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0915U -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0915U
CN210350915U CN201921494470.2U CN201921494470U CN210350915U CN 210350915 U CN210350915 U CN 210350915U CN 201921494470 U CN201921494470 U CN 201921494470U CN 210350915 U CN210350915 U CN 210350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rolling bearing
stat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44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野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0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0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滚动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马达外壳,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密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环状的密封部,该环状的密封部朝向所述轴沿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轴之间的间隙比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径向宽度窄。

Description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针对将马达的转子支承为能够进行旋转的轴承,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滚动轴承。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滚动轴承遍及内外圈之间而安装有密封件。此外,该滚动轴承在密封件的轴向外侧且内外圈的至少一方安装有与密封件隔着间隙对置并覆盖密封件的圆环形状的保护板。由此,能够提高滚动轴承的防水性和防尘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017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的滚动轴承存在轴承自身昂贵的问题。如果为了提高马达的针对轴承的防尘特性而将上述现有的滚动轴承应用于马达,则有可能增加马达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便宜的结构提高针对轴承的防尘特性的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方式是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滚动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马达外壳,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密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环状的密封部,该密封部朝向所述轴沿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轴之间的间隙比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径向宽度窄。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二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三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轴凹部,该轴凹部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内端收纳于所述轴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四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五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上侧,所述密封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上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六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下侧,所述密封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七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绝缘件,它们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部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绝缘件。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八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绝缘件,它们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密封部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绝缘件。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九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七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分别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十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八方式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分别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十一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该马达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之间,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十二方式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九或第十方式的马达,该马达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之间,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十三方式是送风装置,其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以及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第十四方式是吸尘器,其具有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能够通过便宜的结构提高针对轴承的防尘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4是马达的密封部件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是从下侧观察马达的密封部件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1的密封部件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2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马达;20:转子;21:轴;22:转子磁铁;30:定子;31:定子铁芯;32:绝缘件;33:线圈;40:轴承;40A:轴承;40B:轴承;41:内圈;42:外圈;43:转动体;60:马达外壳;61:上外壳部;62:下外壳部;70:密封部件;70A:密封部件;70B:密封部件;71:密封部;71A:密封部;72:突起部;72A:突起部;90:弹性部件;91:底板部;92:筒部;100:送风装置;110:叶轮;111:基板;112:叶片;113:护罩;113a:吸气口;114:轮毂;120:叶轮罩;121:上罩;121a:吸气口;122:下罩;150:吸尘器;151:壳体;152:吸气部;153:排气部;154:把持部;155:操作部;155a:按钮;156:吸引管;157:吸引管嘴;211:轴凹部;311:铁芯背部;312:齿部;611:顶板部;612:筒部;613:上轴承保持部;621:底板部;622:下轴承保持部;Bw1:径向宽度;C:中心轴线;F:地面;S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与马达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并将图3和图9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马达和送风装置的上下方向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马达和送风装置的“上侧”为“吸气侧”,“下侧”为“排气侧”。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不限定马达和送风装置的使用时的朝向和位置关系。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吸尘器,将接近地面的方向称为“下”并将远离地面的方向称为“上”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这些方向的定义不限定吸尘器的使用时的朝向和位置关系。另外,针对在驱动送风装置时从吸气侧向排气侧流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有时以“上游侧”、“下游侧”来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为“纵截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垂直”不表示严格意义下的平行、垂直,包含大致平行、大致垂直。
