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935U -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4935U
CN210454935U CN201921064254.4U CN201921064254U CN210454935U CN 210454935 U CN210454935 U CN 210454935U CN 201921064254 U CN201921064254 U CN 201921064254U CN 210454935 U CN210454935 U CN 210454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shield
vehicle
guard shield
bottom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42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0642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4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沿转向柱轴线方向能够看到仪表板内部结构的问题而设计。该转向柱护罩结构包括上护罩、下护罩和遮挡部,上护罩与下护罩扣合连接,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车辆转向柱的空间,遮挡部位于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与转向柱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下护罩的底端相对,第二部连接左下护板的顶端,第一部和第二部与下护罩的底端均有间隙,下护罩的底端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部上。该车辆包括转向柱、仪表板和上述转向柱护罩结构。

Description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柱是汽车中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部件,通过转向柱,驾驶员把扭矩传递给转向器,带动转向器实现转向。转向柱上护罩设于转向柱的上方,转向柱下护罩设于转向柱的下方,二者扣合在一起围设于转向柱的外周,形成用于覆盖转向柱的总的转向柱护罩结构。
现有技术的转向柱护罩结构中,转向柱上护罩和转向柱下护罩与转向柱之间均有空隙,由此空隙,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即能够看到仪表板内部的结构,如此一来,不但使得车辆的精良性大大折扣,而且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柱护罩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沿转向柱轴线方向能够看到仪表板内部结构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柱护罩结构包括上护罩、下护罩和遮挡部,所述上护罩与所述下护罩扣合连接,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车辆转向柱的空间;所述遮挡部位于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与所述转向柱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下护罩的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左下护板的顶端,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下护罩的底端均有间隙,所述下护罩的底端沿所述转向柱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部或者所述第二部上。
作为优选,当所述转向柱处于设计位置时,所述第一部的顶端与所述下护罩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部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左下护板连接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封堵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在对应侧的敞口。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护罩靠近所述遮挡部的一端的中间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左下护板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下护板的顶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搭设于所述第二部上。
作为优选,当所述转向柱为机械式转向柱时,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机械式转向柱的调节手柄的豁口,所述下护罩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调节手柄的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能够看到仪表板内部结构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包括转向柱、仪表板和上述内容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在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上朝向转向柱的一侧设置遮挡部,遮挡部的第一部与下护罩的底端相对,遮挡部的第二部连接第一部与仪表板的左下护板的顶端,下护罩的底端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部或者第二部上。如此一来,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遮挡部遮挡于下护罩的底端,由上护罩和下护罩与转向柱之间的间隙向转向柱的轴线方向望去,视线将被遮挡部遮挡,不会再看到仪表板内部的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精良性,而且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转向柱护罩结构,能够达到上述转向柱护罩所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改善现有技术中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能够看到仪表板内部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沿转向柱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4是遮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向柱处于不同位置时,下护罩底端与遮挡部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标号:
1-上护罩;2-下护罩;21-凹陷部;3-遮挡部;31-第一部;311-豁口;32-第二部;321-连接板;322-加强板;33-侧板;34-裙边;100-转向柱;200-左下护板;20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包括上护罩1、下护罩2和遮挡部3,上护罩1与下护罩2扣合连接,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车辆转向柱100的空间,遮挡部3位于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200与转向柱100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第一部31与下护罩2的底端相对,第二部32连接左下护板200的顶端,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与下护罩2的底端均有间隙,下护罩2的底端沿转向柱100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部31或者第二部32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在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200上朝向转向柱100的一侧设置遮挡部3,遮挡部3的第一部31与下护罩2的底端相对,遮挡部3的第二部32连接第一部31与仪表板的左下护板200的顶端,下护罩2的底端沿转向柱100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部31或者第二部32上。如此一来,沿转向柱100的轴线方向,遮挡部3遮挡于下护罩2的底端,由上护罩1和下护罩2与转向柱100之间的间隙向转向柱100的轴线方向望去,视线将被遮挡部3遮挡,不会再看到仪表板内部的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精良性,而且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遮挡部3可以为L形,其立边为第一部31,横边为第二部32,立边与下护罩2的底端相对。
为了适应不同的驾驶者,车辆上转向柱100的方位大多是能够调节的,车辆出厂时,转向柱100位于适用于大多数驾驶者的设计位置。因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了达到更好的遮挡效果,当转向柱100处于设计位置时,第一部31的顶端与下护罩2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图5中的A位置即为转向柱100处于设计位置时,下护罩2的底端的位置(图5中总共示出了转向柱100处于不同位置时,下护罩2的底端的9个位置)。
可选的,第二部32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板321,连接板321上设置有用于与左下护板200连接的连接孔,具体的,可以是第二部32的底端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板321,例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每个连接板321上均设置有一个连接孔;也可以是,连接板321的底端设置有一个连接板321,该连接板3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为了增加遮挡部3的强度,同时使遮挡部3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优选的,连接板32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322。
