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7784U -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47784U CN210547784U CN201921052928.9U CN201921052928U CN210547784U CN 210547784 U CN210547784 U CN 210547784U CN 201921052928 U CN201921052928 U CN 201921052928U CN 210547784 U CN210547784 U CN 2105477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jaw
- unit
- hinge shaft
- canti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包括升降单元、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升降单元铰接的悬臂、及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悬臂铰接的夹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能带动悬臂及夹持单元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铰接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铰接轴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能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利用本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实现了将模具翻转180°,且操作简单,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了对模具的翻转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锻压车间模具压入预应力外圈过程中,外圈需要翻转四次。目前的做法是先将预应力外圈从滚道上吊至地面上,由操作人员使用撬杠翻转后再吊至工作台上;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翻转过程中易损坏地面,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该锻造模具翻转装置能减轻作业人员在翻转锻造模具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包括升降单元、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升降单元铰接的悬臂、及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悬臂铰接的夹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能带动悬臂及夹持单元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铰接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铰接轴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能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缸,所述升降驱动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底座相连接,且所述悬臂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升降底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悬臂包括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升降单元铰接的第一关节、及通过第三铰接轴与第一关节铰接的第二关节,所述第三铰接轴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单元通过第二铰接轴与第二关节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夹持驱动缸,所述夹持驱动缸的底座与第一卡爪固接,所述夹持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卡爪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驱动缸的底座通过夹持导轨与第一卡爪固接,所述第二卡爪上设有夹持导向孔,所述夹持导轨穿设在夹持导向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与第二铰接轴固接,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在旋转固定座的旋转孔中,所述旋转固定座与悬臂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固定座上安装有分别位于第二铰接轴的两侧的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所述第一锁紧块上安装有第一锁紧销,所述第二锁紧块上安装有第二锁紧销,所述第一卡爪上设有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销和第二锁紧销均用于插入锁紧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锁紧块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卡爪上设有被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均用于与被限位凸起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轴上安装有旋转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孔中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设在轴承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利用本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翻转模具时,升降单元先带动悬臂及夹持单元向上移动至高于滚道上的模具的预应力外圈,再使夹持单元及悬臂绕第一铰接轴转动,直至夹持单元与预应力外圈相对应,即预应力外圈位于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升降单元带动悬臂及夹持单元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与预应力外圈的中部相对应,第二卡爪向靠近第一卡爪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卡爪和第一卡爪将预应力外圈夹持住,升降单元带动悬臂、夹持单元、及预应力外圈向上移动至设定高度,再使悬臂绕第一铰接轴转动,直至预应力外圈移动至模具压机的工作台上方,再使夹持单元及预应力外圈绕第二铰