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1813U -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813U
CN210191813U CN201921007958.8U CN201921007958U CN210191813U CN 210191813 U CN210191813 U CN 210191813U CN 201921007958 U CN201921007958 U CN 201921007958U CN 210191813 U CN210191813 U CN 210191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motor
roto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79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ilan Feng
冯海兰
Xunan Sun
孙旭楠
Qiangqiang Tan
谭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Ma'anshan New Material Science Park Co ltd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Ma'anshan New Material Science Park Co ltd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Ma'anshan New Material Science Park Co ltd,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Zhongke Ma'anshan New Material Science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79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包括:机身;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旋翼,由所述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旋翼可折叠至与所述机身轴线平行;万向联轴器及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内,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机的非输出端;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下端,且能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无人机,其旋翼可折叠,使得无人机在不使用时,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万向联轴器来带动第一电机以及旋翼转动,以实现无人机飞行方向的控制,便于用户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电力巡线、森林航拍、树木病虫害防治、枯树识、农药喷洒别等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现有的无人机大多数都是多轴的无人机,其体积较大,分量较重,导致用户随身携带不方便。而且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到无人机时,其操作时间会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便于携带和操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包括:
机身;
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
旋翼,由所述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旋翼可折叠至与所述机身轴线平行;
万向联轴器及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内,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机的非输出端;
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下端,且能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的起落架,所述包括安装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安装架可展开以及收回的若干起落爪。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内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若干所述起落爪同步展开或收回。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固设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或者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轴包括内转轴和套设于所述内转轴的外转轴,所述内转轴和所述外转轴均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内转轴和所述外转轴均固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旋翼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旋翼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能通过卡接结构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端部的卡孔,以及设置于所述旋翼端部的卡扣,所述旋翼与所述连接板平齐时,所述卡扣扣合于所述卡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中心部位固接于所述内转轴以及所述外转轴,且所述连接板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旋翼。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呈竖直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上设有距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无人机的旋翼可折叠,使得无人机在不使用时,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万向联轴器来带动第一电机以及旋翼转动,以实现无人机飞行方向的控制,便于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处于非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的起落架处于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飞行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转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机身;2、第一电机;3、旋翼;4、摄像装置;5、起落架;51、安装架;52、起落爪;6、内转轴;7、外转轴;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如图1所示,该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第一电机2、旋转轴、旋翼3、万向联轴器(图中未示出)、摄像装置4以及起落架5,其中:
上述机身1内部用于放置电池组件、控制电路板等部件,为了便于携带,本实施例的机身1优选为竖直设置的管状结构。
上述第一电机2设置于机身1的上端,且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上述旋转轴,上述旋翼3能够由旋转轴带动转动,以实现无人机的飞行。
上述旋翼3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均包括两个旋翼3,上述旋转轴上固设有连接板8,具体的,旋转轴包括内转轴6和套设于内转轴6的外转轴7,该内转轴6和外转轴7均由第一电机2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上述连接板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板8分别固接于内转轴6和外转轴7,可以是内转轴6、外转轴7穿设在连接板8的中心部位处,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上述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与同一组的两个旋翼3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8与旋翼3之间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为了实现旋翼3的展开,在旋翼3折叠至与连接板8处于同一平面时,上述旋翼3与连接板8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无人机降落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旋翼3至与机身1轴线平行,以减小无人机的体积,便于携带。
本实施例中,上述旋翼3与连接板8之间的卡接结构可以是在连接板8端部设置卡孔,在旋翼3端部设置卡扣,在旋翼3与连接板8平齐时,卡扣扣合于卡孔内,以将旋翼3与连接板8固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卡接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在旋翼3与连接板8平齐时,将旋翼3与连接板8固定的结构。
上述万向联轴器设置于机身1内,且其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另一端则连接于上述第一电机2的非输出端(可以是电机壳体),上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机身1内部,其能够通过万向连轴器传递转矩,以带动第一电机2及其连接的连接轴、旋翼3一起偏移转向。本实施例中,上述万向联轴器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因此不再对其结构加以描述说明。
上述摄像装置4设置于机身1下端,且该摄像装置4能相对于机身1 360°转动,具体的,该摄像装置4可通过设置于机身1内的第四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转动,也可以是直接将摄像装置4的载体连接于第一电机2的转子,由第一电机2带动转动(此时考虑到摄像装置4不能一直随第一电机2转动,还可以在第一电机2的转子与该摄像装置4的载体之间设置离合器,由离合器控制转子与载体的联动通断)。
上述起落架5设置于摄像装置4的下方,其用于无人机降落时对无人机的支撑。如图1所示,该起落架5包括安装架51以及相对于安装架51可展开以及收回的若干起落爪52。本实施例中,起落爪52设置有三个,当三个起落爪52展开时,其呈现出一三角支撑状,能够稳定支撑无人机。
