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7633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7633U
CN210477633U CN201920857545.2U CN201920857545U CN210477633U CN 210477633 U CN210477633 U CN 210477633U CN 201920857545 U CN201920857545 U CN 201920857545U CN 210477633 U CN210477633 U CN 210477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plate
injection mold
fixed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75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金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Yonglian Electronics &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Yonglian Electronics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Yonglian Electronics &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Yonglian Electronics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75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7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7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7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可移动的下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下顶针板的上顶针板、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的顶杆和与所述顶杆连接的斜顶,所述斜顶斜向上顶出产品,所述斜顶与产品之间设置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隔断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所述内滑块在所述斜顶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所述内滑块的顶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为抵接面,所述产品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凹陷部,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延伸部相抵接,将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脱离。能有效解决在小空间内产品粘连所述斜顶,导致产品顶出后无法取出的问题,及导致产品被斜顶拉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斜顶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注塑完成后,斜顶退出产品卡勾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在现有技术中,涉及产品倒勾为三面全包结构,斜顶退出时由于产品自身包紧力,产品会粘在斜顶上,导致斜顶无法与产品有效脱离。目前针对空间结构很小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斜顶顶出结构无法实现与产品脱离,导致斜顶无法与产品有效脱离,造成产品不易取出。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使用机械手全自动生产,但使用人工取出时也会造成产品的变形及碰刮伤,影响生产周期及生产良率,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可移动的下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下顶针板的上顶针板、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的顶杆和与所述顶杆连接的斜顶,所述斜顶斜向上顶出产品,所述斜顶与产品之间设置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隔断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所述内滑块在所述斜顶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所述内滑块的顶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为抵接面,所述产品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凹陷部,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延伸部相抵接,将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自外而内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斜顶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部分容纳所述内滑块,所述凹槽的底部用于推动所述内滑块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上顶针板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固定在斜顶座上,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斜顶座上,另一端固定穿过斜顶座压块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与所述顶杆所在延长线呈锐角。
进一步地,包括公模,模脚,下固定板,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和公模板,所述公模仁内设置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公模型腔,所述公模板、所述模脚和所述下固定板共同限定出所述下顶针板与所述上顶针板的活动区域,所述限位块向上移动直至抵接所述公模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的顶端穿过所述公模仁作用于所述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公模仁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为所述内滑块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最大移动距离为40mm。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固定在斜顶座上,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斜顶座上,另一端穿过斜顶座压块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斜顶座和所述斜顶座压块设置在所述公模板内,并且所述斜顶座位于所述斜顶座压块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在所述斜顶与所述产品之间设置内滑块,在所述斜顶顶出时,所述内滑块在所述斜顶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用于顶出产品将产品与所述斜顶脱离。能有效解决在小空间内产品粘连所述斜顶,导致产品顶出后无法取出的问题,及导致产品被斜顶拉变形的问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顶出产品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顶和内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顶出产品时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上固定板-1;母模-2;母模板-21;母模仁-22;热胶道板-3;公模-4;公模板-41;公模仁-42;上顶针板-5;下顶针板-6;限位块-7;顶杆-8;斜顶座-81;斜顶座压块-82;斜顶-9;凹槽-91;斜顶内滑块-10;抵接面-101;模脚-11;下固定板-12;产品-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公模4、母模2、热胶道板3、模脚11、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12。模脚11与公模4固定连接,模脚11的下方还固定连接下固定板12。母模2包括母模仁22和母模板21,公模4包括公模仁42和公模板41,母模仁22与公模仁42相对,母模仁22内设有母模型腔,公模仁42内设有公模型腔,母模型腔和公模型腔形成用于产品13成型的产品型腔。
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主要包括可移动的下顶针板6、固定于下顶针板6的上顶针板5、一端固定在上顶针板5的顶杆8和与顶杆8连接的斜顶9,斜顶9斜向上顶出产品13。斜顶9的顶端穿过公模仁41作用于产品13,斜顶9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顶座81上。顶杆8的一端固定在斜顶座81上,另一端穿过斜顶座压块82固定在上顶针板5上,斜顶座81和斜顶座压块82设置在公模板42内,并且斜顶座81位于斜顶座压块82上方。
