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3875U - 悬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悬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83875U CN210283875U CN201921140303.8U CN201921140303U CN210283875U CN 210283875 U CN210283875 U CN 210283875U CN 201921140303 U CN201921140303 U CN 201921140303U CN 210283875 U CN210283875 U CN 2102838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 bracket
- rubber
- limiting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结构,其用于需减振、隔振的部件于承载该部件的基础件上的安装,且包括悬置支架、橡胶主体、悬置托臂和悬置限位块,悬置支架内构造有容置腔,橡胶主体收容于容置腔内,悬置托臂一端位于容纳腔内、且由橡胶主体支撑而限定于容置腔内,另一端由悬置支架的一侧伸出,悬置限位块由橡胶制成并至少形成对悬置托臂的位于容置腔中一端的部分包裹,且悬置限位块与橡胶主体间彼此分离,并因所述包裹而至少构成悬置托臂与悬置支架之间的隔离。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通过橡胶主体和悬置限位块的分离设置,可克服现有悬置难以满足不同工况下刚度要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连接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悬置(Mount)作为一种具有减振、隔振作用的连接结构,可用于需减振、隔振的部件于其承载基础上的安装。其中以汽车为例,悬置即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动力总成在车身上的安装,以此成为连接、支撑动力总成并对动力总成相对于车身的运动趋势进行约束、保护的双向隔振元件。通过悬置进行动力总成的安装,怠速工况下可隔离发动机的振动,且此时主要依靠橡胶主体的刚度,因而需要小刚度性能,而在加速或启动工况下,悬置的作用则主要是限制发动机的位移,此时则主要依靠限位块的刚度,并需要高刚度性能。不过现有的悬置均不能满足如上不同工况下对悬置刚度的要求,因而限制了悬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悬置结构,以能够克服现有悬置难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下刚度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置结构,用于需减振、隔振的部件于承载该部件的基础件上的安装,且所述悬置结构包括:
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内构造有容置腔,并于所述悬置支架上设有基础件连接部;
橡胶主体,所述橡胶主体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悬置托臂,所述悬置托臂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由所述橡胶主体支撑而限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悬置托臂另一端由所述悬置支架的一侧伸出、并于所述悬置托臂伸出的一端上设有部件连接部;
悬置限位块,所述悬置限位块由橡胶制成,并至少形成对所述悬置托臂的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一端的部分包裹,且所述悬置限位块与所述橡胶主体间彼此分离,并因所述包裹而于所述悬置支架和所述橡胶主体中,至少构成所述悬置托臂与所述悬置支架之间的隔离。
进一步的,于所述悬置托臂的正对所述橡胶主体的一侧构造有嵌入槽,所述橡胶主体的一端嵌入所述嵌入槽内。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嵌入槽,于所述悬置托臂的另一侧构造有限位槽,且对应于所述限位槽,所述悬置支架上设有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于所述悬置托臂的具有所述限位槽的一侧,相邻于所述限位槽构造有凹口,所述悬置限位块中的部分嵌置于所述凹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凹口为于所述限位槽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部件连接部为靠近于所述悬置托臂的端部设置的以供与所述部件连接的托臂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件连接部为于所述悬置支架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以供与所述基础件连接的支架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支架包括相扣合而围构形成所述容置腔的悬置下支架和悬置上支架,所述支架连接孔贯穿所述悬置下支架和所述悬置上支架设置。
