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2625U -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2625U
CN210192625U CN201920906890.0U CN201920906890U CN210192625U CN 210192625 U CN210192625 U CN 210192625U CN 201920906890 U CN201920906890 U CN 201920906890U CN 210192625 U CN210192625 U CN 210192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nveying
clamping
jacking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68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n Li
黎斌
Xun Sun
孙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68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2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2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2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该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第一传送组件能沿第一方向传送料盘,还包括第一顶升组件能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夹持组件能将第一顶升组件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夹持,多个料盘能在夹持组件内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并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之间形成传送空间。生产线包括上述的上下料组件,还包括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的一侧并选择性与第一传送组件对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下料组件,能够解决加工设备速度不同导致的堆积工件问题,动作连续,传送速度快;生产线的加工速度快,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生产线的示意图,该生产线包括工序在前的第一加工设备100,工序在后的第二加工设备200,以及连接在第一加工设备100和第二加工设备200之间的传送组件300。该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可描述为:第一加工设备100对工件进行一次加工,从第一加工设备100出来的工件放置在料盘上,料盘在传送组件300的传送作用下,沿A向传送至第二加工设备200内,对工件进行二次加工。而在实际情况下,第一加工设备100和第二加工设备200的加工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如果第一加工设备100的加工速度大于第二加工设备200的加工速度,可能会导致在第二加工设备200的入口处堆积工件的问题,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为解决这一问题,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生产线的示意图,属于改进的方案,在传送组件300上还设置了上下料组件400,将传送组件300设置成两段式,包括第一传送组件301和第二传送组件302,上下料组件400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301和第二传送组件302之间。其中,上下料组件400包括下料部401和上料部402,下料部401与第一传送组件301连接,上料部402和第二传送组件302连接。下料部401能够将第一传送组件301上的料盘进行收集并码放,上料部402能从下料部401中抓取料盘并放置在第二传送组件302上进行传送,实现二次上料。即现有技术通过先对第一加工设备100传送过来的料盘进行收集,使得料盘在下料部401处逐渐逐层码放并堆叠起来,上料部402再从码放的多个料盘中取出料盘,重新放在第二传送组件302上进行传送,进而解决两个加工设备加工速度不同造成的堆积工件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下料部401和上料部402是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动作不连续还需要额外设置控制器,控制上料部402的二次上料过程,增加了生产线的成本;码放和二次上料的设置降低了传送速度,进而降低了生产线的加工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上下料组件,能够解决加工设备速度不同导致的堆积工件问题,动作连续,传送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生产线,生产线的加工速度快,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能沿第一方向传送料盘,还包括:
第一顶升组件,其能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所述第一传送组件;
夹持组件,其能将所述第一顶升组件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进行夹持,多个料盘能在所述夹持组件内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并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之间形成传送空间;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料盘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上,所述第一顶升组件能穿过所述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之间的间隔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包括第一顶升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一顶升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顶升支撑板,所述第一顶升动力源能驱动所述第一顶升支撑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穿过所述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之间的间隔将料盘顶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两侧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相互靠近以实现夹持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动力源、第一夹持板和第一夹持凸起,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夹持凸起被配置为抵接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多个第一夹持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下料组件还包括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对堆叠的料盘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多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堆叠的料盘的边角处。