于本实施例中,上述起落架5可以是通过电控方式控制展开和收回,如在安装架51内设置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三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图中未示出)带动若干起落爪52同步展开或收回。上述连杆机构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只需要能够实现带动起落爪52展开及收回即可。例如其可以是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周向铰接若干连杆,每个起落爪52的一端铰接于一个连杆,且起落爪52的某一部位铰接于安装架51,当第三电机带动连接件向下移动时,起落爪52能够实现展开。
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51可以固定安装于摄像装置4的下方,此时安装架51需随摄像装置4一同转动。上述安装架51也可以可拆卸安装于摄像装置4下方,如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安装架51通过弹性卡扣方式卡接于摄像装置4下方,当不需要使用安装架51时,只需通过解锁弹性卡扣,即可将安装架51弹开,使得起落架5脱离摄像装置4。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上述机身1上还设有距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该距离传感器,在无人机降落过程中,距离传感器检测无人机至地面的距离,在达到预设距离时,距离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无人机控制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远程控制器,均为现有技术),无人机控制装置则控制起落架5展开,最终将无人机支撑于地面上。
优选地,还可以在无人机的底部设置光源组件(图中未示出),在夜间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跟随功能,会自动追踪无人机控制装置的信号,跟随在操作者周围。例如其可以采用GPS信号定位系统,无人机控制装置有GPS的定位,无人机上也有GPS的定位系统。定位系统检测到无人机控制装置超出了指定范围后,无人机会向无人机控制装置移动。
本实施例的上述无人机不工作的时候,起落架5由第三电机控制到收起的状态,同时旋翼3也绕呈折叠收起的状态(图2所示)。
使用无人机的时候,首先控制起落架5向外展开,将无人机放在地面上(图3所示)。随后将旋翼3展开,并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连接板8,保证在正常飞行时候旋翼3稳定。随后通过无人机控制装置控制无人机起飞。无人机离地后,底部的距离传感器会将离地的信息给无人机控制装置,无人机控制装置控制第三电机带动起落架5收起(图4所示)。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当需要转向时,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控制装置通过无线通信给无人机转向的指令。此时第二电机会带动万向联轴器偏向,以带动第一电机2以及旋翼3偏转方向(图5所示),此时旋翼3的旋转平面和水平面就会产生夹角,旋翼3会产生该方向的力,使无人机向该方向飞行。当即将到达目标位置以后,第二电机带动万向联轴器反向偏转,使得无人机产生制动力,当停止到目标位置以后,第二电机带动万向联轴器恢复直立状态,无人机悬停在指定位置。
无人机在飞行时,摄像装置4会将实时的监控画面通过无线通信传送到无人机控制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来操作无人机。同时摄像装置4也可将画面储存在无人机内部的储存卡上,以便后续联通电脑读取。无人机结束飞行时,无人机控制装置给无人机结束飞行的指令。无人机缓缓落下,当快接近地面时,距离传感器检测无人机至地面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发送信号给无人机控制装置,无人机控制装置控制起落架5展开。无人机降落在地面,旋翼3停止转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无人机还有自动巡航停机功能,当要结束飞行时,无人机会追寻控制信号,飞行到无人机控制装置旁并降落。
随后收起无人机,控制第三电机驱动起落架5收起,并折叠旋翼3。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
第一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
旋翼(3),由所述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旋翼(3)可折叠至与所述机身(1)轴线平行;
万向联轴器及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1)内,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机(2)的非输出端;
摄像装置(4),设置于所述机身(1)下端,且能相对于所述机身(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4)下方的起落架(5),所述起落架(5)包括安装架(51)以及相对于所述安装架(51)可展开以及收回的若干起落爪(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1)内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若干所述起落爪(52)同步展开或收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1)固设于所述摄像装置(4)下方;或者所述安装架(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摄像装置(4)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内转轴(6)和套设于所述内转轴(6)的外转轴(7),所述内转轴(6)和所述外转轴(7)均由所述第一电机(2)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6)和所述外转轴(7)均固设有连接板(8),两个所述连接板(8)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旋翼(3)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旋翼(3)与所述连接板(8)之间能通过卡接结构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8)端部的卡孔,以及设置于所述旋翼(3)端部的卡扣,所述旋翼(3)与所述连接板(8)平齐时,所述卡扣扣合于所述卡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8)中心部位固接于所述内转轴(6)以及所述外转轴(7),且所述连接板(8)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旋翼(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呈竖直管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设有距离传感器。
CN201921007958.8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Active CN210191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7958.8U CN210191813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7958.8U CN210191813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813U true CN210191813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9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7958.8U Active CN210191813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555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广州蜃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无人机
CN113716017A (zh) * 2021-09-28 2021-11-30 桐庐中通云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翼角度可调整的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555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广州蜃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无人机
CN113716017A (zh) * 2021-09-28 2021-11-30 桐庐中通云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翼角度可调整的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4882B (zh) 机架及使用该机架的无人机
JP6463841B2 (ja) 無人航空機
US20190009879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CN210191813U (zh)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JPH09512765A (ja) 無人vtol地上監視機
PT2046644E (pt) Sistema de descolagem e aterragem de um veículo aéreo não tripulado
US20100282897A1 (en) Unmanned Aerial Surveillance Device
US11511886B1 (en) UAV take-off and landing platform
WO2007141795A1 (en) Unmanned air vehicle system
GB2455374A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mprising a triangular array of rotors
CN107651182A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多旋翼无人机
EP3564119B1 (en)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9018332A (zh) 一种可折叠的三旋翼混合布局无人机
CN109278981B (zh) 一种微型可折叠三维实景建模无人机
CN218858083U (zh) 一种多形态侦查机器人
KR102643162B1 (ko) 한손 조종용 드론을 이용한 지능형 드론 충전 스테이션
CN113002798B (zh) 一种便携式多姿态可自动收放旋翼无人机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13502887U (zh) 一种空中物资精准抛投无人机飞行平台
CN109018348A (zh) 空陆两用侦查无人机
CN213323670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05524956U (zh) 便携式飞行器
CN115309182A (zh) 一种应用于森林防火场景的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
CN205221113U (zh) 腕式便携伴飞自主监控无人机
KR20230037098A (ko) 이동식 스마트 초소
CN113562174A (zh) 一种可空中回收的折叠式旋翼无人机及回收锁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