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7523U -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7523U
CN210557523U CN201920768860.8U CN201920768860U CN210557523U CN 210557523 U CN210557523 U CN 210557523U CN 201920768860 U CN201920768860 U CN 201920768860U CN 210557523 U CN210557523 U CN 210557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onveying line
line
carton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88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宝
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onbest Cl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onbest Cl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onbest Cl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onbest Cl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88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7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7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7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包括纸箱供应机,用于供应纸箱;第一输送线,用于输送垛盘,其一端与纸箱供应机紧邻设置,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位于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下方,且具有中空区域,第二输送线,位于所述中空区域处,且紧邻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第一状态下,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第二状态下,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且其上的垛盘的顶面低于所述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的底面。本方案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垛盘,通过第二输送线升降来使垛盘抬升并承接纸箱,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输送线将垛盘输送到外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效的提高了垛盘和纸箱的叠合效率。

Description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系统,尤其是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晶硅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箱体对装袋完成的多晶硅进行包装。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多晶硅生产的装箱同样朝着自动化操作的方向发展。
在现有装箱自动化产线中,常常需要将纸箱通过垛盘在输送线上进行输送,这就导致需要先将纸箱放置于垛盘上,从而为后续的装箱操作提供条件。
但是由于纸箱的材质一般较软,不太容易通过夹爪等进行搬运,因此常常需要通过人工来将纸箱放置于垛盘上。
虽然也有通过纸箱供应机进行纸箱的供应,但是纸箱供机的出箱口高度较高,输送线需要提升到较高的高度来配合接料,纸箱和输送线上的垛盘叠合后,无法通过原有的垛盘输送线将叠合后垛盘和纸箱输送到外部以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包括
纸箱供应机,用于供应纸箱;
第一输送线,用于输送垛盘,其一端与所述纸箱供应机紧邻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下方,且具有中空区域,
第二输送线,位于所述中空区域处,且紧邻所述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
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且其上的垛盘的顶面低于所述纸箱供应机的出箱口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机架及两排间隙设置于机架两侧的滚轮,每排滚轮上套装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每排滚轮中位于两端的滚轮的直径大于位于中间的滚轮的直径,所有滚轮的顶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的纸箱对中的定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两侧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轴沿轴向延伸且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沿垂直于第一输送线的方向延伸且连接L形定位件,所述L形定位件的底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刃口。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中空区域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对接的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
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
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且不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线在第二状态时的输送面。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与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的垛盘输出端衔接。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包括第四输送线,具有驱动位于其上的堆叠垛盘输送的结构,其输送面具有中空部,
顶升机构,具有驱动所述第四输送线上的堆叠垛盘升降的结构,其位于所述中空部处,且其具有两次顶升动作以使其第一顶面在依次递增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第三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高度不高于第四输送线的输送面,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四输送线的输送面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输送线的两侧;
