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7953U -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7953U
CN210417953U CN201921189872.1U CN201921189872U CN210417953U CN 210417953 U CN210417953 U CN 210417953U CN 201921189872 U CN201921189872 U CN 201921189872U CN 210417953 U CN210417953 U CN 210417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driving
wheels
wheel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98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志奇
王超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98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7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7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7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物流输送设备,包括机架,多个转动设于机架上的并用于承载物件的输送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并用于驱动输送件运转的驱动件,输送件包括:转动设于机架上的辊轴,以及多个间隔设于辊轴外周面上的驱动轮,各辊轴的长度均相等且并排设置,各驱动轮的周面与辊轴的轴向平行,驱动轮的径向与辊轴的轴向呈锐角设置。通过将各辊轴并排设置,并使各辊轴的长度均相同,这样各辊轴所承载的驱动轮之间,以及各驱动轮在机架的端部处与机架的端部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间隙而造成的物件滞留、漏件的问题;通过改变辊轴上驱动轮的倾斜方面,从而来实现物件的靠边或居中输送,具有输送平稳、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快递在自动分拣前,需要将快递进行居中或靠边处理。目前,快递的居中(如图1所示)或靠边处理主要通过并排设置在架体10上的多个斜滚筒20实现,由于各斜滚筒20倾斜设置(斜滚筒20的轴线方向与架体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导致架体10两端上的各斜滚筒20的长度不一,从而造成斜滚筒20的端部之间、靠近架体10两端的斜滚筒20和架体10端部之间具有间隙30,该间隙30的存在容易出现漏件、滞留快递等现象,以致其不能输送薄件快递和小盒包装快递等物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输送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物件在靠边或居中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漏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输送设备,包括:机架,多个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并用于承载物件的输送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件运转的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辊轴,以及多个间隔设于所述辊轴外周面上的驱动轮,各所述辊轴的长度均相等且并排设置,各所述驱动轮的周面与所述辊轴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的径向与所述辊轴的轴向呈锐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送件为蜗杆,所述辊轴为所述蜗杆的中心,多个所述驱动轮首尾相连形成所述蜗杆的螺旋齿。
优选地:各所述驱动轮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优选地:各所述辊轴上的多个所述驱动轮基于所述辊轴的轴向中心位置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轮的倾斜方向镜像对称。
优选地:多个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辊轴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驱动轮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设于所述辊轴上。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辊轴上的相邻两所述驱动轮沿所述辊轴的径向方向错位设置以使相邻两所述辊轴上的各所述驱动轮相互镶嵌。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电机,设于各所述辊轴一端上的带轮,以及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各所述带轮的皮带。
优选地:所述皮带为同步带,所述带轮为同步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架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所述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辊轴同一侧的全部所述带轮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带轮为端带轮,在其他所述带轮中,其中的两个相邻的带轮为主传动带轮,其余的带轮为辅传动带轮;
一个所述驱动电机对应连接一组所述皮带,一组所述皮带包括多根第一子带和一根第二子带;
每相邻两个所述辅传动带轮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子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辅传动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子带,同一所述辅传动带轮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带延所述辅传动带轮的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子带用于将主传动带轮和所述转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辊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各所述带轮位于所述机架的同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至少为一个;或者,
各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机架两侧的带轮;或者,
