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5027U -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5027U
CN210405027U CN201921565383.1U CN201921565383U CN210405027U CN 210405027 U CN210405027 U CN 210405027U CN 201921565383 U CN201921565383 U CN 201921565383U CN 210405027 U CN210405027 U CN 210405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feeding
feeding mechanism
cylind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53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erbo Ningbo Precision Dynam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erbo Ningbo Precision Dynam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erbo Ningbo Precision Dynam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oerbo Ningbo Precision Dynam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53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5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5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5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引导座,引导座顶面沿左右方向下凹形成有的导向槽,引导座后侧壁对应导向槽右端的位置内凹形成有伸入槽;上料板,其沿前后方向安装于引导座右侧,上料板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支撑壁,支撑壁顶面从后往前倾斜向下设置;第一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前侧,第一上料机构先抓取工件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并使工件下端嵌入导向槽;第二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后侧,第二上料机构先向左伸入至伸入槽内并抓取工件,随后带动工件旋转90°并释放以使工件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的转子绕组的外表面的涂敷有防锈层,防锈层用于电机转子的防锈,在实际生产中长时间的使用电机,若对转子不加以防护,会使转子容易生锈而导致转子的卡顿现象的产生,甚至导致电机失效等不良后果的产生,在转子进行静电涂敷防锈层,由于转子转轴较细且在静电涂敷的过程中需要对转子的转轴进行隔离,因而需要在电机的转轴外套设保护套。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本申请人之前已设计了自动套装保护套的设备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为201420696926.4,名称为一种用于转子的自动套夹头工装,其包括支架、用于输送转子的输料装置、分夹具装置、套夹装置以及落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支撑设置在支架上,分夹具装置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输料装置两侧,分夹具装置包括夹具铲组件、夹具落料箱以及用于盛放夹具且倾斜设置的夹具箱,在夹具落料箱上设有夹具槽,所述夹具槽设置在夹具箱一侧,夹具箱与对应的夹具落料箱相连,所述夹具铲组件安装在夹具箱上,在套夹装置上设有设置在夹具落料箱下方的安装槽,安装槽与落料装置相连。
申请人之前还提交一项申请号为201410679355.8,名称为一种电机转子自动装配机的中国专利,其主要功能就是将若干个铁片和转轴组装成本申请的电机转子。
现有技术中,上述装配工件的组装设备和套装保护的插套设备是分别独立工作的,组装设备所组装完成的工件还需要人工搬运到插套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工件从组装设备自动输送到插套设备的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包括:
引导座,引导座顶面沿左右方向下凹形成有的导向槽,引导座后侧壁对应导向槽右端的位置内凹形成有伸入槽;
上料板,其沿前后方向安装于引导座右侧,上料板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支撑壁,支撑壁顶面从后往前倾斜向下设置;
第一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前侧,第一上料机构先抓取工件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并使工件下端嵌入导向槽,当工件平移至导向槽右端时,第一上料机构释放工件以使工件中部下端面与导向槽抵接,且工件中部部分向后伸出伸入槽;
第二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后侧,第二上料机构先向左伸入至伸入槽内并抓取工件,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至上料板后端上方,随后带动工件旋转90°并释放以使工件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上料输送机和第三上料机构,上料输送机沿前后方向安装于上料板右侧,第三上料机构安装于上料板前端上方,上料板的前端设有挡壁,第三上料机构先抓取上料板前端的工件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至上料输送机上方并释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输送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当工件位于上料输送机上方时,第三上料机构带动工件向下滑动以使工件中部嵌入两个导向条之间,然后第三上料机构释放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第三上料机构为中心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引导座、两个上料板、两个第一上料机构、两个第二上料机构,第三上料机构同时抓取两个上料板上的工件并搬运至上料输送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上端的第一抓手气缸、带动第一抓手气缸上下滑动的第一上下平移气缸、带动第一上下平移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一左右平移