斜顶9与产品13之间设置有内滑块10,内滑块10隔断产品13与斜顶9,内滑块10在斜顶9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内滑块10的顶端的侧面与产品13相抵接,用于将产品13与斜顶9脱离,解决了在小空间内产品13粘连斜顶9,导致产品13顶出后无法取出的问题,以及导致产品13被斜顶9拉变形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斜顶9自外而内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并且斜顶9与顶杆8所在延长线呈锐角。斜顶9设置有凹槽91,凹槽91用于部分容纳内滑块10。在斜顶9向上运动时,凹槽91的底部作用于内滑块10并推动内滑块10竖直向上运动。
优选的,上顶针板5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用于限定上顶针板5的移动距离。上顶针板5与下顶针板6设置公模4、模脚11以及下固定板12形成的活动空间内。上顶针板5与下顶针板6向上运动直至限位块7抵接至公模板41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7的最大运动距离为40mm。
优选的,公模仁42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槽用于为内滑块10导向,在内滑块的运动过程中,保证内滑块10竖直向上运动,防止其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工作流程如下:
结合图1-4,模具浇注完成后,产品13成型,母模板21在上固定板1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在斜导柱和导套的作用下,公模4与母模2分离。下顶针板6带动上顶针板5向上运动,带动顶杆8向上运动,从而使斜顶9斜向上运动作用于产品13,斜顶9对产品13产生两个分力,第一分力为竖直向上用于将产品13顶出公模仁42,第二分力为水平朝公模4的中线方向运动,第二分力会将产品13带走,偏离脱模方向。上顶针板5和下顶针板6向上运动直至限位块7抵接至公模板41的底部。在斜顶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顶9内的凹槽91的底部推动内滑块10向上运动,并且在公模仁42内的导向槽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内滑块10的顶端有一部分向下凹陷,其凹陷部的侧壁为抵接面101。产品13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伸入凹陷部,产品13抵接于凹陷部,抵接面101用于防止产品13在第二分力的作用下被带偏,并且将产品13与斜顶9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下顶针板、固定于所述下顶针板的上顶针板、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的顶杆和与所述顶杆连接的斜顶,所述斜顶斜向上顶出产品,所述斜顶与产品之间设置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隔断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所述内滑块在所述斜顶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所述内滑块的顶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为抵接面,所述产品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凹陷部,至少一个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延伸部相抵接,将所述产品与所述斜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自外而内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斜顶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部分容纳所述内滑块,所述凹槽的底部用于推动所述内滑块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上顶针板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固定在斜顶座上,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斜顶座上,另一端穿过斜顶座压块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与所述顶杆所在延长线呈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模,模脚,下固定板,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和公模板,所述公模仁内设置有用于产品成型的公模型腔,所述公模板、所述模脚和所述下固定板共同限定出所述下顶针板与所述上顶针板的活动区域,所述限位块向上移动直至抵接所述公模板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的顶端穿过所述公模仁作用于所述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仁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为所述内滑块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最大移动距离为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固定在斜顶座上,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斜顶座上,另一端穿过斜顶座压块固定在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斜顶座和所述斜顶座压块设置在所述公模板内,并且所述斜顶座位于所述斜顶座压块上方。
CN201920857545.2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注塑模具 Active CN210477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7545.2U CN210477633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7545.2U CN210477633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7633U true CN210477633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1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7545.2U Active CN210477633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7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9584B (zh) 需要二级抽芯的注塑件成型方法
US20120213883A1 (en) Injection mold
CN210477633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12223658A (zh) 汽车副仪表本体模具滑块联动脱模机构
CN201098969Y (zh) 斜销及其回位机构
CN21699293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滑块内置斜顶机构
CN210702039U (zh) 一种防止薄料产品脱料变形的成型模具
CN214188273U (zh) 一种前模顶出结构
CN111469357B (zh)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CN211105381U (zh) 注塑模具滑块式斜顶机构
CN210497988U (zh) 一种“负角”零件折弯成型的模具结构
CN112356402A (zh) 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深倒钩脱模机构
CN111958925A (zh) 一种便于取件的模具
CN215396670U (zh) 一种用于注塑刀架压槽的注塑模具
CN213055842U (zh)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模具
CN216359741U (zh) 一种带有斜销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7670843U (zh) 一种具有内缩机构的深筒注塑模具
CN212554860U (zh) 一种具有倒扣滑块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7495057U (zh) 斜销内跑滑块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7414776U (zh) 模具斜顶结构
CN213564157U (zh) 一种斜顶出装置
CN215320349U (zh) 一种侧向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17803118U (zh) 一种带顶针机构的塑料产品成型模具
CN220742012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结构的模具
CN211763199U (zh) 一种注塑模具全边扣斜顶边芯的弹阻直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