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4018U -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4018U
CN210554018U CN201921323249.0U CN201921323249U CN210554018U CN 210554018 U CN210554018 U CN 210554018U CN 201921323249 U CN201921323249 U CN 201921323249U CN 210554018 U CN210554018 U CN 210554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er bar
plate
hole
bush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32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义领
赵媛
赵永亮
郭艳梅
薛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32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4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4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4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所述稳定杆衬套用于套装在悬架系统的稳定杆上,所述稳定杆衬套包括弹性衬套本体和覆盖在所述弹性衬套本体上的刚性衬套支架,所述弹性衬套本体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稳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刚性衬套支架上形成有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衬套本体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刚性衬套支架上的限位板是沿通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且限位板与弹性衬套本体上的限位槽卡接,因此,限位板可以止挡并限制弹性衬套本体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从而该稳定杆衬套能够更稳定地套装在稳定杆上,不易从稳定杆上松动、脱落。

Description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稳定杆衬套是一种安装在车辆稳定杆和悬架系统中的辅助部件,其作用是将稳定杆连接在悬架系统中,并对稳定杆起到支撑和固定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使稳定杆衬套能够平稳地将稳定杆支撑、固定在悬架系统中,需要在稳定杆上套设一个固定环,该固定环抵顶稳定杆衬套的一个端面,而稳定杆衬套的另一个端面则通过稳定杆的折弯部位来抵顶、限位的。但是,在车辆行驶时,较大的外力作用在稳定杆上会引发稳定杆衬套形变,稳定杆衬套形变会产生外力挤压固定环,使固定环会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导致固定环无法限制稳定杆衬套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并且稳定杆的折弯部位无法完全限制该外力推动稳定杆衬套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稳定杆衬套会沿稳定杆的轴向松动或脱出于稳定杆,使稳定杆在悬架系统中松动或脱落,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该稳定杆衬套不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受稳定杆的作用力而发生形变,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套装在稳定杆上,不易从稳定杆上松动、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用于套装在悬架系统的稳定杆上,所述稳定杆衬套包括弹性衬套本体和覆盖在所述弹性衬套本体上的刚性衬套支架,所述弹性衬套本体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稳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刚性衬套支架上形成有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衬套本体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衬套本体形成为“凸”字形结构,并包括凸部和形成在所述凸部相对两侧的延伸部,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刚性衬套支架形成为“几”字形结构,并包括顶板、形成在所述顶板两侧的侧板、以及从所述侧板的下边缘向外翻折的横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支撑在所述凸部上,所述横板支撑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限位板形成在所述侧板和/或所述顶板上,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凸部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板的前侧边缘朝向靠近所述通孔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板,每个所述侧板的后侧边缘朝向靠近所述通孔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的后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二U形凸缘,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夹持在所述第一U形凸缘和所述第二U形凸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上均形成有用于止挡所述横板的限位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上形成有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延伸部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上形成有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缺口,且所述缺口的一侧与所述通孔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凸部的外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半通槽。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包括稳定杆和如上所述的稳定杆衬套,所述稳定杆穿过所述弹性衬套本体上的所述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刚性衬套支架可以通过限位板卡接在弹性衬套本体的限位槽内,因此刚性衬套支架可以紧密地贴合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上,并共同套装在稳定杆上,这样,在稳定杆受到外力作用时,刚性衬套支架可以通过接触弹性衬套本体,来减小、缓冲弹性衬套本体产生的形变,从而能够提升弹性衬套本体套装在稳定杆上的稳定性。另外,由于限位板是沿通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因此,刚性衬套支架可以通过限位板来止挡弹性衬套本体以限制其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使弹性衬套本体可以更稳定地套装在稳定杆上,从而该稳定杆衬套可以更稳定地将稳定杆支撑、固定在车辆的悬架系统中。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稳定杆衬套的立体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衬套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衬套本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刚性衬套支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弹性衬套本体 11 通孔
12 限位槽 13 凸部
131 第一U形凸缘 132 第二U形凸缘
133 缺口 14 延伸部
141 限位凸缘 142 第二安装孔
2 刚性衬套支架 21 限位板
211 第一限位板 212 第二限位板
22 顶板 23 侧板
