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6140U -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6140U
CN210216140U CN201920903868.0U CN201920903868U CN210216140U CN 210216140 U CN210216140 U CN 210216140U CN 201920903868 U CN201920903868 U CN 201920903868U CN 210216140 U CN210216140 U CN 210216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track
plate
groove
roof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38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lin Wang
王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玉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玉林 filed Critical 王玉林
Priority to CN2019209038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6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6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6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涉及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技术领域,包括第一PC轨道梁和第二PC轨道梁,第一PC轨道梁与第二PC轨道梁之间留有梁缝,第一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一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指形板延伸至第二垫板的顶部,第二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二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二指形板延伸至第一垫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采用新设计的伸缩结构,受力为承压与简支结构模式,指形板受力状态佳,变形小,使用寿命长;单轨车辆的两个车轮先后通过指形板板缝,可有效降低振动感,提升乘车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地铁、轻轨和公共汽车等组成立体的、空间的交通运输系统。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中等运量城市的客运系统最为合适。目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都会在梁缝处设置伸缩装置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轨道梁发生变形,伸缩装置在车辆通过时,车轮压在指形板指上,指形板属于悬臂结构,列车通过时对指形板造成频繁的上下挠曲变形,导致指形板的使用寿命缩短;单轨列车两个车轮同时通过指形板板缝,叠加造成振动较大,导致乘车舒适度差;且为了保证悬臂结构的指形板承受荷载引起的变形在设计要求内,指形板要有足够的刚度,导致指形板厚度大且笨重,原材料使用量大,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包括第一PC轨道梁和第二PC轨道梁,第一PC轨道梁与第二PC轨道梁之间留有梁缝,所述第一PC轨道梁靠近第二PC轨道梁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锚栓孔,第一凹槽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指形板和第一垫板,第一垫板底部设有锚固螺栓,锚固螺栓伸入锚栓孔内,第一垫板与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所述第二PC轨道梁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锚栓孔,第二凹槽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指形板和第二垫板,第二垫板底部设有锚固螺栓,锚固螺栓伸入锚栓孔内,第二垫板与第二凹槽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所述第一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一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指形板延伸至第二垫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二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二指形板延伸至第一垫板的顶部。保证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在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上能始终处于桥式搭接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指形板与第二指形板均近似为L形且呈中心对称分布。保证在轨道梁顶部形成错开的板缝,使车辆的同轴双轮错时通过指形板,降低振动感,提升乘车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指形板靠近第二指形板的端部设有第一锯齿,第二指形板靠近第一指形板的端部设有第二锯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交错互补分布。当梁缝变小或趋向于无缝状态时,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能相吻合而不至于产生相对抗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之间填充有橡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上设有第一排水除尘槽,第一排水除尘槽位于第一锯齿的根部正下方,所述第二垫板上设有第二排水除尘槽,第二排水除尘槽位于第二锯齿的根部正下方。第一排水除尘槽和第二排水除尘槽便于冲洗时或雨天时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处积水及时排出,同时将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指缝处的积尘排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指形板与第一垫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第二指形板与第二垫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均由不锈钢材料或表面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钢板材料制成。保证在梁缝变化时第一指形板和第二指形板在第二垫板和第一垫板上自由滑动。
第一PC轨道梁和第二PC轨道梁的端部在梁场预制时分别加工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加工有锚栓孔,待第一PC轨道梁和第二PC轨道梁架设完成且进行精确调整符合设计线形后,在锚栓孔内注入2/3容量的浆料,将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连接体锚固螺栓插入锚栓孔内,在浆料初凝前调整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空间位置,浆料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立设模板,采用后浇灌浆料浇筑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下方形成浆料层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填充密实,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与第一垫板、第二垫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新设计的伸缩结构,受力为承压与简支结构模式,指形板受力状态佳,变形小,使用寿命长;单轨车辆的两个车轮先后通过指形板板缝,可有效降低振动感,提升乘车舒适度;板缝设置于垫板的正上方,板缝内通过橡胶填充空隙,进一步降低振动感,提高车辆平稳性;指形板结构合理,强度大,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后植法安装垫板和指形板,能更好地控制指形板的空间位置,极大地提高安装精度,从而实现第一指形板、第二指形板与第一PC轨道梁、第二PC轨道梁顶部的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其中:1、第一PC轨道梁;2、浆料层;3、第一垫板;4、第一指形板;5、第一锯齿;6、固定螺栓;7、第二锯齿;8、第二指形板;9、第二排水除尘槽;10、第二垫板;11、第一排水除尘槽;12、锚固螺栓;13、第二PC轨道梁;14、第二凹槽;15、锚栓孔;16、梁缝;17、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PC轨道梁1和第二PC轨道梁13,第一PC轨道梁1与第二PC轨道梁13之间留有梁缝16。第一PC轨道梁1靠近第二PC轨道梁13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17,第一凹槽17的底部设有锚栓孔15。第一凹槽17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指形板4和第一垫板3。第一垫板3底部设有锚固螺栓12,锚固螺栓12伸入锚栓孔15内。第一垫板3与第一凹槽17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2。第二PC轨道梁13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相17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的底部设有锚栓孔15。第二凹槽14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指形板8和第二垫板10。第二垫板10底部设有锚固螺栓12,锚固螺栓12伸入锚栓孔15内。第二垫板10与第二凹槽14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2。第一指形板4与第一垫板3通过固定螺栓6相连接,第二指形板8与第二垫板10通过固定螺栓6相连接。第一垫板3和第二垫板10均由不锈钢材料或表面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钢板材料制成。第一垫板3上设有第一排水除尘槽11,第一排水除尘槽11位于第一锯齿5的根部正下方,第二垫板10上设有第二排水除尘槽9,第二排水除尘槽9位于第二锯齿7的根部正下方。第一指形板4的顶部与第一PC轨道梁1的顶部平齐,第一指形板4延伸至第二垫板10的顶部。第二指形板8的顶部与第二PC轨道梁13的顶部平齐,第二指形板8延伸至第一垫板3的顶部。第一指形板4与第二指形板8均近似为L形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指形板4靠近第二指形板8的端部设有第一锯齿7,第二指形板8靠近第一指形板4的端部设有第二锯齿7。第一锯齿5与第二锯齿7交错互补分布。第一锯齿5与第二锯齿7之间填充有橡胶。