为了进一步提高遮挡部3的遮挡效果,尤其是遮挡部3两侧的遮挡效果,可选的,遮挡部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33,侧板33封堵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在对应侧的敞口(遮挡部3横向贯通形成一通道,两端为敞口),且与下护罩2的底端之间有间隙。
在保证遮挡部3不会对下护罩2的运动造成干涉的基础上,为了使遮挡部3处于最佳遮挡效果,优选的,侧板33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下护罩2靠近遮挡部3的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当然,侧板33的高度也可以为其他情况。
为了进一步增大遮挡部3的强度,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遮挡部3包括裙边34,裙边34围设在第二部32以及各侧板33的外周,各加强板322与裙边34连接(同一连接板321两侧的加强板322之间为安装口),且侧板33对应的裙边34处也设置有用于与仪表板的左下护板200连接的连接孔。
为了提高遮挡部3的稳定性,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部32与左下护板200抵接,左下护板200的顶端设置有翻边201,翻边201搭设于第二部32上。具体的,翻边201向遮挡部3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为12mm。
左下护板200的翻边201向遮挡部3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为12mm,可以使用户由外侧看向遮挡部3时不至看到灰区,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柱护罩结构能够用于机械式和电动式两种转向柱,质量稳定,能够减少后期匹配的问题。当转向柱100为机械式转向柱时,第一部3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机械式转向柱100的调节手柄的豁口311,下护罩上设置有用于避让调节手柄的凹陷部21。当转向柱100为电动式转向柱时,第一部31上无需设置豁口311,下护罩上也无需设置凹陷部21。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转向柱100、仪表板和上述转向柱护罩结构,能够达到上述转向柱护罩结构所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此外,本实施中转向柱护罩结构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下护罩2的尺寸,如此一来,不但有利于减小转向柱100的运动重量,还使得本实施中转向柱护罩结构可以适用各种狭小区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罩(1)、下护罩(2)和遮挡部(3),所述上护罩(1)与所述下护罩(2)扣合连接,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车辆转向柱(100)的空间;所述遮挡部(3)位于车辆仪表板的左下护板(200)与所述转向柱(100)之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所述第一部(31)与所述下护罩(2)的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部(32)连接所述左下护板(200)的顶端,所述第一部(31)和所述第二部(32)与所述下护罩(2)的底端均有间隙,所述下护罩(2)的底端沿所述转向柱(100)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部(31)或者所述第二部(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向柱(100)处于设计位置时,所述第一部(31)的顶端与所述下护罩(2)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32)的底端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板(321),所述连接板(3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左下护板(200)连接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2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3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33),所述侧板(33)封堵所述第一部(31)和所述第二部(32)在对应侧的敞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3)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护罩(2)靠近所述遮挡部(3)的一端的中间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32)与所述左下护板(200)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护板(200)的顶端设置有翻边(201),所述翻边(201)搭设于所述第二部(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向柱(100)为机械式转向柱时,所述第一部(3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机械式转向柱(100)的调节手柄的豁口(311),所述下护罩(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调节手柄的凹陷部(2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柱(100)、仪表板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柱护罩结构。
CN201921064254.4U 2019-07-09 2019-07-09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454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4254.4U CN210454935U (zh) 2019-07-09 2019-07-09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4254.4U CN210454935U (zh) 2019-07-09 2019-07-09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4935U true CN210454935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4254.4U Active CN210454935U (zh) 2019-07-09 2019-07-09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49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189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189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
CN115140189B (zh) * 2021-03-31 2023-10-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1503B2 (en) Front spoiler device
US20160200191A1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KR20210039672A (ko) 전기차용 샤시 플랫폼 모듈
CN103328311B (zh)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构造
CN103085882B (zh)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CN112793423B (zh) 车辆侧面碰撞时向下移动的电池组安装模块
CN102897010A (zh) 用于汽车的电池保护结构
CN210454935U (zh) 转向柱护罩结构及车辆
US10246133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4587033U (zh) 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CN110228770A (zh) 一种可调节车辆护顶架装置及车辆
KR101583840B1 (ko) 대쉬로워멤버 구조
CN211494245U (zh) 货车的车架结构和货车
JP5716361B2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CN208007104U (zh) 汽车三段式地板横梁总成
CN220955174U (zh)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7435861U (zh) 轮罩内板以及车辆
CN205905727U (zh) 用于车门的后视镜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86599U (zh) 一种防护型底架、行走部件及工程机械
CN211869517U (zh) 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03935403A (zh) 树脂前端部的结构
CN211223614U (zh) 侧围内板、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9969538U (zh)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CN210047393U (zh)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CN210363355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悬置内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