一种生产线,包括上述的上下料组件,生产线还包括第二传送组件,所述第二传送组件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的一侧并选择性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第二顶升组件,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包括第二顶升动力源,所述第二顶升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上下料组件,通过第一顶升组件和夹持组件的配合,能够选择性将第一传送组件传送过来的料盘进行堆叠,并保证在夹持组件中被夹持的多个料盘,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之间形成传送空间,使得第一传送组件在传送下一个料盘时,不与此时夹持组件中堆叠的料盘发生干扰。因此该上下料组件能够在传送过程中选择性将料盘堆积,解决加工设备速度不同导致的堆积工件问题,同时堆叠后的多个料盘与下一个传送过来的料盘之间互不干扰,使得整个上下料组件的动作连续,传送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线,采用上述的上下料组件,该上下料组件的上游连接加工速度较快的加工设备,下游连接加工速度较慢的加工设备,如果下游的加工设备还没有加工完毕,上游的加工设备就已经通过上下料组件中的第一传送组件开始传送下一个料盘,那么上下料组件就可以动作,将这个料盘暂存在夹持组件中;如果下游的加工设备已经将工件加工完毕,上游的加工设备已经通过上下料组件中的第一传送组件开始传送下一个料盘,那么上下料组件就可以不动作,直接将这个料盘传送到下游的加工设备中继续加工,与暂存在夹持组件中的料盘互不影响。因此该生产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工速度更快,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控制器,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升组件和夹持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升组件和夹持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升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传送组件;2-第一顶升组件;3-夹持组件;4-限位件;5-第二传送组件;6-第二顶升组件;7-机架;
11-第一传送件;12-第二传送件;
21-第一顶升动力源;22-第一顶升支撑板;23-第一顶升导向件;
31-第一夹持件;32-第二夹持件;
311-第一夹持动力源;312-第一夹持板;313-第一夹持凸起;314-第一连接板;
321-第二夹持动力源;322-第二夹持板;323-第二夹持凸起;324-第二连接板;
61-第二顶升动力源;62-第二顶升支撑板;63-第二顶升导向件;
100-第一加工设备;200-第二加工设备;300-传送组件;400-上下料组件;
301-第一传送组件;302-第二传送组件;
401-下料部;402-上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升组件和夹持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5是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综合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下料组件主要包括第一传送组件1、第一顶升组件2和夹持组件3。其中,第一传送组件1能沿第一方向传送料盘,第一顶升组件2能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夹持组件3用于将第一顶升组件2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夹持,使得多个料盘能在夹持组件3内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使得在夹持组件内能够选择性的堆叠料盘;通过设置夹持组件3的结构,使得夹持组件3能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该传送空间使得第一传送组件1在传送物料时,不与夹持组件3中堆叠的料盘发生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描述在空间内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义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在空间内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并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表示物料的传送方向,第二方向可以表示与传送方向水平垂直的方向,第三方向可以表示上下料组件的高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的工作过程,可简单描述为:
(1)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一个料盘,由于夹持组件3和第一传送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传送空间,此时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时,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的第一个料盘能够正常传送出去,夹持组件3不对传送产生阻碍。
(2)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二个料盘,此时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将第二个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夹持组件3动作将第一顶升组件2依次顶起的第二个料盘夹持住,并保持第二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此时整个上下料传送组件中,第二个料盘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同时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的正常动作。
(3)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三个料盘,此时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虽然第二个料盘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但第二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的正常动作,使得第三个料盘能够在第一传送组件1上正常传输。
如果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三个料盘时,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将第三个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夹持组件3内夹持的第二个料盘和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的第三个料盘在第二方向上能叠合,该状态由第一顶升组件2支撑住,再由夹持组件3动作将此时叠合的第二个料盘和第三个料盘夹持住,第一顶升组件2复位,此时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料盘是第三个料盘,第三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此时整个上下料传送组件中,第三个料盘和第二个料盘叠合并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同时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的正常动作。