<1.马达的结构>
<1-1.马达的大致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马达1具有转子20、定子30、滚动轴承40、马达外壳60以及密封部件70。
转子20配置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转子20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配置的轴21。轴21例如是由金属构成的上下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转子20还具有转子磁铁22。转子磁铁22呈圆筒状,与插入于内侧的轴21固定。
定子30配置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对置配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以及线圈33。
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11和多个齿部312。铁芯背部31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环状。多个齿部312从铁芯背部31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部312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定子铁芯31也可以通过接合多个铁芯件而构成。定子铁芯31也可以通过上下层叠多张电磁钢板而构成。
绝缘件32配置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2设置为包围齿部312的外表面。绝缘件32配置于定子铁芯31与线圈33之间。绝缘件32例如由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另外,齿部312的与转子磁铁22对置的对置部从绝缘件32露出。
线圈33由分别在多个齿部312处卷绕于绝缘件3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即,绝缘件32介于齿部312与线圈33之间。齿部312与线圈33通过绝缘件32而相互电绝缘。多个线圈33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列。
滚动轴承40在轴向上下成对配置。上侧的滚动轴承40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上侧的位置。下侧的滚动轴承40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下侧的位置。滚动轴承40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定子30绕中心轴线C进行旋转。滚动轴承40固定于马达外壳60。在滚动轴承40的内侧固定有轴21。即,滚动轴承40将轴2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马达外壳60绕中心轴线C进行旋转。
马达外壳60包围转子20和定子30。马达外壳60具有上外壳部61和下外壳部62。
上外壳部61具有顶板部611、筒部612以及上轴承保持部613。顶板部611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上侧的位置。顶板部61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筒部612从顶板部611的径向外端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筒部612配置于定子30的径向外侧。上轴承保持部613在顶板部611的中心轴线C附近,配置于顶板部611的中央部。上轴承保持部613呈从顶板部611的顶部向上侧凹状凹陷的杯形状。在上轴承保持部613的内表面上保持有1个滚动轴承40。
下外壳部62具有底板部621和下轴承保持部622。底板部621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下侧的位置。底板部62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下轴承保持部622在底板部621的中心轴线C附近,配置于底板部621的中央部。下轴承保持部622呈从底板部621的底部向下侧凹状凹陷的杯形状。在下轴承保持部622的内表面上保持有1个滚动轴承40。
密封部件70配置于比滚动轴承40靠上侧且比定子30靠下侧的位置,该滚动轴承配置于下侧。密封部件70配置于轴21的径向外侧。后面对密封部件7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叙述。
在上述结构的马达1中,当向线圈33提供驱动电流时,在定子铁芯31产生径向的磁通。定子30的磁通所产生的磁场和转子磁铁22所产生的磁场进行作用,从而在转子20的周向上产生扭矩。通过该扭矩,转子20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进行旋转。
<1-2.密封部件的详细结构>
图4是马达1的密封部件70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滚动轴承40具有内圈41、外圈42以及转动体43。密封部件70具有密封部71。另外,密封部件70还具有后述的多个突起部72。
密封部71呈朝向轴21沿与中心轴线C交叉的方向扩展的环状。密封部71在轴21的径向外侧与轴21相邻配置。密封部71与轴21在径向上对置。密封部71的内径大于轴21的外径。而且,密封部71与轴21之间的间隙S1比滚动轴承40的内圈41的径向宽度Bw1窄。
根据上述的结构,设置有与轴21在径向上相邻并且静止的密封部件70。由此,使下侧的由滚动轴承40的上侧构成的空间的一部分被密封部件70覆盖。即,能够抑制马达外壳60内的灰尘到达滚动轴承40。因此,能够通过便宜的结构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密封部件70与马达外壳60的内表面接触。详细而言,密封部71的径向外端部的下表面与下外壳部62的内表面接触。更详细而言,密封部71的径向外端部的下表面在周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与下轴承保持部622的上端接触。另外,密封部71的径向外端部的下表面也可以在周向的一部分的区域中与下轴承保持部622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密封部件70在滚动轴承40的径向外侧与马达外壳60的内表面接触。此外,密封部71朝向轴21延伸直至到达与轴21在径向上相邻的区域。由此,滚动轴承40的上侧的大致整个区域被密封部件70覆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密封部件70配置于滚动轴承40的上侧。密封部71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上侧延伸。换言之,密封部71的上表面随着朝向下侧而向远离轴21的方向倾斜。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密封部件70的上侧朝向下侧(即,朝向滚动轴承40)移动的灰尘在密封部71的上表面向径向外侧(即,远离轴21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灰尘在密封部71与轴21之间的间隙S1中堆积。
图5是从下侧观察马达1的密封部件70附近的立体图。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在图5中未图示)以及多个绝缘件32。多个绝缘件32覆盖定子铁芯3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周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31例如具有3个齿部3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0具有3个绝缘件32。
密封部件70固定于多个绝缘件32。详细而言,密封部件70的一部分介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件32之间而被固定。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固定密封部件70。即,能够防止密封部件70的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旋转位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图6是密封部件70的立体图。密封部件70还具有多个突起部72。突起部72从密封部71向上侧和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70例如具有3个突起部72。突起部72的数量与绝缘件32的数量相同。多个突起部72沿周向排列。突起部72介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件32之间而被固定。即,密封部件70具有分别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绝缘件32接触的多个突起部72。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突起部72介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件32之间,能够在周向上固定密封部件70。即,能够抑制密封部件70的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旋转位移。