所述支撑机构在所述顶升机构的第一顶面处于第二高度时,对所述顶升机构上的堆叠垛盘中的倒数第二个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所述支撑机构在所述顶升机构的第一顶面处于第一高度和第三高度时,不对所述堆叠垛盘施加支撑力。
优选的,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中,所述中空部处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前端的抬料装置,所述抬料装置的第二顶面可以在第四高度和第五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四高度不高于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面,所述第五高度高于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垛盘,通过第二输送线升降来使垛盘抬升并承接纸箱,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输送线将垛盘输送到外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效的提高了垛盘和纸箱的叠合效率。
本方案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特殊结构设计,为整个方案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并且第二输送线的多个支撑滚轮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负载能力,同时减少皮带的幅面,减小皮带的磨损。
定机构能够有效的保证纸箱的位置居中,能够改善纸箱的位置一致性,从而为后续的使用提供便利。
进一步结合第三输送线,可以更好的实现叠合后的垛盘和纸箱的移载和输出。
结合堆叠垛盘拆分装置,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丰富了产品的功能,采用创新设计的输送线为顶升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空间,并且利用它们的位置关系,可以有效的实现输送线上输送的堆叠垛盘的拆分,并且,在整个拆分过程中,不会对堆叠垛盘产生侧向的冲击力,既不会对堆叠垛盘产生损害,也不会使其他层的垛盘产生位移、倾斜等,同时,不需要在输送线外侧采用挡板进行阻挡,进一步减小了冲击,最后,每次拆分后,垛盘能够保证处于输送线的同一位置,保证了垛盘位置的一致性,为后续的上料控制提供了便利。
本方案的输送线,采用优化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用一个动力源驱动,同时,可以方便的调节输送线两端的链轮的间隙以改善链条的张紧度,从而提供有效的支撑。
本方案采用独特的支撑机构,可以有效的利用结构特性提供支撑,从而对气缸进行保护,既保证了支撑的可靠性,又避免负重对气缸轴的损害,保证了有效使用。
本方案增加的抬料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在拆分的同时进行上料,提高了装置的拆分节拍,从而有利于加快拆分速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输送线的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视图(隐去纸箱供应机);
图6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局部侧视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俯视图;
图 8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具有堆叠垛盘和预堆叠垛盘状态的侧视图;
图 9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中未示出堆叠垛盘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的顶升机构的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抬料机构的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
纸箱供应机100,用于供应纸箱200;
第一输送线300,用于输送垛盘400,其一端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紧邻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1001下方,且具有中空区域301,
第二输送线500,位于所述中空区域301处,且紧邻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1001;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
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且其上的垛盘400的顶面低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的底面。
其中,所述纸箱供应机100可以是已知的纸箱供应设备,其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线300包括机架302及位于所述机架302的两侧且保持间隙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之间的间隙处即为所述镂空区域301,两个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可以是独立的皮带输送线或辊筒输送线或链板输送线等。
如附图3所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为链条输送线,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302一侧且分布于两端的链轮303、304,所述链轮303、304上设置有链条(图中未示出),所述链轮303通过支撑轴305固定在机架上,并且所述支撑轴305可以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的,所述支撑轴305的外端与一调节螺杆306按照丝杠的活动螺母与螺杆的形式连接,所述调节螺杆306可转动地设置于一位于机架302外侧的固定座307上。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同一端的两个链轮304设置于一转轴308上,所述转轴308可转动地架设在机架302上,并且,所述转轴308连接驱动其自转的电机309,所述电机可以直接连接在所述转轴308的一端,也可以通过链轮310和链条或皮带轮和皮带构成的传动机构连接转轴308。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位于所述输送面上方且从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限位螺杆311,两个所述限位螺杆311的两端形成一喇叭形口。
