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3669U -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3669U
CN210553669U CN201920803218.9U CN201920803218U CN210553669U CN 210553669 U CN210553669 U CN 210553669U CN 201920803218 U CN201920803218 U CN 201920803218U CN 210553669 U CN210553669 U CN 210553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idth
bag
container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32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岛巧
川手宽之
尾关洋义
山口学
鸟羽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3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36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液体容纳体中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稳定地供给液体的技术。液体容纳体具备:袋,其具有挠性,在内部设置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到袋的一端部;以及连接部件,其以从外侧覆盖液体导出部件和袋的一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袋的一端部。袋在比液体容纳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一端部侧密封部,一端部侧密封部的至少作为连接部件的周边区域处的宽度的第一宽度比作为袋的其他端部处的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大。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具备墨水包和用于将墨水包与液体喷射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使用者对设置于连接部件的手柄进行操作而将液体容纳体载置于顶面开口的壳体内,通过将该壳体插入液体喷射装置,从而对液体喷射装置进行液体容纳体的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65374号公报
在这样的液体容纳体中,在墨水包的容纳有墨水的部分存在于连接部件的附近的情况下,连接部件易于受到墨水包内的墨水的波动、脉动的影响。若在墨水中产生波动、脉动,则连接部件容易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位置偏移,存在变得难以向液体喷射装置稳定地供给墨水的可能性。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容纳有墨水的墨水包,对于在具有挠性的袋中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以及供液体容纳体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是共通的课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提供一种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在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D方向、T方向、以及W方向,将所述D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D方向,将与所述+D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D方向,将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外形中的尺寸最小的方向设为T方向,将与所述D方向和所述T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W方向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D方向和所述W方向水平,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袋,其具有挠性,在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到所述袋的所述-D方向侧的一端部;以及连接部件,其以从外侧覆盖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和所述一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端部。并且,所述袋在比所述液体容纳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包括沿着所述W方向形成的一端部侧密封部,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至少作为所述连接部件的周边区域处的宽度的第一宽度比作为所述袋的其他端部处的所述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大,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部分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靠所述+D方向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供具有液体导出部件的液体容纳体可装卸地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所述液体导出部件插入的空心的液体导入针,所述液体导入针的顶端部是通过圆锥台和圆锥的组合而构成的,该圆锥台具有第一底面和直径比所述第一底面的直径小的顶面,该圆锥设置于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具有直径比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的直径小的第二底面,所述圆锥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锥台的中心轴线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液体导入针的顶端附近的截面图。
图4是安装于安装部的安装体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安装体的液体容纳体和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液体容纳体的VI-VI截面图。
图7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侧视图。
图8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俯视图。
图9是间隔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间隔部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1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第一立体图。
图12是间隔部件和液体导出管的第二立体图。
图13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二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连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袋的形状和内部刚性部件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17是从+D方向侧表示连接部件的+T方向侧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18是从+D方向侧表示连接部件的-T方向侧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外部封装体;13:容器;13a:开口;14:安装部;15:前盖;16:盒;17:安装口;18:排出托盘;19:操作面板;20、20A、20B:液体容纳体;21:液体喷射部;22:托架;29:连接机构;29F:第一连接机构;29S:第二连接机构;32:液体导入针;38:臂;39:第一锁定部;40:端子部;40a:引导凸部;41:电线;42:控制装置;44:块;45:第一定位突部;46:第二定位突部;47:挤压机构;47a:框部件;47b:推压部;47c:施力部;48:承液部;50:安装体;51:连接构造;51F:第一连接构造;51S:第二连接构造;52:液体导出部;53:连接端子;53a:凹部;53g:引导凹部;54:识别部;55:第一定位孔;55a:第一孔;55b:第一孔;56:第二定位孔;56a:第二孔;56b:第二孔;57:施力承受部;58:插入部;59:爪部;60:袋;60a:一端部;60b:另一端部;60c:液体容纳部;60d:开口部;60u:袋单元;61:连接部件;61a:盖部件;61b:底面部件;61c:第一突起;61d:第二突起;62:把手部;62a:把持部;62b:轴部;63:旋转轴;65:配合承受部;66:液体导出部件;66a:熔接部;66c:第一通孔;66d:第二通孔;66s:固定部;67:底板;68:侧板;69:前板;70:后板;72:被引导部;72a:第二限制部;72b:第二曲面部;73:引导部;73a:第一限制部;73b:第一曲面部;78:配合槽;80:液体导出管;80a:基端部;81:第一流路部;81a:第一基端部;81b:第一顶端部;82:第二流路部;82a:第二基端部;82b:第二顶端部;85:连结部件;86:第二锁定部;87:内部刚性部件;90:间隔部件;91:倾斜面;92:第一导入口;92a:第一连接管;93:第二导入口;93a:第二连接管;94:背面部件;95:第一流路;96:第二流路;97:分隔部;321:圆筒部;322:液体导入口;323:顶端部;324:圆锥台;324b:第一底面;324t:顶面;325:圆锥;325b:第二底面;325t:顶点;600:密封部;601:一端部侧密封部;C1:第一角部;C2:第二角部;CA:区域;AX:中心轴线;CX:中心轴线;FL:膜;PA:周边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液体喷射装置11的立体图。液体喷射装置11例如是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而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外部封装体12。在外部封装体12的前面部分从底部侧朝上依次配置有:前盖15,其能够转动,并且覆盖安装部14,该安装部14可装卸地安装有容器13;以及安装口17,能够容纳介质的盒16安装于该安装口17。而且,在安装口17的上侧配置有:介质被排出的排出托盘18;以及操作面板19,其用于进行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此外,外部封装体12的前面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主要进行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的侧面。