一部分所述辊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另一部分所述辊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机架两侧的带轮。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连接架均为槽钢,所述带轮和所述皮带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槽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流输送设备,通过将各辊轴并排设置,并使各辊轴的长度均相同,以及各驱动轮的周面与辊轴的轴向平行,这样各辊轴所承载的驱动轮之间,驱动轮与相邻的辊轴之间,以及各驱动轮在机架的端部处与机架的端部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间隙而造成的物件滞留、漏件的问题;通过改变辊轴上驱动轮的倾斜方面,从而来实现物件的靠边或居中输送,具有输送平稳、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快递利用斜滚筒进行居中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流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件为物流居中输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件为物流靠边输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物流输送设备的斜仰视结构示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物流输送设备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架体;20、斜滚筒;30、间隙;1、机架;11、第一槽钢;12、第二槽钢;2、输送件;21、辊轴;22、驱动轮;3、驱动件;31、驱动电机;311、转动轮;32、带轮;33、皮带;331、第一子带;332、第二子带;34、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中,物件包括:薄件快递、小盒包装快递、大件快递以及其他需要输送的物品。
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流输送设备进行说明。该物流输送设备,包括:机架1,多个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并用于承载物件的输送件2,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并用于驱动各输送件2运转的驱动件3。
在本实施例中,各输送件2并排转动设于机架1上,输送件2包括: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辊轴21,以及多个间隔设于辊轴21外周面上的驱动轮22,辊轴21的轴线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驱动轮22的平面示意图为平行四边形,驱动轮22倾斜设于辊轴21上,驱动轮22的周面与辊轴21的轴向平行,驱动轮22的径向方向与辊轴21的轴向方向呈锐角设置,如图7所示,即驱动轮22轴向方向上的端面与辊轴21的周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使得驱动轮22在转动过程中提供一个相对辊轴21轴向方向倾斜的驱动力,从而来实现物件输送方向的改变。驱动件3用于驱动各辊轴21进行同步同向转动,从而使得多个驱动轮22实现物件的输送。其中各辊轴21的长度均相等,且各辊轴21的两端的端面均处于同一基准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连接架,各辊轴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均为槽钢,更具体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为大小相同的第一槽钢11,连接架包括多个第二槽钢12,两个第一槽钢11的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槽钢11的槽口方向相反,多个第二槽钢12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将两个第一槽钢11连接在一起,第一槽钢11的长度方向为物件的总体输送方向,输送件2转动设于两个第一槽钢11之间,机架1采用多个槽钢组成,具有组装方便、放置平稳的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连接架还可以采用多根方管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各辊轴2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长度均相等,这样设置用于解决因斜滚筒长短不一而存在间隙的问题,各驱动轮22的大小相同,且同辊轴21上的驱动轮22之间的间隙较小(该间隙无法让信封物件掉落),这样各输送件2之间,以及各输送件2与机架1之间能紧密配合,使得物件不会出现漏件或滞留等问题,保证了物件的稳定输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流输送设备,通过将各辊轴21并排设置,并使各辊轴21的长度均相同,这样各输送件2之间,以及各输送件2在机架1的端部处与机架1的端部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间隙而造成的物件滞留、漏件的问题;通过改变辊轴21上驱动轮22的倾斜方向,当所有的驱动轮22的倾斜方向均相同时,可以实现物件的靠边输送;当驱动轮22的倾斜方向以辊轴21的中心镜像对称设置时,可以实现物件的居中输送,从而来实现物件的靠边或居中输送,具有输送平稳、可靠的优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输送件2还可以为蜗杆,即辊轴21为蜗杆的中心轴,多个驱动轮22首尾相连形成蜗杆的螺旋齿。因此,同一辊轴21上的多个驱动轮22依次首尾相邻以形成蜗杆的螺旋齿。
如图3所示,蜗杆上的螺旋齿以蜗杆的轴线中心分成两段,两段螺旋齿镜像设置以使其螺旋方向相对旋转,即当蜗杆在运转过程中,两段螺旋齿的切向方向朝向蜗杆的中间,从而使得放置在蜗杆上的物件在蜗杆上进行居中输送。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齿还可以分成四段、六段或更多的偶数段,其中以两段螺旋齿为一组,用来实现物件的多条路径输送,通过改变螺旋齿段数的数量,可以实现路径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
如图4所示,蜗杆上的螺旋齿的螺旋方向相同,当蜗杆在运转过程中,放置在蜗杆上的物件逐渐向靠近机架1的方向移动,并使物件贴合在机架1上,从而实现物件的靠边输送。通过改变蜗杆上螺旋齿的朝向,就能实现物件的居中或靠边输送,而且相邻蜗杆之间能紧密啮合,保证了物件输送的稳定性,避免了物件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漏件或滞留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蜗杆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螺旋齿与辊轴21分离的结构组成,其中螺旋齿与辊轴2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辊轴21优选钢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蜗杆的镜像螺旋齿结构可以来实现物件的居中传输或者靠边输送,通过蜗杆的单向螺旋齿结构来实现物件的靠边传输,通过将两蜗杆之间的中心距(相邻两蜗杆之间的轴线间距)以及蜗杆相位差(相邻两蜗杆上相邻的螺旋齿之间波峰与波谷的相位差)设计为180°,来实现两蜗杆之间无缝隙配合,从而达到可以输送薄物件如信封件的目的。
在同一机架1上,可以设置物件居中输送的输送段,也可以设置物件靠边输送带输送段,同时也可以使物件居中输送和物件靠边输送相结合:例如物件先居中输送、接着靠边输送,然后再居中输送。具体情况根据物流实际输送要求进行选择。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辊轴21上的多个驱动轮22的倾斜方向相同,当多根辊轴21并排设置且同向转动时,能实现物件的靠边输送。辊轴21在相同的转速下,驱动轮22的倾斜角度(驱动轮22的径向方向与辊轴21的轴线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件的靠边速度越快。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辊轴21上的多个驱动轮22基于辊轴21的轴向中心位置分为两组,两组驱动轮22的倾斜方向朝物件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即两组驱动轮22在运转过程中,会使物件在辊轴21的中间进行居中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驱动轮22与辊轴21一体成型,这样具有生产方便、组装方便的优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轮22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可拆卸式设于辊轴21上。驱动轮22上套设在辊轴21上,然后使用螺钉与驱动轮22螺纹连接并抵接在辊轴21的周面上或者与辊轴21上的螺纹槽螺纹连接来实现驱动轮22的固定,这样相邻的两驱动轮22之间的间隙能进行调节,从而可根据不同大小的物件来选择驱动轮22的安装数量,这样能节约驱动轮22的成本。