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2036U -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2036U
CN210212036U CN201921294505.8U CN201921294505U CN210212036U CN 210212036 U CN210212036 U CN 210212036U CN 201921294505 U CN201921294505 U CN 201921294505U CN 210212036 U CN210212036 U CN 210212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rea
shell
casing
surg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45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kai Zhu
朱庆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ONGYA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ONGYA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ONGYA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ONGYA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945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2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它解决了目前燃油腔和尿素腔分体设置,占用车辆体积较大,而且燃油腔易变形,尿素腔成本较高的问题,具有将燃油腔和尿素腔成为有机统一体、节约空间并降低二者质量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由注塑工艺成型,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壳体内沿壳体宽度方向具有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与壳体一同注塑成型,分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有分隔板将壳体分为至少两部分,以在壳体内形成尿素腔和燃油腔,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置有防浪涌隔板,分隔板和防浪涌隔板均连接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

Description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燃油箱和汽车尿素箱作为汽车部件中重要的安全件和法规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提高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早先的汽车燃油箱大多以金属材料如ST12/ST14冷轧钢板制造,其特点是体积较大,价格便宜,成型容易,模具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卡车上多数仍然使用这种大容量、刚度和强度较好的金属油箱。但随着国IV、国V排放指标的提高,加上共轨系统对燃油系统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铜元素会加速柴油的老化,锌、铅、锡等元素会被燃油中的酸性物质所腐蚀,燃油系统应避免含有铜、锌、铅、锡等成分),由此诞生了铝合金油箱。铝合金材料如3303、5052的铝镁合金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外观美观等优点,代替钢铁材料进入汽车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铝合金油箱成本较高,焊接难度较大,受撞击时容易变形,这些特点都使得铝合金油箱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启停、拐弯时,其燃油箱内部的燃油发生晃动,会产生可被车辆乘员感知的燃油晃动噪声,影响了驾驶和乘坐体验。
同时由于各国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进一步减少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污染物,发动机生产商开始使用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柴油机尾气处理液(国内俗称为汽车尿素,车用尿素,汽车环保尿素),是SCR技术中必须要用到的消耗品。
目前,尿素箱一般是通过吹塑或滚塑工艺成型。吹塑成型工艺生产的尿素箱成本较高、容积较小;且不容易控制箱体的壁厚,通常会导致壁厚过大,浪费原材料。滚塑成型的费用相对较高,且适合于滚塑的原料有限,生产效率低、能耗较大。另外,现有技术中尿素箱一般采用扎带捆绑方式用专用支架固定于汽车车体上,占用空间大。同时安装各种尿素喷射泵和油水分离器后在车架布局占用较大空间,而且,市场上的尿素箱总成一般只能安装分体式传感器或只安装集成式传感器,通用性受到限制。
此外,虽然现有技术中有提到将燃油箱和尿素箱合为一体,但都是将两个不同的结构件进行拼接、焊接在一起,实质上还是分体的两个结构件,两个结构件实质上还是分离的两个结构件,在性能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能够有效缩减车辆燃油腔和尿素腔所占用的体积,便于车辆结构的布置,并减轻现有二者质量之和,车辆更加轻量化。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由注塑工艺成型,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壳体内沿壳体宽度方向具有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与壳体一同注塑成型,分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有分隔板将壳体分为至少两部分,以在壳体内形成尿素腔和燃油腔,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置有防浪涌隔板,分隔板和防浪涌隔板均连接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避免壳体在宽度方向的变形。