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的容器13能够安装于安装部14。与容器13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的液体容纳体20能够拆卸地载置于容器13。也就是说,液体容纳体20载置于容器13,该容器13可装卸地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1。容器13在未保持液体容纳体20的单体的状态下也能够可装卸地安装于安装部14。打开前盖15并将容器13插入安装部14内的容纳空间,使容器13沿着朝里延伸的移动路径移动,从而安装于安装部14。在容纳空间的里侧设置有用于将容器13与液体喷射装置11连接的连接机构29。
在外部封装体12内设置有:液体喷射部21,其从喷嘴喷射液体;以及托架22,其沿着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部21与托架22一起移动,并将从载置到容器13的液体容纳体20经由连接机构29供给的液体朝向介质喷射,从而对该介质进行印刷。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部21也可以是不往复移动而位置被固定的行打印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容器13安装于安装部14时的移动路径正交的方向成为宽度方向,移动路径延伸的方向成为进深方向。另外,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实质上沿着水平面。在附图中,外部封装体12设为置于水平面上的部件,将重力的方向以Z轴表示,容器13安装于安装部14时的移动方向以Y轴表示。有时也将移动方向标识为向安装部14的安装方向或向容纳空间的插入方向。有时将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标识为取出方向。另外,宽度方向以与Z轴和Y轴正交的X轴表示。即,宽度方向、重力方向和安装方向相互正交,并且分别成为当标识宽度、高度和进深的长度时的方向。
图2是连接机构29的立体图。连接机构29在宽度方向上在隔着液体导入针32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机构29F和第二连接机构29S。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臂38,该臂38配置于比液体导入针32更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并向取出方向突出。在臂38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锁定部39。臂38构成为顶端侧能够以基端侧为中心转动。第一锁定部39以例如从臂38向铅垂上方突出等的方式配置于向安装部14安装时的容器13的移动路径上。第一锁定部39在容器13安装到安装部14时与设置于容器13的背面的图4、5所示的配合槽78嵌合,并限制容器13从安装部14容易地脱落的情况。
第一连接机构29F具备端子部40,该端子部40配置于比液体导入针32更靠铅垂上方的位置,并向取出方向突出。端子部40借助扁平电缆等电线41与控制装置42连接。端子部40以上端相对于下端向取出方向突出而朝向斜下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宽度方向上,在端子部40的两侧配置有一对引导凸部40a,该一对引导凸部40a沿着宽度方向突出并且沿着安装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机构29S具备用于防止误插入的块44,该误插入防止用的块44配置于比液体导入针32更靠铅垂上方的位置,并向取出方向突出。块44具有朝向下方配置的凹凸形状。
连接机构29具备: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挤压机构47,其以包围液体导入针32的方式配置;以及承液部48,其在液体导入针32的下方向取出方向突出。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分别以包含于第一连接机构29F和第二连接机构29S的方式隔着液体导入针32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例如能够设为彼此平行而向取出方向突出的一对棒状的突部。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的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比液体导入针32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长。
挤压机构47具备:框部件47a,其包围液体导入针32的基端部分;推压部47b,其从框部件47a向取出方向突出;以及施力部47c,其借助推压部47b向取出方向对容器13施力。施力部47c能够设为例如夹装在框部件47a与推压部47b之间的螺旋弹簧。
图3是液体导入针32的顶端附近的截面图。如随后论述那样,液体导入针32是插入被设置到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部件66的空心的针。液体导入针32具有圆筒部321和顶端部323。在圆筒部321形成有供液体从液体容纳体20导入的液体导入口322。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导入口322朝向下方。
液体导入针32的顶端部323是通过圆锥台324和圆锥325的组合而构成的。圆锥台324具有第一底面324b和直径比第一底面324b的直径小的顶面324t。圆锥325设置于圆锥台324的顶面324t。圆锥325具有直径比圆锥台324的顶面324t的直径小的第二底面325b和顶点325t。圆锥325的中心轴线AX与圆锥台324的中心轴线AX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圆锥台324和圆锥325一体地形成于液体导入针32。因此,如在图3中以虚线所示那样,圆锥台324的第一底面324b、顶面324t、圆锥325的第二底面325b包括包含于液体导入针32的假想的面。这样,液体导入针32的顶端部323是通过圆锥台324和圆锥325的组合而构成的,整体上呈圆锥形状,成为在其圆锥面具有台阶的形态。液体导入针32在被向未使用的液体容纳体20插入之际,刺破被设置到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部件66上的膜FL,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内部连通。
图4是安装于安装部14的安装体5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体50由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的容器13和载置于容器13的液体容纳体20构成。也能够将容器13称为托盘或者壳体。
在图4中示出有作为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的D方向、T方向、以及W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D方向是沿着图1所示的Y方向的方向。将D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D方向,将与+D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D方向。另外,将液体容纳体20的外形中的、尺寸最小的方向设为T方向。将T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T方向,将与+T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T方向。将与D方向和T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W方向。将W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W方向,将与+W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W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T方向是沿着Z方向的方向,+T方向与-Z方向相对应。另外,W方向是沿着X方向的方向,+W方向与+X方向相对应。在液体容纳体20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1的状态下,D方向和W方向水平。此外,“水平”是指实质上水平即可,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水平在±10度的范围内倾斜。
液体容纳体20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液体。液体容纳体20具备袋60和连接部件61。袋60具有挠性。袋60的形状既可以是枕型,也可以是方型。本实施方式的袋60是通过将两张长方形状的薄膜重叠、将其周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枕型的袋。构成袋60的薄膜由具有挠性和气体阻隔性的材料形成。例如,作为薄膜的材料,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层叠多个由这些材料构成的薄膜而成的层叠构造来形成薄膜。也可以是,例如,在这样的层叠构造中,外层由耐冲击性优越的PET或尼龙形成,内层由耐墨水性优越的聚乙烯形成。而且,也可以将具有通过气相淀积(vapordeposition)铝等而形成的镀层的薄膜作为层叠构造的一个构成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的袋60在容纳有液体的状态下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袋60的沿着W方向的尺寸比沿着D方向的尺寸和沿着T方向的尺寸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袋60的沿着D方向的尺寸比沿着T方向的尺寸大。袋60具有一端部60a和与一端部60a对置的另一端部60b。一端部60a位于袋60的-D方向侧的端部,另一端部60b位于袋60的+D方向侧的端部。在袋6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60c。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沉降成分的颜料分散到溶剂中而成的墨水作为液体容纳于液体容纳部60c。袋60在比液体容纳部60c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密封部600。密封部600是构成袋60的+T方向侧的面的部件和构成-T方向侧的面的部件在它们的里面侧彼此粘合而成的部分。更具体而言,密封部600是构成袋60的+T方向侧的面的膜和构成-T方向侧的面的膜熔接而成的部分。密封部600呈平坦状。此外,平坦状是指整体上平坦即可,也可以在其一部分包括凹凸。
连接部件61安装于袋60的一端部60a。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1的W方向的尺寸比D方向的尺寸和T方向的尺寸大。另外,连接部件61的D方向的尺寸比T方向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1的沿着W方向的宽度比袋60的沿着W方向的宽度小。因此,连接部件61在袋60的一端部60a安装于袋6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连接部件61具备用于将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1导出的液体导出部52。也能够将液体导出部52称为“供给口”。另外,也能够将连接部件61称为“转接器”。