其中,螺钉通过沉孔的方式固定在驱动轮22上,以便保证驱动轮22表面的平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件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材料或碳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这样能保证输送件2在持续运转过程中,输送件2结构的稳定性和物件输送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件2也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其中输送件2与驱动件3传动连接处设置金属保护套,保证输送件2的正常使用寿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辊轴2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驱动轮22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一方面,金属材料的辊轴21能保证其承重能力,从而能输送大量的物件;另一方面,驱动轮22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这样提高了驱动轮22和物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物件能更加稳定的进行输送,有效防止了物件出现滞留的现象。
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辊轴21上的相邻两驱动轮22沿辊轴21的轴线方向错位设置以使相邻两根辊轴21上的驱动轮22相互镶嵌。即相邻的两辊轴21上的驱动轮22在辊轴21的径向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一根辊轴21上的驱动轮22伸入至与其相邻的辊轴21上的两驱动轮22之间的间隙内。这样使得两辊轴21之间紧密装配,保证了物件输送的平稳和可靠。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驱动电机31,设于各辊轴21一端上的带轮32,以及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1和各带轮32的皮带3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1设于两个第一槽钢11之间,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座34转动设于第一槽钢11上并伸出至第一槽钢11的槽口内,驱动电机31在第一槽钢11的槽口内的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轮311,各辊轴21同样通过轴承座34转动设于第一槽钢11上,且各辊轴21的一端伸入至第一槽钢11的槽口内并设有带轮32,各带轮32均与转动轮311位于同一个第一槽钢11的槽口内。皮带33将转动轮311和辊轴21上的带轮32进行传动连接,从而来实现各辊轴21的转动。在现有技术中,长度不一的斜滚筒20之间采用圆形传输带进行传动连接,该圆形传输带因力的反向多变,从而使得圆形传输带易断裂,维修频繁,造成输送成本过高。而在本实施例中,因各辊轴21长度均相同,各带轮32处于同一直线上,主带轮与各带轮32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保证了皮带33上受力方向的一致性,从而有效避免了皮带33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皮带33为同步带,转动轮311和带轮32为同步轮,这样保证了驱动电机31与各辊轴21之间同步转动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皮带33出现打滑的现象,保证了物件输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1还可以采用链条和齿轮的方式带动各辊轴21进行转动,即各辊轴21上均设有齿轮,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设有主齿轮,链条啮合在主齿轮和齿轮上实现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1设有一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物件输送的长度,还可设置两台、三台或更多的驱动电机31。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各辊轴21上的带轮32均设置有两个皮带安装槽或设置有两个同步转动的带轮,皮带33包括多根第一子带331和一根第二子带332,第一子带331用于将相邻的两辊轴21上的带轮32传动连接,第二子带332用于将带轮32和驱动电机31的转动轮31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皮带33设置成多根第一子带331,这样有效缩短了皮带33的相对长度,从而降低了皮带33的受力大小,进一步地保证了皮带33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物件输送设备持续运转的可靠性。
更具体地,在辊轴21同一侧的全部带轮32中,位于最外侧(位于机架1两端的第一个带轮32)的两个带轮32为端带轮,在其他带轮32中,其中的两个相邻的带轮32为主传动带轮,其余的带轮32为辅传动带轮,一个驱动电机31对应连接一组皮带33,一组皮带33包括上述的多根第一子带331和一根第二子带332,每相邻两辅助传动带轮通过一个第一子带331传动连接,每个辅传动带轮上的两个皮带安装槽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子带331,同一辅传动带轮连接的两个第一子带331沿辅传动带轮的轴线间隔设置,第二子带322用于将主传动带轮和转动轮311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各辊轴21上分别连接一个带轮32,各带轮32位于机架1的同侧,驱动电机31的数量至少设置一个。或者,各辊轴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带轮32,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机架1的两侧,其中,驱动电机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机架1两侧的带轮32。或者,一部分辊轴21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带轮32,另一部分辊轴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带轮32,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机架1的两侧,驱动电机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机架1两侧的带轮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多个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并用于承载物件的输送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件运转的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辊轴,以及多个间隔设于所述辊轴外周面上的驱动轮,各所述辊轴的长度均相等且并排设置,各所述驱动轮的周面与所述辊轴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驱动轮的径向与所述辊轴的轴向呈锐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为蜗杆,所述辊轴为所述蜗杆的中心,多个所述驱动轮首尾相连形成所述蜗杆的螺旋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轮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辊轴上的多个所述驱动轮基于所述辊轴的轴向中心位置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轮的倾斜方向