上述的一体式结构,有效将现有技术中单独的燃油箱和尿素箱合二为一,不仅能够有效缩减单独两个壳体所占用的体积,相应方便了车辆的布局,而且通过防浪涌隔板的设置能有效减少汽车行驶中油液晃动浪涌产生的冲击及噪音,同时有效防止注塑成型的壳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变形,使壳体更趋安全和良好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和防浪涌隔板均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这样可进一步避免壳体在宽度方向的变形,有效提高了成品率;
或者,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分隔板固定部设于壳体内侧壁,分隔板固定部与分隔板一同注塑成型,分隔板固定部的设置作用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分隔板;所述防浪涌隔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侧壁的卡槽和设于壳体内底部的锁紧槽,通过卡槽和锁紧槽固定防浪涌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浪涌隔板设于所述燃油腔内,部分相邻两所述防浪涌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块内部支撑板,内部支撑板与其连接的防浪涌隔板一体成型,内部支撑板一侧距离壳体内壁有设定空间,避免阻挡燃油流动,且内部支撑板与防浪涌隔板连接处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与锁紧槽通过螺钉锁紧),通过内部支撑板与防浪涌隔板配合的设置,可将燃油腔分为多个隔腔,有效增加壳体强度,另一方面防止壳体向外或向里变形。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防浪涌隔板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且每一防浪涌隔板设有镂空处以便于燃油在燃油腔内的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半,相邻的两半通过焊接连接,或者,在一些方案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防浪涌隔板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镂空处,且防浪涌隔板和分隔板均分段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上壳体和下壳体焊接连接时,防浪涌隔板的分段、分隔板的分段同样各自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尿素腔处设置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突出于壳体设置,且第一凸台处用以设置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且第一凸台处设置排污螺栓,排污螺栓位置与尿素传感器吸液管错位设置;通过第一凸台的设置,保证传感器旋转拆卸,而且能够将传感器的吸液管口下沉到壳体的最低液面,因为吸液管口与壳体底面必须保持设定的距离空间,以保证吸液通畅,这样通过第一凸台的设置,能够缩短尿素传感器吸液管与壳体底面的距离空间,进而减少尿素腔箱体的无效液位区,另外,在下壳体第一凸台吸液管侧部设置报警传感器;
且第一凸台形状可为雨滴形状,并且尿素排污螺栓位置与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位置错位设置,两者不同心,这样能够减少两者相互避让所引起的无效容积,做成雨滴形状和不同心的结构设置,能够减少无效容积2.5%。
所述壳体在燃油腔处设置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突出于壳体设置,且第二凸台处用以安装或布置燃油油位传感器,第二凸台的设置同样方便了燃油油位传感器的可旋转拆卸,第一凸台设于下壳体,第二凸台设于上壳体,且在上壳体还设有第三凸台,各个凸台均相对于壳体向外侧突出,第三凸台用于安装尿素传感器,通过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的设置,均避免壳体雨天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燃油加注口和尿素加注口,且燃油加注口与尿素加注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壳体长度的一半,为了增加燃油的注入量,将燃油加注口设于壳体的后侧,尿素加注口在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至少两处金属拉带,为了方便对壳体的固定,金属拉带设于壳体的纵向面处,金属拉带与所述分隔板错位设置,壳体设置L 型支架,L型支架与金属拉带连接,连接后的金属拉带与L型支架周向固定于壳体外部,在壳体周向设置橡胶垫带,金属拉带通过橡胶垫带支撑,金属拉带的两端与L型支架通过螺栓或卡扣或销轴的方式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式燃油箱和尿素箱的设置,能够将现有技术中完全分离的燃油箱和尿素箱结合为一体结构,这样方便了燃油腔和尿素腔的布置,体积得到有效减小,减轻了二者的质量总和,使得车辆更加轻量化,重量比传统的分体式结构减轻30-40%。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板的设置,有效将一体式结构分为燃油腔和尿素腔,再通过防浪涌隔板和内部支撑板的设置,有效减少汽车行驶中油液晃动浪涌产生的冲击及噪音,而且分隔板与壳体一同注塑成型,再配合防浪涌隔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壳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变形,提高成品率,使燃油腔更趋安全,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设置,不仅为尿素传感器和燃油油位传感器提供安装位置,且能保证传感器旋转拆卸,同时进一步降低了传感器的底面位置,有效减少尿素腔或燃油腔的无效液位区,产品经济性更高。