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中部的第二抓手气缸、带动第二抓手气缸90°旋转的第二旋转气缸、带动第二旋转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二左右平移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中部的第三抓手气缸、带动第三抓手气缸上下滑动的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带动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三左右平移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抓手气缸,第三抓手气缸分别抓取两个上料扳手上的工件,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同时带动两个第三抓手气缸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槽呈T字形设置,且工件中部部分嵌入导向槽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组装设备所组装完成的工件,先由第一上料机构夹住工件上端转轴并向上拔出组装设备,然后再沿引导座的导向槽向右滑动以防止工件在搬运过程中改变姿态,导致后续难以准确夹持,工件到达导向槽对应伸入槽的位置后,第一上料机释放工件,第二上料机构则沿伸入槽夹住工件中部,然后带动工件向右脱离引导座并运动至上料板上方,随后第二上料机构再带动工件旋转 90°并释放,之后工件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上并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滚动以进入插套设备,从而实现工件姿态的调整并自动输送至插套设备。
2、工件调整姿态后,可通过上料板前端的挡壁存放在上料板上,然后再通过上料输送机和第三上料机构将工件输送至插套设备,从而方便协调插套设备与组装设备的生产节拍,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性。
3、通过在输送机上设置两个导向条,保证工件输送过程中的姿态,便于后续的插套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与组装设备的安装配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引导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中,1、工件;
400、组装设备;
500、上料设备;510、引导座;511、导向槽;512、伸入槽; 520、上料板;521、支撑壁;522、挡壁;530、第一上料机构; 531、第一抓手气缸;532、第一上下平移气缸;533、第一左右平移气缸;540、第二上料机构;541、第二抓手气缸;542、第二旋转气缸;543、第二左右平移气缸;550、第三上料机构;551、第三抓手气缸;552、第三上下平移气缸;553、第三左右平移气缸; 560、上料输送机;561、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包括:
引导座510,其安装于组装设备400右侧,引导座510顶面沿左右方向下凹形成有T字形的导向槽511,引导座510后侧壁对应导向槽511右端的位置内凹形成有伸入槽512;
上料板520,其沿前后方向安装于引导座510右侧,上料板 520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支撑壁521,支撑壁521顶面从后往前倾斜向下设置,上料板可连通至后续的插套设备;
第一上料机构530,其安装于引导座510前侧,第一上料机构530先抓取组装设备400上的工件1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 1向右平移并使工件1下端嵌入导向槽511,当工件1平移至导向槽511右端时,第一上料机构释放1以使工件1中部下端面与导向槽511抵接,且工件中部部分向后伸出伸入槽512;
第二上料机构540,其安装于引导座510后侧,第二上料机构540先向左伸入至伸入槽512内并抓取工件1,然后带动工件1 向右平移至上料板520后端上方,随后带动工件1旋转90°并释放以使工件1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521上,之后工件1可沿支撑壁521向前滚动至插套设备。
组装设备400所组装完成的工件1,先由第一上料机构530 夹住工件1上端转轴并向上拔出组装设备400,然后再沿引导座 510的导向槽511向右滑动以防止工件1在搬运过程中改变姿态,导致后续难以准确夹持,工件1到达导向槽511对应伸入槽512 的位置后,第一上料机构530释放工件1,第二上料机构540则沿伸入槽512夹住工件1中部,然后带动工件1向右脱离引导座 510并运动至上料板520上方,随后第二上料机构540再带动工件1旋转90°并释放,之后工件1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521 上并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滚动至进料口11,以实现工件1姿态的调整,便于后续工件1的插套工艺。
其中,T字形的导向槽可使工件中部部分嵌入导向槽下端,导向槽的引导定位效果更佳。
上料设备500还包括上料输送机560和第三上料机构550,上料输送机560沿前后方向安装于上料板520右侧并连通至插套设备,第三上料机构550安装于上料板520前端上方,上料板520 的前端设有挡壁522,第三上料机构550抓取上料板520前端的工件1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1向右平移至上料输送机560上并释放,使得工件1沿上料输送机560进入插套设备。
工件1调整姿态后,可通过上料板520前端的挡壁522存放在上料板520上,然后再通过上料输送机560和第三上料机构550 将工件1送入插套设备,从而方便协调插套设备与组装设备400 的生产节拍,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性。
工件1调整姿态后,可通过上料板520前端的挡壁522存放在上料板520上,然后再通过上料输送机560和第三上料机构550 将工件1送入进料口11,从而方便协调插套设备100与组装设备 400的生产节拍,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性。
进一步的,上料输送机56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561,当工件1位于上料输送机560上方时,第三上料机构550带动工件1向下滑动以使工件1中部嵌入两个导向条561之间,然后第三上料机构550释放工件1,从而保证工件1输送过程中的姿态,便于后续的插套工艺。
为加快生产节奏,上料设备500以第三上料机构550为中心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引导座510、两个上料板520、两个第一上料机构530、两个第二上料机构540,第三上料机构550同时抓取两个上料板520上的工件1并搬运至上料输送机560。也就是说,本上料设备500可同时配套两台组装设备400,生产效率更高。
其中,第一上料机构530包括用于夹持工件1上端的第一抓手气缸531、带动第一抓手气缸531上下滑动的第一上下平移气缸532、带动第一上下平移气缸532左右滑动的第一左右平移气缸533。