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同样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输送线,如皮带输送线、辊筒输送线等,其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方向平行或垂直,优选为输送方向平行,具体的,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包括支架501,所述支架5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输送部和第四输送部,所述第三输送部和第四输送部均为皮带输送线,其包括一排设置于支撑滚轮503和一皮带504,所述支撑滚轮503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架501的一侧,且其圆周面具有一凹槽502,所述皮带503环设在所述支撑滚轮503上。相比于传统的仅设置有一条宽幅皮带的皮带输送线,本方案的皮带输送线采用两条短幅皮带的设置,成本上更节约更经济,原有的一条皮带的中间悬空部分容易出现破损,对皮带本身的质量要求高,本实用新型的皮带设置方式在不影响输送的同时,降低了皮带的损耗,即使损耗更换也更加方便。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滚轮503做到全程对所述皮带504的支撑,保证输送的稳定性,当出现某个所述支撑滚轮503也方便更换,降低对整个输送线的影响。
并且,位于中间区域的支撑滚轮的直径小于位于两端的支撑滚轮的直径,并且,它们的顶部等高,从而可以在保证对皮带的支撑的同时,减小中间支撑滚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
同时,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三输送部和第四输送部通过一个电机505驱动,所述电机505连接一转轴506,所述电机505可以通过链轮502和链条构成的传动结构连接转轴506,所述转轴506可自转地架设在所述机架501上,并且其两端的区域分别设置一支撑滚轮503。
所述第二输送线500设置于驱动其升降的顶升机构507上,所述顶升机构507包括位置固定的气缸,其气缸轴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支架501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支架501的底部设置有导轨(图中未示出),所述导轨可滑动地插接在位置固定的导向套中(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为了保证纸箱在所述第二输送线500上的位置处于正中位置,因此,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两侧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输送线500上的纸箱对中的定位机构600。
如附图5所示,所述定位机构600包括分别通过安装板604固定所述第一输送线300两侧的第一气缸601,所述第一气缸601的气缸轴沿轴向Z延伸且连接第二气缸602,所述第二气缸602的气缸轴沿垂直于第一输送线的方向延伸且连接L形定位件603,所述L形定位件603的底板603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刃口6032。
进一步,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中空区域301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对接的第三输送线700,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方向垂直,
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
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且不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在第二状态时的输送面。
所述第三输送线700同样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输送线,如皮带输送线。辊筒输送线或链板输送线,如附图3所示,优选所述第三输送线700为辊筒输送线,所述辊筒输送线700的包括框架701,所述框架701上可转动地设置有一组等高且平行的辊筒702,所述辊筒702中的一个连接驱动其自转的电机,相邻辊筒702通过链轮和链条构成的传动机构连接。
如附图6所示,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框架701底部设置有第二顶升装置,所述第二任顶升装置为气缸703,当然也可以是油缸或液压缸等,所述框架701的顶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轴704,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插接在轴套705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入端与堆叠垛盘拆分装置800的垛盘输出端衔接,所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800将堆叠的垛盘逐一拆分后输出给第一输送线300进行输送。
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800包括
第四输送线1,具有驱动位于其上的堆叠垛盘10输送的结构,其输送面具有中空部11,
顶升机构2,具有驱动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升降的结构,其位于所述中空部11处,且其具有两次顶升动作以使其第一顶面21在依次递增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第三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高度不高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所述第三高度优选为第二高度加一个垛盘的高度;
支撑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两侧;
所述支撑机构3在所述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处于第二高度时,对所述顶升机构2上的堆叠垛盘中的倒数第二个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所述支撑机构3在所述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处于第一高度和第三高度时,不对所述堆叠垛盘施加支撑力。
其中,如附图7所示,所述第四输送线1包括间隙设置的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所述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之前的间隙即上述的中空部11,并且,所述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输送线,如可以是皮带输送线、辊筒输送线或链式输送线等,并且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可以分别具有动力源,也可以公用同一个动力源,优选,它们具有共同的动力源14。
具体来说,如附图7、附图9所示,所述第四输送线1包括支架15,所述支架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所述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的结构相同,它们分别包括中部具有通孔的长方体框架16,所述框架16的两端具有缺口,在框架一端的缺口处架设有一支撑轴17,所述支撑轴17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链轮18,在框架另一端的缺口处可自转地架设有转轴19,所述转轴19上设置有与另一端的链轮18位置对应的链轮110,两端的链轮18、110上套装有链条(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19连接驱动其自转的动力源14,所述动力源14是电机,其通过链轮120与链条(图中未示出)所构成的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转轴19。