4)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支架的设置,能够在一体式结构安装到车架(车身底盘)之前,L型支架和壳体已经安装完成,不仅方便了壳体的移动,而且方便了壳体与车架的连接,且能保证壳体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尿素传感器(含品质传感器);3、尿素加注盖;4、L 型支架;5、橡胶垫带;6、燃油液位传感器;7、燃油加注盖;8、金属拉带;9、向外凸台;10、固定销;11、支撑柱;12、燃油腔排污螺栓,13、下壳体,14、上壳体,15、燃油加注口,16、尿素加注口,17、分隔板,18、防浪涌隔板,19、内部支撑板,20、第一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分隔板17,以在分隔板17的一侧形成燃油腔,另一侧形成尿素腔,壳体1燃油腔内设有至少一块防浪涌隔板18,分隔板17和防浪涌隔板18均沿着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分隔板17要保证两侧空腔的密闭,具体分隔板17与壳体1一同注塑成型,而防浪涌隔板18设有通孔或防浪涌隔板18与壳体1内壁之间有设定空间,以使整个燃油腔内燃油是相通的,通过防浪涌隔板18的设置,用于形成多个隔腔,一方面增加壳体1强度,另一方面防止壳体1在宽度方向向外或向里变形,有效减少汽车行驶中油液晃动浪涌产生的冲击及噪音。
防浪涌隔板18先注塑成型,壳体1内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设置卡槽,壳体内底部设置锁紧槽,防浪涌隔板18插入卡槽实现定位,壳体11具体包括上壳体 14和下壳体13,上壳体14与下壳体13通过焊接可靠连接,分隔板17同样分为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上分隔板与上壳体14一体成型,下分隔板与下壳体1一体成型,且分隔板17与壳体1内部尺寸一致,防浪涌隔板18同样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上壳体14与下壳体13采用高温融化挤压成一体,在壳体1设置液位视窗,液位视窗采用高透聚酰胺材质,与上壳体14一体成型,省去后期安装分体式视窗的麻烦,提高液位视窗与壳体1的融合度,增加密封性,防止尿素溶液渗出;通过液位视窗能够直观的观察尿素溶液的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
其中,上防浪涌隔板18与上壳体14内壁是通过通过卡槽实现插接连接,再螺钉固定;下防浪涌隔板18与下壳体1内壁是通过先插接,再螺钉固定;上壳体14和下壳体1在热熔焊接时:上壳体14部分(上壳体14焊接面、分隔板17 和防浪涌隔板18)与下壳体13部分(下壳体13焊接面、分隔板17和防浪涌隔板)进行热熔焊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下壳体13或上壳体14,其中部分相邻两防浪涌隔板18 之间设有至少一块内部支撑板19,内部支撑板19与防浪涌隔板18垂直,如图6 所示,内部支撑板19的两端分别与防浪涌隔板18连接,且内部支撑板19距离壳体1内壁有设定距离,内部支撑板19的端部通过支撑柱11与壳体1内锁紧槽通过螺钉实现紧固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设置内部支撑板19的防浪涌隔板 18构成井字形,这个井字形的结构注塑为一体,且设于上壳体14或下壳体13 内防浪涌隔板18上侧和下侧均设置镂空处,以方便燃油流动。
壳体1在尿素腔底部设置了尿素传感器吸液管的回转空间,即在壳体尿素腔下壳体13设置第一凸台20便于设置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和设于吸液管侧部的报警传感器,如图5所示,第一凸台20的设置保证尿素传感器旋转拆卸,而且能够将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口下沉到壳体的最低液面,因为吸液管口与壳体底面必须保持设定的距离空间,以保证吸液通畅,这样通过第一凸台的设置,能够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尿素传感器的底面位置缩短尿素传感器吸液管传感器与壳体1底面的距离空间,进而减少尿素壳体的无效液位区,产品经济性更高。且第一凸台形状可为雨滴形状,并且尿素排污螺栓位置与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位置错位设置,两者不同心,这样能够减少两者相互避让所引起的无效容积,做成雨滴形状和不同心的结构设置,能够减少无效容积2.5%。
同样,壳体1在燃油腔上壳体14设置第二凸台,用于安装燃油油位传感器 6,且壳体1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处的壁厚增大,不仅可以安装分体式传感器,还可以安装集成式传感器,增加尿素腔及燃油腔上表面的承载能力,传感器安装的通用性强;第二凸台设于上壳体14燃油腔侧,第二凸台设于上壳体14金属拉带的一侧,且在上壳体14尿素腔侧还设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设于尿素腔侧上壳体的中部,各个凸台均相对于壳体向外侧突出,第三凸台用于安装尿素传感器 2,通过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的设置,均避免壳体雨天积水。