24 横板 241 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而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用于套装在悬架系统的稳定杆(未示出)上,该稳定杆衬套包括弹性衬套本体1和覆盖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的刚性衬套支架2,弹性衬套本体1上形成有用于供稳定杆穿过的通孔11,刚性衬套支架2上形成有沿通孔1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限位板21,衬套本体1上形成有限位槽12,限位板21卡接在限位槽12内。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衬套本体1可采用橡胶材料,在车辆行驶时,弹性衬套本体1可以利用自身形变为稳定杆缓冲、吸收其受到的外作用力,刚性衬套支架2可采用弹簧钢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紧贴弹性衬套本体1以缓冲其形变产生的挤压力,从而可以减小弹性衬套本体1的形变。限位板21是在刚性衬套支架2上朝向靠近通孔11的圆心延伸的,这样,限位板21能够稳定地卡接在限位槽12内,以使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紧密地贴合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通过限位板21卡接在弹性衬套本体1的限位槽12内,因此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紧密地贴合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并共同套装在稳定杆上,这样,在稳定杆受到外力作用时,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通过接触弹性衬套本体1,来减小、缓冲弹性衬套本体1产生的形变,从而能够提升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的稳定性。另外,由于限位板21是沿通孔1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因此,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通过限位板21来止挡弹性衬套本体1以限制其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使弹性衬套本体1可以更稳定地套装在稳定杆上,从而该稳定杆衬套可以更稳定地将稳定杆支撑、固定在车辆的悬架系统中,防止稳定杆衬套松动并脱出于稳定杆。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衬套本体1形成为“凸”字形结构,并包括凸部13和形成在凸部13相对两侧的延伸部14,通孔11形成在凸部13上,刚性衬套支架2形成为“几”字形结构,并包括顶板22、形成在顶板22两侧的侧板23、以及从侧板23的下边缘向外翻折的横板24,顶板22和侧板23支撑在凸部13上,横板24支撑在延伸部14上,限位板21形成在侧板23和/或顶板22上,限位槽12形成在凸部13上。也就是说,在安装时,操作人员可以将稳定杆穿过凸部13上的通孔11,使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将刚性衬套支架2的限位板21卡接在凸部13的限位槽12中,使刚性衬套支架2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这样,顶板22和侧板23可以支撑在凸部13上,横板24可以支撑在延伸部14上,使刚性衬套支架2的“几”字形结构可以完全覆盖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的“凸”字形结构,进而使刚性衬套支架2可以更充分地减少、缓冲弹性衬套本体1因外力作用发生的形变。
另外,限位板21形成在侧板23和/或顶板22上,即,限位板21可以只形成在侧板23上或只形成在顶板22上,也可以同时形成在侧板23和顶板22上,也就是说,只要保证限位板21能够卡接在限位槽12内,并沿通孔11的轴向相对设置以限制弹性衬套本体1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即可,对于限位板21在刚性衬套支架2上的具体位置,本公开不作限制。
为使限位板21能够限制弹性衬套本体1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提高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限位板21形成在侧板23上且包括第一限位板211和第二限位板212,每个侧板23的前侧边缘朝向靠近通孔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限位板211,每个侧板23的后侧边缘朝向靠近通孔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限位板212。也就是说,由于第一限位板211和第二限位板212是通过侧板23翻折而分别形成于侧板23的前侧和后侧,因此,第一限位板211与第二限位板212是沿稳定杆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且第一限位板211和第二限位板212是与侧板23一体成型的,更便于制造,结构强度更高。当操作人员将限位板21插入到限位槽12时,第一限位板211与第二限位板212沿稳定杆的轴向卡接在弹性衬套本体1两侧的限位槽12内,使第一限位板211可以配合第二限位板212止挡在弹性衬套本体1的两侧,以限制弹性衬套本体1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板211和第二限位板212也可以分别焊接在侧板23的前后两侧。
为了加强顶板22、侧板23与凸部13的限位、固定效果,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凸部13的前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一U形凸缘131,凸部13的后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二U形凸缘132,侧板23和顶板22夹持在第一U形凸缘131和第二U形凸缘13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刚性衬套支架2安装到弹性衬套本体1时,由于顶板22和侧板23支撑在凸部13上,且第一U形凸缘131和第二U形凸缘132分别向外形成于凸部1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因此,第一U形凸缘131和第二U形凸缘132的内表面可以分别抵顶顶板22和侧板2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以限制顶板22和侧板23在凸部13上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进而可以加强顶板22、侧板23安装在凸部13上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刚性衬套支架2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产生松动或脱出的情况。
为加强延伸部14与横板24的限位、固定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延伸部14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上均形成有用于止挡横板24的限位凸缘141。这样,在将刚性衬套支架2安装到弹性衬套本体1时,由于横板24支撑在延伸部14上,且限位凸缘141沿横板24的周向形成,因此,限位凸缘141的内表面可以抵顶横板24,以限制横板24在延伸部14上沿稳定杆的轴向移动,进而可以加强横板24安装在延伸部14上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刚性衬套支架2安装在弹性衬套本体1上产生松动或脱出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横板24上形成有用于供紧固件(未示出)穿过的第一安装孔241延伸部14上形成有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42,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142同轴设置。在安装时,由于横板24支撑在延伸部14上,因此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41与第二安装孔142形成了可供紧固件穿过的通道,从而可以使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142并抵顶在横板24上,以实现将弹性衬套本体1和刚性衬套支架2共同安装在车辆的悬架系统中。