接轴转动,直至预应力外圈转动180°,升降单元再带动悬臂、夹持单元及预应力外圈向下移动,直至将预应力外圈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二卡爪沿远离第一卡爪方向移动,夹持单元将预应力外圈松开,升降单元再带动悬臂及夹持单元向上移开,从而实现将模具翻转180°,且操作简单,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了对模具的翻转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除去升降单元及第一关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除去升降单元及第一关节后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除去升降单元及第一关节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除去升降单元及第一关节后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升降单元 43 夹持驱动缸
11 升降驱动缸 44 夹持导轨
12 升降底座 5 旋转固定座
13 升降导轨 51 第一锁紧块
21 第一铰接轴 511 第一锁紧销
22 第二铰接轴 512 第一限位凸起
23 第三铰接轴 52 第二锁紧块
3 悬臂 521 第二锁紧销
31 第一关节 522 第二限位凸起
32 第二关节 6 旋转手柄
4 夹持单元 7 轴承
41 第一卡爪 8 预应力外圈
411 被限位凸起 9 模具压机
42 第二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包括升降单元1、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单元1铰接的悬臂3、及通过第二铰接轴22与悬臂3铰接的夹持单元4,升降单元1能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一铰接轴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铰接轴22沿左右方向延伸,夹持单元4包括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第二卡爪42能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41方向移动。在利用本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翻转模具时,升降单元1先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向上移动至高于滚道上的模具的预应力外圈8,再使夹持单元4及悬臂3绕第一铰接轴21转动,直至夹持单元4与预应力外圈8相对应,即预应力外圈8位于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之间,升降单元1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与预应力外圈8的中部相对应,第二卡爪42向靠近第一卡爪4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卡爪42和第一卡爪41将预应力外圈8夹持住,升降单元1带动悬臂3、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向上移动至设定高度,再使悬臂3绕第一铰接轴21转动,直至预应力外圈8移动至模具压机9的工作台上方,再使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绕第二铰接轴22转动,直至预应力外圈8转动180°,升降单元1再带动悬臂3、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向下移动,直至将预应力外圈8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二卡爪42沿远离第一卡爪41方向移动,夹持单元4将预应力外圈8松开,升降单元1再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向上移开,从而实现将模具翻转180°,且操作简单,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了对模具的翻转工作。
本申请中模具包括上述预应力外圈8、及安装在预应力外圈8中的模芯。本申请中模具为锻造模具。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单元1包括升降驱动缸11,升降驱动缸11的活塞杆与升降底座12相连接,且悬臂3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底座12铰接。这样,升降驱动缸11的活塞杆伸缩时,将通过升降底座12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沿上下方向移动。且悬臂3能绕第一铰接轴2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升降驱动缸11及升降底座12转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缸11的底座具体安装在模具压机9上;且升降驱动缸11具体采用液压油缸。本实施例中升降单元1也称作液压升降单元。另外,本实施例中升降单元1还包括两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13,升降底座12具有两个升降导向孔,两个升降导轨13分别穿设在两个升降导向孔中。
同时,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悬臂3包括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单元1铰接的第一关节31、及通过第三铰接轴23与第一关节31铰接的第二关节32,第三铰接轴23沿上下方向延伸,夹持单元4通过第二铰接轴22与第二关节32铰接。第一关节31通过第一铰接轴21具体与升降底座12铰接。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使第一关节31和第二关节32一起绕第一铰接轴21相对于升降底座12转动,或使第二关节32绕第三铰接轴23相对于第一关节31转动,直至将夹持单元4在水平方向上调整至设定位置。本实施例中悬臂3采用上述两节式结构设计,使得该悬臂3能根据需要更加灵活地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且悬臂3也称作一种液压悬臂。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单元4还包括夹持驱动缸43,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与第一卡爪41固接,夹持驱动缸43的活塞杆与第二卡爪42的中部相连接。这样,夹持驱动缸43的活塞杆伸缩时,将带动第二卡爪42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41的方向移动,并实现对工件的夹紧。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缸43具体采用气缸。
