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6903U -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6903U
CN210306903U CN201921355704.5U CN201921355704U CN210306903U CN 210306903 U CN210306903 U CN 210306903U CN 201921355704 U CN201921355704 U CN 201921355704U CN 210306903 U CN210306903 U CN 210306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lock
clamping
adjusting
block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57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凌
王有力
俞勉之
顾健华
高速隆
郭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exibi Intelligent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exibi Intelligent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exibi Intelligent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exibi Intelligent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57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6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6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6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包括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所述第一夹装组件包括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部、第一调节部、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端中心处开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撑块沿径向开有若干个均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外部设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包括若干个圆周均布的外夹块,所述外夹块一体成型式设有内夹块,所述内夹块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本实用新型将外圆筒一次性装夹固定即可加工完毕,不需多次装夹,省时省力,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外圆筒,加工效率高,保证平行度、垂直度。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的外圆筒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立式多级离心泵的外圆筒加工时,需要将外圆筒装夹固定。
在现有加工工艺中,是用四柱油压机做产品角度收口,在正常工作时两端角度尺寸误差不可控,加工时要分三次装夹,产生垂直度不可控,并且在产品规格长短不一的生产过程中,还需更换相应规格零件以满足不同规格的装夹情况。在四柱油压机加工完后,还要到车床再次进行产品的车加工,再一次进行装夹,并且装夹后加工时两端平面无法加工,产品的平行度不可控,无法达到质量要求。
现有技术中,一方面,对一个外圆筒的加工需要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装夹,每一次的装夹误差都不同,会导致外圆筒的加工精度不一致、平行度不一致,无法满足质量、尺寸、精度问题;另一方面,每换一次外圆筒规格,就会更换一次相应规格的装夹零件,费时费力,导致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外圆筒一次性装夹固定即可加工完毕,不需多次装夹,省时省力,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外圆筒,加工效率高,保证平行度、垂直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包括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
所述第一夹装组件包括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部、第一调节部、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端中心处开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撑块沿径向开有若干个均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外部设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包括若干个圆周均布的外夹块,所述外夹块一体成型式设有内夹块,所述内夹块穿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内夹块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夹块的高度,使得所述内夹块上方形成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端置于所述凹槽内,且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夹块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外夹块通过弹簧弹性连接;若干个所述内夹块内侧形成孔槽,所述孔槽内设有第一调节滑块,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的上端部呈圆台状,所述孔槽为一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上端部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调节滑块开有中心孔,所述第一调节滑块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部上端;所述第一调节部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
所述第二夹装组件包括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包括第二旋转部、第二调节部、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连接有第二夹头,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夹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夹头内部设有第二调节滑块,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上端,所述第二调节部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
所述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夹头、所述第二调节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夹头、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结构相同、连接关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开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块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螺栓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开有供所述第一固定部穿过的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块开有10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夹头设有10个所述内夹块;所述内夹块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外夹块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固定螺钉,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表面固定有圆周均布的第二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轴固定连接车床尾架,所述第一主轴固定连接车床卡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的下端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调节滑块下端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首先使用车床的三爪卡盘夹住第一夹装组件,车床尾架固定第二夹装组件,这样可以保证工装的同轴度。