另外,为了便于将链条安装至两端的链轮18、110上及根据需要调节链条的张紧度,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使所述支撑轴17位置可以沿平行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两个链轮18、110之间的间距,详细来看,如附图10所示,所述支撑轴17延伸到框架16两侧的一端连接一调节螺杆130,所述调节螺杆130与所述支撑轴17的连接结构依照丝杠的螺杆和活动螺母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30,可以调节支撑轴17在所述调节螺杆130上的位置,所述调节螺杆130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16的外壁处固定的连接座140上,所述调节螺杆130自转时在所述连接座140上的位置不移动,所述连接座140上设置有供所述支撑轴17穿过并移动的腰型孔1401,所述支撑轴17还通过螺母150和垫片160进行位置的固定。
并且,为了对两端的链轮18、110上的链条提供足够的支撑,如附图7所示,在所述长方体框架16的顶部还设置有支撑条180,所述支撑条180可以是由铁氟龙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利用铁氟龙材料的自润滑特性,减小支撑条180与链条之间的摩擦,减小零件的磨损;当然,也可以是在金属条上沉积类金刚石涂层或涂布铁氟龙涂料从而得到支撑条18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的支撑强度,可以使所述第一输送部12和第二输送部13分别采用辊筒输送线或链板输送线,优选如附图所示,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13为链板输送带。
如附图11所示,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上设置有一级上顶装置23,所述一级上顶装置23上设置有二级上顶装置24,所述一级上顶装置23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架22的安装板221上的气缸231、232,所述气缸231、232的气缸轴连接一滑架233,所述二级上顶装置24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架233上且位于所述气缸231、232之间的二级气缸241,所述二级气缸241的气缸轴连接H形基架24的中心位置,所述H形基架242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43,所述支撑板243上设置有缓冲垫244,所述缓冲垫244的上表面即为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
并且,如附图11所示,所述支撑架22和滑架233上分别设置有一组一一共轴的导向套25,共轴的所述导向套25中可滑动地插接一固定在所述H形基架2421上的导向柱26。
如附图12所示,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至少四个呈矩形分布的L形支撑杆31,它们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两侧,位于第四输送线1同一侧的支撑杆31的主杆311的靠近转弯点的区域枢轴连接一位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2的侧框上的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沿平行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31的尾端312枢轴连接一传动杆33,所述传动杆33与所述安装板32平行,并且所述传动杆33的一端枢轴连接驱动气缸34的气缸轴,所述驱动气缸34的气缸轴与所述传动杆33平行。
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由于相对于下述的直接用气缸支撑的方式,这种结构的动力源更少,且堆叠垛盘的压力主要施加在安装板32上,对气缸轴的作用极小,而下述的直接用气缸轴支撑时,堆叠垛盘的压力均施加在气缸轴上,气缸轴的负载大,长期使用会导致气缸轴压弯,影响气缸的使用。
当所述驱动气缸34的气缸轴缩回时,所述支撑杆31的主杆311延伸到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垛盘的底部;当所述驱动气缸34的气缸轴伸出时,所述支撑杆31绕其与所述安装板32的枢轴转动,并且其主杆311移出到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垛盘外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3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其可以包括四个设置于输送线两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轴收缩时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的外部,所述气缸的气缸轴伸出时伸入到所述堆叠垛盘的底部,从而可以提供支撑。
进一步,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垛盘,使所述支撑机构3设置于驱动其升降的升降结构(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升降结构可以是电缸或油缸等,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另外,为了提高拆分效率,在所述顶升机构2和支撑机构3拆分时,可以将另一堆待拆分的预堆叠垛盘20放置于第四输送线1上方,但是由于输送线在拆分时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需要使预堆叠垛盘20不随第四输送线1移动,例如可以通过阻挡器等对预堆叠垛盘20进行阻挡,但是阻挡后,输送线与底部垛盘之间会保持一定的摩擦,对输送线和垛盘都存在一定的磨损,甚至可能造成堆叠垛盘倾斜,因而,采用使所述预堆叠垛盘20悬空于第四输送线1上方的方式来实现及时供料,对应的,如附图7、附图9所示,所述中空区域2处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前端(第四输送线1输送时,先经过的位置为前)的抬料装置4,所述抬料装置4的第二顶面41可以在第四高度和第五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四高度不高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所述第五高度高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
具体的,如附图13所示,所述抬料装置4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15且位于所述输送线下方的气缸42,所述气缸42的气缸轴连接一H形支架43的中心点,所述H形支架43上设置有两条沿输送线输送方向延伸的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垫45,所述缓冲垫45的上表面即为抬料装置4的第二顶面41。
进一步,为了对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进行防护,避免过高的垛盘掉出第四输送线1,如附图14所示,在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格挡5,所述防护格挡5是纵横交错的圆管构成的框架结构,且两侧的防护格挡5的两端开口为喇叭口,同时为了便于适用不同尺寸的垛盘,两侧防护格挡5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具体的,所述防护格挡5通过一组螺杆6及螺母7固定在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两侧的三脚架8上,通过调整所述螺杆6在所述三脚架8上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调整防护格挡5之间的间距,并且,所述抬料装置4一侧不具有所述防护格挡5,从而便于进行上料。