当将安装体50向安装部14安装时先前进的一端设为顶端、将顶端的相反侧的一端设为基端时,安装体50在顶端部分具备连接构造51。连接构造51在宽度方向上在隔着液体导出部52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构造51F和第二连接构造51S。
第一连接构造51F具备配置于比液体导出部52更靠铅垂上方的位置的连接端子53。连接端子53设置于例如电路基板的表面上,该电路基板包括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液体容纳体20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液体容纳体20的种类、液体的容纳量等)。
连接端子53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于以向上方和安装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的凹部53a内。另外,在宽度方向上在连接端子53的两侧设置有沿着安装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53g。图2所示的连接机构29的引导凸部40a嵌入引导凹部53g。
第二连接构造51S具备配置到比液体导出部52靠铅垂上方的位置的误插入防止用的识别部54。识别部54具有与图2所示的连接机构29的块44嵌合的形状的凹凸。
连接构造51具备:第一定位孔55和第二定位孔56;施力承受部57,其承受图2所示的施力部47c的施力;以及插入部58,其向液体导出部52的下方延伸。第一定位孔55和第二定位孔56分别以包含于第一连接构造51F和第二连接构造51S的方式隔着液体导出部52沿着宽度方向排列。包含于第一连接构造51F的第一定位孔55是圆形的孔。与此相对,优选包含于第二连接构造51S的第二定位孔56是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椭圆形状的长孔。
图5是构成安装体50的液体容纳体20和容器13的立体图。在容器13的顶端形成有与设置于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的插入部58配合的缺口65a。而且,在缺口6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孔55a和第二孔56a,在连接部件61的顶端形成有第一孔55b和第二孔56b。并且,当液体容纳体20载置于容器13时,第一孔55a、55b彼此、第二孔56a、56b彼此分别沿着进深方向排列,并且由第一孔55a、55b构成第一定位孔55,由第二孔56a、56b构成第二定位孔56。
在连接部件61安装有把手部62。把手部62由与连接部件61独立的部件构成,能够相对于连接部件61移动。具体而言,把手部62通过以设置到连接部件61的旋转轴63为中心转动,能够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连接部件61”中未包含把手部62。
把手部62具有被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62a。把持部62a在进深方向上位于比由旋转轴63轴支撑的轴部62b更靠近远离连接部件61的袋60侧的位置。把手部62能够在把持部62a和旋转轴63位于相同的高度或者把持部62a位于比旋转轴63更低的位置的第一姿势、把持部62a位于比旋转轴63更高的位置的第二姿势之间转动。
容器13在顶端部分具有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能够配合的配合承受部65。连接部件61包括连接端子53、凹部53a、引导凹部53g、识别部54、第一孔55b以及第二孔56b。容器13的配合承受部65包括施力承受部57、第一孔55a以及第二孔56a。连接部件61在与配合承受部65配合了时位于容器13的顶端中央部。
容器13具备:底板67,其构成底面;侧板68,其从底板6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铅垂上方直立设置;前板69,其从底板67的基端向铅垂上方直立设置;以及后板70,其从底板67的顶端向铅垂上方直立设置。后板70形成得比前板69和侧板68厚,与配合承受部65相对应的中央部分凹陷。
在容器13中,底板67、侧板68、前板69以及后板70构成主体部,该主体部形成收纳液体容纳体20的收纳空间。容器13具有用于使液体容纳体20相对于收纳空间出入的开口13a。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13的开口13a沿着朝向作为与容器13向安装部14安装时行进的方向的安装方向不同的方向的铅垂上方的方向开口。
在液体容纳体20的连接部件61设置有多个大致圆孔状的被引导部72,该大致圆孔状的被引导部72沿着引导方向贯通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被引导部72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容器13的配合承受部65设置有从底板67向引导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多个引导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引导部73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此外,引导方向是指与底板67正交的方向。
设置到容器13的引导部73将设置到连接部件61的被引导部72向引导方向引导。另一方面,设置到连接部件61的被引导部72被设置到容器13的引导部73向引导方向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73是呈大致半圆柱状的凸形状,沿着引导方向的引导部73的侧面具有:平面状的第一限制部73a,其位于顶端侧;比第一限制部73a靠基端侧的第一曲面部73b。
并且,被引导部72以与引导部73的形状相仿的方式形成为具有第二限制部72a和第二曲面部72b的形状。平面状的第一限制部73a和第二限制部72a限制被载置于容器13的液体容纳体20的脱离、旋转。
参照图2和图4而对安装体50所具备的连接构造51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进行说明。若安装体50被插入容纳空间而顶端靠近连接机构29,则首先,向取出方向的突出长度较长的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的顶端以进入安装体50的第一定位孔55和第二定位孔56的形态配合,限制安装体50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第二定位孔56是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状的长孔,因此,进入圆形状的第一定位孔55的第一定位突部45成为定位的基准。
若在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与第一定位孔55和第二定位孔56配合了之后、安装体50进一步向里面前进,则施力承受部57与推压部47b接触而受到施力部47c的施力,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部52与液体导入针32连接。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突部45和第二定位突部46在液体导入针32与液体导出部52连接之前进行相对于宽度方向的安装体50的定位。
在安装体50插入到了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识别部54与连接机构29的块44恰当地嵌合。与此相对,在要安装不同的安装体的情况下,由于识别部54不与块44嵌合,因此,安装体50无法进一步向里面前进,误安装得以防止。
另外,当安装体50向安装方向前进时,端子部40进入安装体50的凹部53a内,引导凹部53g被引导凸部40a引导,从而位置被调整而端子部40与连接端子53接触。由此,连接端子53与端子部40电连接,在电路基板与控制装置42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在第一连接构造51F和第二连接构造51S中的、包含连接端子53的第一连接构造51F配置有成为定位的基准的第一定位孔55,从而能够将连接端子53和端子部40恰当地连接。
当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部52连接成能够对液体导入针32供给液体的状态、连接端子53与端子部40接触而电连接时,连接构造51相对于连接机构29的连接完成。
图6是沿图5中的液体容纳体20的VI-VI线的截面图。在图6中示出圆筒状的液体导出部52的中心轴线CX。液体容纳体20在连接部件61的内部具有一体地具备液体导出部52的液体导出部件66。液体导出部件66安装于袋60的一端部60a。液体容纳体20在设置于袋60的液体容纳部60c内设置有液体导出管80和间隔部件90。液体导出管80是例如由合成橡胶形成的具有弹性的管。液体导出管80具有在液体容纳部60c内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的基端部80a。液体导出管80在液体容纳部60c内从液体导出部件66朝向另一端部60b侧延伸。在液体导出部件66的内部形成有使液体导出管80与液体导出部52连通的流路。液体导出部件66将液体导出部52、袋60、液体导出管80、以及间隔部件90固定于连接部件61。
间隔部件90是用于在袋60的内部划分恒定的容积的区域的构造物。间隔部件90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间隔部件90具有位于比液体导出管80更靠+D方向侧的部分。另外,间隔部件90设置于与通过液体导出部52的中心轴线CX的TD面相交的位置。TD面是包含T方向和D方向的面。间隔部件90在+D方向侧具有倾斜面91,该倾斜面91以间隔部件90的沿着T方向的尺寸随着从+D方向侧朝向-D方向侧而变大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在比中心轴线CX靠+T方向侧和-T方向侧的位置分别具有倾斜面91。因此,间隔部件90在从W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朝向+D方向侧变尖细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面”不仅包括仅由平面构成的面,也包括在其表面形成有槽、凹部等的面、在其表面形成有突起、凸部的面、以及由框围成的假想的面。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整体上把握成“面”,即使在其面所占的规定区域存在凹凸、通孔也没有关系。
在液体容纳体20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1的姿势下,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和最上部中的至少一个与袋60的内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和最上部这两者与袋60的内表面接触。以下,将液体容纳体20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1的姿势称为“安装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姿势下,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的高度与间隔部件90的最上部的高度之间的中心的高度与液体导出部52的中心轴线CX的高度相同。