(4)同样的道理,第一传送组件1依次传送过来第四个料盘、第五个料盘、第六个料盘…,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夹持组件3能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将该次传送的料盘直接传送出去;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的料盘在第二方向上能与之前堆叠的料盘继续叠合,该状态由第一顶升组件2支撑住,再由夹持组件3动作将此时叠合的多个夹持住,第一顶升组件2复位,进行下一个动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通过第一顶升组件2和夹持组件3的配合,能够选择性将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的料盘进行堆叠,并保证在夹持组件3中被夹持的多个料盘,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使得第一传送组件1在传送下一个料盘时,不与此时夹持组件3中堆叠的料盘发生干扰。因此该上下料组件能够在传送过程中选择性将料盘堆积,解决加工设备速度不同导致的堆积工件问题,同时堆叠后的多个料盘与下一个传送过来的料盘之间互不干扰,使得整个上下料组件的动作连续,传送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生产线,采用上述的上下料组件,该上下料组件的上游连接加工速度较快的加工设备,下游连接加工速度较慢的加工设备,如果下游的加工设备还没有加工完毕,上游的加工设备就已经通过上下料组件中的第一传送组件1开始传送下一个料盘,那么上下料组件就可以动作,将这个料盘暂存在夹持组件3中;如果下游的加工设备已经将工件加工完毕,上游的加工设备已经通过上下料组件中的第一传送组件1开始传送下一个料盘,那么上下料组件就可以不动作,直接将这个料盘传送到下游的加工设备中继续加工,与暂存在夹持组件3中的料盘互不影响。因此该生产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工速度更快,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控制器,生产成本低。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包括一个机架7,作为其他所有功能组组件的支撑结构。图3中隐藏了机架7的部分机壳,以露出内部的结构,第一传送组件1和夹持组件3连接在整个机架7的顶部,第一顶升组件2连接在整个机架7的内部。
具体地,参考图3,第一传送组件1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料盘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结构相同,均包括电机、传送辊和传送带,在此不作更多展开。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均采用传送带传送的结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传送结构。
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同时动作,以传送放置在上面的料盘。值得说的是,由于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是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因此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隙的宽度一定小于料盘的宽度,该间隙直接正对料盘的部分底面。通过设置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是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在将第一顶升组件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下方,使得第一顶升组件2能穿过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的间隔,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使得料盘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
这种结构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传送组件1的动作,始终与第一顶升组件2互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可以一直动作,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即可顶起料盘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第一传送组件1正常传送料盘。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第一顶升组件2包括第一顶升动力源21和与第一顶升动力源2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顶升支撑板22。
第一顶升动力源21的输出端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顶升动力源21伸出或缩回,能驱动第一顶升支撑板22沿第二方向升起和下降,第一顶升动力源21可选为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气缸在某处停止,那么顶起的料盘同样会在某处停止,因此第一顶升气缸能够实现在空间内的某处静止不动,支撑料盘的作用。
第一顶升组件2与机架7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顶升功能,还设置了第一顶升导向件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升导向件23包括在第一顶升支撑板22的底面连接的多个导向杆,在机架7上设置导向孔,导向杆穿过导向孔,受到导向作用。
可以知晓的是,第一顶升支撑板22的面积一定是小于料盘的面积,第一顶升支撑板22的宽度,一定小于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使得第一顶升支撑板22受到驱动而升起时,能够穿过该间隙,作用在料盘的下表面,将料盘顶起。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3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两侧的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能相互靠近以实现夹持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
具体地,参考图4和图5,沿第三方向,第一传送件11的外侧连接第一夹持件31,第二传送件12的外侧连接第二夹持件32,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夹持件31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夹持件32同样包括相同的零件,不再展开。
具体地,第一夹持件31包括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一夹持凸起313,其中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的输出端与第一夹持板312连接并驱动第一夹持板312沿第三方向移动。
参考图4和图5,第一夹持动力源311可选为第一夹持气缸,其输出端沿第三方向向外设置并连接第一夹持板312。
对应第二夹持件32包括第二夹持动力源321和第二夹持板322。
可以预计地,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能相互靠近,即为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在驱动下相互靠近,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之间为第一顶升支撑板22顶起的料盘,由于第一顶升支撑板22的面积小于料盘的面积,因此第一顶升支撑板22支撑的是料盘底面的中间部分。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相互靠近,夹持的是料盘沿第三方向的两个侧壁,即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能分别与料盘的两个侧壁抵接,即对料盘的宽度方向进行夹持。
理论上这种夹持的力足够大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叠合后的多个料盘在第二方向上不会掉落。为进一步对叠合后的多个料盘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在第一夹持板312的内侧壁设置第一夹持凸起313,对应地,在第二夹持板322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夹持凸起323。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仅用于抵接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底面。