另外,下壳体燃油腔侧还安装有燃油腔排污螺栓12,或者,可在下壳体燃油油位位置传感器的下方同样设置第四凸台,第四凸台不仅便于燃油腔排污螺栓 12的安装,而且用于设置燃油油位传感器吸液管的设置。
如图4所示,在上壳体14尿素腔侧设置尿素传感器2,在燃油腔侧设置燃油油位传感器6,壳体1在燃油腔顶部设置燃油加注口15,在尿素腔顶部设置尿素加注口16,在两个加注口处各设置燃油加注盖7和尿素加注盖3,加注盖含加注塞,方便拆卸及滤网取出清理,加注盖通过外螺纹与壳体1连接,保证密封性。壳体1侧部设置与燃油腔相通的粗滤燃油滤清器和细滤燃油滤清器,并在壳体1 侧部设置与尿素腔相通的尿素喷射泵,在壳体1表面设有油管布线槽,用于方便油管布线,能够保证油管安装牢固和设置美观。
另外,壳体1增加向外凸台9,该凸台只是相对于壳体1有横向和纵向的凸条,有效增加壳体强度,且从壳体1内部来说,形成流通槽方便液体流动;燃油加注口(加注盖)加油口的位置设计到壳体1后端(因为壳体1安装到车架上呈现出前低(车头方向)后高(车身方向),车架安装一般通常会呈现3-5度的倾斜方式),将燃油加注口设于壳体1燃油腔后侧是为了使燃油腔加满油,这样使得燃油腔多装3-5升油。
在壳体1外部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设计成向外凸结构,并且凸起方向一致,是为了增加壳体内部液体流通的畅通性,确保杂质油污能够完全排除出到壳体1 外面。
壳体1外侧设有至少两处金属拉带8,一处的金属拉带8覆盖壳体的顶侧(宽度方向)和前侧(高度方向),金属拉带8与分隔板17错位设置,是为了避免因金属拉带受力挤压分隔板17,分隔板17再给壳体一个反向力,容易造成焊接面开裂现象,可引发尿素液或油液互渗透或泄漏。且壳体1在设置金属拉带8处向内凹陷,相当于设计了金属拉带的安装槽,便于金属拉带和橡胶垫带5的安装,本实施例中,金属拉带8贴合壳体1形状设置,金属拉带的两端均设置固定销10,固定销可为片状,L型支架4设置开孔,固定销穿过开孔与L型支架4的端部可靠连接,这样可以扩展燃油滤清器及尿素喷射泵的安装空间,通用型强,也方便将一体式结构安装于车架,通过L型支架4的设置,且L型支架弯折处圆弧过渡,节省空间。
其中,壳体1纵向向内凹槽处首先设置橡胶垫带5,具体可将橡胶垫带套于壳体1设置,然后在橡胶垫带5处设置金属拉带8,橡胶垫带5的宽度大于金属拉带,设置橡胶垫带5是为了缓冲金属拉带对壳体的拉紧力,进一步保护壳体免受磨损,同时橡胶垫带5对金属拉带在拉紧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增加金属拉带与壳体1 的摩擦力,进而在壳体1设于车架或车身时,能够有效固定壳体1位置。
一体式结构的上壳体14或下壳体13各自一体成型,能够有效减小单独的燃油腔和尿素腔各自为一个单独结构二者加起来所占用的整体体积,上壳体144与下壳体133均采用改性聚酰胺,上壳体14或下壳体13基本壁厚为3mm,在壳体1的两侧壁处和设置隔板处设置为4-6mm,可增加壳体1的耐冲击强度,因为这三个位置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液体冲击频次最高,冲击力最大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结构的壳体1也可以分为左壳体和右壳体,或其他对接的结构,具体两半结构均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由注塑工艺成型,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壳体内沿壳体宽度方向具有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分隔板固定部和防浪涌隔板固定部与壳体一同注塑成型,分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有分隔板将壳体分为至少两部分,以在壳体内形成尿素腔和燃油腔,防浪涌隔板固定部处固定设置有防浪涌隔板,分隔板和防浪涌隔板均连接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避免壳体在宽度方向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和防浪涌隔板均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或者,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防浪涌隔板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侧壁的卡槽和设于壳体内底部的锁紧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涌隔板设于所述燃油腔内,部分相邻两所述防浪涌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块内部支撑板,内部支撑板与其连接的防浪涌隔板一体成型,且内部支撑板与防浪涌隔板连接处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内底部固定连接;
相邻两所述防浪涌隔板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且每一防浪涌隔板设有镂空处以便于燃油在燃油腔内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半,相邻的两半通过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所述防浪涌隔板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镂空处,且防浪涌隔板和分隔板分段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上壳体和下壳体焊接连接时,防浪涌隔板的分段、分隔板的分段同样各自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尿素腔处设置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突出于壳体设置,且第一凸台处用以设置尿素传感器的吸液管,且第一凸台处设置排污螺栓,排污螺栓位置与尿素传感器吸液管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燃油腔处设置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突出于壳体设置,且第二凸台处用以设置燃油油位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燃油加注口和尿素加注口,且燃油加注口与尿素加注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壳体长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至少两处金属拉带,金属拉带与所述分隔板错位设置,壳体设置L型支架,L型支架与金属拉带连接,金属拉带与L型支架周向固定于壳体外部。