最后,在整个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工作时,通过各种已知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如PLC,或装有控制软件的计算机控制各气缸、电机等的启停或工作状态切换,并且,可以结合各种传感器来向各种控制装置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切换,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在整个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如PLC或装有控制软件的计算机等,结合各种传感器来控制各气缸或电机的启停及工作状态的切换,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下面将详细阐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的拆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0,第四输送线1处于停止状态下,人工或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堆叠垛盘放置于第四输送线1上,此时抬料装置4的第二顶面41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下方,即气缸42的气缸轴缩回,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面处于第一高度,即位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下方。
S10,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电机启动,通过传动结构驱动链条转单,并使位于其上的堆叠垛盘向顶升机构2方向移动至顶升机构2正上方时,所述电机停止,第四输送线1停止输送。
S20,所述顶升机构2的气缸231、232的气缸轴伸出,使所述滑架233上抬,进而使所述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上升至第二高度,所述抬升机构2的缓冲垫2423在抬升过程中与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10接触,随着顶升机构2的顶面抬升至第二高度,从而顶升机构2将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上顶至与第四输送线1脱离的第二高度。
S30,此时,所述支撑机构3的气缸34的气缸轴由伸出切换为缩回状态,使四个所述支撑杆31伸入到倒数第二个垛盘102的底部。
S40,接着,所述顶升机构2的气缸231、232的气缸轴缩回,使顶升机构的顶面移动至第一高度,此时,支撑杆31限制倒数第二垛盘102及位于其上的垛盘详细移动,最底部的垛盘101跟随所述顶升机构2回落至第四输送线1上进行输送。
S50,随着第四输送线1上的垛盘移出堆叠垛盘10的正下方后,所述顶升机构2的气缸231、232及二级气缸241的气缸轴伸出,从而使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面移动至第三高度,此时,所述顶升机构对剩余的堆叠垛盘10提供支撑。
S60,接着,所述支撑机构3的气缸34的气缸轴伸出,使所述支撑杆31从垛盘的底部移出。
S70,随后,所述顶升机构2的顶面将至第二高度。
S80,重复执行S3-S7步骤,即可不断的进行拆分。
进一步,本方案的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的拆分方法,还包括S9步骤,
当顶升机构2上具有堆叠垛盘10时,抬料装置4的气缸42的气缸轴伸出,使其顶部41保持在第五高度,此时,可以通过叉车在所述抬料装置4的顶部放置预堆叠垛盘20。
当顶升机构2上的堆叠垛盘10拆分完成时,所述抬料装置4的气缸42的气缸轴缩回,所述抬料装置4的顶部下移至第四高度,其上的预堆叠垛盘20随着其顶面的下降从而回落至第四输送线1上进行输送。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的叠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所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的第四输出线输出的垛盘输送到第一输送线上,此时,第二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均保持低位。
S1,所述第一输送线驱动垛盘向所述纸箱供应机方向移动至所述垛盘移动到第二输送线的上方停止。
S2,所述第二输送线底部的顶升机构507上顶,使第二输送线整体抬升,并使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垛盘脱离第一输送线上顶至于所述纸箱供应机的出口平齐。
S3,所述纸箱供应机输送一纸箱至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垛盘上。
S4,所述定位机构600的第一气缸601的气缸轴伸出,随后其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伸出,从而通过两个相对的L形定位件603将纸箱定位至垛盘的正中位置。
S5,在S2、S3、S4的同时或之后,所述第三输送线底部的气缸703的气缸轴伸出,使第三输送线的输送面抬升至与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平齐。
S6,此时,第二输送线启动将其上的垛盘及纸箱移载至第三输送线上。
S7,第三输送线启动将垛盘及纸箱移载至第一输送线外部后,其输送面回落。
S8,重复S1-S7步骤。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纸箱供应机(100),用于供应纸箱(200);
第一输送线(300),用于输送垛盘(400),其一端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紧邻设置,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位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1001)下方,且具有中空区域(301),
第二输送线(500),位于所述中空区域(301)处,且紧邻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1001);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