图7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侧视图。图8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俯视图。液体导出管80构成为,在安装姿势下,从液体导出部52在液体容纳部60c内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由棒状的连接部件85固定于液体导出部件66。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85与间隔部件90连接为一体。以下将连结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统称为内部刚性部件87。内部刚性部件87起到确保袋60相对于连接部件61的姿势的稳定化和袋60内的液体的流路的作用。内部刚性部件87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在液体容纳部60c内从液体导出部件66向+D方向延伸。在构成内部刚性部件87的连结部件85的-D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锁定部86,该第二锁定部86被锁定并固定于图13所示的爪部59,该爪部59设置到液体导出部件66的+D方向侧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20具有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作为液体导出管80。也就是说,液体容纳体20具备两根液体导出管8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是相同的长度。第一流路部81具有:第一基端部81a,其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以及第一顶端部81b,其将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向第一流路部81内导入。第二流路部82具有:第二基端部82a,其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以及第二顶端部82b,其将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向第二流路部82内导入。并且,如图7所示,在安装姿势下,第一顶端部81b位于比第二顶端部82b更靠上侧的位置。如图8所示,所述的第二锁定部86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被夹在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基端部81a与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基端部82a之间。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体20也可以具备三根以上的液体导出管80。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姿势下,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基端部82a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沿着铅垂方向排列。因此,从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吸入的液体在从沿着铅垂方向并列流动的状态转换成沿着水平方向并列流动的状态之后,在液体导出部件66内混合,并从液体导出部52向液体喷射装置11导出。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如下方式: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沿着垂直方向排列,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的方式;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沿着垂直方向排列,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也沿着垂直方向排列的方式;以及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基端部82a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也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的方式。
图9是间隔部件90的主视图。图10是间隔部件90的背面侧的立体图。间隔部件90具有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第一导入口92是将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比较靠上侧的液体向第一流路部81内导入的开口。第二导入口93是将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比较靠下侧的液体向第二流路部82内导入的开口。间隔部件90在T方向上的尺寸最大的部位设置有沿着TW面平行的背面部件94。背面部件94为上边和底边水平的大致六边形形状。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设置于该背面部件9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口92的内径比第二导入口93的内径小。也就是说,第二导入口93的内径比第一导入口92的内径大。因此,位于比第一导入口92更靠近下方位置的第二导入口93较易于吸入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此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不仅在+D方向侧具有倾斜面,还在+W方向侧和-W方向侧分别具有倾斜面。
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朝向+D方向侧。另外,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设置于在T方向上以图6所示的液体导出部52的中心轴线CX为中心对称的位置。第一导入口92设置于比中心轴线CX更靠上侧的位置,第二导入口93设置于比中心轴线CX更靠下侧的位置。
图11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第一立体图。液体导出管80中的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与第一导入口92连接。更详细而言,在背面部件94的-D方向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入口92连通的图10所示的筒状的第一连接管92a,通过将该第一连接管92a插入到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上,从而使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与第一导入口92连接。
图12是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第二立体图。液体导出管80中的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与第二导入口93连接。更详细而言,在背面部件94的-D方向侧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入口93连通的图10所示的筒状的第二连接管93a,通过将该第二连接管93a插入到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上,从而使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与第二导入口9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管93a和第一连接管92a的沿着D方向的长度相同。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一流路部81的第二顶端部82b分别固定于间隔部件90。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中的至少一个与间隔部件90分离。在该情况下,从间隔部件90分离开的第一顶端部81b或第二顶端部82b也可以不经由间隔部件90而是直接地导入液体。
如图11和图12所示,间隔部件90具备槽状的第一流路95和第二流路96。第一流路95是用于使液体从+D方向向位于-D方向的第一导入口92和第二导入口93流动的流路。第二流路96是使液体向与D方向相交的方向流通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第二流路96。第二流路96通过从间隔部件90的倾斜面91在铅垂方向上形成沿着W方向延伸的槽而构成。此外,第二流路96也可以形成为使液体沿着与W方向和D方向这两个方向相交的方向流通。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省略第一流路95和第二流路96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件90具备沿着水平面的板状的分隔部97。分隔部97在T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顶端部81b与第二顶端部82b之间的位置、即、第一导入口92与第二导入口93之间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97通过液体导出部52的中心轴线CX。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97水平地设置于液体容纳部60c的中心。也可以说成多个第二流路96是通过在分隔部97上设置有多个肋而形成的。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分隔部97。
图13是液体容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14是液体容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二分解立体图。在液体容纳体20的制造时,首先,间隔部件90通过设置于连接部件85的第二锁定部86与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66的爪部59连接而被固定于液体导出部件66。然后,包括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的液体导出管80与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连接有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的液体导出部件66从间隔部件90侧穿过开口部60d而插入到在一端部60a侧预先设置有开口部60d的袋60的内部。当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插入到袋60内时,袋60的开口部60d与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66的外周的熔接部66a熔接而被接合。熔接部66a是液体导出部件66中的外周最大的部位。开口部60d的内周的尺寸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的外周的尺寸相等或比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的外周的尺寸大。另外,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的外周的尺寸比间隔部件90的具有最大的外周的背面部件94的外周的尺寸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比液体导出部件66先插入袋60的间隔部件90具有比液体导出部件66的外周小的外周,因此,在液体容纳体20的制造时能够容易地将间隔部件90插入到袋60内。因而,能够抑制在制造时袋60由于与间隔部件90过度地接触而损伤。以下,将内部插入有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管80、开口部60d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熔接部66a熔接起来的袋60称为“袋单元60u”。