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辊轴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设于所述辊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辊轴上的相邻两所述驱动轮沿所述辊轴的径向方向错位设置以使相邻两所述辊轴上的各所述驱动轮相互镶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电机,设于各所述辊轴一端上的带轮,以及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各所述带轮的皮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为同步带,所述带轮为同步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架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所述带轮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轴同一侧的全部所述带轮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带轮为端带轮,在其他所述带轮中,其中的两个相邻的带轮为主传动带轮,其余的带轮为辅传动带轮;
一个所述驱动电机对应连接一组所述皮带,一组所述皮带包括多根第一子带和一根第二子带;
每相邻两个所述辅传动带轮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子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辅传动带轮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子带,同一所述辅传动带轮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带延所述辅传动带轮的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子带用于将主传动带轮和所述转动轮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辊轴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各所述带轮位于所述机架的同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至少为一个;或者,
各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机架两侧的带轮;或者,
一部分所述辊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另一部分所述辊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带轮,形成两排带轮且分布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机架两侧的带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连接架均为槽钢,所述带轮和所述皮带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槽口内。
CN201921189872.1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Active CN210417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9872.1U CN21041795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9872.1U CN21041795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7953U true CN210417953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9872.1U Active CN21041795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795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9275A (zh) * 2021-01-05 2021-03-16 刘亚菊 一种物流运输用货物快速码垛机装置
CN112571658A (zh) * 2020-11-25 2021-03-30 石家庄熙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线
CN113636311A (zh) * 2021-07-12 2021-11-12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机的转向装置
CN114394363A (zh) * 2022-01-26 2022-04-26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滚轴装置、滚轴设备以及滚轴装置的应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1658A (zh) * 2020-11-25 2021-03-30 石家庄熙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线
CN112499275A (zh) * 2021-01-05 2021-03-16 刘亚菊 一种物流运输用货物快速码垛机装置
CN113636311A (zh) * 2021-07-12 2021-11-12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机的转向装置
CN114394363A (zh) * 2022-01-26 2022-04-26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滚轴装置、滚轴设备以及滚轴装置的应用方法
CN114394363B (zh) * 2022-01-26 2024-04-19 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滚轴装置、滚轴设备以及滚轴装置的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7953U (zh) 一种物流输送设备
US7178661B2 (en) Overhead conveyer with high friction drive tube
US20020134649A1 (en) Belt driven roller conveyor
US5143200A (en) Guide wall module for order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or walls
CN211140732U (zh)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CN106276077A (zh) 一种双链输送机
US4759434A (en) Drive mechanism for a conveyor
US3902588A (en) Direction changing roller conveyor
CN108891859B (zh) 一种链式重载输送装置
CN211418501U (zh) 一种运输机皮带防跑偏装置
CN211711751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19009151U (zh) 一种摆轮设备及物流分拣输送系统
CN213565584U (zh) 一种箱装食品物料出仓智能配送装置
CN210434874U (zh) 分拣系统及其整位装置
CN210102653U (zh) 带式输送机
CN207192098U (zh) 一种二维传送带
CN210175954U (zh) 一种二合一输送输液瓶线用的拨盘
CN219135588U (zh) 气缸套定距输送装置
CN213568030U (zh) 一种传送带机构
JP3664180B2 (ja) パイプコンベヤ
CN220866502U (zh) 一种新型直角分道器
CN213084629U (zh) 一种消声器筒体输送机
CN218318870U (zh) 物流运转中的链条式传输装置
CN216188929U (zh) 一种用于将物料从连续整幅输送面垂直分拣的装置
CN220902636U (zh) 一种冷拉扁钢自动上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