进一步的,相对于供所述悬置托臂伸出的一侧,于所述悬置支架的另一侧设有形成于所述悬置限位块上、并伸出于所述悬置支架外的限位唇边,且所述限位唇边挡置在所述悬置支架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限位块因对所述悬置托臂一端的包裹,而构成所述悬置托臂与所述悬置支架和所述橡胶主体之间的分别隔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通过使橡胶主体和悬置限位块之间分离设置,由此利用橡胶主体和悬置限位块的单独成型,可对橡胶主体与悬置限位块的胶料硬度进行单独调整,进而便能够针对不同使用工况,分别调整橡胶主体和悬置限位块的胶料硬度及结构,实现悬置非线性的刚度设计和调整,满足不同使用工况对悬置刚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限位块的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橡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悬置托臂,11-托臂连接孔,12-嵌入槽,13-第一凹口,14-限位槽,15-第二凹口;
2-悬置支架,21-悬置下支架,211-下腔体,212-下支架连接孔,22-悬置上支架,221-限位凸起,23-支架连接孔;
3-悬置限位块,31-内腔,32-限位唇边,33-第一凹入部,34-第二凹入部,35-槽口,36-第三凹入部,37-第四凹入部;
4-橡胶主体,41-阻尼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结构,其用于需减振、隔振的部件于承载该部件的基础件上的安装,且一般的例如所述需减振、隔振的部件可为发动机动力总成,而作为承载基础的基础件则相应的为汽车车身,所述悬置结构即是进行发动机动力总成在车身上的安装,并起到对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振动进行削减、隔离的作用。当然,除了为如上所述的动力总成与汽车车身,本实施例应用悬置结构的部件与对应的基础件亦可以是其它需减振、隔振安装情形中的相关结构。
整体构成上,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主要包括悬置支架、悬置托臂、橡胶主体以及悬置限位块,且作为其中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并结合于图2所示的,在悬置支架2内构造有容置腔(图中容置橡胶主体4的部位,未标号),并且在悬置支架2上设有用于和基础件连接的基础件连接部。橡胶主体4即收容于容置腔内,悬置托臂1的一端位于容纳腔内,另一端由悬置支架2的一侧伸出,并且悬置托臂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由橡胶主体4支撑而限定于容置腔内,同时在悬置托臂1由悬置支架2伸出的一端上也设有用于和部件连接的部件连接部。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悬置限位块3具体为由橡胶制成,且其也形成对悬置托臂1的位于容置腔中一端的部分包裹。其中,悬置限位块3与橡胶主体4之间为彼此分离的,也即悬置限位块3与橡胶主体4之间为单独设置的两个构件,并且因悬置限位块3对悬置托臂1一端的包裹,也构成了悬置托臂1与悬置支架2以及橡胶主体4之间的分别隔离。该隔离也即由图2所示出的,悬置托臂1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包裹的悬置限位块3与悬置支架2中的悬置上支架22以及橡胶主体4相抵接,而不是悬置托臂1和它们直接抵接。
本实施例中,悬置支架2具体包括扣合设置的悬置下支架21和悬置上支架22,同时对于设置在悬置支架2上的基础件连接部,其也为于悬置支架2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以供与基础件连接的支架连接孔23。其中,悬置下支架21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悬置下支架21上形成有呈凹坑状的下腔体211,并且在悬置下支架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支架连接孔212。下腔体211即与同样形成在悬置上支架22上的同样为凹坑状的上腔体结构一起拼合成整个容置腔,而下支架连接孔212则与同样开设于悬置上支架22上的上支架连接孔结构一起,彼此贯通以形成支架连接孔23,且由此使得支架连接孔23表现为贯穿悬置上、下支架设置。
为保证悬置支架2和基础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悬置支架2各侧的支架连接孔23可均为间隔布置的多个。不过除了如上的连接孔形式,当然也可将基础件连接部设置为悬置支架2上的其它可与基础件进行连接的常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的悬置托臂1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其中上述的设于悬置托臂1伸出端的部件连接部即靠近于其端部设置的以供与部件连接的托臂连接孔11,并且参考图1中所示的,该托臂连接孔11亦为间隔布置的多个,以保证悬置托臂1和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此外,本实施例仍由图4并参考于图2所示的,在悬置托臂1的正对橡胶主体4的一侧还构造有嵌入槽12,橡胶主体4的一端、也即图2中橡胶主体4的顶端即嵌入该嵌入槽12内。
另外,除了一侧的嵌入槽12,本实施例相对于所述嵌入槽12,在悬置托臂1的另一侧也构造有限位槽14,与此同时,对应于限位槽14,在悬置支架2中的悬置上支架22上则设置有插设于限位槽14内的限位凸起221。限位凸起221在限位槽14内的插设,即主要起到在悬置支架2中对悬置托臂1进行限位的作用,当然通过橡胶主体4于嵌入槽12内的嵌入,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悬臂托臂1进行限位的效果。