图15是连接部件61的分解立体图。连接部件61能够在T方向上分割,具备盖部件61a和底面部件61b。通过由盖部件61a和底面部件61b从+T方向侧和-T方向侧夹持袋单元60u的-D方向侧的端部,从而袋单元60u被固定于连接部件61。
在盖部件61a主要形成有识别部54。在底面部件61b主要形成有插入部58、凹部53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部件61b朝向+T方向地设置有第一突起61c和第二突起61d。第一突起61c和第二突起61d在W方向上设置于隔着插入部58的位置。在设置于液体导出部件66的、从袋60向-D方向露出的部分的固定部66s上,在隔着液体导出部5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66c和第二通孔66d。第一突起61c被插入第一通孔66c,第二突起61d被插入第二通孔66d。袋60的-D方向侧的端部的一部分与液体导出部件66的固定部66s一起被夹持在盖部件61a与底面部件61b之间。利用这样的构造,连接部件61以从外侧覆盖液体导出部件66和袋60的一端部60a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袋60的一端部60a。
图16是表示袋60的形状和内部刚性部件87的位置的说明图。在图16中,为了便于说明,相对于袋60重叠内部刚性部件87地进行表示。如上述那样,袋60在液体容纳部60c的周围设置有密封部600。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600形成在液体容纳部60c的+D方向侧、-D方向侧、+W方向侧、-W方向侧。也就是说,密封部600沿着袋60的四边形成。不过,对于液体容纳部60c的-D方向侧,在袋60的液体导出部件66所插入的部分未形成密封部600。
密封部600在-D方向侧的端部包括沿着W方向形成的一端部侧密封部60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至少作为连接部件61的周边区域PA处的宽度的第一宽度W1比作为袋60的其他端部处的密封部600的宽度第二宽度W2大。袋60的其他端部是袋60的除了一端部60a之外的端部,包括另一端部60b、+W方向侧的端部以及-W方向侧的端部。
周边区域PA是指一端部侧密封部601中的、具有在W方向上与连接部件61相邻的部分的区域。周边区域PA可以在W方向上与连接部件61相接,也可以不相接。周边区域PA可以在D方向上与连接部件61相接,也可以不相接。周边区域PA可以在T方向上与连接部件61重叠,也可以不重叠。周边区域PA位于靠近连接部件61到没有其他部件、要素介于连接部件61与周边区域PA之间的余地的程度的位置。在将从连接部件61的-T方向的端部到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距离称为“密封部高度TA”的情况下,优选周边区域PA包括如下区域:一端部侧密封部601中的、在W方向上从连接部件61的-W方向的端部向-W方向扩大与密封部高度TA相当的尺寸的区域;和从连接部件61的+W方向的端部向+W方向扩大与密封部高度TA相当的尺寸的区域。另外,如图16所示,在将连接部件61的沿着W方向的宽度称为“连接部件宽度WA”的情况下,更优选周边区域PA包括如下区域:一端部侧密封部601中的、在W方向上从连接部件61的-W方向的端部向-W方向扩大与连接部件宽度WA的一半相当的尺寸的区域;和从连接部件61的+W方向的端部向+W方向扩大与连接部件宽度WA的一半相当的尺寸的区域。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宽度在包括周边区域PA在内的整个区域内比作为袋60的其他端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W2大。此外,在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宽度在周边区域PA中变化的情况下,第一宽度W1是周边区域PA中的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宽度的平均值。另外,在袋60的+W方向侧的密封部600的第二宽度W2、-W方向侧的密封部600的第二宽度W2、+D方向侧的密封部600的第二宽度W2分别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宽度W1比这些第二宽度W2的最大值大。
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具有第一宽度W1的部分的+D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连接部件61的+D方向侧的端部靠+D方向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D方向上,连接部件61设置于比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D方向侧的端部靠-D方向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在W方向的端部具有两个第一角部C1。两个第一角部C1处的、作为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沿着D方向的宽度的第三宽度W3比第一宽度W1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宽度W3越是朝向W方向的端部越大。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两个第一角部C1中的、一个第一角部C1的第三宽度W3比第一宽度W1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沿着D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的情况下,由连结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构成的内部刚性部件87的+D方向侧的端部存在于这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C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沿着W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内部刚性部件87存在于这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此外,在将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沿着D方向五等分成五个区域的情况下,内部刚性部件87的+D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存在于这五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另外,内部刚性部件87的+D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位于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的中心。
图17是从+D方向侧表示连接部件61的+T方向侧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图18是从+D方向侧表示连接部件61的-T方向侧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61在+D方向侧的端部且W方向的端部具有四个第二角部C2。并且,四个第二角部C2均具有被倒角而成的形状。倒角的形状既可以是圆弧倒角,也可以是45度倒角。此外,连接部件61并不限于四个第二角部C2,也可以在+D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被倒角的边。
根据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20,连接部件61的周边区域PA处的袋60的密封部600的第一宽度W1比其他部分的第二宽度W2大,因此,能够抑制袋60的厚度因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的波动、脉动而局部地变动进而该厚度的变动的影响向连接部件61传递。因此,连接部件61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位置偏移的情况被抑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11稳定地供给液体。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袋60的宽度较大,因此,液体的波动、脉动的影响易于波及连接部件61。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连接部件61的周边区域PA处的袋60的密封部600的第一宽度W1比其他部分的第二宽度W2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这样的影响波及连接部件6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在W方向上具有第一角部C1,该第一角部C1处的密封部600的第三宽度W3比周边区域PA处的第一宽度W1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液体的压力施加而应力集中于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第一角部C1。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从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第一角部C1泄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20具备内部刚性部件87,该内部刚性部件87与液体导出部件66连接,在液体容纳部60c内从液体导出部件66向+D方向延伸。因此,通过抑制液体的波动、脉动对连接部件61的影响从而也能够抑制应力蓄积于内部刚性部件87。因此,也能够抑制内部刚性部件87的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沿着D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CA的情况下,内部刚性部件87的+D方向的端部存在于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CA。因此,易于从液体容纳部60c的中央向液体导出部件66供给液体。