第一PC轨道梁1和第二PC轨道梁13的端部在梁场预制时分别加工有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4并在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4的底部加工有锚栓孔15,待第一PC轨道梁1和第二PC轨道梁13架设完成且进行精确调整符合设计线形后,在锚栓孔15内注入2/3容量的浆料,将第一垫板3和第二垫板10的连接体锚固螺栓12插入锚栓孔15内,在浆料初凝前调整第一指形板4、第二指形板8、第一垫板3和第二垫板10的空间位置,浆料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立设模板,采用后浇灌浆料浇筑第一垫板3、第二垫板10下方形成浆料层2使第一垫板3、第二垫板10和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4填充密实,第一指形板4、第二指形板8与第一垫板3、第二垫板10通过固定螺栓6连接,完成安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类似材料组件、力学受力原理、施工操作方法等,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包括第一PC轨道梁和第二PC轨道梁,第一PC轨道梁与第二PC轨道梁之间留有梁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轨道梁靠近第二PC轨道梁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锚栓孔,第一凹槽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指形板和第一垫板,第一垫板底部设有锚固螺栓,锚固螺栓伸入锚栓孔内,第一垫板与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所述第二PC轨道梁的端部与第一凹槽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锚栓孔,第二凹槽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二指形板和第二垫板,第二垫板底部设有锚固螺栓,锚固螺栓伸入锚栓孔内,第二垫板与第二凹槽的底部之间浇灌有浆料层;所述第一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一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指形板延伸至第二垫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指形板的顶部与第二PC轨道梁的顶部平齐,第二指形板延伸至第一垫板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形板与第二指形板均近似为L形且呈中心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形板靠近第二指形板的端部设有第一锯齿,第二指形板靠近第一指形板的端部设有第二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交错互补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之间填充有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上设有第一排水除尘槽,第一排水除尘槽位于第一锯齿的根部正下方,所述第二垫板上设有第二排水除尘槽,第二排水除尘槽位于第二锯齿的根部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形板与第一垫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第二指形板与第二垫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均由不锈钢材料或表面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钢板材料制成。
CN201920903868.0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Active CN210216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868.0U CN21021614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3868.0U CN21021614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6140U true CN21021614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2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3868.0U Active CN21021614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61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018A (zh) * 2021-10-27 2022-01-1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过渡缓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018A (zh) * 2021-10-27 2022-01-1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过渡缓冲装置
CN113931018B (zh) * 2021-10-27 2024-02-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过渡缓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0568B (zh) 用于解决大梁缝地段的轨道桥接轨道板技术
CN210031353U (zh) 一种齿轨铁路桥上连续型无砟轨道结构
CN210216140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的梁缝处伸缩结构
CN209798444U (zh) 一种用于超大坡度齿轨铁路的桁架枕式无砟轨道
CN205035704U (zh) 一种整体铸造的防滑稳固型铁路轨枕
CN114318967B (zh) 一种大坡度简支桥梁无砟轨道齿轨连接系统
CN102383353A (zh)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
CN201488797U (zh) 轨枕承载式轨道衡结构
CN104532691A (zh) 无砟轨道连块式轨枕
CN210031493U (zh) 一种嵌入式轨道的梁端伸缩装置
CN209292877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球型支座
CN106192610A (zh) 轨道三开道岔
CN203546516U (zh) 钢桁梁桥上纵向连续限位型无砟轨道
CN218059723U (zh) 一种市域铁路用扣件
CN202090242U (zh) 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地段单元分块式结构
CN109235151A (zh) 一种铁路钢桁梁桥上弹性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构造
CN210122664U (zh) 一种齿轨铁路用混凝土轨枕
CN204370248U (zh) 一种无砟轨道连块式轨枕
CN211079914U (zh) 一种内嵌拼装化连续支承轨板梁结构
CN101259639B (zh) 承台式框架预应力轨道板模具
CN210341620U (zh) 空中轨道交通钢桥伸缩缝装置
CN209066192U (zh) 一种铁路钢桁梁桥上弹性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构造
CN209686234U (zh) 一种桥梁沥青路面无缝整体铺装结构
CN108824160B (zh) 一体化连续支撑轨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2318548U (zh) 一种浮置地铁轨道板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0

Address after: 100055 China Railway consulting building, No. 15, Guang'an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23 Room 301, building 9, Danqing garden, Dongzhi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Yu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