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线(500)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且其上的垛盘(400)的顶面低于所述纸箱供应机(100)的出箱口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机架及两排间隙设置于机架两侧的滚轮,每排滚轮上套装有皮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滚轮中位于两端的滚轮的直径大于位于中间的滚轮的直径,所有滚轮的顶部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两侧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输送线(500)上的纸箱对中的定位机构(6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6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两侧的第一气缸(601),所述第一气缸(601)的气缸轴沿轴向(Z)延伸且连接第二气缸(602),所述第二气缸(602)的气缸轴沿垂直于第一输送线的方向延伸且连接L形定位件(603),所述L形定位件(603)的底板(603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刃口(60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中空区域(301)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对接的第三输送线(700),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方向垂直,
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输送面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
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三输送线(700)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送面且不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线(500)在第二状态时的输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300)的输入端与堆叠垛盘拆分装置(800)的垛盘输出端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垛盘拆分装置(800)包括
第四输送线(1),具有驱动位于其上的堆叠垛盘(10)输送的结构,其输送面具有中空部(11),
顶升机构(2),具有驱动所述第四输送线(1)上的堆叠垛盘(10)升降的结构,其位于所述中空部(11)处,且其具有两次顶升动作以使其第一顶面(21)在依次递增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及第三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高度不高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所述第二高度高于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
支撑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两侧;
所述支撑机构(3)在所述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处于第二高度时,对所述顶升机构(2)上的堆叠垛盘(10)中的倒数第二个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所述支撑机构(3)在所述顶升机构(2)的第一顶面(21)处于第一高度和第三高度时,不对所述堆叠垛盘施加支撑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11)处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前端的抬料装置(4),所述抬料装置的第二顶面(41)可以在第四高度和第五高度之间切换,所述第四高度不高于所述第四输送线(1)的输送面,所述第五高度高于所述输送线(10的输送面。
CN201920768860.8U 2019-05-27 2019-05-27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Active CN210557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860.8U CN210557523U (zh) 2019-05-27 2019-05-27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860.8U CN210557523U (zh) 2019-05-27 2019-05-27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7523U true CN21055752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8860.8U Active CN210557523U (zh) 2019-05-27 2019-05-27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7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4210A (zh) * 2022-12-09 2023-03-03 安徽宏乐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箱包装的码垛机输送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4210A (zh) * 2022-12-09 2023-03-03 安徽宏乐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箱包装的码垛机输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4074A (en) Pallet loading apparatus
US7484343B2 (en) Application of loading ledges
US20070037682A1 (en) Tray erector
MX2008008451A (es) Sistema automatico de carga de deposito de cajas de carton.
US10005577B2 (en) Article stacking and packaging system
US5118243A (en) Pallet load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480380B1 (ko) 판재 적재 시스템
CN210557523U (zh)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
CN106167117A (zh) 分级存储包装工艺及分级存储包装装置
CN210456624U (zh) 码垛系统
KR102263341B1 (ko) 톰슨박스 반전 공급장치
KR20090101586A (ko) 골판지포장판재의 적재장치
CN210558033U (zh) 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及垛盘输送系统
US2008016874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siding panels
JP5866748B2 (ja) コンテナの段ばらし装置
JPH09328227A (ja) 板状体段積み装置
CN110217602A (zh) 堆叠垛盘拆分装置、其拆分方法及垛盘输送系统
EP3530578A1 (en) Packaging machine and related operating method
CN219620368U (zh) 一种拆垛结构及具有其的生鲜箱划口流水生产线
CN110217551A (zh) 垛盘纸箱叠合装置及其叠合方法
CN111003440B (zh) 输送设备
CN214526842U (zh) 码垛机
CN213140606U (zh) 利于导光板移载堆栈的栈板输送进给机构
CN215476239U (zh) 一种香烟用纸箱自动打包机
CN210619563U (zh) 一种多层码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