因而,能够从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均等地导出液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1的+D方向侧的第二角部C2具有被倒角而成的形状。因此,在连接部件61朝向下方落下、以袋60覆盖在连接部件61上的方式着地了的情况下等,液体容纳体20能够抑制袋60的表面与连接部件61的+D方向侧的第二角部C2接触而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到液体喷射装置11的液体导入针32的顶端部323是通过圆锥台324和圆锥325的组合而构成的,从而成为整体上呈圆锥形状,且其圆锥面上具有台阶的形态。因此,在液体导入针32刺破被设置到未使用的液体容纳体20的液体导出部件66上的膜FL之际,在液体导入针32与膜FL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提高顶端部323相对于膜FL的刺入性。因而,能够减小将膜FL刺破的载荷,能够容易将液体导入针32向液体导出部件66插入。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将液体导入针32向液体导出部件66插入,因此,能够使液体导入针32在液体导出部件66内处于稳定的状态。因而,即使是在袋60内的液体产生了波动、脉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液体从液体容纳体20向液体喷射装置11稳定地供给。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20,由于在设置于袋60的液体容纳部60c内设置有液体导出管80,因此,确保了在液体导出管80的周围液体的流路,袋60内的流路难以被堵塞。另外,由于液体导出管80的+D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实质上的供给口、也就是成为直接地将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供给口,并且在液体导出管80的比+D方向侧的端部更靠里侧的位置具备间隔部件90,因此,液体导出管80的+D方向侧的端部、比该端部还靠里侧的流路也难以被堵塞。而且,由于在间隔部件90的吸入液体的方向的里侧设置有倾斜面91,因此,袋60易于随着该倾斜面91的形状而从里侧向跟前侧变扁,间隔部件90的里侧的流路也难以被堵塞。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随着袋60的收缩而无法充分地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墨水的可能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间隔部件90形成有第一流路95、第二流路96,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随着袋60的收缩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流路封闭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液体导出管80具备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分别由第一流路部81吸入浓度较低的液体、由第二流路部82吸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并且能够在使浓度较低的液体和浓度较高的液体在液体导出部52汇合之后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因此,能够使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更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姿势下,间隔部件90的最下部和间隔部件90的最上部中的至少一个与袋6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袋60易于从与间隔部件90接触的部分沿着间隔部件90的倾斜面91的形状收缩,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液体容纳部60c内的流路的封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分别固定于间隔部件90。因此,成为实质上的供给口的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的位置均不变化。另外,因在搬运时掉落等而对液体容纳体20施加了冲击时,液体导出管80难以从间隔部件90脱落。因此,能够使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更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姿势下,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基端部81a和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基端部82a沿着水平方向排列,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沿着铅垂方向排列。因此,由于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难以沿着W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稳定的位置吸入液体。另外,由于从第一流路部81和第二流路部82吸入的液体在从沿着铅垂方向并列流动的状态转换成沿着水平方向并列流动的状态之后混合,因此,能够使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更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间隔部件90固定于液体导出部件66,因此,能够使间隔部件90和液体导出部件66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定。因而,能够降低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根据液体容纳体20的个体而变动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间隔部件90形成有使液体向与D方向相交的方向流通的第二流路96,因此,也容易从除了D方向以外的方向吸入液体。因此,在液体的浓度差在除了D方向以外的方向上产生的情况下,能够使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更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间隔部件90设置有分隔部97,并且分隔部97在T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流路部81的第一顶端部81b与第二流路部82的第二顶端部82b之间的位置,因此,位于液体容纳部60c内的上侧的浓度较低的液体和位于下侧的浓度较高的液体难以在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的附近混合。因此,能够抑制浓度较低的液体从第一顶端部81b和第二顶端部82b这两个端部吸入、浓度较高的液体难以吸入的情况发生。其结果是,能够使向液体喷射装置11供给的液体的浓度更稳定。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体20A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9中,也与图16同样地,为了便于说明,相对于袋60重叠内部刚性部件87地进行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20A的袋60的沿着D方向的尺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20的该尺寸长。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袋60的沿着D方向的尺寸比沿着W方向的尺寸和沿着T方向的尺寸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袋60的沿着W方向的尺寸比沿着T方向的尺寸大。液体容纳体20A的除了袋60的大小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袋60的沿着D方向的尺寸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扩大相对应,连结部件85的长度也向+D方向延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沿着D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的情况下,由连结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构成的内部刚性部件87的+D方向侧的端部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存在于这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CA。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易于从液体容纳部60c的中央向由连接部件61覆盖着的液体导出部件66供给液体。因而,能够从液体容纳部60c的内部区域均等地导出液体。
C.第三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容纳体20B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0中,也与图16同样地,为了便于说明,相对于袋60重叠内部刚性部件87地进行表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处的密封部600的宽度在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整个区域中比作为袋60的其他端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W2大。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中的、除了周边区域PA之外的区域的宽度W4比第一宽度W1小。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周边区域PA处的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宽度也比作为袋60的其他端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W2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的波动、脉动的影响波及连接部件61。此外,优选一端部侧密封部601中的、除了周边区域PA之外的区域的宽度W4与作为其他端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W2相同,或比第二宽度W2大。
D.其他实施方式:
(D-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作为第一角部C1处的宽度的第三宽度W3比周边区域PA处的第一宽度W1大。与此相对,一端部侧密封部601的角部处的第三宽度W3也可以与周边区域PA处的第一宽度W1相同,或比第一宽度W1小。