如图3至图5、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通过夹持导轨44与第一卡爪41固接,第二卡爪42上设有夹持导向孔,夹持导轨44穿设在夹持导向孔中。本实施例中夹持导轨44不仅实现了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与第一卡爪41的固接,且在第二卡爪42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41方向移动时,对第二卡爪42起到导向作用。此种结构设计,使得本锻造模具翻转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另外,上述夹持导轨44有两个。第一卡爪41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夹持导轨44与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固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41的中部设有向左凹陷的左凹槽,第二卡爪42的中部设有向右凹陷的右凹槽。当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将预应力外圈8夹持住时,预应力外圈8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位于左凹槽和右凹槽中,从而保证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能将预应力外圈8牢固地夹持住。且本实施例中预应力外圈8的中部设有夹紧工艺槽,第一卡爪41的中部及第二卡爪42的中部夹持在该夹紧工艺槽中。上述夹持导轨44也称作直线导轨。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41的中部与第二铰接轴22固接,第二铰接轴22穿设在旋转固定座5的旋转孔中,旋转固定座5与悬臂3的第二关节32固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铰接轴22上安装有旋转手柄6。这样,手动转动旋转手柄6,将带动第一卡爪41及夹持单元4绕第二铰接轴22在竖向上转动。手动在沿水平方向上推拉旋转手柄6,将带动夹持单元4绕第一铰接轴21或第三铰接轴23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孔中安装有轴承7,第二铰接轴22穿设在轴承7中。且升降底座12具体通过轴承7及第一铰接轴21与第一关节31铰接。第一关节31具体通过轴承7及第三铰接轴23与第二关节32铰接。本实施例中上述轴承7具体为滚动轴承。本实施例利用轴承7,减小上述三个铰接点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手动操作旋转手柄6,来带动夹持单元4沿竖向转动,或带动夹持单元4沿水平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41也称作固定卡爪,第二卡爪42也称作可动卡爪。
同时,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固定座5上安装有分别位于第二铰接轴22的两侧的第一锁紧块51和第二锁紧块52,第一锁紧块51上安装有第一锁紧销511,第二锁紧块52上安装有第二锁紧销521,第一卡爪41上设有锁紧孔,第一锁紧销511和第二锁紧销521均用于插入锁紧孔中。且如图5、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块5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512,第二锁紧块52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522,第一卡爪41上设有被限位凸起411,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二限位凸起522均用于与被限位凸起411相接触。在第一卡爪41及夹持单元4相对于旋转固定座5转动过程中,当第一限位凸起512或第二限位凸起522与被限位凸起411相接触时,将限制夹持单元4相对于旋转固定座5继续转动。上述锁紧孔开设在被限位凸起411上。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锁紧销511插在锁紧孔中,以限制第一卡爪41及夹持单元4相对于旋转固定座5转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旋转固定座5上还可以安装有锁紧气缸。第一卡爪41与卡爪连接座相连接,卡爪连接座包括上述第二铰接轴22,卡爪连接座与旋转固定座5通过滚动轴承7相连接。卡爪连接座上设置两个180°相隔的销孔。当夹持单元4沿竖向翻转到位后,锁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旋转固定座5后插入销孔中,以保证将夹持单元4锁紧。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上还可以安装有手柄。本实施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液压站、位置传感器、控制按钮等。
本实施例中锻造模具翻转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先操作液压升降单元将液压悬臂升至高于滚道上的预应力外圈8上端,再人工拉动旋转手柄6以将夹持单元4的夹持位置对准预应力外圈8,此时夹持中心与预应力外圈8的中心重合,操作液压升降单元使夹持单元4下降,直至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对准预应力外圈8中部环形的夹紧工艺槽,操作夹持驱动缸43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第二卡爪42向第一卡爪41移动,直至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将预应力外圈8夹持住,此时第一锁紧销511插在锁紧孔中,实现对第一卡爪41、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的位置锁定,避免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相对于旋转固定座5转动;再操作液压升降单元将液压悬臂升高后,拉动旋转手柄6,以带动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相对于第一铰接轴21或第三铰接轴23在水平方向转动,直至预应力外圈8移动至工作台的上方,松开第一锁紧销511,手动操作旋转手柄6,以带动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相对于旋转固定座5沿竖向旋转,直至第二限位凸起522与被限位凸起411相接触,以限制预应力外圈8继续旋转,此时预应力外圈8旋转180°,然后,第二锁紧销521插入锁紧孔中,以锁定夹持单元4及预应力外圈8的位置,液压悬臂下降,直至将预应力外圈8置于工作台上,夹持驱动缸43的活塞杆回缩,第二卡爪42沿远离第一卡爪41的方向移动,夹持单元4松开预应力外圈8,液压悬臂上升并移走夹持单元4,从而实现将预应力外圈8翻转、并放置在工作台上。