其次将外圆筒件装夹在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上,依靠工装上的两个调节螺母的调节使工装伸缩,从而将筒件固定。当车床转速达800转,依靠车床刀架工装进行旋压收口后,进行筒件的端面加工。在工件加工完成后,调节工装上的两个调节螺母使工装收缩松开筒件,取下筒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第一夹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夹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第二夹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轴,101、第一旋转部,102、第一调节部,103、第一固定部,2、第一调节螺母,3、第一调节滑块,4、第一支撑块,401、通孔,402、轴孔,403、第一螺栓孔,404、容纳槽,5、第一夹头,501、外夹块,502、内夹块,503、孔槽,504、凹槽,6、第二主轴,601、第二旋转部,602、第二调节部,603、第二固定部,7、第二调节螺母,8、第二调节滑块,9、第二支撑块,10、第二夹头,11、车床尾架,12、弹簧,13、第一固定螺钉,14、第二固定螺钉,15、外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用于对外圆筒进行两端装夹固定,实现一次装夹完成所需的加工步骤,无需多次装夹,保证加工过程中的平行度和垂直度,提高加工效率,具体包括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其中,通过车床的三爪卡盘夹住第一夹装组件,用车床尾架固定第二夹装组件,外圆筒固定在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之间,保证同轴度。
如图2所示,第一夹装组件包括第一主轴1,第一主轴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部101、第一调节部102、第一固定部103,其中,第一主轴1固定连接车床卡盘。第一固定部103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4,第一支撑块4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块4的中心处开有轴孔402,轴孔402用于固定第一固定部103,第一支撑块4的下端中心处开有容纳槽404,第一支撑块4沿径向开有若干个均布的通孔401,通孔401与容纳槽404连通,其中,容纳槽404为圆柱形状。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块4的外部设有第一夹头5,第一夹头5的具体结构如图4、图5所示,第一夹头5包括若干个圆周均布的外夹块501,外夹块501一体成型式设有内夹块502,其中,内夹块502穿设在通孔401内(如图2所示);内夹块502的高度小于外夹块501的高度,使得内夹块502上方形成凹槽504,第一支撑块4的上端置于凹槽504内(如图2所示),且第一支撑块4的上表面与外夹块501的上表面齐平,第一支撑块4与外夹块501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如图2所示)。若干个内夹块502内侧形成孔槽503,并且,如图2所示,孔槽503内设有第一调节滑块3,第一调节滑块3的上端部呈圆台状,孔槽503为一配合第一调节滑块3上端部的圆台状,使得第一调节滑块3的上端部能够自孔槽503底部伸入或者伸出。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滑块3开有中心孔,第一调节滑块3通过中心孔套设在第一调节部102上端;第一调节部10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2,第一调节螺母2用于调节第一调节滑块3的位置,具体表现为:如图2所示的方向(第一主轴1为竖直放置且旋转部101在下方,且图2状态中第一调节滑块3伸入到孔槽503的顶端),拧动第一调节螺母2,让第一调节螺母2向下运动,由于第一支撑块4与外夹块501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并且第一支撑块4位置固定不动,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外夹块501即第一夹头5有沿径向向内运动的趋势,又由于第一调节螺母2与第一调节滑块3分离不能支撑第一调节滑块3,因此,第一夹头5在弹簧12作用下向内运动,第一夹头5压迫第一调节滑块3使其向下运动,直至第一调节滑块3与第一调节螺母2接触,第一调节滑块3不再运动,第一夹头5不再运动,此时第一夹头5的外径变小,实现第一夹头5的外径的变化,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外圆筒的装夹工作。反之,向上调节第一调节螺母2,第一调节滑块3在第一调节螺母2的顶升下而向上运动,从而第一调节滑块3向外推第一夹头5,使第一夹头5的外径变大,第一夹头5同时在第一调节滑块3推力下、在弹簧12拉力下保持平衡。
进一步,第一调节滑块3的下端呈圆柱状,第一调节滑块3下端的外径略小于容纳槽404的内径,第一调节滑块3下端位于容纳槽404内,圆台状的第一调节滑块3上端部置于孔槽503内,即第一调节滑块3上端部与内夹块502内径侧面接触。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块4上开有第一螺栓孔403,本实施例中设置2个第一螺栓孔403,分别位于轴孔402的两侧,第一支撑块4通过第一螺栓孔403和螺栓与第一调节部102固定;第一支撑块4上开有供第一固定部103穿过的轴孔402。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4开有10个通孔401;第一夹头5设有10个内夹块502;内夹块502与通孔401一一对应,即:第一支撑块4采用十等分结构,第一夹头5也采用十等分结构,实现不同直径外圆筒的装夹工作。
如图2所示,每一个外夹块501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固定螺钉13,第一支撑块4上表面固定有圆周均布的第二固定螺钉14,第二固定螺钉14与第一固定螺钉13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分别是10个;弹簧12分别与第一固定螺钉13、第二固定螺钉14固定连接,若干个外夹块501通过弹簧12设置于第一支撑块4的外周,并且有着沿径向向内运动的趋势。
如图6所示,第二夹装组件包括第二主轴6,第二主轴6包括第二旋转部601、第二调节部602、第二固定部603,第二固定部603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9,第二支撑块9连接有第二夹头10,第二支撑块9与第二夹头10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第二夹头10内部设有第二调节滑块8,第二调节滑块8套设于第二调节部602上端,第二调节部602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7。第二支撑块9、第二夹头10、第二调节滑块8分别与第一支撑块4、第一夹头5、第一调节滑块3结构相同、连接关系相同,其中,第一夹装组件与第二夹装组件的区别在于第一主轴1与第二主轴6的结构不同,并且,第一主轴1固定在车床三爪盘上,第二主轴6固定在车床尾架上,外圆筒固定在第一主轴1与第二主轴6之间。第二夹装组件中的第二夹头10外径的变化与第一夹装组件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安装好本装置,调节第一调节螺母2,使得第一夹头5沿径向向内运动,保证第一夹头5的外径小于外圆筒15的内径,将外圆筒15的一端套在第一夹头5外侧,调节第一调节螺母2,从而使第一调节滑块3向着右侧(图1所示方向)运动,第一调节滑块3推着第一夹头5使第一夹头5沿径向向外运动,直至第一夹头5的外侧面与外圆筒15紧接触,停止第一调节螺母2的调节,从而固定住外圆筒15的一端;外圆筒15的另一端用同样的方法通过第二夹装组件固定;
装夹完毕后,使用车床刀架工装进行旋压收口(现有车床刀架工装即可,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再进行端面加工;
加工完毕后,用相反的方法取下外圆筒15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装组件与第二夹装组件,分别夹住外圆筒的两端,使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这一次的装夹即可进行端面加工、角度收口两个工艺,不需重新装夹,实现外圆筒的平行度一致、垂直度一致,并且采用卧式车床配合,装夹简单方便,无需四柱油压机,两端角度和两端平面都能有效的控制尺寸精度,在生产过程中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整个零件加工,此外,在外圆筒的长短规格不一的情况下,此工装都可以通用生产,无需更换任何零件,生产效益相比以前也有着极大地提高。