(D-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容纳部60c内具备从液体导出部件66向+D方向延伸的内部刚性部件87。与此相对,液体容纳体20也可以不具备内部刚性部件8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部刚性部件87由连结部件85和间隔部件90构成,但也可以仅由连结部件85构成。
(D-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1的+D方向侧的四个第二角部C2均具有被倒角而成的形状,但既可以是第二角部C2中的一部分被倒角,也可以是所有第二角部C2未被倒角。
(D-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和用于向喷墨打印机供给墨水的液体容纳体,也能够适用于喷射除了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和这些液体喷射装置所使用的液体容纳体。例如,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如下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体。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精确地对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使用的微小半球状透镜等光学透镜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消耗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另外,在此所谓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度较高的或较低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含于“液体”中。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于溶剂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含于“液体”。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墨水、液晶等。在此,所谓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E.其他形态: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适当地替换或组合与以下所记载的各种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另外,若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进行删除。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提供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在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D方向、T方向、以及W方向,将所述D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D方向,将与所述+D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D方向,将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外形中的尺寸最小的方向设为T方向,将与所述D方向和所述T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W方向时,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D方向和所述W方向水平,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袋,其具有挠性,在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到所述袋的所述-D方向侧的一端部;以及连接部件,其以从外侧覆盖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和所述一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端部。并且,所述袋在比所述液体容纳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在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包括沿着所述W方向形成的一端部侧密封部,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至少作为所述连接部件的周边区域处的宽度的第一宽度比作为所述袋的其他端部处的所述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大,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部分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靠所述+D方向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容纳体,安装到袋的一端部的连接部件的周边区域处的袋的密封部的宽度比袋的其他端部处的密封部的宽度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波动、脉动的影响向连接部件传递。因此,连接部件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位置偏移的情况被抑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稳定地供给墨水。
(2)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是,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在所述W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一角部,作为所述第一角部处的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三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大。
只要是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容纳体,能够抑制应力集中于一端部侧密封部的第一角部附近,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从袋泄漏。
(3)也可以是,上述形态的液体容纳体还具有内部刚性部件,该内部刚性部件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连接,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向所述+D方向延伸。
只要是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容纳体,通过抑制液体的波动、脉动对连接部件的影响,从而也能够抑制应力蓄积于内部刚性部件。因此,也能够抑制内部刚性部件的破损。
(4)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是,在将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区域沿着所述D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内部刚性部件的所述+D方向的端部存在于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
只要是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容纳体,便易于从液体容纳部的中央向液体导出部件供给液体。
(5)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D方向的端部且所述W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二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具有被倒角而成的形状。
只要是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容纳体,便能够抑制在液体容纳体的落下时等袋的表面因连接部件的第二角部而损伤的情况。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供具有液体导出部件的液体容纳体可装卸地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所述液体导出部件插入的空心的液体导入针;所述液体导入针的顶端部是通过圆锥台和圆锥的组合而构成的,该圆锥台具有第一底面和直径比所述第一底面的直径小的顶面,该圆锥设置于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具有直径比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的直径小的第二底面;所述圆锥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锥台的中心轴线一致。
根据这样的形态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导入针的顶端部是通过圆锥台和圆锥的组合而构成的,因此,能够容易将液体导入针向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导出部件插入。因此,能够在液体导出部件内使液体导入针处于稳定的状态,能够将液体从液体容纳体向液体喷射装置稳定地供给。
本实用新型除了作为上述的液体容纳体、液体喷射装置的形态以外,也能够以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具备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的系统、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等形态实现。

Claims (6)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是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D方向、T方向、以及W方向,
将所述D方向中的正方向设为+D方向,将与所述+D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D方向,
将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外形中的尺寸最小的方向设为T方向,
将与所述D方向和所述T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W方向时,
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D方向和所述W方向水平,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
袋,其具有挠性,在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部;
液体导出部件,其安装到所述袋的所述-D方向侧的一端部;以及
连接部件,其以从外侧覆盖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和所述一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一端部,