第二上料机构540包括用于夹持工件1中部的第二抓手气缸 541、带动第二抓手气缸54190°旋转的第二旋转气缸542、带动第二旋转气缸542左右滑动的第二左右平移气缸543。
第三上料机构550包括用于夹持工件1中部的第三抓手气缸 551、带动第三抓手气缸551上下滑动的第三上下平移气缸552、带动第三上下平移气缸552左右滑动的第三左右平移气缸553。
进一步的,第三上料机构550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抓手气缸551,第三抓手气缸551分别抓取两个上料扳手上的工件1,第三上下平移气缸552同时带动两个第三抓手气缸551上下滑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导座,引导座顶面沿左右方向下凹形成有的导向槽,引导座后侧壁对应导向槽右端的位置内凹形成有伸入槽;
上料板,其沿前后方向安装于引导座右侧,上料板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支撑壁,支撑壁顶面从后往前倾斜向下设置;
第一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前侧,第一上料机构先抓取工件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并使工件下端嵌入导向槽,当工件平移至导向槽右端时,第一上料机构释放工件以使工件中部下端面与导向槽抵接,且工件中部部分向后伸出伸入槽;
第二上料机构,其安装于引导座后侧,第二上料机构先向左伸入至伸入槽内并抓取工件,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至上料板后端上方,随后带动工件旋转90°并释放以使工件两端分别悬挂于两个支撑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输送机和第三上料机构,上料输送机沿前后方向安装于上料板右侧,第三上料机构安装于上料板前端上方,上料板的前端设有挡壁,第三上料机构先抓取上料板前端的工件向上平移,然后带动工件向右平移至上料输送机上方并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当工件位于上料输送机上方时,第三上料机构带动工件向下滑动以使工件中部嵌入两个导向条之间,然后第三上料机构释放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以第三上料机构为中心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引导座、两个上料板、两个第一上料机构、两个第二上料机构,第三上料机构同时抓取两个上料板上的工件并搬运至上料输送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上端的第一抓手气缸、带动第一抓手气缸上下滑动的第一上下平移气缸、带动第一上下平移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一左右平移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中部的第二抓手气缸、带动第二抓手气缸90°旋转的第二旋转气缸、带动第二旋转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二左右平移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工件中部的第三抓手气缸、带动第三抓手气缸上下滑动的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带动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左右滑动的第三左右平移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料机构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抓手气缸,第三抓手气缸分别抓取两个上料扳手上的工件,第三上下平移气缸同时带动两个第三抓手气缸上下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T字形设置,且工件中部部分嵌入导向槽内。
CN201921565383.1U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Active CN210405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5383.1U CN2104050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5383.1U CN2104050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5027U true CN21040502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5383.1U Active CN2104050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5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511694A (ja) マシニングセンタ
CN210365796U (zh) 自动分料装置及笔杆插装设备
CN208142517U (zh) 一种弹簧扣件的全自动组装机
CN114310331B (zh) 一种用于挂锁本体的精密全自动加工设备
CN112157425A (zh) 马达自动装碳刷设备
CN210405027U (zh) 一种转子整形上料设备
CN111004908A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自动热处理设备
CN110625424A (zh) 一种铣打机自动上下料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US20030180137A1 (en) Device for gripping and transporting workpieces in turning machines
CN209614811U (zh) 一种多工件上料装置
CN110611409B (zh) 一种转子涂粉生产线
CN207914980U (zh) 一种喷吹管加工总成
CN210297499U (zh) 一种转子插套设备
CN214722166U (zh) 一种用于挂锁本体的精密全自动加工设备
CN210255473U (zh) 一种双工位去毛刺工作站
CN106898683B (zh) 一种led晶片支架封装装置及封装方法
CN210997736U (zh) 一种用于机床的送料机构
CN218136626U (zh) 一种cnc加工用送料装置
CN211414116U (zh) 一种直刀焊接机
CN217044348U (zh) 一种气动导轨加工用可前后送料的冲床
CN216178300U (zh) 一种辊棒夹套的加工设备
CN217707515U (zh) 电机转子换向器开槽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0260263U (zh) 一种金属丝的分料上料设备
CN110976685B (zh) 一种换热器翅片夹取装置、方法及搬运系统
CN210619500U (zh) 一种多工位的金属丝分料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