通过限位槽14与限位凸起221的配合,以及橡胶主体4与嵌入槽12的配合,以此也便由该配合所形成的对悬置托臂1的限位,而构成了前述的在橡胶主体4支撑下对悬置托臂1于容置腔中位置的“限定”,该位置的限定也即使得悬置托臂1和悬置结构中其它部分之间形成可靠的连接,由此保证悬置结构连接功能的实现。当然,除了通过限位槽14和限位凸起221、橡胶主体4和嵌入槽12,在橡胶主体4的支撑下,也可通过设计其它的限位方式,以实现悬置托臂1在悬置支架2的容置腔内的位置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悬置托臂1的具有限位槽14的一侧,相邻于限位槽14还构造有凹口,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该凹口可如图4所示的为于限位槽14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个,并具体为第一凹口13和第二凹口15。而在整个悬置结构装配时,悬置限位块3中的部分即嵌置于上述凹口内,由此可保证悬置限位块3和悬置托臂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也能够在悬置托臂1和悬置支架2之间进行有效的缓冲。
悬置限位块3的结构如图5及图6中所示,在其内形成有内腔31,悬置托臂1的位于悬置支架2中的一端即具体置于该内腔31中,以实现悬置限位块3对悬置托臂1一端的包裹。此外,在悬置限位块3上,第一凹入部33即为嵌置于悬置托臂1上的第一凹口13内,第三凹入部36即为嵌置在第二凹口15内,而第二凹入部34则嵌入悬置托臂1上的限位槽14中,同时第二凹入部34的部位也形成有槽口35,悬置上支架22中的限位凸起221便具体插入到该槽口35中,以此实现对悬置托臂1和悬置上支架22之间的隔离。
本实施例在悬置限位块3上还具有第四凹入部37,其具体即嵌入悬置托臂1上的嵌入槽12中,与第二凹入部34处类似的,在第四凹入部37的位置也形成有类似的槽口结构,橡胶主体4的顶端便嵌入到第四凹入部37处的槽口结构内,以由此实现在嵌入槽12中的嵌入,且同时实现对悬置托臂1和橡胶主体4之间的隔离。
仍由图6并再结合于图1或图2所示的,相对于供悬置托臂1伸出的一侧,本实施例在悬置支架2的另一侧亦设置有形成于悬置限位块3上的限位唇边32,该限位唇边32伸出于悬置支架2外,并且其也具体为挡置在悬置支架2的一侧。通过该限位唇边32的设置,可在悬置结构使用时,起到对悬置一侧进行防护的作用,以避免悬置与外部构件发生硬性碰触。
本实施例中橡胶主体4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该橡胶主体4为一块状结构,并且在靠近于其顶端的位置也设置有贯穿该橡胶主体4两侧间布置的阻尼孔41。阻尼孔41具体可为沿橡胶主体4的水平截面间隔排布的多个,以通过阻尼孔41的设计提升橡胶主体4的阻尼性能。
本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如前述的通过悬置限位块3实现悬置托臂1和悬置支架2以及橡胶主体4之间的分别隔离,当然作为一种可行形式,亦可设置使得悬置限位块3仅部分包裹悬置托臂1,并由此使悬置限位块3只对悬置托臂1和悬置支架2中的悬置上支架22进行隔离,而橡胶主体4则嵌入悬置托臂1上的嵌入槽12内,并直接和悬置托臂1接触。不过,一般优选的还是以使悬置托臂1和悬置支架2及橡胶主体4之间分别隔离为宜。
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在装配时,先利用悬置限位块3自身的弹性,将悬置托臂1的一端和悬置限位块3组装于一起,并将两者一起硫化于一体,橡胶主体4单独硫化,然后将橡胶主体4置于悬置下支架21中,再通过工装将固连悬置限位块3的悬置托臂1固定在橡胶主体4上方,接着再利用工装将悬置上支架22置于悬置托臂1上方,最后再通过压力机将悬置上、下支架铆接在一起即可。
本实施例的悬置结构在使用时,悬置托臂1通过其上的托臂连接孔11和部件(例如发动机动力总成)经由螺栓副连接,悬置支架2通过其上的支架连接孔23经由螺栓副安装到基础件(例如汽车车身)上,由此便可实现部件在基础上的减振、隔振安装。而且在设计上,仍以动力总成在汽车车身上的安装为例,例如可使得橡胶主体4的胶料硬度较低,以降低与橡胶主体4所对应的悬置刚度值,进而保证车辆怠速性能,而悬置限位块3则可采用高硬度胶料,以增大相对应的悬置刚度值,从而保证车辆加速和启动时的NVH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置结构,用于需减振、隔振的部件于承载该部件的基础件上的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结构包括:
悬置支架(2),所述悬置支架(2)内构造有容置腔,并于所述悬置支架(2)上设有基础件连接部;
橡胶主体(4),所述橡胶主体(4)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悬置托臂(1),所述悬置托臂(1)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由所述橡胶主体(4)支撑而限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悬置托臂(1)另一端由所述悬置支架(2)的一侧伸出、并于所述悬置托臂(1)伸出的一端上设有部件连接部;
悬置限位块(3),所述悬置限位块(3)由橡胶制成,并至少形成对所述悬置托臂(1)的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一端的部分包裹,且所述悬置限位块(3)与所述橡胶主体(4)间彼此分离,并因所述包裹而于所述悬置支架(2)和所述橡胶主体(4)中,至少构成所述悬置托臂(1)与所述悬置支架(2)之间的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悬置托臂(1)的正对所述橡胶主体(4)的一侧构造有嵌入槽(12),所述橡胶主体(4)的一端嵌入所述嵌入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嵌入槽(12),于所述悬置托臂(1)的另一侧构造有限位槽(14),且对应于所述限位槽(14),所述悬置支架(2)上设有插设于所述限位槽(14)内的限位凸起(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悬置托臂(1)的具有所述限位槽(14)的一侧,相邻于所述限位槽(14)构造有凹口,所述悬置限位块(3)中的部分嵌置于所述凹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于所述限位槽(14)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连接部为靠近于所述悬置托臂(1)的端部设置的以供与所述部件连接的托臂连接