所述袋在比所述液体容纳部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密封部,
所述密封部在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包括沿着所述W方向形成的一端部侧密封部,
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至少作为所述连接部件的周边区域处的宽度的第一宽度比作为所述袋的其他端部处的所述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二宽度大,
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部分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D方向侧的端部靠所述+D方向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在所述W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一角部,
作为所述第一角部处的所述一端部侧密封部的宽度的第三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该液体容纳体还具有内部刚性部件,该内部刚性部件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连接,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向所述+D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区域沿着所述D方向三等分成三个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内部刚性部件的所述+D方向的端部存在于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D方向的端部且所述W方向的端部具有第二角部,
所述第二角部具有被倒角而成的形状。
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是供具有液体导出部件的液体容纳体可装卸地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向所述液体导出部件插入的空心的液体导入针,
所述液体导入针的顶端部是通过圆锥台、圆锥的组合而构成的,
该圆锥台具有第一底面和直径比所述第一底面的直径小的顶面,
该圆锥设置于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具有直径比所述圆锥台的所述顶面的直径小的第二底面,
所述圆锥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锥台的中心轴线一致。
CN201920803218.9U 2018-06-01 2019-05-30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536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5797 2018-06-01
JP2018105797A JP7095411B2 (ja) 2018-06-01 2018-06-01 液体収容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3669U true CN210553669U (zh) 2020-05-19

Family

ID=6869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321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553669U (zh) 2018-06-01 2019-05-30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CN201910464916.5A Active CN110549742B (zh) 2018-06-01 2019-05-30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916.5A Active CN110549742B (zh) 2018-06-01 2019-05-30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0525B2 (zh)
JP (1) JP7095411B2 (zh)
CN (2) CN2105536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742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9779B1 (en) 2018-09-14 2023-05-03 Makerbot Industr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device
USD900175S1 (en) * 2019-03-19 2020-10-27 MarkerBot Industries, LLC Build plate for a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1159B1 (en) * 1998-09-01 2002-03-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essure fluctuation accommodating structure
JP2005199497A (ja) * 2004-01-14 2005-07-2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残量検出装置
NL1025669C2 (nl) * 2004-03-09 2005-09-12 Advanced Protective Injection Injectiespuit met slagbegrenzer.
EP1925456A3 (en) * 2006-11-22 2009-08-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jet apparatus
US8033659B2 (en) * 2006-12-19 2011-10-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872700B2 (ja) * 2007-02-15 2012-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導出針、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JP2014069314A (ja) * 2012-09-27 2014-04-21 Riso Kagaku Corp 液体収納容器
JP5887295B2 (ja) * 2013-03-28 2016-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234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アダプター、なら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CN107718891B (zh) 2016-08-12 202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JP6922251B2 (ja) 2016-08-12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880821B2 (ja) * 2016-10-17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CN107953674B (zh) 2016-10-17 2020-11-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JP7095411B2 (ja) * 2018-06-01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742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0549742B (zh) * 2018-06-01 2022-08-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50525B2 (en) 2020-12-01
CN110549742B (zh) 2022-08-09
CN110549742A (zh) 2019-12-10
US20190366723A1 (en) 2019-12-05
JP7095411B2 (ja) 2022-07-05
JP2019209534A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3674B (zh) 液体容纳体
CN210553669U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US9126417B2 (en)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US9440755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CN109927417B (zh) 液体容纳体
JP2018065373A (ja) 液体収容体
JP2016168835A (ja)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894184B2 (en)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US7509868B2 (en) Liquid detecting device,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refilling method
JP201401913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11746127B (zh) 液体容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69559A (zh)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JP7439479B2 (ja) 液体収容体
CN210126353U (zh) 再生后的液体容纳体
US20200376848A1 (en) Liquid container, mounting body,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8153949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収容袋
JP5617881B2 (ja) キャップ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CN210454145U (zh) 液体供给体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15674910A (zh) 液体收纳容器
JP616186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02842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14040081A (ja) 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