本锻造模具翻转装置通过对模具的预应力外圈8提升,并在工作台上直接完成模具翻转,从而实现换模,工作定位安全且省力,避免人工翻转产生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作业时地面损坏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单元(1)、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单元(1)铰接的悬臂(3)、及通过第二铰接轴(22)与悬臂(3)铰接的夹持单元(4),所述升降单元(1)能带动悬臂(3)及夹持单元(4)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铰接轴(21)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铰接轴(22)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单元(4)包括第一卡爪(41)和第二卡爪(42),所述第二卡爪(42)能沿靠近和远离第一卡爪(41)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1)包括升降驱动缸(11),所述升降驱动缸(11)的活塞杆与升降底座(12)相连接,且所述悬臂(3)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底座(1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3)包括通过第一铰接轴(21)与升降单元(1)铰接的第一关节(31)、及通过第三铰接轴(23)与第一关节(31)铰接的第二关节(32),所述第三铰接轴(2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单元(4)通过第二铰接轴(22)与第二关节(32)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4)还包括夹持驱动缸(43),所述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与第一卡爪(41)固接,所述夹持驱动缸(43)的活塞杆与第二卡爪(4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缸(43)的底座通过夹持导轨(44)与第一卡爪(41)固接,所述第二卡爪(42)上设有夹持导向孔,所述夹持导轨(44)穿设在夹持导向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41)与第二铰接轴(22)固接,所述第二铰接轴(22)穿设在旋转固定座(5)的旋转孔中,所述旋转固定座(5)与悬臂(3)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座(5)上安装有分别位于第二铰接轴(22)的两侧的第一锁紧块(51)和第二锁紧块(52),所述第一锁紧块(51)上安装有第一锁紧销(511),所述第二锁紧块(52)上安装有第二锁紧销(521),所述第一卡爪(41)上设有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销(511)和第二锁紧销(521)均用于插入锁紧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块(5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512),所述第二锁紧块(52)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522),所述第一卡爪(41)上设有被限位凸起(41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12)和第二限位凸起(522)均用于与被限位凸起(411)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22)上安装有旋转手柄(6)。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锻造模具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孔中安装有轴承(7),所述第二铰接轴(22)穿设在轴承(7)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52928.9U CN210547784U (zh) | 2019-07-04 | 2019-07-04 |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52928.9U CN210547784U (zh) | 2019-07-04 | 2019-07-04 |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47784U true CN210547784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63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52928.9U Active CN210547784U (zh) | 2019-07-04 | 2019-07-04 |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47784U (zh) |
-
2019
- 2019-07-04 CN CN201921052928.9U patent/CN2105477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16230U (zh) | 一种用于液压打桩机的打桩装置 | |
US4248550A (en) | Pile extraction apparatus | |
CN209881225U (zh) | 一种电缆槽盒安装用小车 | |
CN210547784U (zh) | 锻造模具翻转装置 | |
CN110607913B (zh) | 钢筋连接设备 | |
CN112938747A (zh) | 吊具及弹性车轮法兰的吊装方法 | |
CN210615102U (zh) | 一种大型铸造砂型移动以及翻转两用机械手 | |
CN213356693U (zh) | 一种无动力混凝土管自动吊具 | |
US5280715A (en) | Lif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
JPH0472622B2 (zh) | ||
JPH02280959A (ja) | 溶鋼鍋ノズル自動交換装置 | |
CN220033787U (zh) | 一种可调节的吊具 | |
CN112627180A (zh) | 一种钎桩起出工具 | |
CN219338338U (zh) | 一种用于注塑设备的埋入取出治具 | |
CN220522507U (zh) | 一种钻井卡瓦取放装置 | |
CN221500359U (zh) | 环件吊装夹具 | |
CN220516154U (zh) |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的切削机构 | |
CN219526069U (zh) | 一种曲轴车床花盘卡爪夹紧用吊具机构 | |
CN218344992U (zh) | 一种钢帘线工字轮翻转吊具 | |
CN218595905U (zh) | 一种夹具吊运装置及设备 | |
CN219768303U (zh) | 一种具有折断功能的机械手夹具机构 | |
CN220644243U (zh) | 一种拔管桩机 | |
CN211679842U (zh) | 一种锻造脱模辅助装置 | |
CN220445011U (zh) | 引锭头翻转装置 | |
CN218145366U (zh) | 台车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