现有生产过程,需一台100吨四柱油压机和一台卧式车床,一个外圆筒工件需两次加工,三次装夹,本实用新型的装夹装置只需一台卧式车床,一次装夹即可。现有生产过程一个班的产量约800件,不合格产品约占生产量的3%-4%,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使其达2500件左右,合格率100%,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情况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材料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装组件和第二夹装组件;
所述第一夹装组件包括第一主轴(1),所述第一主轴(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部(101)、第一调节部(102)、第一固定部(103),所述第一固定部(103)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4),所述第一支撑块(4)的下端中心处开有容纳槽(404),所述第一支撑块(4)沿径向开有若干个均布的通孔(401),所述通孔(401)与所述容纳槽(404)连通;所述第一支撑块(4)的外部设有第一夹头(5),所述第一夹头(5)包括若干个圆周均布的外夹块(501),所述外夹块(501)一体成型式设有内夹块(502),所述内夹块(502)穿设在所述通孔(401)内;所述内夹块(50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夹块(501)的高度,使得所述内夹块(502)上方形成凹槽(504),所述第一支撑块(4)的上端置于所述凹槽(504)内,且第一支撑块(4)的上表面与所述外夹块(50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支撑块(4)与所述外夹块(501)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若干个所述内夹块(502)内侧形成孔槽(503),所述孔槽(503)内设有第一调节滑块(3),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的上端部呈圆台状,所述孔槽(503)为一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上端部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开有中心孔,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通过所述中心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部(102)上端;所述第一调节部(10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2);
所述第二夹装组件包括第二主轴(6),所述第二主轴(6)包括第二旋转部(601)、第二调节部(602)、第二固定部(603),所述第二固定部(603)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9),所述第二支撑块(9)连接有第二夹头(10),所述第二支撑块(9)与所述第二夹头(10)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夹头(10)内部设有第二调节滑块(8),所述第二调节滑块(8)套设于所述第二调节部(602)上端,所述第二调节部(602)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7);
所述第二支撑块(9)、所述第二夹头(10)、所述第二调节滑块(8)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块(4)、所述第一夹头(5)、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结构相同、连接关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4)上开有第一螺栓孔(403),所述第一支撑块(4)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403)和螺栓与所述第一调节部(102)固定;所述第一支撑块(4)上开有供所述第一固定部(103)穿过的轴孔(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4)开有10个所述通孔(401);所述第一夹头(5)设有10个所述内夹块(502);所述内夹块(502)与所述通孔(401)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外夹块(501)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第一固定螺钉(13),所述第一支撑块(4)上表面固定有圆周均布的第二固定螺钉(14),所述第二固定螺钉(14)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3)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弹簧(12)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3)、第二固定螺钉(1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轴(6)固定连接车床尾架(11),所述第一主轴(1)固定连接车床卡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的下端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调节滑块(3)下端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容纳槽(404)的内径。
CN201921355704.5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Active CN210306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704.5U CN2103069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704.5U CN2103069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6903U true CN21030690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5704.5U Active CN2103069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6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0357A (zh) 用于自动生产线的斜楔滑柱定心夹紧机构
CN104175149A (zh) 一种轴类产品装夹装置及装夹方法
CN103921145A (zh) 一种控制精密环类薄壁零件机加工变形的装夹方法
CN104400042A (zh) 一种轮毂夹具自动求心装置及其求心方法
CN202006288U (zh) 一种快速夹紧卡盘
CN108188425B (zh) 一种杠杆式自动夹紧卡盘
CN109333092A (zh) 一种环形薄壁零件夹具及加工该零件的薄壁外表面的方法
CN210306903U (zh)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CN213288832U (zh) 一种数控铣槽机夹具
CN210451949U (zh) 车床异形件快速更换工装
CN202021351U (zh) 一种大型锥孔镗削夹具
CN208451152U (zh) 用于自动生产线的斜楔滑柱定心夹紧机构
CN210878670U (zh) 圆筒形工件的内外侧面及两端面铣削通用卡具
CN202701868U (zh) 大型环类零件加工装夹用辅助工具
CN214291243U (zh) 一种用于线切割加工内外圆的定心工装
CN215035561U (zh) 一种用于数控极座标高速钻孔机床的自动定心夹具
CN212240280U (zh) 一种数控立式机床加工转台
CN205096651U (zh) 一种用于轴承架偏心t型螺纹加工的工装
CN110625415A (zh) 圆筒形工件的内外侧面及两端面铣削通用卡具及装卡方法
CN203092171U (zh) 一种工装
CN205085679U (zh) 自动脱料的钻削加工用自动工装
CN215847122U (zh) 用于搅拌机料筒钻孔工装
CN104015064A (zh) 可快速更换夹套的滚齿模
CN210189064U (zh) 一种预装夹式的夹持装置
CN219562170U (zh) 行星架车镗加工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