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随着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在驱动作用下相互靠近,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同样相互靠近,配合第一顶升组件2的顶升位置控制,使得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能够在第三方向上,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两侧,插入该料盘的底部,并与该料盘的底面抵接;当第一顶升组件2回位时,在第二方向上,所有叠合后的料盘,由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共同作用,托起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底面,以保证整个堆叠后的多个料盘的稳定。
同样的道理,当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一个料盘向夹持组件3内部堆叠的料盘逐渐靠近,在这个料盘与堆叠的处于最下方的料盘靠近时,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在驱动作用下相互远离,由于失去了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托住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底面的作用力,叠合的多个料盘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上的一个料盘上,使得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的料盘的总数增加一个。
因此,通过夹持组件3和第一顶升组件2的配合,能够实现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料盘的功能,结构合理,控制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夹持动作的稳定性,第一夹持件31还包括第一连接板314,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板314连接,第一连接板314与多个第一夹持板312连接。
参考图4和图5,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连接板314连接,一个第一连接板314与两个第一夹持板312连接,每个第一夹持板312的内侧壁设置一个第一夹持凸起313。对应第二夹持件32相同的结构,共有四个夹持板,四个夹持凸起共同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3,在机架7上还设置了限位件4,多个限位件4沿第二方向与第一传送组件1间隔设置,限位件4用于对堆叠的料盘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料盘整体呈矩形,因此限位件4呈弯折的L型板状结构,再将多个限位件4设置在堆叠的料盘的边角处,对料盘的四个边角处进行限位。限位件4沿着第二方向的高度,决定了料盘沿第二方向逐层叠合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料组件的工作过程,可详细描述为:
(1)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一个料盘,由于夹持组件3和第一传送组件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传送空间,此时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时,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的第一个料盘能够正常传送出去,夹持组件3不对传送产生阻碍。
(2)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二个料盘,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第一顶升动力源21伸出,使得第一顶升支撑板22沿第二方向向上移动,第一顶升支撑板22穿过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的间隔,将第二个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
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动作,即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缩回,带动第一夹持板312移动,第二夹持动力源321缩回,带动第二夹持板322移动,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相互靠近,此时第一顶升动力源21停止动作,使得第一顶升支撑板22在某一位置静止不动,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相互靠近,从第二个料盘的两侧,插入第二个料盘的底部,并与该料盘的底面抵接,将第二个料盘夹持住。然后第一顶升组件2复位,第一顶升支撑板22缩回。
在这一过程中,第一传送组件1始终工作,第一顶升组件2与夹持组件3的动作,不会对第一传送组件1的工作产生干涉;第二个料盘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
(3)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三个料盘,此时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虽然第二个料盘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但第二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的正常动作,使得第三个料盘能够在第一传送组件1上正常传输。
如果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第三个料盘时,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将第三个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第一传送组件1,并逐步向夹持组件3中夹持的第二个料盘靠近时,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在驱动作用下相互远离,由于失去了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二夹持板322托住第二个料盘的底面的作用力,第二个料盘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上第三个料盘上,使得此时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的料盘有两个,第三个料盘叠合在第二个料盘上。
第一顶升组件2继续顶升动作,到达某一位置处不动,此时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重复夹持动作,第一夹持凸起313和第二夹持凸起323相互靠近,从处于最下方的第三个料盘的两侧,插入第三个料盘的底部,并与该料盘的底面抵接,将第三个料盘托住,使得第二个料盘和第三个料盘能够在夹持组件3中被夹持住。然后第一顶升组件2复位,第一顶升支撑板22缩回。
此时整个上下料传送组件中,第三个料盘和第二个料盘叠合并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上方处于“悬空”状态,同时不影响第一传送组件1的正常动作。
(4)同样的道理,第一传送组件1依次传送过来第四个料盘、第五个料盘、第六个料盘…,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不动作,夹持组件3能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将该次传送的料盘直接传送出去;如果第一顶升组件2动作,第一顶升组件2顶起的料盘在第二方向上能与之前堆叠的料盘继续叠合,该状态由第一顶升组件2支撑住,再由夹持组件3动作将此时叠合的多个夹持住,实现多个料盘能在夹持组件3内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随着逐层堆叠的料盘的数量增多,叠合起来的料盘将受到多个限位件4的限位作用,防止堆叠的料盘倾倒。