CN201921294505.8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Active CN210212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4505.8U CN21021203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4505.8U CN21021203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2036U true CN21021203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4505.8U Active CN210212036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20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060A (zh) * 2019-08-09 2019-10-15 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材料及工艺
CN113415151A (zh) * 2021-06-30 2021-09-21 统亚(山东)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状油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060A (zh) * 2019-08-09 2019-10-15 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材料及工艺
CN113415151A (zh) * 2021-06-30 2021-09-21 统亚(山东)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状油箱
CN113415151B (zh) * 2021-06-30 2022-03-29 统亚(山东)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状油箱
WO2023272877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统亚(山东)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格状油箱
EP4137342A4 (en) * 2021-06-30 2023-09-06 Tongya (Shando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GRID-SHAPED FUEL TAN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2036U (zh)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
US4989665A (en) Casting mold for a hollow member
CN110329060A (zh) 一种燃油箱与尿素箱一体式结构、材料及工艺
CN10255623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CN105691499A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0338352C (zh) 自动两轮车的燃料箱结构
CN100587249C (zh) 用于内燃机的汽缸体
CN113427999B (zh) 一种双油箱、集成式双油箱和尿素箱总成
CN101102915A (zh) 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
CN213108963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03362701B (zh)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CN101314390A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
CN109677532B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
CN212861069U (zh) 全圆弧分体鼓式油箱
CN113415151B (zh) 一种网格状油箱
CN207809052U (zh) 一种双腔集成尿素罐燃油箱总成
CN105711696B (zh)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16268676U (zh) 一种商用车的新型集成式尿素箱燃油箱结构
CN104925182A (zh) 摩托车
CN212827881U (zh) 一种铝合金异形防爆油箱
CN114759307B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箱体组件
CN218703511U (zh) 汽车前机舱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8054854U (zh) 一种牵引车副油箱
CN208914961U (zh) 一种油箱总成件
CN104455099B (zh) 油室壳体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