所述主体部(1)包括壳体(12)和容纳在该壳体(12)内的控制线路板(11),所述显示装置(2)连接于所述壳体(12)的一侧,所述壳体(12)上靠近所述显示装置(2)的一侧设置第一通孔(1282),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排线(7)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82)与所述控制线路板(11)连接,所述排线(7)位于所述壳体(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具有靠近所述显示装置(2)的侧壁(128)和与该侧壁(128)相邻的顶壁(129),所述顶壁(129)靠近所述侧壁(128)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开口(122),所述侧壁(128)的顶部形成有沉槽(1281),所述沉槽(1281)贯穿所述侧壁(128)并与所述第一开口(122)相通,所述主体部(1)还包括第一安装盖(14),所述第一安装盖(14)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12)上并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22)和所述沉槽(1281),所述沉槽(1281)和所述第一安装盖(14)限定出所述第一通孔(12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11)上设置有第一接插件(112),所述第一接插件(11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22)的下方,所述排线(7)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82)后与第一接插件(1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插件(111),所述壳体(12)形成有对应所述多个第二接插件(111)的多个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接插件(111)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121)与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11)上设置有集成芯片(113)和用于与所述排线(7)相连的第一接插件(112),所述第一接插件(112)位于所述显示装置(2)和集成芯片(113)之间,并且与多个所述第二接插件(111)布置为共同围绕所述集成芯片(113),所述壳体(12)的顶壁(129)与第一接插件(112)对应形成有第一开口(122),所述壳体(12)的顶壁(129)与第二接插件(111)对应形成有第二通孔(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控制线路板(11)通过该第二开口安装在所述壳体(12)内,所述主体部(1)包括第二安装盖(13),所述第二安装盖(13)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上以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盖(13)由导电材料制成并用于与车身车架(3)接触,所述第二安装盖(13)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31),所述凸起(131)与所述控制线路板(1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2)连接的多个第一安装孔(123),所述壳体(12)上还形成有限位柱(125)和多个第二安装孔(124),所述第二安装孔(124)用于与外部连接件相连,所述限位柱(125)接插在该外部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柱(125)上套设有缓冲套(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24)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筒(1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2)固定连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3),所述显示装置(2)中与显示屏幕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3)对应的凸耳(21),所述凸耳(2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3)相对应且通过紧固件相连的紧固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通过共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显示装置(2)上,所述第一通孔(1282)位于所述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之间并紧邻所述第一转轴(8)和所述第二转轴(9)的轴线设置,所述主体部(1)的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侧壁(128)上形成有多个同轴的枢转孔(101),在所述显示装置(2)的一侧形成有对应每个枢转孔(101)的基座(10),所述枢转孔(101)与所述基座(10)匹配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轴(8)和所述第二转轴(9)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11)上集成有集成芯片(113)、驱动模块、电源模块、驱动器、网关收发器、无线通信收发器、倒车雷达发送单元和倒车雷达接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2)为用于安装在车辆仪表板(4)上的车辆仪表。
15.一种仪表台,安装在车身车架(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台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仪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3)包括前段(31)和后段(32),所述主体部(1)的底壁连接在所述前段(31)上,所述主体部(1)远离所述显示装置(2)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后段(32)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仪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台还包括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的一端与所述显示装置(2)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仪表板(4)连接,所述显示装置(2)的下部形成有卡扣(22),所述卡扣(22)与所述车辆仪表板(4)卡接。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设备或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台。
CN201920508998.4U 2019-03-14 2019-04-12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Active CN2105917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70918 2019-03-14
CN201920327091 2019-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732U true CN210591732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8998.4U Active CN210591732U (zh) 2019-03-14 2019-04-12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263A (zh) * 2021-12-08 2022-03-04 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263A (zh) * 2021-12-08 2022-03-04 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
CN114132263B (zh) * 2021-12-08 2023-10-24 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8881B2 (en) Vehicle center cluster assembling structure with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11688607B (zh) 集成式控制器、控制器仪表、仪表台及车辆
JPH1029475A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ユニット
EP3566910B1 (en) Wire harness, component module for wire harness, and vehicle component
CN210591732U (zh) 车辆控制设备、仪表台及车辆
JPH1027525A (ja) モジュール構造体
CN210000169U (zh) 集成控制装置及电动车
US9174588B2 (en) Mounting a microphone on a vehicle headliner
US6108905A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ssembling meter modules to vehicles
CN217969494U (zh) 一种驾驶员监控装置
CN115123399B (zh) 车辆结构
US20100142162A1 (en) Switch device
CN217099831U (zh) 一种车用内后视镜总成
CN219497261U (zh) 一种汽车内部多媒体显示屏结构
JP3046981B2 (ja) 車両用電気配索構造
CN209441293U (zh) 一种基于汽车租赁的车载智能控制装置
CN217074536U (zh) 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和车辆
CN210970964U (zh) 车载生命安全监测系统及汽车
CN212022556U (zh) 一种线束盒线安装座结构
CN220465392U (zh) 一种车载显示结构
CN214427866U (zh) 用于mini-ITX机箱的电源转接结构
JP3341794B2 (ja) メータモジュール
CN221049619U (zh) 一种车辆的中控装置及车辆
CN213694711U (zh) 应用于汽车的电器盒
CN215183731U (zh) 一种集成危险报警灯光控制的仪表保险丝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