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件连接部为于所述悬置支架(2)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以供与所述基础件连接的支架连接孔(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2)包括相扣合而围构形成所述容置腔的悬置下支架(21)和悬置上支架(22),所述支架连接孔(23)贯穿所述悬置下支架(21)和所述悬置上支架(22)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供所述悬置托臂(1)伸出的一侧,于所述悬置支架(2)的另一侧设有形成于所述悬置限位块(3)上、并伸出于所述悬置支架(2)外的限位唇边(32),且所述限位唇边(32)挡置在所述悬置支架(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限位块(3)因对所述悬置托臂(1)一端的包裹,而构成所述悬置托臂(1)与所述悬置支架(2)和所述橡胶主体(4)之间的分别隔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0303.8U CN210283875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悬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40303.8U CN210283875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悬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83875U true CN210283875U (zh) | 2020-04-10 |
Family
ID=7010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40303.8U Active CN210283875U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悬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838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8468A (zh) * | 2020-07-17 | 2020-09-22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调式的悬置装置 |
-
2019
- 2019-07-19 CN CN201921140303.8U patent/CN2102838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8468A (zh) * | 2020-07-17 | 2020-09-22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调式的悬置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405359B1 (ko) | 자동차용 엔진마운트 | |
KR102453592B1 (ko) |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 |
WO2010041749A1 (ja) | 防振装置 | |
US20150323029A1 (en) |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
US20150252870A1 (en) | Cylindrical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outer bracket and outer bracket therefor | |
CN210283875U (zh) | 悬置结构 | |
CN104981625B (zh) | 悬架座 | |
US20230008533A1 (en) | Suspension for vehicle | |
CN205220273U (zh) |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 |
JP6148897B2 (ja) |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 |
KR101927745B1 (ko) | 차량용 머플러 행거 | |
US20130134641A1 (en) | Vibration isolator | |
US10903606B2 (en) | Anti-theft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
CN108649150A (zh) | 一种车辆的软连接动力电池系统 | |
KR200438361Y1 (ko) | 차량 코일스프링용 완충기 | |
CN112078354A (zh) | 一种悬置安装结构及汽车 | |
JP6189665B2 (ja) | 防振装置 | |
CN214138209U (zh) | 组合型电机悬置 | |
US20190048956A1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CN219191847U (zh) | 衬套及汽车控制臂和汽车 | |
KR102237071B1 (ko) | 서브프레임 부시 | |
CN212407404U (zh) | 悬置橡胶主簧结构、发动机悬置结构和汽车 | |
KR101927729B1 (ko) | 차량용 머플러 행거 | |
CN219993855U (zh) |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支架组件及车辆 | |
KR102514342B1 (ko) | 쇽업소버 지지 포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