为能够方便地将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如图1至图3所示,凸部13上形成有沿通孔11的轴向延伸的缺口133,且缺口133的一侧与通孔11连通,另一侧与凸部13的外壁连通。也就是说,在将弹性衬套本体1安装到稳定杆时,由于弹性衬套本体1采用橡胶材料,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将缺口133掰开,弹性衬套本体1产生形变以使缺口133的口径和通孔11的直径变大,从而使稳定杆通过缺口133进入通孔11内,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弹性衬套本体1套装在稳定杆上,也有利于提高弹性衬套本体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2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半通槽。这样,在安装时,限位槽12可以封闭限位板21靠近通孔11的端面,避免限位板21插入限位槽12时其端面进入到通孔11内,并与通孔11中的稳定杆发生干涉、磕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稳定杆衬套,稳定杆穿过弹性衬套本体1上的通孔11。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悬架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稳定杆衬套,用于套装在悬架系统的稳定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衬套包括弹性衬套本体(1)和覆盖在所述弹性衬套本体(1)上的刚性衬套支架(2),所述弹性衬套本体(1)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稳定杆穿过的通孔(11),所述刚性衬套支架(2)上形成有沿所述通孔(1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限位板(21),所述衬套本体(1)上形成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板(21)卡接在所述限位槽(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衬套本体(1)形成为“凸”字形结构,并包括凸部(13)和形成在所述凸部(13)相对两侧的延伸部(14),所述通孔(11)形成在所述凸部(13)上,所述刚性衬套支架(2)形成为“几”字形结构,并包括顶板(22)、形成在所述顶板(22)两侧的侧板(23)、以及从所述侧板(23)的下边缘向外翻折的横板(24),所述顶板(22)和所述侧板(23)支撑在所述凸部(13)上,所述横板(24)支撑在所述延伸部(14)上,所述限位板(21)形成在所述侧板(23)和/或所述顶板(22)上,所述限位槽(12)形成在所述凸部(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形成在所述侧板(23)上且包括第一限位板(211)和第二限位板(212),每个所述侧板(23)的前侧边缘朝向靠近所述通孔(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板(211),每个所述侧板(23)的后侧边缘朝向靠近所述通孔(1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板(2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3)的前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一U形凸缘(131),所述凸部(13)的后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第二U形凸缘(132),所述侧板(23)和所述顶板(22)夹持在所述第一U形凸缘(131)和所述第二U形凸缘(1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4)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上均形成有用于止挡所述横板(24)的限位凸缘(1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4)上形成有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241),所述延伸部(14)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42),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42)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3)上形成有沿所述通孔(11)的轴向延伸的缺口(133),且所述缺口(133)的一侧与所述通孔(11)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凸部(13)的外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2)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半通槽。
9.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所述稳定杆穿过所述弹性衬套本体(1)上的所述通孔(1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架系统。
CN201921323249.0U 2019-08-14 2019-08-14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0554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3249.0U CN210554018U (zh) 2019-08-14 2019-08-14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3249.0U CN210554018U (zh) 2019-08-14 2019-08-14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4018U true CN210554018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2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3249.0U Active CN210554018U (zh) 2019-08-14 2019-08-14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4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1255B1 (ko) 소형 프레임 차량의 트레일링 암 마운팅 장치
JP2006264506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の取付け構造
KR100826473B1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JP2017074885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12918563A (zh) 车体形成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车体
JP5352914B2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キャリアのラジエータアッパーマウンティング部構造
JP2013136319A (ja) 車両用ドア
JP5061080B2 (ja) 防振ブッシュ
CN210554018U (zh) 稳定杆衬套、悬架系统和车辆
US9027945B2 (en) Axle bracke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047991U (zh) 一种防异响固定管夹
JP2008012971A (ja) 被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JP6393112B2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375933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SE1251257A1 (sv) Monteringsanordning vid ett fordon
KR101982870B1 (ko) 트레일링암의 장착구조
JP6525243B2 (ja) 車両のハイルーフ取付構造
CN220566582U (zh) 一种转向器防尘罩和车辆
CN204506503U (zh) 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KR20070060400A (ko) 차체 장착점과 로어암 장착점을 공유하는 프론트 서브프레임
JP4693562B2 (ja) 車両用トリム部材の組付構造
CN213056708U (zh) 一种仪表安装面板
JPH0326989Y2 (zh)
CN209938724U (zh) 稳定支撑组件、应用其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7415479U (zh) 辅助悬置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