如图4所示,马达1还具有弹性部件90。弹性部件90例如整体被橡胶等构成。弹性部件90具有底板部91和筒部92。底板部9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径向扩展的环状。底板部91配置于滚动轴承40的下侧。筒部92从底板部91的径向外端部向轴向上侧延伸。筒部92配置于滚动轴承40的径向外侧。
弹性部件90配置在滚动轴承40与下轴承保持部622之间。即,弹性部件90配置在滚动轴承40的外圈42的径向外表面与马达外壳60的径向内表面之间。弹性部件90能够抑制滚动轴承40的振动。
密封部件70与弹性部件90接触。详细而言,密封部件70的径向外端部的下表面在周向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与弹性部件90的上端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弹性部件90抑制密封部件70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在密封部件70的周围产生间隙,该间隙是灰尘的向滚动轴承40的流通路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1-3.马达的变形例1>
图7是变形例1的密封部件70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变形例1的马达1的轴21具有轴凹部211。轴凹部211配置于轴21的径向外表面。轴凹部211向径向内侧凹陷。轴凹部211是与中心轴线C垂直并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槽。
密封部71的径向内端被收纳于轴凹部211。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密封部件70与轴21之间形成迷宫构造。即,能够抑制马达外壳60内的灰尘到达滚动轴承40。因此,能够提高针对滚动轴承的防尘特性。
密封部71的径向内端在轴凹部211的内部与轴21接触。即,密封部71的径向内端与轴21的径向外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由滚动轴承40的上侧构成的空间中的轴21的附近的空间被密封部件70覆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1-4.马达的变形例2>
图8是变形例2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变形例2的马达1具有两个滚动轴承40A、40B和两个密封部件70A、70B。滚动轴承40A、40B在轴向上下成对配置。滚动轴承40A和密封部件70A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上侧的位置。滚动轴承40B和密封部件70B配置于比定子30靠下侧的位置。密封部件70B具有密封部71B和突起部72B。密封部71B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上侧延伸。另外,突起部72B介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件32之间而被固定。
密封部件70A配置于滚动轴承40A的下侧。密封部件70A具有密封部71A。密封部71A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侧延伸。换言之,密封部71A的下表面随着朝向上侧而向远离轴21的方向倾斜。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密封部件70A的下侧朝向上侧(即,朝向滚动轴承40A)移动的灰尘在密封部71A的下表面向径向外侧(即,远离轴21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灰尘在密封部71A与轴21之间的间隙中堆积。
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和多个绝缘件32。多个绝缘件32覆盖定子铁芯3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沿周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31例如具有3个齿部3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0具有3个绝缘件32。
密封部件70A固定于多个绝缘件32。详细而言,密封部件70A的突起部72A介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件32之间而被固定。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固定密封部件70A。即,能够防止密封部件70A的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旋转位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2.送风装置的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纵剖视图。送风装置100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1和叶轮110。此外,送风装置100具有叶轮罩120。
<2-1.叶轮的结构>
叶轮110配置于叶轮罩120的内侧。叶轮110配置于马达1的上侧。叶轮110固定于轴21。叶轮110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与轴21一同进行旋转。
叶轮110例如由金属部件构成。在从轴向观察时,叶轮110的径向外缘呈圆形。叶轮110具有基板111、多个叶片112、护罩113以及轮毂114。
基板111配置于叶轮110的下部。基板111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径向扩展。基板111是圆板状部件。基板111对叶片112的下部进行支承。
叶片112配置于基板111的上侧。叶轮110具有多个叶片112。多个叶片112在基板111的上表面沿周向排列。多个叶片112各自的下部与基板111连接。多个叶片112各自的上部与护罩113连接。叶片112是上下翘起的板状部件。叶片112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沿周向弯曲。
护罩113配置于多个叶片112的上侧。护罩113是在从轴向观察时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分别呈圆形和环状的板状部件。在护罩113中,相对于径向内端与径向外端之间的大致中间部,靠径向外端侧的部分与基板111在轴向上平行,靠径向内端侧的部分朝向上侧弯曲。护罩113具有上下开口的吸气口113a。吸气口113a在护罩113的中心轴线C附近,配置于护罩113的中央部。护罩113对叶片112的上部进行支承。
轮毂114在基板111的中心轴线C附近,配置于基板111的中央部。在从轴向观察时,轮毂114呈圆形。轴21在轮毂114的中央部沿中心轴线C上下贯通轮毂114,并固定于轮毂114。这样,叶轮110固定于轴21。
<2-2.叶轮罩的结构>
叶轮罩120配置于马达1的上侧。叶轮罩120包围叶轮110。叶轮罩120具有上罩121和下罩122。
上罩121配置于叶轮110的上侧。上罩121呈朝向上侧前端逐渐变细的圆筒形状。上罩121的径向外端的下部固定于下罩122的径向外端的上部。
上罩121具有上下开口的吸气口121a。吸气口121a在上罩121的上端部,配置于径向中央部。上罩121的吸气口121a的下部与护罩113的吸气口113a的上部在径向上重叠。上罩121的吸气口121a的下部的外径小于护罩113的吸气口113a的上部的内径。
下罩122在叶轮110的下侧,配置于马达外壳60的上侧。下罩122固定于马达外壳60。
当叶轮110被马达1旋转驱动时,空气被从叶轮罩120的吸气口120a吸入至叶轮110的内部。被吸入至叶轮110的内部的空气被叶轮110向径向外侧引导,进而被朝向叶轮110的径向外侧吹出。向叶轮110的径向外侧吹出的空气被向下侧引导,进而在马达外壳60的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被向下侧输送。
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100具有马达1。由此,在送风装置100中,能够提高马达1的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3.吸尘器的结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150的立体图。吸尘器150具有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100。即,吸尘器150具有上述结构的马达1。吸尘器150是所谓的棒型电动吸尘器。另外,吸尘器150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器人型、罐型或手持型等的任意的电动吸尘器。
吸尘器150具有壳体151,该壳体151在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具有吸气部152和排气部153。吸尘器150在壳体151的内部具有电池(未图示),通过从该电池提供的电力而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为,吸尘器150具有电源线,通过经由电源线提供的电力而进行动作,其中,该电源线与设置在房间的墙面等上的电源插座连接。
在壳体151的内部设置有使吸气部152与排气部153连结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在空气通路的内部,从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100。另外,在吸尘器150中,送风装置100配置为吸气口121a朝向下侧。在空气通路的内部流动的空气所包含的灰尘等垃圾被过滤器收集而存储在容器状的集尘部中。由此,吸尘器150能够对地面F进行清扫。另外,集尘部和过滤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51装卸。