该生产线还可包括第二顶升组件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升组件的示意图,参考图6,第二顶升组件6与机架7连接,具体包括第二顶升动力源61,第二顶升动力源61的输出端与第二传送组件5连接。参考图3和图5,在第二顶升组件6的作用下,第二传送组件5可以被整体顶升或下降,当第二传送组件5被顶升时,可以选择性与第一传送组件1对齐,使得第一传送组件1传送过来的料盘能够传送到第二传送组件5上。在第二传送组件5上的料盘,可以在第二顶升组件6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上下移动,对应着下游的加工设备的进口位置,即第二顶升组件6能够根据下游对应的加工设备的进口位置的高低进行调整,使得第二传送组件5与下游的加工设备的进口位置对齐,将料盘传送到下游的加工设备内进行加工。即该生产线通过设置第二传送组件5和第二顶升组件6,提高了生产线的通用性。
可选地,第二顶升组件6还包括第二顶升支撑板62和第二顶升导向件63,其中第二顶升支撑板62与第二顶升动力源6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顶升支撑板62能更好地与第二传送组件5抵接;第二顶升导向件63与机架7和第二顶升支撑板62,可选多根第二顶升导向柱,实现导向作用,在此不作更多展开。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1),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能沿第一方向传送料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顶升组件(2),其能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以脱离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
夹持组件(3),其能将所述第一顶升组件(2)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进行夹持,多个料盘能在所述夹持组件(3)内逐层向第二方向堆叠,并保持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之间形成传送空间;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料盘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上,所述第一顶升组件(2)能穿过所述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的间隔将料盘沿第二方向顶起,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2)包括第一顶升动力源(21)和与所述第一顶升动力源(2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顶升支撑板(22),所述第一顶升动力源(21)能驱动所述第一顶升支撑板(22)沿第二方向移动,穿过所述第一传送件(11)和第二传送件(12)之间的间隔将料盘顶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两侧的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所述第一夹持件(31)和第二夹持件(32)能相互靠近以实现夹持依次顶起的多个料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包括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第一夹持板(312)和第一夹持凸起(313),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312)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312)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313)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板(312)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夹持凸起(313)被配置为抵接堆叠后处于最下方的一个料盘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1)还包括第一连接板(314),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源(3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4)与多个第一夹持板(3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组件还包括限位件(4),多个所述限位件(4)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4)被配置为对堆叠的料盘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件(4)设置在堆叠的料盘的边角处。
9.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上下料组件,生产线还包括第二传送组件(5),所述第二传送组件(5)设置在第一传送组件(1)的一侧并选择性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1)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第二顶升组件(6),所述第二顶升组件(6)包括第二顶升动力源(61),所述第二顶升动力源(6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送组件(5)连接。
CN201920906890.0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Active CN210192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6890.0U CN210192625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6890.0U CN210192625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2625U true CN210192625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6890.0U Active CN210192625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26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414A (zh) * 2019-06-17 2019-08-20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414A (zh) * 2019-06-17 2019-08-20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CN110143414B (zh) * 2019-06-17 2024-04-09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7432U (zh) 全自动玻璃水平堆垛机
CN106315216B (zh) 一种托盘自动堆叠机
CN211225271U (zh) 一种用于铁罐加工的铁板分离送料装置
CN111674941B (zh) 一种垛板库及自动输送系统
CN210192625U (zh)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CN214934662U (zh) 一种瓦楞纸用自动码垛装置
CN112678538A (zh) 一种软包电池的自动堆叠装置及其组盘和拆盘方法
CN110143414B (zh) 一种上下料组件和生产线
CN211169177U (zh) 纸板切割及堆叠机构
CN211768947U (zh) 一种电芯托盘堆垛、拆垛装置
CN218841079U (zh) 一种用于纸箱转运的码垛机
CN217263194U (zh) 一种用于板材激光切割加工的板材上料装置
CN210735300U (zh) 放板机
CN115649877A (zh) 一种书型盒自动码放设备
CN103253541B (zh) 机械手臂集体落料装置
CN209896201U (zh) 一种极片上料模组及叠片机
CN110510320A (zh) 卷烟地堆自动堆码装置
CN217985571U (zh) 一种pcb上料退pin装置
CN215854086U (zh) 一种纸堆自动分垛输送设备
CN218020430U (zh) 一种用于纸箱开槽的上料装置
CN210162880U (zh) 用于收集纸片的堆积装置
CN212580997U (zh) 一种防止箱体掉落的码垛机
CN220702799U (zh) 一种连续纸板堆码机
CN216376063U (zh) 码垛机器人
CN218878317U (zh) 一种钢板流转储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