在壳体151的上部设置有把持部154和操作部155。使用者对把持部154进行把持而能够使吸尘器150移动。操作部155具有多个按钮155a。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按钮155a来对吸尘器150进行动作指示和动作设定。例如,能够通过操作按钮155a来对使送风装置100开始驱动、停止驱动以及变更转速等进行指示。
吸气部152与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吸引管156的下游端(即,图10的吸引管156的上端)连接。吸引管嘴157以能够相对于吸引管156进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吸引管156的上游端(即,图10的吸引管156的下端)。
上述结构的吸尘器150具有马达1。由此,在吸尘器150中,能够提高马达1的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4.其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并实施。另外,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
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密封部71的径向内端也可以与轴21的径向外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滚动轴承40的上侧的整个区域被密封部件70覆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滚动轴承40的防尘特性。
另外,例如,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1的马达1中,密封部71的径向内端也可以与轴21的径向外表面分离。即,也可以在密封部71与轴21之间设置间隙。
另外,送风装置100不限于搭载于吸尘器,也可以搭载于各种OA设备、医疗设备、运输设备或者吸尘器以外的家用电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应用于吸尘器等具有送风装置的电气设备。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
滚动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
马达外壳,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密封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环状的密封部,该密封部朝向所述轴沿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
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轴之间的间隙比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径向宽度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内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具有轴凹部,该轴凹部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
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内端收纳于所述轴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上侧,
所述密封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上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下侧,
所述密封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绝缘件,它们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密封部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绝缘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绝缘件,它们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密封部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绝缘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分别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分别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之间,
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内表面之间,
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13.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以及
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
1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该吸尘器具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1921494470.2U 2018-09-19 2019-09-09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Active CN2103509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5041 2018-09-19
JP2018175041A JP2020048331A (ja) 2018-09-19 2018-09-19 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0915U true CN210350915U (zh) 2020-04-17

Family

ID=69900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4470.2U Active CN210350915U (zh) 2018-09-19 2019-09-09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48331A (zh)
CN (1) CN21035091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48331A (ja)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3229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9743188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8125951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CN111622984B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JP2018125950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CN111431322B (zh) 马达、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JP7046261B2 (ja) 電動機、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および手乾燥装置
CN111425416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13953999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US20190010953A1 (en) Vane wheel and blowing device
CN210350915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1012044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6130453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JP2019019744A (ja) インペラ、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GB2362268A (en) Stator winding mounting/windage reduction in an electric machine
JP2021080868A (ja) 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CN21123949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0029259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306079B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10680229B (zh) 电动风机和搭载其的电动吸尘器
CN112018909A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JP2019129543A (ja) 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WO2019211965A1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送風機
EP4156464A1 (en) Electric motor, cleaner having same and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0144521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